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蒙頂山雀舌

蒙頂山雀舌

蒙頂山雀舌是一種有名的中國茶,以其醇香甜潤,花香清幽,回味悠長而備受讚譽。它主要產於江蘇省蘇州市太倉市蒙山,採用一芽一葉製作工藝,葉片被捲成小螺旋狀,呈現出鹿角形狀。製作過程中需要嚴格控制溫度和溼度,使茶葉色澤翠綠,湯色黃綠明亮,口感鮮爽。蒙頂山雀舌是綠茶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它不僅被廣泛消費,還是國家禮儀和國際茶文化交流的重要品種。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蒲江、蒙頂山相隔不遠氣候相似,爲何蒙頂山的茶叫甘露,蒲江的叫雀舌?茶葉區別是什麼?

雀舌是形容茶的幹茶外形,甘露是形容茶的口感,沒啥聯繫。

每一個地區的茶葉口感香氣都不同,沒什麼爲什麼叫這個不叫那個。

安徽名茶更多,每一種都有不同的名字,沿襲下來的而已。

蒙頂甘露和雀舌哪個貴

雀舌更貴。

根據查詢2023年茶葉市場最新價格得知,2023年頂級蒙頂甘露的售價在188元一斤,雀舌的售價在488元一斤,依據價格對比來看雀舌更貴一些。

茶葉成分有兒茶素、膽甾烯酮、咖啡鹼、肌醇、葉酸、泛酸,有益健康。

蒙頂山風景區介紹蒙頂山旅遊景點攻略

對於這處蒙頂山景區,是一處有着深厚茶文化的旅遊景區的,其內大家可以觀賞着這裏的茶園景色,也可以去品茶,周圍景色更是豐富,也是一處旅遊度假的好地方,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走進這處美麗的蒙頂山景區吧!

蒙頂山風景區介紹

對於這處蒙頂山,一直都有着仙茶故鄉的美譽的,也被譽爲是一處世界茶文化聖山,據說在西漢時期,茶祖吳理就在這裏開始種植着茶樹了。

後來從唐代到清朝末期的時候,這裏還是一處皇家茶園,具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這裏的茶更是備受當時的人們喜愛着,比如揚子江中水,蒙山頂上茶”傾倒億萬茶客,佛經“蒙山施食儀規”供佛用“蒙山雀舌茶”都是來源於這裏的。

這處蒙頂山,山體全長十公里左右,其中最高峯爲上清峯,海拔一千四百五十六米,這裏常年都是煙雨濛濛的天氣,因此一直都是雨霧瀰漫的景色,大家來這裏也注意一下雨天的氣候。

整個山勢,北高南低,東北到西南這樣分佈,這裏的種植茶樹的歷史已經有着兩千多年了,一直被譽爲是“仙茶”,其周圍景色優美,竹林清幽,溪水潺潺,各個農舍安靜的在這裏修建着,很是充滿着世外桃源的風格。

另外在景區內還有着古剎永興寺、天蓋寺、千佛寺、淨居庵等寺廟,古色古香,環境清幽,充滿着古韻。

蒙頂山旅遊景點攻略

推薦參觀路線

蒙頂山風景區→智炬寺→永興寺→甘泉石室→蒙頂石牌坊→石筍→天蓋寺→皇茶園→古蒙泉→紅軍紀念館→天梯古道→百丈湖景區。

通信

蒙頂山旅遊區位於雅安名山縣,成都新南門車站有車發往名山縣,行程120公里,到達蒙頂山景區打的花費在五元左右。

這處蒙頂山風景區,主要是以茶業爲主,景區內有着大批的茶園,還有着豐富的自然景色,山水相依,很是不錯的,對於這裏的旅遊,大家也一定很是喜歡的!

蒙頂山茶有哪些

甘露,黃芽,只最有名的,好像現在已經出3道茶了,我去的時候纔出2道茶,我買的2道黃芽,口感不錯。

蒙頂山的茶有多香?

中國是茶的故鄉,四川是茶的搖籃,四川的茶葉在雅安。

雅安是世界茶文化的發源地,是世界茶文明聖山的所在地。西漢(公元前53年)茶祖吳理真在蒙頂山開人工植茶的先河,後經南北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傳遍五洲四海;從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至辛亥,長達1169年,蒙頂茶一直是朝廷祭天祀祖專用茶;佛經蒙山施食儀,供奉專用蒙山雀舌茶皆於千年前發源於此;中國僅存的茶馬司和歷史最長的茶馬古道見證了民族友誼的久遠;源於宋代的蒙頂山派茶技龍行十八式,更是獨具魅力,享譽海內外。

雅安是茶馬古道南路邊茶的起點,有悠久、獨特的邊茶文化。

雅安茶中精品歷來是皇家祭祖貢品,產量極少,因此世人少有了解;加之雅安偏於西蜀,相對閉塞,因爲歷史原因落後於當代市場競爭。但是,論地理、氣候、土壤條件,雅安都是最佳茶產地;更因少有工業污染,茶之品質純淨,雖江南佳茗也不讓其先。

雅安產的磚茶稱爲邊茶,數百上千年來經人背馬馱翻越二郎山或小相嶺進入藏區直至印度、尼泊爾,交換馬匹、藥材等,既是貿易大宗,也是安定邊疆的必須。

史料記載,公元前53年,西漢藥農吳理真移栽野生茶樹於今日雅安名山縣的蒙頂山,開創世界人工種茶之先河。吳氏被尊爲茶祖,雅安即世界茶文化的發祥地。

“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雅安人工栽培茶樹已有2000多年曆史,是世界上人工種茶最早的地區之一。蒙頂茶因其品質優異,工藝精湛,被奉爲貢茶,50年代被評爲全國十大名茶。

自古以來,四川就是我國栽培茶樹最早的地區,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初期,就以盛產茶而著稱於世。蒙頂山爲蜀郡種茶的發源地,也是我國名茶的發祥地。蒙頂山古名蒙山,坐落在四川盆地邊緣的雅安市名山縣境內,它久負盛名,從唐朝“蒙頂茶”作爲貢茶時而聞名遐邇。

自唐代起祭天祀祖的皇茶產自哪裏?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之說,譽雅安蒙頂山茶爲茶中極品。詩人白居易晚年憶及一生鍾愛:茶中故舊是蒙山。雖然現在雅安茶的名氣遜於東南省份的名品,但好品質自是有人識。在上海召開的茶葉博覽會上,蒙頂山茶卻在行家品後得到不下於四大名茶的評價。

蒙 山 茶 史

蒙頂山是我國曆史上有文字記載人工種植茶葉最早的地方。追溯蒙頂山茶的歷史,始於西漢,距今已有兩千多年。公元前53年,西漢藥農吳理真,在蒙頂山發現野生茶的藥用功能,於是在蒙頂山五峯之間的一塊凹地上,移植種下七株茶樹。清代《名山縣誌》記載,這七株茶樹“二千年不枯不長,其茶葉細而長,味甘而清,色黃而碧,酌杯中香雲蒙覆其上,凝結不散。” 吳理真種植的七株茶樹,被後人稱作“仙茶”,而他是世界上種植馴化茶葉的第一人,被後人稱爲“茶祖”。

蒙頂山茶樹

從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蒙頂山茶即被列爲朝廷祭天祀祖與皇帝飲用的專用貢茶,直到公園1911年清王朝被推翻,長達1164年。成書於公元813年的唐代地理志代表作《元和郡縣誌》記載:“蒙山在縣南十里,今每歲貢茶,爲蜀之最。”唐文宗開成五年(公元840年),日本慈貴大師園仁從長安歸國,唐朝皇帝贈給他的禮物中,就有“蒙頂茶二斤,團茶一串”,作爲天子禮物,蒙頂山茶成爲了國家禮茶。

雀舌屬於什麼茶類 雀舌茶簡單介紹

1、雀舌屬於綠茶,不發酵茶。

2、雀舌茶(湄潭翠芽),因形狀小巧似雀舌而得名。其香氣極獨特濃郁,是以嫩芽焙制的上等芽茶。主要產於貴州湄潭。貴州省是我國產茶大省,湄潭位於中國西南部,素有“黔北小江南”之稱,是我國名茶之鄉,也是中國最好的綠茶出產地。

3、雀舌茶品種較多,有蒙頂雀舌、湄潭雀舌、金壇雀舌等,雀舌茶是品質優良、原料鮮嫩一類綠茶的代名詞,雀舌茶不僅外形美觀,且滋味鮮爽回甘。

蒙頂山的景區特產

蒙頂山特產豐富,其中的黃牙和甘露爲上品,另外還有雀舌,毛峯,碧潭飄雪,等。

蒙頂山茶是哪裏的特產

蒙頂山茶爲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地域範圍

四川省名山縣蒙頂山鎮等20個鄉鎮,以及雅安雨城區地處蒙山的碧峯峽鎮、隴西鄉2個鄉鎮。

特定品質

原料採自"仙茶之鄉"——四川雅安名山縣蒙頂山區之春分節氣前早春單芽,由於茶區雨多、霧多、雲多三大特點。在此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中,茶樹生長繁茂,茶芽鮮嫩,持嫩性強,並經歷史傳統手工工藝精製而成,從而形成了此極品蒙頂黃芽的獨特品質,茶芽外形勻整,扁平挺直,色澤黃潤,全毫顯露;湯色黃亮透碧,甜香鮮嫩,甘醇鮮爽;葉底全芽嫩黃。

文化典故

《尚書》所謂“蔡蒙旅平者,蒙山也,在雅州,凡蜀茶盡出於此。”蒙頂種植茶樹早在西漢甘露年間(公元前53年)縣人吳理真親手將七株“靈茗之種,植於五峯之中,高不盈尺,不生不滅,迥異尋常”。這是我國人工種茶最早的文字記載。享有“仙茶”之譽的蒙頂茶,以它獨特的品質,精湛的制藝,娟秀的外形,悠久的歷史,燦爛的茶文化而蜚聲中外,載譽史冊。《雲南記》說:“名山具出茶,有山曰蒙山,聯延數十里,在縣西南。古詩云:“蒙山之巔多秀嶺,不生惡草生淑茗”。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現在,吳理真種茶遺址——皇茶園、汲水澆茶的古蒙泉、結廬休息的甘露石室、河神之女採茶仙姑的雕像,正吸引着衆多旅遊者前往參觀,駐足憑弔。世界茶文化發源地蒙頂山茶,隨着南北絲綢之路走向五洲四海。“名山之茶美於蒙,蒙頂又美之”。蒙頂茶之所以爲世獨珍,不僅因爲它具有優良的品質,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而且制藝特別精良。“蒙山有茶,受全陽氣,其茶芳香,爲天下稱道。”遠在東漢,已有“雷鳴茶”、“吉祥蕊”、“聖揚花”等茶問世。“蒙頂茶味甘而清,色黃而碧,酌杯中,香雲冪覆,久凝不散。”唐代是蒙頂茶發展的黃金時期,天寶元年(742年)入貢皇室,從此名播神州。當時進貢長安的散茶類有雷鳴、霧鍾、雀舌、鳥嘴、白毫等,緊壓茶類有龍團、鳳餅。憲宗時,蒙頂茶已成爲進貢最多的一種,《元和郡縣誌》載:“蒙山在縣西十里,今每歲貢茶,爲蜀之最”。蒙頂茶因入貢京華而譽滿天下後,達官貴人不惜重金爭相購買,身價百倍,昂貴異常。“蜀茶得名蒙頂,元和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茶”。因此,當時名山農民種茶的積極性受到極大刺激。“以是蒙山先後之人競栽茶,以規厚利,不數十年間,遂斯安草市,歲出千、萬斤。”可謂盛況空前。唐代,中日經濟文化交流頻繁,日本從公元630-894年間,派出大批遣唐使來中國學習、經濟、語言文字、佛教文化、生產技術、建築藝術等,前後共13次,每次多達數百人,包括大使、副使、留學生、留僧以及隨員。文宗開成五年(840年)留學僧慈覺大師圓仁學習期滿,從長安回日本,唐皇李昂向他饋贈的禮物中,即有“蒙頂茶二斤,團茶一串。”此時,蒙頂茶不僅在國內享有很高聲譽,而且已作爲國家級禮茶,飄洋過海傳到國外。如果說唐代開創了蒙頂茶發展的黃金時期,那麼,宋代則是蒙頂茶和名山邊茶發展的極盛時期。蒙頂茶的質量有很大提高,製茶技藝進一步完善,創制出萬春銀葉、玉葉長春等貢品。那時,四川茶葉產量居全國第一,名山茶葉產量又居四川之首。從宋神宗元豐初年起,近百年中,名山茶葉產量常在一百萬公斤左右。名山茶葉成爲西南、西北地區少數民族所特別喜愛、適合他們飲用的“邊茶”,特詔“專以雅州名山茶易馬,不得他用。”並“立爲永法”。名山茶葉成爲歷代王朝與藏族、回鶻等族進行茶馬貿易的專用商品,成爲漢族人民同藏族、回鶻等族人民增強、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蒙頂茶自唐以來,一千多年中歲歲進貢,年年送京,直至除舊革新。解放後,蒙頂名茶得到應有的恢復和發展,蒙山茶場運用現代製茶技藝,按照古傳貢茶的特點,恢復石花、黃芽、甘露、萬春銀葉、玉葉長春等名茶生產。上世紀80年代,又創制春露、春眉等名茶。蒙頂名茶多次被評爲國家、省優、部優產品,前3種名茶已作爲國家級禮茶。近10年來,蒙頂名茶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產量增長,質量提高,不僅爲國內人民所喜愛,而且躋身於國際市場,深受美國、日本、泰國、瑞士、斯里蘭卡等國人民青睞。香港《文匯報》曾以“昔日皇帝茶,今入百姓家”爲題,報道蒙頂茶“不愧爲實至名歸之茶中極品”。

蒙頂山茶的發展史

西漢

甘露三年(公元前53年) 蒙山縣人吳理真在蒙頂山馴化野生茶樹,研究製茶工藝,開創了世界人工植茶的先河。

陶谷的《清異錄》載:“吳理真住蒙頂,結庵種茶凡三年,味方全美,得絕佳者曰‘聖揚花’、‘吉祥蕊’。”蒙頂山,是世界上有文字記載的人工種茶最早的地方。

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 蒙頂茶開始入貢皇室。

憲宗元和8年(公元813年) 李吉甫撰《元和郡縣圖志》:嚴道縣蒙山在縣南十里,今每歲貢茶爲蜀之最。

公元816年 楊曄《膳夫經手錄》記:“蜀茶得名蒙頂,於元和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頂。”

公元825年 李肇撰《唐國史補》:劍南有蒙頂石花,或小方或散芽,號爲第一。

文宗開成5年(公元840年) 蒙頂茶傳入日本。

神宗熙寧7年(公元1074年)、9年(公元1076年) 提舉茶馬司先後在名山、百丈設置“茶場”,盡“榷”全縣茶葉。

神宗元豐4年(公元1081年) 皇帝下詔:“專以雅州名山茶爲易馬用”。

徽宗建中靖國元年(公元1107年) 重申神宗原詔:“用名山茶易蕃馬”並“定爲永法”。

孝宗淳熙13年(公元1186年) 蒙頂茶創始人吳理真,被封爲“甘露普慧妙濟禪師”。

上清峯的七株“仙茶”,進一步神化,列爲正貢茶。

並在該處修建石欄圍護,取名“皇茶園”。

蒙頂貢茶,改制芽茶進貢。

蒙餅制藝,開始改爲炒青,重色、香、味、形。

所制黃芽、石花、芽白、雀舌馳譽全國。

創制“甘露”名茶,質量超過唐、宋時代的“石花”。

李時珍《本草綱目》記:“真茶性冷,唯雅州蒙山出者溫而主祛疾。”

蒙頂“仙茶”演變爲皇室祭祀太廟之物,“皇茶園”外所產茶葉,開始列爲正貢,副貢和陪貢。

德宗光緒32年(公元1906年) 名山王恆升、李裕公等18家茶商,爲 *** 印茶侵銷 *** ,集資5萬兩白銀籌建“名山茶葉有限公司”。

中華

26年(公元1937年)名山縣成立茶業同業公會,入會會員172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58 年 *** 名山縣委按照毛關於“蒙頂茶要發展,要和羣衆見面”的指示,組織800餘人上蒙頂山開荒種茶。

並以淨居庵爲場部,建立了茶葉培植場。

1959年 “蒙頂甘露”被列爲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1963年 成立“四川省國營蒙山茶場”。

1979年 國營蒙山茶場李家光等人在蒙頂山中部海拔1400米處柴山崗婁子巖,發現四株千年古茶樹。

1981年 “蒙頂”商標在國家工商總局註冊

2003年 “蒙山茶場”改製爲“四川省蒙頂皇茶茶業有限責任公司”。

2004年 《世界茶文化蒙頂山宣言》在蒙頂山發表,明確了蒙頂山是世界茶文化的發源地,世界茶文明的發祥地,確立了蒙頂山是世界茶文化聖山的地位。

蒙頂山茶一斤多少錢

蒙頂山茶的種類較多,比如雀舌這個門類裏面的價格可以從幾十到達幾百。向毛峯和甘露的價格就會稍便宜一點

標籤:蒙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