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八年級上冊的歷史總結怎麼寫,八年級上冊歷史總結1000字怎麼寫啊哪個好心的告告給你加分

1.八年級上冊歷史總結1000字怎麼寫啊、哪個好心的告告、給你加分

一、複習重點: 1、第一單元:虎門銷煙、鴉片戰爭及《南京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金田起義、甲午中日戰爭及《馬關條約》、八國聯軍侵華及《辛丑條約》。

八年級上冊的歷史總結怎麼寫 八年級上冊歷史總結1000字怎麼寫啊哪個好心的告告給你加分

2、第二單元: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 3、第三單元:五四運動和中國**的成立、北伐戰爭、南昌起義、紅軍長征。

4、第四單元:九一八事變、西安事變、七七事變。 二、複習難點: 虎門銷煙《南京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洋務運動、《馬關條約》、戊戌變法、《辛丑條約》、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和中國**的成立、北伐戰爭、南昌起義、紅軍長征、九一八事變、西安事變、七七事變。

1.19世紀上半期,英國成爲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19世紀上半期,爲了開闢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向中國走私鴉片的直接原因:爲了扭轉貿易逆差。

2.1839年,林則徐被道光帝派往廣州進行禁菸,進行暗訪密查,緝拿煙販,收繳鴉片。6月在虎門海灘銷燬鴉片200多萬斤。

歷史意義:這是中國人民禁菸鬥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鬥爭的林則徐,成爲民族英雄,這次活動成爲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3.1840-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

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4.1856-1860年,英法聯軍爲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市場(目的),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

1860年佔領北京後,火燒圓明園。英法爲主兇,美俄爲幫兇。

5.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佔了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結合第8頁表格和第9頁圖掌握) 6.1851-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桂平金田村起義。

1853年佔領南京改爲天京,定爲都城,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爲推翻清朝統治(目的),派軍隊北伐和西征。

1860年青浦戰役,李秀成大敗洋槍隊,1862年在浙江寧波慈溪戰役,擊斃洋槍隊頭目華爾(美國人)。 7.19世紀60至70年代,英國、俄國想爭奪新疆,左宗棠作爲欽差大臣,採取“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策略,收復了新疆。

爲加強西北邊疆的管理和防務,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8.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中,致遠艦管帶鄧世昌與敵艦同歸於盡,威海衛戰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清政府失敗後,李鴻章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於1895簽訂了《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 9.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矛頭直指帝國主義侵略勢力。

是一次反帝愛國運動(性質),英、美、俄、日、法、德、意、奧八國聯軍在英國海軍司令西摩爾率領下,在廊坊被義和團圍困。 10.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危害: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爲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中國完全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1.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洋務派中央以奕。

2.八年級上冊歷史總結

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爲了打開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

⑵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藉口(直接原因、導火線):林則徐虎門銷煙。 ⑶鴉片戰爭爆發標誌1840年6月,英國艦隊開到廣東海面,進行挑釁,鴉片戰爭爆發。

⑷1841年初,英軍佔領香港島。 ⑸1842年,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中英《南京條約》簽訂內容: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 100萬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建、寧波、上海五處爲通商口岸;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使中國喪失領土和關稅兩大主權影響(危害):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⑹中國近代史以鴉片戰爭爲開端主要是因爲中國的社會性質開始發生根本變化。

⑺“落後就要捱打”是鴉片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歷史教訓。 字數不夠自己在隨便寫點把。

3.八年級上冊歷史單元總結

1.四大文明古國名稱、產生時間、臨近河流、主要文明成就.27,28(書上) 2.四大古典文明(古希臘、羅馬文明)產生時間,臨近海洋,主要文明成就27,28 3.印度種姓制度7,中國商鞅變法15,日本大化改新40、41,雅典的民主制度19 4.阿拉伯文化成就及特徵38、39 5.中世紀歐洲封建制度主要特徵46 6.春秋五國13,戰國七雄14,第跨三洲帝國46 7.三大宗教創立時間、創始人、節日46 8.百家爭鳴背景,各家思想觀點、意義15,17 相信我,這是我們老師總結的。

4.八年級上冊歷史、怎麼寫

1、公車上書。戊戌變法。

2、拒和、遷都、變法。

————————————————————————————————————

1、嚴復。是清末很有影響的資產階級啓蒙思想家,翻譯家和教育家,是中國近代史上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的“先進的中國人”之一。

2、《天演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世道必進,後勝於今”。

3、《天演論》在當時的中國,起到了打擊封建勢力,宣傳維新變法,開闊人們眼界,進一步向西方尋找真理的導向作用,不僅促進了當時救亡圖存的變法維新運動的發展,而且對行將到來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也產生了重大影響。

5.初二歷史總結

1.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19世紀上半期,爲了開闢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

向中國走私鴉片的直接原因:爲了扭轉貿易逆差。2.1839年,林則徐被道光帝派往廣州進行禁菸,進行暗訪密查,緝拿煙販,收繳鴉片。

6月在虎門海灘銷燬鴉片,這是中國人民禁菸鬥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鬥爭的林則徐,成爲民族英雄,這次活動成爲鴉片戰爭的導火線。3.1840-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

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4.1856-1860年,英法聯軍爲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市場,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

佔領北京後,火燒圓明園。5.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佔了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

(結合第8頁表格和第9頁圖掌握)6.1851-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1853年佔領南京改爲天京,定爲都城,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爲推翻清朝統治,派軍隊北伐和西征。

7.左宗棠作爲欽差大臣,採取“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策略,收復了新疆。爲加強西北邊疆的管理和防務,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8.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失敗後,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地化程度。9.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矛頭直指帝國主義侵略勢力。

10.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學生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爲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1.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洋務派掀起一場“師夷長技”的洋務運動,前期以“自強”爲口號,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後期以“求富”爲口號,開辦了一些民用工業,如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

從70-80年代籌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1862年創辦的京師同文館是洋務派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

12.評價洋務運動(第30頁內容,重點掌握)13.1895年春,康有爲領導的“公車上書”揭開了變法維新的序幕。14.1898年6月到9月,光緒帝發佈了一系列變法令,內容( P33):要求從政治、經濟、軍事、教育、思想五個方面掌握。

15.1894年,孫中山組織了革命團體興中會。1905年,他建立統一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孫中山當總理,通過了推翻清朝統治,廢除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共和國,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綱領,它的成立,大大推動了全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

創辦的機關刊物《民報》,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16.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實被北洋軍閥袁世凱竊取,沒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17.1915年,陳獨秀等知識分子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旗幟,以《新青年》雜誌爲主要陣地,掀起新文化運動。

以四提倡四反對爲主要內容,向尊孔復古逆流進行攻擊,從而在社會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18.1918年,李大釗發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文章,進行宣傳馬克思主義。

19.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啓發着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爲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不過,新文化運動中也對東西文化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影響到後來。20.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等校學生舉行示威,要求“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反對在對德“和約”上簽字、懲辦賣國賊要求,遭到北洋軍閥政府的鎮壓。

6月初,上海工人舉行罷工、商人罷市,支持學生鬥爭,工人階級起了巨大的作用,結果政府被迫釋放學生、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拒絕在和約上簽字。五四運動取得初步的勝利。

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21.1921年7月在上海召開的中共一大通過了黨的綱領,確定黨的奮鬥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

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22.1922年中共二大,確定黨的民主革命綱領是: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建立民主共和國。

這是在中國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23.1924年創辦的黃埔軍校由**任政治部主任。

培養了大量軍事政治人才。24.1926年,廣東國民政府北伐,目的: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主要戰場:湖南、湖北;主要戰役:汀泗橋、賀勝橋;在兩湖戰場消滅了吳佩孚主力;出師不到半年,北伐軍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

25.1927年4月,**叛變革命,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它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對內鎮壓人民革命運動。

26.1927年8月1日,**、賀龍、**等人,領導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

6.初二上冊歷史第二單元總結

人教版《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上冊屬於該套教材中“我們傳承的文明”部分,在歷史教學中則屬於中國近現代史和世界近現代史。

《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上冊的主題是工業文明的誕生和發展。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的轉變又稱爲現代化。

工業文明的發展進程又可以分爲五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6世紀初到18世紀工業革命前,即工業文明的早期階段。

在這一階段,工業文明首先在西歐興起。第二階段是工業革命開始以後到19世紀末。

在這一階段,經過工業革命後,人類真正進入了工業社會,同時工業文明從西歐擴散到全球。第三階段是20世紀上半期。

在這一階段,由於工業文明的全面到來,人類社會有許多不適應,出現了巨大的震盪,也進行了調整和探索。第四階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至20世紀70年代初。

在這一階段,人類吸取了上一階段的經驗教訓,工業文明得到順利推進。第五階段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是工業文明深入發展的階段。

本冊教材規定的時間範圍是16世紀初至20世紀上半期,涵蓋工業文明歷程的前三個階段。因此,教材設立了三個單元與之對應。

按照這一指導思想,教材對以往的歷史教學的知識結構進行了篩選、重新評價和重新編排。 二、中外歷史混編 以往的歷史教學體系把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分開,分別教授。

這種做法有利有弊。本教材採取了中外混編的方式。

這是基於以下幾點考慮。1.初中學生不需要那麼深入細緻地分別瞭解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

2.中國歷史是世界歷史的一部分,尤其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在人類文明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缺少了中國歷史,難以看清世界歷史的全貌。3.單獨學習中國歷史,只從中國內部自身的發展考察歷史,不利於正確瞭解世界發展與中國發展的互動關係。

尤其是在工業社會來臨之後,世界逐漸連成一個整體,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受到整體世界的制約。採取中外混編的方式,可以把中國的文明進程放在世界文明進程的大背景下進行考察,從而更深刻地瞭解中國歷史。

中外混編不是簡單的世界史和中國史的拼盤,而是要把二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需要正確地在世界文明進程中給中華文明定位。 作爲工業文明,它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產生途徑,因此各國的發展道路也有很大區別。

一般認爲,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轉變有兩種類型,即內髮型和傳導型。西歐是工業文明的發源地,是由內部因素逐漸積累自發地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轉變的,稱爲內髮型現代化。

北美也屬於這一類型。世界上其他大多數國家是在內部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受到以歐美爲代表的工業文明的衝擊,爲了挽救民族危機,開始改革,向西方學習,從而走上現代化道路的,這稱爲傳導型現代化。

中國屬於這一類型。 從社會制度來看,在進入20世紀以前,已經步入工業文明階段的國家無一例外的都確立的是資本主義制度,傳導型現代化國家也模仿的是資本主義現代化。

可以說,一直到19世紀末,工業文明表現爲資本主義的一統天下。進入20世紀以後,這種情況發生了根本改變。

俄國十月革命創立了社會主義現代化模式,土耳其經過凱末爾革命和改革創立了落後民族的現代化模式。中華民族在經歷了長期摸索之後,最終選擇了社會主義並取得了成功。

因此,本冊教材劃分的和工業文明進程相一致的三個單元中,分別有機地融入了中國歷史的部分。第一單元描述了工業文明興起於西歐時,中國仍然在農業文明的軌道上運行,達到了相當高的農業文明的水平。

第二單元描述了歐美經過工業革命,中國明顯落後,在西方的衝擊下,一邊反抗侵略,一邊開始探索現代化道路。第三單元描述了中國在十月革命的影響下選擇社會主義道路並取得成功的過程。

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轉變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共同趨勢,但每一個民族在這一轉變中採取的具體類型不同,選擇的社會制度不同,則顯示出了文明的多樣性。 三、工業文明中的全球化進程 工業文明與農業文明的一個重大區別就是工業文明打破了各民族各地區封閉孤立發展的狀態,使世界連成一個整體,世界各個國家相互聯繫,相互依賴,即全球化。

當前,全球化迅猛發展。從人類文明的角度追溯全球化的歷史進程,對於深刻理解現實是十分必要的,也構成本冊教材的重要內容之一。

在本冊教材涉及的歷史時期內,與工業文明的三個發展階段相對應,全球化也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單元敘述了新航路開闢後,整體世界即全球化的開始。

第二單元敘述了工業革命後,在尋求市場力量的推動下,整體世界最終形成。第三單元敘述了整體世界形成後,西方列強爭奪殖民地引起的災難性後果——世界大戰。

全球化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全球化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然趨勢,反映了歷史的進步。

人員的流動,物種的傳播,商品的交換,文化的交流,有力地促進了世界各民族各地區的發展,尤其是全球化把首先在西歐興起的工業文明傳播到世界,使亞非拉民族走上現代化道路。另一方面,全球化是以西方殖民擴張爲載體的,伴隨着侵略與掠奪。

全球化過程,特別是早期全球化過程,又是亞非拉地區殖民化的過程。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殖民體系瓦解,發達國家依然居於全球化進程的中心主導位置,建立了。

7.八年級歷史上冊的總結,主要記敘的是什麼,大概內容

初二上歷史複習提綱 一、複習重點: 1、第一單元:虎門銷煙、鴉片戰爭及《南京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金田起義、甲午中日戰爭及《馬關條約》、八國聯軍侵華及《辛丑條約》。

2、第二單元: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 3、第三單元:五四運動和中國**的成立、北伐戰爭、南昌起義、紅軍長征。

4、第四單元:九一八事變、西安事變、七七事變。 二、複習難點: 虎門銷煙《南京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洋務運動、《馬關條約》、戊戌變法、《辛丑條約》、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和中國**的成立、北伐戰爭、南昌起義、紅軍長征、九一八事變、西安事變、七七事變。

1.19世紀上半期,英國成爲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19世紀上半期,爲了開闢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向中國走私鴉片的直接原因:爲了扭轉貿易逆差。

2.1839年,林則徐被道光帝派往廣州進行禁菸,進行暗訪密查,緝拿煙販,收繳鴉片。6月在虎門海灘銷燬鴉片200多萬斤。

歷史意義:這是中國人民禁菸鬥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鬥爭的林則徐,成爲民族英雄,這次活動成爲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3.1840-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

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4.1856-1860年,英法聯軍爲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市場(目的),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

1860年佔領北京後,火燒圓明園。英法爲主兇,美俄爲幫兇。

5.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佔了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結合第8頁表格和第9頁圖掌握) 6.1851-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桂平金田村起義。

1853年佔領南京改爲天京,定爲都城,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爲推翻清朝統治(目的),派軍隊北伐和西征。

1860年青浦戰役,李秀成大敗洋槍隊,1862年在浙江寧波慈溪戰役,擊斃洋槍隊頭目華爾(美國人)。 7.19世紀60至70年代,英國、俄國想爭奪新疆,左宗棠作爲欽差大臣,採取“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策略,收復了新疆。

爲加強西北邊疆的管理和防務,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8.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中,致遠艦管帶鄧世昌與敵艦同歸於盡,威海衛戰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清政府失敗後,李鴻章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於1895簽訂了《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 9.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矛頭直指帝國主義侵略勢力。

是一次反帝愛國運動(性質),英、美、俄、日、法、德、意、奧八國聯軍在英國海軍司令西摩爾率領下,在廊坊被義和團圍困。 10.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危害: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爲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中國完全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1.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洋務派中央以奕。

8.初二歷史總結500字,急

初二年級在最近兩個學期的歷史期末考試中都超市平均分,取得較好的成績,下面我代表初二歷史備課組談一談我們在常規教學方面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認真備課。

這一屆初二是我校使用北師大歷史教材的起始年級。這套教材的特點是單元主題鮮明,重視提高學生素質和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原有課程中的“繁、難、偏、舊”的內容被刪掉了,每一課書的內容大爲減少,有些課文甚至正文比小字還要少,所以需要教師在備課過程當中適當補充內容,否則歷史的連貫性就喪失了,學生聽起來一頭霧水。每個學期開學前我們備課組的老師都能認真鑽研教材和大綱,制定教學計劃和進度。每課時都有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學過程、作業佈置、教學反思等。另外我們還積極參加集體備課,做到統一進度,集思廣益,取長取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經常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環保教育、安全教育。

二、立足課堂,提高實效。

加強課堂管理,嚴格要求。針對初中學生好奇、好動的特點,上課既要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活躍氣氛,也要嚴格管理,抓好紀律,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認真上好每一節課。從初一開始我們每一堂課都堅持課堂小測。根據近年來我市歷史中考的題型,我們每一節課都準備了8——10道單選題,這些題目我們不是隨便出的,而是精挑細選,注重應用,強調新穎和靈活,儘量和中考接軌。一個學期下來,積累了二百多題選擇題,期末考試時學生在選擇題的得分都比較高。課前小測我們是這樣操作的:小測一般安排在上課一開始的5分鐘,小測完畢後評講上節課的小測紙,對做得好的同學進行表揚。進行小測可以督促學生及時複習,鞏固上一節課的學習內容,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及時反饋。基礎知識掌握得比較牢固,同時也有利於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儘量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堅持傳統教學與多媒體輔助教學有機結合,既充分發揮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促進學生的記憶力,活躍課堂氣氛,增大教學容量等方面的功能,又注重傳統教學方式中以人爲本的交流和互動,使課堂既生動活潑又井然有序,切實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能。爲了增加歷史教學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謝聲毅老師在上課時經常會給學生講一些趣味性較強的歷史故事和典故,輔助學生對當時歷史環境和歷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而我則多數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經常播放視頻錄像,圖文並茂。爲了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我們經常把一些小競賽穿插在教學當中。單元複習也會以小組知識搶答的方式進行。比如講到趙州橋,我們會叫學生自己先畫一座趙州橋出來,,畫完之後學生比較容易理解趙州橋巧妙在哪裏,大拱和四個小拱的作用是什麼,趙州橋爲什麼能屹立一千多年不倒,學生自然能找到答案了。講唐朝的文學成就,可以在課堂上搞一個小型的唐詩朗誦會和鑑賞會;至於秦始皇的功過是非,如果有時間準備的話,組織學生進行一場辯論,也會收到不錯的效果。

三、認真佈置及批改作業:

根據教材的特點,認真佈置和批改作業。我們每節課都儘量安排學生做《學考精練》,作業每課必改,並在此基礎上及時講評,及時反饋,分析缺點與不足,認真抓好課後作業的質量,想方設法減少欠交作業的人數,另外我們還非常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答題方法和技巧,平時訓練有素了,重大的考試纔有穩定的發揮。

四、抓好教學評價。

教學中的總結鞏固是相當重要的,否則學了後面忘了前面,沒有什麼實際效果。每節課我們儘可能留兩三分鐘把一節課的內容總結一下。一個單元結束後,搞好單元測試,考察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及時反饋評價結果,進行下階段的調整,做好查漏補缺工作。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積累了一些的經驗和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有失敗和不足,與先進學校相比還有不少的差距。今後,應揚長避短,努力提高的業務水平,改進教學方法,爲提高我校的歷史教學質量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