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洞庭碧螺

洞庭碧螺

洞庭碧螺:答案是不屬於。

洞庭碧螺一般指碧螺春。

碧螺春是中國傳統名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屬於綠茶類,已有1000多年曆史。

碧螺春產於江蘇省蘇州市吳縣太湖的東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蘇州吳中區)一帶,所以又稱“洞庭碧螺春”。

唐朝時就被列爲貢品,古人們又稱碧螺春爲“功夫茶”、“新血茶”。

高級的碧螺春,茶芽之細嫩0.5公斤幹茶需要茶芽6-7萬個。

炒成後的幹茶條索緊結,白毫顯露,色澤銀綠,翠碧誘人,捲曲成螺,產於春季,故名“碧螺春”。

此茶沖泡後杯中白雲翻滾,清香襲人,是中國的名茶。

主要工序爲殺青、揉捻、搓團顯毫、炒青。

洞庭碧螺,又名洞庭湖玉螺,是一種生活在中國洞庭湖中的淡水螺類。

它們通常有深綠色或藍色的殼,殼面光滑,形狀呈圓錐形,頂端稍微有些尖。

成年洞庭碧螺的殼長約4-5釐米左右,體腔內有一對長觸角和一對短觸角,能夠感知周圍環境。

洞庭碧螺是洞庭湖中的重要底棲生物,可以吃水生植物、藻類和其他浮游生物,並被一些水鳥、魚類等作爲食物。

它們的繁殖季節一般在春季和秋季,每次產卵數量可達數百個。

目前,洞庭湖的生態環境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洞庭碧螺的數量也有所減少,需要加強保護。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洞庭碧螺春屬於發酵茶嗎?下面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洞庭碧螺春屬不屬於發酵茶。

洞庭碧螺春不屬於發酵茶,屬於未發酵茶葉,是綠茶的一個品種,產於江蘇省蘇州市吳縣太湖的東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一帶,唐朝時就被列爲貢品,古人又稱碧螺春爲“功夫茶”、“新血茶”。

以上就是洞庭碧螺春是不是發酵茶的內容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正宗洞庭碧螺春茶與其它碧螺春有什麼區別?

沒區別。洞庭碧螺春一般指碧螺春。

碧螺春是中國傳統名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屬於綠茶類,已有1000多年曆史。碧螺春產於江蘇省蘇州市吳縣太湖的東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蘇州吳中區)一帶,所以又稱“洞庭碧螺春”。

唐朝時就被列爲貢品,古人們又稱碧螺春爲“功夫茶”、“新血茶”。高級的碧螺春,茶芽之細嫩0.5公斤幹茶需要茶芽6-7萬個。炒成後的幹茶條索緊結,白毫顯露,色澤銀綠,翠碧誘人,捲曲成螺,產於春季,故名“碧螺春”。

此茶沖泡後杯中白雲翻滾,清香襲入,是中國的名茶。主要工序爲殺青、揉捻、搓團顯毫、炒青。

擴展資料

碧螺春的品級分類

洞庭碧螺春的國家標準碧螺春茶分爲五級:分別爲特一級、特二級、一級、二級、。炒制鍋溫、投葉量、用力程度,隨級別降低而增加。即級別低鍋溫高,投葉量多,做形時用力較重。

上等的碧螺春銀白隱翠,條索細長,捲曲成螺,身披白毫,沖泡後湯色碧綠清澈,香氣濃郁,滋味鮮醇甘厚,回甘持久。僞劣的碧螺春則顏色發黑,披綠毫,暗淡無光,沖泡後無香味,湯色黃暗如同隔夜陳茶。

碧螺春在歷史上就榮以爲冠。其品質特點是:條索纖細、捲曲成螺,滿身披毫,銀白隱翠,香氣濃郁,滋味鮮醇甘厚,湯色碧綠清澈,葉底嫩綠明亮。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碧螺春

中國名茶洞庭碧螺春產自哪裏,碧螺春名字怎麼來的?

碧螺春是很著名的一種茶,關於這個名字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有說是康熙賜名的,也有說和地名有關,那麼,中國名茶洞庭碧螺春產自哪裏?

中國名茶洞庭碧螺春產自哪裏

螞蟻莊園3月1日正確答案:太湖

洞庭碧螺春產自蘇州市吳中縣的西南方位,在太湖之濱。

在歷史上,古太湖有兩座山,一曰洞山,一曰庭山。這兩座山一般被合稱爲洞庭山。

但是此洞庭非彼洞庭,我們所熟知的洞庭湖在古代稱爲雲夢、九江,號稱八百里洞庭,洞庭湖區的歷史勝蹟很多,是著名的魚米之鄉。

碧螺春名字怎麼來的?

“銅絲條,蜜蜂腿”“蘊含花香果味”,這是民間對洞庭碧螺春的生動描述,形容其外形細緊似銅絲,滿披茸毛似沾滿花粉的蜜蜂腿,香味獨特。

康熙賜名說

早年,每到早春茶芽萌發,洞庭東山採茶姑娘們就結伴上山採茶,採下的芽葉放進圍在腰間的布兜裏,早晨上山,中午才能下山,布兜裏的茶芽在體溫作用下開始微微發熱,散發出撲鼻的花香,姑娘們驚呼“嚇煞人香”!由此人們就將此茶叫做“嚇煞人香”茶。

據《蘇州府志》記載,清康熙三十八年春,康熙皇帝第三次南巡來到太湖,巡撫宋犖獻上此茶,深得康熙讚賞,問及茶名,覺得不雅,欣然賜名“碧螺春”,從此以後,碧螺春就作爲貢茶年年進貢朝廷。

地名說

相傳自古洞庭山上就有茶,細嫩,甘香,俗稱“嚇煞人”,尤其以產自碧螺峯的最好,因此得名“碧螺春”。

愛情故事說

民間還流傳着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傳說在洞庭西山有一位美麗善良愛唱歌的姑娘,叫碧螺,洞庭東山有一位勤勞勇敢的青年漁民,叫阿祥。

在與湖裏一條危害黎民、要霸佔碧螺姑娘的惡龍的搏鬥中,阿祥斬除了惡龍,卻身負重傷,碧螺姑娘感念恩情,四處採集草藥,悉心爲阿祥療傷。

在阿祥搏鬥流血的地方發現了幾株小茶樹,採下嫩芽回去熬成湯汁,清香撲鼻,阿祥喝後神清氣爽,很快恢復了健康。

因爲是碧螺姑娘發現並採制的而得名。碧螺春茶名副其實,“碧”,色澤銀綠隱翠,茸毛披覆,“螺”,條索纖細,捲曲成螺,“春”早春採製。

洞庭碧螺春產自哪裏

洞庭碧螺春是綠茶,不發酵茶,簡稱碧螺春,十大名茶之一,主產於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金庭鎮,其茶是採摘茶樹一芽一葉、一芽二葉爲原料製成,其茶條索纖細,捲曲呈螺,滿身披毫,滋味鮮醇甘厚,湯色碧綠清澈,並以形美、色豔、香濃、味醇而著稱。

飲其味,頭酌色淡、幽香、鮮雅;二酌翠綠、芬芳、味醇;三酌碧清、香郁、回甘,真是其貴如珍,宛如高級工藝品,不可多得。

品質特徵

茶樹、果樹相間種植,令碧螺春茶獨具天然茶香果味,品質優異。其成品茶外形緊密,條索纖細,嫩綠隱翠,清香幽雅,鮮爽生津,湯色碧綠清澈,葉底柔勻,飲後回甘。

碧螺春茶條索緊結,捲曲如螺,白毫畢露,銀綠隱翠,葉芽幼嫩,沖泡後茶葉徐徐舒展,上下翻飛,茶水銀澄碧綠,清香襲人,口味涼甜,鮮爽生津,早在唐末宋初便列爲貢品。碧螺春,名若其茶,色澤碧綠,形似螺旋,產於早春。

製作工藝

殺青:在平鍋內或斜鍋內進行,當鍋溫190~200°C時,投葉500克左右,以抖爲主,雙手翻炒,做到撈淨、抖散、殺勻、殺透、無紅梗無紅葉、無煙焦葉,歷時3~5分鐘。

揉捻:鍋溫70~75°C,採用抖、炒、揉三種手法交替進行,邊抖,邊炒,邊揉,隨着茶葉水分的減少,條索逐漸形成。炒時手握茶葉鬆緊應適度。太鬆不利緊條,太緊茶葉溢出,易在鍋面上結“鍋巴”,產生煙焦味,使茶葉色澤發黑,茶條斷碎,茸毛脆落。當茶葉幹度達六、七成幹,時間約10分鐘左右,繼續降低鍋溫轉入搓團顯毫過程。歷時12~15分鐘左右。

搓團顯毫:是形成形狀捲曲似螺、茸毫滿披的關鍵過程。鍋溫50~60°C,邊炒邊用雙手用力地將全部茶葉揉搓成數個小團,不時抖散,反覆多次,搓至條形捲曲,茸毫顯露,達八成幹左右時,進入烘乾過程。歷時13~15分鐘。

炒青:採用輕揉、輕炒手法,達到固定形狀,繼續顯毫,蒸發水分的目的。當九成幹左右時,起鍋將茶葉攤放在桑皮紙上,連紙放在鍋上文火烘至足幹。鍋溫約30~40°C,足幹葉含水量7%左右,歷時6~8分鐘。全程約爲40分鐘左右。

碧螺春爲什麼叫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產於太湖東洞庭山及西洞庭山,故命名爲洞庭碧螺春,它的茶色澤澄綠如碧,外形蜷曲如螺,恰好又在春天採製於碧螺峯上,碧螺春屬於綠茶類,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在唐朝作爲貢品,又被稱爲功夫茶、新血茶。

碧螺春爲什麼叫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產地在太湖東洞庭山及西洞庭山,因此得名洞庭碧螺春,又有康熙皇帝巡幸太湖時根據它色澤碧綠,捲曲如螺,春季採製,又採自碧螺峯這些特點的特徵而賜名,在購買的時候,挑選好的碧螺春可以從這幾點入手。

1、好的碧螺春,沖泡之後看上去柔和自然,添加了其他東西的碧螺春則是黃暗的。

2、好的碧螺春茶葉外形是曲捲起來的,茶葉香味撲鼻,有一股濃郁的花香味。

3、好的碧螺春茶葉體型緊實,手感很好,沖泡的時候,會迅速下沉,很有質感。

4、好的碧螺春非常細嫩,茶葉本身也會很細,每一斤茶葉大概需要6萬左右的小嫩芽。

洞庭碧螺春產於哪個地方?

江蘇省蘇州市吳縣。碧螺春是中國傳統名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屬於綠茶類,唐朝時就被列爲貢品,古人們又稱碧螺春爲“功夫茶”、“新血茶”。碧螺春產自江蘇,其中東西洞庭山的最好。

碧螺春特點

碧螺春是綠茶中的名茶,又叫洞庭碧螺春,產於江蘇省吳縣(今屬蘇版州市)太湖洞庭山權。碧螺春茶,芽多、嫩香、湯清、味醇,是我國的十大名茶之一。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曆史。

太湖遼闊,碧水盪漾,煙波浩渺。洞庭山位於太湖之濱,東山是猶如巨舟伸進太湖的半島,西山是相隔幾公里、屹立湖中的島嶼,西山氣候溫和,冬暖夏涼,空氣清新,雲霧瀰漫,是茶樹生長得天獨厚的環境,加之採摘精細,做工考究,形成了別具特色的品質特點。

碧螺春茶條索纖細,捲曲成螺,滿披茸毛,色澤碧綠。沖泡後,味鮮生津,清香芬芳,湯綠水澈,葉底細勻嫩。尤其是高級碧螺春,可以先沖水後放茶,茶葉依然徐徐下沉,展葉放香,這是茶葉芽頭壯實的表現,也是其他茶所不能比擬的。

中國名茶洞庭碧螺是產自哪裏的?

中國名茶洞庭碧螺是產自哪裏的?

碧螺春產自江蘇太湖的洞庭山,是中國的十大名茶之一。對此我還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洞庭碧螺的生長環境是什麼樣的?生長要符合哪些條件?

洞庭碧螺春是一茶一樹相間種植,每當正午的時候果樹都會起到給茶樹遮陰的作用,防止茶樹遭到暴曬,曬得時間越長的話茶綠素就會越少,而且生長在果樹下還會吸收果樹的香氣,茶樹的根會和果樹的根盤在一起這個也是一個比較獨特的種植方式,採摘有三大特點一早、二嫩、三撿的淨,以春分到清明前採製的最爲名貴,優質洞庭碧螺春茶每500克有6到8萬個芽頭,堪稱最細嫩的綠茶。

二、洞庭碧螺春的口感如何?洞庭碧螺春有何特點?

碧螺春是屬於綠茶的一種,洞庭碧螺春及其細嫩,當地百姓稱它是銅絲條,香氣是新鮮的花果香讓人聞起來有愉悅的感受,茶香帶着花果香,滋味清爽生津,回味甘甜,口感的醇滑完全不會有不舒服的刺激感,只是碧螺春的茶湯裏茸毛實在是非常多喝起來會明顯感覺到茸毛的存在,這也是其他綠茶比不了的也因此鮮感比較突出,中投法的茶味會更濃一些,碧螺春的葉底細嫩柔軟,嫩綠明亮。

三、喝茶會有哪些好處?

喝茶會增加抗氧化功能,因爲茶葉的抗氧化活性是非常強的,抗氧化是能夠幫我們有效的預防很多的疾病,保持身體健康,茶裏面的自由基能有效的抵禦不良生活習慣對皮膚造成傷害,所以喝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讓我們保持樣貌年輕,茶裏面還有一種茶氨酸的成分能夠協助大腦產生多巴胺,讓我們一直處在開心愉悅的狀態。

中國名茶洞庭碧螺爲何能夠享譽全國?

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並且種類繁多,茶文化作爲其中的一種有着悠久的歷史。以茶爲主要寄託的文化不僅延伸出了相當多的文人文化,並且還傳播到了世界很多地方,豐富發展了世界民族文化。在茶文化中,用什麼樣的茶烹製是最重要的一種,茶的種類不僅決定了烹茶的方法也決定了製茶人的文化品位,很多文人墨客尤其喜歡洞庭碧螺春,這也使得這種茶享譽全球,究其根本原因有三個。

起源非常悠久

洞庭碧螺春早在宋朝時期就有着非常響亮的名號了,蘇州洞庭湖因地理位置的原因非常適合盛產茶葉,碧螺春早在唐朝時期就已經出現在大衆的視野當中。彼時的茶聖陸羽就在《茶經》中記載有關碧螺春的資料,是現存最早的有關洞庭湖茶葉記載。到了宋朝,此地出產的茶葉成爲貢品,因其山下的寺廟名爲水月寺,所以在此地出產的茶葉也被稱爲水月茶,這是碧螺春的起源。

康熙皇帝賜名

到了清朝,碧螺春開始真正的聲名鵲起。康熙皇帝在南巡的時候到了蘇州,見到了蘇州巡撫呈上來的茶品,覺得此茶香氣撲鼻甚是喜歡,當問及此茶的名字的時候,巡撫回到此茶名爲“香煞人”。康熙覺得這個名字非常不符合此茶的意境,看到洞庭湖春色縹緲,遠山如黛,便賜名:碧螺春。經此之後碧螺春就成爲全國爭相獲得的東西。到了清末,碧螺春的地位逐漸超過了六安瓜片等茶葉,成爲達官貴人爭相購買的商品。

本身稀有難以獲得

洞庭碧螺春的產地幾乎是全國獨一份的,不僅洞庭湖東西二山環繞,並且江南地理環境溼潤。這就使得碧螺春的產地較爲封閉,不易發生變化與此同時想要獲得一樣的茶葉就更難了。所以,全國就只有這一處地區纔可以產出碧螺春。這樣的情況就使得茶葉市場“有價無貨”,所以顯得格外珍貴,享譽全國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洞庭碧螺春產自哪裏

洞庭碧螺春產自江蘇省蘇州市吳縣太湖的東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一帶,洞庭碧螺春屬於綠茶類,按照茶的發酵程度分類,洞庭碧螺春發酵程度爲0,屬於不發酵茶。

碧螺春的採摘標準爲,一芽一葉、一芽二葉初展、一芽二葉,特級的碧螺春還需要加一步鮮葉揀剔,以保持芽葉勻整一致。洞庭碧螺春採用的是特種炒青的製作工藝,挑選出芽頭後,在鐵鍋中高溫殺青,然後熱揉成型,搓團提毫,最後文火乾燥,期間鍋溫的把控全靠師傅的經驗和手感。洞庭碧螺春以形美、色豔、香濃、味醇的特色深受人們喜愛。

洞庭碧螺春的沖泡方法

洞庭碧螺春的沖泡方法

  碧螺春是中國傳統名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屬於綠茶類,已有1000多年曆史。那麼,洞庭碧螺春的沖泡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大家就隨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方法:

  洞庭碧螺春爲歷史名茶,屬綠茶類,創制於明韋青初,主產區位於江蘇省太湖之東、西洞庭山和鄰近的光福、天平等地。洞庭碧螺春是我國十大名優茶之一,因具有形美、色豔、香濃、味醇的“四絕”而聞名中外。碧螺春原名“嚇煞人香”。相專青代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四月,康熙皇帝下江南時巡視浙江回京,途徑蘇州太湖,當地巡撫用“嚇煞人香”進獻,此茶受到康熙的讚譽,但覺得此名不雅,便賜名改爲“碧螺春”。

  碧螺春的品質猶如其名,“碧”是指碧綠色,“螺”是指外形捲曲如螺,“春”是指採於早春時節。碧螺春茶必須當天採摘、當天炒制,並以春分至清明採製的“明前茶”最爲名貴,碧螺春以一芽一葉初展,芽長1.6一2釐米,葉形卷如雀舌者又稱爲“雀舌”。採製1千克高品質碧螺春需採13.6萬一14.8萬裸茶樹的芽頭。碧螺春外形條索纖細,捲曲如螺,滿身披毫,色澤銀白隱翠;沖泡後,內質香氣青香幽雅,滋味鮮醇甘厚,湯色清澈明亮,葉底明綠柔勻,有“一嫩(芽葉)、三鮮(色、香、味)”之稱。當地茶農形容碧螺春爲:“銅絲條,螺旋形,渾身毛,花香果味,鮮爽生津”。

  碧螺春的沖泡和品飲方法與衆不同,是用上投法,先注開水再投茶葉.品飲時須選用潔淨的透明玻璃杯,川等70℃的開水注入杯中至七八分滿,再投入3克茶葉,茶葉即沉杯底,瞬時間可欣賞到“白雲翻滾,雪花飛舞”,且清香襲人。芽葉在杯中形成雪浪噴珠、春染杯底、綠滿晶宮三大奇觀.品飲其味,頭酌色淡幽香雅鮮,二酌翠綠芬芳味醇,三酌碧清香郁回甘.三酌過後回味無窮,猶如置身於洞庭東山、西山的茶園果圃之中,領略那“入山無處不飛翠,碧螺春香百里醉“的意境。文章出自茶業聯盟。

   歷史發展介紹:

  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曆史,當地民間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嚇煞人香。相傳有一尼姑上山遊春,順手摘了幾片茶葉,泡茶後奇香撲鼻,脫口而道“香得嚇煞人”,由此當地人便將此茶叫“嚇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間,康熙皇帝視察時品嚐了這種湯色碧綠、捲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讚賞,但覺得“嚇煞人香”其名不雅,於是題名“碧螺春”。關於此茶名稱的來歷除了康熙皇帝巡幸太湖時親賜之外,也有碧螺春在明代時就已有茶名的傳說,還有一種巧妙的解釋說取其色澤碧綠,捲曲如螺,春季採製,又採自碧螺峯這些特點,因而命名爲碧螺春。此茶有悠久歷史,在清代康熙年間就已成爲年年進貢的貢茶。

  洞庭碧螺春產區是中國著名的'茶、果間作區。茶樹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泉城紅、泉城綠、等果木交錯種植。茶樹、果樹枝椏相連,根脈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質。正如明代《茶解》中所說:“茶園不宜雜以惡木,唯桂、梅、辛夷、玉蘭、玫瑰、蒼松、翠竹之類與之間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陽。” 茶樹、果樹相間種植,令碧螺春茶獨具天然茶香果味,品質優異。其成品茶外形緊密,條索纖細,嫩綠隱翠,清香幽雅,鮮爽生津,湯色碧綠清澈,葉底柔勻,飲後回甘。

  碧螺春茶條索緊結,捲曲如螺,白毫畢露,銀綠隱翠,葉芽幼嫩,沖泡後茶葉徐徐舒展,上下翻飛,茶水銀澄碧綠,清香襲人,口味涼甜,鮮爽生津,早在唐末宋初便列爲貢品。碧螺春,名若其茶,色澤碧綠,形似螺旋,產於早春。

  外形條索纖細,茸毛遍佈,白毫隱翠;泡成茶後,色嫩綠明亮,味道清香濃郁,飲後有回甜之感。人們讚道:“銅絲條,螺旋形,渾身毛,花香果味,鮮爽生津”。洞庭碧螺獨特的花果香,主要是因爲它生長在果園之中,並且接受了洞庭特有水土的滋養。其他碧螺春是沒有清香和果香的,只有沃土氣和青葉氣。

  洞庭碧螺春是中國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豔、香濃、味醇“四絕”聞名於中外。碧螺春始於何時,名稱由來,說法頗多。據清代《野史大觀》(卷一)載:“洞庭東山碧螺峯石壁,產野茶數株,土人稱曰:‘嚇煞人香’。康熙己卯……撫臣朱犖購此茶以進……,以其名不雅馴,題之曰碧螺春。自地方有司,歲必採辦進奉矣。”又據相傳,明朝期間,宰相王鰲,是東後山陸巷人,“碧螺春”名稱系他所題。

  據《隨見錄》載“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細,味甚甘香,俗稱‘嚇煞人’,產碧螺峯者尤佳,名‘ 碧螺春’”。若以此爲實,則碧螺春茶應始於明朝,在乾隆下江南之前就已名聲顯赫了。

  清代王應奎《柳南隨筆》記載:清聖祖康熙皇帝,於康熙三十八年(1699)春,第三次南巡車駕幸太湖。巡撫宋犖從當地製茶高手朱正元處購得精製的“嚇煞人香”進貢,帝以其名不雅馴,題之日“碧螺春”。這即是碧螺春雅名由來的故事之一。後人評曰,此乃康熙帝取其色澤碧綠,捲曲似螺,春時採製,又得自洞庭碧螺峯等特點,欽賜其美名。從此碧螺春遂聞名於世,成爲清宮的貢茶了。

  2009年起,洞庭碧螺春茶將實施新的國家產品質量標準,新標準的實施,將統領碧螺春茶產業發展的核心,調整茶葉種植、加工生產、銷售消費及監管的各個領域。

;

洞庭碧螺春產地哪裏

洞庭碧螺春已有1000多年曆史,古人們又稱爲“功夫茶”和“新血茶”,其產地在江蘇省蘇州市吳縣太湖的東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一帶。

碧螺春採摘有三大特點:一是摘得早,二是採得嫩,三是揀得淨。洞庭碧螺春是0發酵程度的綠茶,炒制需經過揀剔、殺青、揉捻、搓團、乾燥等道工序,要求做到“幹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細而不斷”,其外形條索纖細,捲曲成螺,茸毛遍體,銀綠陰翠,以形美、色豔、香濃、味醇“四絕”聞名於中外。

標籤:碧螺 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