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珊字金文怎麼寫,熙字的甲骨文金文隸書楷書草書行書怎麼寫

1.熙字的甲骨文、金文、隸書、楷書、草書、行書怎麼寫

殷墟甲骨文約有單字四千左右。

珊字金文怎麼寫 熙字的甲骨文金文隸書楷書草書行書怎麼寫

經過幾代學者的研究考釋,已經認識一千來字。我這裏選釋部分常見的字以饗讀者。

“”:字從二(上)從(人),隸作“元”。人之上會意爲首。

《孟子·滕文公》:“勇士不忘喪其元。”即用其本義。

引申義爲始爲大。例如:稱國家**爲“元首”,稱正月初一爲“元旦”,“元旦”;稱每個年號的第一年爲“元年”,稱主將爲“元戍”。

“”:甲骨文“天”字或寫作“” ,像人之正立形,上突出其頭部。或寫作“”,從二(上)從大。

大亦人也,人之上即顛。故《說文》曰:“天,顛也。”

卜辭雲“庚辰王弗疾朕天”,即用天之本義,“疾天”即指頭部之疾病。 “”:甲骨文“帝”字異構很多,王國維、郭沫若謂“帝”乃“蒂”之初文,象花萼。

葉玉森雲像束薪積柴形,用於祭天,相當後來的體字。由此派生出天帝、帝王義。

葉說近是。 “”:甲骨文“祝”字從“示”從“兄”,亦是神主。

象人跪於神主之前有所禱告之形,字或省示。《說文》:“祝,祭主讚詞者。”

甲骨文“示”字寫作“”等字形。 “”甲骨文“王”字象鉞形。

鉞爲古兵器多爲弧形刀,青銅或石制,盛行於商周,有出土文物刻參考。斧鉞爲禮器,象徵王者之權威。

王權是抽象的,乃以鉞形代表。 “”甲骨文“玉”字象串玉之形。

橫劃代表玉豎劃(或作)代表穿玉之絲繩。珏字作“”。

殷商時玉乃貨幣或飾物。 “”此字上象山崖形,“”即山,房屋形,故崖下之即洞窟也。

王即玉, 即“”(箕筐之屬),“”即辛,鑿類工具。象于山洞中雙手執辛,開鑿玉石置於“”之意。

唐蘭釋璞,《戰國策.秦策》:“鄭人謂玉未理者,璞。”。

“”象(飄帶),中間之口,應是一方形箱子,四面標明方向。故甲骨文“中”字,象風向標,可隨風向轉動,而立柱恆居中央而不動。

卜辭雲“五中”,即以之測風向及風之大小。甲骨文“中”字多用爲伯仲之仲,與“”有別。

或謂“”即旗幟,“五中”即立 ,氏族議大事時先“立中”聚衆。 “”甲骨文“每”字,從“女”或從“母”,義同。

其上部之↓或↑,象髮飾之形。甲骨文女作“” 母作“” ,中增兩點表示**,已字之女爲母也。

女與母在卜辭中有時通用無別。每字在不辭中用爲悔、晦。

“”甲骨文“”字從又從“”或從“”,從“”與叢林同。又即手。

象以手取草之形。《說文》:“、”字從又持“”,即“”之義,“”以飼牲畜謂之“”,引申之放牧之牲畜牛羊亦謂之 “”,再引申之,放牧牲畜亦謂之“”。

“”字象埋牛羊犬於土坎中之形。學者釋爲“薶”字。

“薶”又寫作“埋”。卜辭用爲祭名。

“”字象以斤斷木之形,即“折”字。斤,古人用以砍斫木頭的橫刃斧子。

《說文》:“折,斷也,從斤斷 。”許說不確,斷 不用斧斤,割雞鄢用牛刀;甲骨文折字所從形即斷木。

許慎乃據篆書折字()爲說。 “”甲骨文“春”字構甚多。

《說文》:“春椎也。從“”從日,“”春時生也。

屯聲。篆書“春”作“”,與甲骨文略同。

“”甲骨文"蓐"字,從“林”(或從“”)從“辰”從“又”,象手持辰除草之形。辰即蚌鐮,當時的農具,用蜃殼做成。

“”《說文》:“莫,日且冥也,從“曰”在“”中。”甲骨文“莫”字從“”或從“林”。

日落“”中或“林”中,表示天色已晚。此即“暮”字。

“莫”與“暮”爲古今字,“莫”被借爲虛詞後便又增一日字以作“朝暮”之“暮”。 甲骨文莽字從林從犬,象犬在林莽之中。

《說文》:“莽,南昌謂犬善逐兔中爲莽。從犬從 , 亦聲。”

甲骨文從從林同。《方言》:“草,南楚之間謂之莽。”

古籍中用如草字,有時草莽連文。 甲骨文小字作三點。

《說文》:“小,物之微也。”又有作者,隸作少。

小和少古本一字,卜辭中有時通用無別,有時又有區別,說明甲骨文中小少二字開始分化。 甲骨文分字從刀在兒中。

《說文》:“分,別也,從八從刀,刀以分別物也。” 字象以支柱支撐屋頂之房舍,釋爲餘。

卜辭中餘字借爲第一人稱代詞。卜辭中商王自稱“餘一人。”

《尚書》、《周禮》、《國語》等古籍中作“餘一人”或“予一人。”《爾雅。

釋詁》:“餘,我也。” 甲骨文牛字。

象牛頭形。 字中之乃雄性家畜之形符,甲骨文字對畜獸之性別分別表示之,後來則統一用杜字作爲公畜之通稱。

字中之乃雌性畜之形府。與牡字一樣, 字後來成爲母畜之通稱。

字象圈養畜之形。隸作牢。

《說文》“牢,閒養牛馬圈也。

取其四周幣也。”卜辭中的牢是專門圈養以供祭祀之用的牛羊。

象人張口吹氣,《說文》:“吹,噓也,從口從欠。”甲骨文欠字作、,象一跽之人的側面形,上是口字,人張着大口大哈欠。

甲骨文問字從問從口以會問訊之意。口在門外,是外來之人問門內之人,後來爲了字形的整齊方正,把口子安在門內。

字從戶從口,即啓字。《說文》:“啓,開也。”

甲骨文戶字作日,半個門字,即一扇門, 即 ,以手開門謂之 ,卜辭中用爲雲開天晴之義,或又增口作 ,同。又作諸形,增加義符曰表示雲開日出。

鹹字從戍從口。《說文》:“鹹,皆也,悉也。”

甲骨文戍()是一種兵器。或雲鹹乃喊之初文。

卜辭用爲人名,鹹亦稱鹹戊,。

2.火字和山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怎麼寫

. 甲骨文 甲骨文的發現是在一百多年前的清光緒,國子堅王懿榮得了大病,四處求醫找藥,無意中發現藥材中有一種刻了文字的龜甲,認爲是很有價值的古物,於是便派人此處蒐購,原來這些龜甲是河南安陽一帶農民拾獲後賣給中藥店的,後來經研究發現龜甲上的紋路應該就是古老的文字,這個發現轟動了學術界和文化界,從此,甲骨文受到許多學者、古董商和收藏家的重視。

甲骨文是我們目前所發現最早的中國文字,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或獸骨上面的文字,這些文字主要是用來卜斷吉凶的,占卜的過程先利用火燒灼龜甲,龜甲上便會出現裂痕,商代的人們便根據這裂痕卜斷吉凶,並將卜問的事情和結果記錄刻在龜甲上,而這些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便稱爲「甲骨文」。 例如: 口 米 龜 雨 耳 . 金文 在青銅器上鑄銘文的風氣,從商代後期開始流行,到周代達到高峯。

先秦稱銅爲金,所以後人把古代銅器上的文字也叫做金文,由於鍾和鼎在周代各種有銘文的銅器裏佔有比較重要的地位,所以也稱金文爲「鐘鼎文」。金文應用的年代,上至商代的早期,下至秦滅六國,約一千二百多年。

和現代的鑄鐵產品一樣,青銅器的鑄造一般也要使用泥制模型,叫做「陶範」,金文是預先雕刻在陶範上再鑄出來的,也有少數則是銅器鑄好後直接刻上的,因爲陶範質地鬆軟,雕刻比龜甲、獸骨更爲容易,所以早期金文比甲骨文的繪圖性質更強,更爲接近原始文字。 例如: 口 米 龜 雨 耳 . 小篆 「篆」本是小篆、大篆的合稱,因爲習慣上把籀文稱爲大篆,故後人常把「篆文」專指小篆。

小篆又稱秦篆,是由大篆省略改變而來的一種字體,產生於戰國後期的秦國,通行於秦代和西漢前期。戰國時代,列國割據,各國文字沒有統一,字體相當複雜,於是秦始皇便以秦國的文字篆體,施行「書同文」來統一天下的文字,廢除六國文字中各種和秦國文字不同的形體,並將秦國固有的篆文形體進行省略刪改,同時吸收民間文字中一些簡體、俗字體,加以規範,就成一種新的字體—小篆。

中國文字發展到小篆階段,逐漸開始定型〈輪廓、筆劃、結構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號化,減少了書寫和人讀方面的混淆和困難,這也是我國曆史上第一次運用行政手段大規模地規範文字的產物。秦王朝使用經過整理的小篆統一全國文字,不但基本上消滅了各地文字異行的現象,也使古文字體異衆多的情況有了很大的改變,在中國文字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角色。

除了小篆,包含甲骨文、金文,被統稱爲中國字的古文字;古文字學的發展,對於促進中國古代歷史、哲學、經濟、法律、文化、科學技術的研究,都具有相當重要的影響。 例如: 口 米 龜 雨 耳 .隸書 小篆雖然是較整齊的長方形,結構由均勻圓轉的線條組成,但是書寫起來相當不方便,且字形繁複,由於種種缺點,故在民間很快地出現了一種新字體,將小篆的端莊工整、圓轉彎曲的線條寫成帶方折的,這種字體據說當時在下層小官吏、工匠、奴隸中較爲流行,所以稱爲「隸書」。

到了漢代,隸書取代小篆成爲主要字體,中國文字發展歷史就脫離古文字階段進入隸楷階段,漢代以後,小篆成爲主要用來刻印章、銘金文的古字體。 隸書的形成使文字從隨物體形狀描書的字符,變成由一些平直筆劃所組成的簡單字符,這種改變大大地提高了書寫的速度。

中國文字由小篆轉變爲隸書,叫做「隸變」,隸變是中國文字發展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結束了古文字的階段,使中國文字進入更爲定型的階段,隸變之後的文字,接近現在所使用的文字,也比古文字更容易辨識了。 .草書 草書,就是寫得草率、快速的字體。

草書是輔助隸書的一種簡便字體,主要用於起草文稿和通信,在草書形成的過程中,因爲官府的佐、史經常需要使用起草文書,因而影響了草書的流傳。進入東漢後,經過文人、書法家的加工,草書就有了比較規整、嚴格的形體,可以用在一些官方場合,稱之爲「章草」,帶有一點隸書的味道,保留了隸書的撥挑和捺筆。

草書由於字形太過於簡單,彼此容易混淆,所以無法像隸書取代小篆那樣,取代隸書成爲主要的字體。 在楷書產生後,草書在楷書的基礎下進一步發展,不但筆劃之間可以勾連,上下之間也可以連寫,隸書筆劃的某些特徵也消失了,形成了另一種類型的草書,稱之爲「今草」。

.行書 行書是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不像楷書那麼工整,也不像草書那麼奔放;如果楷書像人的坐,草書人的跑,那麼行書就是人的行走,因爲行書比楷書隨便些,可以寫得快,又不像草書潦草的讓人看不懂,所以最受到人們的喜愛。 行書大概在魏晉時代就開始在民間流行了,被稱爲「書聖」的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創作了大量的行書作品,長期以來價倍受人們的喜愛。

行書沒有嚴格的書寫規則,寫得規矩一點、接近楷書的,稱爲真行或行楷;寫得放縱一點、草書味道比較濃厚的,稱爲行草,行書寫起來比楷書快,又不像草書那樣難以辨人,因此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 楷書 楷書在字體結構方面,與隸書差不多,但楷書將隸書筆劃的寫法改變了,且由扁形的隸書改爲基本上呈現方形的楷書,即所謂的「方塊字」。

楷書也稱爲正書、真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