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第一章第二節的簡稱

第一章第二節的簡稱

第一章第二節沒有簡稱,它的意思是第一大章的第二小節,本身就已經是很簡短的稱呼了。第一章一般用作書刊或教材的編排,是對於一個完整問題的描述,通常一章由幾節組成。章節,是文章的組成部分,通常一本書分爲若干章(一章相當於一篇文章),一章又分爲若干節(一節是一個自然段或幾個自然段)。長篇文章在結構上的部分和段落。一般爲篇中分章,章中分節。章節的劃分會使文章結構更加分明,同時也會使讀者更加清晰地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航海學第一章簡稱彙總

括號裏是俺給的方便你理解的說明。

1. TC:True Course,真航向,正北到航向線的夾角。

(船頭往東的話,TC=090。注意如果船要往東開090,但北風凜冽,那麼舵工會把船頭指向085左右,這時候TC=085哦,雖然航跡線是在090上)

2. GC:Gyro Course,陀螺羅經航向。

(電羅經指的方向,舵工操舵時看的那個航向。一般電羅經的誤差爲0,所以TC=GC)

3. TB:True Bearing,真方位:正北到物標的方位。

(北極星的TB近似=000,中午太陽的TB=180)

4。 GB:Gyro Bearing,陀螺羅經方位。

(開車往東,發現右前方45度有個美女,那麼那美女的GB=090+045=135,明白了吧,而那個右前方45度表示爲舷角Q=+45,如果是左前方45度,表示爲Q=-45)

5. MC:Magnetic Course,磁羅經航向。MC=CC+Dev

(磁羅經指的方向,在舵工操舵位置的前上方有反光下來的羅經,看到過的吧,舵工看到的是CC,經過自差表修正纔是MC)

6. CL:Course Line,航向線:船首尾線往船頭方向的延長線。

7. MB:Magnetic Bearing,磁羅經方位.

8. CC:Compass Course,羅航向。

(舵工看到的磁羅經的航向是CC,實際船走的是什麼TC呢?先TC=CC+Dev+Var,也就是要做2次修正,分別針對自差和磁差)

9. CB:Compass Bearing,羅方位。

(參考第8條)

10. Nm:Magnetic North,磁北。

(磁羅經的北方向)

11. Nc:Compass North,羅北。

(羅經的北方向)

12. Nt:True North,真北。

(真正的北方向,電羅經幾乎沒誤差,所以電羅經的北方一般就是真北)

13. Var:Variation,磁差。

(由於地球磁場引起的的誤差,在海圖上能查到)

14. Dev:Deviation,自差。

(由於船的磁場引起的誤差,二副負責做的自差表,要貼在駕駛臺裏的。TC=MC+Var=CC+Dev+Var)

航海學中的以上知識,主要運用初中時的平面三角的角度加減法。只是角的2條邊分別有了實際意義。覺得難的話是因爲初中老師教書本知識時太讓理論化了,學生的腦子被僵化了。不用怕。

還有問題就補充問題,俺來補充回答,不用急着加分。

別看那個圖了,那個圖看起來直觀,其實只會讓人糊塗,記住TC=MC+Var=CC+Dev+Var就行了,TB=MB+Var=CB+Dev+Var是同理,沒必要記。

魯濱遜漂流記第一章第二節概括

《魯濱賓遜漂流記》第一部分主要內容:

1651年8月,魯濱遜·克魯索違背父母希望他去從事法律專業的意願,下海啓程前往赫爾的女王港。旅程十分顛簸,船在暴風中遇險,然而出於對航海的執着,魯濱遜再次遠航。這次,船被塞拉海盜劫持,魯濱遜淪爲摩爾人的奴僕。兩年後,獲得摩爾人信任的他帶着一名叫蘇利的小男僕逃跑。在西非海岸,一艘葡萄牙航船的船長救了他。他隨船去了巴西。在船長的幫助下,魯濱遜獲得了一大片種植園。

《魯濱遜漂流記》簡介:

《魯濱遜漂流記》(robinson

crusoe)是英格蘭小說家、記者丹尼爾·笛福(daniel

defoe,1660年9月13日-1731年4月24日)最著名的小說,首次出版於1719年4月25日。這本小說被認爲是第一本用英文以日記形式寫成的小說,享有英國第一部現實主義長篇小說的頭銜。該作品被翻譯成爲法、德、意、荷、中等各種語言版本。

小說講述了熱衷航海的主人公魯濱遜·克羅索幾次航海的經歷,其中1659年的那一次爲重點。此次航海中,主角所乘的船遇上海難,他作爲全船唯一的倖存者在一個偏僻荒涼的熱帶小島上度過了28年的時光。在此期間,他在島上積極面對困境,通過狩獵、捕撈、採摘水果、開荒種植、圈養野山羊等途徑解決生活問題,還從食人族手中救下一個被俘虜的加勒比原住民“星期五”,“星期五”後來成爲他忠實的夥伴和僕人。最後魯濱遜協助一艘路過該島的英格蘭船隻的船長平定了水手叛亂,並乘此船回到了原來的社會。

這個故事的創作一般認爲是受蘇格蘭水手亞歷山大·塞爾科克(alexander

selkirk,亦作alexander

selcraig)的親身經歷啓發。1704年,塞爾科克在一次遠航中被拋棄在南太平洋的一個叫做más

a

tierra的荒島上生活了四年零四個多月,於1709年被救返回英國。笛福以塞而科克的經歷爲主線寫就《魯濱遜漂流記》。

高中物理3-1教科書第一章分哪些小節,都是什麼?

第一章 第一節 電荷及其守恆定律 第一章 第二節 靜電力庫化定律 第一章 第三節 電場強度 第一章 第四節 電場中的導體 第一章 第五節 電勢能電勢和電勢差第一章 第六節 電場強度和電勢差的關係第一章 第七節 電容器與電容 第一章 第八節 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第一章 第九節 靜電的利用和防止

高中生物必修123總結

必修一http://wenku.baidu.com/view/66c9a100a6c30c2259019ed0.html

必修二第一章第一節

1.孟德爾通過分析 豌豆雜交實驗 的結果,發現了 生物遺傳 的規律。

2. 去雄 。

3.一種生物的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叫做 相對性狀 。

4.孟德爾把F1顯現出來的性狀,叫做 顯性性狀 ,未顯現出來的性狀叫做 隱性性狀 。在雜種後代中,同時出現 顯性性狀 和 隱性性狀 的現象叫做 性狀分離 。

5.孟德爾對分離現象的原因提出瞭如下假說:

(1)生物的性狀是由 遺傳因子 決定的,(2)體細胞中的 遺傳因子 是成對存在的, (3)生物體在形成生殖細胞——配子時, 成對的遺傳因子 彼此分離,分別進入 不同的配子 中,配子中只含有 每對遺傳因子 的一個。

(4)受精時, 雌雄配子 的結合是隨機的。

6.測交是讓 F1 與 隱性純合子 雜交。

7.孟德爾第一定律又稱 分離定律 。

第一章第二節

1.孟德爾用純種圓粒豌豆和純種綠色皺粒豌豆作親本雜交,

2.孟德爾第二定律也叫做 自由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的 分離 和 組合 是互不干擾的,在形成配子時,決定 同一性狀 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決定 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 自由結合。

3.表現型指 生物個體表現出來的性狀 ,控制 相對性狀 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與表現型有關的基因組成叫做 基因型 。

第二章第一節

1.減數

2.精原細胞是 原始 的雄性生殖細胞,每個體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都與 體細胞 的相同。

3.在減數第一次的間期,精原細胞的體積增大,染色體複製,成爲初級精母細胞,複製後的每條染色體都由兩條 姐妹染色單體 構成,這兩條 姐妹染色單體 由同一個 着絲點 連接。

4.配對的兩條染色體,形狀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條來自 父方 ,一條來自 母方 ,叫做 同源染色體 ,同源染色體 兩兩配對的現象叫做聯會。

第二章第二節

1.基因與染色體行爲存在着明顯的平行關係。

(1)基因在雜交過程中保持 完整性 和 性 ,

(2)在體細胞中基因 成對 存在,染色體也是 成對 的。在配子中基因只有 一個 ,同樣,染色體也只有 一條 。

(3)體細胞中成對的基因一個來自 父方 ,一個來自 母方 ,同源染色體也是。

2.果蠅的一個體細胞中有多對染色體,其中 3 對是常染色體, 1 對是性染色體,雄果蠅的一對性染色體是 異型 的,用 XY 表示,雌果蠅一對性染色體是 同型 的,用 XX 表示。

3.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是:在雜合體的細胞中,位於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 等位基因 ,具有一定的 性 ,在形成配子的過程中, 等位基因 會隨同源染色體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兩個配子中,地隨配子遺傳給後代。

4.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於非同源染色體上的 非等位基因 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 等位基因 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 非等位基因 自由組合。

第二章第三節

1.位於性染色體上的 基因 控制的性狀在遺傳上總是和 性別 相關聯,這種現象叫做 伴性遺傳 。

2.伴X隱性遺傳的遺傳特點:

3.伴X顯性遺傳的遺傳特點:

4.人類的X染色體和Y染色體無論在 大小 和攜帶的 基因 種類上都不一樣,X染色體上攜帶着許多基因,Y染色體只有X染色體大小的1/5左右,攜帶的基因比較 少 。

第三章第一節

1.染色體是由 DNA 和蛋白質組成的。

2.DNA是遺傳物質的證據是 肺炎雙球菌的轉化 實驗和 噬菌體侵染細菌 實驗。

3.肺炎雙球菌的轉化試驗:

結論: DNA 是遺傳物質。

4.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

結果分析:測試結果表明:侵染過程中,只有 DNA 進入細菌,而35S未進入,說明只有親代噬菌體的 DNA 進入細胞。子代噬菌體的各種性狀,是通過親代的 DNA 遺傳的。 DNA 纔是真正的遺傳物質。

5.RNA是遺傳物質的證據:

6.結論 :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 DNA , DNA 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極少數的病毒的遺傳物質不是 DNA ,而是 RNA 。

第三章第二節

1.DNA是一種 高分子 化合物,每個分子都是由成千上百個 4 種脫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的長鏈。

2.結構特點

3.雙鏈DNA中腺嘌呤(A)的量總是等於 胸腺嘧啶(T)的量.鳥嘌呤(G)的量總是等於 胞嘧啶(C)的量。

第三章第三節

1.DNA的複製概念:

2.時間:3.場所: 細胞核 。

4.過程:(1)解旋(2)合成子鏈: (3)形成子代DNA

5.特點:(1) 邊解旋邊複製(2) 半保留複製 。

6.條件:模板原料能量酶。

7.準確複製的原因:(1)DNA分子獨特的 雙螺旋結構 提供精確的模板。(2)通過 鹼基互補配對 保證了複製準確無誤。

8.功能:傳遞 遺傳信息 。

第三章第四節

1.一條染色體上有 1 個DNA分子,一個DNA分子上有 許多 個基因,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現 線形 排列。每一個基因都是特定的 DNA 片段,有着特定的 遺傳效應 ,這說明DNA中蘊涵了大量的 遺傳信息 。

2.概念3.結構4.DNA能夠儲存足夠量的遺傳信息,遺傳信息蘊藏在 4種鹼基的排列順序 之中,構成了DNA分子的 多樣性 ,而鹼基的特定的排列順序,又構成了每一個DNA分子的 特異性 。

第四章第一節

1.RNA是在細胞核中,以 DNA的一條鏈 爲模板合成的,這一過程稱爲 轉錄 ;合成的RNA有三種: 信使RNA(mRNA) , 轉運RNA(tRNA) , 核糖體RNA(rRNA) 。

2.RNA與DNA的不同點是:五碳糖是 核糖而不是脫氧核糖 ,鹼基組成中有 鹼基U(尿嘧啶)而沒有T(胸腺嘧啶);從結構上看,RNA一般是 單鏈 ,而且比DNA短。

3.翻譯是指遊離在細胞質中的各種 氨基酸 ,以 mRNA爲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順序的 蛋白質 的過程。

4.mRNA上3個相鄰的鹼基決定一個氨基酸。每3個這樣的鹼基稱爲1個 密碼子 。

5.蛋白質合成的“工廠”是 細胞質 ,搬運工是 轉運RNA(tRNA) 。每種tRNA只能轉運並識別 1 種氨基酸,其一端是 攜帶氨基酸 的部位,另一端有3個鹼基,稱爲 反密碼子 。

第四章第二節

1.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則 :遺傳信息可以從 DNA 流向 DNA ,即DNA的自我複製 ;也可以從 DNA流向 RNA ,進而流向蛋白質,即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但是,遺傳信息不能從 蛋白質 傳遞到 蛋白質 ,也不能從蛋白質流向 RNA或DNA 。遺傳信息從RNA流向 RNA 以及從RNA流向 DNA 兩條途徑,是中心法則的補充。

2.基因通過控制 酶 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3.基因還能通過控制 蛋白質的結構 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4.基因與基因、 基因與基因產物 、基因與環境之間存在着複雜的相互作用,精細的着生物體的性狀。

第四章第三節

1.克里克的實驗證明:遺傳密碼中 3 個鹼基編碼1個氨基酸,遺傳密碼從一個固定的起點開始,以 非重疊 的方式閱讀,編碼之間沒有分隔符。

2.尼倫伯格和馬太採用蛋白質體外合成技術,在試管中只加入苯丙氨酸,在加入除去了 DNA 和 mRNA的細胞提取液及人工合成的 RNA ,結果在試管中出現了多聚苯丙氨酸的肽鏈。

第五章第一節

1.DNA分子中發生鹼基對的 替換、增添和缺失 ,而引起的基因結構的改變叫基因突變。

2.基因突變有如下特點: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隨機發出的、不定向的 ,頻率很低。

3.基因突變的意義在於:它是 新基因 產生的途徑,是 生物變異 的根本來源,是 生物進化 的原材料。

4.基因重組是指 在生物體進行有性生殖的過程中,控制不同形狀的基因的重新組合 。

第五章第二節

1.染色體變異包括 結構 變異和 數目 變異。

2.染色體結構的改變,會使排列在染色體上的基因的 數目或排列順序 發生改變,從而導致性狀的變異。

3.染色體數目變異可分爲兩類:一類是 細胞內個別染色體的增加或減少 ,另一類是 細胞內染色體數目以染色體組的形式成倍地增長或減少 。

4.染色體組是指細胞中的一組 非同源 染色體,在形態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攜帶着控制生物生長髮育的全部遺傳信息。

5.人工誘導多倍體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 秋水仙素來處理萌發的種子或幼苗 ,其作用機理是能抑制 紡錘體 的形成,導致染色體不能移向細胞兩極,染色體完成了複製但不能 減半 ,從而引起細胞內染色體數目加倍。

6.單倍體是指 體細胞中含有本物種配子染色體數目 的個體,在生產上常用於 培育純種 。

第五章第三節

1.人類遺傳病通常是指由於遺傳物質改變而引起的人類疾病,主要可以分爲 單基因遺傳病 、 多基因遺傳病 和 染色體異常遺傳病 三大類。

2.單基因遺傳病3.多基因遺傳病是指受 4.染色體異常遺傳病由染色體異常引起

第六章第一節

1.雜交育種

2.誘變育種是利用 物理因素 (如 X射線 、 γ射線 、 紫外線 、 激光 等)或 化學因素 (如 亞 、硫酸二乙酯 等)來處理生物,使生物發生 基因突變 。其優點是 提高突變率、短時間內獲得更多的優良變異類型、抗病力強、產量高、品質好 。

第六章第二節

1.基因工程又叫 基因拼接技術 或 DNA重組技術 。通俗地說,就是按照人們的意願把一種生物的 某種基因 提取出來,加以 修飾改造 ,然後放到 另一種生物的細胞裏 , 定向 地改造生物的遺傳技術。

2.基因工程最基本的操作工具是基因的剪刀即 性核酸內切酶 (簡稱 酶 );基因的針線即 DNA連接酶 ;基因的運載體常用 質粒 、 噬菌體 、 動植物病毒 等。

3.基因工程的操作一般經歷四個步驟 提取目的基因 、 目的基因與運載體結合 、 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 、 目的基因的表達和檢測 。

4.抗蟲基因作物的使用,不僅減少了 農藥的用量 ,大大降低了 生產成本 ,而且還減少了 農藥對環境的污染 。

5.基因工程生產藥品的優點是 高效率 、 高質量 、 低成本 。

6.目前關於轉基因生物和轉基因產品的安全性,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是 轉基因生物和轉基因食品不安全,要嚴格控制 ;另一種觀點是 轉基因生物和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應該大範圍推廣 。

第七章第一節

1.歷史上第一個提出比較完整的進化學說的是法國的博物學家 拉馬克 。他的基本觀點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是 神造的 ,而是由 更古老的生物進化 來的;生物是由 低等 到 高等 逐漸進化的;生物的各種適應性特徵的形成都是由於 用進廢退 和 獲得性遺傳 。 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 ,這是生物不斷進化的主要原因。

2.達爾文提出了以 自然選擇 爲中心的進化論,它揭示了生命現象的統一性是由於 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 ,生物的多樣性是 進化 的結果。

3.由於受到當時科學發展水平的,達爾文不能解釋 遺傳和變異 ;他對生物進化的解釋也僅限於 個體水平 。

第七章第二節

1.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包括:

(1) 種羣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

(2) 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 ;

(3) 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

(4) 隔離導致新物種的形成 。

2.種羣是生活在一定區域中的 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 。

3.種羣的基因庫是該種羣中 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

4.可遺傳的變異來源於 基因突變 、 基因重組 和 染色體變異 ,其中 基因突變 和 染色體變異 統稱爲突變。基因突變產生新的 等位基因 ,就可能使種羣的基因頻率發生變化。 突變和重組 提供了生物進化的原材料。

5.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種羣的基因頻率會發生 定向 改變,導致生物朝着 一定 的方向不斷進化。

6.物種是能夠在自然狀態下 相互交配 並且 產生可育後代 的一羣生物。

7.隔離是 不同種羣 的個體,在自然條件下 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的現象。常見的隔離有 生殖隔離 和 地理隔離 。

8.生殖隔離即不同物種之間一般是 不能相互交配 的,即使 交配成功 也不能 產生可育後代 。

9.地理隔離即同一種生物由於 地理上的障礙而分成不同的種羣,使得種羣間不能發生基因交流 的現象。

10.共同進化是指 不同物種 之間、 生物與無機環境 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

11.生物多樣性包括三個層次的內容: 基因 多樣性、 物種 多樣性和 生態系統 多樣性。

必修三第一章: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

1、體液:體內含有的大量以水爲基礎的物體。

細胞內液(2/3)

體液 細胞外液(1/3):包括:血漿、淋巴、組織液等

2、體液之間關係:

血漿

細胞內液 組織液 淋巴

3、內環境: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

內環境作用: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4、組織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與血漿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

別在於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而組織液和淋巴中蛋白質含量較少

5、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滲透壓、酸鹼度、溫度。

6、血漿中酸鹼度:7.35---7.45

調節的試劑:緩衝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

7、人體細胞外液正常的滲透壓:770kPa、正常的溫度:37度

8、穩態: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

環境的相對穩定的狀態。

內環境穩態指的是內環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質都處於動態平衡中

9、穩態的調節:神經 體液 免疫共同調節

內環境穩態的意義: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第二章;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1、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反射

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反射弧

反射弧:感受器→傳入神經(有神經節)→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還包括肌肉和腺體)

神經纖維上 雙向傳導 靜息時外正內負

靜息電位 → 刺激 → 動作電位→ 電位差→局部電流

2、興奮傳導

神經元之間(突觸傳導) 單向傳導

突觸小泡(遞質)→ 突觸前膜→突觸間隙→ 突觸後膜(有受體)→產生興奮或抑制

3、人體的神經中樞:

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水平衡調節中樞、生物的節律行爲

腦幹:呼吸中樞

小腦:維持身體平衡的作用

大腦:調節機體活動的最高級中樞

脊髓:調節機體活動的低級中樞

4、大腦的高級功能:除了對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機體的反射活動外,還具有語言、學習、記憶、和思維等方面的高級功能。

大腦S區受損會得運動性失語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聽懂別人說話、但自己不會講話

5、激素調節:由內分泌器官(或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進行調節

激素調節是體液調節的主要內容,體液調節還有CO2的調節

6、人體正常血糖濃度;0.8—1.2g/L

低於0.8 g/L:低血糖症 高於1.2 g/L;高血糖症、嚴重時出現糖尿病。

7、人體血糖的三個來源:食物、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質的轉化

三個去處: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轉化成脂肪蛋白質等

8、血糖平衡的調節

血糖濃度升高

胰島素 胰高血糖素

(胰島B細胞分泌) (胰島A細胞分泌)

血糖濃度降低

9、體溫調節

寒冷刺激 下丘腦 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 垂體→促甲狀腺激素

甲狀腺 甲狀腺激素 促進細胞的新陳代謝

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又會反過來抑制下丘腦和垂體的作用,這就是反饋調節。

人體寒冷時機體也會發生變化;全身發抖(骨骼肌手縮)、起雞皮疙的(毛細血管收縮)

10、激素調節的特點:微量和高效、通過體液運輸(人體各個部位)、作用於靶器官或靶細胞

11、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區別

比較項目神經調節體液調節

作用途徑反射弧體液運輸

反應速度迅速較緩慢

作用範圍準確、比較侷限較廣泛

作用時間短暫比較長

12、水鹽平衡調節

飲水不足

失水過多

食物過鹹

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

(-) ↓(+) (-)

下丘腦中的滲透壓感受器

垂體

↓ 抗利尿激素

↓(+)

腎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 ↓(-)

尿量減少

13、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係:

①:不少內分泌腺直接或間接地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

②:內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響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功能

例如:甲狀腺激素成年人分泌過多:甲亢過少;甲狀腺腫大(大脖子病)

嬰兒時期分泌過少:呆小症

免疫器官(如:扁桃體、淋巴結、骨髓、胸腺、脾等)

吞噬細胞

14、免疫系統的組成 免疫細胞 T細胞(在胸腺中成熟)

淋巴細胞

B細胞(在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質(如:抗體)

第一道防線:皮膚、粘膜等

非特異性免疫(先天免疫)第二道防線:體液中殺菌物質(溶菌酶)、吞噬細胞

15、免疫

特異性免疫(獲得性免疫) 第三道防線: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

在特異性免疫中發揮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細胞

16、免疫系統的功能:防衛功能、監控和清除功能

17、抗原:能夠引起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反應的物質(如:細菌、病毒、人體中壞死、變異的細胞、組織)

抗體:專門抗擊抗原的蛋白質

18、免疫分爲;體液免疫(主要是B細胞起作用)、細胞免疫(主要是T細胞起作用)

19、體液免疫過程:(抗原沒有進入細胞)

漿細胞 抗體

抗原 吞噬細胞 T細胞 B細胞

記憶B細胞

記憶B細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對這種抗原的記憶,當再接觸這種抗原時,能迅速增殖和分化,產生漿細胞從而產生抗體。

抗體與抗原結合產生細胞集團或沉澱,最後被吞噬細胞吞噬消化

20、細胞免疫(抗原進入細胞)

記憶T細胞

侵入細胞的抗原 T細胞

效應T細胞

效應T細胞作用:使靶細胞裂解,抗原暴露

暴露的抗原會被吞噬細胞吞噬消化 過敏反應:再次接受過敏原

21、免疫失調引起的疾病 自身免疫疾病:類風溼、系統性紅斑狼瘡

免疫缺陷病:艾滋病

22、過敏反應的特點:發作迅速、反應強烈、消退較快;一般不會破壞組織細胞,

也不會引起組織嚴重損傷;有明顯的個體差異和遺傳傾向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調節

1、在胚芽鞘中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向光彎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

產生生長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胚芽鞘向光彎曲生長原因:

①:橫向運輸(只發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單側光刺激下生長素由向光一側向背光一側運輸

②:縱向運輸(極性運輸):從形態學上端運到下端,不能倒運

③:胚芽鞘背光一側的生長素含量多於向光一側(生長素多生長的快,生長素少生長的慢),因而引起兩側的生長不均勻,從而造成向光彎曲。

3、植物激素:由植物體內產生、能從產生部位運送到作用部位,對植物的生長髮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

植物生長調節劑:人工合成的對植物的生長髮育有調節作用的化學物質

4、色氨酸 在植物體中生長素的產生部位:幼嫩的芽、葉和發育中的種子

生長素的分佈:植物體的各個器官中都有分佈,但相對集中在生長旺盛的部分

5、植物體各個器官對生長素的忍受能力不同:莖 > 芽 > 根

6、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兩重性,既能促進生長,也能抑制生長;既能促進發芽也能抑制發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在一般情況下: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7、生長素的應用:

無籽蕃茄:花蕊期去掉雄蕊(未授粉),用適宜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塗抹柱頭

頂端優勢:頂端產生的生長素大量運輸給側芽抑制側芽的生長

去除頂端優勢就是去除頂芽

用低濃度生長素浸泡扦插的枝條下部促進扦插的枝條生根

8、赤黴素 合成部位:未成熟的種子、幼根、幼葉

主要作用:促進細胞伸長,從而促進植株增高;促進種子萌發、果實的成熟。

脫落酸 合成部位:根冠、萎焉的葉片

分佈:將要脫落的組織和器官中含量較多

主要作用:抑制細胞的,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和脫落

細胞素 合成部位:根尖

主要作用:促進細胞的

乙烯 合成部位:植物體各個部位

主要作用:促進果實的成熟

第四章 種羣和羣落

種羣密度(最基本的數量特徵) 出生率、死亡率 遷入率、遷出率

1、種羣特徵

年齡組成 增長型 穩定型 衰退型

性別比例

2、種羣密度的測量方法:樣方法、標誌重捕法3:種羣:一定區域內同種生物所有個體的總稱

羣落:一定區域內的所有生物 生態系統:一定區域內的所有生物與無機環境

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生物圈

4、種羣的數量變化曲線:

① “ J”型增長曲線 條件:食物和空間條件充裕、氣候適宜、沒有敵害。

②“ S”型增長曲線 條件:資源和空間都是有限的

5、K值(環境容納量):在環境條件不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羣的最大數量

6、豐富度:羣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

互利共生:根瘤菌、大腸桿菌等

捕食

7、種間關係 競爭:不同種生物爭奪食物和空間(如羊和牛)

寄生:蛔蟲,

植物與光照強度有關

動物與食物和棲息地有關

8、羣落的空間結構:垂直結構 水平結構

9、演替:隨着時間的推移,一個羣落被另一個羣落代替的過程

初生演替,次生演替 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羣落的演替按照不同於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

第五章: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

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無機環境)

生產者:自養生物,主要是綠色植物

生態系統的

組成成分 消費者:絕大多數動物,除營腐生的動物

1、結構

分解者:能將動植物屍體或糞便爲食的生物

(細菌、真菌、腐生生物)

食物鏈和食物網(營養結構):

(第一營養級:生產者 初級消費者:植食性動物)

2、生態系統的功能: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

3、生態系統總能量來源:生產者固定太陽能的總量

生態系統某一營養級(營養級≥2)

能量來源:上一營養級

能量去處: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傳給下一營養級

4、能量流動的特點: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能量營養傳遞效率:10%~20%

5、研究能量流動的意義:

①:可以幫助人們科學規劃,設計人工生態系統,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②:可以幫助人們合理地調整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關係

6、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之間的異同

不同點:在物質循環中,物質是被循環利用的;能量在流經各個營養級時,是逐級遞減的,而且是單向流動的,而不是循環流動

聯繫: ①兩者同時進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②能量的固定、儲存、轉移、釋放,都離不開物質的合成和分解等過程

③物質作爲能量的載體,使能量沿着食物鏈(網)流動;能量作爲動力,使物質能夠不斷地在生物羣落和無機環境之間循環往返

7、生態系統中的信息種類:物理信息、化學信息、行爲信息(孔雀開屏、蜜蜂跳舞、求偶炫耀)

8、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①: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信息的傳遞;生物種羣的繁衍,也離不

信息的傳遞

②:信息還能夠調節生物的種間關係,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

信息傳遞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①提高農產品和畜產品的產量

②對有害動物進行控制

9、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生態系統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

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而且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

抵抗力穩定性: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並使自身的結構和功能保持原狀的

10、生態系統 能力

的穩定性 恢復力穩定性:生態系統在受到外界干擾因素的破壞後恢復到原狀的能力

一般來說,生態系統中的組分越多,食物網越複雜,其自我調節能力就越強,抵抗力穩定性越高,恢復力穩定性越差

11、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方法:

①控制對生態系統干擾的程度,對生態系統的利用應該適度,不應超過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

②對人類利用強度較大的生態系統,應實施相應的物質、能量投入,保證生態系統的內部結構和功能的協調

12、生態環境問題是全球性的問題

13、生物多樣性:生物圈內所有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它們所擁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共同構成了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包括: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

潛在價值:目前人類不清楚的價值

14、生物多樣 間接價值:對生態系統起重要調節作用的價值(生態功能)

性的價值 直接價值:對人類有食用、藥用和工業原料等使用意義,以及有旅遊觀賞、科學研究和文學藝術創作等非實用意義的

15、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就地保護(自然保護區)易地保護(動物園)

鋼鐵是怎樣煉成第一章第二節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正月裏很冷的一天早上,保爾由於連續工作兩天兩夜累得睡過去了,開着的水龍頭裏突然流出水來,水流四溢,還在沉睡中的保爾被普羅霍爾打得遍體鱗傷。(後來,保爾被普羅霍爾打了一頓,他的哥哥)阿爾焦姆狠狠地揍了普羅霍爾一頓,被憲兵隊關了六天。他讓保爾到發電廠幹活。

比較文學筆記——第一章第二節:定義之爭

        什麼是比較文學?從它誕生以來,人們爲它做過多次界定,但至今沒有一個爲大家所公認的定義。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比較文學是一門發展中的學科,它的研究對象和研究範圍下在不斷擴展,當人們爲它定了一個定義後,學科本身的發展往往突破其定義的內涵,從而否定了這一定義。

        其次,比較文學研究的範圍十分廣泛,而比較文學研究者的思想觀點、研究角度、研究範圍又各不相同,他們對於比較文學的看法也就各不相同,無法形成一個統一的定義。

        另外,比較文學在各國文學中的不同含義及對這一名稱本身的意義相混,導致對於比較文學定義的理解不同。

        比較文學雖然名稱不恰當,但國際上仍然在繼續使用,因爲約定俗成,這一名稱已經在人們頭腦中形成一種認識,再換一個名稱,反而更容易引起混亂。

法國學者卡雷對比較文學所下的定義:它是文學史的一支,它研究國際間的精神關係,研究拜倫和普希金、歌德和卡萊爾、司各特和維尼之間的事實關係,研究不同文學的作家之間的作品、靈感甚至生平方面的事實聯繫。這一定義的功績在於它確定了比較文學的特殊研究區領域,從而也就確定了比較文學作爲一門學科的基礎。

這一觀點,在二戰後,明顯落後於比較文學發展的實際,於是由美國學者發難,對這一定義提出批評,並提出關於比較文學定義的新觀點。其中以亨利·雷馬克的提法最著名。他的定義是:比較文學是超越一國範圍之外的文學研究,並且研究文學和其他知識和信仰領域之間的關係,例如藝術、哲學、歷史、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宗教等等。

2014統計基礎知識與實務教材重點圈定第一章第二節

第二節 統計學的基本概念:

  常用的基本概念包括:①總體、②個體、③指標、④標誌、⑤變異、⑥變量。

  一、總體與個體

  1、總體:又稱統計總體,是指客觀存在的、在某種共性基礎上由許多個別事物結合起來的整體。

  例:人口普查中,全國人口數不是總體,全國人口才是總體。

  2、個體:又稱總體單位,是指構成統計總體的個別事物的總稱。

  例:研究職工工資時,每個職工的工資狀況不是個體,每個職工纔是個體。

  3、總體分有限總體(可以全面調查和非全面調查)和無限總體(只能非全面調查)。

  4、總體和個體的關係:劃分具有相對性,隨研究目的不同可以相互轉換。

  二、樣本與樣本單位

  1、樣本:是從總體中抽取出來,作爲這一總體的代表的部分個體組成的集合體 (總量概念) 。

  2、樣本單位:是構成樣本的每一個個體 (個量概念) 。樣本單位的數目稱爲樣本量。

  3、樣本特點:

  ①樣本單位必須取自總體內部、②從一個總體中可以抽取許多種不同的樣本、

  ③樣本是總體的代表、 ④對樣本進行調查是爲了對總體進行推斷。

  三、指標與標誌

  1、指標:是反映總體數量特徵的概念。還可以是反映總體現象數量特徵的概念及其具體數值。

  例:工業總產值、2009年某地區工業總產值3000億元

  2、標誌:是說明個體特徵的名稱。具體表現是在標誌名稱之後所表明的屬性或數值,稱爲標誌值。

  3、標誌按性質不同分爲:

  ①品質標誌:表示事物的品質屬性特徵,不能用數值表示。例:性別、工種、民族、文化程度

  ②數量標誌:表示事物的數量特徵,可用數值表示。例:年齡、工資(不同的數量標誌值就是變量值)

  4、指標與標誌的關係:

  ⑴區別:①指標說明總體特徵;標誌說明個體特徵。

  ②指標都用數值表示;標誌可分品質標誌與數量標誌,品質標誌不能用數值表示。

  ⑵聯繫:①許多指標的數值是從個體的數量標誌值彙總而來。

  ②指標與數量標誌之間存在着變換關係,劃分具有相對性。

  四、變異與變量

  1、變異:是標誌在同一總體不同個體之間的差別。變異是普遍存在的,這是統計覈算的前提條件。

  2、標誌按其個體的表現不同分爲:

  ①不變標誌:對所有個體都有完全相同的具體表現,即總體的同質性,如所在區域、所屬行業。

  ②變異標誌:在個體之間具有不同標誌表現,即個體的變異性,它分爲品質變異標誌、數量變異標誌。

  3、總體的同質性和個體的變異性是進行統計覈算的條件。   

  4、總體的三個基本特徵(必須同時具備才能形成總體)

  ①同質性:個體都必須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質標誌屬性或數量標誌數值。

  ②差異性:個體必須具有一個或若干個品質變異標誌或數量變異標誌。

  ③大量性:構成總體的個體數目要足夠多。

  5、變量:即數量變異標誌,其表現形式是具體的數值稱爲變量值。

  6、變量值按連續性分爲:

  ①連續變量:可帶小數,用測量或計算方法取得。如:年齡(習慣取整)、身高、體重

  ②離散變量:只能取整數,只能用計數方法取得。如:職工人數、企業個數

《教育學教程》第一章第二節

第二節 教育的起源與演進

一、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起源問題,是教育基本理論所關注的重要課題之一。迄今爲止,對於這一問題的研究,主要有三種代表性的觀點,即生物起源說,心理摹仿說,勞動起源說。

  生物起源說的創始人是利托爾諾。他在《各人種的教育演化》一書中認爲,教育活動不僅存在於人類社會生活之中,而且存在於人類社會生活之外,不僅爲人類社會所特有,而且早就存在於人類產生之前的動物界了。他把老動物對小動物的愛護照顧都說成是一種教育。認爲人類教育是承受動物教育活動的基礎上的改善與發展。他還把生物生存競爭的本能,說成是教育的起源和存在的基礎。 動物爲了自己的物種的保存與發展, 出自一個 “自然和自發”的本能,要把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幼小動物。

  心理摹仿說是由美國教育史學家孟祿提出的。他在批判生物起源說的同時, 從心理學觀點出發提出了自己的教育起源觀。 他認爲教育起源於原始公社中兒童對的本能的無意識的摹仿。在他看來,原始社會中尚未有的教育活動,原始的教育,就是一種“無意識的摹仿” 。

  勞動起源說常常被認爲是馬克思主義的教育觀點。 它主要是十月後蘇聯教育家提出的。其主要論點是:①教育從人類生產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人類爲了自身的生存和延續,就必須把社會生產和生活經驗在勞動中傳遞給新生一代,教育就是基於生產的需求,基於人類生存而產生的。②教育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社會活動,是一種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③教育產生於勞動是以人類的語言產生爲條件的。 語言和教育同時都是在勞動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

  其實,教育起源問題,並不僅僅是一個“教育”問題,而是一個十分複雜的、需要許多學科來綜合研究的人類問題。這一問題的最終解決與否,將取決於人類學、語言學、生物學等學科的研究成果。因爲如果人類的起源問題不解決,那就很難在教育的起源問題上找到一個的答案。

二、教育的演進

  人類有史以來的教育活動,從內容到形式、從目的到方式,始終處於變化發展之中。那麼,如何認識和理解教育的歷史發展過程呢?目前, 我國教育理論界在這一問題的認識上存在幾種看法。 一是以生產關係爲根據和標誌劃分教育的歷史時期。 那就是把教育分爲原始社會的教育, 奴隸社會的教育, 封建社會的教育, 資本主義社會的教育和社會主義社會的教育。 二是以生產力爲根據和標誌劃分教育的歷史時期。 從生產力方面看,人類社會可分爲兩個階段:使用手工工具的古代社會和使用機器生產的現代社會。由此,教育相應地也就可以分爲古代教育和現代教育。 三是以教育本身在歷史進程中所顯示出來的不同特徵爲標誌劃分教育的歷史時期。如此,教育則被劃分爲原始教育,古代教育,近代教育和現代教育。本書以第三種分法爲依據來討論各時期的教育概況。

  原始教育存在於原始社會中。原始社會的生產和生活特徵決定了其教育特徵。①原始社會的教育與當時的社會生活是融爲一體的。教育的要求和過程,主要是爲了生產,而且是在生產中進行的。老一代人在勞動中並通過勞動向新一代人傳授生產知識(經驗)和技能。同樣,非生產性經驗(精神生活方面的內容)也是在具體的社會活動之中傳授的。②原始社會的教育,在教育機會方面,具有原始的均等性。這是因爲在極端低下的生產力條件下,爲了生存,人人必須參加生產勞動,而教育又是融於生產之中的,所以對每個人來說,教育機會都是均等的。③原始教育具有摹仿性的特點。因爲當時沒有文字,語言也極其簡單,所以摹仿就成爲主要的教育手段。古代教育包括原始社會末期、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整個歷史階段的教育。古代教育的重要標誌是學校的出現。與古代的生產方式相一致,古代教育具有以下特徵:①古代教育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和等級性。這不僅表現在受教育權方面(只有統治階級才能享受教育),而且表現在教育的目的方面,同時還表現在教育內容上。②古代教育完全脫離生產實際,甚至鄙視生產勞動,具有與生產勞動相分離的特徵。

  近代教育濫觴於歐洲資產階級產業。 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決定了近代教育在繼承古代教育的若干特徵(如階級性)的同時,也增添了一些新的特徵。①在教育目標方面,不僅培養統治人才,而且培養技術人才。因爲機器生產要求勞動者必須有一定的文化,必須懂得機器的性能並能夠正確地使用機器。②在教育內容方面,自然科學開始走進課堂,並日益成爲學校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③教育與生產勞動開始有機結合, 其標誌就是職業教育的興起與發展。

  現代教育基本上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爲起點。 它包涵資本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教育兩種形態。由於兩者均以現代生產和高科技爲基礎,有共同的自然科學知識的教育內容,在生產和管理等方面有着共同的人才要求,因此,這兩種形態的教育存在一些共同特徵。①教育與生產勞動密不可分。這既是現代教育的要求,也是現代生產的要求。誠如馬克思所說的,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 也是培養全面發展新人的惟一途徑。②普及義務教育的年限越來越長。 這是因爲勞動資料的發展水平與勞動者所應具備的文化知識是成正比例的。生產設備的科技含量越高,要求勞動者知識化的程度就越高。從而要求其所受教育的年限就越長。此外,在教育的內容、教育的手段、教育的方式和培養目標等方面,現代教育也都具有其他歷史時期的教育所沒有的特徵。

第五人格靈犀妙探標籤獲得攻略

一、心鎖:

序章第二節

1,觀察獲取:她正在蠟像館參觀。

第一章第一節。在玩具商和煙花蓋伊問話完後不可跳過。

2,【選項】水晶宮設計者事蹟。

獲取詞條:崇拜父親。

第一章第二節,出現公爵前都可以跳過。

3,【選項】透露一點消息。

獲取詞條:喜歡【真話假說】這個主意。

第一章第四節。

4,對話獲取:是個優秀的鎖匠。

5,【選項】蠟像館門鎖密碼。

獲取詞條:可以輕鬆打開水晶宮特製鎖。

第二章第二節,和玩具商對話完後不可跳過。

6,【選項】談談父親。

獲取詞條:父親去世留有遺作。

第三章第一節

7,對話獲取:心鎖父親是密碼鎖發明者。

8,遺孤對話【選項】是否見過心鎖

獲取詞條:昨晚放煙花時去過公爵辦公室。

二、公爵:

序章第一節

1,觀察獲取:外貌信息。

2,【選項】公爵的裝束有個性。

獲取詞條:不喜歡別人討論自己外貌。

第一章第四節。出現公爵前都可以跳過。

3,【選項】代替公爵搜查。

獲取詞條:並不看好水晶宮的崛起。

第二章第二節

4,【選項】折斷的煙花

獲取詞條:將煙花掏空火藥並封存儲藏室。

5,對話獲取:將空煙花封存在儲藏室,並不允許再打開。

第二章第四節

6,煙花蓋伊對話【選項】沒有試過重新打開儲藏室?

獲取詞條:非常喜歡諷刺嘲弄別人。

第二章第五節

7,對話獲取:看到煙花逃跑了。

11,對話獲取:看到煙花就逃跑了,因爲自己佈置了導火線。

第三章第一節

8,看守對話【選項】白鴉公爵的下落

獲取詞條:公爵有白化病。

第三章第二節

9,推理【選項】破壞d.m和公爵偷之山計劃

獲取詞條:公爵計劃偷之山賣給d.m。

10,推理【選項】爲妹妹報仇。

獲取詞條:公爵計劃偷之山報復皇室。

11,推理【選項】破壞公爵燒燬水晶宮計劃

獲取詞條:公爵計劃燒燬水晶宮騙取鉅額保險。

三、幽靈

序章第一節

1,對話獲取:會飛還能分身。

第二章第一節

2,對話獲取:身體堅硬,能槓子彈。

第二章第三節

3,觀察獲取:鐵皮人偶,有彈孔和灼燒痕跡。

第三章第一節

4,蠟像師對話【選項】人偶消失在蠟像館的

獲取詞條:幽靈一直在蠟像館中。

第三章第二節

5,煙花蓋伊對話【選項】煙花秀煙花從何而來?

獲取詞條:打開儲藏室的鎖將煙花都拿出來。

四、看守:

序章第一節

1,觀察獲取:水晶宮看守。

第一章第一節。

2,對話獲取:信物是蘋果。

第二章第一節。

3,【選項】?

獲取詞條:曾經是海軍。

4,【選項】怎麼認識看守的?

獲取詞條:想要做騎士,有一頭野豬朋友。

五、玩具商:

第一章第一節

1,觀察獲取:玩具商。

2,對話獲取:喜歡嘗試具有挑戰性的微型玩具。

第三章第一節

3,【選項】關於心鎖的留言

獲取詞條:心鎖曾留言送她一份禮物。

4,對話獲取:玩具商收到了玩具的測試報告。

六、蠟像師

第一章第三節

1,觀察獲取:蠟像館館主。

2,對話獲取:很久沒做新蠟像。

3,【選項】蠟像館的鎖和密碼

獲取詞條:工匠是蠟像師的好友。

第三章第一節

4,【選項】爲什麼?

獲取詞條:人偶蠟像是好友遺作。

七、遺孤:

第一章第二節

1,觀察獲取:住樹洞的三兄弟。

2,對話獲取:身上有苔蘚。

第二章第一節

3,【選項】三兄弟的來歷。

獲取詞條:因爲身體畸形被遺棄。

八、煙花蓋伊:

第一章第一節

1,觀察獲取:煙花商。

第二章第二節

2,【選項】蓋伊的假腿?

獲取詞條:假腿是意外造成的。

3,玩具商對話【選項】昨晚的行蹤。

獲取詞條:假腿受損是因爲過度勞累。

第二章第三節

4,女爵對話【選項】折斷的煙花

獲取詞條:假腿是煙花試驗爆炸受傷。

第二章第三節

5,對話獲取:煙花蓋伊煙花秀夢想與她有關。

第三章第二節

5,【選項】你說煙花秀也是她的夢想?

獲取詞條:煙花蓋伊心中的煙花秀夢想是爲了某位劇團的女演員。

九、調查員:

序章第一節,需要點點,別跳過。

1,對話獲取:“水晶宮出現永動機”

第一章第一節。

2,對話獲取:海馬是推理幫手。

第二章第一節。

3,【選項】心鎖在看什麼

獲取詞條:海馬不僅可以錄聲波,還能錄電波。

第二章第三節,第二次看到白鴉公爵後不可跳過。

4,【選項】矛盾重重的家庭。

獲取詞條:在孤兒院長大。

5,對話獲取:申請科學院失敗後,加入幽靈社。

第三章第一節

6,遺孤對話【關於身世】

獲取詞條:推理先生是童年夥伴。

王者之心2點擊試玩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第二節知識點總結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是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第二節的內容,高中學生需要學習相關知識點,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第二節知識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第二節知識點

  一、高倍鏡的使用步驟:“一移二轉三調”

  1、在低倍鏡下找到物象,將物象移至(視野),

  2、轉動(轉換器),換上高倍鏡。

  3、調節(光圈)和(反光鏡),使視野亮度適宜。

  4、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顯微鏡使用常識

  1、調亮視野的兩種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鏡)。

  2、高倍鏡:物象(大),視野(暗),看到細胞數目(少)。

  低倍鏡:物象(小),視野(亮),看到的細胞數目(多)。

  3、物鏡:(有)螺紋,鏡筒越(長),放大倍數越大。

  目鏡:(無)螺紋,鏡筒越(短),放大倍數越大。

  放大倍數越大 視野範圍越小 視野越暗 視野中細胞數目越少 每個細胞越大

  放大倍數越小 視野範圍越大 視野越亮 視野中細胞數目越多 每個細胞越小

  4、放大倍數=物鏡的放大倍數х目鏡的放大倍數

  5、一行細胞的數目變化可根據視野範圍與放大倍數成反比

  計算方法:個數×放大倍數的比例倒數=最後看到的細胞數

  如:在目鏡10×物鏡10×的視野中有一行細胞,數目是20個,在目鏡不換物鏡換成40×,那麼在視野中能看見多少個細胞? 20×1/4=5

  6、圓行視野範圍細胞的數量的變化可根據視野範圍與放大倍數的平方成反比計算

  如:在目鏡爲10×物鏡爲10×的視野中看見佈滿的細胞數爲20個,在目鏡不換物鏡換成20×,那麼在視野中我們還能看見多少個細胞? 20×(1/2)2=5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知識點

  1、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依次爲: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羣→羣落→生態系統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是細胞

  2、光學顯微鏡的操作步驟:

  對光→低倍物鏡觀察→移動視野(偏哪移哪)→高倍物鏡觀察:①只能調節細準焦螺旋;②調節大光圈、凹面鏡

  3、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根本區別爲:有無核膜爲界限的細胞核

  ①原核細胞:無核膜,無染色體,如大腸桿菌等細菌、藍藻

  ②真核細胞:有核膜,有染色體,如酵母菌,各種動物

  注:病毒無細胞結構,但有DNA或RNA

  4、藍藻是原核生物,自養生物

  5、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統一性體現在二者均有細胞膜和細胞質

  6、細胞學說建立者是施萊登和施旺,細胞學說建立揭示了細胞的統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細胞學說建立過程,是一個在科學探究中開拓、繼承、修正和發展的過程,充滿耐人尋味的曲折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

  一、細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質(約50%)和蛋白質(約40%),還有少量糖類(約2%--10%)

  二、細胞膜的功能:

  ①、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隔開

  ②、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③、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

  三、植物細胞含有細胞壁,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對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其性質是全透性的。

  四、細胞核的結構:

  1、染色質:由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質和染色體是同樣物質在細胞不同時期的兩種存在狀態。

  2、核膜:雙層膜,把核內物質與細胞質分開。

  3、核仁:與某種RNA的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