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教學策略與手段怎麼寫

1.教學大綱中教學方法及手段怎麼寫

目前,我國常用的教學方法從宏觀上講主要有: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的教學方法,以直觀形式獲得接經驗的教學方法,以實際訓練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等。這些教學方法之所以經常被採用,主要是因爲它們都有極其重要的使用價值,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特定的功效。但任何教學方法都不是萬能的,它需要教者必須切實把握各種常用教學方法的特點、作用,適用範圍和條件,以及應注意的問題等,使其在教學實踐中有效的發揮作用。

教學策略與手段怎麼寫

(一)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的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指通過都師和學生口頭語言活動及學生獨立閱讀書面語言爲主的教學方法。它主要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和讀書指導法。

1 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一中教學方法。

2 談話法

談話法,又稱回答法。它是通過師生的交談來傳播和學習知識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藉以獲得新知識或鞏固、檢查已學的知識。

3 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圍繞某一種中心問題通過發表各自意見和看法,共同研討,相互啓發,集思廣益地進行學習的一種方法。

4 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 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通過獨立閱讀教材和參考資料獲得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二)以直觀形式獲得直接經驗的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指教師組織學生直接接觸實際事物並通過感知覺獲得感性認識,領會所學的知識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參觀法。

1 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把實物或實物的模象展示給學生觀察,或通過示範性的實驗,通過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輔助的教學方法,經常與講授、談話、討論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2 參觀法

參觀法是根據教學目的要求,組織學生到一定的校外場所——自然界、生產現場和其他社會生活場所,使學生通過對實際事物和現象的觀察、研究獲得新知識的方法。

(三)以實際訓練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以形成學生的技能、行爲習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爲主要任務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主要包括練習、實驗和實習作業等方法。

1 練習法

練習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鞏固知識和培養各種學習技能垢基本方法,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種主要的實踐活動。

2 實驗法

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 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控制條伯的操作,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並從觀察這些變化中獲得新知識或驗證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學學科常用的一種方法。

3 實習法(或稱實習作業法)

實習法是學生 在教師紐上,利用一定 實習場所,參加一定實習工作,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關的直接知識,或驗證間接知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2.教學策略怎麼寫

摘要: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的突破口和關鍵點。

本文在對教學實踐和理論深入研究的前提下,重點對學校課堂教學策略進行理論和實踐的探索,建構學校課堂教學策略的一般模型。教學策略模型是一個綱,依據教學策略的模型,有關教學策略的其它問題就可迎刃而解,所謂綱舉目張。

關鍵詞:課堂教學 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模型 Research about the Model of Instructional Strategy in Middle School Classroom Teaching and It's Implementation 【Abstract】 The research of instructional strategy in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breach and key-point to fully implement quality education and to deepen education reform .In this paper, with the study of instructional theories and implementation experience, the author, mainly discussed the theory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structional strategy in classroom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The teacher's theoretical level of instructional strategy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instruction in the end.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construct a model of instructional strategy in middle school classroom teaching .The model acts as an outline, while the essential matter of operating the model is solved, all the other problems concerning instructional strategy will be readily overcome.【key word】 Classroom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instructional strategy, Instructional strategy model, Application in instructional practice 課堂教學策略是教師素質結構、教學工作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教學效益、促進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的重要因素;教師的教學策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其教學質量的優劣;課堂教學策略又是教育技術學的最核心內容——教學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教學設計中的教學策略模塊是教學設計理論中發展最快、最活躍的研究領域。本文是在長期的理論和實踐研究的基礎上,對研究成果的總結。

一、研究課堂教學策略及其模型的意義 對教師而言,如果將其工作任務進行高度的概括,我們就會抽取出兩個最核心的要素,即 “教什麼”和“怎麼教”。教師在工作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必須圍繞這兩個要素進行,而操作這兩個要素的工作,實際上就是一個教學策略問題。

㈠對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毫無疑問,素質教育的觀念和發展方向是十分正確的,那麼剩下的問題是如何貫徹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我們認爲,作爲教育工作者必須回答諸如素質教育如何進入課堂,課堂教學怎樣纔算是實施了素質教育等問題。

具體説,在課堂教學中怎樣面對具有不同特點的全體學生?又怎樣使他們獲得生動、活潑、主動的全面發展?學生任何一種素質的形成都是一個過程,這種過程主要體現在教與學的過程之中,課堂是教師發揮教學主導作用的主陣地,只有將課堂教學搞好,才能真正實施素質教育。而教師的教學策略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保證。

㈡從現代教學方式來看,應該研究課堂教學策略 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在研究學習的分類時指出,學校是以有意義的接受學習爲主要教學形式。由於課堂教學的歷史先進性,在它產生之 初以及現在對教育的發展都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課堂教學在其誕生之日起,就帶有先天性的缺陷。從這個意義上說,在學校教學工作中,課堂教學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因此,我們應該特別重視研究教師應該教什麼、應該怎樣教的教學策略問題。可以說,課堂教學策略的設計和選擇是教師教學的核心工作。

㈢教學策略模型是一個綱,綱舉目張 本研究的主要目標是試圖改變教師教學的無序狀態,改變教師教學缺乏整體考慮和科學思路的現狀,建構一個能夠進行科學的教學策略設計的模型。使得廣大一線教師能夠在頭腦中建立一個“教什麼”和“怎麼教”的工作框架,形成一個思考教學問題、進行教學策略設計的一般程序。

在教改方面,教學策略模型的變革必定會引起教學過程及其各要素的深刻變革。我們在實踐研究中發現,在教學第一線的廣大教師,確實需要適用於各個學科並且具有簡約化和可操作性的教學策略模型,作爲教學工作重要的輔助工具。

所以,在素質教育教學改革中,教學策略模型是一個綱,綱舉目張。二、目前在教學策略的實踐和理論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㈠教學實踐中的問題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中小學教師教學的策略意識普遍不足。

第一,教師普遍缺乏對教學各個要素及其聯繫的整體思考,沒有在頭腦中建立有效的、科學的課堂教學策略模型。第二,關於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的選擇和運用,還存在一些盲目性,缺乏理論和方法論的指導。

第三,由於在教學策略方面出了問題,因此教師雖然學了一些理論,但還是解決不了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有些教師觀摩了優秀教師的課,但自己做起來並不有效。

這些都是教學策略方面的問題。 ㈡理論研究中的問題 自80年代後期以來,我國教育理論界開始關注教學策略的研究,對其進行研究後發現了一些帶有規律性的問題。

首先,研究大都停留在理論水平上,研究流於表層,大大忽視了教學策略。

3.教學方法與手段有哪些

教學方法與手段有哪些

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爲了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

教學手段是隻在教學過程中所運用的教具等,包括現代教學手段和傳統教學手段,像幻燈片、收錄機、小黑板、多媒體、實物展示臺等。

教學方式是在教學中採用的手段,如網絡,觀看視頻課件、通過BBS、聊天室等多種手段,與老師、同學進行交流等。

教學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學習理論的指導下,在一定環境下展開的教學活動進程的穩定結構形式,是開展教學活動的一套方法論體系,是基於一定教學理論而建立起來的較穩定的教學活動的框架和程序。

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爲了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對此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理解。

(1)一是指具體的教學方法,從屬於教學方法論,是教學方法論的一個層面。教學方法論由教學方法指導思想、基本方法、具體方法、教學方式四個層面組成。

(2)教學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學習方法)兩大方面,是教授方法與學習方法的統一。教授法必須依據學習法,否則便會因缺乏針對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達到預期的目的。但由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於主導地位,所以在教法與學法中,教法處於主導地位。

(3)教學方法不同於教學方式,但與教學方式有着密切的聯繫。教學方式是構成教學方法的細節,是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的技術。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由一系列的教學方式組成,可以分解爲多種教學方式;另一方面,教學方法是一連串有目的的活動,能獨立完成某項教學任務,而教學方式只被運用於教學方法中,併爲促成教學方法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服務,其本身不能完成一項教學任務。

與教學方法密切相關的概念還有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教學模式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指導下建立起來的爲完成某一教學課題而運用的比較穩定的教學方法的程序及策略體系,它由若干個有固定程序的教學方法組成。每種教學模式都有自己的指導思想,具有獨特的功能。它們對教學方法的運用,對教學實踐的發展有很大影響。現代教學中最有代表性的教學模式是傳授——接受模式和問題——發現模式。

4.教學方法與手段中的課程內容組織怎麼寫

(1)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爲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而採取的教與學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稱。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整體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學的基本要素之一。它直接關係着教學工作的成敗、教學效率的高低。

(2)當代教學方法的特徵

①以發展學生的智力爲出發點,突出了教學的發展性。

②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爲中心,突出了教學的雙邊性。

③以發揮非認知因素爲手段,突出了教學的情感性。

5.教學方式,方法,手段摘要怎麼寫

任何學習過程都存在着複雜的心理活動,在不同的心理狀態下學生學習的表現與效果截然不同。

當學生處於最佳心理狀態時,學習情緒高漲,專心致志,課堂氣氛熱烈而愉悅。爲此,教師應注意:(1)把微笑帶進課堂--以情感情。

微笑能溝通師生之間的感情,愛的微笑可以征服學生的心靈。當學生思想走神、思緒信馬由繮時,充滿理智和期待的微笑,能使學生"迷途知返";當學生答問受挫時,滿懷鼓勵和依賴的微笑,能使學生心安智生、"柳暗花明";當學生板演成功時,飽含肯定和讚賞的微笑,能使學生自信心大增,激起更強的求知慾。

教師親切的教態、愛撫的目光和鼓勵的言語,能爲學生的學習創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和融洽的合作氣氛,使學生形成和保持積極主動的良好學習心態。(2)把成功帶給學生--因材施教。

教育心理學認爲,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有種種誘因或手段,成就動機則是普遍的、有效的一種,它應成爲學生課堂學習的主要動機。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和不同的收穫,既提出共同要求,也提出個別要求。

如在課堂作業的配置與處理上,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不同題量、不同難度的作業,並通過當堂批改或講評,及時滿足學生急於知道作業正確與否的迫切心理需求,開闊學生解題思路,使那些解題中"別出心裁"的學生得到讚譽。這樣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形成一種樂於學習的最佳心理狀態。

6.教學策略與方法

第一章 教學策略的涵義解析 一從“教學”的概念說起 二 教學策略的基本含義 三 教學策略與教學模式、教學方法 第二章 課程目標與教學策略 一 怎樣理解課程與教學目標 二 新課程教學目標有什麼特點 三 怎樣根據課程與教學目標確定教學策略 第三章 課程理念與教學策略 一 課程理念與教學策略有什麼關係 二 新課程介導怎樣的課程理念 三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怎樣貫徹和滲透於教學策略中 第二編 課程內容和策略性加工 第四章 課程內容的認知性加工 一 課程內容的預熱化 二 課程內容的生活化 三 課程內容的問題化 四 課程內容的操作化 五 課程內容的結構化 第五章 課程內容的情境性設計 一 富集課程資源 二 獲取替代經驗 三 促使感同身受 四 提供學習誘因 五 運用模擬情境 第六章 課程內容的情感性處理 一 展示情感 二 發掘情感 三 誘導情感 四 賦予情感 五 調節情感 第七章 課程內容的活動性展開 一 開放課堂 二 在參與中學 三 綜合學習 四 探索研究 五 課程整合。

7.小學數學單元教學要求 ,教學注意點 每一課時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應該

一、課前準備 1、熟悉《數學課程標準》和大綱的要求,深入鑽研教材,領會編寫的意圖,弄清“雙基”的具體內容,挖掘“智能”的可培養因素,掌握重點、難點和關鍵,研究各單元、章節、知識點在全書的地位、作用和內在聯繫。

每學期開學前,要認真訂好學期教學計劃。教學計劃應包括全學期的教學總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簡析、教學措施、教學進度等。

2、全面瞭解學生的心理特點、知識狀況以及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等,以利於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增強教學的針對性。 3、明確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要全面而具體,既要有知識技能方面的目標,又要有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方面的目標,不僅要使用“瞭解、理解、掌握、靈活運用”等刻畫知識技能的目標動詞,而且使用“經歷(感受)、體驗(體會)、探索”等刻畫數學活動水平的過程性目標動詞。 4、認真寫好教案。

教案要提前兩天寫好。教案要體現自己的教學特色和備課個性,提倡兩次備課。

採用電腦備課的老師要在備課本上留下第二次備課的痕跡。教案的內容一般包括: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教具學具準備、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等。

教案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擬寫,要結構合理、詳略適度、層次清楚,要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得照抄參考教案,提倡寫教後感。

要加強集體備課,原則上一個單元集中活動一次,並填寫好集體備課活動記錄。 5、精心設計練習。

不管哪種課型,練習設計都要有層次,有坡度,難易適度。課本上的練習題教師要先做一遍,做到心中有數。

6、教學媒體的運用。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學校教學設備的實際,認真準備學、教具。

考慮如何有效地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發揮教學媒體的作用,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有條件的學校,每位教師一學期要上一節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研究課。

二、課堂教學 1、教案處理。正確對待教案,一般情況下要按教案實施教學,根據學生實際和發展的需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注意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在教學重點相關問題上展開學生的智力活動,爲學生的反思留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

講解正確,沒有錯誤,但不能生搬硬套,要注意課堂教學的靈活性,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教案。 2、教法選擇。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法靈活,能夠重視知識與技能的形成過程,有利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關注個性差異,重視對教學的反饋與評價,滿足對各類學生的學習需求;及時根據學情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重視信息技術的應用,將傳統教學媒體與現代教學媒體進行優化組合,在重視學生知識與技能學習的同時,關注學生在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的發展,重視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科學技術的新發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3、學法指導。注重學法指導,體現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倡導主動探究不斷創新的學習方式;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實際操作,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以學生爲主體,貫徹自主學習的原則,教師做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4、課堂結構。課堂結構科學,安排合理,層次清楚,過渡自然。

5、教學效果。學生思維活躍,學習興趣濃,對學科學習具有自信心,大部分學生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順利完成課堂作業,作業錯誤少。

6、面向全體。能面向全體學生,使全班每個學生都能主動、積極地參與整個教學活動,特別注意關照學困生、鼓勵學困生,在學生練習時,重視個別輔導。

7、教態。教師全身心投入教學,教態自然、得體,愛護和信任學生,發揚教學民主,創設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激勵學生建設性地批判和對已有思想、觀點的質疑,不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

8、語言。講普通話,語言簡煉,語氣親切,生動有趣,條理清楚。

9、板書。板書有計劃、美觀、書寫格式符合規範。

10、時間。各教學環節時間安排合理科學,按時下課。

三、課後活動 1、認真批改。(1)用紅筆逐條批改,改筆工整,提倡用簡潔的批語激勵學生;(2)批改及時,不搞突擊,督促學生訂正作業錯誤並及時復看批改。

凡教師佈置的作業都要批改,不得讓學生代替教師批改,或只打一個“√”;(3)作業評分,採用優、良、及格三個等第,對錯誤太多的學生作業採取訂正後再給等第的做法。(4)提倡做批改筆錄。

把學生作業中的特殊解法和典型錯例摘錄下來,以啓發和教育其他學生。 2、認真輔導。

(1)承認差別,分類指導。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排隊,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採用不同形式進行輔導。

可個別輔導,可小組答題、補課,可組織課外活動等,(2)適量安排時間,不得超過規定要求。 3、認真組織學生參加課外閱讀、參觀訪問、實際測量、實驗操作等活動,以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充實課堂教學內容。

四、評價與測試 1、積極改進考查和評定辦法。

8.如何在教學策略,方法,手段上有獨到之處,有亮點

⑴ 產生式教學策略

是指讓學生自己產生教學目標,學生自己對教學內容進行組織,安排學習順序等,鼓勵學生自己從教學中建構具有個人特有風格的學習。也就是說,學生自己安排和控制學習活動,在學習過程中處於主動地處理教學信息的地位。

優點:

① 可以積極地把信息與他們自己的認知結構聯繫起來,對信息的處理過程主動深入,因此學習效果較好;

② 允許學生自主地設計、實踐和改善他們的學習策略,從而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③ 產生式教學策略主要出自學生自己,因此可以激發起學生對學習任務和學習過程、學習策略的積極性,培養學習興趣等。

不足:

① 設計不妥,可能導致認知超載或情緒低落,或是需要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學習;

② 學習的成功依賴於學生先前已具有的知識和學習策略的廣度。

⑵ 替代式教學策略

這種教學策略在傳統教學中比較常用。它更多地傾向於給學生提出教學目標,組織、提煉教學內容,安排教學順序,指導學生學習。主要是替學生處理教學信息。

優點:

① 比產生式教學策略效率高,它能使學生在短期內學習許多內容;

② 知識儲備有限和學習策略不佳的學生可以獲得成功的學習。

不足:

① 因爲學生智力投入少,信息處理的深度不夠,因此學習效果不如產生式策略好;

② 由於教學安排過於周密,學生在學習中被動學習多於主動學習

9.教學方法與手段有哪些

1、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直觀演示法,練習法,讀書指導法,參觀教學法,現場教學法,自主學習法,任務驅動法,課堂教學等。

2、教學手段:經歷了口頭語言、文字和書籍、印刷教材、電子視聽設備和多媒體網絡技術等五個使用階段。傳統教學手段主要指一部教科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幾副歷史掛圖等。

現代化教學手段是指各種電化教育器材和教材,即把幻燈機、投影儀、錄音機、錄像機、電視機、電影機、VCD機、DVD機、計算機等等搬入課堂,作爲直觀教具應用於各學科教學領域。 擴展資料: 1、由於時代的不同、社會背景、文化氛圍的不同、研究者研究問題的角度和側面的差異,使得中外不同時期的教學理論研究者對“教學方法”概念的界說自然不盡相同。

2、科學、合理地選擇和有效地運用教學方法,要求教師能夠在現代教學理論的指導下,熟練地把握各類教學方法的特性,能夠綜合地考慮各種教學方法的各種要素,合理地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並能進行優化組合。 3、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軟件技術水平直接制約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使用。

一方面,教學媒體軟件的製作技術尚不全面成熟;另一方面教學軟件的製作確有相當的技術難度,因爲它涉及到多門學科的理論與技術,而同時精通多方面學科、熟悉製作全過程技術的人員較少。所以,教學軟件成爲世界性的問題。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_教學方法 百度百科_教學手段。

標籤:手段 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