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婚書怎麼寫內容和各式,婚書怎麼寫

1.婚書怎麼寫

一般這種文書,以新郎父親的身份寫。用一張大紅紙,折成若干豎行(以雙爲宜)。如圖例以12行寫就,暗含“好事成雙”、“成雙成對”之深刻寓意。

婚書怎麼寫內容和各式 婚書怎麼寫

第一列

一般寫“喜帖”或“婚書”二字

第二列

婚眷(或寫成姻弟)***頓首拜上 (***常是男方父親名諱)

第三列

常寫就:“大德望翁*老親家先生 臺鑒”或寫就:“大德望*府老親家先生 臺鑒”(*常爲女方姓氏)

第四列、第五列、第六列、第七列爲一個整體

伏以 合 吾門犬子*** 男 (***新郎姓名)

之 君門令愛*** 女 (***新娘姓名)

作 結爲佳偶

天 永戴百年

第八列、第九列爲一整體

謹選 公元****年**月**日 (***數字年月日)

農曆**年**月**日 穀旦(或吉旦) (**天干地支紀年法)

第十列

擇於***大酒店舉行婚禮 大吉

第十一列

伴娘屬** 大吉 有無禁忌 (**生肖;註明有無禁忌)

第十二列

婚眷(或寫成姻弟)***再頓首

2.婚書怎麼寫

寫婚書: 被邀請者的姓名應寫全,不應寫綽號或別名;在兩個姓名之間應該寫上"暨"或"和2113",不用頓號或逗號;應寫明舉行婚禮的具體日期(幾月幾日,星期幾);寫明舉行婚禮的地點。

一、5261請柬:是一4102個漢語詞語,又1653稱爲請帖、簡帖;爲了邀請客人蔘加某項活動而發的禮儀性書信;請柬有單雙面之分。二、作用:使用請柬,既可以表示對被邀請者的尊重,又可以表示邀請者對此事的鄭重態度;凡召開各種會議,回舉行各種典禮、儀式和活動,均可以使用請柬;請柬在款式和裝幀設計上應美觀、大方、精緻,使被邀請者體味到主人的熱情與誠意答,感到喜悅和親切。

3.婚書怎麼填寫

根據上面的需要的填進去,數字要用中文數字。

1、婚書在早年間爲手寫,多用紅紙墨書,其中包括求婚帖、訂婚單和結婚單,上面書寫着男女雙方的生辰,介紹人、主婚人、訂婚人、結婚人以及祖父母的名字甚至曾祖父、曾祖母的名字等等。

2、1912年以後,婚書多改用油墨印刷,婚書的質地除了有宣紙以外,還有硬本、絹面、毛邊紙等等,有的還塗有金粉。

3、繪製的紋飾出現了龍鳳呈祥,鴛鴦戲水等吉祥圖案,有的還貼有如今價值不菲的印花稅票。

4、特別是在1950年4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頒佈後,廢除了包辦婚姻,這一時期的婚書中出現了婚姻法的相關條款,新郎新娘的名字也頭一次並列在了一起。

5、婚書是婚姻當事人持有並作爲證據的最直接、最原始的材料,它爲我們展現的婚姻各方之間、婚姻各方與社會道德以及國家法律之間的真實關係,是我們在其他任何史料中難以具體地和系統地領悟到的。

6、從現有資料顯示,民間婚書最早起源於唐代。

7、早期的婚書在行文中不乏套語虛詞,及至清代這種情況越來越趨簡化了,尤其是契約式婚書,往往一開始就直入正題,顯示人們對於婚姻從注重形式向更重實質的轉變。

8、隨着社會生活的日趨複雜化,婚姻關係中也出版現了許多以往不見或少見的現象,凸顯了清代婚姻關係中“利”的因素不斷膨脹、婦女地位隨之低下化的特點。

9、清代婚書種類繁多且真僞羼雜,但從歷史的縱向觀察,婚書的主要內容與形式還是基本不變的。

10、在我們的人類繁衍的歷代的歷史中,婚書從無到有,從無文字到有文字,從無法律規定到有法律規定,可以說經歷這麼一個漫長的過程。

11、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這五件婚書中,年代最早的是清咸豐年間的婚書。

12、第二件婚書是1911年辛亥革命後,推翻清封建王朝統治以後的婚書。

13、那麼第三件婚書是1948年解放區的婚書。

14、第四件婚書,是1949年10月1日的婚書。

15、第五件婚書是我們的國家頒佈的《婚姻法》以後登記的婚書。

4.婚書怎麼填寫

根據上面的需要的填進去,數字要用中文數字。

1、婚書在早年間爲手寫,多用紅紙墨書,其中包括求婚帖、訂婚單和結婚單,上面書寫着男女雙方的生辰,介紹人、主婚人、訂婚人、結婚人以及祖父母的名字甚至曾祖父、曾祖母的名字等等。 2、1912年以後,婚書多改用油墨印刷,婚書的質地除了有宣紙以外,還有硬本、絹面、毛邊紙等等,有的還塗有金粉。

3、繪製的紋飾出現了龍鳳呈祥,鴛鴦戲水等吉祥圖案,有的還貼有如今價值不菲的印花稅票。 4、特別是在1950年4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頒佈後,廢除了包辦婚姻,這一時期的婚書中出現了婚姻法的相關條款,新郎新娘的名字也頭一次並列在了一起。

5、婚書是婚姻當事人持有並作爲證據的最直接、最原始的材料,它爲我們展現的婚姻各方之間、婚姻各方與社會道德以及國家法律之間的真實關係,是我們在其他任何史料中難以具體地和系統地領悟到的。 6、從現有資料顯示,民間婚書最早起源於唐代。

7、早期的婚書在行文中不乏套語虛詞,及至清代這種情況越來越趨簡化了,尤其是契約式婚書,往往一開始就直入正題,顯示人們對於婚姻從注重形式向更重實質的轉變。 8、隨着社會生活的日趨複雜化,婚姻關係中也出版現了許多以往不見或少見的現象,凸顯了清代婚姻關係中“利”的因素不斷膨脹、婦女地位隨之低下化的特點。

9、清代婚書種類繁多且真僞羼雜,但從歷史的縱向觀察,婚書的主要內容與形式還是基本不變的。 10、在我們的人類繁衍的歷代的歷史中,婚書從無到有,從無文字到有文字,從無法律規定到有法律規定,可以說經歷這麼一個漫長的過程。

11、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這五件婚書中,年代最早的是清咸豐年間的婚書。 12、第二件婚書是1911年辛亥革命後,推翻清封建王朝統治以後的婚書。

13、那麼第三件婚書是1948年解放區的婚書。 14、第四件婚書,是1949年10月1日的婚書。

15、第五件婚書是我們的國家頒佈的《婚姻法》以後登記的婚書。 。

5.婚書怎樣添寫

立寫“婚書單”:“婚書單”是根據出嫁人“八字”擬定的。一般在請“陰陽”先生“看日子”的同時,‘就推究明白,抄寫出來,作爲男女完婚當天的“指南”,有關行動都要按“婚書單”上的規定施行。

附:舊“婚書單”樣式(紅紙一張分條開列)

婚書單

一論上頭某時某刻面向某方大吉

一論冠戴某時某刻面向某方大吉

一論上轎面向某方大吉忌三相

一論下轎面向某方大吉忌三相

注:

①上頭:即打開發辮、盤上纂的時刻;

②冠戴:戴上鳳冠,穿上“迎衣”(“迎”這裏俗讀爲“寧”)的時刻;

③忌三相:凡一個相屬在有關年份都要忌相沖克的三相,民間舊俗,凡新人上下轎或擡嫁妝時,所忌的屬相人就得迴避,否則,對雙方都不利。一般戒規是:申子辰年蛇雞牛,巳酉丑年虎馬狗,寅午戌年豬兔羊,亥卯未年龍鼠猴。知道後要自覺避開。

5.送好日子:男家將婚期擇定之後,要選吉日送到女家,俗叫“送好日子”。過去都是以,“換帖”形式進行的,表示雙方首肯,再無異議,就可以分頭準備,如期嫁娶了。這種形式早已廢止,後來只是口頭告知女方,同意即可。

下面的供參考

婚書是婚姻當事人持有並作爲證據的最直接、最原始的材料,它爲我們展現的婚姻各方之間、婚姻各方與社會道德以及國家法律之間的真實關係,是我們在其他任何史料中難以具體地和系統地領悟到的。從現有資料顯示,民間婚書最早起源於唐代。早期的婚書在行文中不乏套語虛詞,及至清代這種情況越來越趨簡化了,尤其是契約式婚書,往往一開始就直入正題,顯示人們對於婚姻從注重形式向更重實質的轉變。隨着社會生活的日趨複雜化,婚姻關係中也出版現了許多以往不見或少見的現象,凸顯了清代婚姻關係中“利”的因素不斷膨脹、婦女地位隨之低下化的特點。清代婚書種類繁多且真僞羼雜,但從歷史的縱向觀察,婚書的主要內容與形式還是基本不變的。

6.婚書的寫法

【古代婚書一】兩姓聯姻,一堂締約良緣永結,匹配同稱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綿綿,爾昌爾熾謹以白頭之約,書向鴻箋好將紅葉之盟,載明鴛譜此證【古代婚書二】嘉禮初成,良緣遂締情敦鶼鰈,願相敬之如賓祥葉螽麟,定克昌於厥後同心同德,宜室宜家永結鸞儔,共盟鴛蝶此證【古代婚書三】喜今日嘉禮初成,良緣遂締詩詠關雎,雅歌麟趾瑞葉五世其昌,祥開二南之化同心同德,宜室宜家相敬如賓,永諧魚水之歡互助精誠,共盟鴛鴦之誓此證【古代婚書四】喜今日赤繩系定,珠聯璧合卜他年白頭永偕,桂馥蘭馨此證【古代婚書五】從茲締結良緣,訂成佳偶赤繩早系,白首永偕花好月圓,欣燕爾之將泳海枯石爛,指鴛侶而先盟謹訂此約【古代婚書六】 禮同掌判,合二姓以嘉姻詩詠宜家,敦百年之靜好此證。

7.選擇婚姻吉日如何寫婚書

雖然靜修但這段時間依然涉及很多婚姻擇日!做爲一個傳統的風水師自然要涉及很多文書帖式!婚姻擇日中就少不了庚書或請婚書等等!對於很多現代風水學習來說!熟悉瞭解古老的傳統文化是不可少的!否則容易鬧笑話!傳統婚禮作爲一種延續了幾千年的習慣,自然是有它的可取之處的,但各地風俗不一樣丨大體還是差不多!現將德祿齋流傳的請婚書帖公開!大家有時間可以看看!備不時之需

傳統習慣不是那麼容易就可以改變的東西,在大多數人的觀念裏,傳統婚宴還是大婚當天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如果少了婚宴的話,很有可能你們結婚一兩年之後很多朋友都還不知道你們結婚。正所謂明媒正娶,尤其對女孩子的家裏,可能對這樣形式上的東西更爲看重

大婚當天的婚宴上,所有比較親近的親朋好友都會應邀前來,見證着你們的愛情修成正果,在所有人的注視和祝福之下,你們終於能夠走進結婚的禮堂。新娘挽着新郎走過紅毯的那短短几分鐘,可能對很多人來說是永生難忘的記憶,從這一刻起,你們身上揹負的,不僅僅只有甜蜜的愛情,還有巨大的責任。

在婚宴上的時候呢,大家都會一起分享你們的幸福,可能還給你們出一些甜蜜的小難題,一直到婚宴完畢把新人送入洞房,然後接着鬧騰,每個人的喜悅之情都溢於言表,這樣纔會有大喜之日的味道嘛。傳統婚禮儀禮是:提親、合婚、定親、行聘、請期、迎親,俗稱“六禮”。也有將其概括成“四禮”:文定、請期、送聘、迎娶。託媒提親合婚定親

“提親”、“合婚”、“定親”,即“四禮”的“文定”。

請期”也稱“擇日”、“送日”、“提日”。行聘過後,男方即擇定結婚吉日,包括裁剪結婚禮服、“挽面”和沐浴、確定迎娶的時間及時辰,並通知女方。此時,男女方的親戚朋友都要送賀禮。送女方的賀禮稱爲“送花粉”。女方除準備好嫁妝外,還要準備出嫁時攜帶的特殊物品

主要有:一是“上轎鞋”5雙,春夏秋冬各一雙,另加水鞋一雙,表示夫妻風雨同心,共同走好今後的道路;二是烏絲和白絲縛箸,喻婚後早得貴子,夫妻白頭偕老;三是桔餅、龍眼乾各一碗(俗稱“公婆碗”),用於新婚時拜“花公媽”,並以此象徵生活甜蜜,“桂子蘭孫滿堂前”;四是香粉及五色絲線。女方出嫁前,要用絲線“挽面”,意謂“去開額”(開竅、會持家),出嫁滿月和四個月,也要“挽面”,俗稱“挽脫產”。“挽面”用過的絲線要掛在石榴花上;五是紅殼、酒餅、綠豆、早粟、芝麻等五色種子,寓意“五子登科”,財丁興旺;六是“鴛鴦肚兜”(也稱“荷包”、“腰袋”)一個,用於裝五色種子和新剪的“鴛鴦草”(雙株的厚香草)草頭及一對“如意”,喻結髮夫妻,成雙成對,吉祥如意。七是手帕捻紅糖,新娘出閣伊始要把包着紅糖的手帕捻在手中,到夫家後,在蓋井之前,要將紅糖倒入井中,寄意新娘“合內合外合厝邊”,“過門合人惜”;八是“花頭”、扇子(諧音“送子”)等。

婚事定下以後,男方要請算命先生擇定過門日子,包括新娘出門的日子、時辰,到男家後歸門的時辰,此外女方裁紅衣、男方鋪牀的日子也要同時擇定。

送菜和擡嫁妝新娘過門前一、二天,男家要請宗親將紅單規定的聘禮和魚、肉、禽、麪條等物,由十多人送到女家,回來時就把妝奩、傢俱等帶回男家。婚書單”是根據出嫁人“八字”擬定的。一般在請“陰陽”先生“看日子”的同時,‘就推究明白,抄寫出來,作爲男女完婚當天的“指南”,有關行動都要按“婚書單”上的規定施行。!

8.唐代婚書怎麼寫,

婚禮古名“六禮”,即《儀禮士婚禮》疏所說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和親迎,是婚事進行過程中的六個程式。

按照禮經規定,在行六禮之前應先遣媒人通辭,稱爲“下達”,獲得准許後才能依此程式按部就班地進行。六禮各有不同作用,據《藝文類聚》卷四○《禮部下婚》引《鄭氏婚禮謁文》採用較通俗的解釋說:“納采,始相與言語,採擇可否之時。

問名,謂問女名,將歸卜之也。納吉,謂歸卜吉,往告之也。

納徵,用束帛,徵,成也。請期,謂吉日將,親迎謂成禮也。”

儘管說得不夠清楚,但總的看來不過是婚姻之家從初達成協定後不斷往來接觸,直至婚姻完成的一些名目。且六禮雖始終被列入歷代朝廷正禮,在後世看來卻並不完全實用,所以有些便不免空存其名,有些卻被充實以不同內容,書儀中的通婚書便是其中之一。

通婚書又稱通婚函書,在趙守儼先生的文章中曾經有過介紹,並認爲頗似後世的庚貼,但對其與古婚姻六禮的關係語焉未詳。敦煌書儀中出現的通婚書,其具體樣式如P.3442杜友晉《吉凶書儀》所示:通婚書皆兩紙真書,往來並以函封。

月日,名頓首頓首。闊敘既久,傾屬良深。

孟春猶寒,體履如何?願館舍清休。名諸疹少理,言展未即,惟增翹軫。

願敬德厚,謹遣白書不具。姓名頓首頓首。

名白:名第某息某乙,令淑,願託高媛,謹因姓某官位,敢以禮[請]。姓名白。

相對通婚書,女家也有答婚書與之對應:月日,名頓首頓首:乖展稍久,傾仰唯積。辱某月日書,用慰延佇。

孟春猶寒,體內何如?願館舍休宜,名諸疹弊,言敘尚餘,唯增眷仰。願敬重。

謹還白書不具。姓名頓首頓首。

名白:第某女隨言之)四德無聞,未閒禮則;承賢某息顧存姻好,不敢敬違。姓名白。

通婚書從內容而言即是求婚書,所說“皆兩紙真書,往來並以函封”,據趙和平指出,乃是採用月日在前,一書兩紙,每紙都有開頭和結尾的復書形式。答婚書亦然,其兩紙之分即依上分段所示。

趙守儼先生指出,通婚書“一幅是男方家長給女方家長通問候的短函,另附別紙,纔是婚禮的主體”;是非常正確的。但之所以這樣做卻是禮儀格式的要求。

據同是杜氏所作的《新定書儀鏡》引盧藏用《儀例一卷》說明,“古今書儀皆有單復兩體”,但唐朝經過改革,只有“通婚和重喪吊答量留復體”。相對於一書一紙、月日一般放在後面的單書,以真書也即楷書書寫、有着函封的婚書採用復體形式顯然是爲了表示尊敬和鄭重。

後來吉凶復書的形式越來越少,唐後期婚書儀也常常改用單體,如P.3502晚唐《新集諸家九族尊卑書儀》。但只是去掉兩紙中間的尾語和開頭,詞句略簡單一些,基本層次和內容並沒有變,這樣寒暄和求婚答婚實際也就和到了一起。

婚書往來的措辭自然都要用敬語,而且要用對等的關係。例如通婚書的信封封題寫成“郡姓名白書謹謹通某姓位公”兩行,其“郡姓名白書”下,還註明“若尊前人,即雲某郡官姓名”。

前人是指收書人即女方家長,郡指郡望,意思是說,爲了表示對對方的尊重,男方家長不但要稱自己的郡望,還要加上官名。這樣官族並重,一方面與稱對方“姓位公”相當,一方面也表示自己身份配得上對方,給了對方足夠的面子。

但是答婚書卻在封題“某官郡姓名白答謹謹還某姓位公閣下封”的“某官郡姓名白答”下,註明“前人卑不用某官”,這個前人自然是指原來求婚的男方,意思是如果男方家長官小或無官,女方家長不能自署官名,以免顯得以勢壓人。這樣的署名方式除了刻意尊重對方外,似乎也暗含著門當戶對的意思。

通婚書之所以又稱函書是因爲有木質的“函”作包裝,且其規格很不尋常。P.2646張敖《新集吉凶書儀》稱通婚書“切須好紙,謹楷書,緊卷於函中。

函用梓木、黃楊木、楠木等爲之。函長一尺二寸,函闊一寸二分,函板厚二分,函蓋厚三分,函內闊八分”。

尺寸有象徵意義的木函蓋好後,“即於中心解作三道路子,以五色線縛”。寫在面上的“封題函樣”是“│謹謹上厶官閣下│全│厶官衛郡姓名封白”,三條豎線大概就代表了五色絲線分割成的三行。

其中用了“謹謹上”的最高規格,對對方加以官名閣下敬稱,自己也署明官銜郡望。中間有一個“全”字,意義不詳,但封題署“全”字者書儀中只見有給皇帝的題表函面、婚書及下面將要提到的納徵版,其隆重性可知。

通婚書爲何要用黃楊木等上好的木質包裝並用最高規格的禮函呢?如趙文所說,“通婚書不是議婚,而是婚事既定後的一種形式上的禮節”,其內容雖然似乎尚屬求婚性質,但是婚書中都寫明是男方的第幾子配女方的第幾女,且有來有往,有求有報,顯然已不存在下達後還被女方拒絕的可能,這樣的婚書不會是寫在通媒的一開始,而是在談婚論嫁已經有了一定眉目之後。《唐律書儀》卷一三《戶婚律》有“諸許嫁女,已報婚書及有私約,而輒悔者,杖六十。”

此條疏議曰:“許嫁女已報婚書者,謂男家致書禮請,女氏答書許啓。”可見婚書是被作爲雙方正式締結婚姻的憑證和必須遵守的婚約,甚至可以作爲法律依據,這樣的婚書恐怕是須男女雙方慎重保存的。

9.傳統婚書的格式是什麼

立寫“婚書單”:“婚書單”是根據出嫁人“八字”擬定的。

一般在請“陰陽”先生“看日子”的同時,‘就推究明白,抄寫出來,作爲男女完婚當天的“指南”,有關行動都要按“婚書單”上的規定施行。 附:舊“婚書單”樣式(紅紙一張分條開列) 婚書單 一論上頭某時某刻面向某方大吉 一論冠戴某時某刻面向某方大吉 一論上轎面向某方大吉忌三相 一論下轎面向某方大吉忌三相 注: ①上頭:即打開發辮、盤上纂的時刻; ②冠戴:戴上鳳冠,穿上“迎衣”(“迎”這裏俗讀爲“寧”)的時刻; ③忌三相:凡一個相屬在有關年份都要忌相沖克的三相,民間舊俗,凡新人上下轎或擡嫁妝時,所忌的屬相人就得迴避,否則,對雙方都不利。

一般戒規是:申子辰年蛇雞牛,巳酉丑年虎馬狗,寅午戌年豬兔羊,亥卯未年龍鼠猴。知道後要自覺避開。

5.送好日子:男家將婚期擇定之後,要選吉日送到女家,俗叫“送好日子”。過去都是以,“換帖”形式進行的,表示雙方首肯,再無異議,就可以分頭準備,如期嫁娶了。

這種形式早已廢止,後來只是口頭告知女方,同意即可。 婚書在早年間爲手寫,多用紅紙墨書,其中包括求婚帖、訂婚單和結婚單,上面書寫着男女雙方的生辰,介紹人、主婚人、訂婚人、結婚人以及祖父母的名字甚至曾祖父、曾祖母的名字等等。

1912年以後,婚書多改用油墨印刷,婚書的質地除了有宣紙以外,還有硬本、絹面、毛邊紙等等,有的還塗有金粉。繪製的紋飾出現了龍鳳呈祥,鴛鴦戲水等吉祥圖案。

有的還貼有如今價值不菲的印花稅票。特別是在1950年4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頒佈後,廢除了包辦婚姻,這一時期的婚書中出現了婚姻法的相關條款,新郎新娘的名字也頭一次並列在了一起。

婚書是婚姻當事人持有並作爲證據的最直接、最原始的材料,它爲我們展現的婚姻各方之間、婚姻各方與社會道德以及國家法律之間的真實關係,是我們在其他任何史料中難以具體地和系統地領悟到的。從現有資料顯示,民間婚書最早起源於唐代。

早期的婚書在行文中不乏套語虛詞,及至清代這種情況越來越趨簡化了,尤其是契約式婚書,往往一開始就直入正題,顯示人們對於婚姻從注重形式向更重實質的轉變。隨着社會生活的日趨複雜化,婚姻關係中也出版現了許多以往不見或少見的現象,凸顯了清代婚姻關係中“利”的因素不斷膨脹、婦女地位隨之低下化的特點。

清代婚書種類繁多且真僞羼雜,但從歷史的縱向觀察,婚書的主要內容與形式還是基本不變的。婚書是婚姻當事人持有並作爲證據的最直接、最原始的材料,它爲我們展現的婚姻各方之間、婚姻各方與社會道德以及國家法律之間的真實關係,是我們在其他任何史料中難以具體地和系統地領悟到的。

從現有資料顯示,民間婚書最早起源於唐代。早期的婚書在行文中不乏套語虛詞,及至清代這種情況越來越趨簡化了,尤其是契約式婚書,往往一開始就直入正題,顯示人們對於婚姻從注重形式向更重實質的轉變。

隨着社會生活的日趨複雜化,婚姻關係中也出版現了許多以往不見或少見的現象,凸顯了清代婚姻關係中“利”的因素不斷膨脹、婦女地位隨之低下化的特點。清代婚書種類繁多且真僞羼雜,但從歷史的縱向觀察,婚書的主要內容與形式還是基本不變的。

標籤: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