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未成年人是否有刑事責任

未滿十六歲的人一般不負刑事責任,但滿足一定條件時會負刑事責任。未成年犯罪情節輕微時可以判緩刑,具體條件包括初犯、退贓或賠償被害人損失、具備監護和幫教條件。

法律分析

一、未滿十六歲是否負刑事責任

一般未滿十六歲是不負刑事責任的,但是如果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週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姦、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二週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覈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對依照前三款規定追究刑事責任的不滿十八週歲的人,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週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依法進行專門矯治教育。

二、未成年犯罪能判緩刑嗎

如果犯罪情節輕微的,可以適用緩刑。

對未成年罪犯符合刑法第七十二條第一款規定的,可以宣告緩刑。如果同時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對其適用緩刑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的,應當宣告緩刑:

(一)初次犯罪;

(二)積極退贓或賠償被害人經濟損失;

(三)具備監護、幫教條件。

拓展延伸

未成年人刑事責任界定的法律探討

未成年人刑事責任界定的法律探討旨在探討未成年人在刑事案件中應承擔的責任和相應的法律規定。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人們對於未成年人是否應該對其犯罪行爲負刑事責任的問題產生了廣泛的爭議。一方面,一些人認爲未成年人由於心智未成熟,應該給予更多的保護和教育,不應當負刑事責任;另一方面,也有人主張未成年人應當對其犯罪行爲負起相應的責任,以維護社會秩序和公正。目前,各國對於未成年人刑事責任的界定存在着差異,有的國家將刑事責任年齡設置爲18歲,有的則爲16歲。在界定未成年人刑事責任時,需要考慮到其心智發展、社會環境和犯罪行爲的性質等因素。同時,也需要制定相應的法律措施,如少年法庭、少年教育改造機構等,以便對未成年犯罪者進行教育和改造,幫助其重新融入社會。這一問題的探討對於保護未成年人的權益、維護社會公正具有重要意義。

結語

未滿十六歲的一般不負刑事責任,但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週歲的人犯重罪應負刑事責任。已滿十二週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重罪經覈准追訴應負刑事責任。對不滿十八週歲的犯罪者,應從輕或減輕處罰。未成年罪犯如果犯罪情節輕微,可以宣告緩刑。對於未成年人刑事責任的界定,需要綜合考慮其心智發展、社會環境和犯罪行爲性質等因素。同時,需要制定相應法律措施,以便對未成年犯罪者進行教育和改造,幫助其重新融入社會。這一問題對於保護未成年人權益和維護社會公正具有重要意義。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訂):第三章 對不良行爲的干預 第三十條 公安機關、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發現本轄區內未成年人有不良行爲的,應當及時制止,並督促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依法履行監護職責。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2020修正):第一編 總則 第四章 刑罰的具體運用 第五節 緩刑 第七十五條 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規,服從監督;

(二)按照考察機關的規定報告自己的活動情況;

(三)遵守考察機關關於會客的規定;

(四)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或者遷居,應當報經考察機關批准。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2020修正):第二編 分則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 第二百三十八條 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具有毆打、侮辱情節的,從重處罰。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爲索取債務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兩款的規定處罰。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犯前三款罪的,依照前三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未成年人是否有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