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生活常識 > 

臘八粥是怎麼做出來的

臘八粥是怎麼做出來的

臘八粥都放什麼東西 臘八粥是怎麼做出來的

臘八粥都放什麼東西?這在各地並不一樣。有的用青菜、芋艿、蠶豆,荸薺、白果、果子,黃豆等七種菜蔬乾果,摻入桂皮,茴香等調味品和以大米煮成。因而,它又有“五香七寶粥”的別名。這大概和江南名點“八寶飯”的來歷是一樣道理。但是,許多地方並不拘泥於七種蔬果,而是多多益善,隨各人所好。

臘八粥有甜有鹹。通常,北方人愛用糯米(或小米),赤豆,蜜棗、米仁,黃豆、桂圓、蓮子、胡桃、松子等煮成甜味的;而南方人則喜以大米加入各種時令蔬果煨成成鹹味的。

古時煮臘八粥是用紅小豆、糯米煮成,後來材料漸漸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舊事》說:“用胡桃、松子、乳覃、柿覃、柿慄之類做粥,謂之‘臘八粥’。”及至現代,各地的臘八粥花樣是爭奇競巧,品種繁多。清人富察敦祟在《燕京歲時記》裏則稱“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棗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松子及白糖、紅糖、葡萄以作點染”,極具京城特色。在蘭州、白銀城市地區,臘八粥煮得十分講究,要先用大米、豆、紅棗、白果、蓮子、葡萄乾、杏於、瓜幹、核桃仁、青紅絲、自糖、肉丁等煮成。之後要先敬門神、竈神、上神、財神,以祈求得其庇佑,望來年能夠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再分給親鄰,最後一家人享用。河南人則吃臘八飯,用小米、綠豆、虹豆、麥仁、花生、紅棗、玉米等八種原料配合煮成,熟後加些紅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來年吉祥豐收。江蘇臘八粥分甜鹹兩種,煮法相同。只是鹹粥加青菜和油。蘇州人煮臘八粥要放人茨菇、革葬、胡桃仁、松子仁、芡實、紅棗、栗子、木耳、青菜、金針菇。

臘八粥的傳說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對老夫妻,一生勤勞,日子過得很紅火,可就是沒有兒女。老伴五十歲那年,臘月初八這天生了個白胖兒子,老兩口給兒子取名叫臘八。老兩口對兒子從小嬌慣,要啥給啥,說幹啥就幹啥,他說要往鍋裏灑尿,他父親就說:灑吧,少灑些。他用劃道的方法記錄數,母親怕他累,就給他一把掃帚,一下可劃好多道道。這樣臘八從小就養成了任性、懶惰、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習慣。臘八成人以後,父母給他娶了媳婦,滿想着媳婦會勸他改掉惡習,誰知媳婦和他一樣,也是好吃懶做。老兩口沒辦法,只好讓他們倆人自立鍋竈生活,想讓他們知道東西來之不易,沒想到過了一年,他們連鍋也揭不開了。到了臘月初八這天,人家都購買年貨哩,可他倆卻要米沒米,要面沒面,掃掃瓦缸底,撣撣瓦罐,湊了幾樣雜糧熬了點稀粥喝了以後就睡了,但仍然覺得又冷又餓,第二天,人們才發現他們二人凍死了。從那以後“臘八,臘八,凍死一家”的民謠就傳開了。每逢臘八這天家家都熬臘八粥,讓全家汲取臘八一家的教訓,勤儉持家,勞動致富。

沁陽一帶的臘八粥的來歷起源說與淮陽大同小異,都是勸誡人們勤勞節儉的,就是所杜撰的故事有些許差異罷了。說小倆口因懶惰而貧窮,討飯度日,但到冬天,風雪封門無法外出,萬般無耐,便去掏父母在時老鼠儲存在洞中的糧食,結果將房子掏塌,被活活砸死了。鄰居們說:“地還是過去的地,房還是過去的房,老兩口勤儉度日比人強,小兩口好吃懶做一命亡。”

臘八粥的來歷

臘八節是農曆的十二月初八。這一天在中國,家家戶戶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又叫八寶粥。

相傳臘八粥來自印度,它的普及多虧了佛教。衆所周知,農曆的十二月初八也是佛祖悟道成佛之日。根據民間傳說,在未成道之前,釋迦牟尼周遊了印度許多地方。一天,他又累又餓,昏倒在路邊。一位牧羊姑娘發現了他,給他飯吃,釋迦牟尼很快恢復了體力。然後,他在附近的河裏洗了一個澡,獨坐在菩提樹下,靜觀思維。苦行六年後,終於在臘月初八之夜一睹明星而悟道成佛。牧羊姑娘的飯食是用大米和糯米加上些在大山裏採摘的新鮮野果做成的。從那時起,釋迦牟尼的追隨者就開始用新糧米和鮮果做粥。粥要從臘月初七開始,一直煮到第二天黎明。這種粥象徵性地用來祭佛。農曆十二月初 八就成爲“佛祖悟道紀念日”。

大約在九百年前,宋朝時代,臘八粥開始傳人中國。根據文字記載,爲了表示對佛陀的忠誠,在農曆十二月初八這天,大的佛教寺院都提供用大米和其他香料一起煮成的粥。大約五百年前,明朝年間,臘八粥已成爲一種聖餐,以至於節日期間皇帝們把它贈給他們的官員。由於臘八粥受到封建社會上層階級的青睞,也就很快在全國普及開來,到現在一直作爲傳統食品受到尊崇。

標籤:臘八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