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泡茶水溫的高低和用茶數量的多少也影響沖泡時間的長短

泡茶水溫的高低和用茶數量的多少也影響沖泡時間的長短

泡茶的水溫和用茶量會直接影響茶葉釋放出的有效成分和茶湯的味道。一般來說,水溫越高、用茶量越多,沖泡時間就會相應的短一些;反之,水溫越低、用茶量越少,則需要更長的沖泡時間來提取出茶葉的味道和營養。每種茶葉都有不同的理想沖泡時間和飲用溫度,需要根據具體茶葉的特性來決定。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黑茶文化的歷史起源及泡茶方法

黑茶有着很悠久失誤歷史,那麼你知道黑茶 文化 的起源歷史嗎?下面是我精心爲你整理的黑茶文化的起源與發展歷史,一起來看看。

黑茶文化的起源與發展歷史

  黑茶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朝後期的茶馬互市。唐德宗貞元年間,約785-804年。據《封氏聞見錄》載:“往年回鶻入朝,大驅名馬市茶而歸”。

  黑茶的起源,一般認爲是始於十六世紀初,理由是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黑茶”兩字。明朝嘉靖三年,即公元1524年,明御使陳講疏奏雲:“商茶低僞,悉徵黑茶。。。官商對分,官茶易馬,商茶給買。”據《明史·食貨志》記載:“神宗萬曆十三年,即公元1585年,--中茶易馬,惟漢中保寧,而湖南產茶,其直賤,商人率越境私販。”可見,當時禁止越四川境內私販湖茶。因此16世紀末期,湖南黑茶興起。

  湖南黑茶生產始於湖南益陽安化縣。據唐·楊燁《膳夫經手錄》記載,唐朝時,安化所產渠江薄片,已遠銷湖北江陵、襄陽一帶。五代毛文錫的《茶譜》記有:“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又說“譚邵之間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獸……其色如鐵,而芳香異常。”這證明在唐代湖南安化已有“渠江薄片”生產,在當地有些名氣,而這種茶色澤爲黑褐色,即典型的上等黑茶色澤,說明當時就有黑茶生產。2009年,安化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中國最早的黑茶生產地。

  湖南黑茶原產於安化,最早產於資江邊上的苞芷園,後轉至資江沿岸的雅雀坪、黃沙坪、酉州、江南、小淹等地,以江南爲集中地,品質則以高家溪和馬家溪爲最著名。過去湖南黑茶集中在安化生產,產區已擴大到桃江、沅江、漢壽、寧鄉、益陽和臨湘等地。

  據說,明嘉靖年間,資江下游出現了商埠重鎮東坪和黃沙坪,它們與喬口和黃沙坪對岸的酉州一起,以茶葉爲發端,成爲絲綢之路的茶馬古道在南方的重要起點。清代集黑茶生產工藝之大成而問世的“千兩茶”,被近代人譽爲“世界茶王”。現今故宮僅存的一支“千兩茶”已成爲無價之寶。清末,安化茶葉名馳天下,茶葉產業盛況空前。尚有百年曆史的茶行、茶亭、茶書、茶鍾、茶馬古道驛站、茶具、茶歌、茶謠、茶俗存在於民間。益陽茶廠生產的湘益高級茯磚茶,具有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調理腸胃、消炎、防輻射等獨特功效,在邊疆地區流傳着“喝酒要喝伊利特,喝茶要喝益陽茶”之風。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茶葉保健功能的逐步認識,黑茶必將成爲人們首選的健康飲品。“喝安化千兩茶,添人間百歲壽”、“多喝茯磚茶、健康千萬家”。

  雖然按史載,安化黑茶歷史可追溯到1400多年前唐代的“渠江薄片”。但是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又改寫了歷史。

  1972—1974年,長沙馬王堆一、三號漢墓出土有“一笥’竹簡,經考證即茶一箱,箱內黑色顆粒狀實物用顯微鏡切片被確認爲是茶。自此以後,這箱茶葉從何而來?益陽市茶葉局、高級農藝師易樑生經過多年考察、研究、分析,認爲是安化黑茶,原因如下:

  一、從地域位置來看,漢唐時期,安化屬益陽縣,隸屬長沙郡管轄。而安化茶葉歷來就有“山崖水畔,不種自生”的優良品質,是封建社會上層人士的首選嘉茗。

  二、從保存品質上看,綠茶等其他茶類根本不具備如此長的存放期,而安化黑茶因工藝獨特可長期存放。

  三、從運輸便利上看,安化經陸路肩挑馬馱,水路木竹筏和船運到長沙十分方便。

  四、漢末三國時期,吳、蜀屯兵益陽,關羽曾用一包包以竹篾包裹的茶葉爲將士解除病疾。竹篾是安化黑茶特有的包裝形式,也正與馬王堆出土的黑茶包裝契合。

  五、早期安化黑茶要經松枝、松木烘烤乾燥製作工序,具有氣味芳香、殺菌防腐的功效,陪葬功能顯著。並且馬王堆出土茶葉已凝成規則不一的黑色小顆粒,與我們現存的陳年散裝安化黑茶如出一轍。

  那麼,如果馬王堆漢墓裏的茶葉來自安化,安化黑茶的歷史則至少可再前推900年,達到2300年。安化黑茶,千年黑茶,源起安化。

  雅安黑茶歷史淵源

  《史記·周本紀》載,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紂,“南(四川)八部族貢武王荼(茶)”。《明史·茶法》:太祖朱元璋“詔天全六番司民,免其徭役,專令蒸烏茶易馬。”烏茶即藏茶、邊茶,天全即今雅安市天全縣。 《政教鑑附錄》:“茶葉自文成公主入藏地”,即雅安所產龍團、鳳餅茶,貢奉朝廷後作和蕃禮品帶進藏區。之後,雅安藏茶源源不斷輸入,至今已有1300多年曆史。唐、宋以來,朝廷先後行“茶馬互市”、“榷茶制”、“引岸制”等策“以茶治邊”,雅安藏茶迅速發展。《明史·茶法》:宋太祖“設茶馬司於秦、洮、河、雅諸州,自碉門(今天全)、黎(今漢源)、雅(今雨城)抵朵甘、烏思藏(康、藏都司),行茶之地五千餘里……”,宋熙寧七年在雅設茶馬司,位於今名山新店,其遺址是我國至今爲止唯一可考的茶馬司遺址。

  黑茶

  雅安藏茶製作技藝,主要依靠茶號和茶廠的傳統藝人、工匠在加工過程中代代口授心記,近代始有文字記載。雅安藏茶生產明朝以前爲分散加工,朝廷統一收購經營。《雅安縣誌》(版)載:最早藏茶加工企業爲 有“天興”、“恆泰”、“聚成”等茶號。清朝允許民間藏茶貿易,私營藏茶企業增多,到清末,雅安、天全、 滎經、名山、邛崍等縣茶號有200多家。清光緒三十二年(1907年),爲抗擊英國侵略,抵制印茶入藏,振興雅安邊茶在藏區的地位,川滇邊務大臣趙爾豐及 四川勸業道共同主持,組織雅安、名山、天全、滎經、邛崍五縣茶商集資33.5萬兩白銀,在雅成立官督商辦的“邊茶股份有限公司”。辛亥後,公司解體。

  初年,私營茶號恢復到100多家,接着軍閥混戰,強派苛捐雜稅,藏商攜款私逃,很多茶號倒閉,二十四年(1935年)僅剩30多家。1939年, 西康省成立,國民爲壟斷邊茶經營,籌備在雅成立“中茶公司西康省分公司”。其後,私營茶號率先聯合成立“康藏茶葉股份有限公司”,包銷全部茶引,使名 山、邛崍兩縣茶號倒閉,僅爲雅安、天全茶號收購原料,代加工成品茶。

  黑茶文化的泡茶 方法

  泡茶第一步:投茶將黑茶大約15g投入如意杯中。如意杯是泡黑茶的專用杯,它可以實現茶水分離,更好的泡出黑茶。

  泡茶第二步:沖泡 按1:40左右的茶水比例沸水沖泡。由於黑茶比較老,所以泡茶時一定要用100攝氏度以上的沸水,才能將黑茶的茶味完全泡出。

  泡茶第三步:茶水分離。如果用如意杯沖泡黑茶,直接按杯口按鈕,便可實現茶水分離。再將如意杯中的茶水帶入茶杯用直接飲用即可,也可直接用如意杯飲用小提示:泡黑茶時不要攪拌黑茶、或壓緊黑茶茶葉,這樣會使茶水渾濁。隨着氣溫的不斷升高,人體消耗的水分大大增加。喝茶已成爲大多數中國家庭常用的補水途徑,紅遍大江南北的安化黑茶更因冷飲風味絕佳而受許多消費者的青睞。不過專家提醒,安化黑茶雖然適合製作涼茶,而且冷飲風味更佳,不過若是爲了補水的目的,仍以喝熱茶爲佳;喝涼茶追求的更多是一種享受,切莫在身體急需補水時大量飲用涼茶,否則會適得其反。

  黑茶文化的泡茶講究

  泡茶時,沖泡的時間與水溫、茶葉的嫩度及用量有關。水溫高、茶葉嫩、用茶量多時,沖泡時間可短一些;反之,沖泡時間應長一些,一般爲4-6分鐘,也不宜過長,特別是粗茶,如沖泡時間過久,會將茶中的花青素也沖泡出來,使茶湯滋味變苦。一般茶葉,沖泡後加蓋3分鐘即可飲用。 飲茶 時,每次飲至茶湯的2/3,再衝入開水以使茶湯維護適當的濃度。烏龍茶,用開水直接沖泡後,加蓋1分鐘左右即可飲用。一般,第二次沖泡茶的時間,比第一次稍長1分鐘左右,以後隨沖泡次數逐漸延長,但不宜過長。

  用茶杯泡飲一般紅綠茶,每杯放幹茶3克左右,用沸水約200毫升沖泡,加蓋4-5分鐘後,便可飲用。這種泡法的缺點是:如水溫過高,容易燙熟茶葉(主要是綠茶);水溫較低,則難以泡出茶味;而且因水量多,往往一時喝不完,浸泡過久,茶湯變冷,色、香、味均受影響。改良沖泡法是:將茶葉放入杯中後,先倒入少量開水,發浸沒茶葉爲度,加蓋3分鐘左右,再加開水到七八成滿,使可趁熱飲用。當喝到杯中尚餘三分之一左右茶湯時,再加開水,這樣可使前後茶湯濃度比較均勻。據測定,一般茶葉泡第一次時,其可溶性物質能浸出50-55%;泡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泡第三次,能浸出10%左右;泡第四次,則所剩無幾了。所以,通常以沖泡三次爲宜。

  飲用顆粒細小、揉捻充分的紅碎茶與綠碎茶,用沸水沖泡3-5分鐘後,其有效成分大部分浸出,使可一次快速飲用。飲用速溶茶,也是採用一次沖泡法。

  品飲烏龍茶用小型紫砂壺。在用茶量較多(約半壺)的情況下,第一泡1分鐘就要倒出來,第二泡1分15秒(比第一泡增加15秒),第三泡1分40秒,第四泡2分15秒,也就是從第二泡開始要逐漸增加沖泡時間,這樣前後茶湯濃度才比較均勻。

  泡茶水溫的高低和用茶數量的多少,也影響沖泡時間的長短。水溫高,用茶多,沖泡時間宜短;水溫低,用茶少,沖泡時間宜長。沖泡時間究竟多長?以茶湯濃度適合飲用者的口味爲標準。

  據研究,綠茶經一次沖泡後,各種有效成分的浸出率是大不相同的。氨基酸是茶葉中最易溶於水的成分,一次沖泡的浸出率高達80%以上;其次是咖啡鹼,一次沖泡的浸出率近70%;茶多酚一次沖泡的浸出率較低,約爲45%左右;可溶性糖的浸出率更低,通常少於40%。紅茶在加工過程中揉捻程度一般比綠茶充分,尤其是紅碎茶,顆粒小,細胞破碎率高,所以一次沖泡的浸出率往往比綠茶高得多。目前,國內外日益流行袋泡茶。袋泡茶既飲用方便,又可增加茶中有效物質的浸出量,提高茶湯濃度。據比較,袋泡茶比散裝茶沖泡浸出量高20%左右。

  泡茶選水

  “茶滋於水,水藉於器”,要泡一杯好茶,有名茶、美器仍然是不夠的,好茶還需好水泡。

  茶與水最基本的關係是相生相榮,有水纔有所謂品飲意義的茶,離開了水,茶葉根本顯示不出它的作用和價值。泡一杯好茶,對水質、水溫、水的燒製都有嚴格和很高的要求,總的來說“本山水泡本山茶”的爲佳,因爲茶性水性兩相宜。

  前人選水泡茶有不同的標準,歸納起來可分爲三類。一是以陸羽爲代表的以水源分優劣。即,陸羽在《茶經.五之煮》中論述的“其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二是以味覺、視覺鑑別,認爲味甘、色清的水好,反之則差。三是以清乾隆皇帝爲代表的以水的輕重來鑑別,認爲水輕的比重的好。

  這三類辨水方式都有一定的科學道理,但都有其片面性。

  現代科學根據水中鈣離子、鎂離子含量的多少,把水分成硬水和軟水。每公斤水中,鈣離子、鎂離子含量超過8毫克者稱爲硬水;低於8毫克者稱爲軟水。如果水的硬性是由碳酸氫鈣或碳酸氫鎂引起的,稱爲暫時硬水。暫時硬水經高溫煮沸後,碳酸氫鈣和碳酸氫鎂即分解沉澱,變成軟水。如果水的硬性是由含鈣、鎂的硫酸鹽或氯化物引起的,則稱爲永久硬水。

  水的硬度與茶湯的品質有着非常密切的關係。

  首先,水的硬度影響水的PH值(酸鹼度),而PH值又影響茶湯的色澤。當PH值大於5時,湯色加深,PH值達到7時,茶黃素就傾向自動氧化而損失。

  其次,水的硬度還影響茶葉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如果水中的鐵離子含量過高,茶湯就會變成黑褐色,甚至浮起一層“鏽油”。飲用或泡茶,以軟水爲宜。用軟水泡茶,湯色明亮,香氣清高,滋味鮮爽。用硬水泡茶,湯色渾暗,滋味帶澀,失去飲用價值。除了蒸餾水和天泉(即 雨水 和雪水)屬於軟水外,江水、河水、湖水、泉水、井水等,都屬於硬水,不過大多爲暫時硬水,經過煮沸則變成軟水。

  軟水是理想的泡茶用水,用這種水來泡茶,茶湯清澈、明亮,香氣高爽馥郁,滋味醇正甘洌。大自然中的軟水有雨水、露水、雪水等此類天落水。這種水本來就不多,再加上由於工業的發展,大氣污染程度日益嚴重,天落水也難得乾淨,且收集獲取十分不易,因而也不普通。所以,人們日常生活普遍使用的泡茶用水還是硬水,如江水、河水、湖水、泉水、井水、溪水等。

茶要怎麼泡,纔是對的?

要泡出好茶,關鍵是要掌握茶葉用量,水溫,水質,泡茶次數。

1、用量

泡好一杯茶或一壺茶,首先要掌握茶葉用量。每次茶葉用多少,並沒有統一標準,主要根據茶葉種類、茶具大小以及消費者的飲用習慣而定。

2、水溫

泡茶水溫的掌握,主要看泡飲什麼茶而定。高級綠茶,特別是各種芽葉細嫩的名茶(綠茶類名茶),不能用100℃的沸水沖泡,一般以80℃左右爲宜。茶葉愈嫩、愈綠,沖泡水溫要低,這樣泡出的茶湯一定嫩綠明亮,滋味鮮爽,茶葉維生素c也較少破壞。

3、水質

多數人是用沸騰的自來水泡茶,如果有條件可將自來水靜置20小時左右,揮發水中的消毒氣味後再用較好。水質不佳,可以多煮一會,沉澱雜質,消除異味。

純淨水是泡茶的好水,無污染的天然礦泉水也很不錯,遠離人口密集的江、河、湖水,也不失爲沏茶的好水。古人推崇的雪水、雨水,但是如今因爲水污染,在多數地區已經不再有好水

4、次數

泡茶水溫的高低和用茶數量的多少,也影響沖泡時間的長短。水溫高,用茶多,沖泡時間宜短;水溫低,用茶少,沖泡時間宜長。沖泡時間究竟多長?以茶湯濃度適合飲用者的口味爲標準。

擴展資料:

喝茶的注意事項:

1.忌空腹飲茶,茶入肺腑會冷脾胃。

2.忌飲燙茶,最好56℃以下。

3.忌飲冷茶,冷茶寒滯、聚痰。

4.忌沖泡過久,防止氧化、受細菌污染。

5.忌沖泡次數多,茶中有害微量元素會在最後泡出。

6.忌飯前飲,茶水會沖淡胃酸。

7.忌飯後馬上飲茶,茶中的鞣酸會影響消化。

8.忌用茶水服藥,茶中鞣酸會影響藥效。

9.忌飲隔夜茶,茶水時間久會變質。

10.忌酒後飲茶,酒後飲茶傷腎。

11.忌飲濃茶,咖啡因使人上癮中毒。

12.不宜飲用的茶葉有:焦味茶、黴變茶、串味茶。

13.忌發燒喝茶:茶葉中含有茶鹼,有升高體溫的作用,發燒病人喝茶無異於“火上澆油”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喝茶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泡茶

泡茶什麼時候水的溫度最好啊

(一)泡茶“三要素”

好茶必須有好水和好的茶具,但是如果只有這些,而沒有掌握好泡茶技術,還是得不到好的效果。泡茶技木包括三個要素:第一是茶葉用量,第二是泡茶水溫,第三是沖泡時間。茶葉用量就是每杯或每壺中放適當分量的茶葉,泡茶水溫就是用適當溫度的開水沖泡茶葉,沖泡時間包含有兩層意思,一是將茶時泡到適當的濃度後倒出開始飲用,二是指有些茶葉要衝泡數次,每次需要泡多少時間。

1.茶的用量

要泡好一杯茶或一壺茶,首先要掌握茶葉用量。每次茶葉用多少,並沒有統一標準,主要根據茶葉種類、茶具大小以及消費者的飲用習慣而定。茶葉種類繁多,茶類不同,用量各異。如沖泡一般紅、綠茶,茶與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6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幹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飲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如用茶壺,則按容量大小適當掌握。用茶量最多的是烏龍茶,每次投入量幾乎爲茶壺容積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總之,泡茶用量的多少,關鍵是掌握茶與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則味濃;茶少水多,則味淡。

2.泡茶水溫

以剛煮沸起泡爲宜,用這樣的水泡茶,茶湯香味皆佳。如水沸騰過久,即古人所稱的“水老”。此時,溶於水中的二氧化碳揮發殆盡,泡茶鮮爽味便大爲遜色。未沸滾的水,古人稱爲“水嫩”,也不適宜泡茶,因水溫低,茶中有效成份不易泡出,使香味低淡,而且茶浮水面,飲用不便。泡茶水溫的掌握,主要看泡飲什麼茶而定。高級綠茶,特別是各種芽葉細嫩的名綠茶,不能用100度的沸水沖泡,一般以80度左右爲宜。茶葉愈嫩、愈綠,沖泡水溫要低,這樣泡出的茶湯一定嫩綠明亮,滋味鮮爽,茶葉維生素C也較少破壞。而在高溫下,茶湯容易變黃,滋味較苦(茶中咖啡鹼容易浸出),維生素c大量破壞。正如平時說的,水溫高,把茶葉“燙熟”了。泡飲各種花茶、紅茶和中、低檔綠茶,則要用100度的沸水沖泡。如水溫低,則滲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較少,茶味淡薄。泡飲烏龍茶、普洱茶和沱茶,每次用茶量較多,而且茶葉較粗老,必須用100度的沸滾開水沖泡。有時,爲了保持和提高水溫,還要在沖泡前用開水燙熱茶具,沖泡後在壺外淋開水。少數民族飲用磚茶,則要求水溫更高,將磚茶敲碎,放在鍋中熬煮。一般說來,泡茶水溫與茶葉中有效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相關,水溫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湯就愈濃,反之,水溫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湯就愈淡,一般60度溫水的浸出量只相當於100度沸水浸出量的45~65%。這裏必須說明一點,上面談到,高級綠茶適宜用80度的水沖泡,這通常是指將水燒開之後(水溫達100度),再冷卻至所要求的溫度;如果是無菌生水,則只要燒到所需的溫度即可。

3.沖泡時間和次數

茶葉沖泡的時間和次數,差異很大,與茶葉種類、泡茶水溫、用茶數量和飲茶習慣等都有關係,不可一概而論。如用茶杯泡飲一般紅綠茶,每杯放幹茶3克左右,用沸水約200毫升沖泡,加蓋4~5分鐘後,便可飲用。這種泡法的缺點是:如水溫過高,容易燙熟茶葉(主要指綠茶):水溫較低,則難以泡出茶味;而且因水量多,往往一時喝不完,浸泡過久,茶湯變冷,色、香、味均受影響。改良沖泡法是;將茶葉放入杯中後,先倒入少量開水,以浸沒茶葉爲度,加蓋3分鐘左右,再加開水到七八成滿,便可趁熱飲用。當喝到杯中尚餘三分之一左右茶湯時,再加開水,這樣可使前後茶湯濃度比較均勻。據測定,一般茶葉泡第一次時,其可溶性物質能浸出50~55%;泡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泡第三次,能浸出10%左右;泡第四次,則所剩無幾了。所以,通常以沖泡三次爲宜。如飲用顆粒細小、揉捻充分的紅碎茶與綠碎茶,用沸水沖泡3~5分鐘後,其有效成份大部分浸出,便可一次快速飲用。飲用速溶茶,也是採用一次沖泡法。

品飲烏龍茶多用小型紫砂壺。在用茶量較多(約半壺)的情況下,第一泡1分鐘就要倒出來,第二泡1分15秒(比第一泡增加15秒),第三泡1分40秒,第四泡2分15秒。也就是從第二泡開始要逐漸增加沖泡時間,這樣前後茶湯濃度才比較均勻。泡茶水溫的高低和用茶數量的多少,也影響沖泡時間的長短。水溫高,用茶多,沖泡時間宜短,水溫低,用茶少,沖泡時間宜長。沖泡時間究竟多長?以茶湯濃度適合飲用者的口味爲標準。

你看看吧

泡茶的水溫、泡茶時間長短和用茶量的關係是怎樣的?

泡茶的水溫、泡茶時間長短和用茶量之間相互關聯,一般水溫高,用茶量多,沖泡時間宜短;水溫低,用茶量少,沖泡時間宜短。而茶量和時間相同的情況下,水溫越高,茶湯越濃,所以沖泡時間相對宜短;反之越低,茶湯越淡,多以沖泡時間相對宜長。

兩外,每多泡一次,要延長20~40秒左右的時間出湯,才能達到相同或者類似的茶湯濃度。

泡茶用多少水合適

以幹茶3克左右爲例,用沸水約200毫升沖泡即可。

用沸水沖泡茶葉時,注意控制溫度。有些人喜歡用剛開的水沖泡茶葉,其實這是非常有害的。剛燒開的水溫度高,可使茶葉中不耐高溫的營養素(如維生素C等)大量破壞,並且使茶的香味很快消失。泡茶的水溫宜按茶葉老、嫩來分,老茶可用95℃的開水直接衝入;嫩茶則應低些,80℃左右比較適合。

另外泡茶時用茶數量的多少,沖泡時間的長短也會影響茶的口感。水溫高,用茶多,沖泡時間宜短;水溫低,用茶少,沖泡時間宜長。泡茶的具體方法,還要以茶湯濃度適合飲用者的口味爲標準。

擴展資料

泡茶的時間和次數:

1、一般紅綠茶

沖泡4—5分鐘後,便可飲用。也可以將茶葉放入杯中後,先例入少量開水,以浸沒茶葉爲度,加蓋3分鐘左右,再加開水到七八成滿,再趁熱飲用。當喝到杯中尚餘三分之一左右茶湯時,再加開水,這樣可使前後茶湯濃度比較均勻。通常以沖泡三次爲宜。

2、顆粒細小、揉捻充分的紅碎茶與綠碎茶

沸水沖泡3—5分鐘後,其有效成份大部分浸出,一次快速飲用即可。

3、烏龍茶

在用茶量較多(約半壺)的情況下,第一泡1分鐘就要例出來,第二泡1分15秒(比第一泡增加15秒),第三泡1分40秒,第四泡2分15秒。也就是從第二泡開始要逐漸增加沖泡時間,這樣前後茶湯濃度才比較均勻。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喝好茶不如會喝茶正確泡茶要注意以下幾點!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過年小聚茶代酒如何正確泡茶

泡茶四要素

泡好一壺茶有四大要素:茶葉用量、泡茶水溫、浸泡時間、沖泡次數。

①茶葉用量:需根據人的多少、壺的大小、茶的茶性、個人喜好、年齡選擇茶葉用量。所以在爲客人沖泡時應詢問客人是喝濃還是淡?

②泡茶溫度:水溫高低與茶的老嫩、鬆緊、大小有關。大致來說,茶葉原料粗老、緊實、整葉的比茶葉細嫩、鬆散、碎葉的茶汁浸出要慢,所以沖泡水溫要高。水溫的高低還與沖泡茶的品種有關。

③泡茶的時間:與茶葉的老嫩和茶的形態有關。細嫩的茶葉比粗老的茶葉浸泡時間要短;形狀鬆散的、碎形的茶葉比緊結的球形半球形茶沖泡時間要短;沖泡重香氣的茶葉,如烏龍茶、花茶,時間不宜長;白茶加工時未經揉捻,葉細胞未遭破壞,茶汁不宜滲出,泡茶時間要延長。但是根據每種茶葉的茶性不同,每個人的喜好不同,其實泡茶的所用的時間也有所不同,泡茶次數多了就會有經驗,多長時間出湯會有感覺。

④沖泡的次數:與茶的種類、製造工藝、茶的好壞有關。

首先,要確定茶葉用量。茶葉用量要根據消費者習慣而定。如中國華北和東北地區人們沖泡花茶時,喜歡喝淡茶,因此茶葉用量較少,而且往往用大茶壺沖泡;長江中下游地區主要引用名優茶,如龍井、毛峯等,每次用量也較小,常用小瓷杯或小玻璃杯沖泡。

其次,是泡茶的水溫,主要根據茶葉品種而定。總的原則是:老茶葉高溫水,嫩茶葉低溫水。一般來說,泡茶水溫與茶葉中的有效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比例關係,即水溫愈高,有效成分溶解愈多,茶湯就愈濃;反之,水溫愈低,有效成分溶解愈少,茶湯就愈淡。

再次,要注重泡茶的水質。因爲水是茶色、香、味的載體,所以水質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茶色、香、味的優劣。古人認爲,只有精茶與真水的融合,纔是至高的享受、最美的境界。那麼,到底哪些水適合泡茶呢?下面具體分析一下自來水、純淨水、山泉水、井水以及江、河、湖水。

最後,要注意泡茶的次數和時間。我們常說“品茶,三個口,謂之品,一泡茶,衝三次即可。”水溫之高低和茶用量的多寡,也連帶影響沖泡時間之長短。水溫高,用茶多,沖泡時間要短;反之則沖泡時間要長。但是,最重要的是,以適合飲用者之口味爲主。

誰幫我講講怎樣泡茶?

一)泡茶“三要素”

好茶必須有好水和好的茶具,但是如果只有這些,而沒有掌握好泡茶技術,還是得不到好的效果。泡茶技木包括三個要素:第一是茶葉用量,第二是泡茶水溫,第三是沖泡時間。茶葉用量就是每杯或每壺中放適當分量的茶葉,泡茶水溫就是用適當溫度的開水沖泡茶葉,沖泡時間包含有兩層意思,一是將茶時泡到適當的濃度後倒出開始飲用,二是指有些茶葉要衝泡數次,每次需要泡多少時間。

1.茶的用量

要泡好一杯茶或一壺茶,首先要掌握茶葉用量。每次茶葉用多少,並沒有統一標準,主要根據茶葉種類、茶具大小以及消費者的飲用習慣而定。茶葉種類繁多,茶類不同,用量各異。如沖泡一般紅、綠茶,茶與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6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幹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飲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如用茶壺,則按容量大小適當掌握。用茶量最多的是烏龍茶,每次投入量幾乎爲茶壺容積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總之,泡茶用量的多少,關鍵是掌握茶與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則味濃;茶少水多,則味淡。

2.泡茶水溫

以剛煮沸起泡爲宜,用這樣的水泡茶,茶湯香味皆佳。如水沸騰過久,即古人所稱的“水老”。此時,溶於水中的二氧化碳揮發殆盡,泡茶鮮爽味便大爲遜色。未沸滾的水,古人稱爲“水嫩”,也不適宜泡茶,因水溫低,茶中有效成份不易泡出,使香味低淡,而且茶浮水面,飲用不便。泡茶水溫的掌握,主要看泡飲什麼茶而定。高級綠茶,特別是各種芽葉細嫩的名綠茶,不能用100度的沸水沖泡,一般以80度左右爲宜。茶葉愈嫩、愈綠,沖泡水溫要低,這樣泡出的茶湯一定嫩綠明亮,滋味鮮爽,茶葉維生素C也較少破壞。而在高溫下,茶湯容易變黃,滋味較苦(茶中咖啡鹼容易浸出),維生素c大量破壞。正如平時說的,水溫高,把茶葉“燙熟”了。泡飲各種花茶、紅茶和中、低檔綠茶,則要用100度的沸水沖泡。如水溫低,則滲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較少,茶味淡薄。泡飲烏龍茶、普洱茶和沱茶,每次用茶量較多,而且茶葉較粗老,必須用100度的沸滾開水沖泡。有時,爲了保持和提高水溫,還要在沖泡前用開水燙熱茶具,沖泡後在壺外淋開水。少數民族飲用磚茶,則要求水溫更高,將磚茶敲碎,放在鍋中熬煮。一般說來,泡茶水溫與茶葉中有效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相關,水溫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湯就愈濃,反之,水溫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湯就愈淡,一般60度溫水的浸出量只相當於100度沸水浸出量的45~65%。這裏必須說明一點,上面談到,高級綠茶適宜用80度的水沖泡,這通常是指將水燒開之後(水溫達100度),再冷卻至所要求的溫度;如果是無菌生水,則只要燒到所需的溫度即可。

3.沖泡時間和次數

茶葉沖泡的時間和次數,差異很大,與茶葉種類、泡茶水溫、用茶數量和飲茶習慣等都有關係,不可一概而論。如用茶杯泡飲一般紅綠茶,每杯放幹茶3克左右,用沸水約200毫升沖泡,加蓋4~5分鐘後,便可飲用。這種泡法的缺點是:如水溫過高,容易燙熟茶葉(主要指綠茶):水溫較低,則難以泡出茶味;而且因水量多,往往一時喝不完,浸泡過久,茶湯變冷,色、香、味均受影響。改良沖泡法是;將茶葉放入杯中後,先倒入少量開水,以浸沒茶葉爲度,加蓋3分鐘左右,再加開水到七八成滿,便可趁熱飲用。當喝到杯中尚餘三分之一左右茶湯時,再加開水,這樣可使前後茶湯濃度比較均勻。據測定,一般茶葉泡第一次時,其可溶性物質能浸出50~55%;泡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泡第三次,能浸出10%左右;泡第四次,則所剩無幾了。所以,通常以沖泡三次爲宜。如飲用顆粒細小、揉捻充分的紅碎茶與綠碎茶,用沸水沖泡3~5分鐘後,其有效成份大部分浸出,便可一次快速飲用。飲用速溶茶,也是採用一次沖泡法。

品飲烏龍茶多用小型紫砂壺。在用茶量較多(約半壺)的情況下,第一泡1分鐘就要倒出來,第二泡1分15秒(比第一泡增加15秒),第三泡1分40秒,第四泡2分15秒。也就是從第二泡開始要逐漸增加沖泡時間,這樣前後茶湯濃度才比較均勻。泡茶水溫的高低和用茶數量的多少,也影響沖泡時間的長短。水溫高,用茶多,沖泡時間宜短,水溫低,用茶少,沖泡時間宜長。沖泡時間究竟多長?以茶湯濃度適合飲用者的口味爲標準。

泡 茶 五 誤

茶葉是有益於身體健康的上乘飲料,是世界三大飲料之一,因此,茶葉有“康樂飲料之王”的美稱。但是飲茶還需要講究科學,才能達到提精神益思維、解口渴去煩惱、消除疲勞、益壽保健的目的。但有些人飲茶習慣不科學,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 用保溫杯泡茶:沏茶宜用陶瓷壺、杯,不宜用保溫杯。因用保溫杯泡茶葉,茶水較長時間保持高溫,茶葉中一部分芳香油逸出,使香味減少;浸出的鞣酸和茶鹼過多,有苦澀味,因而也損失了部分營養成分。

(2) 用沸水泡茶:用沸騰的開水泡茶,會破壞很多營養物質。例如維生素C、P等,在水溫超過80℃時就會被破壞,還易溶出過多的鞣酸等物質,使茶帶有苦澀味。因此,泡茶的水溫一般應掌握在70℃~80℃。尤其是綠茶,如溫度太高,茶葉泡熟,變成了紅茶,便失去了綠茶原有的清香、爽涼味。

(3) 泡茶時間過長:茶葉浸泡4~6分鐘後飲用最佳。因此時已有80%的咖啡因和60%的其它可溶性物質已經浸泡出來。時間太長,茶水就會有苦澀哧。放在暖水瓶或爐竈上長時間煮的茶水,易發生化學變化,不宜再飲用。

(4) 扔掉泡過的茶葉:大多數人泡過茶後,把用過的茶葉扔掉。實際上這樣是不經濟的,應當把茶葉咀嚼後嚥下去,因爲茶葉中含有較多的胡蘿蔔素、粗纖維和其它營養物質。

(5) 習慣於泡濃茶:泡一杯濃度適中的茶水,一般需要10克左右的茶葉。有的人喜歡泡濃茶。茶水太濃,浸出過多的咖啡因和鞣酸,對胃腸刺激性太大。泡一杯茶以後可續水再泡3~4杯。

水質。水之於茶,猶如水之於魚一樣,“魚得水活躍,茶得水更有其香、有其色、有其味”,所以自古以來,茶人對水津津樂道,愛水入迷。明人許次紓《茶疏》中就說:“精茗蘊香,借水而發,無水不可論茶也。”

茶人獨重水,因爲水是茶的載體,飲茶時愉悅快感的產生,無窮意念的回味,都要通過水來實現。水質欠佳,茶葉中的各種營養成分會受到污染,以致聞不到茶的清香,嘗不到茶的甘醇,看不到茶的晶瑩。

擇水先擇源,水有泉水、溪水、江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之分,但只有符合“源、活、甘、清、輕”五個標準的水纔算得上是好水。所謂的“源”是指水出自何處,“活”是指有源頭而常流動的水,“甘”是指水略有甘味,“清”是指水質潔淨透澈,“輕”是指分量輕。所以水源中以泉水爲佳,因爲泉水大多出自岩石重疊的山巒,污染少,山上植被茂盛,從山岩斷層涓涓細流彙集而成的泉水富含各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經過砂石過濾,清澈晶瑩,茶的色、香、味可以得到最大的發揮。古人陸羽有“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的用水主張,當代科學試驗也證明泉水第一,深井水第二,蒸餾水第三,經人工淨化的湖水和江河水,即平常使用的自來水最差。但是慎用水者提出,泉水雖有“泉從石出,清宜冽”之說,但泉水在地層裏的滲透過程中融入了較多的礦物質,它的含鹽量和硬度等就有較大差異,如滲有硫磺的礦泉水就不能飲用,所以只有含有二氧化碳和氧的泉水才最適宜煮茶啊。清代乾隆皇帝遊歷南北名山大川之後,按水的比重定京西玉泉爲“天下第一泉”。玉泉山水不僅水質好,還因爲當時京師多苦水,宮廷用水每年取自玉泉,加之玉泉山景色幽靜佳麗,泉水從高處噴出,瓊漿倒傾,如老龍噴涉,碧水清澄如玉,故有此殊榮。看來好水除了要品質高外,還與茶人的審美情趣有很大的關係。“天下第一泉”的美名,歷代都有爭執,有揚子江南零水、江西廬山谷簾水、雲南安寧碧玉泉、濟南趵突泉、峨嵋山玉液泉多處。泉水所處之處有的江水浩蕩,山寺悠遠,景色靚麗;有的一泓碧水,澗谷噴涌,碧波清澈,奇石沉水;再加之名士墨客的溢美之詞,水質清冷香冽,柔甘淨潔,確也符合此美名。民間所傳的“龍井茶”、“虎跑水”、“蒙頂山上茶”、“揚子江心水”,真可謂名水伴名茶,相得益彰。

泡茶四要素

泡茶技藝包括四大要素:茶葉用量(置茶量)、泡茶水溫、沖泡時間和沖泡次數。

1.置茶量

泡茶技藝的第一要素就是茶葉用量,也就是每一杯或每壺茶水需置茶多少最宜。由於茶類及飲茶習慣、愛好不盡相同,不可能要求每人都按照統一的標準去做,但是,一般而言,標準置茶量是以1克茶葉搭配50毫升的水。現代評茶師品茶就是按此標準:3克茶葉對150毫升水,沖泡5分鐘。當然也可依個人口感喜好而增減茶量,這一標準,相當於個人品茗用的中型蓋杯或玻璃杯,而這種茶具更適合泡飲綠茶和花茶等。如泡烏龍茶也用蓋杯或玻璃杯沖泡,也可參考標準。

如果使用功夫沖泡法衝半發酵之烏龍茶,一般置茶量如下:

生茶(發酵最輕):茶葉置放量爲紫砂壺的2/3或3/4;如條形包種或阿里山茶等;

半熟茶(發酵輕):茶葉置放量爲紫砂壺的1/2或2/3;如臺灣凍頂烏龍或高山茶;

熟茶(發酵較重):茶葉放置量爲紫砂壺的1/3或1/2;如東方美人或大紅袍等;

2.泡茶水溫

所謂泡茶水溫,是指將水燒開之後,再讓其冷卻到所需的溫度。若是無菌的生水,只要燒到所需的水溫就可以了。一般來說,泡茶水溫的高低,與茶中可溶於水的浸出物的浸出速度相關。水溫越高,浸出速度越快,在相同的沖泡時間內,茶湯的滋味也就越濃。分之,水溫越低,浸出速度越慢,茶湯的滋味也相對越淡。

至於泡茶水溫以多高爲宜,則要根據茶葉的老嫩、鬆緊、大小等情況來確定。粗老、緊實、葉大的茶葉,其沖泡水溫要比細嫩、鬆散、葉碎的茶葉高。具體有三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低溫泡茶,水溫在80攝氏度左右。

適合沖泡名優高檔綠茶,如龍井、信陽毛尖、碧螺春等。這種水溫泡出的茶,湯色清澈,香氣純正,滋味鮮爽,葉底明亮。如水溫過高,湯色則易變黃,維生素C等有益成分遭破壞,而咖啡鹼、茶多酚很快浸出,又使茶湯產生苦澀之味。分之,水溫過低,有益成分難以浸出,茶味淡薄。

第二種情況:中溫泡茶,水溫在90攝氏度左右。

適合沖泡大宗綠茶、花茶、輕發酵烏龍茶及某些烘青類綠茶。這些茶葉儘管對使用中水溫的要求上有點差別,但可根據具體情況掌握。

第三種情況:高溫泡茶,水溫在95攝氏度以上。

適合沖泡烏龍茶、普洱茶和沱茶等。由於這些茶原料不細嫩,加之用茶量較大,所以須用沸騰的開水沖泡。至於有些緊壓磚茶,則需要先將磚茶敲碎,放在壺中煎煮。

3.沖泡時間

一般而言,茶的滋味是隨着沖泡時間延長而逐漸增濃的。據測定,用沸水泡茶,首先浸出來的是咖啡鹼、維生素、氨基酸等,大約到3分時,浸出物濃度最佳,這時飲起來,茶湯有鮮爽醇和之感,但缺少飲茶者需要的刺激。以後,隨着時間的增加,茶多酚等浸出物含量逐漸增加。因此,爲了獲取一杯鮮爽甘醇的茶湯,對大宗紅、綠茶而言,頭泡茶一沖泡後3分左右飲用爲好。至於沖泡烏龍茶,品飲是多用小型紫砂壺,用茶量也較大。因此,第一泡1分就應該把茶湯傾入杯中,開始品用。自第二泡開始,每次應比前一泡增加15秒左右。這樣泡出來的茶湯比較均勻。

總之,凡有茶量較多,水溫偏高,或水量過多,茶葉較細嫩的,沖泡時間可相對縮短;分之,用茶量較小,水溫偏低,或水量較少,茶葉較粗老,沖泡時間可相對延長。

4.沖泡次數

一杯或一壺茶,講究沖泡多少次最合適呢?據有關專家測定,茶葉中各種有效成分的浸出率是不一樣的,最容易浸出的是氨基酸和維生素C,其次是咖啡鹼、茶多酚和可溶性糖等。一般茶葉如綠茶沖泡第一次時,茶中的可溶性物質能浸出50%左右,沖泡第二次是能浸出30%左右;沖泡第三次時,能浸出約10%;沖泡第四次時,只能浸出2%-3%,這時再飲,茶味就類似於白開水了。所以,名優綠茶,通常只能沖泡2-3次、至於烏龍茶或大宗紅、綠茶可連續沖泡5-6次,烏龍茶甚至更多,有“七泡有餘香”之說;紅茶中的袋泡紅碎茶,沖泡一次就行了;白茶、黃茶一般也只能沖泡2-3次。

有些人泡一杯茶喝一天,是不可取的。據此定,茶葉沖泡時間過久,不但毫無滋味可言,茶葉中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則可能被浸泡出來,飲用反而不妥。所以,一杯或一壺茶沖泡幾次後,應倒掉重泡或僅喝白開水即可。

好茶如何沖泡爲佳

  喝茶人人都會,但要衝泡得好喝,茶葉沖泡大有學問,同樣質量的茶葉,如用水不同或技術不一,泡出來的茶湯會有不同的效果。要泡好一壺茶或一杯茶,要講究實用性、科學性及藝術性。

  (1)所謂”實用性”;就是依實際需求而言,可以是沖泡一杯”大碗茶”也可是沖泡一壺高貴的名茶。

  (2)科學性;就是了解各類茶葉的特性,以科學沖泡方式,使茶葉的品質能充分的表現出來。

  (3)藝術性;選擇合適的器皿以及優美的沖泡程序。

   一、泡茶用水

  水質的好壞能直接影響茶湯之色、香、味,尤其對茶湯滋味影響更大。古人十分注重泡茶用水之選擇。

  (1)水要甘而潔;

  (2)活而清鮮古書{茶錄}中記載”山頂泉清而輕,山下泉清而重”

  (3)儲水要得法;容器要潔淨,忌曬陽光。

  現代科技發達,衛生飲用水質標準也科學化

  (1)感官指標:色度不能超過15度、渾濁度不能超過5度,不得有異味、異色及肉眼可見物。

  (2)化學指標:正常PH值爲6.5~8.5,總硬度不能高於25度。

  (3)氟化物不能超過1.0毫克/升,氰化物不能超過0.05毫克/升。

  (4)細菌總數在1毫升水中不得超過100個,大腸菌在1升水中不得超過3個。 泡茶用水,一般多用天然水。其來源以山泉水、溪水、井水等最佳! 泡茶用水的選擇 陸羽曾在<<茶經>>中明確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一般說來,天然水中,泉水是比較清淨的,雜質少,透明度高,污染少,水質最好。但是,由於水源和流經途徑不同,所以其溶解物、含鹽量與硬度等均有很大差異,所以並不是所有泉水都是優質的。中國號稱五大名泉;鎮江中冷泉、無錫惠山泉、蘇州觀音泉、杭州虎跑泉和濟南趵突泉。

  選擇泡茶用水,必須瞭解水的硬度和茶湯品質的關係。天然水可分硬水和軟水;含有較多量的鈣、鎂離子的水稱爲硬水;不容或只含少量的鈣、鎂離子的水稱爲軟水。如果水的硬性是由碳酸氫鈣或碳酸氫鎂引起,稱爲暫時硬水。暫時硬水經過煮沸,所含碳酸氫鹽,就分解成不容性碳酸鹽,這樣硬水變成軟水。平時用鋁壺燒水,壺底之白色沉澱物,就是碳酸鹽。

  (A)水的硬度會影響水的PH值(酸鹼度),而PH值又影響茶湯色澤。當PH大於5時,茶湯色澤加深,PH值達到7時茶黃素就會自動氧化而損失。

  (B)水的'硬度會影響茶葉有效成份的溶解度。軟水中含其他溶質少茶葉有效成份的溶解度高,故茶味濃;而硬水含有較多量的鈣、鎂離子,茶葉有效成份的溶解度低,故茶味淡。如水中鐵離子含量高,茶湯會變成黑褐色這是茶葉多酚類物質與鐵作用的結果。所以泡茶用水以軟水、暫時硬水爲佳。

  在天然水中,雨水和雪水屬軟水,泉水、溪水、江河水屬暫時硬水,部份地下水屬硬水,蒸餾水爲人工加工而成之軟水。

   二、泡茶器皿之選擇 沖泡茶葉,除了好茶、好水、還要有好的器皿。

  沖泡花茶,一般常用較大的瓷壺泡茶,然後斟入瓷杯飲用。炒青或烘青綠茶,多用有蓋瓷杯泡茶。烏龍茶宜紫砂茶具。西湖龍井、君山銀針、洞庭碧螺春則宜選用無色透明玻璃杯最爲理想。品茗綠茶類,不論用何種茶杯,均宜小不宜大。用大杯則水量多,熱量大,容易使茶葉燙熟,影響茶湯的色香味。上班族常用保溫杯泡茶,這種杯只適合泡烏龍茶或紅茶不宜泡綠茶。

  茶具之配套如下:

  茶船:供放茶壺之用,有盤型與碗型,其功能一保護茶壺,二盛熱水保溫並供燙杯。

  茶盅:又叫茶海,盛放茶湯之用。

  茶荷:賞茶時盛茶用具。

  茶巾:用來吸乾茶壺與茶杯、茶海外之茶水。

  茶匙:舀茶葉。

  杯託:放置茶杯。

  評審茶葉用之器具:

  評審盤:又名樣茶盤,專供評審茶葉外型。

  評審杯:用來泡茶與評審茶葉香氣用。評審茶湯與滋味之用。

  樣茶秤:天枰。

  計時器:計量茶葉沖泡使時間。

   泡茶技術包括三個要素:茶葉用量、泡茶水溫和沖泡時間。

   茶葉用量

  每次茶葉用多少,並無統一標準,主要根據茶葉種類、茶具大小以及消費者的飲用習慣而定。茶葉種類繁多,茶類不同,用量各異,如沖泡一般紅、綠茶,每杯放3克左右的幹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飲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用茶量最多的是烏龍茶,每次投入量爲茶壺的1/2—2/3.

   泡茶水溫

  高級綠茶,特別是各種芽葉細嫩的名茶,不能用100攝氏度的沸水沖泡,一般以80度(指水燒開後再冷卻)左右爲宜,這樣泡出的茶湯一定嫩綠明亮,滋味鮮爽,茶葉維生素C也較少破壞,而在高溫下,茶湯容易變黃,滋味變苦,正如平時說的,水溫高,把茶葉“燙熟”了。泡飲各種花茶、紅茶和中、低檔綠茶,則要用100度的沸水沖泡,如水溫低,則滲透性差,茶中有效成分浸出較少,茶味淡薄。泡飲烏龍茶、普洱茶和普沱茶,每次用茶量較多,而且茶葉較粗老,必須用100度的滾開水沖泡,有時,爲了保持和提高水溫,還要在沖泡前用開水燙熱茶具,沖泡後在壺外淋開水。少數民族飲用磚茶,則要將磚茶敲碎,放在鍋中熬煮。

   沖泡時間和次數

  這與茶葉種類、泡茶水溫、用茶數量和飲茶習慣等都有關係,不可一概而論。如用茶杯泡飲一般紅綠茶,每杯放幹茶3克左右,用沸水約200毫升沖泡,加蓋4—5分鐘後,便可飲用。缺點是:如水溫過高,容易燙熟茶葉(指綠茶);水溫較低,則難以泡出茶味,而且因水量多,往往一時喝不完,浸泡過久,茶湯變冷,色、香、味均受影響。

  改良沖泡法是:將茶葉放入杯中後,先倒入少量開水,以浸沒茶葉爲度,加蓋3分鐘左右,再加開水到七八成滿,便可趁熱飲用。當喝到杯中餘三分之一左右茶湯時,再加開水,這樣可使前後茶湯濃度比較均勻,一般以沖泡三次爲宜。如飲用顆粒細小、揉捻充分的紅碎茶與綠碎茶,用沸水沖泡3—5分鐘後,其有效成分大部分已浸出,便可一次快速飲用,飲用速溶茶,也是採用一次沖泡法。品飲烏龍茶多用小型紫砂壺,用茶量較多,第一泡1分鐘就要倒出來,第二泡比第一泡增加15秒,第三泡1分40秒,第四泡2分15秒。也就是說從第二泡開始要逐漸增加沖泡時間,這樣前後茶湯濃度才比較均勻。泡茶水溫的高低和用茶數量的多少,也影響沖泡時間的長短,水溫高,沖泡時間宜短,水溫低,用茶少,沖泡時間宜長。沖泡時間究竟多長?以茶湯濃度適合飲用者的口味爲標準。

如何正確泡茶?

你可以看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