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全詩意思,原文翻譯 賞析

【詩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出處】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譯註】在遙遠的異鄉,我想象兄弟 們今天相偕登上高處,身上都插着茱 萸,可就是少了我一個人。登高

:農曆 九月初九重陽登高是古代的一種風俗。 茱萸(zhū yú):一種有香味的植物,重陽 節這天古人佩插

茱萸以驅邪避災。

【用法例釋】用以形容親友團聚,獨 缺一二人在外未歸,令人遺憾。

         [例]王 維的重九詩:“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 萸少一人”,就是例證。家庭之中,兄弟 聚會

,自己未能趕到,就會發出如許悵 惘,何況是革命隊伍之中呢? (餘心言 《酸甜苦辣話人生》)

【賞析】

     今天是九月九日重陽佳節,在故鄉的兄弟們大概都去登高了吧!唯有我獨自客居異鄉,不禁想起往日在家時和兄弟一起登山、插茱萸的情景,而今天我在遠地過節,家人在登高、插茱萸時,可能會發現少了我一個人啊!

    “登高”和“插茱萸”都是重陽節的習俗,登高是爲了驅除病疫災難;將茱萸(一種落葉喬木,生紫赤色果實,莖可作藥)

    插在帽子上或屋頂上,是爲了祈求一年的平安無事。

          這是描寫異鄉遊子每逢佳節懷鄉思親及兄弟間友愛之情的詩句。

【全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全詩賞讀】

       此詩題下原注有“時年十七”四個字,是王維十七歲時寫的。其時 他離開家鄉蒲州(今山西永濟縣, 因在華山之東,故稱 “山東”)外出遊歷,客居長安。這首詩, 抒發了作者在重陽節懷念家鄉親人的感情。

   

       開頭兩句,正面敘寫自己對親人的懷念。用語十分通俗,但用意卻十分縝密。劈頭一個 “獨”字,點明隻身客居的孤單。“在異鄉”,表露自己遠離故鄉親人的悵惘。“爲異客”,昭示周圍環境的陌生。一個“獨”字,兩個 “異”字,很好地狀寫出這位滯留天涯的遊子冷寂悽清的處境。在作了這樣的氛圍渲染之後,年輕的詩人告訴我們,他就是在這種境遇中 “逢佳節”的, 因而, 也就自然要 “倍思親”了。其實,透過這句詩的字裏行間不難看出,詩人是無時無刻不在思親, 只不過是適逢佳節,思念之情更要加倍。一個 “倍”字重似千鈞, 下得何等有力!

    

      接下兩句,詩人馳騁想象,描繪出一幅家鄉親人重陽登高、歡度節日的情景。按古時習俗,九月九日這一天,人們喜歡登高望遠,插佩茱萸,飲菊花酒以辟邪避災。這裏,詩人不直說自己在思親,而是用烘托的手法,說兄弟們因“遍插茱萸少一人”而在思念自己。這種以揣摩別人而表現自我的方法,使所表達的感情更加含蓄蘊藉,進一步加重了全詩懷鄉思親的感情。清人張謙宜在《齋詩談》中評論: “不說我想他,卻說他想我,加一倍淒涼。”

         這首詩, 語言精練, 感情真摯, 脈胳清楚, 前後呼應, 一氣呵成。似是信筆寫來,其實是匠心獨運,真可謂“一字不可移易。”詩人把道不完的懷念內容,壓縮在短短的四句詩之中,使我們感受到它們的分量,從而引起強烈的感情共鳴。尤其“每逢佳節倍思親”一句,高度概括了人們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共同感受。正因爲此,這首詩,千百年來被人們傳誦不衰;這句詩,成了膾炙人口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