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寫作文《對比》怎麼樣寫

1.對比的作文作文怎麼寫

對比

寫作文《對比》怎麼樣寫

那是一個星期六的下午,我到利華商場買東西,順便路過菜市場買 點芹菜。我正挑選着,就聽有人說:“同志,你交稅了嗎?我回頭一瞧, 原來是一位做稅務工作的阿姨。她臉上帶着笑意,正和一個賣蘑菇的小販說話。只見那個小販嘴裏叼着煙,不時地吐着菸圈,好像稅務員跟別人說話似的。 那位稅務員又耐心地說了聲:“同志,請你交稅。”這回,那個小販可煩了:“交什麼稅,我早交過了。”說着,他坐在板凳上,翹起二郎腿。稅務員阿姨還是那麼耐心:“你說早交了,帳單上怎麼沒有,要不要去稅務所覈實一下?”

小販一聽這話,不再悠閒地吸菸了。他往左右看了看,然後從蘑菇堆裏挑出兩袋鮮蘑菇,直往稅務員手裏塞,嘻皮笑臉地說:“小意思,小意思!請笑納。”稅務員阿姨沒有接,反而嚴肅地對小販說:“我是收稅的,不是收禮的。”小販蔫了,乖乖地交了稅。

稅務員阿姨走後,人們議論起來,有的說:“這個稅務員真負責。”還有的說:“所有的稅務員要都像這個稅務員就好了。”

我買了菜,來到利華商場門前。門前圍着許多人,原來一個賣菜的小販又在和那位阿姨糾纏。咦!不對勁,賣菜的小販怎麼管她叫姐姐? 哦!原來賣菜的小販是她的親戚。“大姐,就放我一回吧?”賣菜的央求着。“不行,”稅務員阿姨沉思了一會兒,說道,“你若不交,我先替你交了。”說罷她從上衣兜裏掏出錢放在錢夾裏。”這一舉動還真靈,他連忙說:“還是我自己交吧。”“就這一回,下不爲例。”稅務員阿 姨對賣菜的兄弟認真地說。

稅務員阿姨收了錢,隨後向其它小攤走去。圍觀的人不住地點頭,嘖嘖稱讚,我也向她投去了敬佩的目光。

2.用對比手法寫作文

[思路分析]

下面結合魯迅的《孔乙己》來談談文章中的對比手法

[解題過程]

對比,作爲魯迅先生常用的一種藝術手法,在〈孔乙己〉中也隨處可見。現簡要談談小說中每一組對比具有怎樣的藝術效果:

1.“短衣幫”與“穿長衫“的對比”

A.“短衣幫”靠櫃外“站着喝”。

B.“穿長衫的”“踱進店面隔壁的房子裏”,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咸亨酒店是當時黑暗的舊社會的縮影,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小說介紹兩種喝酒的人:一種是“短衣幫”——做工的“貧苦勞動者”;另一種是“穿長衫的”——悠閒闊綽的剝削者。句中的“短”和“長”,“外”和“裏”,“站”和“坐”形成鮮明的對比,這爲孔乙己的出場作了鋪墊,兩種人的對比,揭示了顧客貧富的懸殊,社會地位的差異。

2.內含矛盾的對比: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惟一的人。“站着喝酒”表明孔子己生活貧困,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都和“短衣幫”一樣;“穿長衫”,則說明他擺讀書人的架子,思想上羨慕那些悠閒的闊綽者,並且輕視勞動人民,不願與“短衣幫”爲伍。他喝酒的方式和穿着的對比,正反映了他經濟地位和思想意識的矛盾,從而揭示了孔乙己社會地位的特殊。

3.“打”與“被打”的對比:

A.丁舉人毒打孔乙己

B.孔乙己被打折了腿

這組對比揭露了科舉制度怎樣把“讀書人”分化爲對立的兩極:有的沿着科舉階梯爬上去了,如丁舉人,任意毒打孔乙己,成爲不可一世的“吃人”者;更多的卻跌落下來,如孔乙己,窮困潦倒,成爲被打被“吃”的對象。這種事實深刻地揭露了科舉制度的罪惡。

4.“笑聲”與“命運”的對比:

A.孔乙己臉上黑而且瘦,已經不成樣子;穿一件破夾襖,盤着兩腿……他的眼色,很像墾求掌櫃不要再提。

B.此時已經聚集了幾個人,便和掌櫃都笑了。

小說詳盡描述了被丁舉人打折腿的孔乙己最後一次出場的慘況。孔乙己在酒客和掌櫃的笑聲中走向死亡,“笑聲”貫穿全篇小說,這陣陣笑聲與孔乙己的不幸命運形成強烈的對比,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冷酷,同時也批判了羣衆的麻木。

5.“排”與“摸”的對比:

A.他不回答,對櫃裏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

B.他從破衣袋裏摸出四文大錢,放在我手裏,見他滿手是泥……

一個“排”字,表明孔乙己想對只花四文大錢的“短衣幫:顯示一下闊氣,寫出了他得意、炫耀的神情,也顯示出他迂腐的性格;一個“摸”字寫出了孔乙己動作的遲鈍,“四文大錢”藏放的嚴實,從側面表明這錢來之不易,孔乙己已進一步窮困。先“排”和後“摸”的對比,反映了孔乙己每況愈下的經濟地位。

6.“不屑”與“頹唐”的對比:

A.旁人便又問道,“孔乙己,你當真認識字麼?”孔乙己看着問他的人,顯出不屑置辯的神氣。

B.他們更接着說道,“你怎的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呢?”孔乙己立刻顯出頹唐不安的模樣,臉上籠上了一層灰色。

孔乙己因自己是讀書人而得意,時刻不忘在衆人面前顯示自己是讀書人,對“短衣幫”是不屑一顧,甚至當別人戲弄他時,他還一再表現出自命不凡、孤芳自賞的傲氣。只有當人問及“怎的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時,他才痛苦不安,因爲他一心想讀書中舉,但始終未能遂願,這成了他最大的痛苦與羞辱。這足以表明封建文化和科舉制度對下層知識分子的嚴重毒害。

3.運用對比手法寫作文

一個哪怕得分最小的答案來,但…… 另一位是班裏成績最優異的楊君君同學,此刻,她早已經答 完了試卷上所有的題目.這張試卷對於她來說,好像是太容易 了一點.她瞥了一下手錶,知道離收卷時間還有二十幾分鍾.於是,她便無聊地看看這個同學,望望那個同學.驀地,楊君君得意洋洋的目光停落在藍蘭的身上,她欣賞 似的打量着藍蘭,總覺得藍蘭是班級裏的後進生,而且腦子又 不聰明.這感覺,使君君想起了……

前幾天,數學老師爲了使同學們更有把握地考出一個理想的 成績來,特地在黑板上抄了許多難題.當老師疲憊地伸出沾滿粉筆灰和掛滿汗水的手要洗時,竟發 現了那洗手盆裏沒有一點水,毛巾也被孤獨地冷落在一邊.老 師不禁責問:“今天誰值日?怎麼不打水?” 值日?打水?噢!爲了這複習,考試,再複習,考試的事兒,同學們已經無法騰出時間,也不願來理這些“閒事”了.但楊君君心中十分清楚.今天是自己值日,她望了望黑板上 那密密麻麻的練習題,又瞟了一眼那個洗手盆,心中着實躊躇 了一會:抄練習題,還是浪費時間去打水?

正在楊君君拿不定主意的時候,藍蘭已經放下筆,默默地走過 去,雙手捧着洗手盆,向門外邁去…… 楊君君回過神來,又默默地望着這個差生——藍蘭時,心中 猛地一

4.用對比手法寫人的作文片段怎麼寫

自從哥哥結了婚,嫂子“媽媽長,媽媽短”地喊着我的媽媽,我就發現,我的媽媽變了。原來的媽媽,與奶奶的關係可是非常“緊張”。

雖說住在一個院子裏,可是媽媽在東面的廚房做飯,而奶奶在南面牆邊臨時搭建了一個小廚房,自己在裏面做飯吃。有時候家裏做點稀罕的好吃的,媽媽也不會喊奶奶過來一起吃。媽媽總是說:“你奶奶偏心,總是偏向你伯伯家。”

就是以這個爲“導火索”,媽媽和奶奶還吵過三次架呢!即使風平浪靜的日子,媽媽和奶奶也有井水不犯河水之勢。

再看現在的媽媽,等到紅燒肉還沒做好的時候,就大聲喊開了:“媽,您別做飯了,過來一起吃!”奶奶每每聽到這樣的喊聲,臉上的皺紋都笑得舒展開了。

看看,媽媽真的變了。

這變化還得從嫂子身上找原因。自打嫂子過了門,我們家裏就時時刻刻喜氣洋洋的。

早上,全家還在睡夢中的時候,嫂子就起牀了,將媽媽的洗臉水打好,等媽媽起來洗臉。然後將全家的早餐做好,盛到飯桌上,然後在催促大家起來用早餐。奶奶的那份,嫂子總是放在碗裏,然後送到奶奶的小屋裏去。等到晴天的時候,嫂子不是給媽媽洗衣服,就是幫助奶奶洗頭,一刻也不閒着。

看到嫂子對奶奶如此孝順,對自己如此體貼,媽媽的臉上總是紅一陣白一陣的,可能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慢慢地,媽媽也時常到奶奶的小屋裏坐坐,給奶奶送上一包蛋糕或者是餅乾之類的食品。冬天到了,媽媽還特意購買了新棉花,給奶奶做了新的棉衣。至於“偏不偏心”的話題,媽媽從此不再提起了。

我知道,媽媽的的變化,全是因爲嫂子。看,對比着才成長呀!

少年閏土是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我”第一次和他見面,閏土“正在廚房裏,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個明晃晃的銀項圈”。二十年後,“我”回到故鄉,再見閏土時,他“先前紫色的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他頭上是一頂舊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縮着”,“那手也不是我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

5.用對比寫一篇作文

在我們校園裏種着好幾棵棕櫚樹。遠遠望去,它就像一把把撐開的大傘。站在它腳下向上望,它筆直而上,有四五層樓那麼高。它的主幹粗壯、挺拔而修長。樹幹從上到下的粗細不一樣,樹幹的中間部分是最粗的。上、下部分都要比中間的細。最漂亮的要數棕櫚樹的葉子了,一片片葉子向外舒展着,就像孔雀在開屏。葉片很大,中間還有分開的小葉片,像“千手觀音”張開手臂,真有趣。

棕櫚樹一年四季都充滿了生機。無論是春、夏、秋、冬,它都是那麼蒼翠挺拔,好像一個個士兵守衛着我們的校園,陪伴着我們學習成長。

標籤:寫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