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小篆的人怎麼寫,金文的人字怎麼寫

1.金文的"人"字怎麼寫

讀音:rén 部首:人 筆畫:2

小篆的人怎麼寫 金文的人字怎麼寫

釋義:1.由類人猿進化而成的能製造和使用工具進行勞動、並能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動物。2.別人,他人。3.人的品質、性情、名譽。

金文“人”字的寫法

“人”字寫法的演變

從上圖中就可以看出,甲骨文的“人”字像一個站立的人,到小篆,變化不大,但更加抽象了。再到現代楷書,將甲骨文或者小篆右邊部分簡化成捺,就成現代漢字的“人”字了。

字在變革中有一個過程,現在可辨識的最早文字是甲骨文,主要是殷商時期使用。到周朝(春秋戰國),甲骨文發展成金文,各個諸侯國的文字不盡相同,所以金文寫法是多種多樣的。到秦始皇一統天下,統一文字,於是有了規範的小篆。在小篆的書寫過程中,爲了較爲快速的書寫,衍生出了書寫在簡牘上的書體,類似於後來的隸書。這種書體後來發展成爲章草(具有非常濃烈隸書意味的一種草書)。到漢代,書寫方式進一步演變,最終形成了規範的隸書。隸書發展到魏晉時期,隸書的一波三折逐漸被現代楷書的筆法取代,形成現代楷書的樣式,隸書與楷書之間過度的書體被稱爲“魏碑”,其實已經是屬於楷書範疇的書體了。在楷書的基礎上,與章草結合,形成了今草。草書由楷書簡化而來,使書寫速度加快,但寫法很多,簡化規律不統一,最終以王羲之的草書爲標準,才統一下來成爲後世草書的標準。而介於草書和楷書之間的書體,就被稱爲行書。楷書的書寫樣式一直持續到近代,都未曾改變。到解放後,漢字又經過了一次大規模的簡化,最終形成了我們今天所使用的簡化漢字樣式。

2.甲骨文的人字怎麼寫

人 甲骨文:

人 金文(大篆):

人 小篆:

3.人字怎麼寫

人,仁也,仁生物也。

【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又一人,君也。

【書·呂??】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又予一人,天子自稱也。

【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 又二人,父母也。

【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又左人,中人,翟國二邑。

又官名。【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

又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又蒲人,艾人,見【歲時記】。

又姓。明人傑。

又左人,聞人,俱複姓。 又【韻補】葉如延切,音然。

【劉向·列女頌】望色請罪,桓公嘉焉。厥後治內,立爲夫人。

人具陰陽。人字左筆爲陽,右筆爲陰;陽清而輕,故左撇輕,陽濁而重,故右捺重;陽中有陰,故左撇先重而後輕;陰中有陽,故右捺先輕而後重。

陰陽合而爲人。即其字可悟也。

4.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山,水,火,土,木,金,人

1,甲骨文和金文(請看附註1),約爲公元前14世紀--公元前11世紀。

2,小篆(秦篆)先於隸書,但兩者都出現在秦代(請看附註2)秦始皇時期(公元前259~前210年)。

3,楷書起源於東漢(又稱後漢),即公元25年--220年。

4,首批《漢字簡化方案》公佈於1956年,正式向全國推行簡化字。而早在1906年,教育家陸費逵在《教育雜誌》創刊號上發表論文,公開提倡使用簡體字;1935年8月,當時的國民黨政府教育部公佈“第一批簡體字表”,收簡體字324個,是歷史上由政府公佈的第一個簡體字表。

附註1:

爲學術界公認的我國最早的古漢字資料,是商代中後期的甲骨文和金文。

甲骨文主要是殷商後期刻在龜甲、獸骨上的一種文字。

關於金文的起源,傳統的說法是:起於商代,盛行於周代,是由甲骨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文字。1987年公佈的新說法則是:一向被認爲出現於甲骨文之後的金文,實際上早在甲骨文之前就已存在。

附註2:

秦統一後,李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礎上刪繁就簡,整理出一套筆劃簡單,形體整齊的文字,叫做秦篆,又叫小篆,。秦始皇看了這些新書體後,很滿意,於是就把它定爲標準字體,通令全國使用。(李斯卒於公元前208年)

唐張懷瓘《書斷》中說:“按隸書者,秦下邽人程邈所作也”。

5.

小篆

「篆」本是小篆、大篆的合稱,因爲習慣上把籀文稱爲大篆,故後人常把「篆文」專指小篆。小篆又稱秦篆,是由大篆省略改變而來的一種字體,產生於戰國後期的秦國,通行於秦代和西漢前期。戰國時代,列國割據,各國文字沒有統一,字體相當複雜,於是秦始皇便以秦國的文字篆體,施行「書同文」來統一天下的文字,廢除六國文字中各種和秦國文字不同的形體,並將秦國固有的篆文形體進行省略刪改,同時吸收民間文字中一些簡體、俗字體,加以規範,就成一種新的字體—小篆。

中國文字發展到小篆階段,逐漸開始定型〈輪廓、筆劃、結構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號化,減少了書寫和人讀方面的混淆和困難,這也是我國曆史上第一次運用行政手段大規模地規範文字的產物。秦王朝使用經過整理的小篆統一全國文字,不但基本上消滅了各地文字異行的現象,也使古文字體異衆多的情況有了很大的改變,在中國文字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角色。 除了小篆,包含甲骨文、金文,被統稱爲中國字的古文字;古文字學的發展,對於促進中國古代歷史、哲學、經濟、法律、文化、科學技術的研究,都具有相當重要的影響。

.隸書

小篆雖然是較整齊的長方形,結構由均勻圓轉的線條組成,但是書寫起來相當不方便,且字形繁複,由於種種缺點,故在民間很快地出現了一種新字體,將小篆的端莊工整、圓轉彎曲的線條寫成帶方折的,這種字體據說當時在下層小官吏、工匠、奴隸中較爲流行,所以稱爲「隸書」。到了漢代,隸書取代小篆成爲主要字體,中國文字發展歷史就脫離古文字階段進入隸楷階段,漢代以後,小篆成爲主要用來刻印章、銘金文的古字體。 隸書的形成使文字從隨物體形狀描書的字符,變成由一些平直筆劃所組成的簡單字符,這種改變大大地提高了書寫的速度。中國文字由小篆轉變爲隸書,叫做「隸變」,隸變是中國文字發展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結束了古文字的階段,使中國文字進入更爲定型的階段,隸變之後的文字,接近現在所使用的文字,也比古文字更容易辨識了。

.草書

草書,就是寫得草率、快速的字體。草書是輔助隸書的一種簡便字體,主要用於起草文稿和通信,在草書形成的過程中,因爲官府的佐、史經常需要使用起草文書,因而影響了草書的流傳。進入東漢後,經過文人、書法家的加工,草書就有了比較規整、嚴格的形體,可以用在一些官方場合,稱之爲「章草」,帶有一點隸書的味道,保留了隸書的撥挑和捺筆。草書由於字形太過於簡單,彼此容易混淆,所以無法像隸書取代小篆那樣,取代隸書成爲主要的字體。 在楷書產生後,草書在楷書的基礎下進一步發展,不但筆劃之間可以勾連,上下之間也可以連寫,隸書筆劃的某些特徵也消失了,形成了另一種類型的草書,稱之爲「今草」。

.行書

行書是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不像楷書那麼工整,也不像草書那麼奔放;如果楷書像人的坐,草書人的跑,那麼行書就是人的行走,因爲行書比楷書隨便些,可以寫得快,又不像草書潦草的讓人看不懂,所以最受到人們的喜愛。 行書大概在魏晉時代就開始在民間流行了,被稱爲「書聖」的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創作了大量的行書作品,長期以來價倍受人們的喜愛。行書沒有嚴格的書寫規則,寫得規矩一點、接近楷書的,稱爲真行或行楷;寫得放縱一點、草書味道比較濃厚的,稱爲行草,行書寫起來比楷書快,又不像草書那樣難以辨人,因此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 楷書

楷書在字體結構方面,與隸書差不多,但楷書將隸書筆劃的寫法改變了,且由扁形的隸書改爲基本上呈現方形的楷書,即所謂的「方塊字」。楷書也稱爲正書、真書,說明了楷書是提供人學習和運用的正規書體。最早的楷書書法家是東漢末年的鐘繇,從其流傳下來的作品中,還多少殘留著隸書的筆意。楷書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又經歷了不少變化,到了隋唐之後才基本定型,定型後的楷書,筆劃、結構都相當精緻、嚴謹,如唐朝著名書法家歐陽詢的作品就是範本之一。

中國文字進入楷書階段後,字形還再繼續簡化,但字體就沒有太大的變化了,做爲我國四大發明術之一的印刷術,就是以楷書做爲印書的主要字體,在宋朝刻印的書籍中,楷書被美術化,寫得更加規矩而漂亮,稱爲「宋體字」,後來還有模仿宋體字而加以變化的,叫做「仿宋體」。我們今天閱讀的書籍、報刊上所用的字體,大致上是這一種風格的楷書變體。

標籤:金文 小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