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學習教育 > 

史記的故事彙總

史記的故事彙總

兩千5261多年4102前,一位文人遭受了莫大的屈辱,卻“1653不墮凌雲之志”,以血作墨,心靈爲紙,完成了堪稱“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歷史鉅作。這就是司馬遷和他的《史記》。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關於史記的故事,方便大家學習。

史記的故事1

中行說:逼我出使匈奴,我就給你好看

漢文帝時期,匈奴的首領是老上單于。老上單于剛即位的時候,漢文帝繼續實行和親匈奴的政策。

這一次派去護送公主的使節是宦官中行說。因爲中行說是燕人,生長朔方,熟知匈奴情狀,派他去也有窺探匈奴虛實兼收集情報的任務。中行說不想遠行,就藉故推辭。漢文帝不肯換人,定要中行說走這一趟。中行說再也無法推辭,只好悻悻起程,臨行前私下對人說:“我本來不想去,非要逼我去,可別怪我將來爲害漢朝。”聽到這句話的人一笑置之,心想你不過只是一個閹人,能成什麼大氣候?大言不慚罷了。

一到匈奴,中行說就歸降了老上單于,成爲單于的親信,開始兌現他的誓言了。

匈奴與漢和親,漢朝贈給匈奴許多繒絮(絲織品)和食物,匈奴苦寒之地,又是遊牧民族,哪裏見過這些精緻的衣服和可口的食物,所以上上下下都非常喜歡。中行說進諫說:“匈奴的人口比不上漢朝的一個郡,但是匈奴之所以強大,獨霸一方,是因爲衣食都和漢不一樣,不需要依賴漢朝供給。現在單于您變更舊俗,愛穿漢朝的衣服,愛吃漢朝的食物,長此以往,恐怕漢朝的物品輸入匈奴不過十成中的一二成,就足以使匈奴動心降漢了。”

單于和衆人都將信將疑,中行說又舉例說明:“穿上漢朝的絲織衣服,騎馬在雜草和荊棘叢中奔馳,衣褲全都掛破了,哪裏比得上我們的氈裘耐用?漢朝的食物雖然精緻可口,哪裏比得上我們的乳酪方便美味?”這番話說服了衆人,從此就放棄了漢朝的衣食。

中行說又教單于左右學習數算,用以計算匈奴的人口和牲畜數量。

漢朝皇帝和單于所通的書簡,歷來長一尺一寸,上面寫着“皇帝敬問匈奴大單于無恙”的字樣,然後才記載着贈送的物品和言語。中行說教單于回覆的書簡,定爲一尺二寸,所加的封印都比漢簡寬大,稱呼也傲慢得很—“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單于敬問漢皇帝無恙”,然後才記載着贈送的物品和言語。樣樣都要壓倒漢朝。

漢朝的使節看不慣匈奴和漢朝不一樣的風俗制度,中行說就親自出面和漢使辯論。

漢使譏諷匈奴不尊重老年人,中行說辯論道:“按照漢朝風俗,徵兵出發時,父老豈有不置辦衣食,歡送子弟的?匈奴素來崇尚攻戰之事,老弱不能上陣打仗,因此才把優渥的衣食供給給少壯子弟,這樣才能打勝仗,這是保家衛國,怎麼說得上輕視老年人呢?”

漢使又說:“匈奴父子都睡在一個帳篷裏。父親死了,兒子娶後母爲妻;兄弟死了,娶兄弟的妻子爲妻,逆天亂倫。也沒有冠帶之類的服飾禮制,又缺少朝廷上的禮節。”

中行說辯論道:“匈奴的風俗是吃牲畜的肉,喝牲畜的乳汁,穿牲畜的皮毛衣服。放牧的時候要隨時轉場,才能保證牲畜按時吃草喝水。所以戰事緊急的時候人人都練習騎射,戰事緩的時候人人享受和平生活。人們的約束既輕,生活也就簡便易行;君臣關係簡單,國家事務再繁雜,也像一個人的身體一樣好使。哪像你們中國,雖然自稱禮義之邦,君臣之間卻相互猜忌;而且大量使用勞力去修築宮廷樓閣,以至耗盡民力。老百姓耕種本來是爲了衣食豐足,建造城郭本來是爲了保護自己,可是這樣一來,戰事緊急的時候沒有時間練習攻戰之事,和平的時候又不能休養生息,還要出勞力。至於匈奴的風俗,父子兄弟死,娶他們的妻子爲妻,是爲了保全種姓。因此匈奴雖然倫常紊亂,但是一定要立本宗族的子孫。哪像你們中國,雖然遵守倫常,可是親屬關係疏遠的時候就互相殘殺,竟而至於改朝易姓。你們這些只會在土屋裏生活的漢人,還有什麼可說的!”

不得不承認中行說對中國這個假“禮義之邦”的指控是尖銳的,是有道理的。類似的指控,在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更是達到了頂峯。

從此之後,漢使再想和中行說辯論,中行說高掛免戰牌,而且斥責漢使:“別說了!但教你們漢朝送來的衣食等物品數量充足,盡善盡美,就是你們盡職盡責;否則等到秋高馬肥,就要大舉南侵,鐵騎踐踏了!”

老上單于對中行說言聽計從,在中行說的謀劃下,匈奴屢屢侵入漢境,殺傷百姓,擄掠牲畜,成爲漢朝最大的邊患。漢朝也沒辦法,只好照例和親。

老上單于死後,他的兒子軍臣單于即位,中行說仍然輔佐他,匈奴也仍然不斷給漢朝製造邊患。直到漢元帝時期,經過一百多年的漢匈戰爭,匈奴才開始衰落下來,不僅屬國都已背叛,而且內部也分崩離析,不再成爲漢朝的心腹之患了。

【個性點評】

中行說雖然是地地道道的“漢奸”,可他也是漢文化最早的反思者,最早的反傳統鬥士。他對漢朝禮義制度的抨擊,句句在理,一針見血,難怪漢使都不是他辯論的敵手。

閹人的卑賤身份也刺激着中行說要去建功立業。“男兒生以不成名,死則葬蠻夷中”,這句着名的誓言,一定也是中行說的心聲。

中行說後來就在史書中消失了,不知所終,也不知最終的命運如何。他的個性,曇花一現。

史記的故事2

周昌:被皇帝騎在頭上還要罵皇帝

周昌是漢高祖劉邦的御史大夫,性格剛強,敢於直言,朝中人人都很敬畏他。劉邦本來就是小流氓出身,又當了皇帝,自然誰都不怕。可是他卻也怕周昌。起因是有一次劉邦正和他的寵妃戚夫人抱在一起親熱,恰巧周昌進來奏事,看見了這一幕。臣子遇到皇上的這種事,惟一的辦法便是掉頭就跑。周昌雖然耿介,可是皇上的隱私權也必須尊重啊,於是周昌的反應也是掉頭就跑。沒想到劉邦這個無賴皇帝居然追了上來,一把抓住周昌,把周昌按倒在地,順勢就騎到了周昌的脖子上,一邊騎還一邊問周昌:“你看我是個什麼樣的皇帝?”周昌被壓在下面,卻很不服氣,使勁兒往上梗着脖子回答說:“我看您就是夏桀和殷紂王那樣的皇帝。”劉邦沒想到周昌說話這麼刻薄不留情面,只好哈哈一笑,站了起來,從此之後也對這個不服軟的御史大夫心存敬畏。

周昌口吃。劉邦想廢掉呂后所生的太子,立戚夫人的兒子如意爲太子,詢問周昌的意見,周昌本來就口吃,這時又正盛怒,結結巴巴地抗辯說:“我雖然口吃,但我期……期……期……期認爲這件事不行,陛下您想廢掉太子,我期……期……期……期決不能奉詔。”劉邦聽了哈哈大笑,從此後就叫他“期期先生”。這時,剛好呂后正在聽牆腳,聽了周昌這番結結巴巴的話,心裏很感激周昌,見到周昌出來,居然向周昌下跪表達謝意。

周昌的下屬有一個叫趙堯的官員,有個朋友告訴周昌趙堯雖然年紀輕輕,卻是一個奇才,將來一定會接替周昌御史大夫的職位。周昌哈哈大笑,不相信,認爲趙堯只是一個刀筆吏而已。這次周昌可看走了眼。

話說劉邦封如意爲趙王,如意剛剛十歲,劉邦怕自己死後呂后陷害如意,日夜擔憂,時常悲歌不已。劉邦是一個喜歡自己作詞作曲,自己親自演唱的歌手,剛當上皇帝的時候,衣錦還鄉,就向家鄉的鄉親們現場唱過一首《大風歌》。那首歌氣魄宏大,現在唱的悲歌卻催人淚下,大臣們聽得滿心不是滋味,又都猜不透劉邦爲什麼心情這麼壞。剛好這時趙堯在劉邦身邊,對劉邦說:“我知道陛下爲什麼悶悶不樂,是不是擔心呂后和戚夫人有嫌隙,您萬歲之後趙王不能保全性命?”這話正搔到劉邦的癢處,劉邦趕緊詢問趙堯有什麼好辦法。趙堯胸有成竹地說:“陛下應該給趙王立一個身份尊貴又強有力的丞相,而且這個丞相還必須是太后和太子以及羣臣都敬畏的人。”劉邦忙問:“對對對,我也這樣想,可是滿朝大臣之中,誰才符合這個條件呢?”趙堯回答說:“只有御史大夫周昌是最合適的人選。”

劉邦稱善,於是召周昌前來,對他說:“我有一件事想麻煩你,你去給趙王做相好嗎?”周昌一聽就哭了:“我一直跟隨在陛下身邊,沒有做錯什麼事啊,幹嗎要貶我的官,把我趕到諸侯國去?”劉邦安慰他說:“我也知道這是貶了你的官,可是我日日夜夜擔心的就是趙王,想着沒有你的輔佐趙王將來連性命可能都保不住,請你幫幫我這個忙吧!”

周昌知道胳膊擰不過大腿,只好哭哭啼啼地上任去了。這邊廂順理成章地,趙堯就坐上了御史大夫的位置,周昌那個視趙堯爲奇才的朋友的預言應驗了。

劉邦駕崩後,呂后果然要對趙王下手,數次派使者召趙王入朝,想加害趙王。周昌讓趙王以生病爲藉口,堅決不去長安。呂后大怒,心說當年我下跪感謝你替我的兒子說話,保住了太子的地位,現在你卻反過來幫助趙王。於是心生一計,先召周昌入朝。周昌沒有藉口不來啊,到了長安,呂后把周昌好一頓數落,說你難道不知道戚夫人是我的死對頭嗎?你不幫着我卻幫着她!

支開了周昌,呂后又派使者去召趙王。趙王沒辦法,只好來到長安,一個多月後就被呂后毒死了。周昌沒有完成劉邦鄭重交託給他的使命,一怒之下,賭氣不再上朝,也從此不再見呂后的面,三年後就死了。頂替他的職位的趙堯,五年後呂后查清原來讓周昌輔佐趙王的計策原來是他想出來的,也罷了趙堯的御史大夫。

可惜,那位朋友雖然預見到了趙堯將頂替周昌的職位,卻沒有預見到趙堯被免職的結局。聽到這個消息,九泉之下的周昌應該有一絲欣慰吧。

【個性點評】

周昌和劉邦真是互爲知己。在劉邦這樣的流氓皇帝手下當差,再耿介的大臣也會遭到羞辱,但是也只有周昌這樣的硬骨頭纔敢罵劉邦是像夏桀和殷紂王那樣的暴君。雖然是一句玩笑話,也足夠刻毒的了。而劉邦居然饒恕了周昌。非但饒恕了周昌,還把自己最喜愛的兒子的性命交託給周昌,即使最終仍然沒有保住趙王的性命,二人之間莫逆於心的信任還是令人豔羨。周昌性格鮮明,因爲怕辜負了劉邦的信任,就一輩子不再見呂后的面,連朝都不上,誰都拿他沒有辦法。

如果生在今天,周昌最好的職位應該是監察部部長,他的存在肯定會讓貪官污吏們人人自危。

史記的故事3

亂講原則,餓死活該

還在河內(今河南武陟)做郡守的時候,有人曾給周亞夫算過命,算命的人信誓旦旦地說:“您三年以後將被封侯,封侯八年以後將任將軍和丞相,掌握國家大權,位極人臣。然而,此後再過九年,您將會餓死。”周亞夫哈哈大笑,直斥言者可笑之極:“其一,我老爹的侯位早就被我大哥給襲了去,將來接替他的是他的兒子,因此,這侯爵和我無緣。其二,假如我真的富貴如你所言,我又怎麼會餓死呢?”對方笑而不語,周亞夫也沒當真。

三年之後,周亞夫果然被封爲條侯。

周亞夫是誰?他爲何能夠豐厚?

周亞夫是帝國根紅苗正的人物,他的父親就是絳侯周勃。絳侯周勃是漢朝開國重臣,漢朝建立後,他以將軍的身份隨從高祖劉邦一起平定了反叛的燕王臧荼、韓王信、陳豨,還以相國的身份領兵平定了反叛的燕王盧綰,後以太尉的身份,與丞相陳平一起,終於誅滅了呂氏家族,擁立漢文帝即位。周勃每每在關鍵時候出手,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於既倒,用史書上的話就是“有大功於漢室”。周勃去世後,其子周勝之襲了侯爵之位。後來周勝之犯罪被免去爵位,漢文帝就從周勃的兒子中選中了賢能的的周亞夫接續絳侯的爵位。

漢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年),匈奴大舉入侵邊境。周亞夫臨危受命,擔任將軍,駐紮細柳營。周亞夫軍紀嚴明,被稱爲威武之師。不久,皇帝親自來到細柳營勞軍,他第一次領教了周亞夫的個性。

皇帝興致勃勃地蒞臨細柳營,看着官兵都披持鎧甲,手執兵刃,弓弩張開,弓弦拉滿,內心十分高興,情不自禁地向官兵們問好:“同志們好!同志們辛苦了!”可是卻無人理睬。大門戒備森嚴,皇帝一行就這樣被晾在了門外。軍門都尉口裏唸唸有詞:“將軍有令,‘在軍中只能聽將軍的命令,不聽天子的詔令’。”皇帝無奈,只好公事公辦,派使者手持符節給將軍下詔令:“我要進去慰勞軍隊。”周亞夫這才傳令打開軍營大門。皇帝小心翼翼地來到周亞夫的辦公地點,周亞夫只是行拱手禮。“穿戴盔甲的將士不能跪拜,請允許我以軍禮參見皇上。”

所有的一切顯然出於皇帝的意外,在他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一直到他去世之時,他還喃喃地告誡太子:“如果發生危急情況,周亞夫是真正擔當領兵重任的。”

漢景帝即位後,作爲資深革命家,周亞夫更是獨執己見,一意孤行。這既給他帶來了成功,也爲他的災難埋下了伏筆。

漢景帝三年(前154年),吳、楚等七國叛亂。周亞夫由中尉升任太尉,領兵進攻打吳、楚叛軍。在他看來,楚兵勇猛輕捷,很難與他們交戰取勝。應該放長線釣大魚,先把樑國放棄,讓他們進攻,我們去斷絕他們的糧道,這樣才能把他們制服。即使面對樑王的求救,周亞夫照樣不爲所動。事情果然按照周亞夫的思路發展,最終周亞夫大敗吳楚軍隊,取得了輝煌的勝利。但因爲沒有及時發兵救助樑王,周亞夫有了第一個仇人。這樑王可不是一般的諸侯王,他可是竇太后的愛子。以後,樑孝王每次進京朝見太后時,常常要提起侯周亞夫的短處。

得勝回朝,周亞夫也被任命爲丞相,自然被漢景帝視爲左膀右臂。但有一件事卻讓漢景帝很不舒服。漢景帝執意要廢太子,周亞夫卻不識時務,極力爭辯。最後爭辯無效,太子被廢,周亞夫也漸漸被皇帝疏遠。

周亞夫是個遲鈍的人,即使被皇帝疏遠,他也絲毫沒有改變自己的工作作風。有一次,當權派竇太后提議:“皇后的哥哥王信可以封侯了。”爲自己的小舅子封侯,皇帝當然求之不得,於是皇帝就故意半推半就地和丞相周亞夫商議。誰知周亞夫卻無比堅持原則:“當初高皇帝規定‘不是劉氏家族的人不能封王,不是能功的人不能封侯,誰不遵守這個規定,天下人共同攻擊他’。如今王信雖然是皇后的哥哥,但沒有立功,封他爲侯是違背規約的。”漢景帝碰了個軟釘子,默默無言,悻悻離去。這次周亞夫可是一下子得罪了四個人,皇太后、皇后、皇帝和國舅。不久,周亞夫就只有一條路可走了—病退,漢景帝中元三年(前147年),周亞夫因病被免去丞相職務。

雖然淡出了朝廷,但大家並沒有因此原諒周亞夫。

不久,漢景帝在皇宮中召見條侯,並盛情地賞賜酒食。飯菜端上來了,是一大塊熟肉,完完整整的一塊肉,只是不知爲什麼這塊肉沒有切碎,也沒有人爲他提供刀叉和筷子。這不是明擺着玩弄人嗎?

周亞夫大爲不滿,扭頭就命令管宴席的官員去爲自己取筷子。一絲意味深長的微笑從漢景帝嘴角浮起,一個結論在他心裏頓時明晰了起來:“這個人心懷不滿,不可重用啊!”

不久之後發生的事情如同有人導演:兒子從皇家用品專供店裏爲周亞夫買了五百件殉葬用的盔甲盾牌。隨後,馬上就有人上告周亞夫的兒子要反叛,事情自然牽連到了周亞夫。公堂之上,周亞夫質問:“我所買的器物全是殉葬用品,怎麼說是要造反呢?”獄吏來了個腦筋急轉彎:“你這是要去地下造反啊!”面對不按牌理出牌的審判官,周亞夫憤而絕食,五天後吐血而亡—當然,這也算得上是餓死。

【個性點評】

不錯,遊戲有遊戲的規則,沒有了規則,遊戲就無法繼續。但遊戲規則只對遊戲者有效,規則是遊戲者之間相互約束的法則,這個規則不能用來約束規則的制定者。什麼時候出現了遊戲者用規則來約束規則制定者的現象,那就意味着:要麼規則錯了,要麼遊戲者錯了。規則制定者不會錯,永遠不會錯。如果遊戲者硬要堅持規則,最終只能被趕出遊戲,Game被動over!

史記的故事4

秦穆公的仁義(上)

秦穆公在位第九個年頭,晉國發生了驪姬之亂,太子被殺,公子夷吾、重耳等人出逃。夷吾派人向秦國求援,要求秦國幫助他回到晉國。秦穆公答應了他的請求,派百里奚率軍護送夷吾回國。夷吾感激地對秦人說:“如果我真的能夠被立爲晉國國君,我將把晉國河西的八座城邑獻給秦國,來感謝秦國對我的巨大幫助。”但是,等到日後夷吾真的即位以後,卻不遵守自己說過的誓言,而是派臣子丕鄭到秦國去推脫,違背了自己以前對秦人許下的承諾。丕鄭擔心自己的處境,便向秦穆公獻計說:“其實,晉國人不希望夷吾即位,而是擁戴重耳。如今,夷吾食言,沒有向秦國獻送城地,這都是呂甥、郤芮兩個人的計策。我希望您把此二人召到秦國,這樣,秦國再護送重耳回國就方便了。”於是穆公答應了丕鄭的請求,派他回國召喚呂甥、郤芮。但是,丕鄭受到了呂甥、郤芮的懷疑,他們向夷吾進讒言,丕鄭最終被夷吾殺死。丕鄭的兒子丕豹逃到了秦國,爲了替父親報仇,他規勸穆公說:“晉國國君無道,老百姓都不親附他,秦國可以藉此機會發兵攻打它。”但是穆公卻說:“如果晉國百姓不擁護自己的君主,那麼夷吾爲何還能誅殺他的大臣呢?能夠誅殺大臣,這恰好說明夷吾得了民心。”於是穆公並沒有聽從丕豹的建議,但還是任用了他。

幾年以後,晉國遭遇了旱災,夷吾派使者到秦國請求借糧度災。丕豹勸諫穆公不要借給晉國糧食,反而可以趁機發兵攻打它。穆公又詢問大臣們的意見。大臣公孫支說:“災荒和豐收是變幻無常的事,如果我們把糧食借給他們,他們一定回感激我們的,應該借糧給晉國。”百里奚認爲:“夷吾雖然得罪了秦國,但是晉國百姓卻是無辜的。”最終,穆公採納了公孫支、百里奚的建議,把糧食借給了晉國。秦人用漕運和陸路運輸的方式把糧食運到晉國,從秦國的雍城到晉國的絳城,運糧的車船浩浩蕩蕩、絡繹不絕。

史記的故事5

秦穆公的仁義(下)

穆公十四年,秦國發生了饑荒,穆公於是派使者到晉國去借糧。晉君夷吾與大臣們商量此事。大臣虢射說:“我國如果藉此機會發兵攻打秦國,將會取得很大成功。”夷吾利令智昏,聽從了虢射的意見。第二年,晉國發兵攻打秦國。秦國知道後,穆公也發動軍隊,委任丕豹爲將軍,並親自率軍前往前線迎擊晉軍。九月壬戌日,秦軍與晉軍在韓原進行了一場大會戰。晉君急攻心切,脫離了主力部隊,但是,在迴歸途中,晉君的馬車陷入泥中,動彈不得。秦穆公發現戰機,率領麾下軍士急追晉君,不僅沒能將其俘獲,反而被晉軍包圍了,穆公也受了傷。在此危急關頭,曾經受過穆公恩惠的三百個岐下人冒死圍,解救了穆公,而且將晉君也活捉了。

當初,穆公丟失了良馬,居住在岐下的三百名野人將其捕獲並吃掉了。秦國的官吏捕得了這些野人並要依法懲治他們。穆公知道此事以後,寬容地說:“君子是不會因爲牲畜的緣故而傷害他的人民。我聽說吃了良馬的肉而不飲酒對人體有害。”結果,穆公賞賜這些野人酒喝,並且赦免了他們的罪過。後來,這些人聽說秦軍反擊晉軍,都要求從軍。在此次戰鬥中,他們看見穆公處境艱難,就都不避刀槍,爭先死戰,來報答往日穆公的恩德。

穆公俘獲了晉君夷吾,下令國中說:“大家都齋戒獨宿,這兩天我將要用晉君祭祀上帝。”因爲晉君與周天子有親緣關係,所以周天子得知此事以後,爲晉君求情。而夷吾的姐姐是穆公的夫人,她聽說此事以後,便穿着喪服、赤裸雙腳爲弟弟求情。穆公嘆息說:“唉!我自認爲活捉了晉君是大功一件。可如今卻是周天子爲其求情,夫人爲此而愁苦。”於是,穆公與晉君訂立了盟約,答應將他放還,並把他安排到上等的館舍去修養,還饋贈給他牛、羊、豬各七頭作爲食品。十一月,穆公釋放夷吾歸國。夷吾回到晉國以後,把河西的土地獻給了秦國,並且讓太子到秦國去做質子。秦國則把宗室的女子嫁給晉國太子爲妻。此後,秦國的境域向東發展到了黃河一帶。

標籤:彙總 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