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登高的登怎麼寫

1. 登高的登偏旁部首是什麼

一、登高的登偏旁部首是癶,結構是上下結構,總筆畫是12畫。

登高的登怎麼寫

二、基本字義

登dēng

1、上,升:登山。登車。登門。登天。登臺。登場(chǎng )。登高。

2、踩,踐踏,腳向下用力:登踏。

3、記載:登記。登報。登載。

4、穀物成熟:登歲(豐年)。

5、立刻:登時。“登即相許和,便可作婚姻。”

6、進:登崇(進用推崇)。

7、方言,穿:登上靴子。

三、登字組詞有攀登 登載 登時 摘登 登科 登攀 登高 登錄 登基 登程 登臨 登門 刊登 格登等。

擴展資料

一、字形演變

二、字源解說

文言版《說文解字》:登,上車也。從癶、豆。象登車形。

白話版《說文解字》:登,上車。字形採用“癶、豆”會義。像踏板登車的樣子。

三、相關組詞

1、登門

[dēng mén]

到對方住處:~拜訪。我從來沒有登過他的門。

2、登程

[dēng chéng]

上路;起程:已收拾好行裝,明日破曉~。

3、登高

[dēng gāo]

上到高處:~望遠。祝步步~。

4、登科

[dēng kē]

也說登第。科 舉時代指考中進士。

5、摘登

[zhāi dēng]

(報刊)摘要登載:~一週電視節目。

2. 登高散文怎麼寫

登 高(散文)

無論是工作順利時、處於逆境時、抑或是心情舒暢與煩燥時,我都習慣於登高臨遠,以排遣消沉,調節心態。

常常喜歡登上乾陵之顛。

當你經過一番攀登,氣喘吁吁地站在頂峯向下俯瞰時,你會驚奇地發現,眼前的一切是多麼的真實,天那麼藍、草那麼綠、空氣那麼清新,山風陣陣、天朗氣清……一切一切煩惱、所有所有浮躁瞬間煙消雲散。

在你的視野的,逶迤而來的是八百里秦川,前有秦嶺翠屏,後有五鳳展翅,左有九宗筆架,右有太白積雪。公路似蟒、渭水如絲。武陵腳下,千村萬堡,如舟在水。遙望長安古禁,帝王將相、偉烈豐功,都已付於蒼煙落照,只留得兩行秋雁、一堆荒冢。近觀奉天(今乾縣)城中,高樓林立,商賈雲集,活脫脫一幅現代版的《清明上河圖》……登高望遠,怎能不使人胸襟開闊,寵辱皆忘!

人在某個崗位呆久了,難免就會有些“近視”,會經常爲一些功名利祿甚至雞毛蒜皮的小事互相爭逐。當你一旦走出這座名利的圍城而登高望遠時,你會驚歎世界是如此博大,個人的追逐又是那樣的渺小。那些曾經被你看重的東西,其實竟是身外之物,如同這過眼煙雲,完全不值一提。

人生無論在高位還是在低層,處順境還是逆境,都要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在高位不忘乎所以,在低處不怨天尤人。處順境不盲目樂觀,處逆境不妄自菲薄,永保一顆淡泊之心,平常之心,這樣,纔會生活得更充實更滿足。

無論是成功與失敗,總能在登高中得到詮釋:身處高顛,既能體味到“一覽衆山小”、“山高人爲峯”的喜悅,亦能感知到“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的恐懼。在浩瀚的宇宙中,一個人的能量是那麼微不足道。因此,應該成功不必驚喜,挫折不必驚慌。

登高望遠,能賦予你一個寵辱不驚的心境。

3. 求詞一首 寫登高或登山的 在線等

【古體詩詞】水龍吟·登高

望極秋色蒼茫, 長天落日千山暮。西風凜凜, 遍吹萬葉, 淒涼霜樹。 攜酒登臨, 悵然爲賦。 江湖落魄, 倩何人至此, 傾杯共醉, 暫忘卻、人間苦。

空嘆流年虛度。 到而今、壯心何處? 漂泊浪跡, 無情風雨, 此時方悟。 遙想當年, 參軍俊逸, 拔劍擊柱。 對悠悠天地, 殘雲斜照, 悄然凝佇。

霜葉飛·丁亥重九登高用夢窗重九韻

老來情緒,癲狂極,羞紅山野楓樹。登臨睹勝敢爭先,兩鬢涔涔雨。路兩側、翩翩雉羽。一瓶淨水論今古。笑落帽參軍,雅士詡風流,濫染幾多箋素。

正是佳節清時,騁懷遊目,欲寫蘭亭新賦。漸秋深更漸黃昏,不作傷時語。已斬斷、愁思萬縷。從容來便從容去。趁此身、猶強健,屐齒消磨,水雲深處。

4. 急求一篇寫登高的作文、、、、、、、、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這句詩詞當時在課堂上讀起來時,就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想必我們都攀登過香山,或是站在一定的高度遠望,去感受自然的美以及城市的宏偉壯麗。登高望遠,是一種視覺上的享受,那麼攀登到高處的過程卻夾帶着艱難險阻。

遠在貧困地區生活的孩子,他們每天都要長途跋涉到幾裏甚至十幾里路外的學校去讀書,去獲取知識。翻山越嶺,不畏艱苦。當他們站在山頭上住腳遠望,爲了自己能走出大山的夢想,爲了能站在更高的“山峯”上,孩子們仍然堅持着行走在泥濘的攀登道路上,只爲站在城市的高樓大廈遠望。

一個高度可以讓我們看清世間萬物。登山峯,體味身臨其境的快意。攀登到人生高度,將是一種精神力量使我們奮勇前進。人生旅途中,我們跨過每一道坎坷,取得勝利時,也可以說站在了自己的人生高度。登高望遠,我們望見的是自己曾經進取時的情景,灑下汗水,播種希望,收穫了豐碩的果實。這是一種精神高度。

詩句“一覽衆山小”,我們可以想象得到衆覽羣山的意境;名言“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我們可以在靜坐片刻回味人生路。無論站在哪座山峯,最高點總是我們自己,因而,每一個人都需要付出努力靠近自己的高度,有一種超凡脫俗的信念,有一句永不言敗的誓言。

也許奮鬥、拼搏之後,我們望見一切景物並沒有想象中的宏偉,並沒有想象中的震撼。但我們經歷了登高望遠的過程,也站在了一個高度上,映入眼簾的同樣是一幅不可替代的畫卷。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只要我們有堅定的信念,有遠大的志向,我們就可登高望遠——攀登人生高度,眺望無邊遠景。

5. 以登高望遠爲主題寫一篇作文怎麼寫

荀子說:“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登高是一種行爲,也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追求。因爲,只有登高,你才能望見更多更遠的風景;只有登高,你才能延伸出更長更遠的思緒;只有登高,你才能品味出生命更重更遠的價值。

盛唐詩人王之渙登上鸛雀樓的高處看到了“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的奇異風景,那種壯觀、大氣與往日頗有不同。那種新奇的體驗讓他興奮不已,讓他豪氣迸發,他的靈感和才情噴薄而出,留下了耐人尋味的千古名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如果沒有王之渙的登高,他能看到不同尋常的獨特風景嗎?如果沒有遠方獨特風景的洗滌,他的靈感和才情會被碰撞出如此璀璨絢麗的火花嗎?還會有王之渙的千古名句嗎?

如果說王之渙的登高還只是一種旅遊覽勝的行爲的話,那麼陳子昂的登高則是一種追思懷古的態度。陳子昂滿懷失意的心思登上燕昭王爲求士而築的金臺--幽州臺,想起燕昭王招攬天下賢人,燕國得以興盛的情形,留下了讓後人反覆吟誦,常常感慨唏噓的詩句:“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有報國爲民的遠大志向,他想登上生命的高臺盡情施展自己的才華。可惜時不遂人願,他雖屢上書言事,辭多直切,頗中世病,但很少被採用用。他雖曾隨武攸宜北征契丹,但又因忤上而被降職。他的生命一直在低處徘徊。失意人生並沒有讓他低頭,也沒有讓他放棄對人生高遠理想的瞭望,所以他纔會去登幽州臺。登幽州臺,他不是旅遊,也不是爲了覽勝,而是爲了借古抒懷,爲了表明自己的一種人生態度--茫茫宇宙,天長地久,雖然自己感到孤單寂寞,悲從中來,愴然流淚了,但在他冰冷的淚水中讓人們感受他那顆渴望被重用的心的溫度。

王之渙的登高望見了遠方美麗的風景,收穫了喜悅和感悟;陳子昂登高望見了遠去的賢君,留下了失落和哀傷;杜子美登高望見了滾滾長江,浩渺洞庭,灑下了千古悲憫的痛苦老淚。

杜子美的《登高》之所以被譽爲“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曠世之作,不只是因爲杜老先生給我們展現出了秋天蒼涼闊大、氣勢渾涵汪茫的景象,也是因爲杜老先生給我們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憂國傷時的感愴。杜老先生的登高不只是登高處、高山、高樓,而是讓自己的生命登上責任的高度,把一腔悲憫淋漓盡致得以呈現,是對國泰民安理想境界的追求。他一生都在踐行這樣的登高,終其一生努力追求“至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治國救民理想。這他的《登岳陽樓》的詩歌又一次得以體現。“親朋無一字”他沒有流淚,“老病有孤舟”他也沒有流淚,而益想到“戎馬關山北”的時候,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悲憫,只能“憑軒涕泗流”了。

一生都在攀登生命高度,一生都在遙望自己的理想,他是一個把國家百姓置於頭頂的詩人。可以說,他的生命因爲登高有了讓人仰視的高度,他的詩歌因爲望遠而有了沉鬱厚重美麗,他當之無愧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詩聖”。

王之渙、陳子昂、杜子美是一座座讓我們仰止的高山,我們也許永遠也登不上他們的高度,但我們可以經常遙望,可以一點一點靠近,給生命高遠的激勵和滋養,讓生命不斷茁壯成長。

6. 杜甫寫的登高的寫作風格

杜甫的詩——沉鬱、頓挫

杜甫--我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抒發自己的身世之感和家國之悲,把自己憂國憂民的滿腔赤誠寫進詩歌,把自己的喜怒哀樂和歷史的盛衰起伏緊密地結合起來的《登高》。

第一句: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秋風急,天高且空曠,登上高山,山谷傳來猿猴的長嘯哀鳴,讓人感覺到悠長的悲涼。白沙漫邊的江邊,江水悽清,水鳥從遠處飛回,盤旋低迴。作者站在高山,遠離着人間而又清楚看着人間的這一切。

悲涼的孤獨。

接下去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擡起頭,落木蕭蕭,圍繞着身邊漫無邊際落下,無邊無際,夾雜在秋風中。遠眺,長江之水滾滾而來,看不到頭也看不盡它的去處。從遠處而來又歸向遠方——末名不可知的遠方。就這麼滾滾而去,而我呢,還留在高山,看着你遠去。我只是你遺棄的孤兒e68a84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238643662。

從這裏我們基本可以看出,作者通過描寫秋天的景色,將一股憂鬱深深寄於其中。不聲不響,舒緩地將情緒藏進裏面去,然後露出一些背影,讓我們依稀看見。

我不知道他究竟具體有些什麼樣的傷感,只體會到他的一些心情。觸景生情,將情寓於景,聲色不露。讓憂鬱在血液裏緩緩流動。

逝者如斯,沉鬱蒼涼。

下面的四句寫的就是對身世的感傷以及自己的坎坷經歷。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離鄉萬里,漂泊至此,看着這深秋的蕭索景色,而且自己也是旅居他地那麼多年,心底悽楚,只有這異鄉的秋色知曉;身體衰弱,抱病奔波,顛沛在陌生的鄉野尋找着生活,年事已高,仍孤身一人登上高山,涼風吹拂着稀疏的幾根白鬚,眼睛微微向前方方睜開着。

羈旅惆悵,孤苦伶仃。

最後一句將傷感推到了頂峯: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那不盡的艱難憂愁散之不去,國難家愁,這一切已經讓我鬢白如繁霜;潦倒的日子已經讓我新近把酒戒了,就算是濁酒一杯,也不復回來。(書上說杜甫這個時候因爲病重而不得不把酒給戒了,不過我認爲和生活艱難也有很大關係。

老了,頭髮白了,流浪他鄉,國家動亂,家室空空如也,病也愈發嚴重,借酒遣愁也沒有酒可以喝了……

雖已登高,我卻感到窮途末路。

這首詩歌寫於大曆二年(767年)秋天,是杜甫寄寓夔州時所作。詩人從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開始挈婦將雛,流浪漂泊,倍嘗生活的艱辛,直到唐肅宗廣德元年(763年)。公元767年的時候,雖然安史之亂已經結束四年了,但是地方軍閥爲了爭奪地盤,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又乘機而起,社會仍然是一片混亂。這時,杜甫已經是一位漂泊受難、飽經滄桑的五十六歲的老人了。他目睹了安史之亂給唐朝帶來的重重創傷,感受到了時代的苦難,家道的衰敗,也感受到了仕途的坎坷,晚年的孤獨和生活的艱辛,心中百感交集,寫下了這首慷慨激越、動人心絃,被稱爲“杜集七言律詩之冠”的《登高》一詩。

7. 寫出描寫“登高”的詩句

望嶽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爲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岑參

強欲登高處,

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

應傍戰場開

不畏浮雲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

白雲紅日入目低,五湖四海皆在望。 此詩是唐伯虎的一首戲詩

登泰山(外三十六首)

清·宋思仁

絕磴千盤近紫穹,最高峯頂獨梯空。

天門依約開金鑰,雲路蒼茫掛玉虹。

蔓草久荒秦氏碣,青松多蔭梵王宮。

神州回首斜陽裏,九點菸橫一氣中。

乾隆己酉四月登日觀峯

忽見明霞吐海東,天雞初唱五更中。

未收夜色千山黑,漸發晨光萬國紅。

本以精誠通肸□,卻來磅礴看曈曨。

追陪端有三生約,手綰麟符躋碧空。

乾隆己酉八月登日觀峯

夢斷天雞喔,起看旭日升。

遙聞青海沸,瞥見彩雲騰。

爛錦飛千丈,金波涌萬棱。

扶桑真有望,放眼快先登。

隨便挑!~~

標籤: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