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三五七言李白

三五七言李白

《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爲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李白三五七言全詩

唐代李白《三五七言》原文:

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爲情。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

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譯文:

秋夜的風有些清冷,秋夜的月明亮透徹。

落葉聚起又被吹散,寒鴉棲眠又被驚醒。

彼此相思彼此掛念,卻不知相見是何日。

此時此刻的我在這秋意闌珊的深夜,不忍覺得情何以堪。

若是有人能置身於我的心境,定然會明白這種相思之苦。

總是想你的時候便總會在眼前憶起你的模樣和從前種種。

有時想起你來更是陷入其中,思念無休無止似沒有盡頭。

如果早知道你這般惹人牽掛,還不如當初沒有與你相識。

詩詞賞析

此詩寫在深秋的夜晚,詩人望見了高懸天空的明月,和棲息在已經落完葉子的樹上的寒鴉,也許在此時詩人正在思念一箇舊時的戀人,此情此景,不禁讓詩人悲傷和無奈。

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風、秋月、落葉、寒鴉烘托出悲涼的氛圍加上詩人的奇麗的想象,和對自己內心的完美刻畫讓整首詩顯的悽婉動人。

李白三五七言全詩

李白《三五七言》全詩如下:

原文: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爲情。

翻譯:秋風凌清,秋月明朗,風中的落葉時聚時散,早已棲息在樹上的烏鴉也被這陣掛的樹枝作響落葉飄散的聲音驚醒。難耐凋零淒涼之景,呱呱的加了幾聲,想起曾經相遇相知的種種,不禁感慨什麼時候才能再次相見。而此時此刻我實在難耐心中的孤獨悲傷,叫我情何以堪。

作者: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爲詩仙。

《三五七言》鑑賞

《三五七言》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詩,此詩寫在深秋的夜晚,抒情主人公望見了高懸天空的明月,和棲息在已經落完葉子的樹上的寒鴉。主人公以寒鴉自比,表達了無限惆悵的心情。雖是一般的即景生情的格套,但是詠歎的調子之中也含有對事理的沉思。

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風、秋月、落葉、寒鴉,烘托出悲涼的氛圍,加上詩人奇麗的想象和對內心的完美刻畫,讓整首詩顯得悽婉動人。全詩風格悽婉,意境悲涼。在形式上,此詩像一首小詞,具有明顯的音樂特性,應是一篇偏重作品形式特徵的席間唱和詩。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三五七言》

三五七言 / 秋風詞原文|翻譯|賞析_原文作者簡介

三五七言 / 秋風詞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爲情!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

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標籤: 思念 愛情 秋天 抒情 宋詞三百首 詞 情感 季節 其他

《三五七言 / 秋風詞》譯文

秋風凌清,秋月明朗。

風中的落葉時聚時散,寒鴉本已棲息,又被明月驚起。

朋友盼着相見,卻不知在何日,這個時節,這樣的夜晚,相思夢難成。

走入相思之門,知道相思之苦。

永遠的相思永遠的回憶,短暫的相思卻也無止境。

早知相思如此的在心中牽絆,不如當初就不要相識。

《三五七言 / 秋風詞》作者李白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爲“詩仙”。漢族,祖籍隴西成紀,出生於碎葉城(當時屬唐朝領土,今屬吉爾吉斯斯坦),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二十五歲時隻身出蜀,開始了廣泛漫遊生活,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應山。直到天寶元年(742),因道士吳筠的推薦,李白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兩年半,就賜金放還而去,然後飄蕩四方的漫遊生活。李白和杜甫並稱“李杜”。他的詩歌既反映了時代的繁榮景象,也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荒淫和,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

李白的其它作品

○ 將進酒·君不見

○ 靜夜思

○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 望廬山瀑布

○ 行路難·其一

○ 李白更多作品

抒情詩:李白《三五七言》原文翻譯及賞析

【 #詩詞鑑賞# 導語】抒情詩的特點是側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優秀的抒情詩則往往激盪着時代的旋律。抒情詩因爲其內容的不同分爲頌歌、情歌、哀歌、輓歌、牧歌等。下面是 爲大家帶來的:抒情詩:李白《三五七言》原文翻譯及賞析,歡迎大家閱讀。

三五七言

唐代:李白

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爲情!

譯文

秋風凌清,秋月明朗。

風中的落葉時聚時散,寒鴉本已棲息,又被明月驚起。

朋友盼着相見,卻不知在何日,這個時節,這樣的夜晚,相思夢難成。

註釋

落葉聚還(huán)散:寫落葉在風中時而聚集時而揚散的情景。

寒鴉:《本草綱目》:“慈鳥,北人謂之寒鴉,以冬日尤盛。”

創作背景

  這是一篇言情之作。根據安旗《李白全集編年註釋》,此詩當作於唐肅宗至德元年(756年)。前人也有認爲此詩是早於李白的鄭世翼所作,但反對者多。

賞析

  此詩寫在深秋的夜晚,詩人望見了高懸天空的明月,和棲息在已經落完葉子的樹上的寒鴉,也許在此時詩人正在思念一箇舊時的戀人, 此情此景, 不禁讓詩人悲傷和無奈。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風、秋月、落葉、寒鴉烘托出悲涼的氛圍 加上詩人的奇麗的想象,和對自己內心的完美刻畫讓整首詩顯的悽婉動人。

  此詩的體式許多人認爲很像一首小詞,具有明顯的音樂特性。趙翼的《陔餘叢考》卷二十三雲:“三五七言詩起於李太白:‘秋風清,秋月明。……’此其濫觴也。劉長卿《送陸澧》詩云:‘新安路,人來去。早潮復晚潮,明日知何處?潮水無情亦解歸,自憐長在新安住。’宋寇萊公《江南春》詩云:‘波渺渺,柳依依。孤林芳草遠,斜日沓花飛。江南春盡離腸斷,蘋滿汀洲人未歸。’……”指出了它和“江南春”詞牌的淵源關係。南宋鄧深曾依此調式填寫詞作,名爲“秋風清”。清人還把李白這首詩當作是一首創調詞而收入《欽定詞譜》,雲:“本三五七言詩,後人採入詞中。”

  此詩只題作“三五七言”而不言及詩歌內容主題,可知詩人的創作意圖本是偏重作品的形式特徵,即只要滿足全篇兩句三言、兩句五言、兩句七言的體式要求就能成詩了。可以說,詩題中已經包含了明確的詩體形式內涵。嚴羽的《滄浪詩話》中的“詩體”一章就說道:“有三五七言。”自注雲:“自三言而終以七言,隋世鄭世翼有此詩:‘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爲情。’”郭紹虞先生校釋曰:“滄浪所謂鄭世翼有三五七言,不知何據。案《詩人玉屑》無‘秋風清’以下各句,以從《玉屑》爲是。‘秋風清’云云,見《李太白集》,當是李作。”

  但李白這首詩也不能算是創體之作,因爲初唐時僧人義淨作有一首《在西國懷王舍城》,此詩因其體式特徵而名爲《一三五七九言》。李白的《三五七言》只是《一三五七九言》的變體,省去起首的“一言”和收尾的“九言”,即爲“三五七言”。王昆吾在《唐代酒令藝術》中論證義淨詩爲“唱和之作”。李白這首《三五七言》可能也是他與其他詩人的“唱和詩”。“三五七言”是對所酬和詩歌格式的,這是一個“總題”,衆人在具體創作時可根據所寫內容再命一個相應的詩題。

  此詩即使不是創體之作,也是李白最終確立了“三三五五七七”格式作爲一種獨特的曲辭格甚至成爲一種時興詩體的地位。這不僅是因爲他借鑑和總結了許多人應用三五七字句式的經驗,更得力於他自身歌辭創作中靈活運用此類格式的實踐體悟,因而他的《三五七言》能表現出“哀音促節,悽若繁弦”(《唐宋詩醇》卷八)的藝術魅力。

《古近體詩 三五七言》(李白)全詩翻譯賞析

古近體詩 三五七言 李白 系列:李白詩集(古近體詩) 古近體詩 三五七言

【題解】 此詩寫作年代不詳。古代沒有這種詩體,這是李白自創的詩體。句式三、五、七長短錯落,音節流暢,略具詞的雛形。詩寫秋夜的思緒,意境幽深恬靜。

【原文】 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1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爲情。

【註釋】 1鴉:烏鴉,古人認爲是不祥之鳥。

【譯文】 秋風清冷,秋月明亮。聚在一起的落葉又被風吹散,棲息在樹枝上的烏鴉,也被風驚醒了。相思情深,不知道何時才能相見,此時此夜的相思之情令人難忍。

李白三五七言秋風詞全詩

三五七言

【唐】李白

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情絲相遇知何日?這時此夜不好意思!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情絲兮無限極,早知今日絆人的內心,如何當時莫相遇。

譯文

秋夜的風有一些高冷,秋夜的月光亮深入。落葉聚起又被飄散,寒鴉棲眠又被嚇醒。彼此之間情絲彼此之間牽掛,卻不知道相遇是何日。

此刻的我在這裏秋意闌珊的深更半夜,不忍心感覺情以何堪。若是有些人能置身我的心情,肯定會搞清楚這類相思之苦。一直想念你的時候便總是會在眼下想起你的模樣和過去諸多。有時候想起了你來也是深陷在其中,想念無休止似沒有終點。假如早知你如此令人掛念,還比不上當時沒有與你相遇。

李白古詩《三五七言》原文翻譯及賞析

《三五七言》古詩全文

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爲情!

《三五七言》古詩賞析

這首詩頗似一首小詞。詞句長短錯落,音節鏗鏘悅耳,在唐詩中別具一格,較爲少見。宋人楊齊賢說:“ 古無此體,自太白始。 ”這當是李白受民間小詞的影響,自爲創調,也可以視爲是文人詞的創始作品。謝冰心教授曾認爲,李白的這首《三五七言》,既是最後的詩,又是最早的詞,是唐詩和唐詞的交結點。對研究文人詞的起源具有重大意義。從這首詩的意境來看,它也和詞的意境比較相似,比較細巧尖新,頗具詞意。無怪乎清代人把它當作是一首創調的詞收入《欽定詞譜》了。

這首詩寫的是一對情人在月夜裏幽會的情景。“ 秋風清,秋月明。 ”點明是在秋天的一個月夜,當“ 月上柳梢頭 ”之時,一對情人悄悄地來相會了。風清,月明。寫出了情人幽會的氛圍,也寫出了他們此時此刻的愉悅的心情。

“ 落葉聚還散,寒烏棲復驚。 ”他們既然是偷偷地幽會,自然是不公開的,在封建禮教嚴格約束的社會中,男女相會是背理違法的,更不用說是月夜了。所以,這兩句表面上雖寫的是落葉和寒鴉,其實寫的是人。寫情人偷偷幽會高興而又擔驚受怕的心情,他們象秋天的落葉一樣,雖然暫時地聚會在一起了,但是又很容易被風立刻吹散,他們又象是寒鴉一樣,同棲一枝,共會一巢,但一有風吹草動,他們就感到十分擔驚受怕,怕被人發現,難成其好事。當然,這兩句也可以解釋爲是他們在月夜樹林裏相會的情景:落葉在風的吹動下在他們腳下時聚時散,樹上的寒鴉看見了他們的身影,從巢中驚起。自然,風吹落葉之聲和寒鴉驚飛之影,也經常會使他們感到驚懼不安的。

“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爲情。 ”然而,情人在月夜約會,雖然有些擔驚受怕,但畢竟是幸福的,甜蜜的。他們在這裏度過了也許是他們一生中最難忘記的良辰美宵。眼看天之將明,情人不得不馬上就要分別,但再次相會更待何日呢?

也許,此一去就是永別。從此咫尺天涯人各一方,只有在相思的淚水中度日了。此時此夜,此刻此分,真是“ 相見時難別亦難 ”呀!心中有愁情萬種,別緒千般,一時也無法向心上人表達。只有“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了!

這幾乎完全是宋人詞的意境。這首《三五七言》,可算得上是文人詞的始作俑者,它似詩、似詞、又亦詩、亦詞。由此可見,《菩薩蠻》、《憶秦娥》詞爲李白所作,這首《三五七言》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據。

三五七言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什麼意思?

《三五七言》這幾句詩的意思是走入相思之門,知道相思之苦,永遠的相思永遠的回憶,短暫的相思卻也無止境。

《三五七言》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此詩寫在深秋的夜晚,詩人望見了高懸天空的明月,和棲息在已經落完葉子的樹上的寒鴉,詩人以寒鴉自比,表達了無限惆悵的心情。全詩原文如下:

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爲情!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白話文釋義:秋風凌清,秋月明朗。風中的落葉時聚時散,寒鴉本已棲息,又被明月驚起。又盼着相見,卻不知在何日,這個時節,這樣的夜晚,相思夢難成。走入相思之門,知道相思之苦,永遠的相思永遠的回憶,短暫的相思卻也無止境,早知相思如此的在心中牽絆,不如當初就不要相識。

擴展資料

此詩寫在深秋的夜晚,詩人望見了高懸天空的明月,和棲息在已經落完葉子的樹上的寒鴉,也許在此時詩人正在思念一箇舊時的戀人, 此情此景, 不禁讓詩人悲傷和無奈。

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風、秋月、落葉、寒鴉烘托出悲涼的氛圍 加上詩人的奇麗的想象,和對自己內心的完美刻畫讓整首詩顯的悽婉動人。在形式上,此詩就像是一首小詞,具有明顯的音樂特性。從創作機制方面分析,它應是一篇偏重作品形式特徵的席間唱和詩。

在詩歌體式上,李白髮明的這種“雙片疊加式”的“三三五五七七”格式是在借鑑和總結了其他詩人應用三五七字句式的經驗基礎上並結合自身歌辭創作的實踐體悟而獲得的成功。

冬有三五七言什麼意思

三五七言的意思是指一種詩歌體式,全篇三言、五言、七言各兩句,故名。

《三五七言》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詩,原文內容爲:“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爲情。”白話譯文:秋風凌清,秋月明朗。風中的落葉時聚時散,寒鴉本已棲息,又被明月驚起。朋友盼着相見,卻不知在何日,這個時節,這樣的夜晚,相思夢難成。

此詩寫在深秋的夜晚,抒情主人公望見了高懸天空的明月,和棲息在已經落完葉子的樹上的寒鴉,主人公以寒鴉自比,表達了無限惆悵的心情。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風、秋月、落葉、寒鴉,烘托出悲涼的氛圍,加上詩人奇麗的想象和對內心的完美刻畫,讓整首詩顯得悽婉動人。全詩風格悽婉,意境悲涼。在形式上,此詩像一首小詞,具有明顯的音樂特性,應是一篇偏重作品形式特徵的席間唱和詩。

創作背景:根據安旗《李白全集編年註釋》,此詩當作於唐肅宗至德元載(756年)。有人認爲此詩是早於李白的鄭世翼所作,但反對者多。嚴羽的《滄浪詩話》中的《詩體》一章說道:“有三五七言。”自注雲:“自三言而終以七言,隋世鄭世翼有此詩。”郭紹虞校釋曰:“滄浪所謂鄭世翼有三五七言,不知何據。案《詩人玉屑》無‘秋風清’以下各句,以從《玉屑》爲是。‘秋風清’云云,見《李太白集》,當是李作。”而學界對李白《三五七言》這首詩的創作契機有不同的看法。清乾隆帝選的《唐宋詩醇》以爲,這首詩表達的是“詩人對故人的思念之情”,思之不已,故作此詩,解爲李白的思家念親之作。若是將此詩放入到全部的李白作品當中,作綜合的宏觀的考察,從李白作品的相互關係及李白作詩的內在規律、一般特點等角度來看問題,那麼就會發現,李白此詩原是一首言情之作,其主旨是閨中望遠

秋有三五七言表達的是什麼?

秋有三五七言表達的是秋天有着不同的景色。

《三五七言》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詩。此詩寫在深秋的夜晚,抒情主人公望見了高懸天空的明月,和棲息在已經落完葉子的樹上的寒鴉,主人公以寒鴉自比,表達了無限惆悵的心情。

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風、秋月、落葉、寒鴉,烘托出悲涼的氛圍,加上詩人奇麗的想象和對內心的完美刻畫,讓整首詩顯得悽婉動人。全詩風格悽婉,意境悲涼。在形式上,此詩像一首小詞,具有明顯的音樂特性,應是一篇偏重作品形式特徵的席間唱和詩。

創作背景

根據安旗《李白全集編年註釋》,此詩當作於唐肅宗至德元載(756年)。有人認爲此詩是早於李白的鄭世翼所作,但反對者多。

嚴羽的《滄浪詩話》中的《詩體》一章說道:“有三五七言。”自注雲:“自三言而終以七言,隋世鄭世翼有此詩。”郭紹虞校釋曰:“滄浪所謂鄭世翼有三五七言,不知何據。

標籤:李白 三五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