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七碗茶詩翻譯

七碗茶詩翻譯

七碗茶,喚我歸來,心在勞碌中沉澱。

清香回味,思緒悄然飛舞,尋覓生命的答案。

茶香漸散,憂愁也隨之而去,一路靜謐的清風相伴。

七碗茶,化解我心中的迷惘,遇見了那個奮力向前的自己。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1、《七胞容天衣回置句碗茶詩》

唐·盧仝

一碗下後又概喉吻潤, 二碗破孤爾孫悶。

三碗搜枯腸, 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 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 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2、解釋:

一碗喝下去滋潤了嘴脣和喉呢座非嚨;

兩碗下肚打破了孤獨煩悶的心情;

三碗喝下後搜腸刮肚尋章摘句,只記得文字五千卷;

四碗喝下輕微發了些汗,平生經歷的不平事,都向佔羣協去渾身的毛孔發散;

五碗喝下後感覺全身的肌肉和骨頭清爽無比;

六碗下肚感覺飄飄欲仙,通達神來自靈;

七碗就吃不得了,只覺得哥古例頂均訓額兩腋下習習清風徐徐生出。

其他比較有用的內容推薦2:

1、《七碗茶詩》

唐·盧仝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

三碗來自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來自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2、解釋:

一碗喝示務二下去滋潤了嘴脣和喉嚨。

兩碗下肚打破了孤獨煩悶的心情。

三碗喝下後搜腸刮肚尋章摘句,只記得文字五千卷。

四碗喝下輕微發了些汗,平生經歷的不平事,都向渾身的毛孔發散。

五碗喝下後鎮引物度我蛋短提感覺全身的肌肉和骨頭清爽無比。

六碗下肚感覺飄飄欲仙,通達神靈。

七碗就吃不得了,只覺得兩腋下習習清風徐徐生出。

七碗茶詩及解釋 關於七碗茶詩的原文及解釋

1、《七碗茶詩》

唐·盧仝

一碗喉吻潤, 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 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 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 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2、解釋:

一碗喝下去滋潤了嘴脣和喉嚨;

兩碗下肚打破了孤獨煩悶的心情;

三碗喝下後搜腸刮肚尋章摘句,只記得文字五千卷;

四碗喝下輕微發了些汗,平生經歷的不平事,都向渾身的毛孔發散;

五碗喝下後感覺全身的肌肉和骨頭清爽無比;

六碗下肚感覺飄飄欲仙,通達神靈;

七碗就吃不得了,只覺得兩腋下習習清風徐徐生出。

何須魏帝一丸藥全詩

全詩:

示病維摩元不病,在家靈運已忘家。

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仝七碗茶。

白話譯文:高僧維摩生病了,維摩長者即知文殊與佛弟子將來,於是運用神力將室內搬空,變得一無所有,只自己睡在一牀上。文殊菩薩入室,即向維摩詰長者問病。謝靈運已是在俗之人到處遨遊。哪裏需要魏帝的長生不老藥,只需要唐盧詩中的七盞濃茶即可。

出處:出自北宋蘇軾的七言絕句《遊諸佛舍一日飲釅茶七盞戲書勤師壁》。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蘇軾在杭州任地方官時,他遍遊佛寺,一天喝了七盞濃茶,興致勃勃,把自己比作維摩菩薩,又比作謝康樂,並說飲了茶,藥也不用吃了。

公元1057年(宋嘉祐二年)與弟蘇轍同登進士。蘇軾與父蘇洵、弟蘇轍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他詩、詞、文、書、畫皆工,是繼歐陽修之後北宋文壇的領袖人物。

古文方面,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作爲傑出的詞人,開闢了豪放詞風,同辛棄疾並稱“蘇辛”;在詩歌上,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在書法方面,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作品有《遊諸佛舍一日飲釅茶七盞戲書勤師壁》、《東坡七集》等,今存《東坡全集》150卷。

7首關於茶的詩詞

七首關於茶的詩詞

《七碗茶歌》

唐.盧仝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譯文:

喝第一碗脣喉都溼潤,喝第二碗去掉了煩悶。

第三碗刮幹我的胃腸,最後留下的只有文字五千卷。

第四碗後發出了輕汗,平生遇見的不平之事都從毛孔中向外發散。

第五碗骨健又兼身清,第六碗好似通了仙靈。

第七碗已經吃不得了,只覺得兩腋下微風吹拂要飛昇。

《歌》

唐.陸羽

不羨黃金器,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入臺。

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

譯文

不羨慕黃金做的酒器,不羨慕白玉做的酒杯,不羨慕入朝爲官,不羨慕愛富貴名利,只羨慕故鄉的西江水,流向竟陵城邊。

《山泉煎茶有懷》唐.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

譯文:

坐着倒一鼎清涼的水,看着正在煎煮的碧色茶粉細末如塵。手端着一碗茶無需什麼理由,只是就這份情感寄予愛茶之人。

《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纔有梅花便不同。

譯文:

冬天的夜晚,來了客人,用茶當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爐中的火苗 開始紅了起來了, 水在壺裏沸騰着,屋子裏暖烘烘的。月光照射在窗前,與平時並沒有什麼兩樣,只是窗前有幾枝梅花在月光下幽幽地開着,芳香襲人。這使得今日的月色顯得與往日格外地不同了。

《臨安春雨初霽》

宋.陸游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素衣莫起鳳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譯文:

近年來做官的興味淡淡的像一層薄紗,誰又讓我乘馬來到京都作客沾染繁華?住在小樓聽盡了一夜的春雨淅瀝滴答,清早會聽到小巷深處在一聲聲叫賣杏花。鋪開小紙從容地斜寫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細細地煮水、沏茶、撇沫,試着品名茶。

《攤破浣溪沙 病起蕭蕭兩鬢華》

宋.李清照

病起蕭蕭兩鬢華。臥看殘月上窗紗。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詩書閒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終日向人多醞藉,木犀花。

譯文:

兩鬢已經稀疏病後又添白髮了,臥在牀榻上看着殘月照在窗紗上。

將豆蔻煎成沸騰的湯水,不用強打精神分茶而食。靠在枕上讀書是多麼閒適,門前的景色在雨中更佳。整日陪伴着我,只有那深沉含蓄的木犀花。

《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

譯文:

重陽節裏山上的僧院,看到東邊籬笆的菊花黃了。

世俗的人多數喜好喝酒,有誰又真正知道茶是多麼香呢?

隨園食單茶酒單譯文

這是白話版的:

乾隆五十一年秋天,袁枚七十歲來到武夷山,這武夷在福建祟安西南,建陽西北,依傍崇溪,海撥一千多公尺,山勢綿亙百里,有三百六十峯巒,七十二絕巖之勝,傳有仙人武夷在此山結廬隱居而得其名。袁枚對武夷山早想往已久,不顧年事己高,由家人和第子陪伴一路觀花賞景,只見巖壑峭壁,溪流繚繞,九連山脈,婉轉過嶺,峯戀起伏,秀麗偉奇,風景幽雅,果然名不虛傳。這天來到曼亭峯天遊寺,這個廟特有意思,寺中有和尚也有老道,僧、道兩家和睦相處,各供各的神,各念各的經,各行各的道,頗此相安無事,這道也成爲當地一景,正因如此求仙拜佛之人,絡繹不絕香火極旺,廟中僧、道兩家得知當今名士袁枚到達爭相款待,有道長獻上特鄉武夷巖茶,童子捧出茶具,杯子小如胡桃,茶壺個小如香櫞,老道長持壺滿酌一杯,最多不過一兩,袁枚接杯在手,先聞其香後試其味,小口慢慢品啜,頓覺心曠神怡,又不覺斟上一杯在品,果然清香撲鼻舌存餘香,而且連續三泡依然巖韻猶存,不由連聲稱讚:好茶,好茶。隨後問道長此茶與前幾天所飲之茶不大一樣,道長說:先生今日所飲乃武夷山名茶精品白雞冠,此茶香氣悠雅清香高長是茶中珍稀品種,產量極少,袁枚很高興索性連住三日,天天與道長烹茶論道,還寫下了【武夷遊記】和不少詩詞。

袁枚在此以前對武夷茶並不感覺很好,嫌他味道濃灩,武夷山初試精品,徹底攻變了他的看法,覺得龍井雖然清雅,但味道淡些,陽羨茶雖然質佳,卻韻味不夠,他們尤如圭玉和水晶相比,在質量上各具千秋,武夷茶亨盛名於天下是有道理的,另外以前覺得不好和烹茶方法也有關,武夷巖茶也叫烏龍茶屬半發酵茶,有四大名品大紅袍、鐵羅漢、水金龜、白雞冠,一般鄉紳商賈品飲多用壺盞蓋碗等茶具,袁枚在武夷山,道長所獻乃著名的工夫茶,這種品茶只有文人雅士,古寺僧道清閒之輩所享用,農民多用大瓷壺沖泡,還有的地方清晨起火,抓一把茶放入陶瓷瓦罐內放竈門口煨叫竈煨茶,上山下田提着飲用,袁枚以前多用蓋碗,所以覺味濃苦澀,飲烏龍茶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工夫茶,飲工夫茶很講究,所用茶具叫茶四寶,由壺、杯、池、爐組成,茶泡後先觀茶色在用聞香杯聞香,茶湯入口,不要馬上嚥下,而吸氣使茶湯在口腔中翻滾,使之與舌根舌尖充分接觸,徐徐咀嚼品賞,方能體會到其中珍味,喝茶小杯爲品,大杯爲飲,慢慢的品才能體會個中滋味,喝到極至,不覺春露清風飄飄欲仙。唐代盧仝號玉川子,嗜茶好茶有茶癡之名,曾留下【七碗茶詩】單道吃茶的妙處:柴門反關無俗客,紗帽籠頭自煎吃,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麪。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輕,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惟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蓬菜山在向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烹好茶須好水,茶聖陸羽將水定爲山泉水爲上,江河水爲中,井水爲下,古人將名泉排列爲十九個名泉,清乾隆爺也嗜愛飲茶他老人家還特製銀鬥從重新評估天下名泉,最後以玉泉山、冷泉爲天下第一,趵突泉、惠山泉第二,虎跑水第三,依次排列。袁枚嗜茶亦深知水之重要曾說:欲冶好茶先藏好水,然水中極品玉泉、惠泉之水雖佳,除非皇家專設置驛站水車專門傳送泉水,可一般人家怎麼能搞到,不要緊,天上下的雨水雪水卻是人們有能力收集貯存的,不過剛下的雨水雪水味些燥辣,須置缸內存放謂之養水,過一段時間水的味道甘甜,紅樓夢四十一回櫳翠庵茶品梅花雪,妙玉沏茶所用之水即是存養五年之久梅花上掃落之雪水,總之選水以清、輕、甘、洌爲美,有好茶、好水也得會烹,否則茶色澤味道全變,裴中丞路過金陵去隨園拜訪袁枚,老朋友見面甚是歡喜,袁枚親自泡茶,取泉水放入穿心罐內,這穿心罐是一種中間凸起專門用來燒水泡茶的陶製器皿,相當現在的隨手泡,煮水時用武火,水一冒泡即可泡茶,大開滾久了則水味會變,反覆滾沸在泡則茶葉浮在表面味亦差矣,這確爲經驗之談,泡茶水溫直接影響茶的質量,一般以八、九十度爲佳,也忌諱用反覆滾沸的水。裴中丞回去後,逢人就講:喝了這麼多年茶,我昨天在隨園袁公子才那裏才吃了一杯好茶。後傳到袁枚耳中,袁枚感嘆道:裴中丞是山西人,難爲他了,現在官宦人等,動轍熬茶,其苦如藥,其色如血,太俗氣了,茶貴清雅。袁枚最喜好的還是家鄉杭州的龍井茶。

袁枚七十歲上武夷後曾說,嚐盡天下之茶,以武夷山頂所生,衝開白色者第一,其次莫如龍井茶,袁枚祖居杭州,每年清明到祖冢上墳,見山茶綠芽滿樹處處皆清,管墳的人送上一杯茶,水是清的,茶是綠的,啜飲一口頓絕清香甘爽齒頰留香,這種野茶是一般人所不能吃到的,嘗後使人一生難忘。此處離龍井村不遠,龍井與其說是井實則是泉,原叫龍泓,早在三國時就被發現,泉水從石洞壑中汩汩流出,常年不斷,明代有一年天旱,村民在泉水處挖出一石呈龍形於是便有了龍井之稱,乾隆下江南,曾將龍井胡公廟前十八棵茶樹封爲御茶,使龍井茶名聲遠楊,西湖龍井以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著稱,按獅、龍、雲、虎、梅排列品第,杭州還有一種禪茶叫“法淨禪茶”,是法淨禪寺,寺院自己種植的西湖龍井茶,供寺院僧人飲用。茶與禪在中國文化中一直有不解之緣,通過品茶參禪,體悟人生、淨化心靈、啓迪智慧。採茶前還要按照佛教儀軌,舉行禪茶開摘前的灑淨儀式,龍井茶季節很強,時間決定茶葉品極,茶諺有早採三天是個寶,遲採三天變成草之說,驚蟄初過,清明前采頭茶稱明前茶,由於嫩芽初迸似蓮心,故稱蓮心,明前茶是龍井茶中極品,產量少異常珍貴,穀雨前採摘叫雨前茶,又稱二春茶,此時己有一葉一芽,茶芽稍長,其形如,又稱之旗。立夏前採摘稱三春茶,此時茶芽較大,茶芽有附葉兩瓣,兩葉一芽,形似雀舌。三春後一月內採摘這時茶己成片,並附帶茶梗,稱之梗片,質量不如前者,也茶。一袁枚在隨園食單之茶單說:雨前茶一一旗,綠如碧玉,泌人心脾,明前蓮心雖貴重,但味淡些須多用爲妙,除西湖龍井外,袁枚喜歡喝的還有常州陽羨茶和洞庭君山茶,此外六安瓜片、君山銀針、黃山毛尖、霍山梅片也可以喝喝。

隨園佳餚:鹿尾 茶葉蛋 麪茶

鹿尾:鹿尾南方不常見,尹文端公從北京帶回一個讓袁枚嚐鮮,遠道而來怕不新鮮,袁枚讓廚房用茶葉裹起來蒸食一同品味,尹公認爲用此法蒸鹿尾爲第一,味道果然不同,最佳處就是尾巴的上端,俗稱一道漿的部位。

茶葉蛋:凡蛋稍一煮就顯老,而煮時間了長顯得嫩些,雞蛋百個,鹽一兩,用粗茶葉即可,以燃完兩枝線香爲度一,如果做五十個雞蛋,只用五錢鹽。但煮的時間不能減。

麪茶:把粗茶葉熬成汁,再把茶汁兌入炒麪裏,加芝麻醬也可以,加牛奶也可以,稍微加一點鹽,沒有牛奶加奶酥皮也可以

七碗茶詩原文及解釋

七碗的解釋

見“ 七椀茶 ”。

詞語分解

七的解釋 七 ī 數名,六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柒”代)。 文體名,或稱“七體”,爲賦體的另一種形式。 舊時人死後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稱“做七”。 部首 :一; 碗的解釋 晚 ǎ 太陽落了的時候:晚景。晚霞。晚會。晚報。 一個時期的後段,在 一定 時間 以後:來晚了。晚年。晚期。晚節。晚婚。 後來的:晚生(舊時文人對前輩的自謙)。 晚輩 。 姓。 早 部首:日; 筆

關於茶的詩有哪些?

1、《山泉煎茶有懷》

唐代: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

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

【釋義】坐着倒一鼎清涼的水,看着正在煎煮的碧色茶粉細末如塵。手端着一碗茶無需什麼理由,只是就這份情感寄予愛茶之人。

2、《寒夜》

宋代:杜耒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纔有梅花便不同。

【釋義】冬天的夜晚,來了客人,用茶當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爐中的火苗開始紅了起來了,水在壺裏沸騰着,屋子裏暖烘烘的。月光照射在窗前,與平時並沒有什麼兩樣,只是窗前有幾枝梅花在月光下幽幽地開着,芳香襲人。這使得今日的月色顯得與往日格外地不同了。

3、《過山農家》

唐代:顧況

板橋人渡泉聲,茅檐日午雞鳴。

莫嗔焙茶煙暗,卻喜曬穀天晴。

【釋義】當我走過橫跨山溪上的木板橋時,有淙淙的泉聲伴隨着我;來到農家門前,太陽已在茅檐上空高照,雞在咯咯鳴叫,像是在歡迎來客。山農陪伴我參觀焙茶,深表歉意地說,不要嗔怪被煙燻了;到打穀場上,山農爲天晴可以打穀而欣喜不禁。

4、《雙井茶送子瞻》

宋代:黃庭堅

人間風日不到處,天上玉堂森寶書。

想見東坡舊居士,揮毫百斛瀉明珠。

我家江南摘雲腴,落磑霏霏雪不如。

爲公喚起黃州夢,獨載扁舟向五湖。

【釋義】人間風吹不到日照不到之處,是天上的玉堂,森然羅列着寶書。我想見你這位東坡的舊居士,在揮筆爲文好似飛瀉百斛明珠。這是從我江南老家摘下的雲腴茶,用石磨研磨細細雪花也比它不如。喚起你在黃州的舊夢,獨駕小舟像范蠡那樣泛遊五湖。

5、《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

清代:納蘭性德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釋義】秋風吹冷,孤獨的情懷有誰惦念?片黃葉飛舞遮掩了疏窗,佇立夕陽下,往事追憶茫茫。酒後小睡,春日好景正長,閨中賭賽,衣襟滿帶茶香,昔日平常往事,已不能如願以償。

七碗茶詩的原文

《七碗茶詩》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山上羣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雨。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墮在顛崖受辛苦。便爲諫議問蒼生,到頭還得蘇息否。

《七碗茶詩》作者盧仝(音tóng〈形〉)(約795~835年),號玉川子,濟源(今河南)人,祖籍范陽(今河北涿縣),唐代詩人。盧仝一生愛茶成癖,被後人尊爲茶中亞聖。

七碗茶歌》是《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中最精彩的部分,它寫出了品飲新茶給人的美妙意境:第一碗喉吻潤;第三碗便能讓詩人文字五千卷,揚揚灑灑,神思敏捷;第四碗,平生不平的事都能拋到九霄雲外,表達了茶人超凡脫俗的寬懷;

喝到第七碗時,已兩腋生風,欲乘清風歸去,到人間仙境蓬萊山上。一杯清茶,讓詩人潤喉、除煩、潑墨揮毫,並生出羽化成仙的美境。

送茶葉的文言文

1. 關於茶的一個古文

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盧仝 日高丈五睡正濃,軍將打門驚周公。

口雲諫議送書信, 白絹斜封三道印。 開緘宛見諫議面, 手閱月團三百片。

聞道新年入山裏, 蟄蟲驚動春風起。 天子須嘗陽羨茶, 百草不敢先開花。

仁風暗結珠琲瓃, 先春抽出黃金芽。 摘鮮焙芳旋封裹, 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餘合王公, 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門反關無俗客, 紗帽籠頭自煎吃。

碧雲引風吹不斷, 白花浮光凝碗麪。 一碗喉吻潤, 兩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 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 平生不平事, 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 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蓬萊山,在何處? 玉川子, 乘此清風欲歸去。 山上羣仙司下土, 地位清高隔風雨。

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 墮在巔崖受辛苦! 便爲諫議問蒼生, 到頭還得蘇息否? 盧仝,自號玉川子。這首詩就是同陸羽《茶經》齊名的玉川茶歌。

全詩可分爲四段,第三段是作者着力之處,也是全詩重點及詩情洋溢之處。第四段忽然轉入爲蒼生請命,轉得乾淨利落,卻仍然保持了第三段以來的飽滿酣暢的氣勢。

頭兩句:送茶軍將的扣門聲,驚醒了他日高三丈時的濃睡。軍將是受孟諫議派遣來送信和新茶的,他帶來了一包白絹密封並加了三道泥印的新茶。

讀過信,親手打開包封,並且點視了三百片圓圓的茶餅。密封、加印以見孟諫議之重視與誠摯;開緘、手閱以見作者之珍惜與喜愛。

字裏行間流溢兩人的互相尊重與真摯友誼。 第二段寫茶的採摘與焙制,以烘托所贈之茶是珍品。

頭兩句說採茶人的辛苦。三、四句天子要嘗新茶,百花因之不敢先茶樹而開花。

接着說帝王的“仁德”之風,使茶樹先萌珠芽,搶在春天之前就抽出了金色的嫩蕊。以上四句,着重渲染珍品的“珍”。

以下四句,說象這樣精工焙制、嚴密封裹的珍品,本應是天子王公們享受的,現在竟到這山野人家來了。在最後那個感嘆句裏,既有微諷,也有自嘲。

以上兩段,全用樸素的鋪敘,給人以親切之感。詩中雖然出現了天子、仁風、至尊、王公等字樣,但並無諂媚之容,而在“何事”一句中,卻把自己和他們區別開來,把自己劃入野人羣中。

作爲一個安於山林、地位卑微的詩人,他有一種坦直淡泊的胸襟。盧仝一生愛茶成癖。

茶對他來說,不只是一種口腹之慾,茶似乎給他創造了一片廣闊的天地,似乎只有在這片天地中,他那顆對人世冷暖的關注之心,才能略有寄託。第三段的七碗茶,就是展現他內心風雲的不平文字。

反關柴門,家無俗客,這是一種極爲單純樸素的精神生活所要求的必要環境。只有在這種環境中,才能擺脫可厭的世俗,過他心靈的生活。

紗帽,這裏指一般人用的紗巾之類。紗帽籠頭,自煎茶吃,這種平易淡泊的外觀,並不說明他內心平靜。

讀完全詩,纔會見到他內心熾熱的一面。 碧雲,指茶的色澤;風,謂煎茶時的滾沸聲。

白花,煎茶時浮起的泡沫。在茶癖的眼裏,煎茶自是一種極美好的享受,這裏也不單純是爲了修飾字面。

以下全力以赴寫飲茶,而所飲之茶就象一陣春雨,使他內心世界一片蔥翠。在這裏,他集中了奇特的詩情,並打破了句式的工穩。

在文字上作到了“深入淺出”,或說“險入平出”。七碗相連,如珠走阪,氣韻流暢,愈進愈美。

“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看似淺直,實則沉摯。第三碗進入素食者的枯腸,已不易忍受了,而茶水在腸中搜索的結果,卻只有無用的文字五千卷!似已想入非非了,卻又使人平添無限感慨。

第四碗也是七碗中的要緊處。看他寫來輕易,筆力卻很厚重。

心中鬱積,發爲深山狂嘯,使人有在奇癢處着力一搔的 *** 。 飲茶的 *** 以致到“吃不得也”的程度,可以說是匪夷所思了。

這,雖也容或有之,但也應該說這是對孟諫議這位飲茶知音所送珍品的最高讚譽。同時,從結構上說,作者也要用這第七碗茶所造成的飄飄欲仙的感覺,轉入下文爲蒼生請命的更明確的思想。

這是詩中“針線”,看他把轉折處連縫得多麼熨貼。 蓬萊山是海上仙山。

盧仝自擬爲暫被謫落人間的仙人,現在想借七碗茶所引起的想象中的清風,返回蓬萊。因爲那些高高在上的羣仙,哪知下界億萬蒼生的死活,所以想回蓬萊山,替孟諫議這位朝廷的言官去問一下下界蒼生的事,問一問他們究竟何時才能夠得到蘇息的機會! 這首詩寫得揮灑自如,宛然毫不費力,從構思、語言、描繪到誇飾,都恰到好處,能於酣暢中求嚴緊,有節制,盧仝那種特有的別緻的風格,獲得完美的表現。

2. 求一篇原創的寫茶的古文

大白茶賦 世之茶,洋洋大觀,普洱茶爲茶中奇葩。普洱茶上品乃大白茶。

“南夷出白茶,亮如銀。春掇悉數以貢”。

大白茶始祖何方何夕焉,於猛倮牛肩秧塔。重巒疊嶂,泉水鳴蟬,金烏玉兔,雲霧瀰漫。傳武侯南征,孟獲三戰,軍士勞頓多疾患。日慮稍酣,涼風習,覺醒手中鵝扇一翎去,旋落似一牛肩山。將士尋之,落翎處一白木見。囑取葉煮湯飲洗,病癒強健。奉之神靈兮葫蘆後裔世代護持與衣祿,獻之豬羊兮歲二月八吐蕊笙歌又祭奠。

君勿忘,嘉慶元年護茶事。天子一啜好,茶農萬滴淚。反暴斂,抗貢賦,扎那兄弟舉義旗,鄉鄰父老振臂呼。皇家軍隊兇,普洱府兵惡,猶有土司酷。八年血腥千山慟,英雄戰死萬壑哭。

庇後世,癸酉年春志士謀。夫牛肩秧塔古白茶幸哉,籽秧而扦插。大白茶繁滋蓊鬱連綿,遠播江外臨滄版納。“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昔之帝王貢品,今之百姓共享。嗚呼,武侯精髓得彰,萬民同樂矣。

3. 幫忙尋幾段與茶有關的古文或古詩

止爲荼荈據,吹噓對鼎 。《嬌女詩》--- 左思

下面的題目自己去找內容

(一)札、傳

1、劉琨《與兄子演書》

2、《陸羽傳》

3、陸羽《陸文學自傳》

4、蘇軾《葉嘉傳》

(二)記

1、《顧渚山記》

2、歐陽修《大明水記》

3、歐陽修《浮槎山水記》

4、唐庚《鬥茶記(1)》

5、楊維禎《煮茶夢記》

6、乾隆《玉泉天下第一泉記》

7、張潮《中泠泉記》

(三)序、跋

1、呂溫《三月三日茶宴序》

2、皮日休《茶經》序(1)

3、歐陽修《龍茶錄》後序

4、蔡襄 進《茶錄》序

5、陳師道《茶經》序(2)

6、黃 儒《品茶要錄》序

7、李維貞《茶經》序(3)

8、魯 彭《茶經》序(4)

9、陳文燭《茶經》序(5)

10、徐同氣 《茶經》序(6)

11、曾元邁《茶經》序(7)

12、常 樂《茶經》序(8)

13、歐陽修《陸文學傳跋尾》

(四)賦

1、杜育《舛賦》

2、顧況《茶賦》(1)

3、吳淑《茶賦》(2)

4、梅堯臣《南有嘉茗賦》

5、黃庭堅《煎茶賦》

(五)頌、銘、檄

1、周履靖《茶得頌》

2、李贄《茶夾銘》

3、張岱《瓷壺銘》

4、張岱《王二公徐氏家藏壺銘》

5、張岱《鬥茶檄》

(六)表、啓

1、韓 《爲田神玉謝茶表》

2、劉禹錫《代武中丞謝賜新茶第二表》

3、柳宗元《爲武中丞謝賜新茶表》

4、丁謂《進新茶表》

5、王安石《謝賜銀盒、茶、藥表》

6、楊萬里《謝傅尚書惠茶啓》

7、文徵明《致琴山》

(七)散文

1、張岱《閔老子茶》

2、張岱《蘭雪茶》

3、範煙橋《茶煙歇》

4、魯迅《喝茶》(1)

5、周作人《吃茶》(2)

6、梁實秋《喝茶》 (2)

7、林語堂《談茶和交友》

8、冰心《我家的茶事》

9、冰心《茶的故鄉和我故鄉的茉莉花茶》

10、楊絳《將飲茶》

11、楊絳《孟婆茶》

12、徐映璞《清平茶話》

13、王曾祺《尋常茶話》

14、黃裳《茶館》(2)

15、陳從周《“香”思》

16、鄒荻帆《我和茶神》

17、賈平凹《品茶》(2)

18、何爲 《佳茗似佳人》

19、蘇烈 《茶香》(2)

20、楊羽儀 《水鄉茶居》

21、王景山 《茶館與情味》

22、江藝平 《茶緣》(2)

23、陳學昭 《夜雨沉思》

24、陳學昭 《龍井隨想》

(八)小 說

馮夢龍《趙伯升茶肆遇仁宗》

2、蘭陵笑笑生《老王婆茶坊說技》

3、蘭陵笑笑生《吳月娘掃雪烹茶》

4、李漁《生二女連吃四家茶》

5、吳敬梓《馬二先生遊湖訪茶店》

6、曹雪芹《櫳翠庵茶品梅花雪》

7、李汝珍《小才女亭內品茶》

8、劉鶚《三人品茗促膝談心》

9、李綠園《盛希僑地藏庵品茶》

10、曾樸《清茶話舊侯夫人名噪賽工場》

11、李慶辰《醉茶志怪》

12、李 《死水微瀾》

13、沙汀《在其香居茶館裏》

14、陳學昭《春茶》(2)

15、廖琪中《茶仙》(2)

16、寇丹《壺裏乾坤》

17、穎明《茶聖陸羽(2)》

18、章士嚴《茶與血》

19、王旭烽 《南方有嘉木》

4. 僧某獻茶文言文翻譯

閱讀. 靈隱寺僧某.以茶得名.鐺臼①皆精.然所蓄茶有數等.恆視客之貴賤以爲烹獻,其最上者.非貴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貴官至.僧伏謁②甚恭.出佳茶.手自烹進.冀得稱譽.貴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進之.飲已將盡.並無讚語.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 貴官執盞一拱曰:“甚熱. 刷:① 鐺臼:烹茶的工具. ② 伏謁:拜見. 曾經回答過這個問題。

所以有點印象。靈隱寺某僧人,他憑會茶道而出名,茶具非常精緻。

但他所所收藏的茶葉有幾等,常常看客人的地位的高低來分別煮不同的茶給客人喝;那最好的茶葉,如果不是不是地位尊貴的或懂得茶葉味道的人,一次也不會給他的。一天,有一貴官來到,僧人待他非常恭敬,拿出很好的茶葉,親自煮水沖茶進獻給他,希望得到客人的稱讚。

這個客人一直沉默不言。僧人非常疑惑,再拿出最上等的茶再煮水沖泡進獻給客人,茶快喝完了,並沒有一語稱讚。

僧人等不急了,鞠了一個躬,說:“這個茶怎麼樣?”貴官拿着茶杯拱手,說:“非常燙。”。

5. 關於茶的古詩文

《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日高丈五睡正濃,軍將打門驚周公。口雲諫議送書信,

白絹斜封三道印。開緘宛見諫議面,手閱月團三百片。

聞道新年入山裏,蟄蟲驚動春風起。天子須嘗陽羨茶,

百草不敢先開花。仁風暗結珠琲瓃,先春抽出黃金芽。

摘鮮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餘合王公,

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門反關無俗客,紗帽籠頭自煎吃。

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麪。一碗喉吻潤,

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

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蓬萊山,在何處。

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山上羣仙司下土,

地位清高隔風雨。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

墮在巔崖受辛苦。便爲諫議問蒼生,到頭還得蘇息否。

此爲唐代詩人盧仝品嚐友人諫議大夫孟簡所贈新茶之後的即興作品。此詩內容可分爲三部分。開頭寫謝諫議送來的新茶,至精至好至爲稀罕,這該是天子、王公、貴人才有的享受,如何竟到了山野人家,似有受寵若驚之感。中間敘述煮茶和飲茶的感受。由於茶味好,所以一連吃了七碗,吃到第七碗時,覺得兩腋生清風,飄飄欲仙,寫得極其浪漫。最後,忽然筆鋒一轉,轉入爲蒼生請命,希望養尊處優的居上位者,在享受這至精好的茶葉時,知道它是無數茶農冒着生命危險,攀懸在山崖峭壁之上採摘來的。詩人期待茶農們的苦日子能有盡頭,詩裏蘊含着詩人對勞苦人民的深刻同情。全詩奇譎特異,句式長短不拘,錯落有致,行文揮灑自如,直抒胸臆,一氣呵成。

6. 奉煙茶求故事文言文

原文:(出自鄒弢的《三借廬筆談》)

蒲留仙先生《聊齋志異》,用筆精簡,寓意處全無跡相,蓋脫胎於諸子,非僅抗手於左史、龍門[注]也。相傳先生居鄉里,落拓無偶,性尤怪僻,爲村中童子師,食貧自給,不求於人。作此書時,每臨晨攜一大磁罌,中貯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道旁,下陳蘆襯,坐於上,煙茗置身畔。見行道者過,必強執與語,搜奇說異,隨人所知;渴則飲以茗,或奉以煙,必令暢談乃已。偶聞一事,歸而粉飾之。如是二十餘寒暑,此書方告蕆(chăn),故筆法超絕。王阮亭聞其名,特訪之,避不見,三訪皆然。先生嘗曰:“此人雖風雅,終有貴家氣,田夫不慣作緣也。”其高致如此。(既而漁洋欲以三千金售其稿代刋之執不可又託人數請先生鑑其誠令急足持稿往阮亭一夜讀竟略加數評使者仍持歸時人服先生之高品爲落落難合雲)

釋文:

蒲松齡(字留仙)先生的《聊齋志異》,用筆精簡,有寓意的地方並沒有留下痕跡(指不點明寓指的事物),大多脫胎於諸子百家的文章手法,不僅僅只是可以與左丘明、司馬遷抗衡的。相傳,蒲松齡先生住在鄉下,景遇落魄沒有伴偶,性格特別怪僻,當村中孩子的私塾先生,家中貧窮,自食其力,從不向別人求助。創作這本書時,每到清晨就拿一個大磁罌,裏面泡着濃茶,而且還預備一包菸草,放到行道旁,地上墊着蘆蓆,(先生)坐在上面,煙和茶放在身邊。見行人經過,一定強留他們和自己談話,蒐集奇說異聞,讓對方知道什麼就談什麼;渴了就給行人喝茶,或者奉上煙,一定讓對方暢談纔可以。每聽說一件有趣的事,回到家裏就加工潤色。就這樣經過二十多個嚴寒酷暑,這本書才完成。所以他的筆法非常絕妙。王阮亭聞名特意前來拜訪,卻避而不見,三次來訪都是如此。先生曾經說,“這個人雖然有文采,終究還是有富貴人的味道,農村人不好與他結緣。”可見他崇高的人品和情趣是什麼樣的。(接着,漁洋想買斷他的書稿代他印成書籍,他堅決不同意。又託幾個人幾次請蒲松齡先生,感激他的誠懇,於是讓使者趕快步行去給他送稿件。阮亭一晚上就把稿件讀完又略微加以批註,使者仍將批註完的稿件帶回。當時的人們都佩服先生的高雅品格,認爲他特別突出,與世俗難合。)

7. 朋友送茶的詩詞

故人寄茶

【唐】曹鄴

劍外九華英,緘題下玉京。

開時微月上,碾處亂泉聲。

半夜招僧至,孤吟對月烹。

碧沉霞腳碎,香泛乳花輕。

六腑睡神去,數朝詩思清。

月餘不敢費,留伴肘書行。

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唐】李郢

昨日東風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甌茶。

如雲正護幽人塹,似雪才分野老家。

金餅拍成和雨露,玉塵煎出照煙霞。

相如病渴今全校,不羨生臺白頸鴉。

8. 千里送茶詩句

1.安不忘危,盛必慮衰。

2.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5.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6.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7.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8.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9.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10.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11.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12.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1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14.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15.操千曲而知音,觀千劍而識器。

16.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17.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18.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

19.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20.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1.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22.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9. 寫茶的古詩

宋代蘇軾 《汲江煎茶》 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

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

枯腸未晚禁三碗,生聽荒城長短更。 盧仝,自號玉川子,愛茶成癖,被後人尊爲茶中亞聖,他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即《飲茶歌》是他在品嚐友人諫議大夫孟簡所贈新茶之後的即興之作,是一首著名的詠茶的七言古詩: 日高丈五睡正濃,軍將打門驚周公。

口雲諫議送書信,白絹斜封三道印。 開緘宛見諫議面,手閱月團三百片。

聞道新年入山裏,蟄蟲驚動春風起。 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

仁風暗結珠蓓蕾,先春抽出黃金芽。 摘鮮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餘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門反關無俗客,紗帽籠頭自煎吃。 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麪。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山上羣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雨。 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墮在顛崖受辛苦。

便爲諫議問蒼生,到頭還得蘇息否?(月團喻指茶餅) 該詩又稱《七碗茶詩》。它以神逸的筆墨,描寫了飲茶的好處,爲世人稱奇。

詩中描述詩人關閉柴門,獨自煎茶品嚐,茶湯明亮清澈,精華浮於碗麪。碧雲般的熱氣嫋嫋而上,吹也吹不散。

詩人剛飲一碗,便覺喉舌生潤,乾渴頓解; 兩碗下肚,胸中孤寂消失; 三碗之後,精神倍增,滿腹文字油然而生; 四碗飲後,身上汗水漫漫冒出;平生不快樂的事情,隨着毛孔散發出去了; 喝了第五碗,渾身都感到輕鬆、舒服; 第六碗喝下去,彷彿進入了仙境; 第七碗可不能再喝了,這時只覺兩膠 生出習習清風,飄飄然,悠悠地飛上了青天,“蓬萊山,在何處?”詩人要乘此清風而去! 優美的詩句,高雅的立意,深受歷代文人的喜愛。 詩人把茶餅比喻爲月,於是後代詩作反覆摹擬其意。

如蘇武的“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明月來投玉川子,清風吹破武林春。”

特別是“唯有兩 習習清風生”一句,文人尤愛引用,梅堯臣“亦欲清風生兩 ,以教吹去月輪旁。”盧仝的號玉川子,也因而爲人們津津樂道。

陳繼儒“山中日月試新泉,君合前身老玉川。” 《七碗茶詩》在描繪飲茶好處之時,同時對帝王們憑藉顯赫權勢爲所欲爲的驕橫也作了巧妙的諷刺:“天子欲嘗陽羨茶,百草不放先開花”,既把貢茶採製的季節(在百花開放之前採摘)烘托顯示出來,又把帝王凌駕一切的囂張之勢暗示出來。

齊已的《詠茶十二韻》是一首優美五言排律。 百草讓爲靈,功先百草成。

甘傳天下口,貴佔火前名。 出處春無雁,收時谷有鶯。

封題從澤國,貢獻入秦京。 嗅覺精新極,嘗知骨自輕。

研通天柱響,摘繞蜀山明。 賦客秋吟起,禪師晝臥驚。

角開香滿室,爐動綠凝鐺。 晚憶涼泉對,閒思異果平。

鬆黃幹旋泛,雲母滑隨傾。 頗貴高人寄,尤宜別櫃盛。

曾尋修事法,妙盡陸先生. 齊己名德生,姓胡氏,潭之益陽人,出家大潙山同慶寺,復棲衡嶽東林,自號衡嶽沙門。 這首五言排律的茶詩共有十二聯。

前二聯首先介紹了百草之靈的茶所具有的品性,後十聯分別描繪了茶的生長、採摘、入貢、功效、烹煮、寄贈等一系列茶事,語言上的對仗堪稱一絕,除首尾二聯外,每聯上下兩句都對仗工整,極顯語言的優美整飭。 故人寄茶 【唐】曹鄴 劍外九華英,緘題下玉京。

開時微月上,碾處亂泉聲。 半夜招僧至,孤吟對月烹。

碧沉霞腳碎,香泛乳花輕。 六腑睡神去,數朝詩思清。

月餘不敢費,留伴肘書行。 煎茶 【唐】成彥雄 嶽寺春深睡起時,虎跑泉畔思遲遲。

蜀茶倩個雲僧碾,自拾枯鬆三四枝。 焙茶塢 【唐】顧況 新茶已上焙,舊架憂生醭。

旋旋續新煙,呼兒劈寒木。 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

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 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唐】李郢 昨日東風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甌茶。

如雲正護幽人塹,似雪才分野老家。 金餅拍成和雨露,玉塵煎出照煙霞。

相如病渴今全校,不羨生臺白頸鴉。 與元居士青山潭飲茶 【唐】靈一 野泉煙火白雲間,坐飲香茶愛此山。

巖下維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從弟舍人惠茶 【唐】劉兼 曾求芳茗貢蕪詞,果沐頒沾味甚奇。

龜背起紋輕炙處,雲頭翻液乍烹時。 老丞倦悶偏宜矣,舊客過從別有之。

珍重宗親相寄惠,水亭山閣自攜持。 嘗茶 【唐】劉禹錫 生拍芳叢鷹觜芽,老郎封寄謫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滿碗花。 大雲寺茶詩 【唐】呂岩 玉蕊一稱絕品,僧家造法極功夫。

兔毛甌淺香雲白,蝦眼湯翻細浪俱。 斷送睡魔離几席,增添清氣入肌膚。

幽叢自落溪巖外,不肯移根入上都。 茶中雜詠·煮茶 【唐】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連珠沸。

時看蟹目濺,乍見魚鱗起。 聲疑鬆帶雨,餑恐生煙翠。

尚把瀝中山,必無千日醉。 與趙莒茶宴 【唐】錢起 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

塵心洗盡興難盡,一樹蟬聲片影斜。 茶詩 【唐】鄭愚 嫩芽香且靈,吾謂草中英。

夜臼和煙搗,寒爐對雪烹。 惟憂碧粉散,嘗見綠花生。

峽中嘗茶 【唐】鄭谷 蔟蔟新英。

少女的茶道未增刪翻譯帶翻譯

少女的茶道未增刪翻譯帶翻譯如下:

茶道,就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亦被視爲一種烹茶飲茶的生活藝術,一種以茶爲媒的生活禮儀,一種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領略傳統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茶道文化起源於中國,南宋時期傳入日本,衍生出日本茶道。現如今,茶道文化已在日本流行。茶道的代表人物有唐朝《茶經》的作者茶聖陸羽和在少室山茶仙谷茶仙泉隱居時寫下《茶譜》《七碗茶詩》的唐朝詩人盧仝。

茶,植物學名,灌木或小喬木,嫩枝。葉革質,長圓形或橢圓形,先端鈍或尖銳,基部楔形,上面發亮,下面或初時有柔毛,邊緣有鋸齒,葉柄。

花白色,花柄有時稍長;萼片闊卵形至圓形,,宿存;花瓣闊卵形,基部略連合,背面,有時有短柔毛;子房密生白毛;花柱。蒴果3球形或1-2球形,高1.1-1.5釐米,每球有種子1-2粒。花期10月至翌年2月。

盧仝原文_翻譯及賞析

盧仝tóng〈形〉(約795-835) 唐代詩人,漢族,“初唐四傑”之一盧照鄰的嫡系子孫。祖籍范陽(今河北省涿州市),生於河南濟源市武山鎮(今思禮村),早年隱少室山,自號玉川子。他刻苦讀書,博覽經史,工詩精文,不願仕進。後遷居洛陽。家境貧困,僅破屋數間。但他刻苦讀書,家中圖書滿架。仝性格狷介,頗類孟郊;但其狷介之性中更有一種雄豪之氣,又近似韓愈。是韓孟詩派重要人物之一。 盧仝

軼事典故

盧仝是范陽人。最初隱居在少室山,號玉川子。他的家及其貧困,只有圖書堆積。後來以占卜選擇住在洛城,只有破屋幾間而已。有一僕人留着長鬍子,不用頭巾裹頭;一奴蜱也光腳,且老掉了牙。終日苦吟,靠附近僧人送米維持生活。朝廷瞭解到他有清高耿介的節操,共兩次以周到的禮節召他爲諫議大夫,他都沒有出仕。當時韓愈做河南行政長官,欣賞他的節操,很尊敬地對待他。盧全曾經被惡少恐嚇,向韓愈訴說,韓愈要爲他評理,盧仝考慮到不法之人會恨韓愈,不想再追究此事,韓愈更加佩服他的度量。元和年間,逢月蝕,盧仝賦詩一首,意在譏諷當道宦官結成的黨羽,韓愈非常讚賞其文辭精巧,其他很多人都很不滿。

等到甘露禍起之時,盧仝恰巧與宰相王涯的幾位幕僚在相府的書館中吃飯,於是留宿在此,吏卒祕密行捕,盧全說:“我是盧山人,和大家沒有結怨,(我)有什麼罪?”官吏說:“既然是山人,來宰相的宅院,難道不是有罪嗎?”倉促忙亂中自己也不能辯解清楚,竟然一同遭受了甘露之禍。盧仝年老沒有頭髮,太監就在他的腦後訂個釘子(以行刑)。先前盧仝生個兒子取名“添丁”,人們認爲是中了預示吉凶的隱語。盧仝性格清高不俗耿介偏執,見識高遠不凡。唐代詩體都有創作,卻與他人所作不同,自成一家,用詞推崇奇崛怪異,一般讀的人不理解,瞭解他的人還是容易領會明白的。後世的人效仿模擬他,於是成爲獨具一格的一代宗師。有文集一卷傳至今。古詩寫到:“枯魚過河泣,何時悔復及。作書與魴與,相戒慎出入。”這是說要防備重蹈前面的覆轍。盧仝情志如霜雪一樣純潔,節操可與松柏媲美,修養已深深達到無咎無譽的境界,還在乎什麼失去門庭戶院。

生平

盧仝少有才名,未滿20歲便隱居嵩山少室山,不願仕進。朝廷曾兩度要起用他爲諫議大夫,均不就。曾作《月食詩》諷刺當時宦官專權,受到韓愈稱讚(時韓愈爲河南令)。甘露之變時,因留宿宰相兼領江南榷茶使王涯家,與王涯同時被宦官所害——“盧仝老無發,閹人於腦後加釘而死”。 據清乾隆年間蕭應植等所撰《濟源縣誌》載:在縣西北十二里武山頭有“盧仝墓”,山上還有盧仝當年汲水烹茶的“玉川泉”。好友賈島有《哭盧仝》詩:“平生四十年,惟着白布衣。”

盧仝好茶成癖,詩風浪漫且奇詭險怪,人稱“盧仝體”,他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傳唱千年而不衰,其中的"七碗茶詩"之吟,最爲膾炙人口:"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 生。……" 與陸羽茶經齊名。茶的功效,和盧仝對茶飲的審美愉悅,在詩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人以詩名,詩則又以茶名也。盧仝著有《茶譜》,被世人尊稱爲“茶仙”。盧仝的《七碗茶歌》在日本廣爲傳頌,並演變爲“喉吻潤、破孤悶、搜枯腸、發輕汗、肌骨清、通仙靈、清風生”的日本茶道。日本人對盧仝推崇備至,常常將之與“ 茶聖”陸羽相提並論。至今河南濟源市的九里溝還有玉川泉、品茗延壽臺、盧仝茶社等名勝。

祖籍

盧仝生於濟源,葬於濟源,但“盧仝故里”之名鮮爲人知。這大概與盧仝慘死不無關係。

公元835年,長安發生“甘露之變”,盧仝受到連累。他的好友賈島曾在《哭盧仝》一詩裏寫道:“長安有交友,託孤遽棄移。”也就是說,盧仝臨刑前,長安的好友去送別,盧仝委託友人照顧自己的孩子。

據盧仝的第四十七代嫡系子孫盧和平講,盧氏後人將盧仝的屍骨偷運回濟源安葬,後擔心受到牽連,在安葬盧仝之後,就舉家南遷。此後幾百年間,盧仝就在故鄉銷聲匿跡了。

盧和平老人拿出祖傳的《盧氏族譜》顯示,南遷之後,盧姓一族分爲兩支,一支定居於江南,另一支則在明代輾轉返回濟源定居。

據《盧氏族譜》記載:“先祖盧公諱伯通,山西洪洞城十里鋪人。明洪武初年,懷府洗縣,田園荒蕪,人煙絕跡三十二年流離者悉歸故土,我先祖伯通思祖宗,懷望故鄉。遂攜四子:大公、二公、**、四公和弟伯元,迴歸故里濟邑玉川鄉武山頭村。初遷時,二代祖有難色,先祖告之曰:吾本濟人唐賢全號玉川裔也。子侄欣然從來,立整建廟。”

由唐至明,幾經變遷,濟源人也漸漸忘記了這位“茶仙”,盧仝墓也淹沒在許許多多平民墓冢之間,鄉村百姓,除了盧氏後人,誰也不曾想到這裏曾是一代茶道大師的出生和葬身之地。

直到清代,盧仝故里的名聲纔再次被人們記起。在思禮村村頭,有一塊石碑,上書“盧仝故里”四個大字,石碑兩側有兩行小字——“賢才工詩與日月同輝,德澤潤野使薈草爭妍”。這塊石碑立於清代末期,爲當時的廣東道監察御史劉邁園所題。

據《濟源縣誌》記載,劉邁園畢生以品茗爲樂,有一年回故鄉濟源探親,想拜謁盧仝。當他問當地士紳和盧氏後人盧仝墓冢在何處時,回答說墓冢已經被平了,碑文等也找不到蹤影。劉邁園大怒:“世人尚還尊敬先賢盧仝,你們是後裔,竟不尊敬先祖,真乃大不敬也,不懂事理。”

盧仝的詩文當時我醉美人家,美人顏色嬌如花。今日美人棄我去,青樓珠箔天之涯。天涯娟娟姮娥月,三五二八盈又缺。翠眉蟬鬢生別離,一望不見心斷絕。心斷絕,幾千裏?夢中醉臥巫山雲,覺來淚滴湘江水。湘江兩岸花木深,美人不見愁人心。含愁更奏綠綺琴,調高弦絕無知音。美人兮美人,不知爲暮雨兮爲朝雲。相思一夜梅花發,忽到窗前疑是君。——唐代·盧仝《有所思》

有所思

唐代盧仝

展開閱讀全文∨ 當時我醉美人家,美人顏色嬌如花。

今日美人棄我去,青樓珠箔天之涯。

天涯娟娟姮娥月,三五二八盈又缺。

翠眉蟬鬢生別離,一望不見心斷絕。

心斷絕,幾千裏?

夢中醉臥巫山雲,覺來淚滴湘江水。

湘江兩岸花木深,美人不見愁人心。

含愁更奏綠綺琴,調高弦絕無知音。

美人兮美人,不知爲暮雨兮爲朝雲。

相思一夜梅花發,忽到窗前疑是君。 ▲ 愛情日高丈五睡正濃,軍將打門驚周公。口雲諫議送書信,白絹斜封三道印。開緘宛見諫議面,手閱月團三百片。聞道新年入山裏,蟄蟲驚動春風起。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仁風暗結珠琲瓃,先春抽出黃金芽。摘鮮焙芳鏇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餘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門反關無俗客,紗帽籠頭自煎吃。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麪。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山上羣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雨。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墮在巔崖受辛苦。便爲諫議問蒼生,到頭還得蘇息否。——唐代·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唐代盧仝

展開閱讀全文∨ 日高丈五睡正濃,軍將打門驚周公。口雲諫議送書信,

白絹斜封三道印。開緘宛見諫議面,手閱月團三百片。

聞道新年入山裏,蟄蟲驚動春風起。天子須嘗陽羨茶,

百草不敢先開花。仁風暗結珠琲瓃,先春抽出黃金芽。

摘鮮焙芳鏇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餘合王公,

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門反關無俗客,紗帽籠頭自煎吃。

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麪。一碗喉吻潤,

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

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蓬萊山,在何處。

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山上羣仙司下土,

地位清高隔風雨。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

墮在巔崖受辛苦。便爲諫議問蒼生,到頭還得蘇息否。 ▲ 去年留不住,年來也任他。當壚一榼酒,爭奈兩年何。老來經節臘,樂事甚悠悠。不及兒童日,都盧不解愁。——唐代·盧仝《守歲二首》

守歲二首

去年留不住,年來也任他。當壚一榼酒,爭奈兩年何。

老來經節臘,樂事甚悠悠。不及兒童日,都盧不解愁。查看更多盧仝的詩文>>

標籤:茶詩 七碗 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