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碧血金沙》的淘金啓示錄

——從決定論與宿命論談起

《碧血金沙》的淘金啓示錄

作者:張義文

電影《碧血金沙》是1948年由約翰•休斯頓執導的一部西部片,以美國“淘金熱”爲背景,講述了三個淘金者從一無所有到淘得黃金,最後在貪婪本性的腐蝕下走向破滅的故事。西部片是一種商業氣息濃厚的電影類型。本片卻在遵循商業傳統的基礎上觸及甚至刺痛人性貪婪之惡,實現一種勸誡意義的表達,讓其成爲西部片的經典,而重提經典的價值便在於對歷史當下的現實意義。

《碧血金沙》海報

如今,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有些人被金錢矇蔽了雙眼,不惜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社會上出現了製造、販賣假口罩等唯利是圖的行爲。我們不能縱容這樣的事情一再發生,避免對財富偏執盲目的追求,對生命、情感的無視。對此,我們或許可以從電影《碧血金沙》中獲得一些啓示,進而正確對待人與財富的關係,完成心靈的救贖。在此,筆者擬從決定論與宿命論的角度進行分析。

決定論與宿命論是一組哲學概念:決定論認爲,任何結果都是由相應動作所決定的,人的行爲造成了他的結果;宿命則論認爲,人的一切在其出生前都已註定,人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拋開哲學論辯的孰是孰非,單從二者的觀點切入《碧血金沙》,會發現無論哪種視野下,人性的貪婪最終導致人的滅亡。就決定論而言,影片中杜比西、科汀、霍華德都稱不上富有之人,杜比西、科汀甚至窮困潦倒到無餐可食、與鼠蟲同眠的地步,二人的處境決定了對財富的追求,因此,被碼頭老闆欺騙後,二人放棄了碼頭工作,決定與老者霍華德去淘金。劇情的發展正如決定論所認可的樸素的因果論(指原因導致結果,而非玄學意義上的善因善果)一樣,三個淘金者歷經艱難找到金礦並開始了長達10個月的淘金歷程,正當財富的積累越來越多時,杜比西的貪念也越來越重,人性的成分開始左右決定論,本來見好就收的三人可以順利返回城市正常生活,在貪念的作用下導致杜比西向科汀開了槍,失去同伴的杜比西決定了身心疲憊之時無力應對印第安人強盜,最終被殺害,一袋袋的金沙也被並不“識貨”的強盜們撒在地上,隨風吹散。從敘事的框架結構看,每一個結果都對應了主人公的行爲動作,窮困——工作——被騙——淘金——分裂——破滅,其中的重要變量是人性的貪婪,如果沒有貪婪,三人都能如初心所想,獲得黃金後各自過上好生活,現實卻是杜比西身死、科汀去了達拉斯、霍華德留在了印第安人部落。

《碧血金沙》劇照

作爲決定論變量的人性貪婪,在宿命論意義上卻是定量的呈示,即《碧血金沙》中對杜比西貪念的表現是固定的,而同爲財富攫取者的科汀、霍華德則表現得更富於平和。影片開篇,杜比西便被建構爲不勞而獲者的形象,他曾先後三次向一位身着白西裝的男子乞討飯錢,直到第三次被該男子抱怨說“換個人乞討”。不勞而獲在中西方文化語境中都是可恥的表現,在西方是違背了路德教派提出的“天職”,在中國則是對孔子提出的“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的反叛,造成不勞而獲的正是人性中的貪婪,在宿命論的意義上,杜比西的開篇正對應了其因財殞命的結局。值得一提的是,杜比西的行爲也不斷印證了老者霍華德的警示,比如出發前霍華德曾言,“金子會改變人的靈魂。而找搭檔一起去是很危險的,殺人犯往往潛伏在其中。”在返回過程中,杜比西就成了這個殺人犯。又如在尋找金礦時,霍華德對杜比西說“水是很珍貴的,有時它比金子還珍貴”,“遇到印第安人強盜,他們可能因爲你腳上的靴子殺掉你”,不料一語成讖,杜比西正是在口渴至極尋找水時遭遇強盜,而強盜殺害他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穿上他的靴子。相反,科汀因爲在杜比西挖礦被困時,在“救與不救”間選擇善的拯救,這意味着他放棄了對同伴財富的佔有,也表現出其對生命價值、情感價值的看重遠遠高於財富,是對人性貪婪的勝利;霍華德則在離開金礦之際,要求將破壞的山地復平,體現出人與自然相處的大智慧,也是對自然恩賜的感恩。因此,貪婪的杜比西最終被殺害,而富於善良智慧的科汀與霍華德的結局則遂如人願,如宿命論一般,冥冥中貪婪者身死,善良智慧的人長存。

無論從決定論還是宿命論看,無論人性的貪婪表現爲定量還是變量,貪婪者的結局總是一定的,同時也是符合倫理、具有勸誡意義的。事實上,除了對貪婪的懲戒,影片也多次展現出對財富持有的合理態度,如霍華德提到,“金子無罪,完全取決於發現金子的人是不是那個合適的人”,又如在三人淘得一定的金沙後,科汀與霍華德都同意收手,因爲已經夠用。顯然,相比卓別林在《淘金記》中對貪戀財富的諷刺,《碧血金沙》則走得更遠,它在諷刺的同時也適時給出建議:合理獲得和使用財富,而不是受制於財富。

美國曆史上的“淘金熱”與當下“拜金主義”盛行的現象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碧血金沙》就像一部淘金啓示錄,勸誡人們理性看待淘金行爲、剋制人性中的貪婪無度。雖然該片的公映距今已過去七十餘年,但其勸誡意義像一面鏡子,照見人們內心原始的蠢動;也像一口警鐘,不斷提醒人們不必也不應把對金錢的追求作爲人生至樂,因爲最大的財富,比如健康、親情、友情,是無法用物質衡量的。(張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