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學習教育 > 

詩歌的審美教育作用是什麼

詩歌的審美教育作用是什麼

1、詩歌培養滋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立德首先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在人生道路上剛健有爲、自強不息。語文就擔當着這種教育責任。現當代詩歌一些優秀的作品,飽含着偉大愛國情感,深刻的人文關懷。學生學習這些作品,能夠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關注祖國命運,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樹立高遠的志向。在教授《沁園春?長沙》時,老師們可以帶領學生夠感受到詩人改造舊中國的革命氣魄和愛國情懷;和學生一起吟誦《大堰河——我的保姆》時,我們能夠感受到詩人對貧苦百姓的深切同情;《立在地球邊上放號》《紅燭》《峨日朵雪峯之側》都從不同的側面,表達同樣的愛國情懷。在鑑賞這些詩歌作品時,教師應該關注詩歌作品中所承載的愛國情感,讓學生獲得愛國情感的陶冶,在青春時期種下愛國的種子,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2、現當代詩歌豐富了學生的情感世界。

《文心雕龍》中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意即文學作品的創作,總是作者有感而發,這種內心的情感通過外在的辭令表達出來,才創作出詩文。在現當代詩歌的教學中,我們老師不是簡單地強調朗讀的重要性,而是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到詩歌優美的意境和豐富的情感。語言是思想的載體,詩歌的語言各具特色,但最終目的都是爲情感的表達服務。鑑賞現當代詩歌,就詩歌的語言而言,應該反覆吟詠,品味詩歌獨特的語言風格,分析語言風格對詩歌情感表達的作用。詩歌是作者內心的吟唱。詩歌中的一字一句,一物一景皆不是單純的物象,都是情中之景,披上了情感的外衣。鑑賞者應該沿着文章的辭令探尋詩歌的情感,才能深刻地把握詩歌的內涵。

現當代詩歌作品中蘊含着豐富多彩的情感,對於培養學生健康豐富的情感十分有利。戴望舒的《雨巷》是外在語言節奏與內在情感和諧統一的經典作品。詩歌外在節奏與內在情感的節奏的結合帶給人們美的享受。

標籤:詩歌 教育 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