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毛筆李字怎麼寫

1. 小篆的李字怎麼寫

小篆的李字寫法如下:特點是:一是長方形,以方楷一字半爲度,一字爲正體,半字爲垂腳,大致比例爲3:2左右。

毛筆李字怎麼寫

二是筆畫橫平豎直,圓勁均勻,粗細基本一致。所有橫畫和豎畫等距平行,所有筆畫以圓爲主,圓起圓收,方中寓圓,圓中有方,使轉圓活,富有奇趣。

三是平衡對稱,空間分割均衡與對稱是篆書的獨特魅力。對稱不僅存在於左右對稱,上下對稱,而且還存在於字的局部對稱,圓弧形筆畫左**斜度的對稱。

四是上緊下鬆,小篆的大部分字主體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縮的垂腳。當然也有下無腳的字,主體筆畫在下部,上部的筆畫則可以聳起。

2. 請問下我發的這個圖片上的字是李字嗎

1、按照標準的草書寫法,這是“於”字的草書寫法。即簡寫的“於”字,用於、關於、於某地等等。書畫家落款“寫(畫)於某年月日某某題”。至於最早是什麼時候誰寫的,需要查《草書大字典》,民國著名書法家于右任編寫的《標準草書》“於”字採用的這個。

2、當代新創的硬筆“李”字,多不寫右上那一點,但是以訛傳訛,有的人就隨手來一點,因爲這是近五六十年才創造的,沒有被“官方”(政府和歷史上、傳統書法家)承認過,不管是多一點還是少一點,也沒人講究去挑毛病。軟筆(毛筆)書法家從來不將“李”簡寫成這個,這個“李”字,即未被當代中國簡寫字方案三次《簡化字總表》公佈過,也未被收入任何書法字典,因此可以說不被承認。

3. 毛筆楷書怎麼寫

毛筆字——是指按傳統法度書寫的毛筆字,而不是用毛筆隨意寫出的字。

它是學習書法的第一階段。怎樣寫好毛筆字,是一個很複雜、很具體的大問題,不是一篇千字文所能講透徹的。

基本要領 要想寫好毛筆字必須掌握好筆法和字法。 執筆——蘇東坡說:“把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

五指執筆法:即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捏住筆桿(適當高度),保證筆桿不脫落;中指在食指下面搭在筆的外側,既加強食指捏筆的力量,又發揮把筆往裏鉤的作用;無名指的甲肉之際抵在筆桿內側,起着把筆往外推的作用;小指附在無名指的指肚下部,輔助無名指把筆往外推。握筆時要如古人所說:“令掌虛如握卵”,這樣便於運筆。

學書要經常練習握筆、鉤回、推出和旋轉筆桿(加上腕的作用)練習畫直線和弧線。執筆的高低和是否懸腕、懸肘,由所書字的大小來決定,小字低執,枕腕;大字高執,懸腕;再大則需懸肘。

書法是線條造型藝術。所謂筆法主要的就是怎樣創造理想線條(點畫)的用筆方法。

提按——筆按下去寫,筆劃就粗,提起來就細。就像人走路的兩隻腳,一隻落下,一隻提起,不停地交替一樣,筆在寫字的過程中也在不停地提按。

惟其如此,才能產生出粗細絕不相同的線條來。 每寫一個筆畫,都有入筆、行筆、收筆三個過程。

入筆有“露鋒”法,順筆而入,使筆畫開端呈尖形或方形;有“藏鋒法”,逆鋒入筆,橫畫欲右先左,豎畫欲下先上,使筆鋒藏在筆畫中,筆畫開端基本呈圓形。行筆要學會“中鋒用筆”,使鋒尖常在點劃中間運行。

爲使筆畫有力度,還要學會澀勢用筆,行中留,留中行,避免浮華。收筆有“露鋒”(把筆逐漸提出紙面,畫呈尖形,如懸針豎、撇、捺、鉤),有“藏鋒”(將筆尖收回畫中,如垂露豎,筆畫尾端呈圓形)。

結字——又叫結體或間架結構。啓功先生曾指出,寫毛筆字一要把握間架結構,二要練好筆畫特點。

間架結構比點畫特點重要。間架好的字,筆畫特點不突出,也還順眼;反過來就不行了。

因此,認真研究並把握好字的結體規律十分重要。所謂“初學分佈,但求平正”。

學寫字應先從楷書或隸書入手。掌握各種筆法後再學其它書體就有了基礎。

臨帖是練好字的必需手段。不臨帖,全憑自己想法隨意寫,是上不了路子的。

學寫毛筆字一定要有恆心與毅力,要持之以恆,戒驕戒躁,不能一曝十寒。常說:“只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

下面,重點介紹一下學習楷書必不能越過的“永字八法:。永字八法,是中國書法用筆法則。

以“永”字八筆順序爲例,闡述正楷筆勢的方法:點爲側,側鋒峻落,鋪毫行筆,勢足收鋒;橫爲勒,逆鋒落紙,緩去急回,不可順鋒平過;直筆爲努,不宜過直 ,太挺直則木僵無力,而須直中見曲勢;鉤爲趯(tì),駐鋒提筆,使力集於筆尖;仰橫爲策,起筆同直劃,得力在劃末;長撇爲掠。起筆同直劃,出鋒稍肥,力要送到;短撇爲啄,落筆左出,快而峻利;捺筆爲磔,逆鋒輕落,折鋒鋪毫緩行,收鋒重在含蓄。

相傳爲隋代智永或東晉王羲之或唐代張旭所創,因其爲寫楷書的基本法則,後人又有將八法引爲書法的代稱。 相傳,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用幾年的時間,專門寫“永”字。

他認爲,這個字具備楷書的八法,寫好“永”字,所有的字都能寫好。以後,王羲之的孫子智永又將這“永字八法”傳給虞世南,再後來,經過很多書法家一直傳了下來。

相傳,王羲之曾到天台山,被那裏的風景深探吸引,便在山頂住了下來,終日盡情欣賞日出奇觀和雲濤霧海,並且從中獲得了書法靈感。他每天不知疲倦地練字,不停地洗筆、洗硯,最後竟然把一個澄澈清碧的水池都染黑了,可見其對書法研究的癡迷程度。

有一天深夜,王羲之還在練字,白紙寫了一張又一張,鋪得滿地都是,但還是不滿意。後來實在疲倦不堪,趴在桌亡睡着了。

這時.忽然刮來一陣清風,一朵白雲飄然而至,雲朵上有位鶴髮銀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着他說:“我看你每天潛心研究書法,十分用功,現在我教你領悟一個筆訣,日後自有作用。你伸過手來。”

王羲之聽到這裏將信將疑地伸手過去。老人在他手心上寫了一個字,然後點點頭說:“你書法技藝會越來越高的。”

說罷就消失在空中了。這時王羲之急忙喊道: “先生家居何處?”只聽空中隱隱約約地傳來一聲:“天台白雲……”看着老人走了之後,王羲之一看手心,原來是個“永”字,思考了一整夜,終於明白了,橫豎勾,點撇捺,方塊字的筆畫和架子結構的訣竅,都體現在這“永”字上了。

白雲先生教授的真是好筆訣啊!此後,王羲之練字更加勤奮了,書法也更加灑脫高超了。後來有一次,王羲之和朋友在蘭亭歡聚時,便揮筆寫下了千古流傳的書法珍寶《蘭亭集序》,爲世人傳頌。

基本釋義 永字八法其實就是「永」這個字的八個筆畫,代表中國書法中筆畫的大體,分別是「側、勒、弩、趯、策、掠、啄、磔」八劃,以柳宗元所着中國書學淺說一書中解說較爲明瞭。(1)點爲側(如鳥之翻然側下); (2)橫爲勒(如勒馬之用繮);(3)豎爲弩(用力也);(4)鉤爲趯 (跳貌,與躍同);(5)提爲策(如策馬之用鞭);(6)撇爲掠(如用篦之掠發);(7)短撇爲啄(如鳥之啄。

4. 陶簡體怎麼寫

俊草書寫法: 1、李洤標準草書書法字體: 2、騰祥伯當草書字體: 3、博洋草書3500字體: 俊行書寫法: 1、禹衛書法行書簡體字體: 2、鍾齊段寧行書字體: 3、李旭科毛筆行書字體: 俊漢語漢字,拼音:jùn;俊字屬於夋字族。

在夋字族裏,夋字都是聲符兼義符。夋字族漢字都與“尖銳”之義有關。

釋義: 1、〈名〉(形聲。字從人,從夋(qūn),夋亦聲。

“夋”意爲“頂尖”。本義:鶴立人羣者。

才智超羣的人)同本義,俊,材千人也。――《說文》,十人者曰豪,百人者曰傑,千人者曰俊,萬人者曰英。

――《春秋繁露·爵國》光彩 那就算你在世街路上留了朋友,俊了師傅了。――《兒女英雄傳》 2、〈形〉通“峻”,大;高尚。

俊乂在官。――《書·皋陶謨》克明俊德。

――《書·堯典》時有俊風。——《大戴禮記·夏小正》俊鶻摶水禽。

——宋·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又如:俊偉(偉大;高大);俊德(大德);俊風(大風);俊馬(好馬,快馬)傑出;卓越;出衆。如:俊民(優秀的人);俊艾(賢才之士);俊髦(才能出衆的人);俊烈(傑出剛正);俊眼(傑出的眼力);俊聲(才智出衆的名聲)雄健,英武。

如:俊朗(英俊瀟灑);俊敏(英俊聰敏);俊捷(雄健灑脫);俊鶻(矯健之鶻);俊爽(雄健敏捷)漂亮,美麗狀極俊健。——《聊齋志異·促織》又如:俊刮(俊俏;漂亮);俊快(俊美而流暢);俊龐(容貌俊秀、漂亮);俊生(俊俏,俊美)味美;可口。

如:俊味(美味)精;高明;高雅;美好。如:俊語(高明的言辭,妙語);俊眼(高明的眼力);俊賞(精於鑑賞;善於玩賞的人;快意、瀟灑的遊賞);俊骨(高雅的氣質)美稱,尊稱。

如:俊兄(對自己哥哥的尊稱);俊弟(對弟弟的美稱);俊鳥(對鳥的美稱)草書是漢字的一種字體,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形成於漢代,是爲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

草書分爲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稱狂草)和小草,在狂亂中覺得優美。 行書是一種統稱,分爲行楷和行草兩種。

它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爲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

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

行書實用性和藝術性皆高,而楷書是文字符號,實用性高而藝術性相對不足;相比較而言,草書則是藝術性高,但是實用性顯得相對不足。

5. 賀字草書寫法

賀 毛筆草書寫法:

賀 硬筆草書寫法:

賀 博洋草書寫法:

賀 硬筆行草寫法:

6. 七月半怎麼寫錢包圖

今逢(中元)之期 (子、孫 王孝賢)虔備錢財一封 上奉 (顯考/顯妣 王公xx老大人/王母xxx老太君)受用 日期填寫農曆 己丑年七月十三日(最遲日期七月十五日前)焚化-----在 包 的背面 要寫“封”字,傳統是用毛筆書寫;已故父/母的頭銜分別是 顯考/顯妣,已故祖父母分別是 顯祖考/顯祖妣 我們這裏每年的七月半鬼節都要寫封包,燒給死去的親人,每到這個時候我就頭痛,那些稱謂的寫法難記,每次我都要問那些老人,把它放在自已blog這,以後不用每年都去找了。

男稱大人,女稱孺人。老人死三年內:亡男稱新逝顯考,亡女稱新逝顯妣。

三年後:亡男稱故顯考,亡女稱故顯妣。孝家稱呼 燒袱子火單寫法 自稱 九代:稱鼻祖 故鼻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耳孫 八代:稱遠祖 故遠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雲孫 七代:稱太祖 故太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乃孫 六代:稱烈祖 故烈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弟孫 五代:稱天祖 故天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來孫 四代:稱高祖 故高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玄孫 三代:稱曾祖父 故曾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曾孫 二代:稱祖父 故祖考(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孫 一代:稱父親 故顯考(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男 父之兄:稱伯伯 故伯考 公 老大人收用 孝胞侄 父之弟:稱叔叔 故叔考 公 老大人收用 孝胞侄 父之堂兄:稱伯伯 故堂伯 公 老大人收用 孝堂侄 父之侄:稱兄或弟 故堂兄或弟 老大人收用 堂兄或弟 母之父:稱外祖父 故外祖考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孝外孫 母之兄或弟:稱舅 故舅考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孝外侄 母之伯爺:稱堂外祖 故堂外伯祖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孝堂外孫 母之堂兄:稱堂母舅 故堂母舅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堂外侄 父之姐夫:稱姑父 故姑父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內侄 具 父之姐妹:稱姑母 故姑母 府 氏老孺人收用 胞侄 叩 父之姑爺: 稱故姑公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孝內侄孫 叩 父之姑娘:稱姑婆 故姑婆 府 氏 老孺人收用 孝侄孫 叩 同父母之姐:稱胞姐 故胞姐 府 氏收用 胞弟 叩 胞姐之丈夫:稱姐夫 故姐夫 收用 內弟 叩 母之姐夫:稱姨父 故姨父 府 老大人收用 姨侄 叩 母之姐妹:稱姨母 故姨母 府 老孺人收用 姨侄 叩 妻之父:稱岳父 故岳父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孝婿 叩 妻之伯爺:稱伯岳父 故伯嶽考 公諱 老大人收用 侄婿 叩 妻之伯孃: 故伯嶽妣 母諱 氏老孺人收用 侄婿 叩 妻之祖父: 故內祖考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孫婿 叩 妻之姐夫: 故襟兄 收用 襟弟 叩 妻之姐姐: 故姨姐 府 氏收用 姨妹弟 叩 祖母之姨侄: 故姨表爺 公諱 老大人收用 表侄 叩 母之姨侄: 故姨表兄 收用 姨表弟 岳母之舅娘老表: 內表母舅 老大人收用 外侄婿 妻之表兄: 內表兄 收用 表妹弟 乾爹: 故寄父考 老大人收用 寄男 叩 乾爹之父親: 故寄祖考 老大人收用 寄孫男 叩 乾爹之岳父: 故寄祖考 老大人收用 寄外孫 乾爹之子: 故寄兄 收用 寄弟 叩 妻之保爺: 故寄嶽考 老大人收用 寄子婿 後父: 故繼父 老大人收用 繼男 叩 後母: 故繼母 老孺人收用 繼男 叩 大媽的兒子與小媽: 故妾母 老孺人收用 孝嫡男 小媽的兒子與大媽: 故嫡母 老孺人收用 孝庶男 奶媽: 故乳母 府 氏 收用 孝奶男 丈夫: 故良人 收用 荊室 叩 妻: 故賢妻 收用 爲夫 具 朋友: 故彥兄 收用 世弟 叩 老庚: 故庚兄 收用 庚弟 叩 後夫與前夫: 故同綠 收用 同綠弟 公諱: 老大人收用 世侄 叩 手藝與師父: 故恩師 老大人收用 孝門徒 叩 拜把弟兄: 故血兄 收用 血弟 道士與老師: 金羽化法師 大真人收用 門徒 異族化紙: 故異族 收用 異族 叩 伯或叔與侄: 故賢侄 收用 愚伯或叔 親家: 故姻兄 收用 姻兄 叩 未婚夫與妻: 故結髮 府 斷絃妹收用 斷絃兄 未婚妻與夫: 故淑配 府 無緣兄 無緣妹。

標籤:李字 毛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