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潑水節是那個族的

潑水節是那個族的

潑水節,是中國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等少數民族和中南半島某些民族的新年節日。爲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中國傣族節期在傣歷六七月(清明節後十日左右)。現已固定在公曆4月13至15日。節日期間,人們相互潑水祝福,並舉行拜佛、賽龍舟、放高升、點孔明燈等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增加了遊行、文藝匯演、電影晚會、展覽和物資交流等新內容。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潑水節是哪個民族的?

潑水節是傣族的。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節日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傣族潑水節爲期三至四天。第一天爲"麥日",類似於農曆除夕,傣語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舊。此時人們要收拾房屋,打掃衛生,準備年飯和節間的各種活動。

第二天稱爲"惱日","惱"意爲"空",按習慣這一日既不屬前一年,亦不屬後一年,故爲"空日";第三天是元旦,叫“麥帕雅晚瑪”人們習慣把這一天視爲“日子之王來臨”;第四天是新年,叫“叭網瑪”,敬爲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爲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雲南潑水節有什麼傳統活動

1、歌舞活動

上至七八十歲的老人,下至七八歲的娃娃,穿上節日的盛裝,共聚村中廣場,男女老少圍成一圈,和着芒鑼象腳鼓點翩翩起舞。有的跳“孔雀舞”;有的跳“玉臘呵”;有的即興而作,邊唱邊跳,有的男子邊跳邊飲酒。傣家人在潑水節,喜歡排成隊伍,敲着芒鑼,擂起象腳鼓,集體跳起“依拉賀”舞,挨家挨戶去拜年,祝賀新年愉快,萬事如意。

2、浴佛

在“麥日”(第一天),一清早人們就要採來鮮花綠葉到佛寺供奉,擔來清水“浴佛”--爲佛像洗塵。也是祈求神靈保佑人們在新的一年裏身體健康。“浴佛”完畢,集體性的相互潑水就開始了。一羣羣青年男女用各種各樣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戲,逢人便潑。

潑水節是哪個民族的?

潑水節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的。

潑水節,是中國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等少數民族和中南半島某些民族的新年節日。爲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中國傣族節期在傣歷六七月(清明節後十日左右)。

現已固定在公曆4月13至15日。節日期間,人們相互潑水祝福,並舉行拜佛、賽龍舟、放高升、點孔明燈等活動。

起源

潑水節最早起源於公元5世紀的波斯,當時命名爲“潑寒胡戲”(又名“乞寒胡戲”) ,在此之後“潑寒胡戲”由波斯經印度傳入緬甸、泰國和中國雲南西雙版納等地。

約在公元十二世紀末至十三世紀初經緬甸隨佛教傳入中國雲南傣族地區。隨着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加深,潑水節成爲一種民族習俗流傳下來。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潑水節

潑水節是哪個族的

潑水節是傣族的節日,是雲南少數民族喜歡的節日,也是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一般持續3至7天。人們歡聚一起,互相潑水把去年的晦氣洗掉,而迎接最美好,最吉祥的新年。

潑水節是傣族的傳統節日,又稱之爲“浴佛節”。意爲太陽運轉完一個週期,向新的一年過渡。傣族人們把節日定在每年清明節前後10天左右,每次節日爲期3至7天。潑水節是來源於古婆羅門教的一種儀式,發源於印度,後來被佛教給吸收,大約在公元12世紀左右跟隨佛教傳入我國雲南傣族地區。隨着佛教的地位在傣族日益加深,於是潑水節便成爲了當地民族的一種習俗流傳下來,到現在已有數百年曆史了。並且在潑水節當天,還有很多內容豐富多彩的表演,比如誦經、賽龍舟、趕擺、孔雀舞表演等,吸引了很多人去雲南旅遊。

潑水節是什麼族

潑水節是中國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等少數民族和中南半島某些民族的傳統節日。

中國傣族節期在傣歷六七月(清明節後十日左右)。現已固定在公曆4月13至15日。節日期間,人們相互潑水祝福,並舉行拜佛、賽龍舟、放高升、點孔明燈等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增加了、文藝匯演、電影晚會、展覽和物資交流等新內容。泰國、緬甸、老撾等國都在每年公曆4月中旬歡度此節。

潑水節習俗

文潑:比較傳統的方式,用木盆裝滿清水,再用枝椏沾着水輕輕潑在別人身上。傣家人到井裏取來乾淨的水,事先會盛放一些鮮花諸如緬桂花等,讓水有香味,然後到寺廟裏去"賧佛",之後再用這些帶有芳香的水給佛像清洗身上的灰塵,之後大家互相用小樹枝(諸如九里香樹枝)蘸取小盆裏的香花水,首先向德高或年長者身上輕輕灑去,再互相幫助向自己想要祝福的人身上灑去。以示新的一年,給對方最真誠和美好的祝願。

武潑:用木盆裝滿水,把一盆直接全部潑出去。在潑水節中誰被潑的水越多,象徵着該年誰最幸福,也表達了傣族人民希望彼此平安幸福的寓意。

標籤:潑水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