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論語書籍是一樣的書嗎

論語書籍是一樣的書嗎

論語書籍是一樣的書。《論語》是春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文集,成書於戰國前期。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爲主,敘事體爲輔,較爲集中地體現了孔子及儒家學派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教育原則等。作品多爲語錄,但辭約義富,有些語句、篇章形象生動,其主要特點是語言簡練、淺近易懂,而用意深遠,有一種雍容和順、紆徐含蓄的風格,能在簡單的對話和行動中展示人物形象。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論語是一本書嗎?

《論語》是記載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一共二十卷,11705個漢字,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寫,是我國古代儒家經典著作之一,是首創語錄體。漢語文章的典範性也源於此,儒家(在春秋戰國時期與墨家對立)創始人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禮”和“中庸”。

論語是什麼書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文集,成書於戰國前期。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爲主,敘事體爲輔,較爲集中地體現了孔子及儒家學派的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論語》內容涉及、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後期孔子設壇講學時期,其主體內容就已初始創成;孔子去世以後,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代代傳授他的言論,並逐漸將這些口頭記誦的語錄言行記錄下來,因此稱爲“論”;《論語》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稱爲“語”。清朝趙翼解釋說:“語者,聖人之語言,論者,諸儒之討論也。”其實,“論”又有纂的意思,所謂《論語》,是指將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記載下來編纂成書。現存《論語》20篇,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論之語約444章,記孔門弟子相互談論之語48章。

作爲儒家經典的《論語》,其內容博大精深,包羅萬象,《論語》的思想主要有三個既各自又緊密相依的範疇:倫理道德範疇——仁,社會範疇——禮,認識方範疇——中庸。仁,首先是人內心深處的一種真實的狀態,折中真的極致必然是善的,這種真和善的全體狀態就是“仁”。孔子確立的仁的範疇,進而將禮闡述爲適應仁、表達仁的一種合理的社會關係與待人接物的規範,進而明確“中庸”的系統方原則。“仁”是《論語》的思想核心。

論語是一部什麼書?

《論語》是一部什麼樣的書?

論語》首創語錄之體。漢語文章的典範性也發源於此。《論語》一書比較忠實地記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論語》共二十篇。儒家創始人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禮”、“義”。 作爲一部優秀的語錄體散文集,它以言簡意賅、含蓄雋永的語言,記述了孔子的言論。《論語》中所記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答,點到即止;或啓辯,侃侃而談;富於變化,娓娓動人。 《論語》作爲孔子及門人的言行集,內容十分廣泛,多半涉及人類社會生活問題,對中華民族的心理素質及道德行爲起到過重大影響。直到近代新文化運動之前,約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一直是中國人的初學必讀之書。

《論語》是一部什麼性質的著作?

按照法律的話,《論語》是孔子的弟子們根據記憶寫的孔子的語錄,在作品上屬於文字作品,也是合作作品。

但是這部古代的文學名著,已經屬於社會公益部分,它應當是全中國人民的財富,其一切權利屬於中國人民。

論語是記錄什麼的一部書

《論語》它是記錄孔子及其門徒的言行的一部書 ,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根據孔子言行編寫的

論語是一部記錄什麼和什麼言行的書

《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弟子同相關人士思想、言論和活動的一部書,大部分內容都是直接引用了當事人的對話和言論,被稱爲語錄體思想散文集。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彙輯成書,且大部分內容是人物的言論,所以稱爲“論語”。

《論語》是——家學派經典著作之一,內容是記錄——的一部書。

《論語》是儒家學派經典著作之一,是記錄了孔子及其門徒言行的一本書。

論語是一部什麼樣的書

《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是儒家學派最重要的一部典籍。是由孔子的學生編撰的。成書之後,一直是中國文人必讀的文獻,特別是,經西漢董仲舒提倡的罷免百家、獨尊儒術以後,《論語》就成爲中國識字人的必讀之書。毫不誇張的說,在中國的古典書籍中,《論語》出版數最多,普及程度最高、影響最深遠。

論語是一部怎樣的書?

《論語》首創語錄之體。漢語文章的典範性也發源於此。《論語》一書比較忠實地記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論語》共二十篇。儒家創始人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禮”、“義”。 《論語》以記言爲主,“論”是論纂的意思,“語”是話語,經典語句,箴言,“論語”即是論纂(先師孔子的)語言。《論語》成於衆手,記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傳弟子,也有孔門以外的人,但以孔門弟子爲主. 作爲一部優秀的語錄體散文集,它以言簡意賅、含蓄雋永的語言,記述了孔子的言論。《論語》中所記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答,點到即止;或啓辯,侃侃而談;富於變化,娓娓動人。 《論語》又善於通過神情語態的描寫,展示人物形象。孔子是《論語》描述的中心,“夫子風采,溢於格言”(《文心雕龍?徵聖》);書中不僅有關於他的儀態舉止的靜態描寫,而且有關於他的個性氣質的傳神刻畫。此外,圍繞孔子這一中心,《論語》還成功地刻畫了一些孔門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魯莽,顏淵的溫雅賢良,子貢的聰穎善辯,曾皙的瀟灑脫俗等等,都稱得上個性鮮明,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對於不同的對象,考慮其不同的素質、優點和缺點、進德修業的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教誨。表現了誨人不倦的可貴精神。據《顏淵》載,同是弟子問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顏淵“克己復禮爲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答司馬中“仁者其言也訒”。顏淵學養高深,故答以“仁”學綱領,對仲弓和司馬中則答以細目。又如,同是問“聞斯行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因爲“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聞斯行之。”因爲“求也退,故進之。”這不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問題,其中還飽含孔子對弟子的高度的責任心。 《論語》是名列世界十大歷史名人之首的中國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門人記錄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書於戰國初期。因秦始皇-焚書坑儒,到西漢時期僅有口頭傳授及從孔子住宅夾壁中所得的本子,計有:魯人口頭傳授的《魯論語》20篇,齊人口頭傳授的《齊論語》22篇,從孔子住宅夾壁中發現的《古論語》21篇。西漢末年,帝師張禹精治《論語》,並根據《魯論語》,參照《齊論語》,另成一論,稱爲《張侯論》。東漢末年,鄭玄以《張侯論》爲依據,參考《齊論語》、《古論語》,作《論語注》,是爲今本《論語》。《齊論語》、《古論語》不久亡佚。現存《論語》共20篇,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論之語約444章,記孔門弟子相互談論之語48章。 《論語》作爲孔子及門人的言行集,內容十分廣泛,多半涉及人類社會生活問題,對中華民族的心理素質及道德行爲起到過重大影響。直到近代新文化運動之前,約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一直是中國人的初學必讀之書。 五四運動以後,《論語》作爲封建文化的象徵被列爲批判否定的對象,爾後雖有新儒學的研究與萌生,但在中國民主的大背景下,儒家文化在中國並未形成新的氣候。時代的發展,社會的前進,不能不使人們重新選擇新生的思想文化,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以及社會主義新文化的誕生與發展。 然而,嚴峻的事實是,一個新型的社會,特別是當它步入正常發展軌道的時候,不能不對自己的民族精神及傳統文化進行重新反思,這是任何一個社會在其自身發展過程中所不能忽視的重要環節。特別是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們重新認識,重新探索。這使我想到人類的共性與個性,文化的共性與個性,民族文化的辯證否定本性。同時,也使我感到 *** “古爲今用,洋爲中用”思想的價值之所在。 事實上,當我們擺脫了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真正確立唯物辯證的思維方法,並用它剖......

《論語》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論語》是儒家經典之一,是一部以記言爲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主要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審美、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

《論語》內容涉及、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後期孔子設壇講學時期,其主體內容就已初始創成。

孔子去世以後,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代代傳授他的言論,並逐漸將這些口頭記誦的語錄言行記錄下來,因此稱爲“論”;《論語》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稱爲“語”。

擴展資料:

《論語》在戰國初期成書之後,經歷了秦始皇時代的“焚書坑儒”,隨着西漢王朝的勃興,《論語》的傳承進入了新的階段。這一時期,《論語》以口頭傳授的方式分爲兩支,根據師承流傳的源流,名爲《齊論語》和《魯論語》。

也就是來自齊地儒師解說的齊版《論語》和魯地儒師解說的魯版《論語》。此外,還有所謂的《古論語》,這個本子長期隱匿於孔子故宅的夾壁中,漢武帝時期才得以問世,並逐步爲世人所知。

其中,魯人傳授的《魯論語》有20篇,齊人傳授的《齊論語》有22篇,從孔子故宅夾壁中發現的《古論語》則爲21篇。

西漢末年,張禹被舉薦擔任太子的老師,講授《論語》。由於當時的版本篇章與解說各異,張禹以自己本來師承研讀的《魯論語》爲基礎,兼採《齊論語》,擇善而從,形成了統一的版本《張侯論》。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論語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再讀國學經典:《論語》的版本源流

《論語》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論語》

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漢代成書。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爲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

以語錄體爲主,敘事體爲輔,集中體現了孔子的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與《詩》、《書》、《禮》、《易》、《春秋》等“五經”,總稱“四書五經”。全書共20篇、492章,首創 “語錄體” 。是中國現傳揚並學習的古代著作之一。

《論語》在古代有3個版本,包括《古論》《魯論》和《齊論》。現在通行的《論語》是由《魯論》和《古論》整理形成的版本,而《齊論》則在漢魏時期失傳。

《論語》是一部什麼樣的書,它是什麼時候成書的,由誰編輯而成?

     《論語》是一本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全書約1.2萬字,共20篇,大部分內容是孔子對於其弟子所提問題的回答,因此也可以說這本書是孔子幾個弟子的課堂筆記合在一起的集子。另外書中也記錄了一些孔子弟子的言行。書中的語言言簡意賅、含蓄雋永,對於孔子的理想、倫理主張、道德觀念以及教育原則等均有所反映,並生動地刻畫了孔子和一些弟子的人物形象。《論語》剛開始在儒家經典中地位並不高,一度被稱爲“小經”,南宋後因爲理學家朱熹的推崇而日漸成爲儒家“第一經”。其博大深刻的思想至今仍影響着中國以及東亞、東南亞許多國家。 至於《論語》究竟編纂於何時,由誰編纂,歷來說法不一。 

        關於《論語》的編纂者,一個比較籠統的說法是《漢書·藝文志》中的“衆弟子鹹記之”。這裏的衆弟子,不少學者推測爲仲弓、子夏等人。同時,也有不少人認爲《論語》爲孔子弟子曾子和有子兩人的門人所作。因爲在書中,除孔子外,只有這兩人被尊稱爲“子”,並且書中記錄兩人的言論也比較多。唐代的柳宗元則進一步認爲《論語》爲曾子及其弟子所編,因爲書中對曾參無一處不稱“子”,而且記載他的言行和孔子其他弟子比較起來爲最多。宋代理學家“二程”與近代的思想家梁啓超也持此觀點。還有一種說法認爲《論語》是曾子門人講述,由秦漢儒生編輯總結而成。 而關於《論語》的成書時間,目前只能推測出一個大致的時間。

       《論語》裏不僅記錄了孔子與學生之間的問答,而且記錄了孔子的弟子子夏、子張、曾子等與再傳弟子之間的對話。這其中,子張小孔子48歲,子夏小孔子44歲。他們收有學生,應該是孔子死後許多年了。另外,《論語·泰伯》篇中記載有曾子病危將死時與弟子孟敬子的對話。孟敬子是魯國大夫孟武伯兒子的諡號,他死於戰國初期,而曾子死於公元前436年左右。因此,《論語》成書應該在公元前400年前後。 綜上可以推測,《論語》應該是在戰國初期,孔子死後大約60年,由其弟子或再傳弟子,或者弟子與再傳弟子一起集體編輯而成的。

論語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書。《論語》是一部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它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編輯而成。

論語是“語錄”之意。漢朝以前,《論語》有過《魯論》、《齊論》、《古論》等不同名稱的版本,但除了個別篇目不同外,各種版本內容大體一致。孔子學說的核心思想是“仁”,《論語》中始終如一地貫穿了他的這一思想。

《論語》屬於什麼類的書

《論語》是我國古代儒家經典著作之一,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論語》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以語錄體和對話體爲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資料拓展:

我國古代圖書分爲四部,即“經史子集”,四部的名稱和順序是是在《隋書·經籍志》中最後確定下來的。具體劃分如下:

經部:指儒家學說,儒家經書開始有五部,即詩、書、易、禮、春秋,稱爲“五經”。從唐代到宋代,形成十三經,即易、書、詩、周禮、儀禮、禮紀、左傳、公羊傳、穀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

史部:指記載歷史興衰治亂和各種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的歷史書,遠在四千多年前,中國即有歷史的記錄。各種體裁的歷史著作都屬於這一類。司馬遷的《史紀》爲中國正史的開始,以後幾乎每朝一史,共有二十四史。此外古史、野史、法典、地誌、職官、政書、時令等,凡記事的書籍均歸入史部。

子部:指記錄諸子百家及其學說的書籍。春秋戰國之際,學者輩出,百家爭鳴,哲學、名學、法學、醫學、算學、兵學、天文學、農學十分發達。每家著書一種,後人因爲次於經書而成一家之言,所以稱爲子書,道教、宋明理學、清朝的考據學也都歸入子部。

集部:凡歷代作家的散文、駢文、詩、詞、曲等集子和文學評論著作,均歸入此類。屬於一人所有的稱爲別集,匯選若干人的作品稱爲總集,有關詩的集子稱爲詩集。

論語是一部什麼樣的書

《論語》是一部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它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編輯而成。孔子學說的核心思想是“仁”,《論語》中始終如一地貫穿了他的這一思想。

孔子(公元前552 或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後期魯國人。是儒家學派的創建者、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論語》的篇章排列在內容上沒有什麼必然聯繫,各章各節成篇。它涉及的領域極其廣泛,記錄了孔子關於哲學、經濟、、倫理、美學、文學、音樂、道德等方面的言論,是研究孔子及其創立的儒家學說的主要文獻。

《論語》是名列世界十大歷史名人之首的中國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門人記錄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書於戰國初期。因秦始皇焚書坑儒,到西漢時期僅有口頭傳授及從孔子住宅夾壁中所得的本子,計有:魯人口頭傳授的《魯論語》20篇,齊人口頭傳授的《齊論語》22篇,從孔子住宅夾壁中發現的《古論語》21篇。西漢末年,帝師張禹精治《論語》,並根據《魯論語》,參照《齊論語》,另成一論,稱爲《張侯論》。東漢末年,鄭玄以《張侯論》爲依據,參考《齊論語》、《古論語》,作《論語注》,是爲今本《論語》。《齊論語》、《古論語》不久亡佚。現存《論語》共20篇,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論之語約444章,記孔門弟子相互談論之語48章。

《論語》作爲孔子及門人的言行集,內容十分廣泛,多半涉及人類社會生活問題,對中華民族的心理素質及道德行爲起到過重大影響。直到近代新文化運動之前,約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一直是中國人的初學必讀之書。

“五四”運動以後,《論語》作爲封建文化的象徵被列爲批判否定的對象,爾後雖有新儒學的研究與萌生,但在中國民主的大背景下,儒家文化在中國並未形成新的氣候。時代的發展,社會的前進,不能不使人們重新選擇新生的思想文化,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以及社會主義新文化的誕生與發展。

論語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爲主,敘事體爲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爲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此書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再加上《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總稱“四書五經”。擴展資料

一、《論語》的思想

《論語》的思想主要有三個既各自又緊密相依的範疇:倫理道德範疇——仁,社會範疇——禮,認識方範疇——中庸。仁,首先是人內心深處的一種真實的狀態,折中真的極致必然是善的,這種真和善的全體狀態就是“仁”。

孔子確立的仁的範疇,進而將禮闡述爲適應於仁、表達仁的一種合理的社會關係與待人接物的規範,進而明確“中庸”的系統方原則。“仁”是《論語》的思想核心。

二、《論語》的中心人物介紹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魯哀公十二年(公元前483年),孔子繼續從事教育及整理文獻工作。這一年冬天,孔子的兒子孔鯉去世。魯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孔子70歲,稱自己這時候隨心行事也可以不逾越規矩。

這一年,孔子最愛的弟子顏回先他而死,孔子十分悲傷,感慨到昔日曾跟隨自己從陳國到蔡國去的學生,此時卻都不在身邊受教了。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春天,西狩獲麟。孔子認爲這不是好徵兆,說吾道窮矣。於是停止修《春秋》。

同年六月,齊國陳恆弒齊簡公,孔子齋戒沐浴三天,見魯哀公,請求魯國出兵討伐陳恆,沒有得到支持。又向季孫請求出兵,結果遭到拒絕。

論語是一本書嗎?

《論語》是記載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一共二十卷,11705個漢字,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寫,是我國古代儒家經典著作之一,是首創語錄體。漢語文章的典範性也源於此,儒家(在春秋戰國時期與墨家對立)創始人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禮”和“中庸”。

論語是什麼書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文集,成書於戰國前期。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爲主,敘事體爲輔,較爲集中地體現了孔子及儒家學派的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論語》內容涉及、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後期孔子設壇講學時期,其主體內容就已初始創成;孔子去世以後,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代代傳授他的言論,並逐漸將這些口頭記誦的語錄言行記錄下來,因此稱爲“論”;《論語》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稱爲“語”。清朝趙翼解釋說:“語者,聖人之語言,論者,諸儒之討論也。”其實,“論”又有纂的意思,所謂《論語》,是指將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記載下來編纂成書。現存《論語》20篇,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論之語約444章,記孔門弟子相互談論之語48章。

作爲儒家經典的《論語》,其內容博大精深,包羅萬象,《論語》的思想主要有三個既各自又緊密相依的範疇:倫理道德範疇——仁,社會範疇——禮,認識方範疇——中庸。仁,首先是人內心深處的一種真實的狀態,折中真的極致必然是善的,這種真和善的全體狀態就是“仁”。孔子確立的仁的範疇,進而將禮闡述爲適應仁、表達仁的一種合理的社會關係與待人接物的規範,進而明確“中庸”的系統方原則。“仁”是《論語》的思想核心。

論語是一部什麼書?

《論語》是一部什麼樣的書?

論語》首創語錄之體。漢語文章的典範性也發源於此。《論語》一書比較忠實地記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論語》共二十篇。儒家創始人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禮”、“義”。 作爲一部優秀的語錄體散文集,它以言簡意賅、含蓄雋永的語言,記述了孔子的言論。《論語》中所記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答,點到即止;或啓辯,侃侃而談;富於變化,娓娓動人。 《論語》作爲孔子及門人的言行集,內容十分廣泛,多半涉及人類社會生活問題,對中華民族的心理素質及道德行爲起到過重大影響。直到近代新文化運動之前,約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一直是中國人的初學必讀之書。

《論語》是一部什麼性質的著作?

按照法律的話,《論語》是孔子的弟子們根據記憶寫的孔子的語錄,在作品上屬於文字作品,也是合作作品。

但是這部古代的文學名著,已經屬於社會公益部分,它應當是全中國人民的財富,其一切權利屬於中國人民。

論語是記錄什麼的一部書

《論語》它是記錄孔子及其門徒的言行的一部書 ,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根據孔子言行編寫的

論語是一部記錄什麼和什麼言行的書

《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弟子同相關人士思想、言論和活動的一部書,大部分內容都是直接引用了當事人的對話和言論,被稱爲語錄體思想散文集。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彙輯成書,且大部分內容是人物的言論,所以稱爲“論語”。

《論語》是——家學派經典著作之一,內容是記錄——的一部書。

《論語》是儒家學派經典著作之一,是記錄了孔子及其門徒言行的一本書。

論語是一部什麼樣的書

《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是儒家學派最重要的一部典籍。是由孔子的學生編撰的。成書之後,一直是中國文人必讀的文獻,特別是,經西漢董仲舒提倡的罷免百家、獨尊儒術以後,《論語》就成爲中國識字人的必讀之書。毫不誇張的說,在中國的古典書籍中,《論語》出版數最多,普及程度最高、影響最深遠。

論語是一部怎樣的書?

《論語》首創語錄之體。漢語文章的典範性也發源於此。《論語》一書比較忠實地記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論語》共二十篇。儒家創始人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禮”、“義”。 《論語》以記言爲主,“論”是論纂的意思,“語”是話語,經典語句,箴言,“論語”即是論纂(先師孔子的)語言。《論語》成於衆手,記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傳弟子,也有孔門以外的人,但以孔門弟子爲主. 作爲一部優秀的語錄體散文集,它以言簡意賅、含蓄雋永的語言,記述了孔子的言論。《論語》中所記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答,點到即止;或啓辯,侃侃而談;富於變化,娓娓動人。 《論語》又善於通過神情語態的描寫,展示人物形象。孔子是《論語》描述的中心,“夫子風采,溢於格言”(《文心雕龍?徵聖》);書中不僅有關於他的儀態舉止的靜態描寫,而且有關於他的個性氣質的傳神刻畫。此外,圍繞孔子這一中心,《論語》還成功地刻畫了一些孔門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魯莽,顏淵的溫雅賢良,子貢的聰穎善辯,曾皙的瀟灑脫俗等等,都稱得上個性鮮明,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對於不同的對象,考慮其不同的素質、優點和缺點、進德修業的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教誨。表現了誨人不倦的可貴精神。據《顏淵》載,同是弟子問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顏淵“克己復禮爲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答司馬中“仁者其言也訒”。顏淵學養高深,故答以“仁”學綱領,對仲弓和司馬中則答以細目。又如,同是問“聞斯行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因爲“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聞斯行之。”因爲“求也退,故進之。”這不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問題,其中還飽含孔子對弟子的高度的責任心。 《論語》是名列世界十大歷史名人之首的中國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門人記錄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書於戰國初期。因秦始皇-焚書坑儒,到西漢時期僅有口頭傳授及從孔子住宅夾壁中所得的本子,計有:魯人口頭傳授的《魯論語》20篇,齊人口頭傳授的《齊論語》22篇,從孔子住宅夾壁中發現的《古論語》21篇。西漢末年,帝師張禹精治《論語》,並根據《魯論語》,參照《齊論語》,另成一論,稱爲《張侯論》。東漢末年,鄭玄以《張侯論》爲依據,參考《齊論語》、《古論語》,作《論語注》,是爲今本《論語》。《齊論語》、《古論語》不久亡佚。現存《論語》共20篇,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論之語約444章,記孔門弟子相互談論之語48章。 《論語》作爲孔子及門人的言行集,內容十分廣泛,多半涉及人類社會生活問題,對中華民族的心理素質及道德行爲起到過重大影響。直到近代新文化運動之前,約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一直是中國人的初學必讀之書。 五四運動以後,《論語》作爲封建文化的象徵被列爲批判否定的對象,爾後雖有新儒學的研究與萌生,但在中國民主的大背景下,儒家文化在中國並未形成新的氣候。時代的發展,社會的前進,不能不使人們重新選擇新生的思想文化,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以及社會主義新文化的誕生與發展。 然而,嚴峻的事實是,一個新型的社會,特別是當它步入正常發展軌道的時候,不能不對自己的民族精神及傳統文化進行重新反思,這是任何一個社會在其自身發展過程中所不能忽視的重要環節。特別是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們重新認識,重新探索。這使我想到人類的共性與個性,文化的共性與個性,民族文化的辯證否定本性。同時,也使我感到 *** “古爲今用,洋爲中用”思想的價值之所在。 事實上,當我們擺脫了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真正確立唯物辯證的思維方法,並用它剖......

《論語》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論語》是儒家經典之一,是一部以記言爲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主要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審美、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

《論語》內容涉及、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後期孔子設壇講學時期,其主體內容就已初始創成。

孔子去世以後,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代代傳授他的言論,並逐漸將這些口頭記誦的語錄言行記錄下來,因此稱爲“論”;《論語》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稱爲“語”。

擴展資料:

《論語》在戰國初期成書之後,經歷了秦始皇時代的“焚書坑儒”,隨着西漢王朝的勃興,《論語》的傳承進入了新的階段。這一時期,《論語》以口頭傳授的方式分爲兩支,根據師承流傳的源流,名爲《齊論語》和《魯論語》。

也就是來自齊地儒師解說的齊版《論語》和魯地儒師解說的魯版《論語》。此外,還有所謂的《古論語》,這個本子長期隱匿於孔子故宅的夾壁中,漢武帝時期才得以問世,並逐步爲世人所知。

其中,魯人傳授的《魯論語》有20篇,齊人傳授的《齊論語》有22篇,從孔子故宅夾壁中發現的《古論語》則爲21篇。

西漢末年,張禹被舉薦擔任太子的老師,講授《論語》。由於當時的版本篇章與解說各異,張禹以自己本來師承研讀的《魯論語》爲基礎,兼採《齊論語》,擇善而從,形成了統一的版本《張侯論》。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論語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再讀國學經典:《論語》的版本源流

《論語》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論語》

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漢代成書。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爲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

以語錄體爲主,敘事體爲輔,集中體現了孔子的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與《詩》、《書》、《禮》、《易》、《春秋》等“五經”,總稱“四書五經”。全書共20篇、492章,首創 “語錄體” 。是中國現傳揚並學習的古代著作之一。

《論語》在古代有3個版本,包括《古論》《魯論》和《齊論》。現在通行的《論語》是由《魯論》和《古論》整理形成的版本,而《齊論》則在漢魏時期失傳。

《論語》是一部什麼樣的書,它是什麼時候成書的,由誰編輯而成?

     《論語》是一本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全書約1.2萬字,共20篇,大部分內容是孔子對於其弟子所提問題的回答,因此也可以說這本書是孔子幾個弟子的課堂筆記合在一起的集子。另外書中也記錄了一些孔子弟子的言行。書中的語言言簡意賅、含蓄雋永,對於孔子的理想、倫理主張、道德觀念以及教育原則等均有所反映,並生動地刻畫了孔子和一些弟子的人物形象。《論語》剛開始在儒家經典中地位並不高,一度被稱爲“小經”,南宋後因爲理學家朱熹的推崇而日漸成爲儒家“第一經”。其博大深刻的思想至今仍影響着中國以及東亞、東南亞許多國家。 至於《論語》究竟編纂於何時,由誰編纂,歷來說法不一。 

        關於《論語》的編纂者,一個比較籠統的說法是《漢書·藝文志》中的“衆弟子鹹記之”。這裏的衆弟子,不少學者推測爲仲弓、子夏等人。同時,也有不少人認爲《論語》爲孔子弟子曾子和有子兩人的門人所作。因爲在書中,除孔子外,只有這兩人被尊稱爲“子”,並且書中記錄兩人的言論也比較多。唐代的柳宗元則進一步認爲《論語》爲曾子及其弟子所編,因爲書中對曾參無一處不稱“子”,而且記載他的言行和孔子其他弟子比較起來爲最多。宋代理學家“二程”與近代的思想家梁啓超也持此觀點。還有一種說法認爲《論語》是曾子門人講述,由秦漢儒生編輯總結而成。 而關於《論語》的成書時間,目前只能推測出一個大致的時間。

       《論語》裏不僅記錄了孔子與學生之間的問答,而且記錄了孔子的弟子子夏、子張、曾子等與再傳弟子之間的對話。這其中,子張小孔子48歲,子夏小孔子44歲。他們收有學生,應該是孔子死後許多年了。另外,《論語·泰伯》篇中記載有曾子病危將死時與弟子孟敬子的對話。孟敬子是魯國大夫孟武伯兒子的諡號,他死於戰國初期,而曾子死於公元前436年左右。因此,《論語》成書應該在公元前400年前後。 綜上可以推測,《論語》應該是在戰國初期,孔子死後大約60年,由其弟子或再傳弟子,或者弟子與再傳弟子一起集體編輯而成的。

論語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書。《論語》是一部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它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編輯而成。

論語是“語錄”之意。漢朝以前,《論語》有過《魯論》、《齊論》、《古論》等不同名稱的版本,但除了個別篇目不同外,各種版本內容大體一致。孔子學說的核心思想是“仁”,《論語》中始終如一地貫穿了他的這一思想。

《論語》屬於什麼類的書

《論語》是我國古代儒家經典著作之一,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論語》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以語錄體和對話體爲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資料拓展:

我國古代圖書分爲四部,即“經史子集”,四部的名稱和順序是是在《隋書·經籍志》中最後確定下來的。具體劃分如下:

經部:指儒家學說,儒家經書開始有五部,即詩、書、易、禮、春秋,稱爲“五經”。從唐代到宋代,形成十三經,即易、書、詩、周禮、儀禮、禮紀、左傳、公羊傳、穀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

史部:指記載歷史興衰治亂和各種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的歷史書,遠在四千多年前,中國即有歷史的記錄。各種體裁的歷史著作都屬於這一類。司馬遷的《史紀》爲中國正史的開始,以後幾乎每朝一史,共有二十四史。此外古史、野史、法典、地誌、職官、政書、時令等,凡記事的書籍均歸入史部。

子部:指記錄諸子百家及其學說的書籍。春秋戰國之際,學者輩出,百家爭鳴,哲學、名學、法學、醫學、算學、兵學、天文學、農學十分發達。每家著書一種,後人因爲次於經書而成一家之言,所以稱爲子書,道教、宋明理學、清朝的考據學也都歸入子部。

集部:凡歷代作家的散文、駢文、詩、詞、曲等集子和文學評論著作,均歸入此類。屬於一人所有的稱爲別集,匯選若干人的作品稱爲總集,有關詩的集子稱爲詩集。

論語是一部什麼樣的書

《論語》是一部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它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編輯而成。孔子學說的核心思想是“仁”,《論語》中始終如一地貫穿了他的這一思想。

孔子(公元前552 或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後期魯國人。是儒家學派的創建者、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論語》的篇章排列在內容上沒有什麼必然聯繫,各章各節成篇。它涉及的領域極其廣泛,記錄了孔子關於哲學、經濟、、倫理、美學、文學、音樂、道德等方面的言論,是研究孔子及其創立的儒家學說的主要文獻。

《論語》是名列世界十大歷史名人之首的中國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門人記錄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書於戰國初期。因秦始皇焚書坑儒,到西漢時期僅有口頭傳授及從孔子住宅夾壁中所得的本子,計有:魯人口頭傳授的《魯論語》20篇,齊人口頭傳授的《齊論語》22篇,從孔子住宅夾壁中發現的《古論語》21篇。西漢末年,帝師張禹精治《論語》,並根據《魯論語》,參照《齊論語》,另成一論,稱爲《張侯論》。東漢末年,鄭玄以《張侯論》爲依據,參考《齊論語》、《古論語》,作《論語注》,是爲今本《論語》。《齊論語》、《古論語》不久亡佚。現存《論語》共20篇,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論之語約444章,記孔門弟子相互談論之語48章。

《論語》作爲孔子及門人的言行集,內容十分廣泛,多半涉及人類社會生活問題,對中華民族的心理素質及道德行爲起到過重大影響。直到近代新文化運動之前,約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一直是中國人的初學必讀之書。

“五四”運動以後,《論語》作爲封建文化的象徵被列爲批判否定的對象,爾後雖有新儒學的研究與萌生,但在中國民主的大背景下,儒家文化在中國並未形成新的氣候。時代的發展,社會的前進,不能不使人們重新選擇新生的思想文化,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以及社會主義新文化的誕生與發展。

論語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爲主,敘事體爲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爲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此書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再加上《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總稱“四書五經”。擴展資料

一、《論語》的思想

《論語》的思想主要有三個既各自又緊密相依的範疇:倫理道德範疇——仁,社會範疇——禮,認識方範疇——中庸。仁,首先是人內心深處的一種真實的狀態,折中真的極致必然是善的,這種真和善的全體狀態就是“仁”。

孔子確立的仁的範疇,進而將禮闡述爲適應於仁、表達仁的一種合理的社會關係與待人接物的規範,進而明確“中庸”的系統方原則。“仁”是《論語》的思想核心。

二、《論語》的中心人物介紹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魯哀公十二年(公元前483年),孔子繼續從事教育及整理文獻工作。這一年冬天,孔子的兒子孔鯉去世。魯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孔子70歲,稱自己這時候隨心行事也可以不逾越規矩。

這一年,孔子最愛的弟子顏回先他而死,孔子十分悲傷,感慨到昔日曾跟隨自己從陳國到蔡國去的學生,此時卻都不在身邊受教了。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春天,西狩獲麟。孔子認爲這不是好徵兆,說吾道窮矣。於是停止修《春秋》。

同年六月,齊國陳恆弒齊簡公,孔子齋戒沐浴三天,見魯哀公,請求魯國出兵討伐陳恆,沒有得到支持。又向季孫請求出兵,結果遭到拒絕。

標籤:書籍 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