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醫者仁心開頭怎麼寫,醫者仁心下句是什麼

1.醫者仁心下句是什麼

下一句:以高尚情操,行仁愛之術。

醫者仁心開頭怎麼寫 醫者仁心下句是什麼

無愧於天地,無愧於內心。 醫者仁心: 一、讀音:yī zhě rén xīn。

2、意思是:做醫生的人應當具有仁愛的正義之心。常用於讚頌醫生醫德高尚。

3、出處: 春秋左丘明《國語·晉語八》:“文子日:‘醫及國家乎?’對日:‘上醫醫國,其次疾人,固醫官也。’” 譯文:文子說:“醫及國家乎醫生可以議論國家大事嗎?”回答說:“上醫醫國,其次治人,是醫家的職責。”

擴展資料: 醫者仁心的同義詞:杏林春暖、一、杏林春暖 1、拼音:xìng lín chūn nuǎn。 2、解釋:意思指杏林春意盎然,用來讚揚醫術高明。

3、出處:《太平廣記》。 二、懸壺濟世 1、拼音:xuán hú jì shì。

2、解釋:讚頌醫生救死扶傷的高尚品德。 後來人皆稱賣藥的、行醫的爲“懸壺”,美稱醫生職業爲“懸壺濟世”,歷代醫家行醫開業則以“懸壺之喜”等爲賀。

仍有不少行醫者懸葫蘆在診室當作行醫的標誌,這種做法更被衆多藥店、製藥廠等沿用。 3、出處:《後漢書·方術列傳·費長房》。

2.醫者仁心什麼意思醫者仁心的意思醫者仁心作文

央視八套近期正熱播《醫者仁心》從一個三甲醫院的故事背景,真實的反應了現在中國醫療大的環境,這是國內第一部全景式反映醫生職業生活的醫療劇。仁華醫院新來的心外科主任鍾立行大夫,在上班第一天查房後,對科室全體人員提的要求,以及他那獨特的表達方式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鍾立行是留美醫學博士,曾在美國呆了十來年,醫術精湛,頗受醫院上下的好評,更是年輕大夫的心中偶像。雖然鍾主任是醫生的榜樣,但是現實中的醫生,是普通人,卻從事的普通人無法承受之重,面對整天不斷變化的病情,做醫生的確實比其他職業付出的太多太多,劇中的王冬主任很多做醫生的人是同情他的,爲什麼呢?因爲他更接近真實,更接近現實中的醫生,說他壞嗎?他的某些方面確壞的要命:嫉妒心強、虛榮、卑微、貪婪藏得很深、很深,誰也不會看見的。但確實大多數醫生和王冬一樣,渴望技術提高,渴望在學術上有所建樹,這難道是錯誤的嗎?如果都像鍾主任那樣把持着技術,那麼我們這個醫院會進步嗎?要是鍾主任死了呢?那麼這個醫院不就垮了嗎?現實的確很殘酷,但有時殘酷,社會才能發展,技術也一樣,爲何要消滅技術上的競爭呢?醫學要發展,技術要提高,沒有失敗是不行的,如果都爲了和諧,都像劇中鍾主任一樣,那麼也許劇中的醫院就永遠是鍾主任的天下了,那他要是死了呢,這個醫院也就跟着死了。

這部電視劇接近真實,但又離真實相差很遠,現實不會像劇中那樣簡單,作爲一個臨牀一線的小醫生,我們知道“大醫精誠醫者仁心”,知道誠實、真相對醫務人員的重要性,但我們的壓力有話不能說,不能和社會做有效的溝通,導致整個醫療行業形成過強的自我保護,保護自身不受傷害,保護自己的學術成果,反而造成真相不能有效的揭示,醫學是侷限的,醫生不是萬能的,醫生和患者是一樣的,是共同面對人類的疾病,但是現在就是中間一個錢字變得沒法溝通,說我們醫生是服務行業,卻不能像其他服務行業一樣實現利益的最大話。

非醫者的人們,你們永遠無法理解一個醫生失去他病人的痛苦,那是因爲我們的無能而無法拯救生命,而我們的能力又源於何方???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

這是一個有心想救患者於水火而技術尚不足的年輕醫生對於理想和職業精神的呼喚、感慨、惋惜。

3.醫者仁心,怎麼理解

古人云:“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此謂之醫道”,作爲醫者,需心懷天下百姓,悲天憫人,治療病痛。在我國古代就提出醫學必須關注人本身,要求醫者必須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

在《本草綱目》中,李時珍就說過:“醫之爲道,君子用之於衛生,而推之以濟世,故稱仁術”,明確指出醫只有爲君子所用,發揮其濟世之功,才合乎道義的要求。大醫孫思邈著《大醫精誠》,其內曰:“人命至貴,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慾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又曰:“故學者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不得道聽途說,而言醫道已了,深自誤哉”。

孫思邈認爲,人命貴逾千金,必須高度重視人的生命與健康;作爲一名醫者,必須堅持“以人爲本”,處處爲病人着想,不僅需要廣泛深入探究醫學原理,

“精”於高超的醫術,“誠”於高尚的品德,具有一顆慈悲同情之心,具備普救衆生之仁愛情懷“若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不避忌艱難困苦,亦不得瞻顧後,自慮吉凶,全心全意地去救護病人,方能稱之爲大醫。解人之痛,暖人之心,人沒有高貴低賤之分,無論其身份地位如何,平等待之,不卑不亢,“見彼苦惱,若己有之”,全身心地爲病人着想。中華民族在五千年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其中醫學文化源遠流長,從古至今,德行建設一直被醫學家所注重。醫者仁心更是我國國醫的的寶貴傳統。先人重德,也常用劍膽琴心、懸壺濟世來讚美醫師。

醫者,擔負着“上以療君親之族,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之重任,“上以治民,下以治身”,運用護診技術和同情關懷之心治療疾病,去除病痛,照顧病患,治癒受損的身體機能,撫平人們受傷的心靈,“使百姓無病,上下和親,德澤下流,子孫無憂”。

古往今來,無數的大醫踐行者懸壺濟世的理想。古人已逝,今人尚癡。當步入神聖醫學學府的時刻,我們以自己的靈魂莊嚴起誓,對歷代醫魂宣誓,銘記“性命相托”的重任。作爲醫者,我們承載着沉重的責任,患者以健康、性命相托,我們誠惶誠恐,如履薄冰。

4.求演講稿一篇:主題(大醫精誠 醫者仁心)

唐代醫學家孫思邈著有《大醫精誠》,說:“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慾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求含靈之苦…勿避險希、晝夜、飢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行跡之心。如此可爲蒼生大醫。”對於“如何成爲一名好醫生”這個困擾醫者幾千年的問題,孫思邈早在一千多年前就給了我們標準答案——“大醫精誠”。所謂行大醫者以解決衆生疾苦爲大,然而只有具備精誠者,可承大醫之名。“精”於高超的醫術,“誠”於高尚的品德。

在漫漫中華幾千年的歷史上,出現了一代又一代的“名醫”,例如:扁鵲救世濟人敢於直言,華佗則是廣施人道不分貴賤,孫思邈則是爲民救世的精誠,李時珍遍嘗百草著書濟世,而葉天仕卻是謙遜好學樹醫德…自古以來行醫者便十分注重道德修養,將“大醫精誠”奉爲圭臬,更是以實際行動詮釋着。上述的名醫均是以德養性,以德養身,德藝雙馨的代表。也正因爲他們畢生恪守着這樣的信念,才真正成爲“歷代醫學家和百姓景仰的偉大先師”。

貧苦與羞辱多加的中國近代,中華民族被列強推向了生存的邊緣,連溫飽都已成了問題,何言求醫問藥。悲慘萬象深深刺痛着每位醫者的心。許多國外和本國的醫生放棄優越的生活條件,隻身來到這片硝煙瀰漫的土地上,用自己的生命譜寫着“醫魂”!也許紛飛的炮火將他們掩埋,也許汩汩的時光將他們的名字沖淡,但他們有一個共同而不朽的稱呼“醫生”。“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與此”。在一千多年前,孫思邈如是說,而一千年後的今天,千千萬萬的醫者依舊是如是行。“SARS”帶來的白色恐怖,讓劫後餘生的我們依感心寒。讚美的言語略顯蒼白,優美的詩歌變得平淡,風停了,鳥兒也不唱了,河水靜悄悄地流着。原來它們怕驚擾了長眠與此的醫魂們。爲了搶救人民的生命,爲了畢生的信念,在SARS那樣無硝煙的戰爭中,他們獻上了自己年輕而寶貴的生命……

醫生,擔負着“上以療君親之族,下以救貧賤之厄”之重任。古往今來,在社會生活中擔任着重要的角色。而新時代中,我們面臨的是更爲複雜的現實。當代科學對某些疾病的侷限性和病人的期待之間的矛盾,以及整個社會保障體系和病人要求之間的矛盾,把醫生推到了“風口浪尖”,一些醫療糾紛層出不窮。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是勇往直前,還是明哲保身呢?在我們剛剛步入神聖醫學殿堂的那一刻,“醫學生誓言”早以給了我們回答:“我志願獻身醫學,熱愛祖國……救死扶傷,不辭辛苦,執着追求……”這亦是當代對“大醫精誠”的詮釋。我們曾莊嚴宣誓,是對歷代醫魂宣誓,以自己的靈魂起誓,而我們要做的是履行諾言,要銘記的是“性命相托”的重任。醫患關係緊張歸結爲醫療體制的不完善和醫德醫風問題,隨着醫療體制的不斷完善,醫德醫風建設則成爲我們要認真學習、體會的首要工作。

對我而言,剛從大學畢業步入工作崗位,紮實的理論知識還需要實踐的鍛鍊,纔可以成爲醫學的棟樑之才。但“欲成才,先成人”,從一名醫學生成長爲一名合格的醫生,首先要學習的便是醫德,學習如何才稱得上是一名好醫生!“大醫精誠”,“精”於專業,“誠”於品德,這樣纔是德才兼備的“大醫”,而這亦是讀完本書後得出的領悟。醫海博大精深亦一時難以參透其中的奧妙,所謂“青衿之歲,高尚茲典,白首之年,未嘗釋卷。”前人已做出典範,而我要做的則是效尤先人,力爭做到“精誠”二字,盡畢生之力來做到“大醫精誠”四個字!

我們剛剛步入神聖醫學殿堂的那一刻,“醫學生誓言”早以給了我們回答:“我志願獻身醫學,熱愛祖國……救死扶傷,不辭辛苦,執着追求……”這亦是當代對“大醫精誠”的詮釋。我們曾莊嚴宣誓,是對歷代醫魂宣誓,以自己的靈魂起誓,而我們要做的是履行諾言,要銘記的是“性命相托”的重任。醫患關係緊張歸結爲醫療體制的不完善和醫德醫風問題,隨着醫療體制的不斷完善,醫德醫風建設則成爲我們要認真學習、體會的首要工作

5.醫者仁心是什麼意思

醫者仁心:做醫生的人應當具有仁愛的正義之心。常用於讚頌醫生醫德高尚。

作爲醫者,需心懷天下百姓,悲天憫人,治療病痛。在我國古代就提出了醫學必須關注人本身,要求醫者必須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

古人有云:“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此謂之醫道”,意思是上等醫生能醫治國家的弊病,中等醫生能醫治人的弊病,下等醫生能醫治身體的各種疾病。

出自春秋左丘明《國語·晉語八》:“文子日:‘醫及國家乎?’對日:‘上醫醫國,其次疾人,固醫官也。’”譯文:文子說:“醫及國家乎醫生可以議論國家大事嗎?”回答說:“上醫醫國,其次治人,是醫家的職責。”

擴展資料

形容醫德高尚的典故

1、杏林春暖:指杏林春意盎然,常被用來讚譽醫術高超、醫德高尚的醫生。

相傳三國時,名醫董奉隱居廬山,他爲人看病從不收診金,只要被治癒的病人種植杏樹。幾年以後,被治癒者無數,而杏樹也有了十餘萬株,蔚然成林。

每當杏熟的時候,董奉便貼出告示,凡是到此買杏者,不收銀錢,得用稻穀來換杏。然後董奉又將收到的稻穀,悉數用於救濟窮苦百姓。

鄉民們敬佩董奉的人品和醫德,便寫了“杏林春暖”的條幅掛在他家門口。從這以後,“杏林春暖”一詞逐漸流傳開來,沿用至今。

2、懸壺濟世:古代頌譽醫者道者救人於病痛。

《後漢書·方術列傳》上記載着一個奇異的傳說:東漢時有個叫費長房的人。一日,他在酒樓喝酒解悶,偶見街上有一賣藥的老翁,懸掛着一個藥葫蘆兜售丸散膏丹,賣了一陣,街上行人漸漸散去,老翁就悄悄鑽入了葫蘆之中。

費長房看得真切,斷定這位老翁絕非等閒之輩。他買了酒肉,恭恭敬敬地拜見老翁。老翁知他來意,領他一同鑽入葫蘆中。他睜眼一看,只見朱欄畫棟,富麗堂皇,奇花異草,宛若仙山瓊閣,別有洞天。後來,費長房隨老翁十餘日學得方術,臨行前老翁送他一根竹杖,騎上如飛。

返回故里時家人都以爲他死了,原來已過了十餘年。從此,費長房能醫百病,驅瘟疫,令人起死回生。後來,民間的郎中爲了紀念這個傳奇式的醫師,就在藥鋪門口掛一個藥葫蘆作爲行醫的標誌。如今,雖然中醫大夫“懸壺”已很少見到,但“懸壺”這一說法保留了下來。

標籤:醫者 仁心 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