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徵西車馬羽書遲的意思

徵西車馬羽書遲的意思

徵西車馬羽書遲的意思是:徵吐蕃的車馬隊列中羽書在緊急傳遞。徵西車馬羽書遲出自《秋興八首》其四。《秋興八首》是唐代詩人杜甫的組詩作品,是杜詩七律的代表作。第一首爲組詩序曲,描繪了巫山巫峽的秋色秋聲,烘托出陰沉蕭森的環境氣氛,抒發了憂國之情和孤獨之感。第二首寫身在孤城,從黃昏坐到深宵,翹首北望,長夜不寐,表現出對長安的強烈懷念之情。第三首寫晨曦中的夔府秋氣清明,卻給詩人帶來煩擾不安,抒發自己有志而不遇的慨嘆。第四首是組詩的前後過渡,遙念長安,慨嘆當年政治動亂、人事變化以及邊境的不安。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杜甫的秋興八首的翻譯

1.【秋興八首(其一)】

作者:杜甫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譯文】

楓樹在深秋露水的侵蝕下逐漸凋零、殘傷,巫山和巫峽也籠罩在蕭瑟陰森的迷霧中。巫峽裏面波浪波浪滔天,上空的烏雲則像是要壓到地面上來似的,天地一片陰沉。花開花落已兩載,看着盛開的花,想到兩年未曾回家,就不免傷心落淚。小船還系在岸邊,雖然我不能東歸,飄零在外的我,心卻長系故園。又在趕製冬天禦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搗制寒衣的砧聲一陣緊似一陣。看來又一年過去了,我對故鄉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2.【秋興八首(其三)】

千家山郭靜朝暉, 日日江樓坐翠微。

信宿漁人還泛泛, 清秋燕子故飛飛。

匡衡抗疏功名薄, 劉向傳經心事違。

同學少年多不賤, 五陵衣馬自輕肥。

【譯文】

白帝城裏千家萬戶靜靜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暉中,我天天去江邊的樓上,坐着看對面青翠的山峯。連續兩夜在船上過夜的漁人,仍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雖已是清秋季節,燕子仍然展翅飛來飛去,漢朝的匡衡向皇帝直諫,他把功名看得很淡薄,劉向傳授經學,怎奈事不遂心。古人尚且如此,我更是不必說了,年少時一起求學的同學大都已飛黃騰達了,他們在長安附近的五陵,穿輕裘,乘肥馬,過着富貴的生活。

3.【秋興八首(其二)】

夔府孤城落日斜, 每依北斗望京華。

聽猿實下三聲淚, 奉使虛隨八月槎。

畫省香爐違伏枕, 山樓粉堞隱悲笳。

請看石上藤蘿月, 已映洲前蘆荻花。

4.【秋興八首(其四)】

聞道長安似弈棋, 百年世事不勝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 文武衣冠異昔時。

直北關山金鼓振, 徵西車馬羽書馳。

魚龍寂寞秋江冷, 故國平居有所思。

5.【秋興八首(其五)】

蓬萊宮闕對南山, 承露金莖霄漢間。

西望瑤池降王母, 東來紫氣滿函關。

雲移雉尾開宮扇, 日繞龍鱗識聖顏。

一臥滄江驚歲晚, 幾回青瑣點朝班。

6.【秋興八首(其六)】

瞿塘峽口曲江頭, 萬里風煙接素秋。

花萼夾城通御氣, 芙蓉小苑入邊愁。

珠簾繡柱圍黃鵠, 錦纜牙檣起白鷗。

回首可憐歌舞地, 秦中自古帝王州。

7.【秋興八首(其七)】

昆明池水漢時功, 武帝旌旗在眼中。

織女機絲虛夜月, 石鯨鱗甲動秋風。

波漂菰米沉雲黑, 露冷蓮房墜粉紅。

關塞極天惟鳥道, 江湖滿地一漁翁。

8.【秋興八首(其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 紫閣峯陰入渼陂。

香稻啄餘鸚鵡粒, 碧梧棲老鳳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問, 仙侶同舟晚更移。

彩筆昔曾幹氣象, 白頭吟望苦低垂。

一和三都找到翻譯了,其餘的不知道!!不知道能不能幫上你!!

參考資料:http://ke.baidu.com/

《秋興八首》

第一首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

杜甫

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註釋:

1、秋興:因秋天的景物而感興,有觸景生情之意。玉露:晶瑩的露珠。凋傷:使草木衰敗零落。

2、蕭森:蕭瑟陰森。

3、兼天:連天。

4、塞上:這裏指夔州一帶的山,包括巫山。因爲山勢險峻,故稱爲“塞”。陰:暗。

5、他日:往日,指羈留他鄉的時光。

6、一系:永系,長系。故園心:思念故園的心情。故園:指長安。杜甫把長安視爲第二故鄉。

7、刀尺:剪刀和尺子,縫製冬衣的工具。

8、白帝城:在今重慶市奉節縣東白帝山上。砧:搗衣石。

翻譯:

楓樹在深秋露水的侵蝕下逐漸凋零、殘傷,巫山和巫峽也籠罩在蕭瑟陰森的迷霧中。巫峽裏面波浪滔天,上空的烏雲則像是要壓到地面上來似的,天地一片陰沉。花開花落已兩載,看着盛開的花,想到兩年未曾回家,就不免傷心落淚。小船還系在岸邊,雖然我不能東歸,飄零在外的我,心卻長系故園。又在趕製冬天禦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搗制寒衣的砧聲一陣緊似一陣。看來又一年過去了,我對故鄉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第二首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

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

畫省香爐違伏枕,山樓粉堞隱悲笳。

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

翻譯:

夔州的高城上又迎來了落日。每當晚上北斗星出現的時候,我就按照它的方向來尋找長安的所在。

聽到巫峽的猿啼,我真的流下淚來。我也希望乘着浮槎回到自己的故鄉,但這願望終究還是落空了。

我還記得我從前春宿左省值夜的時候,晚上熬夜寫些明朝的封事,點燃書案上的香。可現在我早已不在那裏就職。滯留此地,傍晚時分聽到城樓上吹起悲笳,心中升起一股隱然的悲痛。

你看,山石上爬滿了藤蘿。月亮剛剛升起來的時候,月光是照在藤蘿上的,而現在它已經照到河洲前面的蘆荻花上面去了。我一夜無眠,一直在懷念長安。

第三首

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匡衡抗疏功名薄,劉向傳經心事違。

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裘馬自輕肥。[2]

翻譯:

白帝城裏千家萬戶靜靜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暉中,我天天去江邊的樓上,坐着看對面青翠的山峯。連續兩夜在船上過夜的漁人,仍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雖已是清秋季節,燕子仍然展翅飛來飛去,漢朝的匡衡向皇帝直諫,他把功名看得很淡薄,劉向傳授經學,怎奈事不遂心。古人尚且如此,我更是不必說了,年少時一起求學的同學大都已飛黃騰達了,他們在長安附近的五陵,穿輕裘,乘肥馬,過着富貴的生活。

第四首

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

直北關山金鼓振,徵西車馬羽書遲。

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註釋   [1]這一首是感嘆長安時局多變以及邊境紛擾。廣德年間,宦官吐蕃、回紇不斷入侵,京師震撼,並曾一度佔領長安,代宗倉促幸陝。是時詔徵天下兵,因宦官程元振專權,莫有至者。由此首開始,主題轉向回憶長安。

[2]聞道:聽說。杜甫[3]因離開京城日久,於朝廷政局的變化,不便直言,故云“聞道”。似弈棋:是說長安政局像下棋一樣反覆變化,局勢不明。

[3]百年:指代一生。此二句是杜甫感嘆自身所經歷的時局變化,像下棋一樣反覆無定,令人傷悲。

[4]第宅:府第、住宅。新主:新的主人。

[5]異昔時:指與舊日不同。此二句感慨今昔盛衰之種種變化,悲嘆自己去京之後,朝朝又換一撥。

[6]直北:正北,指與北邊回紇之間的戰事。金鼓振:指有戰事,金鼓爲軍中以明號令之物。

[7]徵西:指與西邊吐蕃之間的戰事。羽書:即羽檄,插着羽毛的軍用緊急公文。馳:形容緊急。此二句謂西北吐蕃、回紇侵擾,邊患不止,戰亂頻繁。

[8]魚龍:泛指水族。寂寞:是指入秋之後,水族潛伏,不在波面活動。《水經注》:“魚龍以秋冬爲夜。”相傳龍以秋爲夜,秋分之後,潛於深淵。

[9]故國:指長安。平居:指平素之所居。末二句是說在夔州秋日思念舊日長安平居生活。

翻譯   第四首一安史之亂爲中心,寫長安近況,是八首的樞紐。

首聯:聽說長安政局變化很大(指長安先破於安史,後陷於吐蕃,而反思國家和個人所經歷的與,有說不盡的悲哀。“弈棋”言政權彼爭此奪,反覆不定,變化急促,比喻貼切而形象。“百年”此處既指自己一輩子,也指唐代社會。“不勝悲”是指國運民生和自己宦海浮沉身世所生的感慨。

中四句承首聯,皆“聞道”之事,具體寫“似弈棋”的內容。頷聯感慨世道的變遷,時局的動盪,着重內憂,國運今非昔比,老一輩文武都換成新主。的典章、文物、制度都已廢棄,在上自己已經是一個被遺忘的人了。頸聯忽然縱筆大開,大起波瀾,側重外患。“直北”即正北,“愁看直北是長安”,夔州的正北是長安、洛陽,亦即隴右關輔中原一帶,此指長安以北。“直北”、“徵西”互文,“金鼓震”、“羽書馳”言西北多事,吐蕃曾陷長安,後回紇入寇,党項、羌又犯同州,渾奴刺寇周至,故云。報軍情的文件來往弛送,時局危急。

尾聯寫在這國家殘破、秋江清冷、身世悽苦、暮年潦倒的情況下,昔日在長安的生活常常呈現在懷想之中。第七句“魚龍寂寞秋江冷”結到“秋”字,以清冷秋江喻詩人當前身在蘷州之處境。第八句結到“思”字,領起下面洋洋灑灑四首律詩,寫故國平居,均由“思”字生出,故國思與前面的故園心一脈相承,承上啓下,大合大開,氣勢流轉,筆有千鈞之力。

第五首

蓬萊宮闕對南山,承露金莖霄漢間。

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

雲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聖顏。

一臥滄江驚歲晚,幾回青瑣點朝班。

首聯:蓬萊宮闕對南山,承露金莖霄漢間。[4]

蓬萊宮闕:即大明宮,唐高宗龍朔三年改爲蓬萊宮。據北宋王溥的《唐會要》記載:“蓬萊宮北據高原,南望爽塏,每天晴日朗,南望終南山如指掌,京城坊市街陌如在檻內。”

南山:即終南山。山上有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三殿南北相沓,皆在山上,與蓬萊宮相對,所以說“蓬萊宮闕對南山”。

承露金莖:即通天台。漢武帝在建章宮西邊作承露盤,高二十丈,上有仙人掌,用於承接露水,和玉屑飲用,以求成仙。盧照鄰《長安古意》中

“漢帝金莖雲外直”,李賀的《金銅仙人辭漢歌》,都是在寫這件事。

本詩承接第四首“故國平居有所思”而來,整首詩寫所思的內容,以蓬萊宮闕爲所思的開頭。蓬萊宮闕、南山、承露金莖都與道教有關。蓬萊是道教傳說中神仙所居住的地方,在東南海外,與瀛洲、方丈共稱爲“三神山”,凡人到達山上,求取仙藥,就可以長生不死。終南山也與道教有關,往往是一些道教人物隱居的地方,宋代成爲全真教的基地。承露金莖是漢武帝爲追求長生不死而立的銅柱,銅柱在曹魏時期爲魏明帝曹睿所拆,唐代宮中並沒有承露盤,這是借用漢代武帝故事來影射唐玄宗求道好神仙的。這兩句看似描寫長安宮殿,其實暗含諷刺之意,諷刺唐玄宗一味地求仙問道,不理朝政,最終導致國家的混亂。《資治通鑑》卷215記載唐玄宗在宮中築壇煉仙藥的事,可爲本詩提供佐證。此詩寫作時間距離唐玄宗駕崩不久,所以不可能把諷刺寫得比較露骨,像李商隱的“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和杜牧的“霓裳一曲千峯上,舞破中原始下來”等,只能採用影射的方式。而唐人詩詞多喜歡用漢代皇帝尤其是漢武帝來影射唐玄宗,如白居易“漢皇重色思傾國”等,杜甫用的也是這種手法,所以用的是漢武帝“承露金莖”的典故。錢謙益《杜詩箋註》說:“(蓬萊宮)在龍首岡,前對南山,西眺瑤池,東瞰函關,極言氣象之巍峨軒敞。而當時崇奉神仙之意,見於言外。”對本詩的解釋還是比較準確的。

頷聯: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

瑤池、王母:王母即西王母,瑤池爲西王母居住之所。西王母是中國古代神話裏掌管瘟疫和壽命的神,在《山海經》、《列子》、《漢武內傳》、《穆天子傳》等書中都有記載。《列子》記載:“周穆王肆意遠遊,升崑崙之丘,遂賓於西王母,觸於瑤池之上。”李商隱有詩說:“八駿日行三萬裏,穆王何事不重來?”講的就是這件事。小說《漢武內傳》記載漢武帝在元豐元年閒居承華殿,與董仲舒、東方朔見西王母,並相互酬答,西王母送漢武帝仙桃七枚事。

紫氣、函關:本句講的是老子從洛陽西出函關事。老子在周朝爲柱下史,見周道日衰,於是坐青牛西出函谷關,不知所終。《史記》就保留了這一記載。另外,據《列仙傳》、《關尹內傳》記:關令尹喜常登樓望,見東極有紫氣西邁,曰:“應有聖人經過京邑。”乃齋戒,其日果見老君乘青牛車來過。

這兩句詩是承接上面兩句,都是寫唐玄宗尊奉道教、好神仙的事情。前代注家曾就這四句詩的創作意圖爭論過,認爲前四句是寫長安城宮殿的景色,引用多種典故,沒有諷刺唐玄宗求神仙之意。此說未必正確。古人用典絕對不會濫用,把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牽強附會,而是典故與時事有一定的關聯性,取典故的本意或與本意相近的意思。唐玄宗晚年好道教,曾稱老子李耳是其祖先,又封老子爲“玄元皇帝”,建立太清宮,召集生徒學習道家典籍,致使道教在玄宗朝十分興盛。(事見《舊唐書》卷九《玄宗本紀》下)王溥《唐會要》又記載:陳王府參軍田同秀自稱見老子於尹喜故居,於是玄宗建玄元皇帝廟。杜甫是一生的最高志向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幫助皇帝成爲堯舜一樣的好皇帝,讓國家海晏河清,人民安居樂業。他見唐玄宗一味地求道好神仙,不理朝政,導致國家混亂,顯然是不滿的。唐玄宗崇奉道教,尊崇老子,所以杜甫用“東來紫氣滿函關”加以諷刺;道教主張求長生不死,玄宗追求長生,而傳說中西王母有不死之藥,掌管生死大限,於是用“西望瑤池降王母”暗刺玄宗的求長生。前代注家中有人認爲“西望瑤池降王母”是暗諷唐玄宗寵幸楊貴妃、好女色等事,這是錯誤的。因爲歷代有關西王母的典故大多與長生不死有一定聯繫,如“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漢武帝爲西王母賜壽桃等。李商隱也寫過有關西王母的詩:“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八駿日行三萬裏,穆王何事不重來?”周穆王的八駿日行三萬裏,但他爲什麼不重見西王母呢?原因就是周穆王已經死了,可見西王母並不能保證長生,本詩中的西王母還是和長生不死聯繫在一起的。再說古人一般很少用神靈來影射女色,以免褻瀆神靈,尤其是西王母這樣比較尊貴的神。可見,把西王母的典故和女色扯到一起,這是不確切的。葉嘉瑩比較各家註解之後也說:“此以通首爲瞻望長安、興不得歸之嘆,而又以前四句有指玄宗好神仙而暗諷其荒淫失政之意。

頸聯:雲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聖顏。

雉尾、宮扇:崔豹《古今注》記:“雉尾扇,起於殷世。高宗時,有雉雊之樣,服章多用翟羽,緝雉羽以爲扇,以障翳風塵。”王溥《唐會要》:“開元中蕭嵩奏,每月朔望,皇帝受朝於宣政殿,宸儀肅穆,升降俯仰,衆人不合得而見之。請各羽扇,上將出,扇合,坐定,乃去扇。唯宸儀不欲令人見,故必俟扇開日繞,始得望見聖顏。”“雲移”是形容宮扇移開。

日繞、龍鱗:“日繞”是說唐朝上朝很早,所以必須等到日出才能辨識皇帝的容貌。“龍鱗”謂袞衣之龍章,即皇帝龍袍上的花紋。

前四句杜甫想到玄宗因爲求道好神仙而誤國,聯繫到自己,則是遺憾自己沒有能夠“致君堯舜上”,進而想起自己在朝中爲官的情景:大臣按次序上朝,雉尾做的宮扇一層層打開,像雲彩的移動,直到太陽出來,照到皇帝的袞龍袍上,纔看清楚皇帝的容顏。這樣的情景已經成爲往事,只能保留在記憶中,自己時當暮年,又遠在夔州,再想看到這番上朝的景象是不可能的了。字裏行間充滿了無限的遺憾。然而杜甫一生的追求就是輔佐皇帝治理國家,想到當年在朝廷上爲國家盡力,入朝爲官“一洗蒼生憂”的想法又跳了出來,所以下文說:“幾回青瑣點朝班。”本詩在內容上可從此聯分爲兩部分,前兩聯講唐玄宗事,暗諷其執政後期昏庸誤國,本聯與尾聯則轉到詩人自身,寫詩人在朝爲官的情景和平居夔州的現狀。詩句寄託了詩人的故國之思和壯志難酬的悲傷,期望中又充滿了無限的遺憾。蘇軾說杜甫:“一飯未嘗忘君。”這是很正確的。

尾聯:一臥滄江驚歲晚,幾回青瑣點朝班。

滄江、歲晚:滄江即夔州,一臥滄江是說詩人居住夔州,遠離朝廷,彷彿謝安未出仕時高臥東山一樣。“歲晚”是說詩人已經五十五歲了,到了人生的暮年。

青瑣、朝班:“青瑣”指宮門。“朝班”是古代大臣上朝時,依照官職的大小排列班次先後,所以叫朝班。

這兩句與頸聯緊密連接,頸聯寫詩人想到當年在朝廷爲官,不禁躍躍欲試,恨不“但用東山謝安石,爲君談笑淨胡沙”。然而轉念一想,現實與理想卻又巨大的落差。一是杜甫遠在夔州,距離長安很遠,所以說“一臥滄江”;二是杜甫時年已經五十五歲,雖然志在千里,卻是老驥伏櫪,正當人生暮年,很難再有什麼作爲了。杜甫身在夔州,遠離長安,又加上年老多病,基本上沒有機會再到朝廷朝見皇帝了,所以說“幾回青瑣點朝班”。仇兆鰲評論說:“臥滄江,病夔州,驚歲晚,感秋深,幾回青瑣,言立朝止幾度也。”這僅有的幾次上朝成爲杜甫一生念念不忘的得意之事。然而杜甫自己也知道,自己這一輩子也只有這幾次上朝的經歷了,以後將不會再有,正道出了杜甫

“當年萬里覓封侯……心在天山,身老滄州”的感嘆和哀傷。本詩在結構上還存在時間的對比,前六句寫往事,最後兩句寫現狀,通過今昔對比,襯托出往日的豪華,今日的落魄。葉嘉瑩評價說:“以‘一臥滄江’概朝班之不再,無限家國身世之慨,盡在言外。”這是極爲恰當的評價。

總起來看這首詩,詩歌的首聯描寫長安宮殿的景色,既是景物的描寫,也是採用比興的手法,隱晦地提出唐玄宗好道教求神仙的荒唐。頷聯則用西王母和老子出函谷關的典故進一步指出,唐玄宗因爲崇奉道教、追求長生而導致國家混亂。頸聯由唐玄宗的荒唐而聯繫到自身,感慨自己沒有能盡力勸止玄宗,於是想到自己在朝爲官時的景象,“忠君愛國”的思想又充斥着詩人的胸懷。尾聯寫詩人雖然豪情萬丈,但身居夔州,遠離朝廷,加上年老多病,這一輩子是沒有希望再去朝廷替皇上分憂解難了,寄託了年華老去,壯志難酬的感嘆和哀傷。整首詩交織着深秋的冷落荒涼、心情的寂寞悽楚和國家的衰敗殘破,杜甫值此滄江病臥,歲晚秋深,更加觸動他的憂國之情。錢謙益《杜詩箋註》說:“此詩追思長安全盛,敘述其宮闕崇麗,朝省莊嚴,而感傷則見於末句。”周紫芝說杜甫:“少陵有句皆憂國。”這都是中肯之言。《杜工部詩通》評論說:“其有感於長安者,但極言其盛,而所感自寓於中。徐而味之,則凡懷鄉戀闕之情,慨往傷今之意。”“慨往傷今”四字的評價尤爲準確。

第六首

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

花萼夾城通御氣,芙蓉小苑入邊愁。

珠簾繡柱圍黃鵠,錦纜牙牆起白鷗。

回首可憐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第七首

昆明池水漢時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織女機絲虛夜月,石鯨鱗甲動秋風。

波漂菰米沉雲黑,露冷蓮房墜粉紅。

關塞極天惟鳥道,江湖滿地一漁翁。

第八首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閣峯陰入渼陂。

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

彩筆昔曾幹氣象,白頭吟望苦低垂。[

山行古詩配畫 逐句解析全詩的意思

其實山行古詩是比較出名的詩句哦,就連小孩子都是很熟悉哦。那你知道山行古詩是唐代著名的詩人杜牧所做,那你瞭解山行古詩的意思嗎?如果說你不懂,那不妨跟着我一起去賞析賞析這首詩吧,帶你走進山行的世界中,感受杜甫當時的心情。

問題:唐詩千古名篇杜牧《山行》怎樣賞析?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這首詩估計小學生能講的頭頭是道,詩歌的釋義大家都很清楚。不過老街說的不是這個,需要注意的是幾個可能會疏忽的地方,我依次講一下自己的認識。未必準確,歡迎指正。

一、第一句 是誰“遠上”

遠上寒山石徑斜。這首詩第一個問題是,首句的主語是誰?”遠上寒山石徑斜 “,是誰遠上呢?

看上去似乎是省略了主語“我”,有的註釋中解釋是:詩人自己遠上寒山看到石徑斜。不過第三句又有“停車坐愛楓林晚”,那麼詩人不是上山了嗎,怎麼又停了車?難道是坐着車上的山?還是山上有車可以坐?似乎又講不通。

這一句的主語不是人。”遠上寒山石徑斜 “其實是主語後置,主語是石徑,是石徑遠上寒山,而且看上去彎彎曲曲,這是比較複雜的詩家語句法。

這種句法在杜甫的秋興八首中可以看到:

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

直北關山金鼓振,徵西車馬羽書弛。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其中第三聯:直北關山金鼓振,徵西車馬羽書弛。這兩句的句子結構和”遠上寒山石徑斜“類似。如果和唐朝另外一個詩人盧嗣立的《望九華山》第二聯相比就更加清晰:

九華深翠落軒楹,迥眺澄江氣象明。不遇陰霾孤岫隱,正當寒日衆峯呈。

坐觀風雪銷煩思,惜別煙嵐駐曉行。得路歸山期早訣,夜來潛已告精誠。

第三聯”不遇陰霾孤岫隱,正當寒日衆峯呈。“,這兩句的句法和”遠上寒山石徑斜“完全一樣。句子的節奏都是2-2-2-1,主語都是第五六字組成的詞”孤岫“、”衆峯“、”石徑“。

相同的還有白居易《潯陽春三首 》,其主語用法和位置完全一樣,主語是香騎和鈿車。

金谷蹋花香騎入,曲江碾草鈿車行。

踏花的是香騎,碾草的是鈿車,遠上寒山的是石徑,不遇陰霾是孤岫,正當寒日的是衆峯。

二、第二句 深處還是生處

白雲生處有人家。第二句是寫詩人遠望,看到石徑彎曲遠上的盡頭是白雲生處,那裏有隱約的人家。

古詩詞傳到今天經常有不同的版本, 是“深”還是“生”字存在疑義。

清乾隆《四庫全書》收入的兩種版本都有,在明高棅編《唐詩品彙》和《御定全唐詩》書中寫作作“白雲深處有人家”,而宋洪邁編《萬首唐人絕句》作“白雲生處有人家”。

有些課本中,本詩從原來的“白雲深處有人家”修改爲現在的“白雲生處有人家”,並於註釋處說明“‘生處’一作‘深處’”。例如94年版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作“白雲深處有人家”。至於作者原來的版本究竟是生還是深就搞不清了。

李白的《靜夜思》僅僅二十個字,竟然也有好多的版本,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卷六):“牀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我們常見的版本來自於蘅塘退士所編的《唐詩三百首》。

老街平時也喜歡寫幾首小詩,寫完後就發在自己的博客裏,後來引用這首詩時發現個別語句不太好就直接進行了修改。於是我自己的一首詩, 在不同的文章裏或者不同的媒體上會有不同的版本。大家都知道王安石練字的故事 ,一個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斟選了好久才定下來。古人甚至把贈人摺扇上的詩在幾年後追回來修改的故事,不過具體哪一位我記不清了。

生或者深,也許作者本來就有不同時期的不同版本,也許是後人刊印傳抄時出現了錯誤。不過深和生都各有味道,您喜歡深處還是生處呢?

三、第三句 何爲坐愛

停車坐愛楓林晚。這句詩需要說的是“坐”,這裏不能望文生義,“坐”不是坐下,更不是特指坐在車子裏的意思(雖然他可能就是坐在車子裏)。”坐“這個字在這裏解釋爲“因爲、由於”。

宋朝的梅堯臣《夏日晚霽與崔子登周襄故城》尾聯也用了坐愛,是一個意思:

雨腳收不盡,斜陽半古城。獨攜幽客步,閒閱老農耕。

寶氣無人發,陰蟲入夜鳴。餘非避喧者,坐愛遠風清。

停車坐愛楓林晚,意思是因爲喜歡黃昏裏的楓林,所以我停下了車,這也是倒裝,可以解釋爲“坐愛楓林晚停車”。梅堯臣的”餘非避喧者,坐愛遠風清“,意思是我並非一個刻意躲避喧譁(世間紛爭)的人,只是因爲喜歡這裏清風悠遠的意境 .........

四、石徑斜的斜怎麼讀?

古代很多字的讀音與今天普通話不同,例如: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我過去上學時老師教我們讀作 [xiá],爲什麼要讀作 [xiá]呢?

查一下《平水韻》就知道這個”斜“字與花、家同在古韻“下平六麻”。《平水韻》的六麻和《唐韻》的麻韻一樣,唐朝人杜牧讀這首詩一定是押韻的。根據康熙字典記載,斜有一種讀音與“邪”一樣,唐韻裏似嗟切、宋韻書中徐嗟切,都是韻母a的發音。

結語

杜牧《山行》這首詩的四個問題,是我們閱讀古詩詞常常遇見的問題。首先是詩家語的句法多變,即使是同樣句法結構的句子,主謂賓的位置也未必相同,更不能用散文句法來解釋古詩的語法。

其次,版本的不同是常見現象,例如李白的靜夜思就有很多版本,甚至有時候不同版本會有不同的意思。

再次,古詩中的詞語與今天詞語的意義會有不同,不能簡單的望文生義。

最後是今古讀音的不同,今天閱讀時遇到不押韻的詩詞不要懷疑,在古代99.9%是押韻的。詩經押前秦時的韻,古詩十九首是押漢朝的韻,隋朝以前都是各朝代當時口語發音押韻,隋朝以後,文人們開始按照韻書來押韻, 這以後口語發音和韻書不同的現象越來越多。

元朝和清朝的官話都沒有入聲,可是元朝的詩人依然按照《平水韻》來寫詩,清朝甚至在科舉詩賦取士的時候,依然按照《平水韻》的韻書標準來鑑定試帖詩是否落韻。作詩押韻是最基本的要求,當然確實有不押韻的,例如這首漢樂府民歌: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秋興八首 聞道長安似弈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在詩中有什麼作用

以近體短章抒寫深沉浩茫的身世家國之悲,是杜甫晚年詩歌創作的一大特色。大曆元年(766)作於夔州的七律組詩《秋興八首》就是這樣的代表作品。原作八首,各自成章,合起來又是一個整體,總起來說都是抒發老詩人身居夔州的羈旅漂泊之悲和心憶京華的鄉關廟堂之思。

第四首一安史之亂爲中心,寫長安近況,是八首的樞紐。

首聯:聽說長安政局變化很大(指長安先破於安史,後陷於土蕃,而反思國家和個人所經歷的與,有說不盡的悲哀。“弈棋”言政權彼爭此奪,反覆不定,變化急促,比喻貼切而形象。“百年”此處既指自己一輩子,也指唐代社會。“不勝悲”是指國運民生和自己宦海浮沉身世所生的感慨。

中四句承首聯,皆“聞道”之事,具體寫“似弈棋”的內容。頷聯感慨世道的變遷,時局的動盪,着重內憂,國運今非昔比,老一輩文武都換成新主。的典章、文物、制度都已廢棄,在上自己已經是一個被遺忘的人了。頸聯忽然縱筆大開,大起波瀾,側重外患。“直北”即正北,“愁看直北是長安”,夔州的正北是長安、洛陽,亦即隴右關輔中原一帶,此指長安以北。“直北”、“徵西”互文,“金鼓震”、“羽書馳”言西北多事,土蕃曾陷長安,後回紇入寇,党項、羌又犯同州,渾奴刺寇周至,故云。報軍情的文件來往弛送,時局危急。

尾聯寫在這國家殘破、秋江清冷、身世悽苦、暮年潦倒的情況下,昔日在長安的生活常常呈現在懷想之中。第七句“魚龍寂寞秋江冷”結到“秋”字,以清冷秋江喻詩人當前身在蘷州之處境。第八句結到“思”字,領起下面洋洋灑灑四首律詩,寫故國平居,均由“思”字生出,故國思與前面的故園心一脈相承,承上啓下,大合大開,氣勢流轉,筆有千鈞之力。

原文:

秋興其四

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

直北關山金鼓震,徵西車馬羽書遲。

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譯文:

聽說長安的政壇就像一盤未下完的棋局,彼爭此奪。反覆不定,反思國家和個人所經歷的與,有說不盡的悲哀。世道的變遷,時局的動盪,國運今非昔比,王侯們的家宅更換主人,無奈宦官當道,賢臣良相更成泡影。的典章、文物、制度都已廢棄,在上我已經是一個被遺忘的人了。回紇內侵,關山號角雷動、兵戈揮舞;吐蕃入寇,傳遞情報的戰馬正急速奔馳。在這國家殘破、秋江清冷、身世悽苦、暮年潦倒的情況下,昔日在長安的生活常常呈現在懷想之中。

雞毛信的故事說的是什麼?

在抗日戰爭時期, 有個放羊的孩子叫海娃, 他是村裏兒童團的團長。有一天, 他爸爸拿出一封信, 要海娃馬上給八路軍送去。這封信上粘着三根雞毛, 海娃一看就明白了, 這,是最最緊急的雞毛信!

海娃裝好信, 趕着羊下山了。還沒走到山口, 就遠遠地看見來了一隊日本兵。海娃靈機一動, 連忙把信拴在羊尾巴下邊。

一個掛洋刀的鬼子就來到身邊問:“小孩, 你的什麼的幹活?不說實話, 死拉死拉的! ”

“我是放羊的, 我是放羊的”。海娃故意裝作害怕的樣子。

鬼子把羊都扣下來,還着海娃給他們趕羊。沒走多遠, 只聽“轟”的一聲, 走在前面的幾個鬼子倒在地上。原來,他們踩上了民兵埋的地雷。

“小孩, 你的前面的開路! ”鬼子要海娃趕着羊在前面帶路。

海娃心裏卻想, 好哇, 讓我帶路, 我就把你們都帶到八路軍那去, 把你們都消滅了! 他把敵人引上了一條小山路, 海娃知道, 這裏離八路軍住的地方不遠了, 就跑着大聲喊:“鬼子來啦! 鬼子來啦! 八路軍叔叔, 快打呀! ”

果然, 八路軍叔叔開火了。可同時鬼子也向海娃開了,海娃剛跑幾步,就昏倒了……

一個八路軍叔叔忙跑過來,“唉呀, 這不是海娃嗎?”

海娃睜開眼, 吃力地說: “叔叔, 羊......老綿羊......雞毛信......尾巴......”話沒說完, 又昏過去了。

等他醒來時,八路軍叔叔告訴他, 靠着他送來的雞毛信八路軍打了個大勝仗, 消滅了好多鬼子和僞軍。海娃的心裏呀, 別提有多高興了……

雞毛信源於“羽檄”。  “羽檄”: 這是古時徵調軍隊的文書,上插鳥羽表示緊急,必須速遞。《漢書•高帝紀下》:“吾以羽檄徵天下兵。”顏師古注:“檄者,以木簡爲書,長尺二寸,用徵召也。其有急事,則加以鳥羽插之,示速疾也。”  “羽檄”又叫做“羽書”:  虞羲《詠霍將軍北伐》詩:“羽書時斷絕。”杜甫《秋興》詩:“直北關山金鼓振,徵西車馬羽書馳。”  到後來有其名而無其實:  沈括《夢溪筆談》:“ 驛傳舊有三等:曰步遞、馬遞、急腳遞。急腳遞最遽,日行四百里,惟軍興則用之。熙寧中,又有金字牌急腳遞,如古之羽檄也。”可知此時已不真用羽毛,而且名字也已不用“羽檄”了,“羽檄”只是“古”時候的名字。

雞毛信的意思

雞毛信源於“羽檄”。

“羽檄”: 這是古時徵調軍隊的文書,上插鳥羽表示緊急,必須速遞。《漢書•高帝紀下》:“吾以羽檄徵天下兵。”顏師古注:“檄者,以木簡爲書,長尺二寸,用徵召也。其有急事,則加以鳥羽插之,示速疾也。”

“羽檄”又叫做“羽書”:

虞羲《詠霍將軍北伐》詩:“羽書時斷絕。”杜甫《秋興》詩:“直北關山金鼓振,徵西車馬羽書馳。”

到後來有其名而無其實:

沈括《夢溪筆談》:“ 驛傳舊有三等:曰步遞、馬遞、急腳遞。急腳遞最遽,日行四百里,惟軍興則用之。熙寧中,又有金字牌急腳遞,如古之羽檄也。”可知此時已不真用羽毛,而且名字也已不用“羽檄”了,“羽檄”只是“古”時候的名字。

到清朝,“羽檄”這個名詞又大量使用了:

“袁簡齋六十三歲乃生子。時有族弟某觀察,在蘇州勾當公事,接江寧方伯陶公羽檄,意頗驚駭。發之,但有紅籤十字曰:‘令兄隨園先生已得子矣。’”但是,不知這個“羽檄”插了羽毛沒有。

到太平天國時期,確確實實是插了羽毛,而且就是雞毛!清人陳其元《庸閒齋筆記》說:

“曾文正公碩德重望,傳烈豐功,震於一時;顧性畏雞毛,遇有插羽之文,皆不敢手拆。辛未十月,到上海閱兵,餘供張已備,從者先至,見座後有雞毛帚,囑去之,謂公惡見此物。不解其故。公姻家郭慕徐觀察階告餘雲:‘公舊第中有古樹,樹神乃巨蟒。相傳公即此神蟒再世,遍體癬文,有若鱗甲。每日臥起,牀中必有癬屑一堆,若蛇蛻然。然喜食雞肉,而乃畏其毛,爲不解耳。’後閱《隨園隨筆》,言:‘焚雞毛,修蛇巨虺聞氣即死,蛟蜃之類亦畏此氣。’乃悟公是神蟒轉世,故畏雞毛也。”

抗日戰爭時期,黨的抗日武裝用雞毛信傳送緊急信息,這在電影《雞毛信》(不是《小兵張嘎》)中已經藝術化地表現了。但是,電影的表現反而使人們誤因爲是作者虛構的,有些人以爲雞毛信就是起源於電影!其實前段時間電視臺的《鑑寶》節目,有位來賓出示了一件抗戰時期雞毛信的實寄封!

這是中國郵政史上唯一的一件雞毛信的實物。

杜甫秋興八首其八賞析

賞析

從長安的“昆吾……”回到“白頭吟望”的現實,都是往復。表現了詩人當年在昆吾、御宿、渼陂春日郊遊的詩意豪情。“彩筆昔曾幹氣象”,更是深刻難忘的印象。回憶當年與舊友共遊長安附近昆吾、御宿、渼陂等名勝的詩意豪情。

一、原文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閣峯陰入渼陂。

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

彩筆昔遊幹氣象,白頭吟望苦低垂。

二、釋義

昆吾御宿川曲折逶迤,紫閣峯影映入渼陂池。

這裏有鸚鵡啄過的香稻米,這裏有鳳凰棲過的碧梧枝。

佳人遊春拾翠羽相互來問詢,仙侶同舟天晚轉移地方還不願分離。

我的彩筆當年也曾上幹氣象,到如今只能在苦吟中白頭低垂。

擴展資料

一、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唐代宗大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時所作的一組七言律詩,因秋而感發詩興,故曰“秋興”。杜甫自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棄官,至當時已歷七載,戰亂頻仍,國無寧日,人無定所,當此秋風蕭瑟之時,不免觸景生情。

持續八年的安史之亂,至廣德元年(763)始告結束,而吐蕃、回紇乘虛而入,藩鎮擁兵割據,戰亂時起,唐王朝難以復興了。此時,嚴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憑依,遂沿江東下,滯留夔州。詩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壯志難酬,在非常寂寞抑鬱的心境下創作了這詩。

二、作者簡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 爲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爲“老杜”。

乾元二年(759年)夏天,華州及關中大旱,杜甫寫下《夏日嘆》和《夏夜嘆》,憂時傷亂,詠歎國難民苦。這年立秋後,杜甫因對污濁的時政痛心疾首,而放棄了華州司功參軍的職務,西去秦州(今甘肅省天水一帶)。杜甫在華州司功任內,共作詩30多首

。杜甫幾經輾轉,最後到了成都,在嚴武等人的幫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稱“杜甫草堂”, 也稱“浣花草堂”。後被嚴武薦爲節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節縣。

廣德二年(764年)春,嚴武再鎮蜀,杜甫才又回到草堂,此前漂泊在外將近兩年。嚴武表薦杜甫爲檢校工部員外郎,做了嚴武的參謀,後人又稱杜甫爲杜工部。不久杜甫又辭了職

這五、六年間,杜甫寄人籬下,生活依然很苦,他用一些生活細節來表現自己生活的困苦,他說他的孩子那種還沒有懂事的孩子不知道對父親很尊重,不知夫子禮。

餓了的時候不管是不是爸爸,是不是要遵循父子之禮,餓了就吵着要飯吃,在東門外號哭,到了秋風暴雨之中,杜甫的茅屋破敗,飢兒老妻,徹夜難眠,他寫了《茅屋爲秋風所破歌》。

山行插圖的意思

山行插圖的意思

《山行》插圖: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這首詩估計小學生能講的頭頭是道,詩歌的釋義大家都很清楚。不過老街說的不是這個,需要注意的是幾個可能會疏忽的地方,我依次講一下自己的認識。未必準確,歡迎指正。

一、第一句 是誰“遠上”

遠上寒山石徑斜。這首詩第一個問題是,首句的主語是誰?”遠上寒山石徑斜 “,是誰遠上呢?

看上去似乎是省略了主語“我”,有的註釋中解釋是:詩人自己遠上寒山看到石徑斜。不過第三句又有“停車坐愛楓林晚”,那麼詩人不是上山了嗎,怎麼又停了車?難道是坐着車上的山?還是山上有車可以坐?似乎又講不通。

這一句的主語不是人。”遠上寒山石徑斜 “其實是主語後置,主語是石徑,是石徑遠上寒山,而且看上去彎彎曲曲,這是比較複雜的詩家語句法。

這種句法在杜甫的秋興八首中可以看到:

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

直北關山金鼓振,徵西車馬羽書弛。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其中第三聯:直北關山金鼓振,徵西車馬羽書弛。這兩句的句子結構和”遠上寒山石徑斜“類似。如果和唐朝另外一個詩人盧嗣立的《望九華山》第二聯相比就更加清晰:

九華深翠落軒楹,迥眺澄江氣象明。不遇陰霾孤岫隱,正當寒日衆峯呈。

坐觀風雪銷煩思,惜別煙嵐駐曉行。得路歸山期早訣,夜來潛已告精誠。

第三聯”不遇陰霾孤岫隱,正當寒日衆峯呈。“,這兩句的句法和”遠上寒山石徑斜“完全一樣。句子的節奏都是2-2-2-1,主語都是第五六字組成的詞”孤岫“、”衆峯“、”石徑“。

相同的還有白居易《潯陽春三首 》,其主語用法和位置完全一樣,主語是香騎和鈿車。

金谷蹋花香騎入,曲江碾草鈿車行。

踏花的是香騎,碾草的是鈿車,遠上寒山的是石徑,不遇陰霾是孤岫,正當寒日的是衆峯。

唐代詩人杜甫秋興八首及解釋

秋興八首

作者: 杜甫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鬥望京華。

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

畫省香爐違伏枕,山樓粉堞隱悲笳。

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

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匡衡抗疏功名薄,劉向傳經心事違。

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裘馬自輕肥。

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

直北關山金鼓震,徵西車馬羽書遲。

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蓬萊宮闕對南山,承露金莖霄漢間。

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

雲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聖顏。

一臥滄江驚歲晚,幾回青瑣點朝班。

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

花萼夾城通御氣,芙蓉小苑入邊愁。

珠簾繡柱圍黃鵠,錦纜牙牆起白鷗。

回首可憐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昆明池水漢時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織女機絲虛夜月,石鯨鱗甲動秋風。

波漂菰米沉雲黑,露冷蓮房墜粉紅。

關塞極天惟鳥道,江湖滿地一漁翁。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閣峯陰入美陂。

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

彩筆昔曾幹氣象,白頭吟望苦低垂。

【平居】平昔所居

【匡衡】漢匡衡直言時政作宰相,而作者直言遭貶。

【劉向】劉向傳經而作九卿,作者欲傳經而逢亂世相違。

【同學少年】舊日同學諸少年

【昆明池】漢時所開,武帝演練水師之處。因鑿石鯨於池中,每至風雨時,鱗甲皆動。又鑿牛郎、織女當機之形。此處指遭安史之亂,故菰米、蓮房零落。

說實話 詩的意境翻譯了以後就不好了。所以還是以原詩的欣賞爲主吧

徵西車馬羽書遲。是什麼動物?

一切都過去了。生活就在鏡子裏。可是寺廟會下雪,明天就要迎來秋風了。楓樹在甘露中枯萎,巫峽的森林也在凋零。直達北關山金谷鎮、鄭溪車馬玉樹池。龍寂寞的秋河冷,所以鄉村平坦

杜甫的秋興八首的翻譯

1.【秋興八首(其一)】

作者:杜甫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譯文】

楓樹在深秋露水的侵蝕下逐漸凋零、殘傷,巫山和巫峽也籠罩在蕭瑟陰森的迷霧中。巫峽裏面波浪波浪滔天,上空的烏雲則像是要壓到地面上來似的,天地一片陰沉。花開花落已兩載,看着盛開的花,想到兩年未曾回家,就不免傷心落淚。小船還系在岸邊,雖然我不能東歸,飄零在外的我,心卻長系故園。又在趕製冬天禦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搗制寒衣的砧聲一陣緊似一陣。看來又一年過去了,我對故鄉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2.【秋興八首(其三)】

千家山郭靜朝暉, 日日江樓坐翠微。

信宿漁人還泛泛, 清秋燕子故飛飛。

匡衡抗疏功名薄, 劉向傳經心事違。

同學少年多不賤, 五陵衣馬自輕肥。

【譯文】

白帝城裏千家萬戶靜靜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暉中,我天天去江邊的樓上,坐着看對面青翠的山峯。連續兩夜在船上過夜的漁人,仍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雖已是清秋季節,燕子仍然展翅飛來飛去,漢朝的匡衡向皇帝直諫,他把功名看得很淡薄,劉向傳授經學,怎奈事不遂心。古人尚且如此,我更是不必說了,年少時一起求學的同學大都已飛黃騰達了,他們在長安附近的五陵,穿輕裘,乘肥馬,過着富貴的生活。

3.【秋興八首(其二)】

夔府孤城落日斜, 每依北斗望京華。

聽猿實下三聲淚, 奉使虛隨八月槎。

畫省香爐違伏枕, 山樓粉堞隱悲笳。

請看石上藤蘿月, 已映洲前蘆荻花。

4.【秋興八首(其四)】

聞道長安似弈棋, 百年世事不勝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 文武衣冠異昔時。

直北關山金鼓振, 徵西車馬羽書馳。

魚龍寂寞秋江冷, 故國平居有所思。

5.【秋興八首(其五)】

蓬萊宮闕對南山, 承露金莖霄漢間。

西望瑤池降王母, 東來紫氣滿函關。

雲移雉尾開宮扇, 日繞龍鱗識聖顏。

一臥滄江驚歲晚, 幾回青瑣點朝班。

6.【秋興八首(其六)】

瞿塘峽口曲江頭, 萬里風煙接素秋。

花萼夾城通御氣, 芙蓉小苑入邊愁。

珠簾繡柱圍黃鵠, 錦纜牙檣起白鷗。

回首可憐歌舞地, 秦中自古帝王州。

7.【秋興八首(其七)】

昆明池水漢時功, 武帝旌旗在眼中。

織女機絲虛夜月, 石鯨鱗甲動秋風。

波漂菰米沉雲黑, 露冷蓮房墜粉紅。

關塞極天惟鳥道, 江湖滿地一漁翁。

8.【秋興八首(其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 紫閣峯陰入渼陂。

香稻啄餘鸚鵡粒, 碧梧棲老鳳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問, 仙侶同舟晚更移。

彩筆昔曾幹氣象, 白頭吟望苦低垂。

一和三都找到翻譯了,其餘的不知道!!不知道能不能幫上你!!

參考資料:http://ke.baidu.com/

《秋興八首》

第一首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

杜甫

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註釋:

1、秋興:因秋天的景物而感興,有觸景生情之意。玉露:晶瑩的露珠。凋傷:使草木衰敗零落。

2、蕭森:蕭瑟陰森。

3、兼天:連天。

4、塞上:這裏指夔州一帶的山,包括巫山。因爲山勢險峻,故稱爲“塞”。陰:暗。

5、他日:往日,指羈留他鄉的時光。

6、一系:永系,長系。故園心:思念故園的心情。故園:指長安。杜甫把長安視爲第二故鄉。

7、刀尺:剪刀和尺子,縫製冬衣的工具。

8、白帝城:在今重慶市奉節縣東白帝山上。砧:搗衣石。

翻譯:

楓樹在深秋露水的侵蝕下逐漸凋零、殘傷,巫山和巫峽也籠罩在蕭瑟陰森的迷霧中。巫峽裏面波浪滔天,上空的烏雲則像是要壓到地面上來似的,天地一片陰沉。花開花落已兩載,看着盛開的花,想到兩年未曾回家,就不免傷心落淚。小船還系在岸邊,雖然我不能東歸,飄零在外的我,心卻長系故園。又在趕製冬天禦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搗制寒衣的砧聲一陣緊似一陣。看來又一年過去了,我對故鄉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第二首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

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

畫省香爐違伏枕,山樓粉堞隱悲笳。

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

翻譯:

夔州的高城上又迎來了落日。每當晚上北斗星出現的時候,我就按照它的方向來尋找長安的所在。

聽到巫峽的猿啼,我真的流下淚來。我也希望乘着浮槎回到自己的故鄉,但這願望終究還是落空了。

我還記得我從前春宿左省值夜的時候,晚上熬夜寫些明朝的封事,點燃書案上的香。可現在我早已不在那裏就職。滯留此地,傍晚時分聽到城樓上吹起悲笳,心中升起一股隱然的悲痛。

你看,山石上爬滿了藤蘿。月亮剛剛升起來的時候,月光是照在藤蘿上的,而現在它已經照到河洲前面的蘆荻花上面去了。我一夜無眠,一直在懷念長安。

第三首

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匡衡抗疏功名薄,劉向傳經心事違。

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裘馬自輕肥。[2]

翻譯:

白帝城裏千家萬戶靜靜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暉中,我天天去江邊的樓上,坐着看對面青翠的山峯。連續兩夜在船上過夜的漁人,仍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雖已是清秋季節,燕子仍然展翅飛來飛去,漢朝的匡衡向皇帝直諫,他把功名看得很淡薄,劉向傳授經學,怎奈事不遂心。古人尚且如此,我更是不必說了,年少時一起求學的同學大都已飛黃騰達了,他們在長安附近的五陵,穿輕裘,乘肥馬,過着富貴的生活。

第四首

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

直北關山金鼓振,徵西車馬羽書遲。

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註釋   [1]這一首是感嘆長安時局多變以及邊境紛擾。廣德年間,宦官吐蕃、回紇不斷入侵,京師震撼,並曾一度佔領長安,代宗倉促幸陝。是時詔徵天下兵,因宦官程元振專權,莫有至者。由此首開始,主題轉向回憶長安。

[2]聞道:聽說。杜甫[3]因離開京城日久,於朝廷政局的變化,不便直言,故云“聞道”。似弈棋:是說長安政局像下棋一樣反覆變化,局勢不明。

[3]百年:指代一生。此二句是杜甫感嘆自身所經歷的時局變化,像下棋一樣反覆無定,令人傷悲。

[4]第宅:府第、住宅。新主:新的主人。

[5]異昔時:指與舊日不同。此二句感慨今昔盛衰之種種變化,悲嘆自己去京之後,朝朝又換一撥。

[6]直北:正北,指與北邊回紇之間的戰事。金鼓振:指有戰事,金鼓爲軍中以明號令之物。

[7]徵西:指與西邊吐蕃之間的戰事。羽書:即羽檄,插着羽毛的軍用緊急公文。馳:形容緊急。此二句謂西北吐蕃、回紇侵擾,邊患不止,戰亂頻繁。

[8]魚龍:泛指水族。寂寞:是指入秋之後,水族潛伏,不在波面活動。《水經注》:“魚龍以秋冬爲夜。”相傳龍以秋爲夜,秋分之後,潛於深淵。

[9]故國:指長安。平居:指平素之所居。末二句是說在夔州秋日思念舊日長安平居生活。

翻譯   第四首一安史之亂爲中心,寫長安近況,是八首的樞紐。

首聯:聽說長安政局變化很大(指長安先破於安史,後陷於吐蕃,而反思國家和個人所經歷的與,有說不盡的悲哀。“弈棋”言政權彼爭此奪,反覆不定,變化急促,比喻貼切而形象。“百年”此處既指自己一輩子,也指唐代社會。“不勝悲”是指國運民生和自己宦海浮沉身世所生的感慨。

中四句承首聯,皆“聞道”之事,具體寫“似弈棋”的內容。頷聯感慨世道的變遷,時局的動盪,着重內憂,國運今非昔比,老一輩文武都換成新主。的典章、文物、制度都已廢棄,在上自己已經是一個被遺忘的人了。頸聯忽然縱筆大開,大起波瀾,側重外患。“直北”即正北,“愁看直北是長安”,夔州的正北是長安、洛陽,亦即隴右關輔中原一帶,此指長安以北。“直北”、“徵西”互文,“金鼓震”、“羽書馳”言西北多事,吐蕃曾陷長安,後回紇入寇,党項、羌又犯同州,渾奴刺寇周至,故云。報軍情的文件來往弛送,時局危急。

尾聯寫在這國家殘破、秋江清冷、身世悽苦、暮年潦倒的情況下,昔日在長安的生活常常呈現在懷想之中。第七句“魚龍寂寞秋江冷”結到“秋”字,以清冷秋江喻詩人當前身在蘷州之處境。第八句結到“思”字,領起下面洋洋灑灑四首律詩,寫故國平居,均由“思”字生出,故國思與前面的故園心一脈相承,承上啓下,大合大開,氣勢流轉,筆有千鈞之力。

第五首

蓬萊宮闕對南山,承露金莖霄漢間。

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

雲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聖顏。

一臥滄江驚歲晚,幾回青瑣點朝班。

首聯:蓬萊宮闕對南山,承露金莖霄漢間。[4]

蓬萊宮闕:即大明宮,唐高宗龍朔三年改爲蓬萊宮。據北宋王溥的《唐會要》記載:“蓬萊宮北據高原,南望爽塏,每天晴日朗,南望終南山如指掌,京城坊市街陌如在檻內。”

南山:即終南山。山上有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三殿南北相沓,皆在山上,與蓬萊宮相對,所以說“蓬萊宮闕對南山”。

承露金莖:即通天台。漢武帝在建章宮西邊作承露盤,高二十丈,上有仙人掌,用於承接露水,和玉屑飲用,以求成仙。盧照鄰《長安古意》中

“漢帝金莖雲外直”,李賀的《金銅仙人辭漢歌》,都是在寫這件事。

本詩承接第四首“故國平居有所思”而來,整首詩寫所思的內容,以蓬萊宮闕爲所思的開頭。蓬萊宮闕、南山、承露金莖都與道教有關。蓬萊是道教傳說中神仙所居住的地方,在東南海外,與瀛洲、方丈共稱爲“三神山”,凡人到達山上,求取仙藥,就可以長生不死。終南山也與道教有關,往往是一些道教人物隱居的地方,宋代成爲全真教的基地。承露金莖是漢武帝爲追求長生不死而立的銅柱,銅柱在曹魏時期爲魏明帝曹睿所拆,唐代宮中並沒有承露盤,這是借用漢代武帝故事來影射唐玄宗求道好神仙的。這兩句看似描寫長安宮殿,其實暗含諷刺之意,諷刺唐玄宗一味地求仙問道,不理朝政,最終導致國家的混亂。《資治通鑑》卷215記載唐玄宗在宮中築壇煉仙藥的事,可爲本詩提供佐證。此詩寫作時間距離唐玄宗駕崩不久,所以不可能把諷刺寫得比較露骨,像李商隱的“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和杜牧的“霓裳一曲千峯上,舞破中原始下來”等,只能採用影射的方式。而唐人詩詞多喜歡用漢代皇帝尤其是漢武帝來影射唐玄宗,如白居易“漢皇重色思傾國”等,杜甫用的也是這種手法,所以用的是漢武帝“承露金莖”的典故。錢謙益《杜詩箋註》說:“(蓬萊宮)在龍首岡,前對南山,西眺瑤池,東瞰函關,極言氣象之巍峨軒敞。而當時崇奉神仙之意,見於言外。”對本詩的解釋還是比較準確的。

頷聯: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

瑤池、王母:王母即西王母,瑤池爲西王母居住之所。西王母是中國古代神話裏掌管瘟疫和壽命的神,在《山海經》、《列子》、《漢武內傳》、《穆天子傳》等書中都有記載。《列子》記載:“周穆王肆意遠遊,升崑崙之丘,遂賓於西王母,觸於瑤池之上。”李商隱有詩說:“八駿日行三萬裏,穆王何事不重來?”講的就是這件事。小說《漢武內傳》記載漢武帝在元豐元年閒居承華殿,與董仲舒、東方朔見西王母,並相互酬答,西王母送漢武帝仙桃七枚事。

紫氣、函關:本句講的是老子從洛陽西出函關事。老子在周朝爲柱下史,見周道日衰,於是坐青牛西出函谷關,不知所終。《史記》就保留了這一記載。另外,據《列仙傳》、《關尹內傳》記:關令尹喜常登樓望,見東極有紫氣西邁,曰:“應有聖人經過京邑。”乃齋戒,其日果見老君乘青牛車來過。

這兩句詩是承接上面兩句,都是寫唐玄宗尊奉道教、好神仙的事情。前代注家曾就這四句詩的創作意圖爭論過,認爲前四句是寫長安城宮殿的景色,引用多種典故,沒有諷刺唐玄宗求神仙之意。此說未必正確。古人用典絕對不會濫用,把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牽強附會,而是典故與時事有一定的關聯性,取典故的本意或與本意相近的意思。唐玄宗晚年好道教,曾稱老子李耳是其祖先,又封老子爲“玄元皇帝”,建立太清宮,召集生徒學習道家典籍,致使道教在玄宗朝十分興盛。(事見《舊唐書》卷九《玄宗本紀》下)王溥《唐會要》又記載:陳王府參軍田同秀自稱見老子於尹喜故居,於是玄宗建玄元皇帝廟。杜甫是一生的最高志向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幫助皇帝成爲堯舜一樣的好皇帝,讓國家海晏河清,人民安居樂業。他見唐玄宗一味地求道好神仙,不理朝政,導致國家混亂,顯然是不滿的。唐玄宗崇奉道教,尊崇老子,所以杜甫用“東來紫氣滿函關”加以諷刺;道教主張求長生不死,玄宗追求長生,而傳說中西王母有不死之藥,掌管生死大限,於是用“西望瑤池降王母”暗刺玄宗的求長生。前代注家中有人認爲“西望瑤池降王母”是暗諷唐玄宗寵幸楊貴妃、好女色等事,這是錯誤的。因爲歷代有關西王母的典故大多與長生不死有一定聯繫,如“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漢武帝爲西王母賜壽桃等。李商隱也寫過有關西王母的詩:“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八駿日行三萬裏,穆王何事不重來?”周穆王的八駿日行三萬裏,但他爲什麼不重見西王母呢?原因就是周穆王已經死了,可見西王母並不能保證長生,本詩中的西王母還是和長生不死聯繫在一起的。再說古人一般很少用神靈來影射女色,以免褻瀆神靈,尤其是西王母這樣比較尊貴的神。可見,把西王母的典故和女色扯到一起,這是不確切的。葉嘉瑩比較各家註解之後也說:“此以通首爲瞻望長安、興不得歸之嘆,而又以前四句有指玄宗好神仙而暗諷其荒淫失政之意。

頸聯:雲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聖顏。

雉尾、宮扇:崔豹《古今注》記:“雉尾扇,起於殷世。高宗時,有雉雊之樣,服章多用翟羽,緝雉羽以爲扇,以障翳風塵。”王溥《唐會要》:“開元中蕭嵩奏,每月朔望,皇帝受朝於宣政殿,宸儀肅穆,升降俯仰,衆人不合得而見之。請各羽扇,上將出,扇合,坐定,乃去扇。唯宸儀不欲令人見,故必俟扇開日繞,始得望見聖顏。”“雲移”是形容宮扇移開。

日繞、龍鱗:“日繞”是說唐朝上朝很早,所以必須等到日出才能辨識皇帝的容貌。“龍鱗”謂袞衣之龍章,即皇帝龍袍上的花紋。

前四句杜甫想到玄宗因爲求道好神仙而誤國,聯繫到自己,則是遺憾自己沒有能夠“致君堯舜上”,進而想起自己在朝中爲官的情景:大臣按次序上朝,雉尾做的宮扇一層層打開,像雲彩的移動,直到太陽出來,照到皇帝的袞龍袍上,纔看清楚皇帝的容顏。這樣的情景已經成爲往事,只能保留在記憶中,自己時當暮年,又遠在夔州,再想看到這番上朝的景象是不可能的了。字裏行間充滿了無限的遺憾。然而杜甫一生的追求就是輔佐皇帝治理國家,想到當年在朝廷上爲國家盡力,入朝爲官“一洗蒼生憂”的想法又跳了出來,所以下文說:“幾回青瑣點朝班。”本詩在內容上可從此聯分爲兩部分,前兩聯講唐玄宗事,暗諷其執政後期昏庸誤國,本聯與尾聯則轉到詩人自身,寫詩人在朝爲官的情景和平居夔州的現狀。詩句寄託了詩人的故國之思和壯志難酬的悲傷,期望中又充滿了無限的遺憾。蘇軾說杜甫:“一飯未嘗忘君。”這是很正確的。

尾聯:一臥滄江驚歲晚,幾回青瑣點朝班。

滄江、歲晚:滄江即夔州,一臥滄江是說詩人居住夔州,遠離朝廷,彷彿謝安未出仕時高臥東山一樣。“歲晚”是說詩人已經五十五歲了,到了人生的暮年。

青瑣、朝班:“青瑣”指宮門。“朝班”是古代大臣上朝時,依照官職的大小排列班次先後,所以叫朝班。

這兩句與頸聯緊密連接,頸聯寫詩人想到當年在朝廷爲官,不禁躍躍欲試,恨不“但用東山謝安石,爲君談笑淨胡沙”。然而轉念一想,現實與理想卻又巨大的落差。一是杜甫遠在夔州,距離長安很遠,所以說“一臥滄江”;二是杜甫時年已經五十五歲,雖然志在千里,卻是老驥伏櫪,正當人生暮年,很難再有什麼作爲了。杜甫身在夔州,遠離長安,又加上年老多病,基本上沒有機會再到朝廷朝見皇帝了,所以說“幾回青瑣點朝班”。仇兆鰲評論說:“臥滄江,病夔州,驚歲晚,感秋深,幾回青瑣,言立朝止幾度也。”這僅有的幾次上朝成爲杜甫一生念念不忘的得意之事。然而杜甫自己也知道,自己這一輩子也只有這幾次上朝的經歷了,以後將不會再有,正道出了杜甫

“當年萬里覓封侯……心在天山,身老滄州”的感嘆和哀傷。本詩在結構上還存在時間的對比,前六句寫往事,最後兩句寫現狀,通過今昔對比,襯托出往日的豪華,今日的落魄。葉嘉瑩評價說:“以‘一臥滄江’概朝班之不再,無限家國身世之慨,盡在言外。”這是極爲恰當的評價。

總起來看這首詩,詩歌的首聯描寫長安宮殿的景色,既是景物的描寫,也是採用比興的手法,隱晦地提出唐玄宗好道教求神仙的荒唐。頷聯則用西王母和老子出函谷關的典故進一步指出,唐玄宗因爲崇奉道教、追求長生而導致國家混亂。頸聯由唐玄宗的荒唐而聯繫到自身,感慨自己沒有能盡力勸止玄宗,於是想到自己在朝爲官時的景象,“忠君愛國”的思想又充斥着詩人的胸懷。尾聯寫詩人雖然豪情萬丈,但身居夔州,遠離朝廷,加上年老多病,這一輩子是沒有希望再去朝廷替皇上分憂解難了,寄託了年華老去,壯志難酬的感嘆和哀傷。整首詩交織着深秋的冷落荒涼、心情的寂寞悽楚和國家的衰敗殘破,杜甫值此滄江病臥,歲晚秋深,更加觸動他的憂國之情。錢謙益《杜詩箋註》說:“此詩追思長安全盛,敘述其宮闕崇麗,朝省莊嚴,而感傷則見於末句。”周紫芝說杜甫:“少陵有句皆憂國。”這都是中肯之言。《杜工部詩通》評論說:“其有感於長安者,但極言其盛,而所感自寓於中。徐而味之,則凡懷鄉戀闕之情,慨往傷今之意。”“慨往傷今”四字的評價尤爲準確。

第六首

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

花萼夾城通御氣,芙蓉小苑入邊愁。

珠簾繡柱圍黃鵠,錦纜牙牆起白鷗。

回首可憐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第七首

昆明池水漢時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織女機絲虛夜月,石鯨鱗甲動秋風。

波漂菰米沉雲黑,露冷蓮房墜粉紅。

關塞極天惟鳥道,江湖滿地一漁翁。

第八首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閣峯陰入渼陂。

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

彩筆昔曾幹氣象,白頭吟望苦低垂。[

山行古詩配畫 逐句解析全詩的意思

其實山行古詩是比較出名的詩句哦,就連小孩子都是很熟悉哦。那你知道山行古詩是唐代著名的詩人杜牧所做,那你瞭解山行古詩的意思嗎?如果說你不懂,那不妨跟着我一起去賞析賞析這首詩吧,帶你走進山行的世界中,感受杜甫當時的心情。

問題:唐詩千古名篇杜牧《山行》怎樣賞析?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這首詩估計小學生能講的頭頭是道,詩歌的釋義大家都很清楚。不過老街說的不是這個,需要注意的是幾個可能會疏忽的地方,我依次講一下自己的認識。未必準確,歡迎指正。

一、第一句 是誰“遠上”

遠上寒山石徑斜。這首詩第一個問題是,首句的主語是誰?”遠上寒山石徑斜 “,是誰遠上呢?

看上去似乎是省略了主語“我”,有的註釋中解釋是:詩人自己遠上寒山看到石徑斜。不過第三句又有“停車坐愛楓林晚”,那麼詩人不是上山了嗎,怎麼又停了車?難道是坐着車上的山?還是山上有車可以坐?似乎又講不通。

這一句的主語不是人。”遠上寒山石徑斜 “其實是主語後置,主語是石徑,是石徑遠上寒山,而且看上去彎彎曲曲,這是比較複雜的詩家語句法。

這種句法在杜甫的秋興八首中可以看到:

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

直北關山金鼓振,徵西車馬羽書弛。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其中第三聯:直北關山金鼓振,徵西車馬羽書弛。這兩句的句子結構和”遠上寒山石徑斜“類似。如果和唐朝另外一個詩人盧嗣立的《望九華山》第二聯相比就更加清晰:

九華深翠落軒楹,迥眺澄江氣象明。不遇陰霾孤岫隱,正當寒日衆峯呈。

坐觀風雪銷煩思,惜別煙嵐駐曉行。得路歸山期早訣,夜來潛已告精誠。

第三聯”不遇陰霾孤岫隱,正當寒日衆峯呈。“,這兩句的句法和”遠上寒山石徑斜“完全一樣。句子的節奏都是2-2-2-1,主語都是第五六字組成的詞”孤岫“、”衆峯“、”石徑“。

相同的還有白居易《潯陽春三首 》,其主語用法和位置完全一樣,主語是香騎和鈿車。

金谷蹋花香騎入,曲江碾草鈿車行。

踏花的是香騎,碾草的是鈿車,遠上寒山的是石徑,不遇陰霾是孤岫,正當寒日的是衆峯。

二、第二句 深處還是生處

白雲生處有人家。第二句是寫詩人遠望,看到石徑彎曲遠上的盡頭是白雲生處,那裏有隱約的人家。

古詩詞傳到今天經常有不同的版本, 是“深”還是“生”字存在疑義。

清乾隆《四庫全書》收入的兩種版本都有,在明高棅編《唐詩品彙》和《御定全唐詩》書中寫作作“白雲深處有人家”,而宋洪邁編《萬首唐人絕句》作“白雲生處有人家”。

有些課本中,本詩從原來的“白雲深處有人家”修改爲現在的“白雲生處有人家”,並於註釋處說明“‘生處’一作‘深處’”。例如94年版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作“白雲深處有人家”。至於作者原來的版本究竟是生還是深就搞不清了。

李白的《靜夜思》僅僅二十個字,竟然也有好多的版本,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卷六):“牀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我們常見的版本來自於蘅塘退士所編的《唐詩三百首》。

老街平時也喜歡寫幾首小詩,寫完後就發在自己的博客裏,後來引用這首詩時發現個別語句不太好就直接進行了修改。於是我自己的一首詩, 在不同的文章裏或者不同的媒體上會有不同的版本。大家都知道王安石練字的故事 ,一個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斟選了好久才定下來。古人甚至把贈人摺扇上的詩在幾年後追回來修改的故事,不過具體哪一位我記不清了。

生或者深,也許作者本來就有不同時期的不同版本,也許是後人刊印傳抄時出現了錯誤。不過深和生都各有味道,您喜歡深處還是生處呢?

三、第三句 何爲坐愛

停車坐愛楓林晚。這句詩需要說的是“坐”,這裏不能望文生義,“坐”不是坐下,更不是特指坐在車子裏的意思(雖然他可能就是坐在車子裏)。”坐“這個字在這裏解釋爲“因爲、由於”。

宋朝的梅堯臣《夏日晚霽與崔子登周襄故城》尾聯也用了坐愛,是一個意思:

雨腳收不盡,斜陽半古城。獨攜幽客步,閒閱老農耕。

寶氣無人發,陰蟲入夜鳴。餘非避喧者,坐愛遠風清。

停車坐愛楓林晚,意思是因爲喜歡黃昏裏的楓林,所以我停下了車,這也是倒裝,可以解釋爲“坐愛楓林晚停車”。梅堯臣的”餘非避喧者,坐愛遠風清“,意思是我並非一個刻意躲避喧譁(世間紛爭)的人,只是因爲喜歡這裏清風悠遠的意境 .........

四、石徑斜的斜怎麼讀?

古代很多字的讀音與今天普通話不同,例如: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我過去上學時老師教我們讀作 [xiá],爲什麼要讀作 [xiá]呢?

查一下《平水韻》就知道這個”斜“字與花、家同在古韻“下平六麻”。《平水韻》的六麻和《唐韻》的麻韻一樣,唐朝人杜牧讀這首詩一定是押韻的。根據康熙字典記載,斜有一種讀音與“邪”一樣,唐韻裏似嗟切、宋韻書中徐嗟切,都是韻母a的發音。

結語

杜牧《山行》這首詩的四個問題,是我們閱讀古詩詞常常遇見的問題。首先是詩家語的句法多變,即使是同樣句法結構的句子,主謂賓的位置也未必相同,更不能用散文句法來解釋古詩的語法。

其次,版本的不同是常見現象,例如李白的靜夜思就有很多版本,甚至有時候不同版本會有不同的意思。

再次,古詩中的詞語與今天詞語的意義會有不同,不能簡單的望文生義。

最後是今古讀音的不同,今天閱讀時遇到不押韻的詩詞不要懷疑,在古代99.9%是押韻的。詩經押前秦時的韻,古詩十九首是押漢朝的韻,隋朝以前都是各朝代當時口語發音押韻,隋朝以後,文人們開始按照韻書來押韻, 這以後口語發音和韻書不同的現象越來越多。

元朝和清朝的官話都沒有入聲,可是元朝的詩人依然按照《平水韻》來寫詩,清朝甚至在科舉詩賦取士的時候,依然按照《平水韻》的韻書標準來鑑定試帖詩是否落韻。作詩押韻是最基本的要求,當然確實有不押韻的,例如這首漢樂府民歌: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秋興八首 聞道長安似弈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在詩中有什麼作用

以近體短章抒寫深沉浩茫的身世家國之悲,是杜甫晚年詩歌創作的一大特色。大曆元年(766)作於夔州的七律組詩《秋興八首》就是這樣的代表作品。原作八首,各自成章,合起來又是一個整體,總起來說都是抒發老詩人身居夔州的羈旅漂泊之悲和心憶京華的鄉關廟堂之思。

第四首一安史之亂爲中心,寫長安近況,是八首的樞紐。

首聯:聽說長安政局變化很大(指長安先破於安史,後陷於土蕃,而反思國家和個人所經歷的與,有說不盡的悲哀。“弈棋”言政權彼爭此奪,反覆不定,變化急促,比喻貼切而形象。“百年”此處既指自己一輩子,也指唐代社會。“不勝悲”是指國運民生和自己宦海浮沉身世所生的感慨。

中四句承首聯,皆“聞道”之事,具體寫“似弈棋”的內容。頷聯感慨世道的變遷,時局的動盪,着重內憂,國運今非昔比,老一輩文武都換成新主。的典章、文物、制度都已廢棄,在上自己已經是一個被遺忘的人了。頸聯忽然縱筆大開,大起波瀾,側重外患。“直北”即正北,“愁看直北是長安”,夔州的正北是長安、洛陽,亦即隴右關輔中原一帶,此指長安以北。“直北”、“徵西”互文,“金鼓震”、“羽書馳”言西北多事,土蕃曾陷長安,後回紇入寇,党項、羌又犯同州,渾奴刺寇周至,故云。報軍情的文件來往弛送,時局危急。

尾聯寫在這國家殘破、秋江清冷、身世悽苦、暮年潦倒的情況下,昔日在長安的生活常常呈現在懷想之中。第七句“魚龍寂寞秋江冷”結到“秋”字,以清冷秋江喻詩人當前身在蘷州之處境。第八句結到“思”字,領起下面洋洋灑灑四首律詩,寫故國平居,均由“思”字生出,故國思與前面的故園心一脈相承,承上啓下,大合大開,氣勢流轉,筆有千鈞之力。

原文:

秋興其四

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

直北關山金鼓震,徵西車馬羽書遲。

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譯文:

聽說長安的政壇就像一盤未下完的棋局,彼爭此奪。反覆不定,反思國家和個人所經歷的與,有說不盡的悲哀。世道的變遷,時局的動盪,國運今非昔比,王侯們的家宅更換主人,無奈宦官當道,賢臣良相更成泡影。的典章、文物、制度都已廢棄,在上我已經是一個被遺忘的人了。回紇內侵,關山號角雷動、兵戈揮舞;吐蕃入寇,傳遞情報的戰馬正急速奔馳。在這國家殘破、秋江清冷、身世悽苦、暮年潦倒的情況下,昔日在長安的生活常常呈現在懷想之中。

雞毛信的故事說的是什麼?

在抗日戰爭時期, 有個放羊的孩子叫海娃, 他是村裏兒童團的團長。有一天, 他爸爸拿出一封信, 要海娃馬上給八路軍送去。這封信上粘着三根雞毛, 海娃一看就明白了, 這,是最最緊急的雞毛信!

海娃裝好信, 趕着羊下山了。還沒走到山口, 就遠遠地看見來了一隊日本兵。海娃靈機一動, 連忙把信拴在羊尾巴下邊。

一個掛洋刀的鬼子就來到身邊問:“小孩, 你的什麼的幹活?不說實話, 死拉死拉的! ”

“我是放羊的, 我是放羊的”。海娃故意裝作害怕的樣子。

鬼子把羊都扣下來,還着海娃給他們趕羊。沒走多遠, 只聽“轟”的一聲, 走在前面的幾個鬼子倒在地上。原來,他們踩上了民兵埋的地雷。

“小孩, 你的前面的開路! ”鬼子要海娃趕着羊在前面帶路。

海娃心裏卻想, 好哇, 讓我帶路, 我就把你們都帶到八路軍那去, 把你們都消滅了! 他把敵人引上了一條小山路, 海娃知道, 這裏離八路軍住的地方不遠了, 就跑着大聲喊:“鬼子來啦! 鬼子來啦! 八路軍叔叔, 快打呀! ”

果然, 八路軍叔叔開火了。可同時鬼子也向海娃開了,海娃剛跑幾步,就昏倒了……

一個八路軍叔叔忙跑過來,“唉呀, 這不是海娃嗎?”

海娃睜開眼, 吃力地說: “叔叔, 羊......老綿羊......雞毛信......尾巴......”話沒說完, 又昏過去了。

等他醒來時,八路軍叔叔告訴他, 靠着他送來的雞毛信八路軍打了個大勝仗, 消滅了好多鬼子和僞軍。海娃的心裏呀, 別提有多高興了……

雞毛信源於“羽檄”。  “羽檄”: 這是古時徵調軍隊的文書,上插鳥羽表示緊急,必須速遞。《漢書•高帝紀下》:“吾以羽檄徵天下兵。”顏師古注:“檄者,以木簡爲書,長尺二寸,用徵召也。其有急事,則加以鳥羽插之,示速疾也。”  “羽檄”又叫做“羽書”:  虞羲《詠霍將軍北伐》詩:“羽書時斷絕。”杜甫《秋興》詩:“直北關山金鼓振,徵西車馬羽書馳。”  到後來有其名而無其實:  沈括《夢溪筆談》:“ 驛傳舊有三等:曰步遞、馬遞、急腳遞。急腳遞最遽,日行四百里,惟軍興則用之。熙寧中,又有金字牌急腳遞,如古之羽檄也。”可知此時已不真用羽毛,而且名字也已不用“羽檄”了,“羽檄”只是“古”時候的名字。

雞毛信的意思

雞毛信源於“羽檄”。

“羽檄”: 這是古時徵調軍隊的文書,上插鳥羽表示緊急,必須速遞。《漢書•高帝紀下》:“吾以羽檄徵天下兵。”顏師古注:“檄者,以木簡爲書,長尺二寸,用徵召也。其有急事,則加以鳥羽插之,示速疾也。”

“羽檄”又叫做“羽書”:

虞羲《詠霍將軍北伐》詩:“羽書時斷絕。”杜甫《秋興》詩:“直北關山金鼓振,徵西車馬羽書馳。”

到後來有其名而無其實:

沈括《夢溪筆談》:“ 驛傳舊有三等:曰步遞、馬遞、急腳遞。急腳遞最遽,日行四百里,惟軍興則用之。熙寧中,又有金字牌急腳遞,如古之羽檄也。”可知此時已不真用羽毛,而且名字也已不用“羽檄”了,“羽檄”只是“古”時候的名字。

到清朝,“羽檄”這個名詞又大量使用了:

“袁簡齋六十三歲乃生子。時有族弟某觀察,在蘇州勾當公事,接江寧方伯陶公羽檄,意頗驚駭。發之,但有紅籤十字曰:‘令兄隨園先生已得子矣。’”但是,不知這個“羽檄”插了羽毛沒有。

到太平天國時期,確確實實是插了羽毛,而且就是雞毛!清人陳其元《庸閒齋筆記》說:

“曾文正公碩德重望,傳烈豐功,震於一時;顧性畏雞毛,遇有插羽之文,皆不敢手拆。辛未十月,到上海閱兵,餘供張已備,從者先至,見座後有雞毛帚,囑去之,謂公惡見此物。不解其故。公姻家郭慕徐觀察階告餘雲:‘公舊第中有古樹,樹神乃巨蟒。相傳公即此神蟒再世,遍體癬文,有若鱗甲。每日臥起,牀中必有癬屑一堆,若蛇蛻然。然喜食雞肉,而乃畏其毛,爲不解耳。’後閱《隨園隨筆》,言:‘焚雞毛,修蛇巨虺聞氣即死,蛟蜃之類亦畏此氣。’乃悟公是神蟒轉世,故畏雞毛也。”

抗日戰爭時期,黨的抗日武裝用雞毛信傳送緊急信息,這在電影《雞毛信》(不是《小兵張嘎》)中已經藝術化地表現了。但是,電影的表現反而使人們誤因爲是作者虛構的,有些人以爲雞毛信就是起源於電影!其實前段時間電視臺的《鑑寶》節目,有位來賓出示了一件抗戰時期雞毛信的實寄封!

這是中國郵政史上唯一的一件雞毛信的實物。

杜甫秋興八首其八賞析

賞析

從長安的“昆吾……”回到“白頭吟望”的現實,都是往復。表現了詩人當年在昆吾、御宿、渼陂春日郊遊的詩意豪情。“彩筆昔曾幹氣象”,更是深刻難忘的印象。回憶當年與舊友共遊長安附近昆吾、御宿、渼陂等名勝的詩意豪情。

一、原文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閣峯陰入渼陂。

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

彩筆昔遊幹氣象,白頭吟望苦低垂。

二、釋義

昆吾御宿川曲折逶迤,紫閣峯影映入渼陂池。

這裏有鸚鵡啄過的香稻米,這裏有鳳凰棲過的碧梧枝。

佳人遊春拾翠羽相互來問詢,仙侶同舟天晚轉移地方還不願分離。

我的彩筆當年也曾上幹氣象,到如今只能在苦吟中白頭低垂。

擴展資料

一、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唐代宗大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時所作的一組七言律詩,因秋而感發詩興,故曰“秋興”。杜甫自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棄官,至當時已歷七載,戰亂頻仍,國無寧日,人無定所,當此秋風蕭瑟之時,不免觸景生情。

持續八年的安史之亂,至廣德元年(763)始告結束,而吐蕃、回紇乘虛而入,藩鎮擁兵割據,戰亂時起,唐王朝難以復興了。此時,嚴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憑依,遂沿江東下,滯留夔州。詩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壯志難酬,在非常寂寞抑鬱的心境下創作了這詩。

二、作者簡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 爲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爲“老杜”。

乾元二年(759年)夏天,華州及關中大旱,杜甫寫下《夏日嘆》和《夏夜嘆》,憂時傷亂,詠歎國難民苦。這年立秋後,杜甫因對污濁的時政痛心疾首,而放棄了華州司功參軍的職務,西去秦州(今甘肅省天水一帶)。杜甫在華州司功任內,共作詩30多首

。杜甫幾經輾轉,最後到了成都,在嚴武等人的幫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稱“杜甫草堂”, 也稱“浣花草堂”。後被嚴武薦爲節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節縣。

廣德二年(764年)春,嚴武再鎮蜀,杜甫才又回到草堂,此前漂泊在外將近兩年。嚴武表薦杜甫爲檢校工部員外郎,做了嚴武的參謀,後人又稱杜甫爲杜工部。不久杜甫又辭了職

這五、六年間,杜甫寄人籬下,生活依然很苦,他用一些生活細節來表現自己生活的困苦,他說他的孩子那種還沒有懂事的孩子不知道對父親很尊重,不知夫子禮。

餓了的時候不管是不是爸爸,是不是要遵循父子之禮,餓了就吵着要飯吃,在東門外號哭,到了秋風暴雨之中,杜甫的茅屋破敗,飢兒老妻,徹夜難眠,他寫了《茅屋爲秋風所破歌》。

山行插圖的意思

山行插圖的意思

《山行》插圖: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這首詩估計小學生能講的頭頭是道,詩歌的釋義大家都很清楚。不過老街說的不是這個,需要注意的是幾個可能會疏忽的地方,我依次講一下自己的認識。未必準確,歡迎指正。

一、第一句 是誰“遠上”

遠上寒山石徑斜。這首詩第一個問題是,首句的主語是誰?”遠上寒山石徑斜 “,是誰遠上呢?

看上去似乎是省略了主語“我”,有的註釋中解釋是:詩人自己遠上寒山看到石徑斜。不過第三句又有“停車坐愛楓林晚”,那麼詩人不是上山了嗎,怎麼又停了車?難道是坐着車上的山?還是山上有車可以坐?似乎又講不通。

這一句的主語不是人。”遠上寒山石徑斜 “其實是主語後置,主語是石徑,是石徑遠上寒山,而且看上去彎彎曲曲,這是比較複雜的詩家語句法。

這種句法在杜甫的秋興八首中可以看到:

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

直北關山金鼓振,徵西車馬羽書弛。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其中第三聯:直北關山金鼓振,徵西車馬羽書弛。這兩句的句子結構和”遠上寒山石徑斜“類似。如果和唐朝另外一個詩人盧嗣立的《望九華山》第二聯相比就更加清晰:

九華深翠落軒楹,迥眺澄江氣象明。不遇陰霾孤岫隱,正當寒日衆峯呈。

坐觀風雪銷煩思,惜別煙嵐駐曉行。得路歸山期早訣,夜來潛已告精誠。

第三聯”不遇陰霾孤岫隱,正當寒日衆峯呈。“,這兩句的句法和”遠上寒山石徑斜“完全一樣。句子的節奏都是2-2-2-1,主語都是第五六字組成的詞”孤岫“、”衆峯“、”石徑“。

相同的還有白居易《潯陽春三首 》,其主語用法和位置完全一樣,主語是香騎和鈿車。

金谷蹋花香騎入,曲江碾草鈿車行。

踏花的是香騎,碾草的是鈿車,遠上寒山的是石徑,不遇陰霾是孤岫,正當寒日的是衆峯。

唐代詩人杜甫秋興八首及解釋

秋興八首

作者: 杜甫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鬥望京華。

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

畫省香爐違伏枕,山樓粉堞隱悲笳。

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

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匡衡抗疏功名薄,劉向傳經心事違。

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裘馬自輕肥。

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

直北關山金鼓震,徵西車馬羽書遲。

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蓬萊宮闕對南山,承露金莖霄漢間。

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

雲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聖顏。

一臥滄江驚歲晚,幾回青瑣點朝班。

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

花萼夾城通御氣,芙蓉小苑入邊愁。

珠簾繡柱圍黃鵠,錦纜牙牆起白鷗。

回首可憐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昆明池水漢時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織女機絲虛夜月,石鯨鱗甲動秋風。

波漂菰米沉雲黑,露冷蓮房墜粉紅。

關塞極天惟鳥道,江湖滿地一漁翁。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閣峯陰入美陂。

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

彩筆昔曾幹氣象,白頭吟望苦低垂。

【平居】平昔所居

【匡衡】漢匡衡直言時政作宰相,而作者直言遭貶。

【劉向】劉向傳經而作九卿,作者欲傳經而逢亂世相違。

【同學少年】舊日同學諸少年

【昆明池】漢時所開,武帝演練水師之處。因鑿石鯨於池中,每至風雨時,鱗甲皆動。又鑿牛郎、織女當機之形。此處指遭安史之亂,故菰米、蓮房零落。

說實話 詩的意境翻譯了以後就不好了。所以還是以原詩的欣賞爲主吧

徵西車馬羽書遲。是什麼動物?

一切都過去了。生活就在鏡子裏。可是寺廟會下雪,明天就要迎來秋風了。楓樹在甘露中枯萎,巫峽的森林也在凋零。直達北關山金谷鎮、鄭溪車馬玉樹池。龍寂寞的秋河冷,所以鄉村平坦

標籤:車馬 徵西 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