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養生保健 > 

立秋貼秋膘到底是什麼意思

過去民間對節氣有許多講究,多數又與吃和防病有關,這與人們關注自己的生活健康不無關係。“民以食爲天 ”,立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人們當然忘不了吃。所以北京、河北一帶民間流行“貼秋膘”。伏天人們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會瘦一些。 清朝時,民

立秋貼秋膘到底是什麼意思

按照字面的意思,膘就是皮膚和肌肉之間的那層皮下脂肪,貼膘就是長肉的意思,貼秋膘就是到了立秋吃肉來長肉。

按照字面的意思,膘就是皮膚和肌肉之間的那層皮下脂肪,貼膘就是長肉的意思。人們常說的“膘肥體壯”,就是肌肉充實、活力十足的狀態,而不是大腹便便的那種虛胖。 貼秋膘的說法一是因爲夏天人食慾不振,脂肪消耗大,立秋之後暑熱消退,食慾恢復,

中國曆來就有這樣的民俗,到了立秋,就要貼秋膘。那麼貼秋膘是什麼意思呢?在物質豐足的現代,還有必要貼秋膘嗎??

在我國北方地區,流傳着每到立秋這個節氣就“貼秋膘”的習俗。對於這種習俗的來歷,可能存在多種說法,但廣爲人知的是,由於以前我國北方農村地區的生活水平比較低。那時,人們食物不足,本來就難得長肉,皮下脂肪太少。 到了炎熱的夏季,沒有空調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每年8月7、8或9日立秋。這一天民間素有“貼秋膘”一說。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標準。瘦了當然需要“補”,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

立秋貼秋膘是民間流傳的一種習俗,是北方城市流行的節氣習俗,經過一個夏天的炎熱和減肥消瘦秋季貼秋瞟以補爲主,其中吃肉是主要的習俗。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 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

如果按照傳統貼秋膘的方式,吃各種動物性食品和麪食如魚肉、雞蛋、蝦、蟹、餃子、炸丸子等,的確是貼秋膘的上好選擇,但現代人平時吃得不少,肥胖比例高,脂肪倒不必再增加了。

貼秋膘是我國的一種傳統習俗,一般是在立秋這天。中醫有"苦夏"之說,夏季人羣常有相對性脾胃亞健康之症候。既有季節因素,也有心理因素,身體亦呈消耗之勢。一旦立秋,民間用吃燉肉的辦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補回,稱之"貼秋膘"。貼秋膘習俗

想要健康貼秋膘,就應按照身體的需求來補充營養。進入秋季,應多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的食物,以改善食慾、調節脾胃、均衡營養、增強體質。

“貼秋膘”一說 。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標準。瘦了當然需要“補”,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餚,當然首選吃肉,“以肉貼膘”。這一天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爲什麼說立秋時節需要給身體貼秋膘?

身爲北方人,對“貼秋膘”的說法並不陌生。因爲“貼秋膘”的說法,在北京、河北一代的民間比較流行。

據說在清朝的時候,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看看體重與立夏時相比,是胖了還是瘦了。如果體重減輕了,那麼就叫做“苦夏”。變瘦了,所以就要補,由此就產生了貼秋膘的說法。

立秋是傳統二十四節氣當中的第十三個節氣,立秋就說明着夏天已經過去,秋天來了。

在夏天的時候,由於天氣比較炎熱,人們會食慾不振,那麼經過一個漫長的夏天,很多人的體重就都下降了,所以要在立秋這天的時候滋補身體。因爲秋天過後,就是寒冷的冬天,要讓身體長膘來應對漫長的冬天,這就是貼秋膘的來源。

而在我的老家流行的“貼秋膘”,就是在立秋的這一天,去地裏摘回鮮嫩南瓜,燉一鍋南瓜或者熬一鍋南瓜湯。小時候我也很不解,就問家人爲什麼在立秋的這一天要吃南瓜呢?家裏人告訴我,在立秋這一天吃南瓜可以使身體健康,也預示着豐收。其實說到底也是人們一種對於美好生活的憧憬。

我們對於立秋這天“貼秋膘”的風俗,現在還在一直延續着。雖然現在的人不愁吃不愁穿,但是把祖輩的風俗延續下來,也是一種對於風俗的敬重,同時也是對於美好生活的一種讚譽。

生活還是會繼續,立秋每年都會到來,“貼秋膘”我們也不會忘記。

立秋應如何貼秋膘?

1、西瓜

江蘇各地都有立秋日吃西瓜的習俗,稱爲啃秋。而立秋這天,也往往是這一年最後一次吃西瓜——人們覺得立秋後,早晚天氣變涼,吃涼的東西會對腸胃產生影響,因此立秋後就不再吃西瓜。

2、食秋桃

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爲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3、吃清涼糕

在金華市民的心裏,立秋吃西瓜、吃清涼糕是必不可少的傳統習俗。何爲清涼糕?就是用番薯澱粉熬成羹狀,倒在碗裏。待第二天早上,結成一整塊。遠看似一塊圓潤剔透的白玉,然後切成小塊,撒上白糖、醋、薄荷,清涼爽口、酸甜開胃。

4、“福圓”

立秋節氣是臺灣龍眼的盛產期。人們相信吃了龍眼肉,子孫會做大官,而且龍眼又稱爲“福圓”,所以有俗諺:食福圓生子生孫中狀元。

貼秋膘”和“咬秋”是什麼意思?

在炎熱的夏季,有厭食之感。一旦立秋,就意味着涼爽的天氣快到了,於是就開始萌發了要做點好吃的想法,用吃燉肉的辦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補回來,所以叫“貼秋膘”。立秋“貼秋膘”,普通的吃燉肉,講究一點的吃白切肉、紅燜肉,以及肉餡餃子、燉雞、燉鴨、紅燒魚等。

在立秋當天吃一些瓜果,寓意“咬秋”。天津講究在這一天吃西瓜或者香瓜,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適逢立秋,將其“咬住”。瓜果的收穫能體現出農作物的豐收,同時秋天到來,收穫頗豐,也屬於人丁興旺、勞動致富得到的結果。因此“咬秋”抒發的,實際上是一種豐收的喜悅。

今天不是立秋麼 搶秋膘是什麼意思呢

簡言這就是到立秋這天吃好的,把夏天掉的膘搶回來。

 立秋要“搶秋膘”吃燉肉(吃黃瓜會越來越瘦,吃茄子會越來越胖)北方人自古就有好吃的習慣,並且是什麼季節吃什麼,在這方面北方人特別的在意和講究。比如說立春那天吃春餅;穀雨那天煮麪條;端午時節包糉子;立秋燉大肉,(意爲貼秋膘)。

實際上在炎熱的夏季,北方人有“苦夏”之說。由於天太熱,人們什麼都吃不下去,有厭食之感。每日除了花樣翻新的吃一些個過水涼麪條以外,再也沒別的可吃。這既是一種季節反映,同時也是一種心裏反映。一但立秋雖仍然很熱,而人們的身上再無溼粘不適之感,畢竟涼爽的秋天快要到了。於是就開始萌發了要做點好吃的想法,以補償入夏以來的虧空,而最解饞的是燉肉,用吃燉肉的辦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補回來,所以叫“搶秋膘”。這種習慣一直流傳到了今天。

立秋貼秋膘打油詩

立秋貼秋膘打油詩有:立秋到,貼秋膘!熱浪未消秋風至,雷聲已遠雨還菲,忽而已是立秋時。秋風起,胃口開,立秋到,貼秋膘!吃得好又多,就喝清味樂。消食去油又解膩!立秋之日,涼風伊始。伴雨,伴雲,伴落葉。一聲驚雷,金橘悉至。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暑去涼來,代表着秋天的正式開始。而大暑剛過,在炎熱的天氣裏,人們容易食慾不振,立秋的到來會讓暑熱漸消,食慾恢復,同時也要爲秋天過後的冬季儲存脂肪。所以根據傳統,好多人家都會燉肉,俗稱“貼秋膘”。

標籤:貼秋 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