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襄陽仙人掌茶

襄陽仙人掌茶

襄陽仙人掌茶是一種由仙人掌花骨朵製成的茶飲料,產地爲中國湖北省襄陽市。它是一種本土茶飲,綜合了茶葉和仙人掌的營養價值,口感清新甘香,有改善血脂、清除體內毒素的作用。

製作襄陽仙人掌茶的過程需要經過多道工序,包括挑選、曬乾、蒸煮、揉捻、烘乾等。在製作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掌握好烘乾的溫度和時間,以保證茶葉的香氣和口感。

襄陽仙人掌茶有多種口味,如原味、荷花茶味、玫瑰茶味等,適合不同口味的消費者。它也被譽爲“湖北的‘濃香紅茶’”,是一道開胃的夏日茶飲。

襄陽仙人掌茶是一種由仙人掌花骨朵製成的茶飲料,產地爲中國湖北省襄陽市。它是一種本土茶飲,綜合了茶葉和仙人掌的營養價值,口感清新甘香,有改善血脂、清除體內毒素的作用。

製作襄陽仙人掌茶的過程需要經過多道工序,包括挑選、曬乾、蒸煮、揉捻、烘乾等。在製作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掌握好烘乾的溫度和時間,以保證茶葉的香氣和口感。

襄陽仙人掌茶有多種口味,如原味、荷花茶味、玫瑰茶味等,適合不同口味的消費者。它也被譽爲“湖北的‘濃香紅茶’”,是一道開胃的夏日茶飲。

襄陽仙人掌茶是一種由仙人掌花骨朵製成的茶飲料,產地爲中國湖北省襄陽市。它是一種本土茶飲,綜合了茶葉和仙人掌的營養價值,口感清新甘香,有改善血脂、清除體內毒素的作用。

製作襄陽仙人掌茶的過程需要經過多道工序,包括挑選、曬乾、蒸煮、揉捻、烘乾等。在製作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掌握好烘乾的溫度和時間,以保證茶葉的香氣和口感。

襄陽仙人掌茶有多種口味,如原味、荷花茶味、玫瑰茶味等,適合不同口味的消費者。它也被譽爲“湖北的‘濃香紅茶’”,是一道開胃的夏日茶飲。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關於湖北當陽的問題

http://ke.baidu.com/view/48959.html?wtp=tt 看看百度百科吧,我是當陽人,但我告訴你 當陽市區已經沒有以往熱鬧的,過年的氣氛基本喪失了,街上什麼氣氛都沒有 大學生都走出去了,菸廠倒閉,很多企業都沒了 不過沮河對面出現了很多企業,相傳那裏排污好一點。。。也就是說對當陽環境可能造成不好的影響。電影院也沒了,劇院也沒了 當陽人的文化消費以後不知道怎麼發展。市領導頻頻出問題,呵呵,唯一的 玉泉寺 又沒開發,旅遊也沒搞起來,什麼水上公園,更是野草叢生,什麼百寶寨,門票那麼貴 也沒發展起來,總之當陽的地理優勢很多的,長阪坡就在市區,但是我們也就作爲了一個最普通的坡。。。。。當陽的發展靠誰呢?反正不是我。。。。。

李白的詩有什麼?只要詩名

李白的詩共有六千多首,比較有名:

望廬山瀑布 早發白帝城 將進酒 送孟浩然之廣陵

贈汪倫 靜夜思 望天門山 夜宿山寺 行路難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獨坐敬亭山 夢遊天姥吟留別

蜀道難 白馬篇 俠客行 關山月 行路難 春夜洛城聞笛

古朗月行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塞上曲

獨坐敬亭山 清平樂 望黃鶴樓

還有許多不太常見的:

登金陵鳳凰臺 長相思二首 詠苧蘿山 塞下曲六首

把酒問月 客中行 菩薩蠻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送友人入蜀 渡荊門送別

長幹行 贈孟浩然 春思

軍行 與史中郎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

長門怨 送友人 白頭吟 草書歌行 秋浦歌十七首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子夜四時歌:夏歌 古風其二十四

月下獨酌其一 古風 其十九 江上吟 登高丘而望遠

秋風清 連理枝 金陵酒肆留別

北風行 憶秦娥 峨眉山月歌 清平樂

白鳩辭 怨情 日出入行

獨漉篇 山中問答 江南春懷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望鸚鵡洲懷禰衡 勞勞亭 子夜四時歌:春歌 夜坐吟

子夜四時歌:秋歌 金門答蘇秀才 學古思邊 玉階怨

妾薄命 結客少年場行 子夜四時歌:冬歌 採蓮曲

飛龍引 謝公亭(蓋謝脁、範雲之所遊) 烏夜啼 久別離

送別 遠別離 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有所思

臨江王節士歌 擬古其九 古風其二 古風其三

襄陽歌 上雲樂 菩薩蠻 冬日歸舊山

哭宣城善釀紀叟 于闐採花 烏棲曲 句

南陵別兒童入京 寄東魯二稚子 在金陵作

江夏送倩公歸漢東 太華觀 戰城南 西嶽雲臺歌送丹丘子 古風其十五 天馬歌

扶風豪士歌 玉壺吟 梁園吟 鳴皋歌送岑徵君 時梁園三尺雪.

長歌行 清平調詞三首 陽春歌 箜篌謠

胡無人 廣陵贈別 闕題 上清寶鼎詩

臨路歌 感時留別從兄徐王延年從弟延陵 早秋單父南樓酬竇公衡 宣城送劉副使入秦

登廣武古戰場懷古 答高山人兼呈權顧二侯 至陵陽山登天柱石酬韓侍御見招隱黃山 登梅岡望金陵贈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 春日陪楊江寧及諸官宴北湖感古作

月下獨酌其二 過汪氏別業其一

南奔書懷 留別賈舍人至二首

自梁園至敬亭山見會公談陵陽山水兼期同遊因 沙丘城下寄杜甫

夜泊牛渚懷古 豳歌行上新平長史兄粲 白紵辭 其一 幽州胡馬客歌

樑甫吟 行行遊且獵篇 古風其二十 古風其十八

古風其三十四 橫江詞其一 猛虎行

少年行其一 結襪子 沐浴子 上清寶鼎詩

經亂後將避地剡中留贈崔宣城

書懷贈南陵常贊府 贈僧崖公 贈王判官時餘歸隱居廬山屏風疊

贈張相鎬其一 時逃難在宿松山作

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 留別曹南羣官之江南 答長安崔少府叔封遊終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 越女詞其三 感興其一 天台曉望 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遊洞庭五首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 贈從兄襄陽少府皓 雪讒詩贈友人

贈清漳明府侄聿 鄴中贈王大 幽居中有高鳳遺蹟僕離 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

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句 別匡山 觀佽飛斬蛟龍圖贊

地藏菩薩贊 句 闕題 棲賢寺

煉丹井 宿無相寺 荊州歌 楊叛兒

野田黃雀行 少年行其二 聽蜀僧浚彈琴 淥水曲

門有車馬客行 丁都護歌 ( 都一作督 ) 上留田行 公無渡河

古風其七 秦女休行 ( 魏協律都尉左延年所作, 今擬 東海有勇婦 代關中有賢女 橫江詞其五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燭照山水壁畫歌 古風其一 釣灘 洛陽陌

桂殿秋 詠方廣詩 題樓山石筍 句

秀華亭 贈韋祕書子春 古意 酬張司馬贈墨

賦得白鷺鷥送宋少府入三峽 送別 越女詞其四 宣城見杜鵑花

九日登山 陪族叔當塗宰遊化城寺升公清風亭 登瓦官閣 越中覽古

經下邳圯橋懷張子房 宿五松山下荀媼家 月下獨酌其三 遊泰山六首(一作天寶元年四月從故御道上泰

答杜秀才五鬆見贈 感遇其一 送蕭三十一之魯中兼問稚子伯禽 江夏送友人

酬崔五郎中 留別金陵諸公 江夏行 悲歌行

當塗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 贈崔司戶文昆季 書情題蔡舍人雄 贈錢徵君少陽 (一作送趙雲卿)

獻從叔當塗宰陽冰 題寶圌山 自廣平乘醉走馬六十里至邯鄲登城樓覽古書懷 贈江油尉

桃源 普照寺 興唐寺 相逢行

尋雍尊師隱居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 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士 上崔相百憂章(時在潯陽獄)

白毫子歌 王昭君其一 王昭君其二 雉朝飛

古風其四 君馬黃 從軍行 君子有所思行

獨不見 北上行 與元丹丘方城寺談玄作 雙燕離

殷十一贈慄岡硯 烏牙寺 桃源 陽春曲

懼讒 贈裴十四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自金陵溯流過白壁山玩月達天門寄句容王主簿

送崔氏昆季之金陵 (一作秋夜崔八丈水亭送 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 春日獨酌其一 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 陪侍郎叔遊洞庭醉後三首 金陵鳳凰臺置酒 金陵其一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奔亡道中其一 安州應城玉女湯作

秋日登揚州西靈塔 自巴東舟行經瞿唐峽登巫山最高峯還題壁 秋下荊門 江行寄遠

月下獨酌其四 早望海霞邊 酬張卿夜宿南陵見贈 友人會宿

越中秋懷 流夜郎聞酺不預 從軍行 示金陵子 (一作金陵子詞)

越女詞其一 越女詞其二 五松山送殷淑 送樑四歸東平

宣州九日聞崔四侍御與宇文太守遊敬亭餘時登 寄崔侍御 留別於十一兄逖裴十三遊塞垣 北山獨酌寄韋六

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峯舊居 東山吟 懷仙歌 贈韋侍御黃裳其一

淮海對雪贈傅靄 ( 一作淮南對雪贈孟浩然 ) 橫江詞其四 贈參寥子 贈崔郎中宗之 時謫官金陵

贈從弟冽 贈張相鎬其二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還兼欣克復之美書懷示息秀 贈別從甥高五

賦得鶴送史司馬赴崔相公幕 小桃源 日出東南隅行 代佳人寄翁參樞先輩

中山孺子妾歌 送別 發白馬 東武吟 ( 一作出東門後書懷留別翰林諸公 )

紫騮馬 古風其三十五 飛龍引其二 古風其四十六

古風其五十九 禪房懷友人岑倫 相逢行二首 長門怨二首

登高丘而望遠 前有一尊酒行二首 金陵歌,送別範宣 憶秋浦桃花舊遊,時竄夜郎

蔡氏五弄·淥水曲 古風其五十六 古風其四十四 古風其四十八

春日行 司馬將軍歌 代隴上健兒陳安 古風其三十六 古風其四十

古風其三十一 古風其二十一 古風其十四 折楊柳

侍從宜春苑奉詔賦龍池柳色初青聽新鶯百囀歌 送賀賓客歸越 題舒州司空山瀑布 月夜金陵懷古

寒女吟 南陵五松山別荀七 觀魚潭 敘舊贈江陽宰陸調

贈閭丘宿松 贈僧行融 登敬亭山南望懷古贈竇主簿 安陸白兆山桃花巖寄劉侍御綰 ( 一作春歸桃

陳情贈友人 玉真公主別館苦雨贈衛尉張卿二首 贈崔侍郎 駕去溫泉後贈楊山人

早秋贈裴十七仲堪 笑歌行 ( 以下二首 蘇軾雲是僞作 ) 送友人尋越中山水 口號 (一作口號留別金陵諸公 )

別中都明府兄 寄韋南陵冰餘江上乘興訪之遇尋顏尚書笑有此 春日歸山寄孟浩然 涇川送族弟□ 【金享】

洞庭醉後送絳州呂使君果流澧州 ( 果一作杲 五月東魯行答汶上君 (君一作翁) 以詩代書答元丹丘 酬坊州王司馬與閻正字對雪見贈

送楊山人歸嵩山 送範山人歸泰山 送韓侍御之廣德 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其一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對酒 放後遇恩不沾 題金陵王處士水亭

避地司空原言懷 感遇其二 酬崔侍御 春陪商州裴使君遊石娥溪 時欲東遊遂有此贈

江上望皖公山 與周剛清溪玉鏡潭宴別 潭在秋浦桃胡陂下 冬夜醉宿龍門覺起言志 金陵其二

宿巫山下 金陵白楊十字巷 下途歸石門舊居 上三峽

蘇臺覽古 夜泊黃山聞殷十四吳吟 宿蝦湖 【蝦換魚旁】 之廣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軍 紀南陵題五松山 (一作南陵五松山感時贈別 金陵其三 過四皓墓

峴山懷古 蘇武 尋高鳳石門山中元丹丘 九日

九月十日即事 與謝良輔遊涇川陵巖寺 登太白峯 登邯鄲洪波臺置酒觀發兵

焦山望鬆寥山 與從侄杭州刺史良遊天竺寺 江上答崔宣城 感興其二

荊州賊平臨洞庭言懷作 詠山樽二首 ( 此首一題詠柳少府山癭木樽 ) 觀放白鷹其一 擬古其三

擬古其六 獨酌 夏日山中 對酒

嘲王歷陽不肯飲酒 觀獵 詠槿 白田馬上聞鶯

自代內贈 秋浦感主人歸燕寄內 出妓金陵子呈盧六其一 越女詞其五

送岑徵君歸鳴皋山 送長沙陳太守其一 酬中都小吏攜斗酒雙魚於逆旅見贈 江夏送張丞

潯陽送弟昌峒鄱陽司馬作 餞校書叔雲 送二季之江東 江西送友人之羅浮

送陸判官往琵琶峽 流夜郎至西塞驛寄裴隱 寄淮南友人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秋日魯郡堯祠亭上宴別杜補闕範侍御 江上寄元六林宗 寄從弟宣州長史昭 聞李太尉大舉秦兵百萬出征東南懦夫請纓冀申

贈別王山人歸布山 金陵白下亭留別 留別西河劉少府 送楊少府赴選

金鄉送韋八之西京 述德兼陳情上哥舒大夫 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贈長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贈華州王司士

贈饒陽張司戶燧 贈溧陽宋少府陟 贈嵩山焦鍊師 月夜江行寄崔員外宗之

秋夜宿龍門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國瑩上 贈宣州靈源寺仲浚公 贈友人其二 贈別舍人弟臺卿之江南

江夏贈韋南陵冰 贈柳圓 流夜郎贈辛判官 贈常侍御

哭晁卿衡 金陵新亭 鄒衍谷 金陵聽韓侍御吹笛

勞勞亭歌 在江寧縣南十五里. 古送別之所 橫江詞其六 少年行其三 ( 此詩嚴粲雲是僞作 ) 邯鄲才人嫁爲斯養卒婦

短歌行 千里思 樹中草 枯魚過河泣

上之回 怨歌行 長安見內人出嫁. 友人令餘代爲之 古風其十六 古風其十七

古風其二十二 古風其二十三 古風其五 古風其三十二

古風其四十一 山人勸酒 古風其四十九 古風其四十五

古風其四十七 古風其五十八 古風其五十四 湖邊採蓮婦

鳳凰曲 秋夕旅懷 代別情人 怨情

搗衣篇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草創大還,贈柳官迪 送張秀才謁高中丞

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 張相公出鎮荊州,尋除太子詹事,餘時流夜郎 襄陽曲 夜坐吟

詠桂 題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寓言三首 贈黃山胡公求白鷳

落日憶山中 萬憤詞投魏郎中 古風其三十九 古風其五十七

鞠歌行 君道曲 樑之雅歌有五章 今作一章 古風其四十二 古風其四十三

古風其三十七 古風其十九 古風其二十七 古風其六

古風其八 古風其九 古風其十 古風其十一

古風其十二 宮中行樂詞其一 宮中行樂詞其三 鳴雁行

陌上桑 出自薊北門行 秦女卷衣 宮中行樂詞其六

宮中行樂詞其八 入朝曲 ( 一作鼓吹入朝曲 ) 秋思 對酒行

估客行 ( 行一作樂 ) 橫江詞其二 橫江詞其三 鳴皋歌奉餞從翁清歸五崖山居

南都行 戲贈杜甫 送友生遊峽中 春感

鞠歌行 會別離 初月 對雨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一 玩月金陵城西孫楚酒樓,達曙歌吹,日晚乘醉 贈武十七諤 宿清溪主人

系尋陽上崔相渙其一 系尋陽上崔相渙其二 獄中上崔相渙 贈王漢陽

贈歷陽褚司馬 時此公爲稚子舞故作是詩 贈宣城趙太守悅 巴陵贈賈舍人 於五松山贈南陵常贊府

贈友人其三 贈閭丘處士 贈僧朝美 淮陰書懷寄王宗成 (一作王宗城 )

宿白鷺洲寄楊江寧 夕霽杜陵登樓寄韋繇 寄弄月溪吳山人 憶襄陽舊遊贈馬少府巨

贈郭季鷹 贈範金卿其二 溫泉侍從歸逢故人 僧伽歌

和盧侍御通塘曲 東魯見狄博通 對雪奉餞任城六父秩滿歸京 送楊山人歸天台

送友人遊梅湖 潁陽別元丹丘之淮陽 留別廣陵諸公 (一作留別邯鄲故人) 別東林寺僧

別韋少府 將遊衡嶽過漢陽雙鬆亭留別族弟浮屠談皓 寄上吳王其一 別魯頌

早過漆林渡寄萬巨 題情深樹寄象公 寄當塗趙少府炎 自漢陽病酒歸寄王明府

江夏寄漢陽輔錄事 早春寄王漢陽 寄王漢陽 送王孝廉覲省

送鞠十少府 送儲邕之武昌 酬談少府 酬宇文少府見贈桃竹書筒

答湖州迦葉司馬問白是何人 送楊燕之東魯 金陵送張十一再遊東吳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遊南嶽

送魯郡劉長史遷弘農長史 送樑公昌從信安北征 出妓金陵子呈盧六其四 巴女詞

送內尋廬山女道士李騰空二首 口號吳王美人半醉 代美人愁鏡其一 代美人愁鏡其二

寄遠其十一 長信宮 嘲魯儒 寄遠其三

白鬍桃 巫山枕障 流夜郎題葵葉 題隨州紫陽先生壁

白鷺鷥 洗腳亭 醉題王漢陽廳 山中與幽人對酌

對酒醉題屈突明府廳 待酒不至 擬古其四 擬古其五

效古其一 憶東山二首 紫藤樹 擬古其八

擬古其十一 感遇其三 江上秋懷 酬裴侍御留岫師彈琴見寄

答裴侍御先行至石頭驛以書見招期月滿泛洞庭 答從弟幼成過西園見贈 酬崔十五見招 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

攜妓登樑王棲霞山孟氏桃園中 宴鄭參卿山池 同族侄評事黯遊昌禪師山池其一 登錦城散花樓

登峨嵋山 登新平樓 謁老君廟 夜泛洞庭尋裴侍御清酌

楚江黃龍磯南宴楊執戟治樓 陪宋中丞武昌夜飲懷古 慈姥竹 丹陽湖

奔亡道中其二 太原早秋 過崔八丈水亭 上元夫人

下陵陽沿高溪三門六剌灘 鸚鵡洲 金陵望漢江 姑孰溪

廬江主人婦 魯中都東樓醉起作 牛渚磯 靈墟山

尋山僧不遇作 過汪氏別業其二 春歸終南山鬆龕舊隱 與南陵常贊府遊五松山 山在南陵銅井西五里

流夜郎至江夏陪長史叔及薛明府宴興德寺南閣 九日龍山歌 大庭庫 陪從祖濟南太守泛鵲山湖三首

同友人舟行遊臺越作 朝下過盧郎中敘舊遊 侍從遊宿溫泉宮作 邯鄲南亭觀妓

春日遊羅敷潭 秋夜與劉碭山泛宴喜亭池 東魯門泛舟其二 秋獵孟諸夜歸置酒單父東樓觀妓

酬王補闕惠翼莊廟宋丞□贈別 【此水旁】 酬岑勳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 秋夕書懷 感興其五

感興其三 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圖 觀放白鷹其二 觀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圖

尋陽紫極宮感秋作 田園言懷 詠鄰女東窗海石榴 南軒鬆

望月有懷 重憶一首 春滯沅湘有懷山中 擬古其七

憶崔郎中宗之遊南陽遺吾孔子琴撫之潸然感舊 擬古其二 金陵江上遇蓬池隱者 時於落星石上 月夜聽盧子順彈琴

清溪半夜聞笛 廬山東林寺夜懷 觀胡人吹笛 ( 觀一作聽 ) 題宛溪館

題東溪公幽居 題元丹丘山居 題瓜州新河餞族叔舍人賁 瑩禪師房觀山海圖

寄遠其四 寄遠其五 寄遠其六 寄遠其七

寄遠其八 嵩山採菖蒲者 春怨 代贈遠

陌上贈美人 閨情 代秋情 代寄情楚詞體

寄遠其一 秋浦寄內 出妓金陵子呈盧六其二 在潯陽非所寄內

送張秀才從軍 送族弟單父主簿凝攝宋城主簿至郭南月橋卻回 灞陵行送別 送賀監歸四明應制

送通禪師還南陵隱靜寺 送外甥鄭灌從軍三首 送殷淑三首 送侯十一

答友人贈烏紗帽 送舍弟 送趙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 同吳王送杜秀芝赴舉入京

送郗昂謫巴中 書情寄從弟□州長史昭 【都者換分】 獨酌清溪江石上寄權昭夷 夜別張五

寄上吳王其二 寄上吳王其三 涇溪東亭寄鄭少府諤 涇溪南藍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築餘泊石上寄何

江夏別宋之悌 南陽送客 竄夜郎於烏江留別宗十六【王景】 留別龔處士

別儲邕之剡中 送崔十二遊天竺寺 別山僧 魯城北郭曲腰桑下送張子還嵩陽

單父東樓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時凝弟在席 魯郡堯祠送吳五之琅琊 見京兆韋參軍量移東陽其一 見京兆韋參軍量移東陽其二

贈丹陽橫山周處士惟長 贈韋侍御黃裳其二 贈薛校書 贈何七判官昌浩

贈徐安宜 贈任城盧主簿 山鷓鴣詞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赤壁歌送別 贈瑕丘王少府 贈臨□縣令皓弟 時被訟停官 【名水旁】 贈新平少年

贈崔侍郎 (郎一作御) 戲贈鄭溧陽 贈張公洲革處士 秋山寄衛慰張卿及王徵君

望終南山寄紫閣隱者 淮南臥病書懷寄蜀中趙徵君蕤 春日獨坐寄鄭明府 贈友人其一

贈從弟宣州長史昭 贈漢陽輔錄事其一 贈漢陽輔錄事其二 系尋陽上崔相渙其三

聞謝楊兒吟猛虎詞因此有贈 在水軍宴贈幕府諸侍御 贈易秀才 江夏使君叔席上贈史郎中

博平鄭太守自廬山千里相尋入江夏北市門見訪 江上贈竇長史 贈崔秋浦其二 贈崔秋浦其三

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 遊溧陽北湖亭望瓦屋山懷古贈同旅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二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三

宣城哭蔣徵君華 雜言用投丹陽知己兼奉宣慰判官 戰城南 送袁明府任長沙

送客歸吳 望夫石 暖酒 元丹丘歌

秋思 高句驪 宮中行樂詞其七 宮中行樂詞其二

來日大難 大堤曲 黃葛篇 鳳吹笙曲 ( 一作鳳笙篇 送別 )

白紵辭 其二 白紵辭 其三 古風其二十八 古風其二十九

雉子斑 ( 一作設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辭 ) 幽澗泉 古風其五十三 古風其五十

與賈至舍人於龍興寺剪落梧桐枝望灉湖 夜下徵虜亭 春日醉起言志 上清寶鼎詩(前見《東觀餘論》,後見《王直

白鼻騧 少年子 送程、劉二侍郎兼獨孤判官赴安西幕府 送於十八應四子舉落第還嵩山

醉後答丁十八以詩譏餘捶碎黃鶴樓(此詩楊慎 遊南陽清泠泉 秋浦清溪雪夜對酒,客有唱山鷓鴣者 贈劉都使

醉後贈王歷陽(歷陽,和州也) 送韓準、裴政、孔巢父還山 魯郡堯祠送竇明府薄華還西京(時久病初起作 杭州送裴大澤赴廬州長史

酬殷明佐見贈五雲裘歌 走筆贈獨孤駙馬 秋日煉藥院鑷白髮,贈元六兄林宗 句

見野草中有曰白頭翁者 姑孰十詠(一作李赤詩)·姑孰溪 姑孰十詠·望夫山 改九子山爲九華山聯句

古風其五十一 古風其五十二 古風其五十五 古風其三十

古風其三十三 古風其三十八 古風其十三 古風其二十五

古風其二十六 宮中行樂詞其四 宮中行樂詞其五 空城雀

擬古 鳳台曲 豫章行 胡無人行

題許宜平庵壁 題峯頂寺 曉晴 庭前晚開花

宣州長史弟昭贈餘琴溪中雙舞鶴詩以言志 醉後贈從甥高鎮 贈秋浦柳少府 贈崔秋浦其一

贈裴司馬 中丞宋公以吳兵三千赴河南軍次尋陽脫餘之囚 贈盧司戶 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遙其一

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遙其二 贈潘侍御論錢少陽 對雪醉後贈王歷陽 新林浦阻風寄友人

贈崔諮議 贈升州王使君忠臣 口號贈徵君鴻 此公時被徵 對雪獻從兄虞城宰

訪道安陵遇蓋還爲餘造真錄臨別留贈 【上竹 贈盧徵君昆弟 贈郭將軍 玉真仙人詞

清溪行 ( 一作宣州清溪 ) 贈範金卿其一 送薛九被讒去魯 送族弟凝至晏□ 單父三十里 【土固】

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 送方士趙叟之東平 贈別鄭判官 送張舍人之江東

送當塗趙少府赴長蘆 魏郡別蘇明府因北遊 留別王司馬嵩 遊敬亭寄崔侍御 (一本作登古城望府中奉寄

下尋陽城泛彭蠡寄黃判官 流夜郎永華寺寄潯陽羣官 江上寄巴東故人 望漢陽柳色寄王宰

魯中送二從弟赴舉之西京 (一作送族弟【金 奉餞高尊師如貴道士傳道錄畢歸北海 【錄竹 送紀秀才遊越 送蔡山人

送長沙陳太守其二 送李青歸華陽川 送竇司馬貶宜春 送羽林陶將軍

送侄良攜二妓赴會稽戲有此贈 送張遙之壽陽幕府 魯郡堯祠送張十四遊河北 送崔度還吳 度故人禮部員外國輔之子

送白利從金吾董將軍西征 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其二 同王昌齡送族弟襄歸桂陽其一(一作同王昌齡 同王昌齡送族弟襄歸桂陽其二

南流夜郎寄內 思邊 浣紗石上女 出妓金陵子呈盧六其三

贈內 寄遠其二 平虜將軍妻 雜詩

寄遠其九 寄遠其十 題江夏修靜寺 春日獨酌其二

自遣 日夕山中忽然有懷 秋夜獨坐懷故山 效古其二

擬古其一 魯東門觀刈蒲 覽鏡書懷 題雍丘崔明府丹竈

感興其四 擬古其十二 擬古其十 感興其六

感遇其四 遊南陽白水登石激作 尋魯城北範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見範置酒摘蒼耳 東魯門泛舟其一

同族侄評事黯遊昌禪師山池其二 遊謝氏山亭 登單父陶少府半月臺 杜陵絕句

宣城青溪 (一作入清溪山) 游水西簡鄭明府 銅官山醉後絕句 遊秋浦白苛陂二首

宴陶家亭子 在水軍宴韋司馬樓船觀妓 天門山 望夫山

謝公宅 凌歊臺 桓公井 商山四皓

入彭蠡經鬆門觀石鏡緬懷謝康樂題詩書遊覽之 望木瓜山 登敬亭北二小山餘時送客逢崔侍御並登此地 登巴陵開元寺西閣贈衡嶽僧方外

掛席江上待月有懷 秋登巴陵望洞庭 奔亡道中其三 奔亡道中其四

奔亡道中其五 郢門秋懷 至鴨欄驛上白馬磯贈裴侍御 荊門浮舟望蜀江

下涇縣陵陽溪至澀灘 王右軍 姑孰十詠·天門山 安州般若寺水閣納涼,喜遇薛員外乂

秋日與張少府、楚城韋公藏書高齋作 對酒憶賀監二首 秋夜板橋浦泛月獨酌懷謝脁 初出金門,尋王侍御不遇,詠壁上鸚鵡

題元丹丘潁陽山居 贈段七娘 別內赴徵三首 雨後望月

白微時,募縣小吏入令臥內,嘗驅牛經堂下, 歷陽壯士勤將軍名思齊歌 舍利弗 泛沔州城南郎官湖

登廬山五老峯 送族弟綰從軍安西 與諸公送陳郎將歸衡陽 摩多樓子

資料來源:http://poem.8dou.net/html/poemt/10.shtml

這個網址中有李白的古詩及其釋義。

李白有什麼詩????????????????????????

望廬山瀑布 早發白帝城 將進酒 送孟浩然之廣陵

贈汪倫 詠苧蘿山 塞下曲六首 靜夜思

望天門山 夜宿山寺 登金陵鳳凰臺 長相思二首

把酒問月 獨坐敬亭山 客中行 菩薩蠻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行路難 其一 送友人入蜀 渡荊門送別

夢遊天姥吟留別 長幹行 贈孟浩然 春思

軍行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與史中郎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

蜀道難 長門怨 送友人 白頭吟

草書歌行 關山月 白馬篇 俠客行

秋浦歌十七首 行路難 春夜洛城聞笛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行路難 其二 子夜四時歌:夏歌 古朗月行 古風其二十四

月下獨酌其一 古風 其十九 江上吟 登高丘而望遠

秋風清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連理枝 金陵酒肆留別

北風行 憶秦娥 峨眉山月歌 清平樂

塞上曲 白鳩辭 怨情 日出入行

獨漉篇 山中問答 江南春懷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望鸚鵡洲懷禰衡 勞勞亭 子夜四時歌:春歌 夜坐吟

子夜四時歌:秋歌 金門答蘇秀才 學古思邊 玉階怨

妾薄命 結客少年場行 子夜四時歌:冬歌 採蓮曲

飛龍引 謝公亭(蓋謝脁、範雲之所遊) 烏夜啼 久別離

送別 遠別離 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有所思

臨江王節士歌 擬古其九 古風其二 古風其三

襄陽歌 上雲樂 菩薩蠻 冬日歸舊山

哭宣城善釀紀叟 于闐採花 烏棲曲 句

南陵別兒童入京 寄東魯二稚子 在金陵作 上李邕 ( 此詩蕭士□雲是僞作 ) 【上斌下 贈從孫義興宰銘

江夏送倩公歸漢東 太華觀 獨坐敬亭山 清平樂

戰城南 西嶽雲臺歌送丹丘子 古風其十五 天馬歌

扶風豪士歌 玉壺吟 梁園吟 鳴皋歌送岑徵君 時梁園三尺雪.

長歌行 清平調詞三首 陽春歌 箜篌謠

胡無人 廣陵贈別 闕題 上清寶鼎詩

臨路歌 感時留別從兄徐王延年從弟延陵 早秋單父南樓酬竇公衡 宣城送劉副使入秦

登廣武古戰場懷古 答高山人兼呈權顧二侯 至陵陽山登天柱石酬韓侍御見招隱黃山 登梅岡望金陵贈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 春日陪楊江寧及諸官宴北湖感古作 月下獨酌其二 過汪氏別業其一

南奔書懷 留別賈舍人至二首 自梁園至敬亭山見會公談陵陽山水兼期同遊因 沙丘城下寄杜甫

夜泊牛渚懷古 豳歌行上新平長史兄粲 白紵辭 其一 幽州胡馬客歌

樑甫吟 行行遊且獵篇 古風其二十 古風其十八

古風其三十四 橫江詞其一 猛虎行 ( 此詩蕭士□雲是僞作 ) 【上彬下 去婦詞 ( 一作顧況詩 )

少年行其一 結襪子 沐浴子 上清寶鼎詩

句 句 句 經亂後將避地剡中留贈崔宣城

書懷贈南陵常贊府 贈僧崖公 贈王判官時餘歸隱居廬山屏風疊 贈張相鎬其一 時逃難在宿松山作

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 留別曹南羣官之江南 答長安崔少府叔封遊終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 登黃山凌□臺送族弟溧陽尉濟充泛舟赴華陰

越女詞其三 感興其一 天台曉望 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遊洞庭五首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 贈從兄襄陽少府皓 雪讒詩贈友人

贈清漳明府侄聿 鄴中贈王大 (一作鄴中王大勸入高鳳石門山 聞丹丘子於城北營石門幽居中有高鳳遺蹟僕離 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

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句 別匡山 觀佽飛斬蛟龍圖贊

地藏菩薩贊 句 闕題 棲賢寺

煉丹井 宿無相寺 荊州歌 楊叛兒

野田黃雀行 少年行其二 聽蜀僧浚彈琴 淥水曲

門有車馬客行 丁都護歌 ( 都一作督 ) 上留田行 公無渡河

古風其七 秦女休行 ( 魏協律都尉左延年所作, 今擬 東海有勇婦 代關中有賢女 橫江詞其五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燭照山水壁畫歌 古風其一 釣灘 洛陽陌

桂殿秋 詠方廣詩 題樓山石筍 句

秀華亭 贈韋祕書子春 古意 酬張司馬贈墨

賦得白鷺鷥送宋少府入三峽 送別 越女詞其四 宣城見杜鵑花

九日登山 陪族叔當塗宰遊化城寺升公清風亭 登瓦官閣 越中覽古

經下邳圯橋懷張子房 宿五松山下荀媼家 月下獨酌其三 遊泰山六首(一作天寶元年四月從故御道上泰

答杜秀才五鬆見贈 感遇其一 送蕭三十一之魯中兼問稚子伯禽 江夏送友人

酬崔五郎中 留別金陵諸公 江夏行 悲歌行

當塗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 贈崔司戶文昆季 書情題蔡舍人雄 贈錢徵君少陽 (一作送趙雲卿)

獻從叔當塗宰陽冰 題寶圌山 自廣平乘醉走馬六十里至邯鄲登城樓覽古書懷 贈江油尉

桃源 普照寺 興唐寺 相逢行

尋雍尊師隱居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 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士 上崔相百憂章(時在潯陽獄)

白毫子歌 王昭君其一 王昭君其二 雉朝飛

古風其四 君馬黃 從軍行 君子有所思行

獨不見 北上行 與元丹丘方城寺談玄作 雙燕離

殷十一贈慄岡硯 烏牙寺 桃源 陽春曲

懼讒 贈裴十四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自金陵溯流過白壁山玩月達天門寄句容王主簿

送崔氏昆季之金陵 (一作秋夜崔八丈水亭送 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 春日獨酌其一 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

望廬山瀑布其一 陪侍郎叔遊洞庭醉後三首 金陵鳳凰臺置酒 金陵其一

望黃鶴樓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奔亡道中其一 安州應城玉女湯作

秋日登揚州西靈塔 自巴東舟行經瞿唐峽登巫山最高峯還題壁 秋下荊門 江行寄遠

月下獨酌其四 早望海霞邊 酬張卿夜宿南陵見贈 友人會宿

越中秋懷 流夜郎聞酺不預 從軍行 示金陵子 (一作金陵子詞)

越女詞其一 越女詞其二 五松山送殷淑 送樑四歸東平

宣州九日聞崔四侍御與宇文太守遊敬亭餘時登 寄崔侍御 留別於十一兄逖裴十三遊塞垣 北山獨酌寄韋六

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峯舊居 東山吟 懷仙歌 贈韋侍御黃裳其一

淮海對雪贈傅靄 ( 一作淮南對雪贈孟浩然 ) 橫江詞其四 贈參寥子 贈崔郎中宗之 時謫官金陵

贈從弟冽 贈張相鎬其二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還兼欣克復之美書懷示息秀 贈別從甥高五

賦得鶴送史司馬赴崔相公幕 小桃源 日出東南隅行 代佳人寄翁參樞先輩

中山孺子妾歌 送別 發白馬 東武吟 ( 一作出東門後書懷留別翰林諸公 )

紫騮馬 古風其三十五 飛龍引其二 古風其四十六

古風其五十九 禪房懷友人岑倫 相逢行二首 長門怨二首

登高丘而望遠 前有一尊酒行二首 金陵歌,送別範宣 憶秋浦桃花舊遊,時竄夜郎

蔡氏五弄·淥水曲 古風其五十六 古風其四十四 古風其四十八

春日行 司馬將軍歌 代隴上健兒陳安 古風其三十六 古風其四十

古風其三十一 古風其二十一 古風其十四 折楊柳

侍從宜春苑奉詔賦龍池柳色初青聽新鶯百囀歌 送賀賓客歸越 題舒州司空山瀑布 月夜金陵懷古

寒女吟 南陵五松山別荀七 觀魚潭 敘舊贈江陽宰陸調

贈閭丘宿松 贈僧行融 登敬亭山南望懷古贈竇主簿 安陸白兆山桃花巖寄劉侍御綰 ( 一作春歸桃

陳情贈友人 玉真公主別館苦雨贈衛尉張卿二首 贈崔侍郎 駕去溫泉後贈楊山人

早秋贈裴十七仲堪 笑歌行 ( 以下二首 蘇軾雲是僞作 ) 送友人尋越中山水 口號 (一作口號留別金陵諸公 )

別中都明府兄 寄韋南陵冰餘江上乘興訪之遇尋顏尚書笑有此 春日歸山寄孟浩然 涇川送族弟□ 【金享】

洞庭醉後送絳州呂使君果流澧州 ( 果一作杲 五月東魯行答汶上君 (君一作翁) 以詩代書答元丹丘 酬坊州王司馬與閻正字對雪見贈

送楊山人歸嵩山 送範山人歸泰山 送韓侍御之廣德 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其一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對酒 放後遇恩不沾 題金陵王處士水亭

避地司空原言懷 感遇其二 酬崔侍御 春陪商州裴使君遊石娥溪 時欲東遊遂有此贈

江上望皖公山 與周剛清溪玉鏡潭宴別 潭在秋浦桃胡陂下 冬夜醉宿龍門覺起言志 金陵其二

宿巫山下 金陵白楊十字巷 下途歸石門舊居 上三峽

蘇臺覽古 夜泊黃山聞殷十四吳吟 宿蝦湖 【蝦換魚旁】 之廣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軍 紀南陵題五松山 (一作南陵五松山感時贈別 金陵其三 過四皓墓

峴山懷古 蘇武 尋高鳳石門山中元丹丘 九日

九月十日即事 與謝良輔遊涇川陵巖寺 登太白峯 登邯鄲洪波臺置酒觀發兵

焦山望鬆寥山 與從侄杭州刺史良遊天竺寺 江上答崔宣城 感興其二

荊州賊平臨洞庭言懷作 詠山樽二首 ( 此首一題詠柳少府山癭木樽 ) 觀放白鷹其一 擬古其三

擬古其六 獨酌 夏日山中 對酒

嘲王歷陽不肯飲酒 觀獵 詠槿 白田馬上聞鶯

自代內贈 秋浦感主人歸燕寄內 出妓金陵子呈盧六其一 越女詞其五

送岑徵君歸鳴皋山 送長沙陳太守其一 酬中都小吏攜斗酒雙魚於逆旅見贈 江夏送張丞

潯陽送弟昌峒鄱陽司馬作 餞校書叔雲 送二季之江東 江西送友人之羅浮

送陸判官往琵琶峽 流夜郎至西塞驛寄裴隱 寄淮南友人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秋日魯郡堯祠亭上宴別杜補闕範侍御 江上寄元六林宗 寄從弟宣州長史昭 聞李太尉大舉秦兵百萬出征東南懦夫請纓冀申

贈別王山人歸布山 金陵白下亭留別 留別西河劉少府 送楊少府赴選

金鄉送韋八之西京 述德兼陳情上哥舒大夫 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贈長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贈華州王司士

贈饒陽張司戶燧 贈溧陽宋少府陟 贈嵩山焦鍊師 月夜江行寄崔員外宗之

秋夜宿龍門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國瑩上 贈宣州靈源寺仲浚公 贈友人其二 贈別舍人弟臺卿之江南

江夏贈韋南陵冰 贈柳圓 流夜郎贈辛判官 贈常侍御

哭晁卿衡 金陵新亭 鄒衍谷 金陵聽韓侍御吹笛

勞勞亭歌 在江寧縣南十五里. 古送別之所 橫江詞其六 少年行其三 ( 此詩嚴粲雲是僞作 ) 邯鄲才人嫁爲斯養卒婦

短歌行 千里思 樹中草 枯魚過河泣

上之回 怨歌行 長安見內人出嫁. 友人令餘代爲之 古風其十六 古風其十七

古風其二十二 古風其二十三 古風其五 古風其三十二

古風其四十一 山人勸酒 古風其四十九 古風其四十五

古風其四十七 古風其五十八 古風其五十四 湖邊採蓮婦

鳳凰曲 秋夕旅懷 代別情人 怨情

搗衣篇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草創大還,贈柳官迪 送張秀才謁高中丞

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 張相公出鎮荊州,尋除太子詹事,餘時流夜郎 襄陽曲 夜坐吟

詠桂 題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寓言三首 贈黃山胡公求白鷳

落日憶山中 萬憤詞投魏郎中 古風其三十九 古風其五十七

鞠歌行 君道曲 樑之雅歌有五章 今作一章 古風其四十二 古風其四十三

古風其三十七 古風其十九 古風其二十七 古風其六

古風其八 古風其九 古風其十 古風其十一

古風其十二 宮中行樂詞其一 宮中行樂詞其三 鳴雁行

陌上桑 出自薊北門行 秦女卷衣 宮中行樂詞其六

宮中行樂詞其八 入朝曲 ( 一作鼓吹入朝曲 ) 秋思 對酒行

估客行 ( 行一作樂 ) 橫江詞其二 橫江詞其三 鳴皋歌奉餞從翁清歸五崖山居

南都行 戲贈杜甫 送友生遊峽中 春感

鞠歌行 會別離 初月 對雨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一 玩月金陵城西孫楚酒樓,達曙歌吹,日晚乘醉 贈武十七諤 宿清溪主人

系尋陽上崔相渙其一 系尋陽上崔相渙其二 獄中上崔相渙 贈王漢陽

贈歷陽褚司馬 時此公爲稚子舞故作是詩 贈宣城趙太守悅 巴陵贈賈舍人 於五松山贈南陵常贊府

贈友人其三 贈閭丘處士 贈僧朝美 淮陰書懷寄王宗成 (一作王宗城 )

宿白鷺洲寄楊江寧 夕霽杜陵登樓寄韋繇 寄弄月溪吳山人 憶襄陽舊遊贈馬少府巨

贈郭季鷹 贈範金卿其二 溫泉侍從歸逢故人 僧伽歌

和盧侍御通塘曲 東魯見狄博通 對雪奉餞任城六父秩滿歸京 送楊山人歸天台

送友人遊梅湖 潁陽別元丹丘之淮陽 留別廣陵諸公 (一作留別邯鄲故人) 別東林寺僧

別韋少府 將遊衡嶽過漢陽雙鬆亭留別族弟浮屠談皓 寄上吳王其一 別魯頌

早過漆林渡寄萬巨 題情深樹寄象公 寄當塗趙少府炎 自漢陽病酒歸寄王明府

江夏寄漢陽輔錄事 早春寄王漢陽 寄王漢陽 送王孝廉覲省

送鞠十少府 送儲邕之武昌 酬談少府 酬宇文少府見贈桃竹書筒

答湖州迦葉司馬問白是何人 送楊燕之東魯 金陵送張十一再遊東吳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遊南嶽

送魯郡劉長史遷弘農長史 送樑公昌從信安北征 出妓金陵子呈盧六其四 巴女詞

送內尋廬山女道士李騰空二首 口號吳王美人半醉 代美人愁鏡其一 代美人愁鏡其二

寄遠其十一 長信宮 嘲魯儒 寄遠其三

白鬍桃 巫山枕障 流夜郎題葵葉 題隨州紫陽先生壁

白鷺鷥 洗腳亭 醉題王漢陽廳 山中與幽人對酌

對酒醉題屈突明府廳 待酒不至 擬古其四 擬古其五

效古其一 憶東山二首 紫藤樹 擬古其八

擬古其十一 感遇其三 江上秋懷 酬裴侍御留岫師彈琴見寄

答裴侍御先行至石頭驛以書見招期月滿泛洞庭 答從弟幼成過西園見贈 酬崔十五見招 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

攜妓登樑王棲霞山孟氏桃園中 宴鄭參卿山池 同族侄評事黯遊昌禪師山池其一 登錦城散花樓

登峨嵋山 登新平樓 謁老君廟 夜泛洞庭尋裴侍御清酌

楚江黃龍磯南宴楊執戟治樓 陪宋中丞武昌夜飲懷古 慈姥竹 丹陽湖

奔亡道中其二 太原早秋 過崔八丈水亭 上元夫人

下陵陽沿高溪三門六剌灘 鸚鵡洲 金陵望漢江 姑孰溪

廬江主人婦 魯中都東樓醉起作 牛渚磯 靈墟山

尋山僧不遇作 過汪氏別業其二 春歸終南山鬆龕舊隱 與南陵常贊府遊五松山 山在南陵銅井西五里

流夜郎至江夏陪長史叔及薛明府宴興德寺南閣 九日龍山歌 大庭庫 陪從祖濟南太守泛鵲山湖三首

同友人舟行遊臺越作 朝下過盧郎中敘舊遊 侍從遊宿溫泉宮作 邯鄲南亭觀妓

春日遊羅敷潭 秋夜與劉碭山泛宴喜亭池 東魯門泛舟其二 秋獵孟諸夜歸置酒單父東樓觀妓

酬王補闕惠翼莊廟宋丞□贈別 【此水旁】 酬岑勳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 秋夕書懷 感興其五

感興其三 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圖 觀放白鷹其二 觀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圖

尋陽紫極宮感秋作 田園言懷 詠鄰女東窗海石榴 南軒鬆

望月有懷 重憶一首 春滯沅湘有懷山中 擬古其七

憶崔郎中宗之遊南陽遺吾孔子琴撫之潸然感舊 擬古其二 金陵江上遇蓬池隱者 時於落星石上 月夜聽盧子順彈琴

清溪半夜聞笛 廬山東林寺夜懷 觀胡人吹笛 ( 觀一作聽 ) 題宛溪館

題東溪公幽居 題元丹丘山居 題瓜州新河餞族叔舍人賁 瑩禪師房觀山海圖

寄遠其四 寄遠其五 寄遠其六 寄遠其七

寄遠其八 嵩山採菖蒲者 春怨 代贈遠

陌上贈美人 閨情 代秋情 代寄情楚詞體

寄遠其一 秋浦寄內 出妓金陵子呈盧六其二 在潯陽非所寄內

送張秀才從軍 送族弟單父主簿凝攝宋城主簿至郭南月橋卻回 灞陵行送別 送賀監歸四明應制

送通禪師還南陵隱靜寺 送外甥鄭灌從軍三首 送殷淑三首 送侯十一

答友人贈烏紗帽 送舍弟 送趙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 同吳王送杜秀芝赴舉入京

送郗昂謫巴中 書情寄從弟□州長史昭 【都者換分】 獨酌清溪江石上寄權昭夷 夜別張五

寄上吳王其二 寄上吳王其三 涇溪東亭寄鄭少府諤 涇溪南藍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築餘泊石上寄何

江夏別宋之悌 南陽送客 竄夜郎於烏江留別宗十六【王景】 留別龔處士

別儲邕之剡中 送崔十二遊天竺寺 別山僧 魯城北郭曲腰桑下送張子還嵩陽

單父東樓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時凝弟在席 魯郡堯祠送吳五之琅琊 見京兆韋參軍量移東陽其一 見京兆韋參軍量移東陽其二

贈丹陽橫山周處士惟長 贈韋侍御黃裳其二 贈薛校書 贈何七判官昌浩

贈徐安宜 贈任城盧主簿 山鷓鴣詞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赤壁歌送別 贈瑕丘王少府 贈臨□縣令皓弟 時被訟停官 【名水旁】 贈新平少年

贈崔侍郎 (郎一作御) 戲贈鄭溧陽 贈張公洲革處士 秋山寄衛慰張卿及王徵君

望終南山寄紫閣隱者 淮南臥病書懷寄蜀中趙徵君蕤 春日獨坐寄鄭明府 贈友人其一

贈從弟宣州長史昭 贈漢陽輔錄事其一 贈漢陽輔錄事其二 系尋陽上崔相渙其三

聞謝楊兒吟猛虎詞因此有贈 在水軍宴贈幕府諸侍御 贈易秀才 江夏使君叔席上贈史郎中

博平鄭太守自廬山千里相尋入江夏北市門見訪 江上贈竇長史 贈崔秋浦其二 贈崔秋浦其三

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 遊溧陽北湖亭望瓦屋山懷古贈同旅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二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三

宣城哭蔣徵君華 雜言用投丹陽知己兼奉宣慰判官 戰城南 送袁明府任長沙

送客歸吳 望夫石 暖酒 元丹丘歌

秋思 高句驪 宮中行樂詞其七 宮中行樂詞其二

來日大難 大堤曲 黃葛篇 鳳吹笙曲 ( 一作鳳笙篇 送別 )

白紵辭 其二 白紵辭 其三 古風其二十八 古風其二十九

雉子斑 ( 一作設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辭 ) 幽澗泉 古風其五十三 古風其五十

與賈至舍人於龍興寺剪落梧桐枝望灉湖 夜下徵虜亭 春日醉起言志 上清寶鼎詩(前見《東觀餘論》,後見《王直

白鼻騧 少年子 送程、劉二侍郎兼獨孤判官赴安西幕府 送於十八應四子舉落第還嵩山

醉後答丁十八以詩譏餘捶碎黃鶴樓(此詩楊慎 遊南陽清泠泉 秋浦清溪雪夜對酒,客有唱山鷓鴣者 贈劉都使

醉後贈王歷陽(歷陽,和州也) 送韓準、裴政、孔巢父還山 魯郡堯祠送竇明府薄華還西京(時久病初起作 杭州送裴大澤赴廬州長史

酬殷明佐見贈五雲裘歌 走筆贈獨孤駙馬 秋日煉藥院鑷白髮,贈元六兄林宗 句

見野草中有曰白頭翁者 姑孰十詠(一作李赤詩)·姑孰溪 姑孰十詠·望夫山 改九子山爲九華山聯句

古風其五十一 古風其五十二 古風其五十五 古風其三十

古風其三十三 古風其三十八 古風其十三 古風其二十五

古風其二十六 宮中行樂詞其四 宮中行樂詞其五 空城雀

擬古 鳳台曲 豫章行 胡無人行

題許宜平庵壁 題峯頂寺 曉晴 庭前晚開花

宣州長史弟昭贈餘琴溪中雙舞鶴詩以言志 醉後贈從甥高鎮 贈秋浦柳少府 贈崔秋浦其一

贈裴司馬 中丞宋公以吳兵三千赴河南軍次尋陽脫餘之囚 贈盧司戶 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遙其一

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遙其二 贈潘侍御論錢少陽 對雪醉後贈王歷陽 新林浦阻風寄友人

贈崔諮議 贈升州王使君忠臣 口號贈徵君鴻 此公時被徵 對雪獻從兄虞城宰

訪道安陵遇蓋還爲餘造真錄臨別留贈 【上竹 贈盧徵君昆弟 贈郭將軍 玉真仙人詞

清溪行 ( 一作宣州清溪 ) 贈範金卿其一 送薛九被讒去魯 送族弟凝至晏□ 單父三十里 【土固】

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 送方士趙叟之東平 贈別鄭判官 送張舍人之江東

送當塗趙少府赴長蘆 魏郡別蘇明府因北遊 留別王司馬嵩 遊敬亭寄崔侍御 (一本作登古城望府中奉寄

下尋陽城泛彭蠡寄黃判官 流夜郎永華寺寄潯陽羣官 江上寄巴東故人 望漢陽柳色寄王宰

魯中送二從弟赴舉之西京 (一作送族弟【金 奉餞高尊師如貴道士傳道錄畢歸北海 【錄竹 送紀秀才遊越 送蔡山人

送長沙陳太守其二 送李青歸華陽川 送竇司馬貶宜春 送羽林陶將軍

送侄良攜二妓赴會稽戲有此贈 送張遙之壽陽幕府 魯郡堯祠送張十四遊河北 送崔度還吳 度故人禮部員外國輔之子

送白利從金吾董將軍西征 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其二 同王昌齡送族弟襄歸桂陽其一(一作同王昌齡 同王昌齡送族弟襄歸桂陽其二

南流夜郎寄內 思邊 浣紗石上女 出妓金陵子呈盧六其三

贈內 寄遠其二 平虜將軍妻 雜詩

寄遠其九 寄遠其十 題江夏修靜寺 春日獨酌其二

自遣 日夕山中忽然有懷 秋夜獨坐懷故山 效古其二

擬古其一 魯東門觀刈蒲 覽鏡書懷 題雍丘崔明府丹竈

感興其四 擬古其十二 擬古其十 感興其六

感遇其四 遊南陽白水登石激作 尋魯城北範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見範置酒摘蒼耳 東魯門泛舟其一

同族侄評事黯遊昌禪師山池其二 遊謝氏山亭 登單父陶少府半月臺 杜陵絕句

宣城青溪 (一作入清溪山) 游水西簡鄭明府 銅官山醉後絕句 遊秋浦白苛陂二首

宴陶家亭子 在水軍宴韋司馬樓船觀妓 天門山 望夫山

謝公宅 凌歊臺 桓公井 商山四皓

入彭蠡經鬆門觀石鏡緬懷謝康樂題詩書遊覽之 望木瓜山 登敬亭北二小山餘時送客逢崔侍御並登此地 登巴陵開元寺西閣贈衡嶽僧方外

掛席江上待月有懷 秋登巴陵望洞庭 奔亡道中其三 奔亡道中其四

奔亡道中其五 郢門秋懷 至鴨欄驛上白馬磯贈裴侍御 荊門浮舟望蜀江

下涇縣陵陽溪至澀灘 王右軍 姑孰十詠·天門山 安州般若寺水閣納涼,喜遇薛員外乂

秋日與張少府、楚城韋公藏書高齋作 對酒憶賀監二首 秋夜板橋浦泛月獨酌懷謝脁 初出金門,尋王侍御不遇,詠壁上鸚鵡

題元丹丘潁陽山居 贈段七娘 別內赴徵三首 雨後望月

白微時,募縣小吏入令臥內,嘗驅牛經堂下, 歷陽壯士勤將軍名思齊歌 舍利弗 泛沔州城南郎官湖

登廬山五老峯 送族弟綰從軍安西 與諸公送陳郎將歸衡陽 摩多樓子

本文來自: 八斗詩詞大庫 poem.8dou.net) 詳文參考:http://poem.8dou.net/html/poemt/10.shtml

本文來自: 八斗詩詞大庫 poem.8dou.net) 詳文參考:http://poem.8dou.net/html/poemt/10.shtml

本文來自: 八斗詩詞大庫 poem.8dou.net) 詳文參考:http://poem.8dou.net/html/poemt/10.shtml

古典詩詞中茶文化的興起歷史

  中國是詩的國度,也是茶的國度。在幾千年的中國文學史中,與茶有着難以割捨的不解之緣。下面是我精心爲你整理的古典詩詞中茶文化的興起歷史,一起來看看。

  古典詩詞中茶文化的興起歷史

  一、最早的茶詩

  在我國早期的詩賦中,最早讚美茶的應該是晉代詩人杜育的《茶賦》,詩人以飽滿的熱情歌頌了這一奇產----茶葉。詩中雲:茶樹受豐壤甘露的滋潤,滿山遍谷,生長茂盛,人們成羣結隊的前去採摘。另外,西晉左思的《嬌女詩》:

  吾家有嬌女,皎皎頗百晰。

  小字爲紈素,口吃自清歷。

  有姐字慧芳,眉目粲如畫。

  馳鶩翔園林,果下皆生摘。

  貪華風雨中,筱忽數百適。

  心爲茶荈劇,吹噓成對鼎。”

  寫左思的兩位嬌女,因急着要品香茗,就用嘴對着燒水的“鼎”吹氣,非常深動地描寫了兩個嬌女烹煮茶的姿態。

  2、關於茶聖羽和茶經

  說到茶事,不可不提一個人,那就是被後人稱之爲“茶聖”的陸羽。陸羽彷彿天生就與茶有緣,他是一孤兒,三歲的時候被一位禪師收養,陸羽的少女時代便在寺院中度過。因爲最早種植茶樹的是僧人,所以最早的飲茶習慣也是由僧侶間發起的。小陸羽就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因此對寺院中僧人種茶煮茶,他看在眼裏,記在心裏。之後陸羽走出寺院結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時考察了各地飲茶習俗並總結了歷代製茶經驗後,撰寫了中國乃至世界上第一部茶書《茶經》。書中全面闡述了煎茶的製作過程,也奠定了中國茶道的基礎,因此陸羽也被稱尊爲中國茶聖。

  二、唐詩中的茶文化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繼西漢之後的第二個鼎盛時代,在軍事、文化和經濟上的發達,如同閃耀在這整個世界文明史上的一顆燦爛的明珠,在當時沒有一個國家能與唐王朝的強盛與繁榮等量齊觀。而對當時世界乃至後來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其深邃的文化內涵和精神風貌,這一點在茶文化上表現的十分突出。

  與火熱的酒文化相比,流行於唐代的茶文化表現了中國傳統文化方面的另一面:高雅與,清靜。飲茶的過程就是精神調節和自我修養的過程。唐人對茶的喜愛,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至愛哈爾理想的傾注。這種傾注激發了文學創作的,文人士大夫將飲茶視爲雅逸的文化體驗和精神上的享受。在各種茶詩作品中,五言詩、唱和詩、聯句詩、寶塔詩中的茶文化最爲突出。

  1、五言詩

  唐代傑出詩人杜甫,寫有“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的詩句。當時杜甫年過四十,而蹉跎不遇,微祿難沾,有歸山買田之念。此詩雖寫得瀟灑閒適,仍表達了他心中隱伏的不平。詩仙李白豪放不羈,一生不得志,只能在詩中借浪漫而豐富的想象表達自己的理想,而現實中的他又異常苦悶,成天沉湎在醉鄉。正如他在詩中所云:“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當他聽說荊州玉泉真公因常採飲“仙人掌茶”,雖年愈八十,仍然顏面如桃花時,也不禁對茶唱出了讚歌:“常聞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如白鴉,倒懸深溪月。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儷芳津,採眼潤肌骨。叢老卷綠葉,枝枝相連接。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舉世未見之,其名定誰傳……” 表達了茶的讚譽和嚮往。

  中唐時期最有影響的詩人白居易,對茶懷有濃厚的興味,一生國下了不少詠茶的詩篇。他的《食後》雲:“食罷一覺睡,起來兩碗茶:舉頭看日影,已復西南斜。樂人惜日促,憂人厭年賒;無憂無樂者,長短任生涯。”詩中寫出了他食後睡起,手持茶碗,無憂無慮,自得其樂的情趣。

  2、唱和詩

  在數以千計的茶詩中,皮日休和陸龜蒙的唱和詩,可謂別具一格,在詠茶詩中也屬少見。

  皮日休,唐代文學家,襄陽(今湖北襄樊市)人,曾任翰林學士。陸龜蒙,唐代文學家,長洲(今江蘇吳縣)人,曾任蘇湖兩都從事。兩人十分知己,都有愛茶雅好,經常作文和詩,因此,人稱“皮陸”。他們寫有《茶中雜詠》唱和詩各十首,內容包括《茶塢》、《茶人》、《茶筍》、《茶籯》、《茶舍》、《茶竈》、《茶焙》、《茶鼎》、《茶甌》和《煮茶》等,對茶的史料,茶鄉風情,茶農疾苦,直至茶具和煮茶都有具體的描述,可謂一份珍貴的茶葉文獻。

  3、聯句詩

  聯句是舊時作詩的一種方式,幾個人共作一首詩,但需意思聯貫,相連成章。在唐代茶詩中,有一首題爲《五言月夜啜茶聯句》,是由六位作者共同作成的。他們是:顏真卿,著名書畫家,京兆萬年(陝西西安)人,官居吏部尚書,封爲魯國公,人稱“顏魯公”;陸士修,嘉興(今屬浙江省)縣尉;張薦,深州陸澤(今河北深縣)人,工文辭,任吏官修撰;李萼,趙人,官居廬州刺史;崔萬,生平不詳;晝,即僧皎然。詩曰:

  泛花邀坐客,代飲引情言(士修)。

  醒酒宜華席,留僧想獨園(薦),

  不須攀月桂,何假樹庭萱(萼)。

  御史秋風勁,尚書北斗尊(崔萬)。

  流華淨肌骨,疏瀹滌心原(真卿)。

  不似春醪醉,何辭綠菽繁(晝)。

  素瓷傳靜夜,芳氣滿閒軒(士修)。

  這首啜茶聯句,由六人共作,其中陸士修作首尾兩句,這樣總共七句。作者爲了別出心裁,用了許多與啜茶有關的代名詞。如陸士修用“代飲”比喻以飲茶代飲酒;張薦用的“華宴”借指茶宴;顏真卿用“流華”借指飲茶。因爲詩中說的是月夜啜茶,所以還用了“月桂”這個詞。用聯句來詠茶,這在茶詩中也是少見的。

  4、寶塔詩

  唐代詩人元稹,官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與白居易交好,常常以詩唱和,所以人稱“元白”。元稹有一首寶塔詩,題名《一字至七字詩·茶》,此種體裁,不但在茶詩中頗爲少見,就是在其它詩中也是不可多得的。詩曰: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

  寶塔詩是一種雜體詩,原稱一字至七字詩,從一字句到七字句,或選兩句爲一韻。後又增至十字句或十五字句,每句或每兩句字數依次遞增一個字。元稹在他的寶塔茶詩自注中說:一至七字詩,“以題爲韻,同王起諸公送分司東郡作。”全詩一開頭,就點出了主題是茶。接着寫了茶的本性,即味香和形美。第三句,顯然是倒裝句,說茶深受“詩客”和“僧家”的愛慕,茶與詩,總是相得益彰的。第四句寫的是烹茶,因爲古代飲的是餅茶,所以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葉碾碎,再用紅紗製成的茶羅把茶篩分。第五句寫烹茶先要在銚中煎成“黃蕊色”,爾後盛在碗中浮餑沫。第六句談到飲茶,不但夜晚要喝,而且早上也要飲。結尾時,指出茶的妙用,不論古人或今人,飲茶都會感到精神飽滿,特別是酒後喝茶有助醒酒。所以,元稹的這首寶塔茶詩,先後表達了三層意思:一是從茶的本性說到了人們對茶的喜愛;二是從茶的煎煮說到了人們的飲茶習俗;三是就茶的功用說到了茶能提神醒酒。

  唐代爲我國詩歌的鼎盛時期,作詩成爲謀取利祿的道路,因此唐代的文人幾乎無一不是詩人,不飲茶成不了名詩人,詩人無不飲茶寫詩,與酒一樣,茶已成爲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飲品。唐朝茶文化的繁榮,由此可見一斑。

  三、宋代詩詞中的茶文化

  宋代是我國封建社會文化發展的繁榮階段,以宋詞爲代表的文化成就達到了歷史的高峯。中國茶文化的發展在唐代的基礎上涌現出更多、更絢麗的篇章。以茶文化爲特色的封建文化達到了空前的高度。

  1、詩詞中所提到的名茶

  宋代詩詞衆多,有一些提到當時的名茶,這些名茶有的從唐代開始就是名茶,如蒙頂茶、顧渚紫筍茶,有的是在宋代新涌現出來的,如北苑茶等。

  龍鳳茶,宋代最爲著名的茶,產於福建的建溪流域,詩見王禹偁《龍鳳茶》。樣標龍鳳號題新﹐賜得還因作近臣。烹處豈期商嶺水﹐碾時空想建溪春。香於九畹芳蘭氣﹐圓如三秋皓月輪。愛惜不嘗惟恐盡﹐除將供養白頭親。

  鳩坑茶,唐代貢茶之一,宋代名貢,產於今浙江省淳安縣,詩見范仲淹《鳩坑茶》。

  雙井茶,當時的貢茶之一,產於江西省修水縣,詩見歐陽修《雙井茶》: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鳳爪。

  窮臘不寒春氣早,雙井芽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紅碧紗,十斤茶養一兩芽。

  長安富貴五侯家,一啜猶須三日誇。

  寶雲日鑄非不精,爭新棄舊世人情。

  豈知君子有常德,至寶不隨明變易。

  君不見建溪龍鳳,不改舊時香味色。

  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飲茶。

  2、賜茶及謝茶表之類現象

  唐代的皇帝偶爾會賜一些貢茶給大臣,在宋代則賜茶之風甚盛,受到皇帝恩賜茶葉的大臣們常要作詩或作文章對皇帝的恩賜表示感謝,稱爲“謝茶表”,如劉禹錫、柳宗元等人寫過此類“謝茶表”,可參見劉禹錫《代武中丞謝新茶表》,有關的詩可見以下幾例。

  王禹《龍鳳茶》:“樣標龍鳳號題新,賜得還得作近臣”。

  蔡襄《北苑茶》:“特旨留丹禁,殊恩賜近臣”。

  梅堯臣《七寶茶》:“啜之始覺君恩重,休作尋常一等誇”。

  3、借茶抒懷,憂國憂民

  北宋由於在“靖康之變”前的近百年中,中原有過一個經濟繁榮時期,加之當時鬥茶和茶宴的盛行,所以茶詩、茶詞大多表現以茶會友,相互唱和,以及觸景生情、抒懷寄興的內容。最有代表性的是歐陽修的《雙井茶》詩: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鳳爪。

  窮臘不寒春氣早,雙井茅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紅碧紗,十斛茶養一兩芽。

  長安富貴五侯家,一啜尤須三日誇。

  南宋由於苟安江南,所以茶詩、茶詞中出現了不少憂國憂民、傷事感懷的內容,最有代表性的是陸游和楊萬里的詠茶詩。陸游在他的《晚秋雜興十二首》詩中談到:

  置酒何由辦咄嗟,清言深愧談生涯。

  聊將橫浦紅絲碨,自作蒙山紫筍茶。

  詩中反映了作者晚年生活清貧,無錢置酒,只得以茶代酒,自己親自碾茶的情景。

  而在楊萬里的《以六一泉煮雙井茶》中,則吟到:

  日鑄建溪當近舍,落霞秋水夢還鄉。

  何時歸上滕王閣,自看風爐自煮嘗。

  抒發了詩人思念家鄉,希望有一天能在滕王閣親自煎飲雙井茶的心情。

  四:元、明、清茶文化

  1、元代茶文化

  元代,也有許多詠茶的詩文。著名的有耶津楚材的《西域從王君玉乞茶,因其韻七首》:

  積年不啜建溪茶,心竅黃塵塞五車。

  碧玉甌中思雪浪,黃金碾畔憶雷芽。

  盧仝七碗詩難得, 諗老三甌夢亦賒。

  敢乞君侯分數餅, 暫教清興繞煙霞。

  詩中感嘆說自己多年沒喝到建溪茶了,心竅被黃塵塞滿。時時憶念“黃金碾畔”的“雷芽”,“碧玉甌中”的“雪浪”。既不能象盧仝詩中連飲七碗,也不能夢想象趙州和尚那樣連吃三甌,只期望王玉能分幾塊茶餅。

  此外還有洪希文的《煮土茶歌》、謝宗可的《茶筅》謝應芳的《陽羨茶》等等。元代的茶詩以反映飲茶的意境和感受的居多。

  2、明代茶文化

  明代的詠茶詩比元代爲多,著名的有黃宗羲的《餘姚瀑布茶》、陸容的《送茶僧》等。此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明代還有不少反映人民疾苦、譏諷時政的詠茶詩。如高啓的《採茶詞》:

  雷過溪山碧雲暖,幽叢半吐旗短。

  銀釵女兒相應歌,筐中採得誰最多?

  歸來清香猶在手,高品先將呈太守。

  竹爐新焙未得嘗,籠盛販與湖南商。

  山家不解種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

  詩中描寫了茶農把茶葉供官後,其餘全部賣給商人,自己卻捨不得嘗新的痛苦,表現了詩人對人民生活極大的同情與關懷。又如明代正德年間身居浙江按察僉事的韓邦奇,根據民謠加工潤色而寫成的《富陽民謠》,揭露了當時浙江富陽貢茶和貢魚擾民害民的苛政。這兩位同情民間疾苦的詩人,後來都因賦詩而慘遭,高啓腰斬於市,韓邦奇罷官下獄,幾乎送掉性命。但這些詩篇,卻長留在人民心中。

  3、清代乾隆皇帝品茶

  清代也有許多詩人如鄭燮、金田、陳章、曹廷棟、張日熙等的詠茶詩,亦爲著名詩篇。特別值得提出的是清代愛新覺羅·弘曆,即乾隆皇帝,他六下江南,曾五次爲杭州西湖龍井茶作詩,其中最爲後人傳誦的是《觀採茶作歌》詩:

  火前嫩,火後老,惟有騎火品最好。

  西湖龍井舊擅名,適來試一觀其道。

  村男接踵下層椒,傾筐雀舌還鷹爪。

  地爐文火續續添,幹釜柔風旋旋炒。

  慢炒細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

  王肅酪奴惜不知,陸羽茶經太精討。

  我雖貢茗未求佳,防微猶恐開奇巧。

  皇帝寫茶詩,這在中國茶葉文化史上是少見的。

  古典詩詞中茶文化的精神

  1、茶之淺

  茶要淺,有個說法,叫十分的茶水容量,倒滿七分,留得三分人情在。淺作爲一種審美的狀態,大約是文化中的簡約、含蓄、象徵……淺是每一個平常的日子,人生如茶,既有淡淡的愁苦,亦有不盡的甘甜。然而,不管茶味有過怎樣的甘甜或苦澀,最終它必然歸於淺淡。無論人生有過怎樣的輝煌,最終都不失質樸;無論在怎樣的境遇中,都能坦然生活,誠懇待人。

  2、茶之清

  清,作爲中國古典美學的一個重要範疇,其意蘊十分廣泛。清”又是茶的精神實質,品德修持,正好契合的詩人創作的需要。茶性清潔不可污,作茗事除了要有清靜的環境外,從器具到內心還要表裏俱清明潔淨。

  “清甘本無滓,渴飲得真味。”--(蔡襄)這是對茶自身給人清新感覺的探討。

  “小庭幽圃絕清佳。”--(陸游)講的是飲茶環境的清幽寂靜。

  “清”與文人、僧家所追求的清閒、清靜是相通的。大量的茶詩都表現出對“清”的探討,詩作不僅寫出茶自身的自然屬性和養顏健身之功用,更揭示了茶與文學創作、抒發性靈之間的密切關係。也爲詩作營造一種清新自然的詩境,表現出簡古淡泊,閒逸悠然的雋永境界。

  3、茶之意境

  茶的意境,即與茶相伴而來的、給人以清新、淡雅、閒適、悠然,親切而自然;因此,茶纔不同於一般口腹物慾。飲茶可以是一種習慣,給人以助思考、添情趣。

  品茶與喝茶,不僅有量的差別,而且還有質的不同。喝茶,主要是爲了解渴,以滿足人體水的生理需要。所以,喝茶重在數量,往往是急飲快咽地完成。

  而品茶重在意境,它把飲茶看作是一種藝術的欣賞,精神的享受,都喜歡在“品”字上下功夫,要細細品啜,徐徐體察。通過觀其形、察其色、聞其香、嘗其味,使飲者在美妙的色、香、味、形中,感情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寄託。

  4、茶與儒道

  茶的精神與儒道兩家的思想緊密相連。儒家思想是中國的思想的精髓。儒家用“仁”來調節人際關係,倡導共同進步,這正是茶的本性。茶深收儒家的影響,也對其產生了重要的作用。陸羽提倡的茶藝,體現了儒家的中庸和諧精神。在飲茶的美好境界中得到精神的寄託。道家爲茶葉提供了茶藝,使茶文化達到一定的藝術境界,同時對茶文化的自然觀、哲學觀、美學觀也進行了闡述。道家要求茶人要有清淨、無私、平和的氣質。道家爲茶文化披上了文明的光環,茶的意境與傳統文化的內涵相通融,展示了其“真、善、美”的內涵。

  品茶作爲一種行爲,在人們心中早已不是動作那麼簡單,它已成爲一種意境,一種文化。由時候品茶是一種享受,讓你的心情更加舒暢;有時候又是一種思考,在遐想中體味純真的本質,在茶葉那既苦又甜的味道中感悟人生,在平凡淡雅中感受人生的另外一種韻味。茶文化是介乎物質文明與精神之間的文明,它一物質爲載體,在物質生活中滲透着豐富的精神內容。古典詩詞蘊含的茶文化,就如一杯杯香茗,雖久遠,但清香猶存,讓我們不斷的沉思,不斷的追憶那古樸的情懷。

 

我國的物產有哪些?

我國各省的物產是:

一、安徽省

歙縣:歙硯、徽墨。

壽縣:八公山豆腐、郝圩酥梨、香草、銀魚、大救駕(糕點)。

毫州:萬壽綢、古井貢酒、白芍、阿膠養血膏、毫菊、剪紙。

其他:蘇山毛峯、祁門紅茶、太平猴魁、碭山酥梨、黃水獼猴桃、來安花紅、黟縣香榧、黃山石耳、大別山木耳、巢湖銀魚、杏花村酒、口子酒、符離集燒雞、顧橋陳醋、元爲燻雞、蚌埠玉雕。

徽州磚雕、蕪湖鐵畫、阜陽剪紙、青陽摺扇、龍舒貢席、蕪湖剪刀、池州白麻紙、懷遠石榴、宣州板栗、天柱劍毫、九華山黃石溪毛峯、桐城小蘭花茶、蕭縣葡萄、三潭枇杷、靈璧奇石。

二、河北省

承德:山楂、水晶餅、絲糕、吉祥菜、沙棘、坎上酸膜、核桃、黃花菜、獼猴桃、棒子。

其他:趙州雪花梨、興隆紅果、滄州金絲小棗、宣化葡萄、京東板栗、涉縣核桃、口蘑、祁州藥材、沙北血杞、邯鄲叢臺大曲、長城乾白葡萄酒、白洋澱松花蛋、扒雞、滄州冬菜、河北對蝦。

唐山陶瓷、定瓷、永佳木雕、曲陽石雕、易水硯、秦皇島貝雕畫、山海關人造琥珀、涿縣金絲掛毯、武強年畫、白洋澱葦編織品、饒阻鞭炮、保定“三五菜刀”。

三、河南省

洛陽:杜康酒、洛陽牡丹、洛陽宮燈、洛陽唐三彩、洛陽水席,澄泥硯。

開封:大京棗、馬豫興桶子雞、長春軒五香兔肉、蘭考葡萄、百子壽桃、朱仙鎮木版年畫、汴繡、汴綢、花生糕、宮瓷仿製品、套四寶。

安陽:天花粉、雙頭黃酒、內黃大棗、內黃燒灌腸、安陽“三薰”、安陽玉雕、安陽狗皮膏藥、道口燒雞、道口錫器、彰德陳醋、糖油板栗。

商丘:永城棗幹、水城辣椒、民權白葡萄酒、張弓酒、南瓜豆沙糕、景家麻花。

其他:許昌燒煙、信陽毛尖、孟津梨、靈寶蘋果、貴妃杏、廣武石榴、鹿邑草帽、南陽烙花、盤硯、鈞瓷、汝陽劉毛筆、水晶石、汴繡、沙南芝麻與小磨麻油、四大杯藥、職膠、金銀花、黃河鯉魚,安陽相州皮渣、血糕、粉皮。

四、湖北省

武漢:武昌魚,精武鴨脖子。

江陵:九黃餅、千張肉、無鉛松花蛋、五香豆豉、仿古漆器、金漆盆盤、荊段、荊州雪茄、酥黃蕉、散燴八寶飯。

襄陽:大頭菜、半夏、板鴨、金黃蜜棗、根雕傢俱、隆中茶、蜈蚣。

其他:薏仁米、蓮子、黃石、九資何茯苓、湖北貝母、苧麻、黃麻、仙人掌茶、宜紅茶、玉露茶、青磚茶、黑木耳、銀耳、香菌、孝感麻糖、沙湖鹽蛋、白六邊酒、桂花糕、荊州酸甜獨蒜蒜、柑橘、核桃。

五、湖南省

長沙:羽絨製品、瀏陽煙花鞭炮、撈刀河刀剪、菊花石雕、銅官陶器、湘粉、湘繡、臭豆腐。

其他:湘蓮、君山茶、古丈毛尖、商橋銀峯和湘波綠、君山銀針、偈灘茶、黃花菜、薏米、玉蘭片、油茶、苧麻、白蠟、金橘、安江香柚、中華獼猴桃、白芷。

永州薄荷、白朮、玄蔘、湘黃雞、淑浦鵝、龜蛇酒、松花皮蛋、湖南米粉、益陽水竹涼蓆、祁陽草蓆、一土家錦、醴陵釉下彩瓷器、洞口墨晶石雕、瀏陽菊花石雕,懷化酸蘿蔔。

六、雲南省

昆明:雲南白藥、雲南山茶花、雲南圍棋子、牙雕製品、民族服裝服飾、過橋米線、羽毛畫、楊林肥酒、玫瑰滷酒、捲菸、燒風度、燒火腿、燒豆腐、斑銅製品、蠟染製品。

大理:普洱茶,大理草帽、大理雪梨、大理石工藝品、扎染布、白族服飾、蒼山杜鵑花。

麗江:雲木香、天麻酒、竹蓀、窨酒。

其他:象牙芒果、無眼菠蘿、寶珠梨、梅子、八角、猴頭攻、蜂蜜、黑木耳、松茸、雞齎、三七、蟲草、砂仁、雲歸、宣威火腿、玫瑰大頭菜、傣族燒魚、香芋草烤雞、滇八件點心、劍川木雕、錫制工藝品、騰衝玉器、版納地毯、納西披星戴月衣、傣族竹編、傣族筒帕。

七、貴州省

遵義:化風丹、杜仲、茅臺酒、苗錦、尚稽豆腐皮、桃花、海龍米、通草堆畫、鴨溪窖酒、董酒、棕竹牛角手杖、絲綢、刺繡、遵義烤煙、遵義吳茱萸、遵義油百姓樸、黃花菜、遵義毛峯。

鎮遠:青溪大麴、侗繡圍腰、鎮遠接桃、鎮遠羊場茶、鎮遠道菜。

其他:羊艾毛峯、都勻毛尖、湄江茶、香菇、黑木耳、銀耳、黑糯米、香米、薏仁米、天麻、麝香、茯苓、黨蔘、三穗鴨、賞農金黃雞、習水大麴酒、平壩窖酒、獨山醃酸菜、都勻太師餅、蠟染、大方漆器、玉屏簫笛、荔波涼蓆、織金硯臺、牙舟陶器、三穗斗笠。

求描寫茶的詩

千百年來,我們的祖先爲後代留下的茶詩、茶詞,不下數千首。中國曆代詠茶詩詞具有數量豐富題材廣泛和體裁多樣的特徵,是中國文學寶庫中的一支奇葩。

西晉左思的《嬌女》詩也許是中國最早的茶詩了。“心爲茶荈劇。吹噓對鼎”。寫的左思的兩位嬌女,因急着要品香茗,就用嘴對着燒水的“鼎”吹氣。與左思此詩差不多年代的還有兩首詠茶詩: 一首是張載的《登成都樓》,用“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區”的詩句,贊成都的茶;一首是孫楚的《孫楚歌》,用“姜、桂、茶出巴蜀,椒、橘、木蘭出高山”的詩句,點明瞭茶的原產地。到唐宋以後,茶的詩詞驟然增多,這些茶詩茶詞既反映了詩人們對茶的寶愛,也反映出茶葉在人們文化生活中的地位。

唐代,隨着茶葉生產與貿易的發展,涌現了大批以茶爲題材的詩篇。如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杜甫的《重過何氏五首之三》: “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白居易的《夜聞賈常州、崔湖州茶山境會亭歡宴》:“遙聞境會茶山夜, 珠翠歌鐘俱繞身”;盧仝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等等, 有的讚美茶的功效,有的以茶寄託詩人的感遇,而廣爲後人傳誦。詩人袁高的《茶山詩》:“黎甿輟農桑,採摘實苦辛。一夫旦當役,盡室皆同臻。捫葛上欹壁,蓬頭入荒榛。終朝不盈掬,手足皆鱗皴……選納無晝夜,搗聲昏繼晨”,則表現了作者對顧渚山人民蒙受貢茶之苦的同情。李郢的《茶山貢焙歌》,描寫官府催迫貢茶的情景,也表現了詩人同情黎民疾苦和內心的苦悶。此外,還有杜牧的《題茶山》、《題禪院》等,齊己的《謝湖茶》、《詠茶十二韻》等, 以及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詩·茶》、顏真卿等六人合作的《五言月夜啜茶聯句》等等,都顯示了唐代茶詩的興盛與繁榮。

北宋由於在“靖康之變”前的近百年中,中原有過一個經濟繁榮時期,加之當時鬥茶和茶宴的盛行,所以茶詩、茶詞大多表現以茶會友,相互唱和,以及觸景生情、抒懷寄興的內容。最有代表性的是歐陽修的《雙井茶》詩: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鳳爪。

窮臘不寒春氣早,雙井茅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紅碧紗,十斛茶養一兩芽。

長安富貴五侯家,一啜尤須三日誇。

蘇軾的《次韻曹輔壑源試焙新茶》詩中“從來佳茗似佳人”和他另一首詩《飲湖上初晴後雨》中“欲把西湖比西子”兩句構成了一副極妙的對聯。范仲淹的《鬥茶歌》、蔡襄的《北苑茶》,更爲後世文人學士稱道。

南宋由於苟安江南,所以茶詩、茶詞中出現了不少憂國憂民、傷事感懷的內容,最有代表性的是陸游和楊萬里的詠茶詩。陸游在他的《晚秋雜興十二首》詩中談到:

置酒何由辦咄嗟,清言深愧談生涯。

聊將橫浦紅絲碨,自作蒙山紫筍茶。

反映了作者晚年生活清貧,無錢置酒,只得以茶代酒,自己親自碾茶的情景。而在楊萬里的《以六一泉煮雙井茶》中,則吟到:日鑄建溪當近舍,落霞秋水夢還鄉。

何時歸上滕王閣,自看風爐自煮嘗。

抒發了詩人思念家鄉,希望有一天能在滕王閣親自煎飲雙井茶的心情。

元代,也有許多詠茶的詩文。著名的有耶津楚材的《西域從王君玉乞茶,因其韻七首》、洪希文的《煮土茶歌》、謝宗可的《茶筅》謝應芳的《陽羨茶》等等。元代的茶詩以反映飲茶的意境和感受的居多。

明代的詠茶詩比元代爲多,著名的有黃宗羲的《餘姚瀑布茶》、文徵明的《煎茶》、陳繼儒的《失題》、陸容的《送茶僧》等。此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明代還有不少反映人民疾苦、譏諷時政的詠茶詩。如高啓的《採茶詞》:

雷過溪山碧雲暖,幽叢半吐旗短。

銀釵女兒相應歌,筐中採得誰最多?

歸來清香猶在手,高品先將呈太守。

竹爐新焙未得嘗,籠盛販與湖南商。

山家不解種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

詩中描寫了茶農把茶葉供官後,其餘全部賣給商人,自己卻捨不得嘗新的痛苦,表現了詩人對人民生活極大的同情與關懷。又如明代正德年間身居浙江按察僉事的韓邦奇,根據民謠加工潤色而寫成的《富陽民謠》,揭露了當時浙江富陽貢茶和貢魚擾民害民的苛政。這兩位同情民間疾苦的詩人,後來都因賦詩而慘遭,高啓腰斬於市,韓邦奇罷官下獄,幾乎送掉性命。但這些詩篇,卻長留在人民心中。

清代也有許多詩人如鄭燮、金田、陳章、曹廷棟、張日熙等的詠茶詩,亦爲著名詩篇。特別值得提出的是清代愛新覺羅·弘曆,即乾隆皇帝,他六下江南,曾五次爲杭州西湖龍井茶作詩,其中最爲後人傳誦的是《觀採茶作歌》詩:

火前嫩,火後老,惟有騎火品最好。

西湖龍井舊擅名,適來試一觀其道。

村男接踵下層椒,傾筐雀舌還鷹爪。

地爐文火續續添,幹釜柔風旋旋炒。

慢炒細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

王肅酪奴惜不知,陸羽茶經太精討。

我雖貢茗未求佳,防微猶恐開奇巧。

皇帝寫茶詩,這在中國茶葉文化史上是少見的。

在我國數以千計的茶詩、茶詞中,各種詩詞體裁一應俱全,有五古、七古;有五律、七律、排律;有五絕、六絕、七絕,還有不少在詩海中所見甚少的體裁,在茶詩中同樣可以找到。⒈ 寓言詩

採用寓言形式寫詩,讀來引人聯想,發人深思。這首茶寓言詩,記載在一本清代的筆記小說上,寫的是茶、酒、水的“對陣”,詩一開頭,由茶對酒發話: “戰退睡魔功不少,助戰吟興更堪誇。亡國敗家皆因酒,待客如何只飲茶?” 酒針鋒相對答曰: “搖臺紫府薦瓊漿,息訟和親意味長。祭禮筵席先用我,可曾說着談黃湯。”這裏說的黃湯,實則是貶指茶水。水聽了茶與酒的對話,就插嘴道: “汲井烹茶歸石鼎,引泉釀酒注銀瓶。兩家且莫爭閒氣,無我調和總不成!”

⒉寶塔詩

唐代詩人元稹,官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與白居易交好,常常以詩唱和,所以人稱“元白”。元稹有一首寶塔詩,題名《一字至七字詩·茶》,此種體裁,不但在茶詩中頗爲少見,就是在其它詩中也是不可多得的。詩曰: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

⒊迴文詩

迴文詩中的字句迴環往復,讀之都成篇章,而且意義相同。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一生寫過茶詩幾十首,而用迴文寫茶詩,也算是蘇氏的一絕。在題名爲《記夢迴文二首並敘》詩的敘中,蘇軾寫道: “十二月十五日,大雪始晴,夢人以雪水烹小團茶,使美人歌以飲餘,夢中爲作迴文詩,覺而記其一句雲:'亂點餘花睡碧衫',意用飛燕唾花故事也。乃續之,爲二絕句雲。”從“敘”中可知蘇東坡真是一位茶迷,意連作夢也在飲茶,怪不得他自稱“愛茶人”,此事一直成爲後人的趣談。詩曰:

酡顏玉碗捧纖纖,亂點餘花睡碧衫。

歌咽水雲凝靜院,夢驚鬆雪落空巖。

空花落盡酒傾缸,日上山融雪漲江。

紅焙淺甌新火活,龍團小碾鬥晴窗。

詩中字句,順讀倒讀,都成篇章,而且意義相同。蘇軾用迴文詩詠茶,這在數以千計的茶詩中,實屬罕見。

⒋聯句詩

聯句是舊時作詩的一種方式,幾個人共作一首詩,但需意思聯貫,相連成章。在唐代茶詩中,有一首題爲《五言月夜啜茶聯句》,是由六位作者共同作成的。他們是: 顏真卿,著名書畫家,京兆萬年(陝西西安)人,官居吏部尚書,封爲魯國公,人稱“顏魯公”;陸士修,嘉興(今屬浙江省)縣尉; 張薦,深州陸澤(今河北深縣)人,工文辭,任吏官修撰;李萼,趙人,官居廬州刺史;崔萬,生平不詳;晝,即僧皎然。詩曰:

泛花邀坐客,代飲引情言(士修)。

醒酒宜華席,留僧想獨園(薦),

不須攀月桂,何假樹庭萱(萼)。

御史秋風勁,尚書北斗尊(崔萬)。

流華淨肌骨,疏瀹滌心原(真卿)。

不似春醪醉,何辭綠菽繁(晝)。

素瓷傳靜夜,芳氣滿閒軒(士修)。

這首啜茶聯句,由六人共作,其中陸士修作首尾兩句,這樣總共七句。作者爲了別出心裁,用了許多與啜茶有關的代名詞。如陸士修用“代飲”比喻以飲茶代飲酒;張薦用的“華宴”借指茶宴;顏真卿用“流華”借指飲茶。因爲詩中說的是月夜啜茶,所以還用了“月桂”這個詞。用聯句來詠茶,這在茶詩中也是少見的。

⒌唱和詩

在數以千計的茶詩中,皮日休和陸龜蒙的唱和詩,可謂別具一格,在詠茶詩中也屬少見。

皮日休,唐代文學家,襄陽(今湖北襄樊市)人,曾任翰林學士。陸龜蒙,唐代文學家,長洲(今江蘇吳縣)人,曾任蘇湖兩都從事。兩人十分知己,都有愛茶雅好,經常作文和詩,因此,人稱“皮陸”。他們寫有《茶中雜詠》唱和詩各十首,內容包括《茶塢》、《茶人》、《茶筍》、《茶籯》、 《茶舍》、 《茶竈》、《茶焙》、《茶鼎》、《茶甌》和《煮茶》等,對茶的史料,茶鄉風情,茶農疾苦,直至茶具和煮茶都有具體的描述,可謂一份珍貴的茶葉文獻。

高分求教,請問茶筒和茶杯上面題什麼詩詞或者字比較合適呢?

一 詩

1盧仝,自號玉川子,愛茶成癖,被後人尊爲茶中亞聖,他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即《飲茶歌》是他在品嚐友人諫議大夫孟簡所贈新茶之後的即興之作,是一首著名的詠茶的七言古詩:

日高丈五睡正濃,軍將打門驚周公。

口雲諫議送書信,白絹斜封三道印。

開緘宛見諫議面,手閱月團三百片。

聞道新年入山裏,蟄蟲驚動春風起。

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

仁風暗結珠蓓蕾,先春抽出黃金芽。

摘鮮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餘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門反關無俗客,紗帽籠頭自煎吃。

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麪。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山上羣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雨。

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墮在顛崖受辛苦。

便爲諫議問蒼生,到頭還得蘇息否?(月團喻指茶餅)

該詩又稱《七碗茶詩》。它以神逸的筆墨,描寫了飲茶的好處,爲世人稱奇。

詩中描述詩人關閉柴門,獨自煎茶品嚐,茶湯明亮清澈,精華浮於碗麪。碧雲般的熱氣嫋嫋而上,吹也吹不散。

詩人剛飲一碗,便覺喉舌生潤,乾渴頓解;

兩碗下肚,胸中孤寂消失;

三碗之後,精神倍增,滿腹文字油然而生;

四碗飲後,身上汗水漫漫冒出;平生不快樂的事情,隨着毛孔散發出去了;

喝了第五碗,渾身都感到輕鬆、舒服;

第六碗喝下去,彷彿進入了仙境;

第七碗可不能再喝了,這時只覺兩膠 生出習習清風,飄飄然,悠悠地飛上了青天,“蓬萊山,在何處?”詩人要乘此清風而去!

優美的詩句,高雅的立意,深受歷代文人的喜愛。

詩人把茶餅比喻爲月,於是後代詩作反覆摹擬其意。如蘇武的“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明月來投玉川子,清風吹破武林春。”特別是“唯有兩 習習清風生”一句,文人尤愛引用,梅堯臣“亦欲清風生兩 ,以教吹去月輪旁。”盧仝的號玉川子,也因而爲人們津津樂道。陳繼儒“山中日月試新泉,君合前身老玉川。”

《七碗茶詩》在描繪飲茶好處之時,同時對帝王們憑藉顯赫權勢爲所欲爲的驕橫也作了巧妙的諷刺:“天子欲嘗陽羨茶,百草不放先開花”,既把貢茶採製的季節(在百花開放之前採摘)烘托顯示出來,又把帝王凌駕一切的囂張之勢暗示出來。

2齊已的《詠茶十二韻》是一首優美五言排律。

百草讓爲靈,功先百草成。

甘傳天下口,貴佔火前名。

出處春無雁,收時谷有鶯。

封題從澤國,貢獻入秦京。

嗅覺精新極,嘗知骨自輕。

研通天柱響,摘繞蜀山明。

賦客秋吟起,禪師晝臥驚。

角開香滿室,爐動綠凝鐺。

晚憶涼泉對,閒思異果平。

鬆黃幹旋泛,雲母滑隨傾。

頗貴高人寄,尤宜別櫃盛。

曾尋修事法,妙盡陸先生.

齊己名德生,姓胡氏,潭之益陽人,出家大潙山同慶寺,復棲衡嶽東林,自號衡嶽沙門。

這首五言排律的茶詩共有十二聯。前二聯首先介紹了百草之靈的茶所具有的品性,後十聯分別描繪了茶的生長、採摘、入貢、功效、烹煮、寄贈等一系列茶事,語言上的對仗堪稱一絕,除首尾二聯外,每聯上下兩句都對仗工整,極顯語言的優美整飭。

3唐朝詩人元稹的寶塔詩《一字至七字茶詩》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

這是一道饒有趣味的詩,在描寫上,有動人的芬芳:香葉,有楚楚的形態:嫩芽,麴塵花,還有生動的色彩:“碾雕白玉,羅織紅紗。銚煎黃蕊色”;飲茶之時,應是夜後陪明月,晨前對朝霞,真是如神仙般的生活,可謂“睡起有茶飴有飯,行看流水坐看雲”(《癡絕翁》);而茶可洗盡古今人不倦,又是何等的妙用啊。

4關於採茶的,我們來看唐朝劉禹錫的《西山蘭若試茶歌》(節選):

山僧後檐茶數從,春來映竹抽新茸。

宛然爲客振衣起,自傍芳叢摘鷹嘴。

暮春時節的清晨,那時山上晨氣清稀,露香猶在,在山寺後的綠茶叢中採摘形如鷹嘴的嫩芽,讓人感受到的是幻術般的露的芬芳和風雅發生。

煮茶、煎茶需要潔淨的茶具,

5“素瓷傳靜夜,芳氣滿閒軒”(唐·陸士修《五言月夜啜茶聯句》),

6“巧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盛綠雲”(唐·徐夤《茶盞》);

講究用輕清之水煎茶,用泉水、江水,甚至用鬆上雪、梅花蕊上雪,清高鶚在《茶》中就曾寫道:7“瓦銚煮春雪,淡香生古瓷。晴窗分乳後(分乳即泡茶),寒夜客來時”;更需水沸適度:

8“時看蟹目濺,乍見魚鱗起。聲疑鬆帶雨,餑恐生煙翠”(唐·皮日休《煮茶》),因此煮茶的過程是別具情趣的,

其中宋代蘇軾的那首9《汲江煎茶》,刻畫情景細緻入微,又兼傳神寫意,頗有獨到處:

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

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

枯腸未晚禁三碗,生聽荒城長短更。

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這樣一幅畫面:一個淒冷的夜晚,詩人獨自到江邊汲水,江畔寂寥無人,正是“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的景象。踩在釣石上,用瓢舀水,月影隨入;小杓分江,江水入瓶……歸到家中,生爐煎茶。看那水沸如雪乳,蟹目生、魚眼起;聽那煮茶聲,嗖嗖如松風帶雨鳴,未飲便先心神俱蕩,孤窗外,偶爾傳來長長短短的更聲。這樣的一個夜,真是“禪心夜更閒,煎茶留靜者”。宋朝楊萬里亦給了此詩以高度評價:“一篇之中,句句皆奇,一句之中,字字皆奇。”詩人以我觀物,雖爲我之境,然情景交融,可謂言有盡而禪意無窮。

10烘豆茶,更是待客的上品。

有古詩《烘豆》爲證:“乍收豆莢已齊檐,薰豆初添火一杯。生怕點茶滋味淡,不妨稍下水晶鹽。”

11"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一聯古詩千古流傳。九州華夏,大凡品茗者,對此聯無不知曉。聯中所指的蒙山,即爲蜀中三大歷史文化名山之一的蒙頂山,名山縣也因此而得名。又有古詩云,12‘蒙山之巔多秀嶺,不生惡草生淑茗”。

13李白的一首五言古詩《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並序》(序略)

嘗聞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白如鴉,倒懸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灑芳津,採服潤肌骨。

楚老卷綠葉,枝枝相接連。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舉世未見之,其名定誰傳。

宗英乃禪伯,投贈有佳篇。

清鏡觸無鹽,顧慚西子妍。

朝坐有餘興,長吟播詩天。

此詩是一首詠茶名作,字裏行間無不讚美飲茶之妙,爲歷代詠茶者讚賞不已。

公元752年,李白與侄兒中孚禪師在金陵(今南京)棲霞寺不期而遇,中孚禪師以仙人掌茶相贈並要李白以詩作答,遂有此作。

它生動描寫了仙人掌茶的獨特之處。前四句寫景,得天獨厚,以襯序文,後入句寫茶,生於石中,玉泉長流“根柯灑芳澤,採服潤肌骨”好的生長環境培養了上乘的品質。最後八句寫情,以抒其懷。

詩仙李白自號“酒中仙”,他的詩作中詠酒詩佔一半多,頌茶的詩只有一首,而這首詩讚頌的正是峽州茶。唐玄宗天寶十一年(公元752年),李白有一位遠在三峽地區玉泉寺爲僧的族侄李英(法名中孚),將玉泉寺出產的“仙人掌”茶帶到金陵(南京)棲霞寺給他品嚐,李白飲後詩興勃發,揮毫寫下了《答族侄僧中孚玉泉仙人掌茶》,並附詩序:“……此茗清香滑熟,異於他者,所以能返童振枯,扶人壽也。餘遊金陵,見宗僧中孚示餘數十片,拳然重疊,其狀如掌,號爲仙人掌茶。”中字禪師僅給李白送去數十片,可見當時玉泉仙人掌茶之稀貴;李白的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對於茶亦可謂見多識廣,唯獨對玉泉仙人掌茶如此青睞,足以證明三峽地區出產茶葉品質之魅力。

14白居易的《琴茶》

兀兀寄形羣動內,陶陶任性一生間。自拋官後春多醉, 不讀書來老更閒。琴裏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 窮通行止長相伴,誰道吾今無往還。 ,

15皎然的《訪陸處士羽》

太湖東西路,吳主古山前。 所思不可見,歸鴻自翩翩。 何山賞春茗,何處弄春泉。 莫是滄浪子,悠悠一釣船。

17著名詩人鄭谷遊歷三峽時,曾親自品嚐了峽茶,並即興寫了《峽中嘗茶》一詩:“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園裏火前嘗,吳僧漫說鴉山好,菊裏休誇烏嘴香,入座半瓶輕泛綠,開緘數片淺含黃,鹿門病客不歸去,酒渴更知春味長。”

18北宋范仲淹作《鬥茶歌》描繪了茶文化在當時的盛行。

19清鄭燮的詩句:“汲來江水烹新茗;買盡青山當畫屏。

20茶聖陸羽和他的朋友耿湋歡聚時所作的《連日多暇贈陸三山人》詩:

一生爲墨客,幾世作茶仙。 (湋)

喜是樊闌者,慚非負鼎賢。 (羽)

禁門聞曙漏,顧渚入晨煙。 (湋)

拜井孤城裏,攜籠萬壑前。 (羽)

聞喧悲異趣,語默取同年。 (湋)

歷落驚相偶,衰贏猥見憐。 (羽)

詩書聞講誦,文雅樓蘭荃。 (湋)

未敢重芳席,焉能弄綠箋。 (羽)

黑池流研水,徑石澀苔錢。 (湋)

何事重香案,無端狎釣船。 (羽)

野中求逸禮,江上訪遺編。 (湋)

莫發搜歌意,予心或不然。 (羽)

21午後昏然人慾眠, (唐伯虎)

清茶一口正香甜。 (祝枝山)

茶餘或可添詩興, (文徵明)

好向君前唱一篇。 (周文賓)

22唐代的家、書法家顏真卿在浙江湖州刺史任上時,曾邀請友人月夜啜茶,與陸士修等人即興作《五言月夜啜茶聯句》:

泛花邀坐客,代飲引清言。 (陸士修)

醒酒宜華席,留僧想獨園。 (張 薦)

不須攀月桂,何假樹庭萱。 (李 崿)

御史秋風勁,尚書北斗尊。 (崔 萬)

流華淨肌骨,疏淪滌心原。 (顏真卿)

不似春醪醉,何辭綠菽繁。 (葉 晝)

素瓷傳靜夜,芳氣滿閒軒。 (陸士修)

23蘇軾的茶迴文詩有《記夢二首》。詩前有短序:

十二月二十五日,大雪始晴,夢人以雪水烹小茶團,使美人歌以飲。餘夢中寫作迴文詩,覺而記其一句雲:“亂點餘花吐碧衫。”意用飛燕吐花事也。乃續之爲二絕句。

序中清楚地記載了一個大雪始晴後的一個夢境。在夢中人們以潔白的雪水烹煮小團茶,並有美麗的女子唱着動人的歌,蘇軾沉浸在美妙的情境中細細地品茶。夢中寫下了迴文詩。夢醒之後矇矓間只記得起其中的一句,於是續寫了兩首絕句:

其一:

酡顏玉碗捧纖纖,亂點餘花吐碧衫。

歌咽水雲凝靜院,夢驚鬆雪落空巖。

其二:

空花落盡酒傾缸,日上山融雪漲江。

紅培淺甌新火活,龍團小碾鬥晴窗。

這是兩首通體迴文詩。又可倒讀出下面兩首,極爲別緻。

其一:

巖空落雪松驚夢,院靜凝雲水咽歌。

衫碧吐花餘點亂,纖纖捧碗五顏鴕。

其二:

窗晴鬥碾小團龍,活火新甌淺焙紅。

江漲雪融山上日,缸傾酒盡落花空。

24清代的黃伯權(清本着名詩人黃遵憲之侄)還創作過一首《茶壺迴文詩》,其詩如下:

落雪飛芳樹,幽紅雨淡霞。

薄月迷香霧,流風舞豔花。

其詩又可回讀爲:

花風流,霧香迷月薄。

霞淡雨紅幽,樹芳飛雪落。

25此外,清代詩人陳瓊仙曾以秋天的景物爲名創作27首迴文詩,總標題名爲《秋宵吟》,其中《秋月》一首,算是首茶詩,它寫詩人於月下泛舟,樹木與山巒在模糊的月光下移動着,詩人品茗彈琴,在竹聲中詩興頗濃。詩云:

輕舟一泛晚霞殘,潔漢銀蟾玉吐寒。

楹倚靜蔭移沼樹,閣涵虛白失霜巒。

清琴瀹茗和心洗,韻竹敲詩入夢刊。

驚鵲繞枝風葉墜,聲飄桂冷露浸浸。

其詩可回讀爲:

浸浸露冷桂飄聲,墜葉風枝繞鵲驚。

刊夢入詩敲竹韻,洗心和茗瀹琴清。

巒霜失白虛涵閣,樹沼移蔭靜倚楹。

寒吐玉蟾銀漢潔,殘霞晚泛一舟輕。

26在迴文茶詩中,最有名的要數清代張奕光的《梅》:

香暗繞窗紗,半簾疏影遮。

霜枝一挺幹,玉樹幾開花。

傍水籠煙薄,隙牆穿月斜。

芳梅喜淡雅,永日伴清茶。

其詩倒讀爲:

茶清伴日永,雅淡喜梅芳。

斜月穿牆隙,薄煙籠水傍。

花開幾樹玉,幹挺一枝霜。

遮影疏簾半,紗窗繞暗香。

由於迴文詩的用韻、形式要求苛刻,所以歷代留傳下來的絕大多數迴文茶詩詩意不夠新鮮、完整,有的甚至莫名其妙,辭意混亂,成爲一種無聊的文字遊戲。

[批註] 玉連環

迴文詩的一種,由八字首尾連成環形,每四字一句,或左或右,以任何一字爲起端,皆可成文。

竹枝詞

竹枝詞是原唐代巴蜀一帶的民歌,自劉禹錫仿作後,成爲文士競相習用的文學形式。

竹枝詞專以泛詠地方風土爲分,其中有不少是反映茶鄉、茶市、茶俗的。如以下幾首:

27范成大的《夔州竹枝歌》:

白頭老媼簪紅花,黑頭女娘三髻丫。

背上兒眠上山去,採桑已閒當採茶。

28元人馬祖常的一首竹枝詞:

紅藍染裙似榴花,盤蔬飣餖芍藥芽。

太官湯羊厭肥膩,玉甌初進江南茶。

29明 王稚登一首,專詠西湖龍井:

山田香土赤如沙,上種梅花下種茶。

茶綠採芽不採葉,梅花論子不論花。

30清康友祥一首專詠茶器:

州西陶老製茶壚,赤日行天雨傘舒。

一至官場人送禮,陶壚名已傳江湖。

31清佚名作《上海洋場竹枝詞》詠高大雅緻的上海麗水臺茶樓:

臺名麗水上三層,龍井珠蘭香味騰。

楚館秦樓環四面,王孫不壓曲欄憑。

32清周順侗《篿川竹枝詞》描寫了當時西鄉茶戶的生活:

三月春風長嫩芽,村莊解當家。

殘燈未掩黃粱熟,枕畔呼郎起採茶。

茶鄉生計即山農,壓作方磚白紙封。

別有紅箋書小字,西商監製白芙蓉。

六水三山卻少田,生涯強半在西川。

故人寄茶

【唐】曹鄴

劍外九華英,緘題下玉京。

開時微月上,碾處亂泉聲。

半夜招僧至,孤吟對月烹。

碧沉霞腳碎,香泛乳花輕。

六腑睡神去,數朝詩思清。

月餘不敢費,留伴肘書行。

煎茶

【唐】成彥雄

嶽寺春深睡起時,虎跑泉畔思遲遲。

蜀茶倩個雲僧碾,自拾枯鬆三四枝。

焙茶塢

【唐】顧況

新茶已上焙,舊架憂生醭。

旋旋續新煙,呼兒劈寒木。

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

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

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唐】李郢

昨日東風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甌茶。

如雲正護幽人塹,似雪才分野老家。

金餅拍成和雨露,玉塵煎出照煙霞。

相如病渴今全校,不羨生臺白頸鴉。

與元居士青山潭飲茶

【唐】靈一

野泉煙火白雲間,坐飲香茶愛此山。

巖下維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從弟舍人惠茶

【唐】劉兼

曾求芳茗貢蕪詞,果沐頒沾味甚奇。

龜背起紋輕炙處,雲頭翻液乍烹時。

老丞倦悶偏宜矣,舊客過從別有之。

珍重宗親相寄惠,水亭山閣自攜持。

嘗茶

【唐】劉禹錫

生拍芳叢鷹觜芽,老郎封寄謫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滿碗花。

大雲寺茶詩

【唐】呂岩

玉蕊一稱絕品,僧家造法極功夫。

兔毛甌淺香雲白,蝦眼湯翻細浪俱。

斷送睡魔離几席,增添清氣入肌膚。

幽叢自落溪巖外,不肯移根入上都。

茶中雜詠·煮茶

【唐】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連珠沸。時看蟹目濺,乍見魚鱗起。

聲疑鬆帶雨,餑恐生煙翠。尚把瀝中山,必無千日醉。

與趙莒茶宴

【唐】錢起

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

塵心洗盡興難盡,一樹蟬聲片影斜。

茶詩

【唐】鄭愚

嫩芽香且靈,吾謂草中英。

夜臼和煙搗,寒爐對雪烹。

惟憂碧粉散,嘗見綠花生。

峽中嘗茶

【唐】鄭谷

蔟蔟新英摘露光,小江園裏火煎嘗。

吳僧漫說鴉山好,蜀叟休誇鳥觜香。

合座半甌輕泛綠,開緘數片淺含黃。

鹿門病客不歸去,酒渴更知春味長。

夏日閒居

【唐】張籍

多病逢迎少,閒居又一年。

藥看辰日合,茶過卯時煎。

草長晴來地,蟲飛晚後天。

此時幽夢遠,不覺到山邊。

題山居

【唐】曹鄴

掃葉煎茶摘葉書,心閒無夢夜窗虛。

只應光武恩波晚,豈是嚴君戀釣魚。

郊居即事

【唐】賈島

住此園林久,其如未是家。

葉書傳野意,檐溜煮胡茶。

雨後逢行鷺,更深聽遠蛙。

自然還往裏,多是愛煙霞。

即目

【唐】李商隱

小鼎煎茶麪曲池,白鬚道士竹間棋。

何人書破蒲葵扇,記著南塘移樹時。

即事

【唐】白居易

見月連宵坐,聞風盡日眠。

室香羅藥氣,籠暖焙茶煙。

鶴啄新晴地,雞棲薄暮天。

自看淘酒米,倚杖小池前。

訪友人不遇

【唐】李鹹用

出門無至友,動即到君家。

空掩一庭竹,去看何寺花。

短僮應捧杖,稚女學擎茶。

吟罷留題處,苔階日影斜。

酬黎居士淅川作

【唐】王維

儂家真個去,公定隨儂否。

著處是蓮花,無心變楊柳。

鬆龕藏藥裹,石脣安茶臼。

氣味當共知,那能不攜手。

酬樂天閒臥見寄

【唐】劉禹錫

散誕向陽眠,將閒敵地仙。

詩情茶助爽,藥力酒能宣。

風碎竹間日,露明池底天。

同年未同隱,緣欠買山錢。

自述

【唐】元稹

延英引對碧衣郎,江硯宣毫各別牀。

天子下簾親考試,宮人手裏過茶湯。

雪中偶題

【唐】鄭谷

亂飄僧舍茶煙溼,密灑歌樓酒力微。

江上晚來堪畫處,漁人披得一蓑歸。

二 詞

從宋代起,詩人把茶寫入詞中,留下了不少佳作,其中,以1黃庭堅最爲有名,如《品令》:

鳳舞團團餅,恨分破,教孤零。金渠體淨,只輪慢碾,玉塵光瑩。湯響松風,早減二分酒病。味濃香永,醉鄉路,成佳境。恰如燈下故人,萬里歸來對影,口不能言,下快活自省。

2《滿庭芳》:

北苑春風,方圭圓壁,萬里名動京關。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煙。尊俎風流戰勝,降春睡,開拓愁邊。纖纖捧,研膏濺乳,金縷鷓鴣斑。相如,雖病渴,一觴一詠,賓有羣賢。爲扶起燈前,醉玉頹山,搜攪胸中萬卷,還傾動三峽詞源。歸來晚,文君未寢,相對小窗前。

3《看花四》:

夜永蘭堂醺飲,半倚頹玉,爛熳墜鈿墮履,是醉時風景。花暗觸殘,歡意未闌,舞燕歌珠成斷續,催茗飲,旋煮寒泉,露井瓶竇響飛瀑。纖指緩,連環動觸。漸泛起,滿甌銀粟,香引春風在手,似粵嶺閩溪,初採盈掬。暗想當時,探春連雲尋篁竹。怎歸得,鬢將老,付與杯中綠。

4另外,蘇軾有一首《行香子》:

綺席才終,歡意猶濃,酒闌時高興無窮。共誇君賜,初拆臣封。看分香餅,黃金縷,密雲龍。鬥贏一水,功放千鍾,覺涼生兩腋清風。暫留紅袖,少卻紗籠。放笙歌散,庭館靜,略從容。

三 元 曲

元曲中有相當部份是與茶有關的,如李德載《喜春來,贈茶肆》小令十首,下面節錄其中的三首:

(一) 茶煙一縷輕輕揚,攪動蘭膏四座香,烹煎妙手勝維揚。非是謊,下馬試未嘗。

(七) 兔毫盞內新嘗罷,留得餘香滿齒牙,一瓶雪水最清佳。風韻煞,到底屬陶家。

(十) 金芽嫩採枝頭露,雪乳香浮塞上酥,我家奇品世聞無。君聽取,聲價徹皇都。

四 茶的散文、小品文、書信,著名的有

柳宗元《爲武中丞謝賜新茶表》

劉禹錫《代武中丞謝新茶表》

呂溫《三月三日花宴序》

皮日休《茶中雜詠序》

蘇東坡《葉嘉傳》

唐庚《鬥茶記》

張岱《閩老子茶》

張岱《陽和泉》

張潮《中冷泉記》。南京揚子江金山寺的中冷泉歷來有“天下第一泉”之稱。清代著名小品文作家張潮生動地描寫了自古到金山寺吸中冷的僧侶、道士胸中皆帶仙氣。金山寺上有一口中冷泉井,有瓦亭覆蓋,盤龍石欄,寺僧紛紛汲水,爲當時來到燒香拜神的幾萬香客備茶。那根本不是真正的中冷泉。一位道士帶領張潮攀登嶙嶙的亂石,到山頂看見一面石壁,颳去青苔,露出幾行字,說真正的中冷泉,在郭璞墓間,必須在子午兩個時辰,用特製的銅瓶,用長索拴住,放下郭璞墓間的石窟中汲取。張潮跟隨道人答乘夜行船,兩天後到了閏州。午夜,小舟直奔郭璞墓,在江心石堆中,有一個黑洞洞的石窟,道喊“這就是中冷窟!”

作文《茶》開頭

千百年來,我們的祖先爲後代留下的茶詩、茶詞,不下數千首。中國曆代詠茶詩詞具有數量豐富題材廣泛和體裁多樣的特徵,是中國文學寶庫中的一支奇葩。

西晉左思的《嬌女》詩也許是中國最早的茶詩了。“心爲茶荈劇。吹噓對鼎”。寫的左思的兩位嬌女,因急着要品香茗,就用嘴對着燒水的“鼎”吹氣。與左思此詩差不多年代的還有兩首詠茶詩: 一首是張載的《登成都樓》,用“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區”的詩句,贊成都的茶;一首是孫楚的《孫楚歌》,用“姜、桂、茶出巴蜀,椒、橘、木蘭出高山”的詩句,點明瞭茶的原產地。到唐宋以後,茶的詩詞驟然增多,這些茶詩茶詞既反映了詩人們對茶的寶愛,也反映出茶葉在人們文化生活中的地位。

唐代,隨着茶葉生產與貿易的發展,涌現了大批以茶爲題材的詩篇。如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杜甫的《重過何氏五首之三》: “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白居易的《夜聞賈常州、崔湖州茶山境會亭歡宴》:“遙聞境會茶山夜, 珠翠歌鐘俱繞身”;盧仝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等等, 有的讚美茶的功效,有的以茶寄託詩人的感遇,而廣爲後人傳誦。詩人袁高的《茶山詩》:“黎甿輟農桑,採摘實苦辛。一夫旦當役,盡室皆同臻。捫葛上欹壁,蓬頭入荒榛。終朝不盈掬,手足皆鱗皴……選納無晝夜,搗聲昏繼晨”,則表現了作者對顧渚山人民蒙受貢茶之苦的同情。李郢的《茶山貢焙歌》,描寫官府催迫貢茶的情景,也表現了詩人同情黎民疾苦和內心的苦悶。此外,還有杜牧的《題茶山》、《題禪院》等,齊己的《謝湖茶》、《詠茶十二韻》等, 以及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詩·茶》、顏真卿等六人合作的《五言月夜啜茶聯句》等等,都顯示了唐代茶詩的興盛與繁榮。

北宋由於在“靖康之變”前的近百年中,中原有過一個經濟繁榮時期,加之當時鬥茶和茶宴的盛行,所以茶詩、茶詞大多表現以茶會友,相互唱和,以及觸景生情、抒懷寄興的內容。最有代表性的是歐陽修的《雙井茶》詩: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鳳爪。

窮臘不寒春氣早,雙井茅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紅碧紗,十斛茶養一兩芽。

長安富貴五侯家,一啜尤須三日誇。

蘇軾的《次韻曹輔壑源試焙新茶》詩中“從來佳茗似佳人”和他另一首詩《飲湖上初晴後雨》中“欲把西湖比西子”兩句構成了一副極妙的對聯。范仲淹的《鬥茶歌》、蔡襄的《北苑茶》,更爲後世文人學士稱道。

南宋由於苟安江南,所以茶詩、茶詞中出現了不少憂國憂民、傷事感懷的內容,最有代表性的是陸游和楊萬里的詠茶詩。陸游在他的《晚秋雜興十二首》詩中談到:

置酒何由辦咄嗟,清言深愧談生涯。

聊將橫浦紅絲碨,自作蒙山紫筍茶。

反映了作者晚年生活清貧,無錢置酒,只得以茶代酒,自己親自碾茶的情景。而在楊萬里的《以六一泉煮雙井茶》中,則吟到:

日鑄建溪當近舍,落霞秋水夢還鄉。

何時歸上滕王閣,自看風爐自煮嘗。

抒發了詩人思念家鄉,希望有一天能在滕王閣親自煎飲雙井茶的心情。

元代,也有許多詠茶的詩文。著名的有耶津楚材的《西域從王君玉乞茶,因其韻七首》、洪希文的《煮土茶歌》、謝宗可的《茶筅》謝應芳的《陽羨茶》等等。元代的茶詩以反映飲茶的意境和感受的居多。

明代的詠茶詩比元代爲多,著名的有黃宗羲的《餘姚瀑布茶》、文徵明的《煎茶》、陳繼儒的《失題》、陸容的《送茶僧》等。此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明代還有不少反映人民疾苦、譏諷時政的詠茶詩。如高啓的《採茶詞》:

雷過溪山碧雲暖,幽叢半吐旗短。

銀釵女兒相應歌,筐中採得誰最多?

歸來清香猶在手,高品先將呈太守。

竹爐新焙未得嘗,籠盛販與湖南商。

山家不解種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

詩中描寫了茶農把茶葉供官後,其餘全部賣給商人,自己卻捨不得嘗新的痛苦,表現了詩人對人民生活極大的同情與關懷。又如明代正德年間身居浙江按察僉事的韓邦奇,根據民謠加工潤色而寫成的《富陽民謠》,揭露了當時浙江富陽貢茶和貢魚擾民害民的苛政。這兩位同情民間疾苦的詩人,後來都因賦詩而慘遭,高啓腰斬於市,韓邦奇罷官下獄,幾乎送掉性命。但這些詩篇,卻長留在人民心中。

清代也有許多詩人如鄭燮、金田、陳章、曹廷棟、張日熙等的詠茶詩,亦爲著名詩篇。特別值得提出的是清代愛新覺羅·弘曆,即乾隆皇帝,他六下江南,曾五次爲杭州西湖龍井茶作詩,其中最爲後人傳誦的是《觀採茶作歌》詩:

火前嫩,火後老,惟有騎火品最好。

西湖龍井舊擅名,適來試一觀其道。

村男接踵下層椒,傾筐雀舌還鷹爪。

地爐文火續續添,幹釜柔風旋旋炒。

慢炒細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

王肅酪奴惜不知,陸羽茶經太精討。

我雖貢茗未求佳,防微猶恐開奇巧。

皇帝寫茶詩,這在中國茶葉文化史上是少見的。

至於現代,詠茶詩篇也是很多的,如郭沫若的《贊高橋銀峯茶》,陳毅的《梅家塢即興》,

以及趙樸初、啓功、愛新覺羅·溥傑的作品等,都是值得一讀的好茶詩。

中國的茶詩、茶詞,不但數量多,而且題材十分廣泛,如寫名茶的有王禹偁的《龍鳳茶》、

范仲淹的《鳩坑茶》、梅堯臣的《七寶茶》、文同的《謝人寄蒙頂茶》、蘇軾的《月兔茶》、蘇

轍的《宋城宰韓文惠日鑄茶》、於若瀛的《龍井茶》等等。寫名泉的有陸龜蒙的《謝山泉》、蘇軾的《求焦千之惠山泉詩》、朱熹的《康王谷水簾》等等。寫茶具的有皮日休和陸龜蒙分別作的《茶籯》、《茶竈》、《茶焙》、《茶鼎》以及《茶甌》等等,寫烹茶的有白居易的《山泉煎茶有懷》、皮日休的《煮茶》、蘇東坡的《汲江煎茶》、陸游的《雪後煎茶》等,寫品茶的有錢起的《與趙莒茶宴》、白居易的《晚春閒居,楊工部寄詩、楊常州寄茶同到,因以長句答之》、劉禹錫的《嘗茶》、陸游的《啜茶示兒輩》等。寫製茶的有顧況的《焙茶塢》、陸龜蒙的《茶舍》、蔡襄的《造茶》、梅堯臣的《答建州沈屯田寄新茶》等等,寫採茶和栽茶的有姚合的《乞新茶》、張日熙的《採茶歌》、黃庭堅的《寄新茶與南禪師》、韋應物的《喜園中茶生》、杜牧的《茶山下作》、陸希聲的《茗坡》、朱熹的《茶阪》、曹廷棟的《種茶子歌》等等,在歷代詩人中,由於他們愛茶、飲茶,因而在茶詩、茶詞的內容上,寫得最多的莫過於頌茶和借茶抒懷。蘇軾在《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茶》中的句子,“從來佳茗似佳人”,將茶比作美女;周子充在《酬五詠》詩中,有“從來佳茗如佳什”,將茶比作美食;秦少游在《茶》詩中,“若不愧杜蘅,清堪拚椒菊”,將茶比作名花,施肩吾在《蜀茶詞》中,“山僧問我將何比,欲道瓊漿卻畏嗔”,將茶比作瓊漿,都表達了對茶的讚頌。陸游以同宗族的“茶神”陸羽自比,在《試茶》詩中稱道: “難從陸羽毀茶論,寧和陶潛止酒詩”。表示寧可舍酒取茶;沈遼在《德相惠新茶奉謝》詩中認爲: “無魚乃尚可,非此意不厭”,則表示願意取茶舍魚,都充分反映了詩人對茶的偏愛。

由於茶能益思,所以詩人飲茶成習,對此體會更深。盧仝在他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中,除寫謝孟諫議寄新茶,和對辛勤採製茶葉的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外,其餘寫的是煮茶和飲茶的體會。詩中說由於茶味好,詩人連飲數碗,每飲一碗,都有一種新的感受:

……

一碗喉吻潤。

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

盧仝描述的各種不同的飲茶感受,對提倡飲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所以在唐以後,盧仝連同他的七碗茶詩一起,每每爲後人所傳誦,盧仝亦從此被後人稱之爲愛茶詩人。宋代范仲淹的《和章岷從事鬥茶歌》、梅堯臣的《嘗茶與公議》、蘇軾的《遊諸佛舍,一日飲釅茶七盞,戲書勤師壁》、元代耶律楚材的《西域從王君玉乞茶,因其韻七首》等詩中,都談到了對盧仝的推崇。

自盧仝之後,還有許多詩人談了飲茶的體會,肯定了茶的作用,可謂是補盧仝)/>之不足。繼盧仝之後,唐代詩人崔道融的《謝朱常侍寄貺蜀茶剡紙二首》:“一甌解卻山中醉,便覺身輕欲上天”, 認爲茶可醒酒,使人輕健。宋代蘇軾的《贈包安靜先生茶二首》: “奉贈包居士,僧房戰睡魔”;陸游的《試茶》:“睡魔何止退三舍, 歡伯直知輸一籌”,都認爲茶有“破睡之功”;黃庭堅的《寄新茶與南禪師》: “筠焙熟茶香,能醫病眼花”,認爲茶可以治“眼花”。此外,歐陽修的《茶歌》、陸游的《謝王彥光送茶》、劉禹錫的《西山蘭若試茶歌》、高鶚的《茶》等等,也都論及茶的功效。

在我國數以千計的茶詩、茶詞中,各種詩詞體裁一應俱全,有五古、七古;有五律、七律、排律;有五絕、六絕、七絕,還有不少在詩海中所見甚少的體裁,在茶詩中同樣可以找到。

⒈ 寓言詩

採用寓言形式寫詩,讀來引人聯想,發人深思。這首茶寓言詩,記載在一本清代的筆記小說上,寫的是茶、酒、水的“對陣”,詩一開頭,由茶對酒發話: “戰退睡魔功不少,助戰吟興更堪誇。亡國敗家皆因酒,待客如何只飲茶?” 酒針鋒相對答曰: “搖臺紫府薦瓊漿,息訟和親意味長。祭禮筵席先用我,可曾說着談黃湯。”這裏說的黃湯,實則是貶指茶水。水聽了茶與酒的對話,就插嘴道: “汲井烹茶歸石鼎,引泉釀酒注銀瓶。兩家且莫爭閒氣,無我調和總不成!”

⒉寶塔詩

唐代詩人元稹,官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與白居易交好,常常以詩唱和,所以人稱“元白”。元稹有一首寶塔詩,題名《一字至七字詩·茶》,此種體裁,不但在茶詩中頗爲少見,就是在其它詩中也是不可多得的。詩曰:

` 茶,

` 香葉,嫩芽,

` 慕詩客,愛僧家。

`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

寶塔詩是一種雜體詩,原稱一字至七字詩,從一字句到七字句,或選兩句爲一韻。後又增至十字句或十五字句,每句或每兩句字數依次遞增一個字。元稹在他的寶塔茶詩自注中說: 一至七字詩,“以題爲韻,同王起諸公送分司東郡作。”全詩一開頭,就點出了主題是茶。接着寫了茶的本性,即味香和形美。第三句,顯然是倒裝句,說茶深受“詩客”和“僧家”的愛慕,茶與詩,總是相得益彰的。第四句寫的是烹茶,因爲古代飲的是餅茶,所以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葉碾碎,再用紅紗製成的茶羅把茶篩分。第五句寫烹茶先要在銚中煎成“黃蕊色”,爾後盛在碗中浮餑沫。第六句談到飲茶,不但夜晚要喝, 而且早上也要飲 。結尾時,指出茶的妙用,不論古人或今人,飲茶都會感到精神飽滿,特別是酒後喝茶有助醒酒。所以,元稹的這首寶塔茶詩,先後表達了三層意思: 一是從茶的本性說到了人們對茶的喜愛;二是從茶的煎煮說到了人們的飲茶習俗;三是就茶的功用說到了茶能提神醒酒。

⒊迴文詩

迴文詩中的字句迴環往復,讀之都成篇章,而且意義相同。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一生寫過茶詩幾十首,而用迴文寫茶詩,也算是蘇氏的一絕。在題名爲《記夢迴文二首並敘》詩的敘中,蘇軾寫道: “十二月十五日,大雪始晴,夢人以雪水烹小團茶,使美人歌以飲餘,夢中爲作迴文詩,覺而記其一句雲:'亂點餘花睡碧衫',意用飛燕唾花故事也。乃續之,爲二絕句雲。”從“敘”中可知蘇東坡真是一位茶迷,意連作夢也在飲茶,怪不得他自稱“愛茶人”,此事一直成爲後人的趣談。詩曰:

酡顏玉碗捧纖纖,亂點餘花睡碧衫。

歌咽水雲凝靜院,夢驚鬆雪落空巖。

空花落盡酒傾缸,日上山融雪漲江。

紅焙淺甌新火活,龍團小碾鬥晴窗。

詩中字句,順讀倒讀,都成篇章,而且意義相同。蘇軾用迴文詩詠茶,這在數以千計的茶詩中,實屬罕見。

⒋聯句詩

聯句是舊時作詩的一種方式,幾個人共作一首詩,但需意思聯貫,相連成章。在唐代茶詩中,有一首題爲《五言月夜啜茶聯句》,是由六位作者共同作成的。他們是: 顏真卿,著名書畫家,京兆萬年(陝西西安)人,官居吏部尚書,封爲魯國公,人稱“顏魯公”;陸士修,嘉興(今屬浙江省)縣尉; 張薦,深州陸澤(今河北深縣)人,工文辭,任吏官修撰;李萼,趙人,官居廬州刺史;崔萬,生平不詳;晝,即僧皎然。詩曰:

泛花邀坐客,代飲引情言(士修)。

醒酒宜華席,留僧想獨園(薦),

不須攀月桂,何假樹庭萱(萼)。

御史秋風勁,尚書北斗尊(崔萬)。

流華淨肌骨,疏瀹滌心原(真卿)。

不似春醪醉,何辭綠菽繁(晝)。

素瓷傳靜夜,芳氣滿閒軒(士修)。

這首啜茶聯句,由六人共作,其中陸士修作首尾兩句,這樣總共七句。作者爲了別出心裁,用了許多與啜茶有關的代名詞。如陸士修用“代飲”比喻以飲茶代飲酒;張薦用的“華宴”借指茶宴;顏真卿用“流華”借指飲茶。因爲詩中說的是月夜啜茶,所以還用了“月桂”這個詞。用聯句來詠茶,這在茶詩中也是少見的。

⒌唱和詩

在數以千計的茶詩中,皮日休和陸龜蒙的唱和詩,可謂別具一格,在詠茶詩中也屬少見。

皮日休,唐代文學家,襄陽(今湖北襄樊市)人,曾任翰林學士。陸龜蒙,唐代文學家,長洲(今江蘇吳縣)人,曾任蘇湖兩都從事。兩人十分知己,都有愛茶雅好,經常作文和詩,因此,人稱“皮陸”。他們寫有《茶中雜詠》唱和詩各十首,內容包括《茶塢》、《茶人》、《茶筍》、《茶籯》、 《茶舍》、 《茶竈》、《茶焙》、《茶鼎》、《茶甌》和《煮茶》等,對茶的史料,茶鄉風情,茶農疾苦,直至茶具和煮茶都有具體的描述,可謂一份珍貴的茶葉文獻。

唐代李白寫的詩

望廬山瀑布 早發白帝城 將進酒 送孟浩然之廣陵

贈汪倫 詠苧蘿山 塞下曲六首 靜夜思

望天門山 夜宿山寺 登金陵鳳凰臺 長相思二首

把酒問月 獨坐敬亭山 客中行 菩薩蠻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行路難 其一 送友人入蜀 渡荊門送別

夢遊天姥吟留別 長幹行 贈孟浩然 春思

軍行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與史中郎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

蜀道難 長門怨 送友人 白頭吟

草書歌行 關山月 白馬篇 俠客行

秋浦歌十七首 行路難 春夜洛城聞笛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行路難 其二 子夜四時歌:夏歌 古朗月行 古風其二十四

月下獨酌其一 古風 其十九 江上吟 登高丘而望遠

秋風清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連理枝 金陵酒肆留別

北風行 憶秦娥 峨眉山月歌 清平樂

塞上曲 白鳩辭 怨情 日出入行

獨漉篇 山中問答 江南春懷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望鸚鵡洲懷禰衡 勞勞亭 子夜四時歌:春歌 夜坐吟

子夜四時歌:秋歌 金門答蘇秀才 學古思邊 玉階怨

妾薄命 結客少年場行 子夜四時歌:冬歌 採蓮曲

飛龍引 謝公亭(蓋謝脁、範雲之所遊) 烏夜啼 久別離

送別 遠別離 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有所思

臨江王節士歌 擬古其九 古風其二 古風其三

襄陽歌 上雲樂 菩薩蠻 冬日歸舊山

哭宣城善釀紀叟 于闐採花 烏棲曲 句

南陵別兒童入京 寄東魯二稚子 在金陵作 上李邕 ( 此詩蕭士□雲是僞作 ) 【上斌下 贈從孫義興宰銘

江夏送倩公歸漢東 太華觀 獨坐敬亭山 清平樂

戰城南 西嶽雲臺歌送丹丘子 古風其十五 天馬歌

扶風豪士歌 玉壺吟 梁園吟 鳴皋歌送岑徵君 時梁園三尺雪.

長歌行 清平調詞三首 陽春歌 箜篌謠

胡無人 廣陵贈別 闕題 上清寶鼎詩

臨路歌 感時留別從兄徐王延年從弟延陵 早秋單父南樓酬竇公衡 宣城送劉副使入秦

登廣武古戰場懷古 答高山人兼呈權顧二侯 至陵陽山登天柱石酬韓侍御見招隱黃山 登梅岡望金陵贈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 春日陪楊江寧及諸官宴北湖感古作 月下獨酌其二 過汪氏別業其一

南奔書懷 留別賈舍人至二首 自梁園至敬亭山見會公談陵陽山水兼期同遊因 沙丘城下寄杜甫

夜泊牛渚懷古 豳歌行上新平長史兄粲 白紵辭 其一 幽州胡馬客歌

樑甫吟 行行遊且獵篇 古風其二十 古風其十八

古風其三十四 橫江詞其一 猛虎行 ( 此詩蕭士□雲是僞作 ) 【上彬下 去婦詞 ( 一作顧況詩 )

少年行其一 結襪子 沐浴子 上清寶鼎詩

句 句 句 經亂後將避地剡中留贈崔宣城

書懷贈南陵常贊府 贈僧崖公 贈王判官時餘歸隱居廬山屏風疊 贈張相鎬其一 時逃難在宿松山作

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 留別曹南羣官之江南 答長安崔少府叔封遊終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 登黃山凌□臺送族弟溧陽尉濟充泛舟赴華陰

越女詞其三 感興其一 天台曉望 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遊洞庭五首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 贈從兄襄陽少府皓 雪讒詩贈友人

贈清漳明府侄聿 鄴中贈王大 (一作鄴中王大勸入高鳳石門山 聞丹丘子於城北營石門幽居中有高鳳遺蹟僕離 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

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句 別匡山 觀佽飛斬蛟龍圖贊

地藏菩薩贊 句 闕題 棲賢寺

煉丹井 宿無相寺 荊州歌 楊叛兒

野田黃雀行 少年行其二 聽蜀僧浚彈琴 淥水曲

門有車馬客行 丁都護歌 ( 都一作督 ) 上留田行 公無渡河

古風其七 秦女休行 ( 魏協律都尉左延年所作, 今擬 東海有勇婦 代關中有賢女 橫江詞其五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燭照山水壁畫歌 古風其一 釣灘 洛陽陌

桂殿秋 詠方廣詩 題樓山石筍 句

秀華亭 贈韋祕書子春 古意 酬張司馬贈墨

賦得白鷺鷥送宋少府入三峽 送別 越女詞其四 宣城見杜鵑花

九日登山 陪族叔當塗宰遊化城寺升公清風亭 登瓦官閣 越中覽古

經下邳圯橋懷張子房 宿五松山下荀媼家 月下獨酌其三 遊泰山六首(一作天寶元年四月從故御道上泰

答杜秀才五鬆見贈 感遇其一 送蕭三十一之魯中兼問稚子伯禽 江夏送友人

酬崔五郎中 留別金陵諸公 江夏行 悲歌行

當塗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 贈崔司戶文昆季 書情題蔡舍人雄 贈錢徵君少陽 (一作送趙雲卿)

獻從叔當塗宰陽冰 題寶圌山 自廣平乘醉走馬六十里至邯鄲登城樓覽古書懷 贈江油尉

桃源 普照寺 興唐寺 相逢行

尋雍尊師隱居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 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士 上崔相百憂章(時在潯陽獄)

白毫子歌 王昭君其一 王昭君其二 雉朝飛

古風其四 君馬黃 從軍行 君子有所思行

獨不見 北上行 與元丹丘方城寺談玄作 雙燕離

殷十一贈慄岡硯 烏牙寺 桃源 陽春曲

懼讒 贈裴十四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自金陵溯流過白壁山玩月達天門寄句容王主簿

送崔氏昆季之金陵 (一作秋夜崔八丈水亭送 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 春日獨酌其一 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

望廬山瀑布其一 陪侍郎叔遊洞庭醉後三首 金陵鳳凰臺置酒 金陵其一

望黃鶴樓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奔亡道中其一 安州應城玉女湯作

秋日登揚州西靈塔 自巴東舟行經瞿唐峽登巫山最高峯還題壁 秋下荊門 江行寄遠

月下獨酌其四 早望海霞邊 酬張卿夜宿南陵見贈 友人會宿

越中秋懷 流夜郎聞酺不預 從軍行 示金陵子 (一作金陵子詞)

越女詞其一 越女詞其二 五松山送殷淑 送樑四歸東平

宣州九日聞崔四侍御與宇文太守遊敬亭餘時登 寄崔侍御 留別於十一兄逖裴十三遊塞垣 北山獨酌寄韋六

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峯舊居 東山吟 懷仙歌 贈韋侍御黃裳其一

淮海對雪贈傅靄 ( 一作淮南對雪贈孟浩然 ) 橫江詞其四 贈參寥子 贈崔郎中宗之 時謫官金陵

贈從弟冽 贈張相鎬其二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還兼欣克復之美書懷示息秀 贈別從甥高五

賦得鶴送史司馬赴崔相公幕 小桃源 日出東南隅行 代佳人寄翁參樞先輩

中山孺子妾歌 送別 發白馬 東武吟 ( 一作出東門後書懷留別翰林諸公 )

紫騮馬 古風其三十五 飛龍引其二 古風其四十六

古風其五十九 禪房懷友人岑倫 相逢行二首 長門怨二首

登高丘而望遠 前有一尊酒行二首 金陵歌,送別範宣 憶秋浦桃花舊遊,時竄夜郎

蔡氏五弄·淥水曲 古風其五十六 古風其四十四 古風其四十八

春日行 司馬將軍歌 代隴上健兒陳安 古風其三十六 古風其四十

古風其三十一 古風其二十一 古風其十四 折楊柳

侍從宜春苑奉詔賦龍池柳色初青聽新鶯百囀歌 送賀賓客歸越 題舒州司空山瀑布 月夜金陵懷古

寒女吟 南陵五松山別荀七 觀魚潭 敘舊贈江陽宰陸調

贈閭丘宿松 贈僧行融 登敬亭山南望懷古贈竇主簿 安陸白兆山桃花巖寄劉侍御綰 ( 一作春歸桃

陳情贈友人 玉真公主別館苦雨贈衛尉張卿二首 贈崔侍郎 駕去溫泉後贈楊山人

早秋贈裴十七仲堪 笑歌行 ( 以下二首 蘇軾雲是僞作 ) 送友人尋越中山水 口號 (一作口號留別金陵諸公 )

別中都明府兄 寄韋南陵冰餘江上乘興訪之遇尋顏尚書笑有此 春日歸山寄孟浩然 涇川送族弟□ 【金享】

洞庭醉後送絳州呂使君果流澧州 ( 果一作杲 五月東魯行答汶上君 (君一作翁) 以詩代書答元丹丘 酬坊州王司馬與閻正字對雪見贈

送楊山人歸嵩山 送範山人歸泰山 送韓侍御之廣德 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其一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對酒 放後遇恩不沾 題金陵王處士水亭

避地司空原言懷 感遇其二 酬崔侍御 春陪商州裴使君遊石娥溪 時欲東遊遂有此贈

江上望皖公山 與周剛清溪玉鏡潭宴別 潭在秋浦桃胡陂下 冬夜醉宿龍門覺起言志 金陵其二

宿巫山下 金陵白楊十字巷 下途歸石門舊居 上三峽

蘇臺覽古 夜泊黃山聞殷十四吳吟 宿蝦湖 【蝦換魚旁】 之廣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軍 紀南陵題五松山 (一作南陵五松山感時贈別 金陵其三 過四皓墓

峴山懷古 蘇武 尋高鳳石門山中元丹丘 九日

九月十日即事 與謝良輔遊涇川陵巖寺 登太白峯 登邯鄲洪波臺置酒觀發兵

焦山望鬆寥山 與從侄杭州刺史良遊天竺寺 江上答崔宣城 感興其二

荊州賊平臨洞庭言懷作 詠山樽二首 ( 此首一題詠柳少府山癭木樽 ) 觀放白鷹其一 擬古其三

擬古其六 獨酌 夏日山中 對酒

嘲王歷陽不肯飲酒 觀獵 詠槿 白田馬上聞鶯

自代內贈 秋浦感主人歸燕寄內 出妓金陵子呈盧六其一 越女詞其五

送岑徵君歸鳴皋山 送長沙陳太守其一 酬中都小吏攜斗酒雙魚於逆旅見贈 江夏送張丞

潯陽送弟昌峒鄱陽司馬作 餞校書叔雲 送二季之江東 江西送友人之羅浮

送陸判官往琵琶峽 流夜郎至西塞驛寄裴隱 寄淮南友人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秋日魯郡堯祠亭上宴別杜補闕範侍御 江上寄元六林宗 寄從弟宣州長史昭 聞李太尉大舉秦兵百萬出征東南懦夫請纓冀申

贈別王山人歸布山 金陵白下亭留別 留別西河劉少府 送楊少府赴選

金鄉送韋八之西京 述德兼陳情上哥舒大夫 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贈長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贈華州王司士

贈饒陽張司戶燧 贈溧陽宋少府陟 贈嵩山焦鍊師 月夜江行寄崔員外宗之

秋夜宿龍門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國瑩上 贈宣州靈源寺仲浚公 贈友人其二 贈別舍人弟臺卿之江南

江夏贈韋南陵冰 贈柳圓 流夜郎贈辛判官 贈常侍御

哭晁卿衡 金陵新亭 鄒衍谷 金陵聽韓侍御吹笛

勞勞亭歌 在江寧縣南十五里. 古送別之所 橫江詞其六 少年行其三 ( 此詩嚴粲雲是僞作 ) 邯鄲才人嫁爲斯養卒婦

短歌行 千里思 樹中草 枯魚過河泣

上之回 怨歌行 長安見內人出嫁. 友人令餘代爲之 古風其十六 古風其十七

古風其二十二 古風其二十三 古風其五 古風其三十二

古風其四十一 山人勸酒 古風其四十九 古風其四十五

古風其四十七 古風其五十八 古風其五十四 湖邊採蓮婦

鳳凰曲 秋夕旅懷 代別情人 怨情

搗衣篇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草創大還,贈柳官迪 送張秀才謁高中丞

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 張相公出鎮荊州,尋除太子詹事,餘時流夜郎 襄陽曲 夜坐吟

詠桂 題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寓言三首 贈黃山胡公求白鷳

落日憶山中 萬憤詞投魏郎中 古風其三十九 古風其五十七

鞠歌行 君道曲 樑之雅歌有五章 今作一章 古風其四十二 古風其四十三

古風其三十七 古風其十九 古風其二十七 古風其六

古風其八 古風其九 古風其十 古風其十一

古風其十二 宮中行樂詞其一 宮中行樂詞其三 鳴雁行

陌上桑 出自薊北門行 秦女卷衣 宮中行樂詞其六

宮中行樂詞其八 入朝曲 ( 一作鼓吹入朝曲 ) 秋思 對酒行

估客行 ( 行一作樂 ) 橫江詞其二 橫江詞其三 鳴皋歌奉餞從翁清歸五崖山居

南都行 戲贈杜甫 送友生遊峽中 春感

鞠歌行 會別離 初月 對雨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一 玩月金陵城西孫楚酒樓,達曙歌吹,日晚乘醉 贈武十七諤 宿清溪主人

系尋陽上崔相渙其一 系尋陽上崔相渙其二 獄中上崔相渙 贈王漢陽

贈歷陽褚司馬 時此公爲稚子舞故作是詩 贈宣城趙太守悅 巴陵贈賈舍人 於五松山贈南陵常贊府

贈友人其三 贈閭丘處士 贈僧朝美 淮陰書懷寄王宗成 (一作王宗城 )

宿白鷺洲寄楊江寧 夕霽杜陵登樓寄韋繇 寄弄月溪吳山人 憶襄陽舊遊贈馬少府巨

贈郭季鷹 贈範金卿其二 溫泉侍從歸逢故人 僧伽歌

和盧侍御通塘曲 東魯見狄博通 對雪奉餞任城六父秩滿歸京 送楊山人歸天台

送友人遊梅湖 潁陽別元丹丘之淮陽 留別廣陵諸公 (一作留別邯鄲故人) 別東林寺僧

別韋少府 將遊衡嶽過漢陽雙鬆亭留別族弟浮屠談皓 寄上吳王其一 別魯頌

早過漆林渡寄萬巨 題情深樹寄象公 寄當塗趙少府炎 自漢陽病酒歸寄王明府

江夏寄漢陽輔錄事 早春寄王漢陽 寄王漢陽 送王孝廉覲省

送鞠十少府 送儲邕之武昌 酬談少府 酬宇文少府見贈桃竹書筒

答湖州迦葉司馬問白是何人 送楊燕之東魯 金陵送張十一再遊東吳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遊南嶽

送魯郡劉長史遷弘農長史 送樑公昌從信安北征 出妓金陵子呈盧六其四 巴女詞

送內尋廬山女道士李騰空二首 口號吳王美人半醉 代美人愁鏡其一 代美人愁鏡其二

寄遠其十一 長信宮 嘲魯儒 寄遠其三

白鬍桃 巫山枕障 流夜郎題葵葉 題隨州紫陽先生壁

白鷺鷥 洗腳亭 醉題王漢陽廳 山中與幽人對酌

對酒醉題屈突明府廳 待酒不至 擬古其四 擬古其五

效古其一 憶東山二首 紫藤樹 擬古其八

擬古其十一 感遇其三 江上秋懷 酬裴侍御留岫師彈琴見寄

答裴侍御先行至石頭驛以書見招期月滿泛洞庭 答從弟幼成過西園見贈 酬崔十五見招 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

攜妓登樑王棲霞山孟氏桃園中 宴鄭參卿山池 同族侄評事黯遊昌禪師山池其一 登錦城散花樓

登峨嵋山 登新平樓 謁老君廟 夜泛洞庭尋裴侍御清酌

楚江黃龍磯南宴楊執戟治樓 陪宋中丞武昌夜飲懷古 慈姥竹 丹陽湖

奔亡道中其二 太原早秋 過崔八丈水亭 上元夫人

下陵陽沿高溪三門六剌灘 鸚鵡洲 金陵望漢江 姑孰溪

廬江主人婦 魯中都東樓醉起作 牛渚磯 靈墟山

尋山僧不遇作 過汪氏別業其二 春歸終南山鬆龕舊隱 與南陵常贊府遊五松山 山在南陵銅井西五里

流夜郎至江夏陪長史叔及薛明府宴興德寺南閣 九日龍山歌 大庭庫 陪從祖濟南太守泛鵲山湖三首

同友人舟行遊臺越作 朝下過盧郎中敘舊遊 侍從遊宿溫泉宮作 邯鄲南亭觀妓

春日遊羅敷潭 秋夜與劉碭山泛宴喜亭池 東魯門泛舟其二 秋獵孟諸夜歸置酒單父東樓觀妓

酬王補闕惠翼莊廟宋丞□贈別 【此水旁】 酬岑勳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 秋夕書懷 感興其五

感興其三 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圖 觀放白鷹其二 觀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圖

尋陽紫極宮感秋作 田園言懷 詠鄰女東窗海石榴 南軒鬆

望月有懷 重憶一首 春滯沅湘有懷山中 擬古其七

憶崔郎中宗之遊南陽遺吾孔子琴撫之潸然感舊 擬古其二 金陵江上遇蓬池隱者 時於落星石上 月夜聽盧子順彈琴

清溪半夜聞笛 廬山東林寺夜懷 觀胡人吹笛 ( 觀一作聽 ) 題宛溪館

題東溪公幽居 題元丹丘山居 題瓜州新河餞族叔舍人賁 瑩禪師房觀山海圖

寄遠其四 寄遠其五 寄遠其六 寄遠其七

寄遠其八 嵩山採菖蒲者 春怨 代贈遠

陌上贈美人 閨情 代秋情 代寄情楚詞體

寄遠其一 秋浦寄內 出妓金陵子呈盧六其二 在潯陽非所寄內

送張秀才從軍 送族弟單父主簿凝攝宋城主簿至郭南月橋卻回 灞陵行送別 送賀監歸四明應制

送通禪師還南陵隱靜寺 送外甥鄭灌從軍三首 送殷淑三首 送侯十一

答友人贈烏紗帽 送舍弟 送趙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 同吳王送杜秀芝赴舉入京

送郗昂謫巴中 書情寄從弟□州長史昭 【都者換分】 獨酌清溪江石上寄權昭夷 夜別張五

寄上吳王其二 寄上吳王其三 涇溪東亭寄鄭少府諤 涇溪南藍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築餘泊石上寄何

江夏別宋之悌 南陽送客 竄夜郎於烏江留別宗十六【王景】 留別龔處士

別儲邕之剡中 送崔十二遊天竺寺 別山僧 魯城北郭曲腰桑下送張子還嵩陽

單父東樓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時凝弟在席 魯郡堯祠送吳五之琅琊 見京兆韋參軍量移東陽其一 見京兆韋參軍量移東陽其二

贈丹陽橫山周處士惟長 贈韋侍御黃裳其二 贈薛校書 贈何七判官昌浩

贈徐安宜 贈任城盧主簿 山鷓鴣詞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赤壁歌送別 贈瑕丘王少府 贈臨□縣令皓弟 時被訟停官 【名水旁】 贈新平少年

贈崔侍郎 (郎一作御) 戲贈鄭溧陽 贈張公洲革處士 秋山寄衛慰張卿及王徵君

望終南山寄紫閣隱者 淮南臥病書懷寄蜀中趙徵君蕤 春日獨坐寄鄭明府 贈友人其一

贈從弟宣州長史昭 贈漢陽輔錄事其一 贈漢陽輔錄事其二 系尋陽上崔相渙其三

聞謝楊兒吟猛虎詞因此有贈 在水軍宴贈幕府諸侍御 贈易秀才 江夏使君叔席上贈史郎中

博平鄭太守自廬山千里相尋入江夏北市門見訪 江上贈竇長史 贈崔秋浦其二 贈崔秋浦其三

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 遊溧陽北湖亭望瓦屋山懷古贈同旅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二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三

宣城哭蔣徵君華 雜言用投丹陽知己兼奉宣慰判官 戰城南 送袁明府任長沙

送客歸吳 望夫石 暖酒 元丹丘歌

秋思 高句驪 宮中行樂詞其七 宮中行樂詞其二

來日大難 大堤曲 黃葛篇 鳳吹笙曲 ( 一作鳳笙篇 送別 )

白紵辭 其二 白紵辭 其三 古風其二十八 古風其二十九

雉子斑 ( 一作設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辭 ) 幽澗泉 古風其五十三 古風其五十

與賈至舍人於龍興寺剪落梧桐枝望灉湖 夜下徵虜亭 春日醉起言志 上清寶鼎詩(前見《東觀餘論》,後見《王直

白鼻騧 少年子 送程、劉二侍郎兼獨孤判官赴安西幕府 送於十八應四子舉落第還嵩山

醉後答丁十八以詩譏餘捶碎黃鶴樓(此詩楊慎 遊南陽清泠泉 秋浦清溪雪夜對酒,客有唱山鷓鴣者 贈劉都使

醉後贈王歷陽(歷陽,和州也) 送韓準、裴政、孔巢父還山 魯郡堯祠送竇明府薄華還西京(時久病初起作 杭州送裴大澤赴廬州長史

酬殷明佐見贈五雲裘歌 走筆贈獨孤駙馬 秋日煉藥院鑷白髮,贈元六兄林宗 句

見野草中有曰白頭翁者 姑孰十詠(一作李赤詩)·姑孰溪 姑孰十詠·望夫山 改九子山爲九華山聯句

古風其五十一 古風其五十二 古風其五十五 古風其三十

古風其三十三 古風其三十八 古風其十三 古風其二十五

古風其二十六 宮中行樂詞其四 宮中行樂詞其五 空城雀

擬古 鳳台曲 豫章行 胡無人行

題許宜平庵壁 題峯頂寺 曉晴 庭前晚開花

宣州長史弟昭贈餘琴溪中雙舞鶴詩以言志 醉後贈從甥高鎮 贈秋浦柳少府 贈崔秋浦其一

贈裴司馬 中丞宋公以吳兵三千赴河南軍次尋陽脫餘之囚 贈盧司戶 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遙其一

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遙其二 贈潘侍御論錢少陽 對雪醉後贈王歷陽 新林浦阻風寄友人

贈崔諮議 贈升州王使君忠臣 口號贈徵君鴻 此公時被徵 對雪獻從兄虞城宰

訪道安陵遇蓋還爲餘造真錄臨別留贈 【上竹 贈盧徵君昆弟 贈郭將軍 玉真仙人詞

清溪行 ( 一作宣州清溪 ) 贈範金卿其一 送薛九被讒去魯 送族弟凝至晏□ 單父三十里 【土固】

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 送方士趙叟之東平 贈別鄭判官 送張舍人之江東

送當塗趙少府赴長蘆 魏郡別蘇明府因北遊 留別王司馬嵩 遊敬亭寄崔侍御 (一本作登古城望府中奉寄

下尋陽城泛彭蠡寄黃判官 流夜郎永華寺寄潯陽羣官 江上寄巴東故人 望漢陽柳色寄王宰

魯中送二從弟赴舉之西京 (一作送族弟【金 奉餞高尊師如貴道士傳道錄畢歸北海 【錄竹 送紀秀才遊越 送蔡山人

送長沙陳太守其二 送李青歸華陽川 送竇司馬貶宜春 送羽林陶將軍

送侄良攜二妓赴會稽戲有此贈 送張遙之壽陽幕府 魯郡堯祠送張十四遊河北 送崔度還吳 度故人禮部員外國輔之子

送白利從金吾董將軍西征 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其二 同王昌齡送族弟襄歸桂陽其一(一作同王昌齡 同王昌齡送族弟襄歸桂陽其二

南流夜郎寄內 思邊 浣紗石上女 出妓金陵子呈盧六其三

贈內 寄遠其二 平虜將軍妻 雜詩

寄遠其九 寄遠其十 題江夏修靜寺 春日獨酌其二

自遣 日夕山中忽然有懷 秋夜獨坐懷故山 效古其二

擬古其一 魯東門觀刈蒲 覽鏡書懷 題雍丘崔明府丹竈

感興其四 擬古其十二 擬古其十 感興其六

感遇其四 遊南陽白水登石激作 尋魯城北範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見範置酒摘蒼耳 東魯門泛舟其一

同族侄評事黯遊昌禪師山池其二 遊謝氏山亭 登單父陶少府半月臺 杜陵絕句

宣城青溪 (一作入清溪山) 游水西簡鄭明府 銅官山醉後絕句 遊秋浦白苛陂二首

宴陶家亭子 在水軍宴韋司馬樓船觀妓 天門山 望夫山

謝公宅 凌歊臺 桓公井 商山四皓

入彭蠡經鬆門觀石鏡緬懷謝康樂題詩書遊覽之 望木瓜山 登敬亭北二小山餘時送客逢崔侍御並登此地 登巴陵開元寺西閣贈衡嶽僧方外

掛席江上待月有懷 秋登巴陵望洞庭 奔亡道中其三 奔亡道中其四

奔亡道中其五 郢門秋懷 至鴨欄驛上白馬磯贈裴侍御 荊門浮舟望蜀江

下涇縣陵陽溪至澀灘 王右軍 姑孰十詠·天門山 安州般若寺水閣納涼,喜遇薛員外乂

秋日與張少府、楚城韋公藏書高齋作 對酒憶賀監二首 秋夜板橋浦泛月獨酌懷謝脁 初出金門,尋王侍御不遇,詠壁上鸚鵡

題元丹丘潁陽山居 贈段七娘 別內赴徵三首 雨後望月

白微時,募縣小吏入令臥內,嘗驅牛經堂下, 歷陽壯士勤將軍名思齊歌 舍利弗 泛沔州城南郎官湖

登廬山五老峯 送族弟綰從軍安西 與諸公送陳郎將歸衡陽 摩多樓子 本文來自: 八斗詩詞大庫 poem.8dou.net) 詳文參考: http://poem.8dou.net/html/poemt/10.shtml

關於茶的詩句李白意思

1.李白關於茶的詩句有哪些

比起茶,李白更喜酒,他筆下關於茶的詩作不多,倒是其他詩人更喜茶,詩作如下:

1. 《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

唐代:李白

常聞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如白鴉,倒懸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灑芳津,採服潤肌骨。

叢老卷綠葉,枝枝相接連。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舉世未見之,其名定誰傳。宗英乃禪伯,投贈有佳篇。

清鏡燭無鹽,顧慚西子妍。朝坐有餘興,長吟播諸天。

2. 《一七令·茶》

唐代:元稹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獨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後豈堪誇。

3. 《山泉煎茶有懷》

唐代: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

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

4. 《琴茶》

唐代:白居易

兀兀寄形羣動內,陶陶任性一生間。

自拋官後春多夢,不讀書來老更閒。

琴裏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

窮通行止常相伴,難道吾今無往還?

5. 《飲茶歌誚崔石使君》

唐代:皎然

越人遺我剡溪茗,採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縹沫香,何似諸仙瓊蕊漿。

一飲滌昏寐,情來朗爽滿天地。

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

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

愁看畢卓甕間夜,笑向陶潛籬下時。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驚人耳。

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2.李白關於茶的詩句有哪些

比起茶,李白更喜酒,他筆下關於茶的詩作不多,倒是其他詩人更喜茶,詩作如下: 《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 唐代:李白 常聞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如白鴉,倒懸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灑芳津,採服潤肌骨。 叢老卷綠葉,枝枝相接連。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舉世未見之,其名定誰傳。

宗英乃禪伯,投贈有佳篇。 清鏡燭無鹽,顧慚西子妍。

朝坐有餘興,長吟播諸天。《一七令·茶》 唐代:元稹 茶。

香葉,嫩芽。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獨對朝霞。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後豈堪誇。

《山泉煎茶有懷》 唐代: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

《琴茶》 唐代:白居易 兀兀寄形羣動內,陶陶任性一生間。自拋官後春多夢,不讀書來老更閒。

琴裏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窮通行止常相伴,難道吾今無往還?《飲茶歌誚崔石使君》 唐代:皎然 越人遺我剡溪茗,採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縹沫香,何似諸仙瓊蕊漿。一飲滌昏寐,情來朗爽滿天地。

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愁看畢卓甕間夜,笑向陶潛籬下時。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驚人耳。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3.李白 茶詩句大全

吟詩不厭搗香茗,乘興偏宜聽雅彈

茶香高山雲霧質,水甜幽泉霜當魂

〖唐〗 李白

嘗聞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白如鴉,倒懸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灑芳津,採服潤肌骨。

叢老卷綠葉,枝枝相接連。

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

舉世未見,其名誰定傳。

宗英乃禪伯,投贈有佳篇。

清鏡燭無鹽,顧慚西子妍。

朝坐有餘興,長吟播諸天。

4.關於茶的詩句

琴茶 【唐】白居易 兀兀寄形羣動內,陶陶任性一生間。

自拋官後春多醉,不讀書來老更閒。 琴裏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

窮通行止長相伴,誰道吾今無往還? 故人寄茶 【唐】曹鄴 劍外九華英,緘題下玉京。 開時微月上,碾處亂泉聲。

半夜招僧至,孤吟對月烹。 碧沉霞腳碎,香泛乳花輕。

六腑睡神去,數朝詩思清。 月餘不敢費,留伴肘書行。

煎茶 【唐】成彥雄 嶽寺春深睡起時,虎跑泉畔思遲遲。 蜀茶倩個雲僧碾,自拾枯鬆三四枝。

焙茶塢 【唐】顧況 新茶已上焙,舊架憂生醭。 旋旋續新煙,呼兒劈寒木。

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 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

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唐】李郢 昨日東風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甌茶。 如雲正護幽人塹,似雪才分野老家。

金餅拍成和雨露,玉塵煎出照煙霞。 相如病渴今全校,不羨生臺白頸鴉。

與元居士青山潭飲茶 【唐】靈一 野泉煙火白雲間,坐飲香茶愛此山。 巖下維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從弟舍人惠茶 【唐】劉兼 曾求芳茗貢蕪詞,果沐頒沾味甚奇。 龜背起紋輕炙處,雲頭翻液乍烹時。

老丞倦悶偏宜矣,舊客過從別有之。 珍重宗親相寄惠,水亭山閣自攜持。

嘗茶 【唐】劉禹錫 生拍芳叢鷹觜芽,老郎封寄謫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滿碗花。

大雲寺茶詩 【唐】呂岩 玉蕊一稱絕品,僧家造法極功夫。 兔毛甌淺香雲白,蝦眼湯翻細浪俱。

斷送睡魔離几席,增添清氣入肌膚。 幽叢自落溪巖外,不肯移根入上都。

茶中雜詠·煮茶 【唐】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連珠沸。時看蟹目濺,乍見魚鱗起。

聲疑鬆帶雨,餑恐生煙翠。尚把瀝中山,必無千日醉。

與趙莒茶宴 【唐】錢起 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 塵心洗盡興難盡,一樹蟬聲片影斜。

茶詩 【唐】鄭愚 嫩芽香且靈,吾謂草中英。 夜臼和煙搗,寒爐對雪烹。

惟憂碧粉散,嘗見綠花生。 峽中嘗茶 【唐】鄭谷 蔟蔟新英摘露光,小江園裏火煎嘗。

吳僧漫說鴉山好,蜀叟休誇鳥觜香。 合座半甌輕泛綠,開緘數片淺含黃。

鹿門病客不歸去,酒渴更知春味長。 夏日閒居 【唐】張籍 多病逢迎少,閒居又一年。

藥看辰日合,茶過卯時煎。 草長晴來地,蟲飛晚後天。

此時幽夢遠,不覺到山邊。 題山居 【唐】曹鄴 掃葉煎茶摘葉書,心閒無夢夜窗虛。

只應光武恩波晚,豈是嚴君戀釣魚。 郊居即事 【唐】賈島 住此園林久,其如未是家。

葉書傳野意,檐溜煮胡茶。 雨後逢行鷺,更深聽遠蛙。

自然還往裏,多是愛煙霞。 即目 【唐】李商隱 小鼎煎茶麪曲池,白鬚道士竹間棋。

何人書破蒲葵扇,記著南塘移樹時。 即事 【唐】白居易 見月連宵坐,聞風盡日眠。

室香羅藥氣,籠暖焙茶煙。 鶴啄新晴地,雞棲薄暮天。

自看淘酒米,倚杖小池前。 訪友人不遇 【唐】李鹹用 出門無至友,動即到君家。

空掩一庭竹,去看何寺花。 短僮應捧杖,稚女學擎茶。

吟罷留題處,苔階日影斜。 酬黎居士淅川作 【唐】王維 儂家真個去,公定隨儂否。

著處是蓮花,無心變楊柳。 鬆龕藏藥裹,石脣安茶臼。

氣味當共知,那能不攜手。 酬樂天閒臥見寄 【唐】劉禹錫 散誕向陽眠,將閒敵地仙。

詩情茶助爽,藥力酒能宣。 風碎竹間日,露明池底天。

同年未同隱,緣欠買山錢。 自述 【唐】元稹 延英引對碧衣郎,江硯宣毫各別牀。

天子下簾親考試,宮人手裏過茶湯。 雪中偶題 【唐】鄭谷 亂飄僧舍茶煙溼,密灑歌樓酒力微。

江上晚來堪畫處,漁人披得一蓑歸宋代蘇軾 《汲江煎茶》 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 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 枯腸未晚禁三碗,生聽荒城長短更。

唐朝茶詩 1.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 並序 李白 嘗聞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白如鴉,倒懸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灑芳津,採服潤肌骨。

叢老卷綠葉,枝枝相接連。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

舉世未見之,其名定誰傳。宗英乃嬋伯,投贈有佳篇。

清鏡燭無鹽,顧慚西子妍。朝坐有餘興,長吟播諸天。

說明:這首詩寫名茶“仙人掌茶”,也是“名茶入詩”最早的詩篇。作者用雄奇豪放的詩句,把“仙人掌茶”的出處,品質、功效等作了詳細的描述。

因此這首詩成爲重要的茶葉資料和詠茶名篇。 2.送陸鴻漸棲霞寺採茶 皇甫冉 採茶非採芽,遠遠上層崖。

布葉春風暖,盈筐白日斜。 舊知山寺路,時宿野人家。

借問玉孫草,何時泛宛花。 3.重過何氏五首(選一) 杜甫 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

石闌斜點筆,桐葉坐題詩。 翡翠鳴衣桁,靖蜓立釣絲。

自逢今日興,來往亦無期。 說明:這首詩是寫一個春日的傍晚,作者在何氏家的平臺上飲茶。

興致來時,便倚着石闌在桐葉上題起詩來。旁邊還有翡翠鳥,晴蜓與之作伴。

此情此景,簡直可以繪成一幅雅緻的“飲茶題詩圖”。 4.會稽東小山 陸羽 月色寒潮入剡溪,青猿叫斷綠林西。

昔人已逐東流去,空見年年江草齊。 說明:陸羽曾到過紹興監製過茶葉,他當然會到以“剡溪茗”出名的嵊縣去做一番調查考查工作。

從詩中得知,他是在一個夜裏到嵊縣去的。月光如水,青猿哀鳴,加上懷念古人,這樣便自然地引起陸羽一些傷感緒,從而有“空見年年江草齊。

5.關於茶葉的詩句

1、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區。

---張載《登成都白菟樓詩》

2、惟茲初成,沫沉華浮。煥如積雪,煜若春敷。

---杜育《荈賦》

3、根柯灑芳津,採服潤肌骨。

---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

4、流華淨肌骨,疏瀹滌心原。素瓷傳靜夜,芳氣清閒軒。

---顏真卿《月夜啜茶聯句》

5、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塵心洗盡興難盡,一樹蟬聲片影斜。

---錢起《與趙莒茶宴》

擴展資料

公元前2世紀,西漢的司馬相如在其所著的《凡將篇》中,記錄了當時的20種藥物,其中的“荈、詫”就是茶。成文於秦漢時期的《爾雅》一書中也載有“檟、苦荼”。這是到目前爲止,我國所發現的有關茶葉的最早文字記載。

我國曆史上第一部茶學專著是陸羽所著的《茶經》。此書初稿完成於公元8世紀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全書分三卷十章7000餘字。是我國曆史上第一本茶葉的百科全書,也是全世界第一部茶學專著。

6.關於李白所有寫茶的詩

望廬山瀑布 早發白帝城 將進酒 送孟浩然之廣陵 贈汪倫 詠苧蘿山 塞下曲六首 靜夜思 望天門山 夜宿山寺 登金陵鳳凰臺 長相思二首 把酒問月 獨坐敬亭山 客中行 菩薩蠻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行路難 其一 送友人入蜀 渡荊門送別 夢遊天姥吟留別 長幹行 贈孟浩然 春思 軍行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與史中郎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

蜀道難 長門怨 送友人 白頭吟 草書歌行 關山月 白馬篇 俠客行 秋浦歌十七首 行路難 春夜洛城聞笛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行路難 其二 子夜四時歌:夏歌 古朗月行 古風其二十四 月下獨酌其一 古風 其十九 江上吟 登高丘而望遠 秋風清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連理枝 金陵酒肆留別 北風行 憶秦娥 峨眉山月歌 清平樂 塞上曲 白鳩辭 怨情 日出入行 獨漉篇 山中問答 江南春懷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望鸚鵡洲懷禰衡 勞勞亭 子夜四時歌:春歌 夜坐吟 子夜四時歌:秋歌 金門答蘇秀才 學古思邊 玉階怨 妾薄命 結客少年場行 子夜四時歌:冬歌 採蓮曲 飛龍引 謝公亭(蓋謝脁、範雲之所遊) 烏夜啼 久別離 送別 遠別離 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有所思 臨江王節士歌 擬古其九 古風其二 古風其三 襄陽歌 上雲樂 菩薩蠻 冬日歸舊山 哭宣城善釀紀叟 于闐採花 烏棲曲 句 南陵別兒童入京 寄東魯二稚子 在金陵作 上李邕 ( 此詩蕭士□雲是僞作 ) 【上斌下 贈從孫義興宰銘 江夏送倩公歸漢東 太華觀 獨坐敬亭山 清平樂 戰城南 西嶽雲臺歌送丹丘子 古風其十五 天馬歌 扶風豪士歌 玉壺吟 梁園吟 鳴皋歌送岑徵君 時梁園三尺雪. 長歌行 清平調詞三首 陽春歌 箜篌謠 胡無人 廣陵贈別 闕題 上清寶鼎詩 臨路歌 感時留別從兄徐王延年從弟延陵 早秋單父南樓酬竇公衡 宣城送劉副使入秦 登廣武古戰場懷古 答高山人兼呈權顧二侯 至陵陽山登天柱石酬韓侍御見招隱黃山 登梅岡望金陵贈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 春日陪楊江寧及諸官宴北湖感古作 月下獨酌其二 過汪氏別業其一 南奔書懷 留別賈舍人至二首 自梁園至敬亭山見會公談陵陽山水兼期同遊因 沙丘城下寄杜甫 夜泊牛渚懷古 豳歌行上新平長史兄粲 白紵辭 其一 幽州胡馬客歌 樑甫吟 行行遊且獵篇 古風其二十 古風其十八 古風其三十四 橫江詞其一 猛虎行 ( 此詩蕭士□雲是僞作 ) 【上彬下 去婦詞 ( 一作顧況詩 ) 少年行其一 結襪子 沐浴子 上清寶鼎詩 句 句 句 經亂後將避地剡中留贈崔宣城 書懷贈南陵常贊府 贈僧崖公 贈王判官時餘歸隱居廬山屏風疊 贈張相鎬其一 時逃難在宿松山作 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 留別曹南羣官之江南 答長安崔少府叔封遊終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 登黃山凌□臺送族弟溧陽尉濟充泛舟赴華陰 越女詞其三 感興其一 天台曉望 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遊洞庭五首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 贈從兄襄陽少府皓 雪讒詩贈友人 贈清漳明府侄聿 鄴中贈王大 (一作鄴中王大勸入高鳳石門山 聞丹丘子於城北營石門幽居中有高鳳遺蹟僕離 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 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句 別匡山 觀佽飛斬蛟龍圖贊 地藏菩薩贊 句 闕題 棲賢寺 煉丹井 宿無相寺 荊州歌 楊叛兒 野田黃雀行 少年行其二 聽蜀僧浚彈琴 淥水曲 門有車馬客行 丁都護歌 ( 都一作督 ) 上留田行 公無渡河 古風其七 秦女休行 ( 魏協律都尉左延年所作, 今擬 東海有勇婦 代關中有賢女 橫江詞其五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燭照山水壁畫歌 古風其一 釣灘 洛陽陌 桂殿秋 詠方廣詩 題樓山石筍 句 秀華亭 贈韋祕書子春 古意 酬張司馬贈墨 賦得白鷺鷥送宋少府入三峽 送別 越女詞其四 宣城見杜鵑花 九日登山 陪族叔當塗宰遊化城寺升公清風亭 登瓦官閣 越中覽古 經下邳圯橋懷張子房 宿五松山下荀媼家 月下獨酌其三 遊泰山六首(一作天寶元年四月從故御道上泰 答杜秀才五鬆見贈 感遇其一 送蕭三十一之魯中兼問稚子伯禽 江夏送友人 酬崔五郎中 留別金陵諸公 江夏行 悲歌行 當塗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 贈崔司戶文昆季 書情題蔡舍人雄 贈錢徵君少陽 (一作送趙雲卿) 獻從叔當塗宰陽冰 題寶圌山 自廣平乘醉走馬六十里至邯鄲登城樓覽古書懷 贈江油尉 桃源 普照寺 興唐寺 相逢行 尋雍尊師隱居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 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士 上崔相百憂章(時在潯陽獄) 白毫子歌 王昭君其一 王昭君其二 雉朝飛 古風其四 君馬黃 從軍行 君子有所思行 獨不見 北上行 與元丹丘方城寺談玄作 雙燕離 殷十一贈慄岡硯 烏牙寺 桃源 陽春曲 懼讒 贈裴十四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自金陵溯流過白壁山玩月達天門寄句容王主簿 送崔氏昆季之金陵 (一作秋夜崔八丈水亭送 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 春日獨酌其一 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 望廬山瀑布其一 陪侍郎叔遊洞庭醉後三首 金陵鳳凰臺置酒 金陵其一 望黃鶴樓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奔亡道中其一 安州應城玉女湯作 秋日登揚州西靈塔 自巴東舟行經瞿唐峽登巫山最高峯還題壁 秋下荊門 江行寄遠 月下獨酌其四 早望海霞邊 酬張卿夜宿南陵見贈 友人會宿 越中秋懷 流夜郎聞酺不預 從軍行 示金陵子 (一作金陵子詞) 越女詞其一 越女詞其二 五松山送殷淑 送樑四歸東平 宣州九日聞崔四侍御與宇文太守遊敬亭餘時登 寄崔侍御 留別於十一兄逖裴十三遊塞垣 北山獨酌寄韋六 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峯舊居 東山吟 懷仙歌 贈。

7.關於茶的詩句

武夷茶歌 范仲淹

年年春自東南來,建溪先暖冰微開。

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

故人寄茶 曹鄴

劍外九華英,緘題下玉京。

開時微月上,碾處亂泉聲。

半夜招僧至,孤吟對月烹。

碧沉霞腳碎,香泛乳花輕。

六腑睡神去,數朝詩思清。

月餘不敢費,留伴肘書行。

貢餘祕色茶盞 徐寅

捩碧融青瑞色新,

陶成先得貢吾君。

巧剜明月染春水,

輕施薄冰盛綠雲。

古鏡破苔當席上,

嫩荷涵露別江濱。

中山竹葉香初發,

多病那堪中十分。

尚書惠蠟麪茶 徐寅

武夷春暖月初圓,

採摘新芽獻地仙。

飛鵲印成香蠟片,

啼猿溪走木蘭船。

金槽和碾沉香末,

冰碗輕涵翠縷煙。

分贈恩深知最異,

晚鐺宜煮北山泉。

汲江煎茶 蘇軾

活水還須活火煮,自臨釣石取深清[1]:

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處腳[2],松風忽作瀉時聲。

枯腸未易禁三碗[3],坐聽荒城長短更。

洛陽尉劉晏與府掾諸公茶集天宮寺岸道上人房 王昌齡

良友呼我宿,月明懸天宮。

道安風塵外,灑掃青林中。

削去府縣理,豁然神機空。

自從三湘還,始得今夕同。

舊居太行北,遠宦滄溟東。

各有四方事,白雲處處通。

蕭員外寄新蜀茶 白居易

蜀茶寄到但驚新,渭水煎來始覺珍。

滿甌似浮堪持玩,況是春深酒渴人。

謝李六郎中寄新蜀茶 白居易

故情周匝向交親,新茗分張及病身。

紅紙一封書後信,綠芽十片火前春。

湯添勺水煎魚眼,末下刀圭攪麴塵。

不寄他人先寄我,應緣我是別茶人。

吟元郎中白鬚詩兼飲雪水茶因題壁上 白居易

吟詠霜毛句,閒嘗雪水茶。

城中展眉處,只是有元家。

山泉煎茶有懷 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

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

8.要茶的詩句及意思

竹間自採茶 柳宗元 芳叢翳湘竹,零露凝清華。

復此雪山客,晨朝掇靈芽。 蒸煙俯石瀨,咫尺凌丹崖。

圓方麗奇色,圭璧無纖瑕。 呼兒爨金鼎,餘馥延幽遐。

滌慮發真照,還源蕩昏邪。 猶同甘露飯,佛事薰毗耶。

咄彼蓬瀛侶,無乃貴流霞。 喜園中茶生 韋應物 性潔不可污,爲飲滌塵煩。

此物信靈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羣餘,率爾植荒園。

喜隨衆草長,得與幽人言。 長孫宅與郎上人茶會 錢起 偶與息心侶,忘歸才子家。

玄談兼藻思,綠茗代榴花。 岸幘看雲卷,含毫任景斜。

松喬若逢此,不復醉流霞。 西山蘭若試茶歌 劉禹錫 山僧後檐茶數叢,春來映竹抽新茸。

宛然爲客振衣起,自傍芳叢摘鷹嘴。 斯須炒成滿室香,便酌沏下金沙水。

驟雨鬆聲入鼎來,白雲滿碗花徘徊。 悠揚噴鼻宿酲散,清峭徹骨煩襟開。

陽崖陰嶺各殊氣,未若竹下莓苔地。 炎帝雖嘗未解煎,桐君有篆那知味。

新芽連拳半未舒,自摘至煎俄頃餘。 木蘭沾露香微似,瑤草臨波色不如。

僧言靈味宜幽寂,采采翹英爲嘉客。 不辭緘封寄郡齋,磚井銅爐損標格。

何況蒙山顧渚春,白泥赤印走風塵。 可知花蕊清冷味,須是眠雲跋石人。

標籤:襄陽 仙人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