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火星具有的自然條件有哪些

火星具有的自然條件有哪些

火星具有的自然條件有溫度、湖泊遺蹟、遠古海洋、地下水、大氣層等。

1、溫度:火星的軌道是橢圓形。

因此,在接受太陽照射的地方,近日點和遠日點之間的溫差將近160攝氏度。

2、湖泊遺蹟:環繞火星的衛星證實了照片上巨大的隕石坑曾經是一個火山湖,這種跡象表明古老的火星上曾經很溼潤。

3、遠古海洋:火星上可能曾有過海洋,但是在地質歷史上僅存在過一瞬間,這一分析讓這顆紅色星球上曾存在生命的觀點受到挫折。

4、地下水:科學家發現火星內部存在龐大的水資源,酷似巨型“地下水庫”,在某些地方的水資源儲量甚至與地球內部相當。

5、大氣層:火星的大氣密度只有地球的大約1%,非常乾燥,溫度低,表面平均溫度零下55℃,水和二氧化碳易凍結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火星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具有以下一些自然條件:

1. 紅色行星:火星因其表面上豐富的鐵氧化物而呈現出紅色外觀,因此被稱爲紅色行星。

這是火星最顯著的特徵之一。

2. 大氣層:火星擁有一層薄薄的大氣層,主要由二氧化碳組成。

儘管火星的大氣層相對地球來說非常稀薄,但它對火星的氣候和天氣有一定的影響。

3. 氣候:火星的氣候非常惡劣,整體上是寒冷而乾燥的。

由於火星的大氣層較薄,無法很好地保留熱量,因此火星表面的溫度極低。

火星上的氣候還經常出現沙塵暴和風暴。

4. 地形:火星的地表地形非常多樣化。

火星上有大型的山脈、峽谷、撞擊坑和平原等地貌特徵。

最著名的地貌特徵之一是火星上的奧林帕斯山,它是太陽系中最大的火山之一。

5. 液態水的存在:科學家已經發現了一些表明火星上曾經存在液態水的證據。

這些證據包括河道、湖泊和地下冰等。

儘管火星上的水現在大部分以冰的形式存在,但這一發現引發了對火星上是否曾存在生命的更深入研究。

這些是火星具有的一些自然條件,它們爲我們瞭解火星的地貌、氣候和潛在的生命存在提供了重要的線索。

火星具有的自然條件來自有溫度、湖泊遺蹟、遠杆指將古海洋、地下水、大氣層等。

火辦據陸費靜可料句星,是距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也是太陽系中僅次於水星的第二小的行星,爲太陽系裏四顆類地行星之一。

歐洲古稱火星爲馬爾斯 ,古羅馬神話中的戰神,也被稱爲紅色星球。

古漢語中則因爲它熒熒如火來自,位置和亮度時常變動而稱之爲熒惑。

其橘紅色外表是因爲地表來自被赤鐵礦(氧化鐵)覆蓋,火星的直徑約爲地球的一半,自轉軸傾角和自轉週期則與地球相近,但公轉週期是地球的兩倍。

火星亮度最高可達-2.9等,但在大部分時間裏比木星暗。

火星大氣以二氧化碳爲主(95.3%),既稀薄又寒冷,遍佈撞擊坑、峽谷、來自沙丘和礫石,沒有穩定的液態水。

南半球是古老排又洲識地美、充滿撞擊坑的高地,北半球則是較年輕的低地平原。

火星表面的自然狀況有哪些?

1、大氣層

火星的大氣密度只有地球的大約1%,非常乾燥,溫度低,表面平均溫度零下55℃,水和二氧化碳易凍結。在火星的早期,它與地球十分相似。像地球一樣,火星上幾乎所有的二氧化碳都被轉化爲含碳的岩石。

2、內部結構

火星的內部情況只是依靠它的表面情況資料和有關的大量數據來推斷的。一般認爲它的核心是半徑爲1700千米的高密度物質組成;外包一層熔岩,它比地球的地幔更稠些;最外層是一層薄薄的外殼。

3、表層地理

火星和地球一樣擁有多樣的地形,有高山、平原和峽谷,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礫石遍佈。由於重力較小等因素,地形尺寸與地球相比亦有不同的地方。

南北半球的地形有着強烈的對比:北方是被熔岩填平的低原,南方則是充滿隕石坑的古老高地,而兩者之間以明顯的斜坡分隔;火山地形穿插其中,衆多峽谷亦分佈各地,南北極則有以乾冰(固態的二氧化碳)和水冰組成的極冠,風成沙丘亦廣佈整個星球。

火星的衛星

火衛一和火衛二,形狀不規則,可能是捕獲的小行星。火星有四艘在軌運行的探測器,分別是火星奧德賽號、火星快車號和火星全球勘測者號以及MAVEN火星探測器,表面還有許多火星車和着陸器,好奇號、洞察號,以及結束任務的火星探路者號、鳳凰號、勇氣號和機遇號等等。

根據觀測的證據,火星以前可能覆蓋大面積的水,也觀察到類似地下水涌出的現象,南極冰冠有部分退縮,雷達數據顯示兩極和中緯度地表下存在大量的水冰。

火星的環境條件有哪些

1、溫度

火星的軌道是橢圓形。因此,在接受太陽照射的地方,近日點和遠日點之間的溫差將近160攝氏度。這對火星的氣候產生巨大的影響。

火星上的平均溫度大約爲218K(開爾文,溫度單位,即從絕對零度-273.15℃開始的攝氏度)(-55℃,-67℉),但卻具有從冬天的140K(-133℃,-207℉)到夏日白天的將近300K(27℃,80℉)的跨度。

2、湖泊遺蹟

環繞火星的衛星證實了照片上巨大的隕石坑曾經是一個火山湖。火星車在一個水流的沉積物成扇形的三角洲着陸而發現了它。這個65千米寬的隕石坑雖然已經徹底乾枯了,但是這種跡象表明古老的火星上曾經很溼潤。

3、遠古海洋

火星上可能曾有過海洋,但是在地質歷史上僅存在過一瞬間,這一分析讓這顆紅色星球上曾存在生命的觀點受到挫折。這是美國宇航局(NASA)加州帕薩迪納市噴氣推進實驗室的Tim Parker提出的一項新理論。在2016年3月他爭論稱,小行星連環撞擊早期火星可能曾讓水涌到該行星表面,至少暫時如此。

4、地下水

2014年4月19日,科學家發現火星內部存在龐大的水資源,酷似巨型“地下水庫”,在某些地方的水資源儲量甚至與地球內部相當。這個發現可能了之前科學家對火星的研究,因爲科學家曾經估計火星內部的水資源相當貧乏。

地理特徵

火星的大氣密度只有地球的大約1%,非常乾燥,溫度低,表面平均溫度零下55℃,水和二氧化碳易凍結。在火星的早期,它與地球十分相似。像地球一樣,火星上幾乎所有的二氧化碳都被轉化爲含碳的岩石。但由於缺少地球的板塊運動,火星無法使二氧化碳再次循環到它的大氣中,從而無法產生意義重大的溫室效應。

火星的那層薄薄的大氣主要是由遺留下的二氧化碳(95.3%)加上氮氣(2.7%)、氬氣(1.6%)和微量的氧氣(0.15%)和水汽(0.03%)組成的。火星表面的平均大氣壓強僅爲大約7毫巴(比地球上的1%還小),但它隨着高度的變化而變化,在盆地的最深處可高達9毫巴,而在奧林帕斯山脈的頂端卻只有1毫巴。

但是它也足以支持偶爾整月席捲整顆行星的颶風和大風暴。火星那層薄薄的大氣層雖然也能製造溫室效應,但那些僅能提高其表面5℃的溫度,比金星和地球的溫室效應少得多。

火星的火星環境

火星和地球一樣擁有多樣的地形,有高山、平原和峽谷,火星基本 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礫石遍佈。由於重力較小等因素,地形尺寸與地球相比亦有不同的地方。

二氧化碳爲主的大氣既稀薄又寒冷,沙塵懸浮其中,每年常有塵暴發生。火星兩極皆有水冰與乾冰組成的極冠會隨着季節消長。

南北半球的地形有着強烈的對比:北方是被熔岩填平的低原,南方則是充滿隕石坑的古老高地,而兩者之間以明顯的斜坡分隔;火山地形穿插其中,衆多峽谷亦分佈各地,南北極則有以乾冰(固態的二氧化碳)和水冰組成的極冠,風成沙丘亦廣佈整個星球。

擴展資料:

火星直徑約是地球的一半,體積爲15%,質量爲11%,表面積相當於地球陸地面積,密度則比其他三顆類地行星(地球、金星、水星)還要小很多。

 以半徑、質量、表面重力來說,火星約介於地球和月球中間;火星直徑 約爲月球的兩倍、地球的一半;質量約爲月球九倍、地球的1/9,表面重力約爲月球的2.5倍、地球的2/5。

火星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第四顆行星,屬於類地行星,直徑約爲地球直徑的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週期相近公轉一週則花兩倍時間。在西方稱爲戰神瑪爾斯星,中國則稱爲熒惑星因爲它熒熒如火,位置、亮度時常變動。其橘紅色外表是因爲地表被赤鐵礦(氧化鐵)覆蓋,英文裏前綴areo-即爲火星,火星曾經被認爲是太陽系中最有可能存在地外生命的行星。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火星

火星這顆星球上的氣候通常是什麼樣的?

火星具有冰凍、乾燥的氣候。火星的大氣密度只有地球的大約1%,非常乾燥,溫度低,表面平均溫度零下55℃,水和二氧化碳易凍結。

大約40億年以前,火星與地球氣候相似,也有河流、湖泊甚至可能還有海洋,未知的原因使得火星變成這個模樣。探索使火星的氣候變化的原因,對保護地球的氣候條件具有重大意義。

擴展資料:

火星形成於大約46億年前。40億年前地球開始出現原始生命形式時,火星也曾是一顆溫暖溼潤的星球。距今40億年至37億年間,火星氣候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其大氣層丟失了自火星形成以來66%的氬氣。

而根據氬氣丟失比率估算,早期火星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分壓曾經至少在100千帕以上,這一壓強水平的二氧化碳足以讓早期火星維持一個溫暖溼潤的環境。地球磁場是早期生命的保護傘,可使太陽風等高能粒子在其作用下發生偏轉。可能就是磁場的差異,使火星和地球這兩顆太陽系中最爲相似行星的演化軌跡出現了巨大差異。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火星

火星上有怎樣的自然環境

火星的表面有很多年代已久的環形山。但是也有不少形成不久的山谷、山脊、小山及平原。環形山的成因有很多:如隕石撞擊坑,火山口。火星上曾有過洪水,地面上也有一些小河道,十分清楚地證明了許多地方曾受到侵蝕。在過去,火星表面存在過乾淨的水,甚至可能有過大湖和海洋。但是,由於火星引力小,水蒸成氣體,這些東西只存在很短的時間,而且據估計距今也有大約四十億年了。在火星的早期,它與地球十分相似。像地球一樣,火星上幾乎所有的二氧化碳都被轉化爲含碳的岩石。但由於缺少地球的板塊運動,火星無法使二氧化碳再次循環到它的大氣中,從而無法產生意義重大的溫室效應。因此,即使把它拉到與地球距太陽同等距離的位置,火星表面的溫度仍比地球上的冷得多。

火星的那層薄薄的大氣主要是由余留下的二氧化碳(95.3%)加上氮氣(2.7%)、氬氣(1.6%)和微量的氧氣(0.15%)和水汽(0.03%)組成的。火星表面的平均大氣壓強僅爲大約7毫巴(比地球上的1%還小),但它隨着高度的變化而變化,在盆地的最深處可高達9毫巴,而在奧林匹斯山脈的頂端卻只有1毫巴。但是它也足以支持偶爾整月席捲整顆行星的颶風和大風暴。火星那層薄薄的大氣層雖然也能製造溫室效應,但那些僅能提高其表面5℃的溫度,比我們所知道的金星和地球的少得多。

火星的兩極永久地被固態二氧化碳(乾冰)覆蓋着。這個冰罩的結構是層疊式的,它是由冰層與變化着的二氧化碳層輪流疊加而成。

如何使火星像地球一樣具備人類生存的條件,如氣候條件、水源

要是火星具有:

1.較小的溫差同時氣溫不能過低也不能過高

2.有大氣阻擋對生物有害的輻射

3.有比例適當的空氣,可供呼吸和植物光合作用

4.有豐富的水源

人類才能生存。

火星(Mars)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天文符號是♂,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屬於類地行星,直徑約爲地球的53%,自轉軸傾角、自轉週期均與地球相近,公轉一週約爲地球公轉時間的兩倍。在西方稱爲“戰神瑪爾斯”,我國古書上稱爲熒惑。橘紅色外表是地表的赤鐵礦(氧化鐵)

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礫石遍佈且沒有穩定的液態水體(暫時,前不久,美國宇航局公佈火星上有少量的水)。二氧化碳爲主的大氣既稀薄又寒冷,沙塵懸浮其中,每年常有塵暴發生。火星兩極皆有水冰與乾冰組成的極冠會隨着季節消長。

與地球相比,地質活動較不活躍,地表地貌大部份於遠古較活躍的時期形成,有密佈的隕石坑、火山與峽谷,包括太陽系最高的山:奧林帕斯山和最大的峽谷:水手號峽谷。另一個獨特的地形特徵是南北半球的明顯差別:南方是古老、充滿隕石坑的高地,北方則是較年輕的平原。

火星有哪些天然狀況?

火星是地球外側繞日公轉的第4顆行星,火星發出紅色光芒,好似戰場流血的顏色,故又被歐洲人稱之爲“馬爾斯”(戰爭之神的名字)。

火星半徑爲3397公里,小於地球。公轉週期爲687地球天,自轉週期爲24.6小時。距太陽爲1.52個天文單位。每26個月(二年零二個月)接近地球一次。火星距地球最近距離爲5620萬公里,約爲地球到月球距離的150倍。火星上空大氣層稀薄,只有地球大氣的0.01倍,成分以二氧化碳爲主,乾燥,常有飛沙走石的“大黃風”,瀰漫火星上空。火星表面類似月球,環形山密佈,達數萬座。火星平均密度爲4.0克/水方釐米,是類地行星。

火星赤道表面平均溫度夜間-15℃,沙漠區白天溫度達10℃,尚可允許生物存活。極限溫度爲-158℃~-89℃。火星兩極有冰雪形成的極冠。其大小隨季節變化。火星土壤,大部分含氧化鐵,形成大面積的紅色沙漠,反射陽光後變成紅色。火星表面有綠斑隨季節變化,說明火星上有低等植物生長的可能。最新發現認爲,火星大氣能發出紅外線激光,使火星形成巨大的氣體激光器。火星有兩顆衛星,稱火衛一和火衛二。火星上有大量火山活動,故有不少火山坑穴和山嶺。

火星能居住人類麼

火星不能居住人類。

火星上的環境,大氣稀薄,只有地球的百分之一,主要是由遺留下的二氧化碳(百分之95.3)加上氮氣(百分之2.7)、氬氣(百分之1.6)和微量的氧氣(百分之0.15)和水汽(百分之0.03)組成的。

與地球相比,火星地質活動較不活躍,地表地貌大部分於遠古較活躍的時期形成,有密佈的隕石坑、火山與峽谷,包括太陽系最高的山:奧林帕斯山和最大的峽谷:水手號峽谷。另一個地形特徵是南北半球的明顯差別:南方是古老、充滿隕石坑的高地,北方則是較年輕的平原。

擴展資料

火星直徑約是地球的一半,體積爲15%,質量爲11%,表面積相當於地球陸地面積,密度則比其他三顆類地行星(地球、金星、水星)還要小很多。 

以半徑、質量、表面重力來說,火星約介於地球和月球中間;火星直徑約爲月球的兩倍、地球的一半;質量約爲月球九倍、地球的1/9,表面重力約爲月球的2.5倍、地球的2/5。

火星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第四顆行星,屬於類地行星,直徑約爲地球直徑的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週期相近公轉一週則花兩倍時間。

在西方稱爲戰神瑪爾斯星,中國則稱爲熒惑星因爲它熒熒如火,位置、亮度時常變動。其橘紅色外表是因爲地表被赤鐵礦(氧化鐵)覆蓋,英文裏前綴areo-即爲火星,火星曾經被認爲是太陽系中最有可能存在地外生命的行星。

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礫石遍佈,沒有穩定的液態水體,以二氧化碳爲主的大氣既稀薄又寒冷,沙塵懸浮其中,每年常有塵暴發生。與地球相比,地質活動不活躍,地表地貌大部份於遠古較活躍的時期形成有密佈的隕石坑、火山與峽谷。

包括太陽系最高的山:奧林帕斯山和最大的峽谷:水手號峽谷。另一個獨特的地形特徵是南北半球的明顯差別:南方是古老、充滿隕石坑的高地,北方則是較年輕的平原火星兩極皆有主要以水和冰組成的極冠,而且上面覆蓋的乾冰會隨季節消長。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火星

火星的地理環境有哪些特點?

火星之謎多多,科學家對火星的興趣與日俱增。20世紀60年代以前的一段時間裏,科學家主要是把光學儀器和雷達結合起來進行觀測,雖有所獲,但是難有突破性的進展。

1962年,前蘇聯發射火星1號探測器,但它飛離地球1億公里時,便與地球失去了聯繫,一直下落不明。

從60年代至90年代的30多年時間裏,美國與前蘇聯一共向火星發送23個探測器,其中10個徹底失敗,7個到達了火星卻沒有傳回有效數據。日本於1998年7月4日,發它的第一艘火星探測飛船“希望”號,成爲繼美國、前蘇聯之後第三個發射火星探測器的國家

在這些火星探測器中,美國1971年發射的“水手”9號成爲第一個繞火星飛行的人造天體。1976年,美國的“海盜”1號、“海盜”2號相繼在火星表面着陸。它們發回了大量圖像、照片和取樣測試數據。結果表明,火星上的風光極爲壯觀、奇特,很多情況是人們想象不到的。火星的地理環境有如下特點:

第一,火星上有無數大火山羣、大峽谷、大河牀的形跡。在火星上發現的無數峽谷中,馬利內利斯峽谷最大,被稱爲火星大峽谷。它的深度在5公里以上,寬度達幾千公里。除這個超級大峽谷外,還發現多條長度達2000公里以上的大峽谷。

死火山是火星上的又一奇觀。有座巨型死火山叫奧林匹斯山,位於火星北半球,高約2.56萬米,是珠穆朗瑪峯的3倍,很可能是太陽系中最高的山。迄今發現的火星上4大火山是:奧林匹斯山、阿魯沙山、巴維尼斯山和阿斯科雷阿斯山。

河牀痕跡是火星的第三大景觀。河牀已經乾涸,有長有短,最長的達1500公里。這些河流形成於30億年到1億年之前,持續了20多億年。河水流失後,剩下的便是乾涸的河牀。由於長期侵蝕,河牀里布滿隕石坑和亂石。

第二,火星的地形具有非對稱性特點。南半球集中有火山口和環形山,與月球表面相似;火星北半球主要是平原。

第三,白色的極冠是火星的自然特徵之一。極冠是由冰和乾冰組成的,因此看起來是白色的。火星極冠在火星的冬季是在南極與北極之間移動着的。

第四,火星上的塵埃風暴、彩雲大霧蔚爲壯觀。火星氣象多變,氣象不僅隨季節、地理位置不同而變化,而且隨早晚不同而變化。火星以地球的兩倍日數圍繞太陽旋轉,火星上的四季,分別比地球的四季長一倍。冬季極地溫度爲-140℃,而赤道的正午溫度達20℃。顯著的溫差,是火星大氣稀薄造成的。更奇怪的是,火星中午時地表溫度可達21℃,但僅僅在其上方1.5米,溫度便降到-12℃。

火星被看作人類移居太空的最佳選擇,火星上的天氣是怎樣的?

火星的大氣主要是二氧化碳,且頻頻被強烈塵暴衝擊,其溫度經常低至可使血液凍結。 火星上很少有地球上常見的風和日麗的景象,常常會遭到沙塵暴的侵襲,塵埃甚至可能盤旋而起達數公里之高,惡劣的天氣條件會危及空間飛行器在火星表面登陸,因此提前獲悉火星上的天氣情況對於完成火星探測使命格外重要。爲此,該局的科學家藉助地球上的大氣循環原理與天氣預報系統發明出了這套火星天氣預報系統。 地球大氣中的水是引起地球天氣變化的最主要因素,而火星大氣中的塵埃則扮演了左右火星天氣的最關鍵角色。此外,由於火星大氣層較薄,且沒有像地球海洋那樣的水體儲存熱量,因此火星上氣溫的變化更易趨向極端。同時,地球上熱空氣上升與冷空氣下沉等空氣流動會產生風,相類似的情況在火星上也有,只不過在火星上最終表現爲沙塵運動。

火星被看作是和地球最相像的星球。和地球一樣,火星上有明顯的四季變化,一晝夜的時間爲24 小時37 分22.6 秒,公轉的時間比地球略長,一個火星年差不多是地球上兩年的時間。但是很多火星研究者認爲,火星曾經歷過和地球一樣生命繁盛的時光,後來卻因爲環境的變化而變得一片荒涼。

在火星上,95% 的氣體都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令地球變暖,但卻沒有讓火星變得暖和起來。因爲火星上大氣稀薄,密度不到地球大氣的1%,根本沒有辦法保存熱量,所以,火星上的表面溫度很低,很少能超過0 攝氏度的;在冬季,火星的地表溫度甚至會達到-140 攝氏度。 

在火星兩極,這樣的低溫甚至連二氧化碳也結成冰。乾冰在火星兩極形成厚厚的冰帽,就像地球上南北極地上的冰山。這些自然條件構成了火星上獨特的氣候環境。和地球相比,火星上的條件雖然惡劣,卻顯得穩定。稀薄的雲層和終年不變的低溫,這些現狀常常讓人覺得,火星上的天氣沒有什麼特別值得關注的地方。但實際上火星上也有其風雲突變的時候。詹約克介紹,火星上有着巨大的塵暴,這些塵暴每隔2-4 個火星年就會爆發一次,爆發的時候,沙塵從火星表面升起,一瞬間覆蓋整個火星,然後好幾個月都不會散去。

所以人類根本沒辦法在火星上生存。

標籤: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