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常見食用海魚品種介紹

常見食用海魚品種介紹

1、馬鮫魚。

馬鮫魚又名鮁魚,頭部與背部呈藍黑色,上側面有數列藍黑色斑點或長條,腹部呈白色,刺少肉多,脂肪含量較高,體型狹長,體長25cm到50cm,平均體重在300克到1000克之間,它營養豐富,肉質細嫩潔白,鮮爽糯軟,可與“雪菜”一同燒煮,味道鮮美無比,也可以清蒸、紅燒、煲粥、做湯、油炸,還可以去掉魚刺後製作餃子餡,市場上也有它製成的鹹魚幹出售。尾部最適宜用於烹飪,食用魚尾時肉厚刺少,鮮嫩味美,食客們食用時十分享受。

2、沙丁魚。

細長的銀色小魚,體長15到30cm,頭部無鱗,沒有側線,背鰭較短且只有一條,它營養價值豐富,富含OMEGA—3脂肪酸,具有逐漸降低血壓和降低動脈粥樣硬化速度的食用功效。可幹炸或香煎,也可做成椒鹽風味。

3、針魚。

針魚也稱棒魚或馬步魚,呈圓柱形,下頜向前延伸,體長20到45cm,鮮食最宜油煎,也可清蒸,市面上也出售它製成的乾製品。

4、石斑魚。

石斑魚體長,橢圓形稍側扁,口大,身體顏色種類很多,主要呈褐色或紅色,肉質細嫩潔白,與雞肉相似,有“海雞肉”之稱,在港澳地區被稱爲“中國四大名魚之一”,它還有“美容護膚之魚”的美稱,石斑魚魚皮裏富含膠質,還含有可以增強上皮組織的完整性生長和促進膠原細胞合成的營養成分“二甲基碸”,石斑魚肉質裏含有較多的蝦青素,蝦青素作爲抗氧化劑,可以延緩器官和組織的衰老,多食石斑魚,可以美容養顏,延緩衰老。

5、鯧魚。

鯧魚體短而高,形狀相似於菱形,極側扁,大部分爲銀白色,上部呈青灰色,口小牙細,肉厚刺少。分佈在中國沿海、朝鮮、日本等地。鯧魚含有豐富的硒元素,對心腦血管疾病有很大的預防作用。可以用於紅燒、清蒸、蔥油等做法。

6、黃花魚。

黃花魚分爲大黃魚和小黃魚兩種,因其鱗呈黃色而得名,它的魚鰾可製成花膠,有止血的功效。可做成糖醋魚、幹炸魚、醋烹魚、燴魚羹、紅燒魚等菜。

7、比目魚。

體型甚扁,卵圓形或長舌形,兩眼分佈在一側,身體表面有細鱗,肉質肥腴,有祛風溼、活血通絡的作用。可紅燒、油炸、清蒸等。

8、三文魚。

三文魚又稱馬哈魚、吞拿魚,魚體側扁,背部隆起,鱗呈銀灰色,,肉呈橙色,富有彈性,日本主要用於製作刺身,西餐中香煎,也可用於製作魚肝油,也可以煲粥。三文魚中含有Ω—3脂肪酸,可以增強腦功能,防老年癡呆,保護視力。

9、帶魚。

帶魚肉多且細,味鮮美,刺較少,我國沿海均產,十一月和十二月是盛產帶魚的季節。帶魚和大黃魚、小黃魚及烏賊並稱爲我國的四大海產。帶魚所含的6—硫代鳥嘌呤物質是一種天然抗癌劑,可預防白血病、胃癌、淋巴腫瘤等病。在烹飪上,帶魚可用於紅燒或幹炸等做法。

10、海鰻.

海鰻爲兇猛肉食性經濟魚類,集羣性交差,具有廣溫性和廣鹽性。通常棲息於水深50~80米泥沙底海域。有季節洄游習性。產卵場水深一般在20~40米,廣泛分佈於非洲東部、印度洋及西北太平洋,沿海均產,東海爲主產區。

標籤:海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