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學習教育 > 

改元造句

造句指懂得並使用字詞,按照一定的句法規則造出字詞通順、意思完整、符合邏輯的句子。依據現代語文學科特徵,可延伸爲寫段、作文的基礎,是學生寫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來源清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纖巧勝。” 夏丏尊葉聖陶《文心雕龍》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樂華 用鉛筆記錄下來。”

下面爲您提供關於【改元造句】內容,供您參考。

1、劉辯改元後的第三天,董卓主持羣臣大會,申明劉辯年幼愚昧,不配當一國之君,接着逼迫何太后下詔書廢劉辯爲弘農王,另立劉協爲皇帝。

2、武后改元天授,尊大成至聖先師孔子遺志恢復周禮,定都洛陽,更國號爲周。

3、蟆丙辰,竇建德爲壇於樂壽,自稱長樂王,置百官,改元丁丑。

4、睦仁一上位就開始倒幕,第二年就倒成了,因《周易》曰“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嚮明而治”,改元明治。

5、之道,消弭朋黨之爭,達到安邦定國,故改元爲“建中靖國”。

6、國不可一日無君,胡太后遂將尚在襁褓中潘嬪所生皇女從後宮抱來立爲皇帝,改元“武秦”,胡太后則繼續臨朝稱制。

7、改元至正,與民更始,觀其任賢相,召儒臣,勉阿魯圖之交儆,惜巙巙之遽歿,亦若有一隙之明。

8、次年改元“紹聖”,並停止與西夏談判,多次出兵討伐西夏,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

9、剛改元登極就遇到這樣的大禍事,內外都會對他的執政合法性有所懷疑吧,兩廣總督還在邸報裏宣稱三月之內必然能撲滅亂黨,以儆效尤。

10、壬辰,吳主加尊號曰睿聖文明光孝皇帝,大赦,改元大和。

11、僖宗李儼遷都鳳翔,改元中和元年,令鄭畋爲西歧州內外諸軍都詔討,加兵部尚書銜,速草檄文詔令天下各道兵馬入京師勤王。

12、雍州刺史武昌王渾與左右作檄文,自號楚王,改元永光,備置百官,以爲戲笑。

13、當其時,武氏改國號周,改元天授。

14、巨字犯諱,何故不改?越年本爲天鳳七年,莽依六歲改元的詔命,改號爲地皇元年。

15、西漢末年,王莽篡漢改元,新蔡縣更名新遷縣。

16、武氏方下制許可,於九月九日起,易唐爲周,改元天授。

17、梁惠王改元爲“後元”是他政治生涯中的大事。

18、太皇太后笑道“行了,別得了便宜賣乖,你兒子當皇帝,你還不樂意啊,明年他生出來,咱們就改元,你說年號叫什麼好?”。

19、雞蛋妹者,平鵬改元開放七年生,姓名籍貫已不可考矣,疑爲巴郡人士。

20、李明輝實力大增,養兵屯田,遠交近攻,終於在五年之後,消滅了天下諸侯,登基爲帝,改元建業,號稱建業大帝。

21、至於晉武獨以天性矯而行之,可謂不世之賢君;而裴、傅之徒,固陋庸臣,習常玩故,不能將順其美,惜哉!吳改元寶鼎。

22、改元泰定,修文法,改稅負,安撫流民草寇等。

23、???????深改元年,改革大潮在一項項革故之舉中涌起,改革畫卷在一項項鼎新之措中展開,全面深化改革猶如鯤鵬展翅,乘風翱翔。

24、根據史料記載,嗣聖元年,武后臨朝稱制,翌年改元,取“敦信明義,崇德報功,垂拱而天下治”中“垂拱”兩字作年號。

25、中國是文字國。皇帝遇着不順心的事便改元,希望明年的國運漸趨好轉。本來是元武十二年的,改叫大慶元年,以往的不幸的日子就此告一結束。對於字眼兒的過分的信任,是我們的特徵。

26、十五年二月,劉福通迎立韓山童之子韓林兒爲帝,號小明王,國號宋,奠都亳州,改元龍鳳。

改元造句

句子是語言運用的基本單位,它由詞或詞組構成,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如告訴別人一件事,提出一個問題,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種感慨。它的句尾應該用上句號、問號或感嘆號。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幾種:

一、在分析並理解詞義的基礎上加以說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這樣造:“我站在廣場上瞻仰革命烈士紀念碑。”因爲“瞻仰”是懷着敬意擡頭向上看。

二、用形容詞造句,可以對人物的動作、神態或事物的形狀進行具體的描寫。如用“鴉雀無聲”造句:“教室裏鴉雀無聲,再也沒有人說笑嬉鬧,再也沒有人隨意走動,甚至連大氣都不敢出了。”這就把“鴉雀無聲”寫具體了。

三、有的形容詞造句可以用一對反義詞或用褒義詞貶義詞的組合來進行,強烈的對比能起到較好的表達作用。如用“光榮”造句:“講衛生是光榮的,不講衛生是可恥的。”用“光榮”與“可恥”作對比,強調了講衛生是一種美德。

四、用比擬詞造句,可以藉助聯想、想象使句子生動。如用“彷彿”造句:“今天冷極了,風颳在臉上彷彿刀割一樣。”

五、用關聯詞造句,必須注意詞語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儘管……可是……”造句:“儘管今天天氣很糟,但是大家都沒有遲到。” 這就需要在平時學習中,把關聯詞的幾種類型分清並記住。

六、先把要造句的詞擴展成詞組,然後再把句子補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組成“增添設備”、“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後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隨着信息新媒體的發展,網絡已經成爲繼報紙、收音機、電視之後的主流媒體,並有將其整合的趨勢。網民數量的激增使得網絡話題的熱議和網絡語言迅速成爲流行語。出現了很多新現象:網絡造句——當某一新聞事件在網絡迅速流傳之後,新聞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詞語,在網友們的推廣下,成爲造句的主體,並迅速在網絡流行展開。比如李剛事件中,我爸叫李剛成爲流行語,以它進行的造句活動在網絡鋪開。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剛;給我一個李剛,我能撐起整個地球等。而在360與騰訊的3Q網絡大戰之後,一句“我很艱難的做出決定”也迅速流行。這類造句的特徵主要是將已有的詩句、文章等進行改變而成。

標籤:造句 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