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徑山茶宴

徑山茶宴

徑山茶宴是指在臺灣苗栗縣頭份市徑山區舉辦的茶文化活動。該活動於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日前後舉辦,歷史悠久,已有百年曆史。活動主要圍繞臺灣茶文化展開,參加者可以品嚐不同種類的茶葉,瞭解茶藝表演和藝術品的製作過程,並參加祭祀和傳統遊戲等活動。此外,徑山茶宴還設有集體採茶、製作茶葉餅等體驗活動,讓參與者更深入地瞭解臺灣的茶文化。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徑山茶宴的介紹

徑山茶宴,誕生於餘杭區1徑山鎮徑山萬壽禪寺,始於唐,盛於宋,流傳至今,已有1200餘年歷史,是徑山古剎以茶代酒宴請客人的一種獨特的飲茶儀式。2005年,徑山茶宴被列入餘杭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2011年5月23日,徑山茶宴經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中日佛教文化、茶文化交流史上影響最爲重要的寺院茶會當推( )?

在中日佛教文化、茶文化交流史上影響最爲重要的寺院茶會當推宋代杭州餘杭縣徑山寺的“徑山茶宴”。

徑山茶宴,誕生於餘杭區徑山鎮徑山萬壽禪寺,始於唐,盛於宋,流傳至今,已有1200餘年歷史。

在宋代,不少皇帝修建禪寺,遇朝廷欽賜袈裟、錫杖時的慶典或祈禱會時,往往會舉行盛大的茶宴,以款待賓客,參加茶宴者均爲寺院高僧及當地的社會名流。浙江餘杭徑山寺的“徑山茶宴”,以及兼具山林野趣和禪林高韻而聞名於世,舉辦茶宴時衆佛門弟子圍坐“茶堂”,一茶宴之順序和佛門教儀,依次點茶、獻茶、聞香、觀色、嘗味、敘誼。先由住持親自衝點香茗“佛茶”,以示敬意,稱爲“點茶”;然後由寺僧們依次將香茗奉獻給來賓,名爲“獻茶”;赴宴者接過茶後先打開茶碗蓋聞香,再舉碗觀賞茶湯色澤,爾後才啓口,在“嘖嘖”的讚歎聲中品味。茶過三巡後,即開始評品茶香、茶色,並盛讚主人道德品行,最後纔是論佛誦經,談事敘誼。

徑山寺禪茶文化可追溯至唐。僧人舉行茶宴,禮佛參禪,並制定了獨特禮儀,到了宋朝,其影響覆蓋江南,被譽爲“東南第一禪林”,併成爲中日禪茶交流中心。“茶聖”陸羽也曾隱居徑山腳下,寫下著名的《茶經》。

作爲中國禪門清規和茶會禮儀結合的典範,徑山茶宴包括了張茶榜、擊茶鼓、恭請入堂、上香禮佛、煎湯點茶、行盞分茶、說偈吃茶、謝茶退堂等10多道儀式程序,賓主或師徒之間用“參話頭”的形式問答交談,機鋒偈語,慧光靈現,是我國禪茶文化的經典樣式。

徑山自古就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窗口和橋樑,徑山茶宴是兩國文化交流的重要內容和主要載體,也是日本茶道的淵源。在宋元時期,中日禪僧往來頻繁,江南地區盛行的禪宗曹洞宗、臨濟宗東傳日本,開宗立派,瓜瓞綿延,在日本室町幕府時期出現的禪宗24流派中有20派系出臨濟,到近世形成的禪宗14派中,有13派都出自臨濟禪系的徑山派。

曾經二度入宋求法的日本高僧千光榮西,因在都城祈雨應驗而獲得在徑山寺大湯茶會的禮遇。他歸國時帶去了天台山茶葉、茶籽以及植茶、製茶技術和飲茶禮法,寫了《吃茶養生記》,介紹種茶、飲茶方法和茶的效用,被譽爲日本的“茶聖”。

日本曹洞宗開山祖希玄道元入宋求法時,也曾登臨徑山問道,回國後按照唐宋《百丈清規》、《禪苑清規》等制定了一系列清規戒律,統稱《永平清規》。他根據徑山茶宴禮法,對吃茶、行茶、大座茶湯等茶禮作了詳細規定,對其後日本茶道禮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日本18世紀百科全書《類聚名物考》記載,日本僧人南浦紹明於1259年將徑山茶宴傳入日本。這一發現爲實證徑山茶宴爲日本茶道之源提供了重要的文獻史料。由18世紀日本江戶時代中期國學大師山岡俊明編纂的《類聚名物考》第四卷中記載:“茶宴之起,正元年中(1259年),駐前國崇福寺開山南浦紹明,入唐時宋世也,到徑山寺謁虛堂,而傳其法而皈。”

這一史料記載明確了日本茶道源於我國徑山茶宴,成爲徑山茶宴是日本茶道之源的“鐵證”。

徑山茶宴體現了古老的禪茶禮儀,是中華禪茶文化和禮儀文化的瑰寶,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其飲茶禮儀所展現的幽靜雅緻、意暢神清、品茶養心、鬥茶逸趣和佛門境界絕無僅有,藝術價值極高;宋代,徑山茶宴隨佛教東傳至日本,爾後逐漸發展爲日本茶道,徑山茶宴更是日本茶道之源,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

餘杭徑山寺爲何火了

徑山寺真正成爲“網紅景點”,還是因爲得道高僧的“名人效應”。

公元1157年,“大慧禪師”宗杲由宰相張浚薦舉住持徑山寺,一時龍象駢集,法席大興,爲寺院摘得“東南第一禪院”的榮耀。

尤其是臨濟宗楊岐派蒙庵元聰住持該寺時,佛徒信衆,雲集徑山,連日本佛教徒也慕名而來,成爲弘揚臨濟宗的祖庭之一。

儘管徑山寺譽滿天下,卻也命運多舛,僅在宋寧宗、宋理宗兩朝期間,相隔不過四十多年,徑山萬壽禪寺連遭火災,三毀三建。

如今,萬壽禪寺的原貌已經模糊,呈現在世人眼前的不過是重建版本,氣勢恢宏,莊嚴肅穆,依稀可見當年的興盛。

徑山茶宴:

“徑山茶宴”是我國古代茶宴禮俗的存續,也是中國禪茶文化的傑出代表,以誕生於餘杭徑山寺而得名,是徑山寺接待貴客上賓時的一種大堂茶會。

“徑山茶宴”起源於唐朝,盛行於宋元時期,已有1200多年曆史。它對我國近代“茶話會”禮儀的形成、對日本茶道、杭州地區民間飲茶禮儀習俗的存續都有重要影響。

2010年,具有禪文化、茶文化、禮儀文化等多方面價值的“徑山茶宴”,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徑山茶宴具有悠久的歷史價值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以茶論道,禪茶一味。徑山茶宴一般包括擊茶鼓、張茶榜、設茶席、禮請主賓、煎湯點茶、分茶吃茶、謝茶等十數道儀式程序。

徑山丨茶聖著經之地,日本茶道之源

說起徑山,其實最著名的就是茶。

這位於杭州郊外的小小山丘,雖無三山五嶽的大名,卻曾是日本高僧心嚮往之的勝地, 在中日交流史上有着舉足輕重的位置。

徑山產茶歷史悠久,始栽於唐,聞名於宋。

宋時佛教興起,香火日盛。 僧人坐禪易瞌睡,而茶能提神,因而與茶結下了不解之緣,故凡名藍大剎皆種茶、製茶。

於是以茶助禪,參禪悟道,逐漸成爲一種風尚。

而當時居"五山十剎"之冠的徑山寺, 臨濟宗的祖庭道場,更是以茶宴聞名於世。

每年春季,徑山要舉行茶宴,由法師親自主持,然後獻茶於僧客,一時間,進山品茗論道者日衆。

在幕府統治時期的日本,衆多領域留下了宋元 徑山禪僧的歷史記憶和文化印記 。

南宋瑞平年間(1235-1241年),日本聖一國師圓爾辨圓來到中國,苦志求法而捱了戒尺、一隻眼睛失明。留住徑山期間,他不僅苦修佛學,還學習種茶、製茶;回國後,他把從徑山帶去的茶籽播種在 靜岡縣,並按徑山茶的製法生產出高檔的日本抹茶,被稱爲“本山茶”。

1259年, 南浦紹明 到杭州淨慈寺、餘杭徑山寺(並拜徑山寺虛堂和尚爲師)。一邊參禪,一邊學習徑山等寺院的茶禮,回國時又將徑山寺的茶道具等帶回日本崇福寺, 並傳播徑山寺的“點茶法”和“茶宴”禮儀, 對日本茶道思想產生了直接而巨大的影響,他晚年移居京都,又在京都傳播茶禮。

其茶禮被弟子、 大德寺開山宗峯妙超 所繼承,從中國帶回的茶道具也從崇福寺轉到大德寺。 大德寺的茶禮傳至一休宗純、村田珠光,基本形成了日本茶道。

“徑山茶宴”經兩位日本國師傳播到日本之後,將江南禪院流行的茶禮法會隨着中日兩國禪僧的密切交往和弘法傳道,與禪院清規一起被移植到日本,經過多年的改進演化,最終演變成盛行至今的“日本茶道”。

可以說徑山寺是日本禪宗的發祥地,對日本禪宗發展的影響至深至遠。

徑山茶聞名遐邇,在元、明、清時仍享譽不衰,但清朝後期寺廟被毀,徑山茶逐漸衰落,被世人遺忘。

且中國的飲茶方式也隨着朝代更替而不斷演變,我們只能 從現在的日本茶道中一窺當年”徑山茶宴“的風華。

日本茶道 的心境追求一個“清”字,是講乾淨、清淨,也就是“茶禪一味”、“茶即禪”的觀點。

茶道是日本獨樹一幟的禮俗,保持着原始質樸的美、親近自然和返璞歸真思想。人們希望依着“單純和質樸”的茶道,達到淨化心靈的目的。

飲茶四字訣中的“清”字訣既是環境的清幽,又是塵世的超脫,閒情逸致,心曠神怡,美不勝收。

茶道的魅力在於茶室、飲茶庭院的氣氛、氛圍安靜、典雅。 茶道之美稱爲“侘”,意思是閒寂、恬靜,或理解爲”禪寂“。

我們從日本茶道的獻茶禮儀中, 可以推想徑山茶宴在分茶、煮茶、沏茶、品茶的過程。

據李雪梅《日本、日本人、日本文化》一載, 獻茶禮儀非常講究: 女主人跪着,輕輕將茶碗轉兩下,將碗上花紋圖案對着客人,客人中排在第一位的按照常規自然是第一個得到獻茶,但一般都得表示謙讓後方可接茶。接過茶碗時必須是雙手,先放在手心用另一隻手輕輕轉上兩轉,將碗上花紋圖案對着獻茶人,又把茶碗舉至額齊,表示還禮,然後再分三次喝盡。喝時要輕吸慢品,而且口中要發出嘖嘖聲,表示欣賞和讚揚。

品茶過程中, 主人全心全意爲客人沏茶,客人專心致志的看、品、欣賞主人的演示,主客間心與心在交流,從而達到互敬互愛、融爲一體的境界。

一場正式的茶道包括 食品以及兩道茶 (“濃茶”和“淡茶”),整個過程持續大約四個小時。期間茶師全神貫注地營造一個能夠給客人帶來美好享受並且身心舒暢的環境, 讓客人獲得心靈的平靜。

爲了做到這一點,茶道的茶師可能 花幾十年時間 學習掌握給客人上茶的規定程式,以及學習欣賞藝術、工藝、詩歌和書法。

另外,他們還得學習花道、料理、園藝等。在這個過程中茶師慢慢的使自己獲得一種優雅、無私和周到的特質。

徑山茶從1978年恢復生產後,雖陸續獲得各種名茶稱號,名氣卻大不如前,在西湖龍井前默默無聞。

但依舊有許多茶愛好者, 每年穀雨前, 都要到徑山收一批當年的新茶。

而徑山茶的價格與 茶園、茶種、海拔、土壤、採摘時間、製作工藝 等密不可分。

閒暇時,用玻璃杯沖泡一杯徑山茶,品嚐它的真色、真香、真味及真態。

看着茶葉逐漸舒展、天女散花般沉入水底,內心也會跟着不斷沉靜下來。

慢慢拋開世俗的繁雜,進入物我兩忘的境界。

禪意頓生。

徑山茶宴的現狀

徑山茶宴在徑山已失傳甚久,20世紀80年代以來,浙江茶界的有識之士試圖恢復,舉辦了多次仿效徑山茶宴的儀式。面對當今時代變遷和強勢文化的衝擊,徑山茶宴這一古老的飲茶禮儀已處於長期失傳的瀕危狀態,搶救和保護迫在眉睫。

日本茶道的起源居然是這裏

一個茶葉小知識

徑山茶

茶由飲而藝而道|日本茶道的起源

徑山茶基本信息

別名:徑山毛峯茶。

分類:綠茶。

產地: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

外形:細嫩有毫。

色澤:翠綠。

湯色:嫩綠瑩亮。

香氣:馥郁。

滋味:鮮嫩鮮甜。

徑山茶文化

唐天寶年間,行僧法欽在徑山建寺,井親手種下幾棵茶樹,第二年茶樹便蔓延至整片山野。徑山茶是浙江歷史最爲悠久的茶之一。

徑山茶與山齊名,源於自然、崇尚自然,講究真色、真香、真味的獨特品質和風味。葉清臣、吳自牧、歐陽修、田汝成等名人對徑山茶的獨特品質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徑山寺與徑山茶在唐代聞名以後,由禪僧撫養、禪寺成長,一生嗜茶,精於茶道,被奉爲“茶聖”的陸羽(733年-804年)慕名而至。陸羽一度隱居雙溪將軍山麓,並在徑山植茶、製茶、研茶。唐上元元年(760年),陸羽寫成了傳世名著--《茶經》,其使茶由飲而藝而道,融茶禪於一味。

說說徑山茶宴(1)

徑山茶宴,誕生於餘杭區徑山鎮徑山萬壽禪寺,始於唐,盛於宋,一直流傳。

唐代,萬壽禪寺對於飲茶就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儀式,既是“由僧人、施主、香客共同參加的茶宴”,又是“品賞鑑評茶葉質量的鬥茶活動”。

宋代,徑山茶宴隨佛教東傳至日本,爾後逐漸發展爲日本茶道,徑山茶宴更是日本茶道之源,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

20世紀80年代以來,浙江茶界的有識之士試圖恢復,舉辦了多次仿效徑山茶宴的儀式。

2022年11月29日,“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項目正式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徑山茶宴爲重要組成部分。

說說徑山茶宴(2)

按照萬壽禪寺裏傳統,每當貴客光臨,住持就在明月堂舉辦茶宴招待客人。

徑山茶宴堂設古雅,程式規範,主躬客莊。禮儀備至。依時如法,和洽圓融,蘊涌豐富。體現了禪院清規和禮儀、茶藝的完美結合,具有品格高古、清雅絕倫的獨特風格,堪稱中國禪茶文化的經典樣式。

茶宴禮儀:

壹.張茶榜。

貳.擊茶鼓。

叄.恭請入堂。

肆.上香禮佛。

伍.煎茶點湯。

陸.行盞分茶。

柒.說偈吃茶。

捌.謝茶退堂。

日本茶道的起源

日本僧人多次到徑山參學,開展文化交流。據史料記載,“徑山茶宴”是南宋時期從徑山傳入日本的,日本至今流行的“茶道”就是源於宋代徑山寺內盛行的“茶宴”。

南宋淳祐元年(1241年),赴徑山拜師的日僧聖一國師圓爾辨圓回國,“徑山茶宴”也隨之傳入日本,他還將從徑山帶去的茶籽進行播種,又仿徑山茶製作方法生產了日本的碾茶”。

南宋鹹淳三年(1267年)入宋到徑山求法的日本高僧南浦昭明(1235-1380年)返鄉,把在徑山期間學到的種茶、製茶技術和茶宴禮儀在日本廣爲傳播。徑山茶從起初來客招待、品茶論佛,發展到宋代的“徑山茶宴”。繼而茶宴東渡扶桑“作客”,流傳到了東瀛,演變發展爲今天之“日本茶道”。

徑山禪茶文化的發展歷史?

至今有1265年曆史的徑山,文化底蘊豐厚,自然風光優美,禪茶文化博大精深,是唐代茶聖陸羽著《茶經》之地,日本臨濟宗和日本茶道之源。下面是我精心爲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日本臨濟宗和日本茶道之源。徑山鎮是浙江省茶葉之鄉,徑山茶是浙江省十大名茶之一。北苕溪擔負著千餘年來徑山禪茶文化傳承、弘揚光大。

  公元742年,唐朝天寶元年,國一大覺禪師法欽泛舟過太湖逆流而上東苕溪,經中苕溪往北苕溪。其師以“乘流而行,遇徑即止”八字相囑,法欽禪師便在徑山結茅而居,遠近鄉鄰送糧米油鹽,從禪之士助資建庵。從此,人跡罕至的徑山,門庭若市,名震天下。

  開山建寺27年,唐朝大曆四年代宗皇帝賜名“徑山禪寺”。於是,徑山禪寺香火不斷,高僧大德輩出。徑山寺從開山建寺到解放前傳燈100餘代。

徑山自建寺以來,歷受官方佑護。自唐太宗皇帝賜名“徑山禪寺”後,徑山禪寺被列爲皇家官寺。盛時,梵宮林立,下院羅布,佛像萬尊,僧衆三千,香客雲集,遊人滿山,香菸飄渺如青霓,誦經聲浪衝雲天。南宋時列爲江南“五山十剎”之首,譽滿東南亞。清康熙四十四年康熙皇帝賜名“香雲禪寺”。今用名“萬壽禪寺”。

  徑山因山而名,因佛而盛,蔚爲佛國勝地,歷代帝王將相、文人墨客紛至沓來。錢繆、徽宗、高宗、孝宗、康熙五位皇帝幸遊徑山。白居易、蘇軾、蘇轍、范仲淹、陸游、龔自珍、徐渭等曾一次或多次遊覽徑山,留下唐詩宋詞200餘首,僅蘇東坡一人就作詩12首之多。

  徑山是刊刻《大藏經》之地,世稱《徑山藏》。《徑山藏》刊刻歷時128年,版數達16萬片,6000餘卷。刻版藏於下院接待寺化城寺。她標誌著餘杭在民間刊刻事業上的重大成就,也是我國出版史上的一大盛舉。趙樸初稱其是“人類文化史極爲罕見的巍峨豐碑,凝聚了中國世代的聰明智慧和辛勤勞動,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堅韌精神和偉大氣魄。這是我們引以自豪的無價的精神寶藏”。

  徑山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條重要紐帶。徑山寺成爲江南“五山十剎”之冠,名望本高,日本佛教界人士慕名紛紛前來徑山參謁求學,南宋到明,日本前來中國參究佛學求法的僧人達433人,其中不少得法於徑山,宋、元時期,中國赴日弘教的僧人有27人,其中8人屬徑山弟子。從徑山傳到日本的臨濟宗,成爲當今日本佛教界三大派之一。日本聖一國師圓爾辨圓嗣法回國,從徑山帶回《禪苑清規》一書,使徑山的茶宴演變成日本的茶道。

  徑山是唐代茶聖陸羽著《茶經》之地。雙溪岸邊的陸羽泉文化主題公園,是當年茶聖陸羽隱居著經的地方。一部《茶經》,千秋傳頌,奉爲茶壇經典,譽爲茶葉百科全書,是中國古典文化鉅著。

  徑山禪茶文化薪火傳承。徑山茶與山齊名,是餘杭傳統的歷史名茶,唐宋時已久負盛名,歷以“崇尚自然,追求真綠、真香、真色、真味”著稱,已獲浙江省十大名茶,產品遠銷日、美、歐盟等國家及京、津、杭等城市。

  徑山禪茶文化的歷史意義

  其一,以徑山之例項,印證了中華茶文化演進其間“茶禪一體”的緊密關係。中華茶文化的興起與傳播,首推禪宗。徑山也不例外。徑山雖非名山,徑山寺卻因歷代高僧輩出位列名剎。《徑山茶圖考》說明,該地與茶結緣,自徑山寺開山祖師法欽禪師始起;徑山茶還是其親手栽種傳承至今的。《徑山茶圖考》輯錄的大量史載圖文,無一不在對古代徑山寺興廢考辨的同時,又揭示出其對徑山茶興衰存在的莫大關聯,反映出“茶禪一體、茶禪一味”相生互融、緊密依存的歷史真實。由此,加深了人們對茶禪關係在中國茶文化歷史中地位與作用的理解、認同。

  其二,徑山是茶聖陸羽的著經之地。此事曾多有爭執,一日湖州,一日餘杭。唐陸羽鴻漸隱居苕雪,著《茶經》之地,常用此泉烹茶,品其名次,以爲甘冽、清香,中泠、惠泉而下,此爲競爽雲。”現經趙大川先生考證,所渭“苕雪”就是當時餘杭的別名,而“陸羽泉”則明明白白說是“在縣西北三十五里吳山界雙溪路側,即徑山之東麓。“

  其三,徑山是日本茶道之源。宋時徑山寺內盛行“茶宴”,茶宴不是物產,乃是徑山僧侶以茶論道的一種”清規”,也是古剎以茶代酒宴請上賓的一種儀式,茶宴在佈置潔淨典雅的明月堂舉行,室內張掛名人字畫,擺設時新鮮花,並有專用茶具,據傳其程式爲:獻茶、聞香、觀色、品味、論茶、交談等六項依次進行。日本至今流行的“荼道”源於茶宴,據日本《茶之文化史》載:茶道源於”茶社”,茶社源於大宋國的《撣苑清規》。《撣苑清規》是日本赴徑山拜師求學的聖一國師圓爾辯圓於仁治二年***1241年***從徑山帶回日本國內,並以此爲藍本制汀《東福寺清規》,其中有程式嚴格的茶池。該書還說:自蘭溪道隆、無學祖元***徑山無準法嗣***到日弘教後,舉行茶社的僧堂要張掛宋徽宗、牧溪、趙幹、李孤峯、李迪、崔白等名人字畫,張貼徑山祖師無準師範、虛堂智愚的書法墨跡,擺設中國花瓶,泡茶用天目茶碗。這些記載充分證明:徑山茶宴是日本荼道之源。

  傳說一宋時,佛教興起,香火日盛,以茶助禪,參禪悟道,成爲一種風尚。茶與禪結下了不解之緣。而居五山十剎之冠的徑山,更是茶以禪名,禪助茶興。每年春季,徑山要舉行茶宴,由法師親自主持,然後獻茶於僧客,一時間,進山品茗論道者日衆。當時大文豪蘇東坡久慕徑山大名,一日來遊徑山寺。方丈見其衣着平常,以爲只是尋常香客,不以爲然。只淡淡說:坐。又轉身對小和尚喊:茶。小和尚於是端上一杯普通的茶。稍事寒暄後,方丈感覺來人談吐不俗,氣度非凡,便改口請坐,並喊小和尚敬茶。經過一番深談,方丈得知來者乃大詩人蘇東坡時,情不自禁地說:請上坐。接着又喊小和尚敬香茶,並研墨鋪紙以求墨寶。東坡先生一思忖,提筆寫了副對聯。上聯是坐,請坐,請上坐;下聯是茶,敬茶,敬香茶。方丈看罷,滿臉通紅,羞愧難當。

2022徑山茶聖節什麼時候(活動+交通)

爲了弘揚千年的禪茶文化,徑山景區迄今爲止已經成功舉辦了二十屆中國茶聖節,而2022年的茶聖節也將於5月21日開始,關於具體的活動詳情以及交通攻略,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2022徑山茶聖節

徑山茶聖節5月21日開始!

“茶香徑山·四季風華”

第二十一屆中國茶聖節“文化傳播年”拉開序幕

去年,浙江召開高規格的文化工作會議,會上提出,宋韻文化是具有中國氣派和浙江辨識度的重要文化標識,宋代也是中國茶文化重要的發展時期和繁榮時期。爲打造文化傳播年,第二十一屆中國茶聖節以春迎、夏涼、秋韻、冬福四大主題貫穿全年。

活動內容

古往茶香徑山

01、祭茶祖、採新茶

奉香、淨手、採山頂之茶,祈求茶祖葆茶葉豐收,庇茶人安康。

02、開幕儀式

開幕儀式將“徑山賦”落於山水間,以靈秀未央、人文相緣、茶藝弘馳、浙杭風標四個篇章娓娓道來徑山茶的歷史與生機、傳承與發展。

03、徑山廟會

廟會集合了徑山茶俗、民俗、非遺與美食,將傳統茶元素與宋代集市完美結合,同時引入沉浸式古裝劇概念,讓遊客穿越回宋代,體驗那時候徑山的茶鄉廟會。

徑山廟會作爲本屆中國茶聖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遊客朋友們最有參與感的一個環節,如何玩轉徑山廟會?讓小編一一道來。

領取《茶經寶典》,解密隱藏茶謎

遊客在廟會入口處的“大宋錢莊”,可以領取《茶經寶典》,免費的哦。寶典中含有隱藏茶謎,每個茶謎都對應着特定攤位,遊客朋友們解答茶謎獲得線索,完成任務即可獲得銅幣一枚。最終集齊所有銅幣的遊客可至“大宋錢莊”兌換神祕禮物。

白天到黑夜,沉浸式逛廟會

廟會街區會引入華服巡遊、戲曲表演、民俗表演,一衆仙氣飄飄的小姐姐實景演繹“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同時廟會現場設有徑山點茶、糖畫製作、麪人製作、茶扎染等非遺體驗點,讓你近距離體驗非遺魅力。茶糉、定勝糕、冰糖葫蘆等傳統宋代美食也一定會俘獲你的芳心。

徑山廟會添活力,宋韻遊戲玩不停

廟會街區上設置了投壺、射箭、踢毽子等宋代街景遊樂內容,不僅要吃好喝好更要玩好。一起動起來,享受運動帶給我們的樂趣吧!

今來茶韻生活

01、陸羽說論壇

爲進一步挖掘徑山茶宴有關歷史文化,本屆茶聖節特邀請茶學專家交流討論如何更好保護和傳承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02、陸羽雅茶會

陸羽雅茶會以陸羽文人茶會爲範本,新增宋代四藝體驗,全新升級點茶的茶點茶食,在學習古茶禮的同時品味宋代美食,相信一定會讓你收穫更多驚喜。

03、陸羽遊徑山

陸羽遊徑山以“四會盛境——餘杭·徑山之旅”爲主題探索出徑山茶鄉特色線路。讓大家在徑山感知山水、體驗茶道、參悟禪意。

04、陸羽茶賽事

陸羽茶聖盃

千載光陰路漫漫,唐煮宋點展新顏。本屆茶聖節將拉開陸羽“茶聖盃”抹茶新式茶飲大賽的帷幕,歡迎所有愛茶之人一起書寫徑山禪茶新故事。

陸羽創新杯

本屆茶聖節還將舉辦“宋韻茶香·禮遇徑山”第一屆創新杯暨文創產品設計大賽,希望將更多時尚元素融入傳統茶文化,助力大徑山實現共富目標。

交通指南

活動地點:徑山陸羽文化街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雙徑路與漕雅線交叉口西北方向20米

交通指南:建議自駕前往

公交車:乘坐498路公交車可以抵達

徑山茶的歷史發展

據歷史記載,徑山在唐代便開始植栽茶樹。徑山寺與徑山茶在唐代聞名以後,茶聖陸羽(733~804)慕名而至,隱居徑山雙溪將軍山麓。他在此植茶、製茶、研茶,寫成了傳世名著——《茶經》。宋代徑山寺的“徑山茶宴”,東渡扶桑“作客”,流傳到了東瀛,演變發展爲今天之“日本茶道”。徑山遂有“茶聖著經之地,日本茶道之源”之美譽。清後隨着徑山寺院被毀,徑山茶逐漸衰落,被人遺忘。

1978年,在浙江省農業廳等有關部門支持下,餘杭農業局開始着手徑山茶開發,並一舉成功。先後獲得了農業部優質農產品、中國文化名茶、浙江省名茶等榮譽。

徑山茶從最初的生產隊組茶園責任承包,個人承包徑山茶的種植、加工逐漸向精加工、善管理的種茶大戶轉移,形成頗具地方特色的徑山茶業。提高徑山茶業產業化程度,培育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實施扶優扶強,通過龍頭企業開拓國內外市場。

1998年,杭州市餘杭區成立徑山茶業管理協會,使“徑山茶”進入了有序監管和快速發展的新階段,徑山茶業在餘杭農產品中率先進行了產業化運作,通過合力實施名牌戰略,實行“六統一”的行業管理,推行標準化生產,提高組織化程度,建立茶葉質量追溯體系,使徑山茶業實現了超常規的發展。

2007年,杭州市餘杭區委區提出要把旅遊業打造成餘杭新的重要支柱產業,實施“1569”精品工程,餘杭區委區投入150億元,打造6大休閒勝地,提升現有9大旅遊項目建設水平,其中包含打造大徑山風景旅遊度假區。徑山、徑山茶、茶聖陸羽、中國茶聖節,已成爲了徑山禪茶文化的核心要素。

徑山的遊覽時長是幾個小時

徑山的開門時間一般是7:30-16:30,要全部遊覽一遍,大概需要2小時 - 3小時,需要注意的是,此時間並未考慮交通用時。

位於餘杭區徑山鎮境內的徑山,系天目山脈東北峯,因有兩條小徑盤旋直上天目山而得名。徑山古木參天,修竹疊翠,泉水淙淙,雲霧繚繞,幽雅雄偉,爲旅遊避暑勝地。

徑山有兩最:一是唐代古剎徑山興聖萬壽禪寺在南宋被評定爲江南佛教禪院“五山十剎”之首,徑山因此得名“江南第一山”。徑山寺始建於唐,盛於宋,爲日本佛教臨濟宗的祖庭。二是 “徑山茶宴” 聞名遐邇,相傳是日本茶道的源頭。

山上的唐代古剎,建於公元742年(天寶元年)。相傳法欽和尚來此結茅傳教,被賜封爲“國一禪師”;鼎盛時,殿宇樓閣林立,僧衆達3千,被譽爲“東南第一禪寺”。

名茶、良泉、水煮筍,是徑山三“寶”。徑山雲霧茶爲全國名茶,享譽中外。此外,徑山與日本也有着源遠流長的友好史,是日本臨濟宗的祖庭,日本“茶道”也源於徑山“茶宴”。徑山東北雙溪亦產茶,質爲上品,相傳唐茶神陸羽曾在此瞭解茶情,撰寫茶經,現留有陸羽泉。

徑山茶宴的介紹

徑山茶宴,誕生於餘杭區1徑山鎮徑山萬壽禪寺,始於唐,盛於宋,流傳至今,已有1200餘年歷史,是徑山古剎以茶代酒宴請客人的一種獨特的飲茶儀式。2005年,徑山茶宴被列入餘杭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2011年5月23日,徑山茶宴經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中日佛教文化、茶文化交流史上影響最爲重要的寺院茶會當推( )?

在中日佛教文化、茶文化交流史上影響最爲重要的寺院茶會當推宋代杭州餘杭縣徑山寺的“徑山茶宴”。

徑山茶宴,誕生於餘杭區徑山鎮徑山萬壽禪寺,始於唐,盛於宋,流傳至今,已有1200餘年歷史。

在宋代,不少皇帝修建禪寺,遇朝廷欽賜袈裟、錫杖時的慶典或祈禱會時,往往會舉行盛大的茶宴,以款待賓客,參加茶宴者均爲寺院高僧及當地的社會名流。浙江餘杭徑山寺的“徑山茶宴”,以及兼具山林野趣和禪林高韻而聞名於世,舉辦茶宴時衆佛門弟子圍坐“茶堂”,一茶宴之順序和佛門教儀,依次點茶、獻茶、聞香、觀色、嘗味、敘誼。先由住持親自衝點香茗“佛茶”,以示敬意,稱爲“點茶”;然後由寺僧們依次將香茗奉獻給來賓,名爲“獻茶”;赴宴者接過茶後先打開茶碗蓋聞香,再舉碗觀賞茶湯色澤,爾後才啓口,在“嘖嘖”的讚歎聲中品味。茶過三巡後,即開始評品茶香、茶色,並盛讚主人道德品行,最後纔是論佛誦經,談事敘誼。

徑山寺禪茶文化可追溯至唐。僧人舉行茶宴,禮佛參禪,並制定了獨特禮儀,到了宋朝,其影響覆蓋江南,被譽爲“東南第一禪林”,併成爲中日禪茶交流中心。“茶聖”陸羽也曾隱居徑山腳下,寫下著名的《茶經》。

作爲中國禪門清規和茶會禮儀結合的典範,徑山茶宴包括了張茶榜、擊茶鼓、恭請入堂、上香禮佛、煎湯點茶、行盞分茶、說偈吃茶、謝茶退堂等10多道儀式程序,賓主或師徒之間用“參話頭”的形式問答交談,機鋒偈語,慧光靈現,是我國禪茶文化的經典樣式。

徑山自古就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窗口和橋樑,徑山茶宴是兩國文化交流的重要內容和主要載體,也是日本茶道的淵源。在宋元時期,中日禪僧往來頻繁,江南地區盛行的禪宗曹洞宗、臨濟宗東傳日本,開宗立派,瓜瓞綿延,在日本室町幕府時期出現的禪宗24流派中有20派系出臨濟,到近世形成的禪宗14派中,有13派都出自臨濟禪系的徑山派。

曾經二度入宋求法的日本高僧千光榮西,因在都城祈雨應驗而獲得在徑山寺大湯茶會的禮遇。他歸國時帶去了天台山茶葉、茶籽以及植茶、製茶技術和飲茶禮法,寫了《吃茶養生記》,介紹種茶、飲茶方法和茶的效用,被譽爲日本的“茶聖”。

日本曹洞宗開山祖希玄道元入宋求法時,也曾登臨徑山問道,回國後按照唐宋《百丈清規》、《禪苑清規》等制定了一系列清規戒律,統稱《永平清規》。他根據徑山茶宴禮法,對吃茶、行茶、大座茶湯等茶禮作了詳細規定,對其後日本茶道禮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日本18世紀百科全書《類聚名物考》記載,日本僧人南浦紹明於1259年將徑山茶宴傳入日本。這一發現爲實證徑山茶宴爲日本茶道之源提供了重要的文獻史料。由18世紀日本江戶時代中期國學大師山岡俊明編纂的《類聚名物考》第四卷中記載:“茶宴之起,正元年中(1259年),駐前國崇福寺開山南浦紹明,入唐時宋世也,到徑山寺謁虛堂,而傳其法而皈。”

這一史料記載明確了日本茶道源於我國徑山茶宴,成爲徑山茶宴是日本茶道之源的“鐵證”。

徑山茶宴體現了古老的禪茶禮儀,是中華禪茶文化和禮儀文化的瑰寶,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其飲茶禮儀所展現的幽靜雅緻、意暢神清、品茶養心、鬥茶逸趣和佛門境界絕無僅有,藝術價值極高;宋代,徑山茶宴隨佛教東傳至日本,爾後逐漸發展爲日本茶道,徑山茶宴更是日本茶道之源,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

餘杭徑山寺爲何火了

徑山寺真正成爲“網紅景點”,還是因爲得道高僧的“名人效應”。

公元1157年,“大慧禪師”宗杲由宰相張浚薦舉住持徑山寺,一時龍象駢集,法席大興,爲寺院摘得“東南第一禪院”的榮耀。

尤其是臨濟宗楊岐派蒙庵元聰住持該寺時,佛徒信衆,雲集徑山,連日本佛教徒也慕名而來,成爲弘揚臨濟宗的祖庭之一。

儘管徑山寺譽滿天下,卻也命運多舛,僅在宋寧宗、宋理宗兩朝期間,相隔不過四十多年,徑山萬壽禪寺連遭火災,三毀三建。

如今,萬壽禪寺的原貌已經模糊,呈現在世人眼前的不過是重建版本,氣勢恢宏,莊嚴肅穆,依稀可見當年的興盛。

徑山茶宴:

“徑山茶宴”是我國古代茶宴禮俗的存續,也是中國禪茶文化的傑出代表,以誕生於餘杭徑山寺而得名,是徑山寺接待貴客上賓時的一種大堂茶會。

“徑山茶宴”起源於唐朝,盛行於宋元時期,已有1200多年曆史。它對我國近代“茶話會”禮儀的形成、對日本茶道、杭州地區民間飲茶禮儀習俗的存續都有重要影響。

2010年,具有禪文化、茶文化、禮儀文化等多方面價值的“徑山茶宴”,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徑山茶宴具有悠久的歷史價值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以茶論道,禪茶一味。徑山茶宴一般包括擊茶鼓、張茶榜、設茶席、禮請主賓、煎湯點茶、分茶吃茶、謝茶等十數道儀式程序。

徑山丨茶聖著經之地,日本茶道之源

說起徑山,其實最著名的就是茶。

這位於杭州郊外的小小山丘,雖無三山五嶽的大名,卻曾是日本高僧心嚮往之的勝地, 在中日交流史上有着舉足輕重的位置。

徑山產茶歷史悠久,始栽於唐,聞名於宋。

宋時佛教興起,香火日盛。 僧人坐禪易瞌睡,而茶能提神,因而與茶結下了不解之緣,故凡名藍大剎皆種茶、製茶。

於是以茶助禪,參禪悟道,逐漸成爲一種風尚。

而當時居"五山十剎"之冠的徑山寺, 臨濟宗的祖庭道場,更是以茶宴聞名於世。

每年春季,徑山要舉行茶宴,由法師親自主持,然後獻茶於僧客,一時間,進山品茗論道者日衆。

在幕府統治時期的日本,衆多領域留下了宋元 徑山禪僧的歷史記憶和文化印記 。

南宋瑞平年間(1235-1241年),日本聖一國師圓爾辨圓來到中國,苦志求法而捱了戒尺、一隻眼睛失明。留住徑山期間,他不僅苦修佛學,還學習種茶、製茶;回國後,他把從徑山帶去的茶籽播種在 靜岡縣,並按徑山茶的製法生產出高檔的日本抹茶,被稱爲“本山茶”。

1259年, 南浦紹明 到杭州淨慈寺、餘杭徑山寺(並拜徑山寺虛堂和尚爲師)。一邊參禪,一邊學習徑山等寺院的茶禮,回國時又將徑山寺的茶道具等帶回日本崇福寺, 並傳播徑山寺的“點茶法”和“茶宴”禮儀, 對日本茶道思想產生了直接而巨大的影響,他晚年移居京都,又在京都傳播茶禮。

其茶禮被弟子、 大德寺開山宗峯妙超 所繼承,從中國帶回的茶道具也從崇福寺轉到大德寺。 大德寺的茶禮傳至一休宗純、村田珠光,基本形成了日本茶道。

“徑山茶宴”經兩位日本國師傳播到日本之後,將江南禪院流行的茶禮法會隨着中日兩國禪僧的密切交往和弘法傳道,與禪院清規一起被移植到日本,經過多年的改進演化,最終演變成盛行至今的“日本茶道”。

可以說徑山寺是日本禪宗的發祥地,對日本禪宗發展的影響至深至遠。

徑山茶聞名遐邇,在元、明、清時仍享譽不衰,但清朝後期寺廟被毀,徑山茶逐漸衰落,被世人遺忘。

且中國的飲茶方式也隨着朝代更替而不斷演變,我們只能 從現在的日本茶道中一窺當年”徑山茶宴“的風華。

日本茶道 的心境追求一個“清”字,是講乾淨、清淨,也就是“茶禪一味”、“茶即禪”的觀點。

茶道是日本獨樹一幟的禮俗,保持着原始質樸的美、親近自然和返璞歸真思想。人們希望依着“單純和質樸”的茶道,達到淨化心靈的目的。

飲茶四字訣中的“清”字訣既是環境的清幽,又是塵世的超脫,閒情逸致,心曠神怡,美不勝收。

茶道的魅力在於茶室、飲茶庭院的氣氛、氛圍安靜、典雅。 茶道之美稱爲“侘”,意思是閒寂、恬靜,或理解爲”禪寂“。

我們從日本茶道的獻茶禮儀中, 可以推想徑山茶宴在分茶、煮茶、沏茶、品茶的過程。

據李雪梅《日本、日本人、日本文化》一載, 獻茶禮儀非常講究: 女主人跪着,輕輕將茶碗轉兩下,將碗上花紋圖案對着客人,客人中排在第一位的按照常規自然是第一個得到獻茶,但一般都得表示謙讓後方可接茶。接過茶碗時必須是雙手,先放在手心用另一隻手輕輕轉上兩轉,將碗上花紋圖案對着獻茶人,又把茶碗舉至額齊,表示還禮,然後再分三次喝盡。喝時要輕吸慢品,而且口中要發出嘖嘖聲,表示欣賞和讚揚。

品茶過程中, 主人全心全意爲客人沏茶,客人專心致志的看、品、欣賞主人的演示,主客間心與心在交流,從而達到互敬互愛、融爲一體的境界。

一場正式的茶道包括 食品以及兩道茶 (“濃茶”和“淡茶”),整個過程持續大約四個小時。期間茶師全神貫注地營造一個能夠給客人帶來美好享受並且身心舒暢的環境, 讓客人獲得心靈的平靜。

爲了做到這一點,茶道的茶師可能 花幾十年時間 學習掌握給客人上茶的規定程式,以及學習欣賞藝術、工藝、詩歌和書法。

另外,他們還得學習花道、料理、園藝等。在這個過程中茶師慢慢的使自己獲得一種優雅、無私和周到的特質。

徑山茶從1978年恢復生產後,雖陸續獲得各種名茶稱號,名氣卻大不如前,在西湖龍井前默默無聞。

但依舊有許多茶愛好者, 每年穀雨前, 都要到徑山收一批當年的新茶。

而徑山茶的價格與 茶園、茶種、海拔、土壤、採摘時間、製作工藝 等密不可分。

閒暇時,用玻璃杯沖泡一杯徑山茶,品嚐它的真色、真香、真味及真態。

看着茶葉逐漸舒展、天女散花般沉入水底,內心也會跟着不斷沉靜下來。

慢慢拋開世俗的繁雜,進入物我兩忘的境界。

禪意頓生。

徑山茶宴的現狀

徑山茶宴在徑山已失傳甚久,20世紀80年代以來,浙江茶界的有識之士試圖恢復,舉辦了多次仿效徑山茶宴的儀式。面對當今時代變遷和強勢文化的衝擊,徑山茶宴這一古老的飲茶禮儀已處於長期失傳的瀕危狀態,搶救和保護迫在眉睫。

日本茶道的起源居然是這裏

一個茶葉小知識

徑山茶

茶由飲而藝而道|日本茶道的起源

徑山茶基本信息

別名:徑山毛峯茶。

分類:綠茶。

產地: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

外形:細嫩有毫。

色澤:翠綠。

湯色:嫩綠瑩亮。

香氣:馥郁。

滋味:鮮嫩鮮甜。

徑山茶文化

唐天寶年間,行僧法欽在徑山建寺,井親手種下幾棵茶樹,第二年茶樹便蔓延至整片山野。徑山茶是浙江歷史最爲悠久的茶之一。

徑山茶與山齊名,源於自然、崇尚自然,講究真色、真香、真味的獨特品質和風味。葉清臣、吳自牧、歐陽修、田汝成等名人對徑山茶的獨特品質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徑山寺與徑山茶在唐代聞名以後,由禪僧撫養、禪寺成長,一生嗜茶,精於茶道,被奉爲“茶聖”的陸羽(733年-804年)慕名而至。陸羽一度隱居雙溪將軍山麓,並在徑山植茶、製茶、研茶。唐上元元年(760年),陸羽寫成了傳世名著--《茶經》,其使茶由飲而藝而道,融茶禪於一味。

說說徑山茶宴(1)

徑山茶宴,誕生於餘杭區徑山鎮徑山萬壽禪寺,始於唐,盛於宋,一直流傳。

唐代,萬壽禪寺對於飲茶就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儀式,既是“由僧人、施主、香客共同參加的茶宴”,又是“品賞鑑評茶葉質量的鬥茶活動”。

宋代,徑山茶宴隨佛教東傳至日本,爾後逐漸發展爲日本茶道,徑山茶宴更是日本茶道之源,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

20世紀80年代以來,浙江茶界的有識之士試圖恢復,舉辦了多次仿效徑山茶宴的儀式。

2022年11月29日,“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項目正式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徑山茶宴爲重要組成部分。

說說徑山茶宴(2)

按照萬壽禪寺裏傳統,每當貴客光臨,住持就在明月堂舉辦茶宴招待客人。

徑山茶宴堂設古雅,程式規範,主躬客莊。禮儀備至。依時如法,和洽圓融,蘊涌豐富。體現了禪院清規和禮儀、茶藝的完美結合,具有品格高古、清雅絕倫的獨特風格,堪稱中國禪茶文化的經典樣式。

茶宴禮儀:

壹.張茶榜。

貳.擊茶鼓。

叄.恭請入堂。

肆.上香禮佛。

伍.煎茶點湯。

陸.行盞分茶。

柒.說偈吃茶。

捌.謝茶退堂。

日本茶道的起源

日本僧人多次到徑山參學,開展文化交流。據史料記載,“徑山茶宴”是南宋時期從徑山傳入日本的,日本至今流行的“茶道”就是源於宋代徑山寺內盛行的“茶宴”。

南宋淳祐元年(1241年),赴徑山拜師的日僧聖一國師圓爾辨圓回國,“徑山茶宴”也隨之傳入日本,他還將從徑山帶去的茶籽進行播種,又仿徑山茶製作方法生產了日本的碾茶”。

南宋鹹淳三年(1267年)入宋到徑山求法的日本高僧南浦昭明(1235-1380年)返鄉,把在徑山期間學到的種茶、製茶技術和茶宴禮儀在日本廣爲傳播。徑山茶從起初來客招待、品茶論佛,發展到宋代的“徑山茶宴”。繼而茶宴東渡扶桑“作客”,流傳到了東瀛,演變發展爲今天之“日本茶道”。

徑山禪茶文化的發展歷史?

至今有1265年曆史的徑山,文化底蘊豐厚,自然風光優美,禪茶文化博大精深,是唐代茶聖陸羽著《茶經》之地,日本臨濟宗和日本茶道之源。下面是我精心爲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日本臨濟宗和日本茶道之源。徑山鎮是浙江省茶葉之鄉,徑山茶是浙江省十大名茶之一。北苕溪擔負著千餘年來徑山禪茶文化傳承、弘揚光大。

  公元742年,唐朝天寶元年,國一大覺禪師法欽泛舟過太湖逆流而上東苕溪,經中苕溪往北苕溪。其師以“乘流而行,遇徑即止”八字相囑,法欽禪師便在徑山結茅而居,遠近鄉鄰送糧米油鹽,從禪之士助資建庵。從此,人跡罕至的徑山,門庭若市,名震天下。

  開山建寺27年,唐朝大曆四年代宗皇帝賜名“徑山禪寺”。於是,徑山禪寺香火不斷,高僧大德輩出。徑山寺從開山建寺到解放前傳燈100餘代。

徑山自建寺以來,歷受官方佑護。自唐太宗皇帝賜名“徑山禪寺”後,徑山禪寺被列爲皇家官寺。盛時,梵宮林立,下院羅布,佛像萬尊,僧衆三千,香客雲集,遊人滿山,香菸飄渺如青霓,誦經聲浪衝雲天。南宋時列爲江南“五山十剎”之首,譽滿東南亞。清康熙四十四年康熙皇帝賜名“香雲禪寺”。今用名“萬壽禪寺”。

  徑山因山而名,因佛而盛,蔚爲佛國勝地,歷代帝王將相、文人墨客紛至沓來。錢繆、徽宗、高宗、孝宗、康熙五位皇帝幸遊徑山。白居易、蘇軾、蘇轍、范仲淹、陸游、龔自珍、徐渭等曾一次或多次遊覽徑山,留下唐詩宋詞200餘首,僅蘇東坡一人就作詩12首之多。

  徑山是刊刻《大藏經》之地,世稱《徑山藏》。《徑山藏》刊刻歷時128年,版數達16萬片,6000餘卷。刻版藏於下院接待寺化城寺。她標誌著餘杭在民間刊刻事業上的重大成就,也是我國出版史上的一大盛舉。趙樸初稱其是“人類文化史極爲罕見的巍峨豐碑,凝聚了中國世代的聰明智慧和辛勤勞動,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堅韌精神和偉大氣魄。這是我們引以自豪的無價的精神寶藏”。

  徑山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條重要紐帶。徑山寺成爲江南“五山十剎”之冠,名望本高,日本佛教界人士慕名紛紛前來徑山參謁求學,南宋到明,日本前來中國參究佛學求法的僧人達433人,其中不少得法於徑山,宋、元時期,中國赴日弘教的僧人有27人,其中8人屬徑山弟子。從徑山傳到日本的臨濟宗,成爲當今日本佛教界三大派之一。日本聖一國師圓爾辨圓嗣法回國,從徑山帶回《禪苑清規》一書,使徑山的茶宴演變成日本的茶道。

  徑山是唐代茶聖陸羽著《茶經》之地。雙溪岸邊的陸羽泉文化主題公園,是當年茶聖陸羽隱居著經的地方。一部《茶經》,千秋傳頌,奉爲茶壇經典,譽爲茶葉百科全書,是中國古典文化鉅著。

  徑山禪茶文化薪火傳承。徑山茶與山齊名,是餘杭傳統的歷史名茶,唐宋時已久負盛名,歷以“崇尚自然,追求真綠、真香、真色、真味”著稱,已獲浙江省十大名茶,產品遠銷日、美、歐盟等國家及京、津、杭等城市。

  徑山禪茶文化的歷史意義

  其一,以徑山之例項,印證了中華茶文化演進其間“茶禪一體”的緊密關係。中華茶文化的興起與傳播,首推禪宗。徑山也不例外。徑山雖非名山,徑山寺卻因歷代高僧輩出位列名剎。《徑山茶圖考》說明,該地與茶結緣,自徑山寺開山祖師法欽禪師始起;徑山茶還是其親手栽種傳承至今的。《徑山茶圖考》輯錄的大量史載圖文,無一不在對古代徑山寺興廢考辨的同時,又揭示出其對徑山茶興衰存在的莫大關聯,反映出“茶禪一體、茶禪一味”相生互融、緊密依存的歷史真實。由此,加深了人們對茶禪關係在中國茶文化歷史中地位與作用的理解、認同。

  其二,徑山是茶聖陸羽的著經之地。此事曾多有爭執,一日湖州,一日餘杭。唐陸羽鴻漸隱居苕雪,著《茶經》之地,常用此泉烹茶,品其名次,以爲甘冽、清香,中泠、惠泉而下,此爲競爽雲。”現經趙大川先生考證,所渭“苕雪”就是當時餘杭的別名,而“陸羽泉”則明明白白說是“在縣西北三十五里吳山界雙溪路側,即徑山之東麓。“

  其三,徑山是日本茶道之源。宋時徑山寺內盛行“茶宴”,茶宴不是物產,乃是徑山僧侶以茶論道的一種”清規”,也是古剎以茶代酒宴請上賓的一種儀式,茶宴在佈置潔淨典雅的明月堂舉行,室內張掛名人字畫,擺設時新鮮花,並有專用茶具,據傳其程式爲:獻茶、聞香、觀色、品味、論茶、交談等六項依次進行。日本至今流行的“荼道”源於茶宴,據日本《茶之文化史》載:茶道源於”茶社”,茶社源於大宋國的《撣苑清規》。《撣苑清規》是日本赴徑山拜師求學的聖一國師圓爾辯圓於仁治二年***1241年***從徑山帶回日本國內,並以此爲藍本制汀《東福寺清規》,其中有程式嚴格的茶池。該書還說:自蘭溪道隆、無學祖元***徑山無準法嗣***到日弘教後,舉行茶社的僧堂要張掛宋徽宗、牧溪、趙幹、李孤峯、李迪、崔白等名人字畫,張貼徑山祖師無準師範、虛堂智愚的書法墨跡,擺設中國花瓶,泡茶用天目茶碗。這些記載充分證明:徑山茶宴是日本荼道之源。

  傳說一宋時,佛教興起,香火日盛,以茶助禪,參禪悟道,成爲一種風尚。茶與禪結下了不解之緣。而居五山十剎之冠的徑山,更是茶以禪名,禪助茶興。每年春季,徑山要舉行茶宴,由法師親自主持,然後獻茶於僧客,一時間,進山品茗論道者日衆。當時大文豪蘇東坡久慕徑山大名,一日來遊徑山寺。方丈見其衣着平常,以爲只是尋常香客,不以爲然。只淡淡說:坐。又轉身對小和尚喊:茶。小和尚於是端上一杯普通的茶。稍事寒暄後,方丈感覺來人談吐不俗,氣度非凡,便改口請坐,並喊小和尚敬茶。經過一番深談,方丈得知來者乃大詩人蘇東坡時,情不自禁地說:請上坐。接着又喊小和尚敬香茶,並研墨鋪紙以求墨寶。東坡先生一思忖,提筆寫了副對聯。上聯是坐,請坐,請上坐;下聯是茶,敬茶,敬香茶。方丈看罷,滿臉通紅,羞愧難當。

2022徑山茶聖節什麼時候(活動+交通)

爲了弘揚千年的禪茶文化,徑山景區迄今爲止已經成功舉辦了二十屆中國茶聖節,而2022年的茶聖節也將於5月21日開始,關於具體的活動詳情以及交通攻略,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2022徑山茶聖節

徑山茶聖節5月21日開始!

“茶香徑山·四季風華”

第二十一屆中國茶聖節“文化傳播年”拉開序幕

去年,浙江召開高規格的文化工作會議,會上提出,宋韻文化是具有中國氣派和浙江辨識度的重要文化標識,宋代也是中國茶文化重要的發展時期和繁榮時期。爲打造文化傳播年,第二十一屆中國茶聖節以春迎、夏涼、秋韻、冬福四大主題貫穿全年。

活動內容

古往茶香徑山

01、祭茶祖、採新茶

奉香、淨手、採山頂之茶,祈求茶祖葆茶葉豐收,庇茶人安康。

02、開幕儀式

開幕儀式將“徑山賦”落於山水間,以靈秀未央、人文相緣、茶藝弘馳、浙杭風標四個篇章娓娓道來徑山茶的歷史與生機、傳承與發展。

03、徑山廟會

廟會集合了徑山茶俗、民俗、非遺與美食,將傳統茶元素與宋代集市完美結合,同時引入沉浸式古裝劇概念,讓遊客穿越回宋代,體驗那時候徑山的茶鄉廟會。

徑山廟會作爲本屆中國茶聖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遊客朋友們最有參與感的一個環節,如何玩轉徑山廟會?讓小編一一道來。

領取《茶經寶典》,解密隱藏茶謎

遊客在廟會入口處的“大宋錢莊”,可以領取《茶經寶典》,免費的哦。寶典中含有隱藏茶謎,每個茶謎都對應着特定攤位,遊客朋友們解答茶謎獲得線索,完成任務即可獲得銅幣一枚。最終集齊所有銅幣的遊客可至“大宋錢莊”兌換神祕禮物。

白天到黑夜,沉浸式逛廟會

廟會街區會引入華服巡遊、戲曲表演、民俗表演,一衆仙氣飄飄的小姐姐實景演繹“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同時廟會現場設有徑山點茶、糖畫製作、麪人製作、茶扎染等非遺體驗點,讓你近距離體驗非遺魅力。茶糉、定勝糕、冰糖葫蘆等傳統宋代美食也一定會俘獲你的芳心。

徑山廟會添活力,宋韻遊戲玩不停

廟會街區上設置了投壺、射箭、踢毽子等宋代街景遊樂內容,不僅要吃好喝好更要玩好。一起動起來,享受運動帶給我們的樂趣吧!

今來茶韻生活

01、陸羽說論壇

爲進一步挖掘徑山茶宴有關歷史文化,本屆茶聖節特邀請茶學專家交流討論如何更好保護和傳承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02、陸羽雅茶會

陸羽雅茶會以陸羽文人茶會爲範本,新增宋代四藝體驗,全新升級點茶的茶點茶食,在學習古茶禮的同時品味宋代美食,相信一定會讓你收穫更多驚喜。

03、陸羽遊徑山

陸羽遊徑山以“四會盛境——餘杭·徑山之旅”爲主題探索出徑山茶鄉特色線路。讓大家在徑山感知山水、體驗茶道、參悟禪意。

04、陸羽茶賽事

陸羽茶聖盃

千載光陰路漫漫,唐煮宋點展新顏。本屆茶聖節將拉開陸羽“茶聖盃”抹茶新式茶飲大賽的帷幕,歡迎所有愛茶之人一起書寫徑山禪茶新故事。

陸羽創新杯

本屆茶聖節還將舉辦“宋韻茶香·禮遇徑山”第一屆創新杯暨文創產品設計大賽,希望將更多時尚元素融入傳統茶文化,助力大徑山實現共富目標。

交通指南

活動地點:徑山陸羽文化街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雙徑路與漕雅線交叉口西北方向20米

交通指南:建議自駕前往

公交車:乘坐498路公交車可以抵達

徑山茶的歷史發展

據歷史記載,徑山在唐代便開始植栽茶樹。徑山寺與徑山茶在唐代聞名以後,茶聖陸羽(733~804)慕名而至,隱居徑山雙溪將軍山麓。他在此植茶、製茶、研茶,寫成了傳世名著——《茶經》。宋代徑山寺的“徑山茶宴”,東渡扶桑“作客”,流傳到了東瀛,演變發展爲今天之“日本茶道”。徑山遂有“茶聖著經之地,日本茶道之源”之美譽。清後隨着徑山寺院被毀,徑山茶逐漸衰落,被人遺忘。

1978年,在浙江省農業廳等有關部門支持下,餘杭農業局開始着手徑山茶開發,並一舉成功。先後獲得了農業部優質農產品、中國文化名茶、浙江省名茶等榮譽。

徑山茶從最初的生產隊組茶園責任承包,個人承包徑山茶的種植、加工逐漸向精加工、善管理的種茶大戶轉移,形成頗具地方特色的徑山茶業。提高徑山茶業產業化程度,培育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實施扶優扶強,通過龍頭企業開拓國內外市場。

1998年,杭州市餘杭區成立徑山茶業管理協會,使“徑山茶”進入了有序監管和快速發展的新階段,徑山茶業在餘杭農產品中率先進行了產業化運作,通過合力實施名牌戰略,實行“六統一”的行業管理,推行標準化生產,提高組織化程度,建立茶葉質量追溯體系,使徑山茶業實現了超常規的發展。

2007年,杭州市餘杭區委區提出要把旅遊業打造成餘杭新的重要支柱產業,實施“1569”精品工程,餘杭區委區投入150億元,打造6大休閒勝地,提升現有9大旅遊項目建設水平,其中包含打造大徑山風景旅遊度假區。徑山、徑山茶、茶聖陸羽、中國茶聖節,已成爲了徑山禪茶文化的核心要素。

徑山的遊覽時長是幾個小時

徑山的開門時間一般是7:30-16:30,要全部遊覽一遍,大概需要2小時 - 3小時,需要注意的是,此時間並未考慮交通用時。

位於餘杭區徑山鎮境內的徑山,系天目山脈東北峯,因有兩條小徑盤旋直上天目山而得名。徑山古木參天,修竹疊翠,泉水淙淙,雲霧繚繞,幽雅雄偉,爲旅遊避暑勝地。

徑山有兩最:一是唐代古剎徑山興聖萬壽禪寺在南宋被評定爲江南佛教禪院“五山十剎”之首,徑山因此得名“江南第一山”。徑山寺始建於唐,盛於宋,爲日本佛教臨濟宗的祖庭。二是 “徑山茶宴” 聞名遐邇,相傳是日本茶道的源頭。

山上的唐代古剎,建於公元742年(天寶元年)。相傳法欽和尚來此結茅傳教,被賜封爲“國一禪師”;鼎盛時,殿宇樓閣林立,僧衆達3千,被譽爲“東南第一禪寺”。

名茶、良泉、水煮筍,是徑山三“寶”。徑山雲霧茶爲全國名茶,享譽中外。此外,徑山與日本也有着源遠流長的友好史,是日本臨濟宗的祖庭,日本“茶道”也源於徑山“茶宴”。徑山東北雙溪亦產茶,質爲上品,相傳唐茶神陸羽曾在此瞭解茶情,撰寫茶經,現留有陸羽泉。

標籤: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