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嶗山茶的來歷

嶗山茶的來歷

嶗山茶是中國著名的綠茶,產地在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傳說漢代著名醫學家張仲景在嶗山修煉時,發現當地野生茶樹葉子鮮綠豐茂,便採摘製成茶葉,用來飲食、治病。後來,嶗山茶逐漸成爲一種貴族飲品,深受人們的喜愛。

據考證,嶗山茶的種植歷史至少有一千年。唐代詩人白居易在其詩中便稱讚了“嶗山茶好東西”;明代文學家馮夢龍在《談龍說鳳》中也有這樣的描述:“嶗山茶爲天下名品,山高林密,氣候宜茶,故出茶清甘滑利。”

嶗山茶因其鮮綠鮮香、味美爽口、營養豐富而備受人們推崇。在世界各地都有很高的聲譽,成爲中華茶文化的代表之一。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青島綠茶的嶗山茶的歷史

喜歡喝茶的青島人都知道“嶗山綠”,它吸收了山水精華,湯碧色青,品之回味無窮。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嶗山茶並不是“坐地戶”,而是從千里之外“移民”而來。

1.南茶“北嫁”入嶗山

A、1957年黃山引種茶苗 太平山試種  1957實行綠化與生產相結合的方針,山東省將茶苗移植試驗範圍確定爲青島、日照、臨沂三市,並首先在青島開始了移植試驗。1957年冬,茶苗移植試驗起動,引種的是皖南,浙江良種。最初在太平山南麓苗圃試種。第一次是青島市從黃山運來2年生的茶苗5000株,進行試植,無一成活。

B、1958年杭州引種 太平山試種  1958年又試行育苗馴化,由杭州引種進行試驗,在中山公園太平山南麓的空曠地帶試種。首先是在花木苗圃地裏進行,出苗率達70%左右,通過打蔭棚、設風障,半數以上安全渡過了第一個冬天,育苗馴化的第一個階段獲得初次成功。

C、1959年移植試驗  1959年,馴化小苗出圃後的移植試驗,選地移植效果良好,成活率也達到70%,春雨之後,部分避風位置較好的茶樹又從根部發出了新芽,有30叢茶樹得以成活,雖然數量不大,但是還是很鼓舞人心的,爲下一步移植奠定了事實依據。( 通常我們所說的嶗山茶“南茶北引”成功,就是從這一年開始的,即第一棵茶樹真正成活 )。

D、1960茶園培植  1960年作了培植茶園的嘗試,省林業廳撥給青島市茶種800斤,在原有苗圃地內進行了較大數量的播種育苗培植。

E、1962引種成功  1962年在嶗山縣下宮風景區進行直播茶苗試驗,當時播種的約有5萬多叢,摺合40多畝,但由於長期缺乏管理,死亡率很大,存活僅1萬叢,引種成功。在上清宮附近海拔300米的一塊坡地上發現了1962年直播的茶樹27叢,期間並沒有人對其實施防凍措施,然茶苗竟能夠安全越冬,可見嶗山極適宜茶樹的生長。

F、馴化培植  1963年以,開始進行馴化培植,主要是進行開園移植採取一次直播定植的試驗。重新調整了茶樹管理小組,在茶樹的正常管理中,採取勤中耕、常除草、多施肥的辦法,促使茶苗生長快、生長旺盛、植株強壯從而增強了茶苗本身對嚴寒、乾旱和季風侵襲的抵抗力。

G、南茶北引 落地生根  1964年採到了第一批茶籽,1965年播種出苗完全正常,青島茶樹第二代的出世,說明茶樹不僅能在青島落戶,而且也能世代相傳的定居下來,現在可以肯定地說在青島完全有條件大量發展茶樹。 (真正的大面積積極開始)

2.入鄉容易隨俗難  “南茶北引”成功了,但產地有限,產量很低,在社會上幾乎沒有影響。80年代中後期到90年代初,茶樹種植技術有所發展,但技術很不普及,製茶技術只有極少幾個人掌握,上市量非常有限。加之當時人們的生活水平較低,到90年代初期嶗山茶種植面積也就1000畝左右。

3.嶗山茶“反客爲主”  90年代中後期,嶗山茶獲得大發展。扶持,資金支持,技術指導,鼓勵種植,改糧爲茶。茶樹種植面積年均增加1000畝左右,註冊商標幾十個,種植技術和製茶技術越來越精湛,知名度越來越高,花茶日漸從當地人的桌上退出,嶗山茶成了不可替代的飲品。

2004年5月青島市首屆“嶗山茶節”成功舉辦,60多個品種的嶗山茶參展,萬里江,雲霧茶等名茶風靡海內外,嶗山茶文化的研究也在興起。  嶗山區茶葉種植面積達12000餘畝。  從第一批茶樹“客人”移居嶗山算起,嶗山茶的歷史已近半個多世紀。到今天,嶗山“客茶”已經成爲我國茶葉市場上的一支崛起的新生軍。在人們的潛意識裏它就是地道的“坐地戶”了。

嶗山茶的相關傳說

嶗山深山裏面長有茶樹,這在當地是普遍爲大家所能接受的說法,關於嶗山茶的傳說當地流傳着這樣一個民間故事:若干年以前,嶗山太清宮處來了一位年輕的白面書生。據說,該書生原籍杭州,家境殷實,只因自小有兩大嗜好,一是酷愛品茗飲茶,二是廣習琴棋書畫,而於八股學業上則聊無用心,所以屢試不第,遂心灰意冷,終致攜琴揣茗,離家出走,遍訪華夏名山大川,廣尋天下畫朋琴友。一日,來到嶗山太清宮處,但見山清水秀,石奇草異,浩瀚大海,一碧萬頃,清風徐來,花香鳥鳴,大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超然物外的愉悅心境。遂借居廟中,早晚與廟中道士或品茗論道,或撫琴賞樂,樂不思蜀,竟在此住了下來。話說東海龍王的三女兒一日閒暇遊玩來至嶗山太清宮,似神仙窟宅、類靈異府地的嶗山美景,深深地吸引了這位在寂寞深宮中長大的小龍女。走在綠蔭小徑上,忽然和煦的細風,從綠樹掩映的山路深處送來了一陣委婉幽雅的琴聲。循着琴聲,來到一處道舍窗外。但見屋內一白面書生正在撫琴,面前的几案上放着一杯熱茶,裊裊上升的熱氣中,股股濃郁的茶香沁人肺腑。近觀白面書生,耳聞陽春白雪,嗅品濃郁茶香,小龍女醉了。於是他們相愛了,結爲夫妻,嶗山就成了他們的家。遊山玩水,品茗撫琴,終日廝守相伴,其樂融融。卻說光陰如梭,轉眼已是數月。忽一日小龍女見書生面帶愁容,經再三究問,原來書生自杭州帶來的茶葉已經沒有了,嶗山當地又沒有茶,斷了吃茶這一嗜好之源,令書生整日無精打采、心思不安,大有迴歸故里的意思。小龍女一聽,原來如此,笑對書生說:“相公,嶗山乃天下神山,不管是江南的,還是塞北的,只要是世上有的,嶗山就有,何況是一株茶呢。嶗山巨峯頂下、比高崮上,就有一株神茶,趕明天,我和您一起去採回來,茶葉不就有了嗎?”小龍女說完,從頭上摘下一支珠花簪子,揚手一扔,只見這支簪子隨風飄飄搖搖,朝着比高崮飛了上去。待到第二天書生和小龍女來到比高崮上時,但見崮頂上石縫中,已經長出了數株翠綠鮮嫩的茶樹來了。從此以後,書生和小龍女也就在嶗山安居樂業、白頭偕老了。

這個嶗山茶的民間故事,是20多年前,一位80多歲的宋姓老人在當時的嶗山林場裏給周圍的人講的。老人還講了下面一個故事。

嶗山比高崮附近有兩座廟。東南不遠處的一座叫“鐵瓦殿”,此廟初建於何時沒有記載,只知曾於明朝萬曆年間重修過,據說因爲當時所用的屋瓦都是從江南定製的鐵瓦,因而稱“鐵瓦殿”,但因清朝康熙初年遭雷擊引發火災而成廢墟。西南不遠處的一座叫“白雲庵”,建成於明朝嘉靖年間,略早於鐵瓦殿的重修,至清朝康乾時期,因已經無人居住而逐漸傾廢。故事說,早年間有一位住在鐵瓦殿的老道士,因爲年紀大了,爲延緩體衰、祛病健身,所以經常出門爬山,一爲鍛鍊身體,二爲採集山藥,堅持數年,自覺確實有益。鄰近的白雲庵裏住着一位老道姑,年紀跟老道士相仿,也經常出門爬山,有時候與老道士相伴一起走上一段山路,不過,很少見到老道姑採集山珍草藥一類的東西。令老道士百思不解的是,雖兩人年紀相仿,但多年來自覺自己堅持不懈的鍛鍊和藥補,確實於身體有益,可是終究年紀不饒人,一年一年,老相益深。再看老道姑,鍛鍊是一樣的,雖從未見老道姑服用什麼靈丹妙藥,但老道姑多年來始終是鶴髮童顏。想至此,老道士自愧弗如,見面時就覺矮人三分,時間一長,竟因此而病,一直臥牀不起。忽一日,但聞“吱呀”一聲,鐵瓦殿柴扉輕啓,老道姑來到了老道士的病榻前。只見道姑從懷中摸出一小紙包,從中取出幾片黑褐色的樹葉狀的東西,放在碗裏,衝上開水,扶起老道士,給他喝了幾口。昏睡中的老道士正迷迷糊糊危在旦夕,忽然覺得一股熱流入口後直衝丹田,只聽得“啊”一聲,老道士緩過氣來了。睜開眼的老道士見老道姑坐在自己身旁,知道是老道姑救了自己一命。遂轉問老道姑給自己喝的是什麼藥。老道姑回道,是比高崮上神茶葉子,並且告訴他說,自己就是因爲常年喝這種神茶水,所以體質健壯,百病不染,容顏不衰。老道士恍然大悟,只覺得精氣神又回到了自己的軀體內。從此,每日與老道姑一起到比高崮下尋撿神茶落下來的葉子,常年飲用,兩人相偕百歲之後無疾而終。

嶗山茶源遠流長,有記載的歷史可上溯到千年前,傳說在嶗山的名峯中,最富有神祕色彩的要數“天茶頂”了。它的神祕就在於那棵富有傳奇性的“天茶”。天茶頂位於巨峯東側“明霞洞”北面。海拔近千米,遠望巍峨雄偉,直刺青天,山勢陡峭險峻,懸崖石壁如刀削斧斫,古人說它“鳥飛不過,獸跡難通”最奇的是東面絕崖之處,石峯中竟凌空生長着一顆古老的茶樹。幾百年來,春天泛綠,夏季蔥蘢,深秋凋落,從來沒有人敢攀登採摘,所以稱爲“天茶”。於是引起不少有趣的傳說。民間相傳在天茶頂上住着一個老道士一個小道士。一天老道士派小道士下山採購日常用品。小道士辦完事後一看天色還早。就在集市上轉轉。聞到一股誘人的香味,一看是賣牛肉的。小道士這個饞啊。忍不住買了幾斤。回山的路上翻山越嶺的走餓了,再加上也怕發現了受罰。就把牛肉拿出來狼吞虎嚥的吃了。晚上睡覺的時候小道士就覺得腹脹難耐,不止。老道士進來問明原由就出屋了。不一會拿來一碗綠瑩瑩的透着奇香的湯水,小道士喝後感覺肚裏一陣咕嚕嚕的響,腹脹感覺神奇的消失了。小道士翻身跪謝,並問剛纔喝的是什麼。老道士呵呵笑道:“此乃天茶也。”自此天茶頂上有神茶的傳說也流傳了下來。

青島的嶗山茶始於上世紀五十年代。1958年,毛指示在“在山坡上多多種茶,種樹”,當時的譚啓龍倡導“南茶北移”的嘗試,青島市園林局從安徽黃山購5000株茶苗在青島中山公園試種。但是,因爲氣候、土壤等條件以及品種的適應能力所致,當年樹苗幾乎全部死亡。1959年,青島市園林局吸取經驗教訓,從浙江引入抗寒能力強的茶樹品種,選擇適宜茶樹生長的嶗山林場引種育苗,終於奇蹟般地試種成功,結束了中國幾千年茶不生北方的歷史。接着,先後在嶗山太清宮、王哥莊、姜家村、曉望村等地引種,到20世紀70年代,嶗山茶的種植面積近百畝。九十年代以後,嶗山區委加大對嶗山茶栽培種植的激勵和資金扶持力度,嶗山茶的種植進入迅速發展的軌道。“海上第一名山”的嶗山是我國海岸線上唯一海拔超過千米的高山,山青海碧、雲霧繚繞。氣候溫暖溼潤,光照較強,霜期也較南方長,加之晝夜溫差大,茶樹生長髮育慢,採摘間隔時間長。所以茶葉有充分的時間積累營養成分,故嶗山茶葉鮮茶葉面厚實,內含營養物質豐富。有大量的多酚類、芳香物質和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等有益人體健康的成分。加之嶗山山泉水的滋潤使嶗山茶本身有一種天然的、獨特的豌豆麪香、山栗子面的香氣。“南茶北引”的舉措鑄就了青島又一閃亮的品牌,40多年的精心培育和辛勤耕耘,使嶗山茶蠃得了“江北第一茶”“茶中新貴”的聲譽。

中國茶的神奇魅力,不僅在於其事關民生,更在於其凝聚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華。在茶的滋養下,浸透出“廉、美、和、敬”的中華文化。茶在中國,不僅是一種飲品,更是一種修養之道。提倡茶爲國飲,有助於培養清廉之風,節儉之風,清明之氣。作爲生活與文化的載體,茶無所不在,通過對茶文化的弘揚,以茶行道,淨化社會風氣,促進社會和諧,這應該成爲當前中國茶的一項使命,也是嶗山茶深入發展的一個目標。

茶乃天地之精華,蒼生之殊榮!

嶗山茶的相關文化

嶗山,是“海上第一名山”,有“神仙宅窟”“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之美譽。獨特的地理環境,肥沃的土地,優質的水源培育出的嶗山茶,色、香、味、形俱佳,名揚海內外。

嶗山是道教名山,秦皇漢武都曾來此仙山祈福增壽。素有“神仙之宅,靈異之府”的美稱。嶗山的風透着仙氣,嶗山的水透着靈氣。嶗山是一座讓道教通體浸染的山。海波山色相映,雲光紫氣變幻。

嶗山種茶已有悠久的歷史。嶗山茶相傳原由金丘處機,明張三丰等嶗山道士自江南移植,親手培植而成,數百年爲嶗山道觀之養生珍品。清顧炎武曾品作詩讚嶗山,蒲松齡曾飲茶《聊齋》寫絳雪。嶗山茶的成品茶屬於綠茶,由精選嶗山鮮茶用現代工藝加工而成。嶗山地區氣候溫暖溼潤,光照較強,霜期也較南方長。飲用嶗山茶。特別是茶內氨基酸和咖啡鹼含量高,茶湯濃醇鮮爽,飲後頰齒留香,令各地好茶者讚不絕口。因此,嶗山茶與嶗山礦泉水、嶗山耐冬花並稱“嶗山三絕”,享名天下,冠蓋東方。

嶗山茶史悠久,絢麗多彩,在幾百年的歷史長河中積澱了豐富的文化內含,託情寓義、理性昇華,個性獨具、形神完美,極具大家風範,在中國茶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同國內其他茶文化源地相比,嶗山茶文化有諸多獨到之處。一是內聚山海文化的特質。茶實嘉木英,其香乃天育。嶗山茶,集天地之靈氣,納山海之精華,實是名山名水孕育出的名品。被譽爲海上名山第一的嶗山,是我國海岸線上唯一海拔超千米的高山,山青海碧,雲霧繚繞,氣候適宜,加上富含礦物質的天然泉水,造就了嶗山茶色、形、香、味、意俱佳的品質,位居嶗山三絕之首,遠有美名。

名山蘊名泉,名水育名茶。作爲中國種茶緯度最高、土壤、氣候等生長環境最好的北方茶,嶗山茶汲取山中泉水,沐浴大海朝陽,浸潤海霧紫氣,生就了色澤翠綠,香清味醇的氣質,是綠茶中的上品,被譽爲“茶中新貴”。

“茶中新貴”是在第九屆國際茶文化研討會上對嶗山茶的評價。國際茶文化研討會被譽爲茶葉界的“奧林匹克”,是世界茶界最高規格的國際性學術會議,每兩年一屆,1990年以來已成功舉辦了八屆。該研討會還按照奧運會的申辦形式確定主辦地,已分別在中國杭州、常德、昆明和韓國漢城、中國廣州、馬來西亞吉隆重坡、中國雅安等地舉辦。2006年5月26日,第九屆國際茶文化研討會在青島舉行,青島由此成爲我國北方第一個舉辦這一國際茶葉界盛會的城市。這次盛會與國際接軌,凸顯仙山聖水嶗山茶的茶中新貴地位,叫響江北名茶第一的品牌,促其進一步提質升級擴大規模,是青島嶗山茶發展進程中的一次飛躍。

嶗山素有景色優美、氣候宜人而聞名於世。冬季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氣溫爲零下1.2℃,夏季最熱的8月平均氣溫爲25℃,全年平均氣溫12.2℃。當中國北方早以冰封雪飄之時,青島市、嶗山依舊溫暖如春,當南方酷暑難耐之時,青島市、嶗山卻涼如初秋,所以一年四季(尤其春、夏、秋)雲霧繚繞,空氣溫度大,白晝溫差較大,嶗山土地肥沃,嶗山水充沛。該地區被山東省農業廳命名爲無公害農業生產基地。爲此很適合嶗山綠茶種植和生產。由於獨特的氣候和優良的生態環境,嶗山綠茶生產週期長(即採摘間隔時間長)鮮茶葉葉面厚實,所以茶葉所含營養成份豐富,茶葉本身有一種天然的、獨特的、豌豆麪香味,山栗子面的香氣,經科學論證確認綠茶是六大保健食品之一,爲此深受消費者喜愛。

嶗山茶的簡介

嶗山的勝景在於它的山景和海景並存,山中又有溪有瀑,有僧、有道,山峻石奇,別有洞天。嶗山不僅有奇峯異石,更因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奇特的地理環境, 名山蘊名水,名水育名茶,這是品茶人的講究。嶗山是“海上第一名山”,有“神仙宅窟”、“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之美譽。由於嶗山地區瀕臨海洋,空氣中污染較少,形成的降雨、降雪潔淨,而這些雨雪所形成的水源又經過多級岩層的循環滲透,吸收了多種有益人體的礦物質,因此嶗山泉水礦化度低,水質清純,口感甘甜清冽。

1930年德國人通過檢驗發現,嶗山礦泉水水質優異,於是設廠開採生產,至今已有百年曆史。這真正成就了“仙山聖水嶗山茶”的顯貴地位,成就了中國江北第一名茶。作爲中國最北方的綠茶所具有的生長週期長的特點。

茶圖鑑 | 嶗山綠茶:“我的由來”(一)

各位茶友大家好啊,這裏是爲您科普各類茶葉訊息的端仔。

自上個星期起,全國大部分地區開始迅速降溫,想要回暖, 多穿件棉衣可不如喝一杯熱茶 。對於很多朋友而言,到了冬天最期待的,莫過於一羣知己茶友圍坐一起,品茗聊天、話話家常~

趁着空閒,端仔也想要考一考各位茶友: “葉片厚,豌豆香” 是描述的哪一種茶呢?

“葉片厚=古樹茶?豌豆香=龍井茶?”

其實,說起“葉片厚,豌豆香,滋味濃,耐沖泡”, 嶗山綠茶不遑多讓 !

嶗山綠茶,歷史雖沒有那麼久遠,卻也被公認爲是中國優質茶之一 。

那麼, 嶗山綠茶的起源 大家瞭解嗎?今天,端仔就先帶茶友們瞭解一下:嶗山綠茶是怎麼誕生的。

嶗山綠茶的命名,顧名思義,就是簡單的“地區+茶種”。

沒有像碧螺春、龍井等得名來的浪漫又有歷史色彩,也沒有同安吉白茶、大紅袍之類的名字彷彿障眼法,就是最直接簡單的告訴你, 它是綠茶,產自嶗山 。

嶗山綠茶,其實是 “南茶北引” 的優秀結晶。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有民間農業科技人員提出了“南茶北引”的設想 。

茶樹喜溼喜溫,需要良好的水質與酸性土壤,而被譽爲 “北國小江南” 的青島嶗山,是北方少有適合茶樹生長的適宜區。因此,“南茶北引”工程以青島嶗山爲起點之一正式開展。

其實,在最開始的時候,很多人並不看好這個項目。

《茶經》中提到: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茶樹自古就生長在氣溫溫和溼潤的南方,中國古籍上幾乎找不到任何有關“北方種植茶”的文字記載,西方科學家也曾經斷言: “北緯30度以北地區不能種茶。”

雖困難,但 經過7年時間,青島市建設局林園管理處將不可能變爲可能!

1957年

開始移植茶苗,由於運輸過程中損壞茶苗根部導致培植失敗。

1958年

再次試種茶苗,出苗率達70%。

1960年

進行茶苗移植實驗。

1964年

加工試製毛茶,並採摘到第一批茶種。

1965年

青島茶樹第二代誕生。

此後,青島嶗山茶葉的種植技術和製茶技術越來越精湛,嶗山綠茶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嶗山綠茶產地也被譽爲中國緯度最高的規模化茶葉產區。 在2006年10月,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嶗山綠茶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關於嶗山綠茶的系列科普還未結束

如何品飲嶗山綠茶?如何鑑別嶗山綠茶?

想系統瞭解茶知識,歡迎大家持續關注茶文庫!

與 茶文庫 ,品一方茶,會天下友

共飲時光味道,匯聚茗茶精髓

關於嶗山傳說故事

嶗山,古稱勞山、牢山,位於中國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黃海之濱,是中國著名的 旅遊 名山,被譽爲“海上第一仙山”。那你知道關於嶗山 傳說 故事 有哪些嗎?下面是我給大家分享的關於嶗山傳說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嶗山傳說故事 篇【1】

  說金山派祖師孫紫陽真人看荷花妍麗,心想冬天氣溫下降,花兒卻如此嬌豔,此地必是 風水 寶地,定有靈氣,於是每日皆至荷花池畔,採天地之靈氣,吸日月之精華,如醉如癡,不思茶炊。一日,小徒見師傅修行艱苦,便下山買來水餃,五體投地跪於師傅面前祈請恩師進食。孫真人忽一念頓生,認爲萬物皆有靈性,他想與己朝夕相伴的荷花也會品嚐人間煙火,尤其觀百叢之中一株別有其異,與衆不同,只見玉霜冰雪之中,花色不減,傲視嚴冬。孫真人便把水餃放於花上,孰知須臾花兒更嫣,且熱氣騰騰,頃刻間水餃被荷花裹住而吞食。此後孫真人必命小徒端齋飯獻於花前。此花在孫真人之培育下修成正果變成仙子,她爲感激仙人而想以身相許。孫真人看花雖修形,色心不減,便找人替代自己而成全其思欲之事。後來孫真人得道仙去,明霞洞曾一度興旺,山下人謀事無不去明霞洞求神護佑,以得前程坦蕩事業錦繡。某年山下有一書生進京趕考,進入京城,在一店內剛要安歇,忽然身邊立有一位長髯飄飄的老者。老者對書生說:我知道你是前來趕考的,我與你同鄉,來京數載不曾回家,想勞你捎一封書信,不知是否能如願 ? 書生說:你我同鄉,又同在鄉外,這舉手之勞何足掛齒,拿來便是。書生說着,只見老者從袖中拿出信函一封遞給自己,書生看信封上沒落任何字跡,剛要問稍往何處。老者說:“你知道嶗山明霞洞有一處荷花池吧 ? 芽書生點點頭。老者又說:到荷花池就說石門開石門開,京城稍的書信來就可,且記且記。說完老者不見了蹤影。書生感覺此事蹊蹺,如在夢中,明霞洞離書生家近在咫尺,卻從沒有看到有如此一白髮老者。

  沒多久,書生考試畢起程返鄉,沒進家門,便直奔嶗山明霞洞荷花池而去。書生在荷花池畔按老者所授祕

  語剛在口中念過,突然眼前豁然開朗,金光速現,霞光萬道,紫氣騰騰,院內金玉鋪地,一片豪華。目前景色,書生看得目瞪口呆。沒過多久,自門裏蹣跚着走出一位老媽媽,雖已花甲,但風韻猶存,慈眉善目,和藹可親。在她身後緊隨一少女,其步態嫋娜輕盈,顏色十分,甚是迷人。她們把書生引進舍內,舍內如桂花飄香,四周珠光寶器映目,夢寐也不曾想過有如此鉅富家貲,豪華絕頂,真是皇室不比。老媽媽讓少女給書生端飯,書生推辭。少女進廚房拿出一碗,從鼻子裏哧啦啦濞出一碗鼻涕,須臾便變成一碗熱氣騰騰的麪條。老媽媽讓書生吃下,書生暗自思忖,污穢難睹,何談下嚥 ? 如此華麗之堂,卻端來令人作惡之食,真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書生起身告辭。老媽媽見書生不食,面有尷尬之色,遂從兜裏掏出一塊手帕,轉身從盆裏抓出一把豆芽包裹於內遞於書生,要書生回家與家人同享。書生半推半就塞與衣袋。老媽媽和少女把書生送出門外,互道保重。須臾,亭臺樓閣如夢幻泡景迅速不見,惟荷花池依然如故。書生甚感詫異,他覺得拿幾個豆芽回家太過寒酸,便拿出手帕向荷花池裏一抖,把豆芽盡拋於內,看那手帕潔淨,書生不忍丟棄便帶在身邊。回家把此蹊蹺事同老母細說一番,母親讓其拿出手帕細細端祥,只見上面有一粒金豆芽。書生反悔自己不該一時莽撞把金豆芽丟掉,母親說:金銀財寶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走,何必貪戀財色。後來書生考中狀元並封有官職,其辭官不授,攜母隱遁山林。 書生雖歸隱山林,其所經歷之事一傳十,十傳百,被一南方蠻子知道,蠻子精通風水,他深知荷花池內藏 有寶物,要想掘得此寶,需在冬日煉就赤臂臥雪和赤腳穿冰之,在夏日煉就頭頂暴日坐懷不亂之心法,有此方能思謀成真。一日蠻子選擇良辰吉日到山上,每每沉靜,腦中思想得寶之後富甲一方之榮耀,更想美女纏身之快事。如此一來,六慾難捨七情牽纏而不能得法。冬去春來,眨眼機遇將要錯過,他想不如早一天得到早天享受,免得夜長夢多被他人掘走。想到此,他用巨斧鑿開山石,放走池內水源。當池水流盡,深露一洞,容人有餘,蠻子順洞入內,只見裏面光芒四射,美女雲集,華麗非凡。眼前景色令蠻子如醉如癡,他見身邊美女妖野非常,櫻嘴微啓,秋波頻送,衣裙飄然使其不能自制,忍不住近前一步,剛要貼近女子,只聽一聲巨雷,便人事不知。待恍惚醒來,明霞洞珠光寶氣盡皆不見,自己身失水中,有一道長將其撈起,把池邊損壞之處堵住說:貪戀女色功不深,欲多常傷精炁神;自己勤勞多行善,他人之物手莫伸。蠻子聽後深感慚愧。自此荷花池水濁而不清,冬日也少有寒荷開放。

  今日明霞洞遊人如織,香火鼎盛,只要靠近她,就能領略道教的博大、寬容和源遠流長,更能領略道教金山派這片世外桃源的神韻。

  關於嶗山傳說故事 篇【2】

  嶗山當地人的老人都知道“皮子精”,所謂皮子就是草狐狸,皮子精就是草狐狸修行而得道,中國北方有很多關於皮子精的傳說,有一些是負面的,其實任何生靈都有善惡之分 嶗山的“皮子精”一直廣爲流傳,皮子精的事解放前出現率還是挺高的,經常有人遇到皮子精,到80年代後徹底絕跡,今天就講一個嶗山的確廣爲流傳的“皮子精”傳說!

  北洋時期,嶗山地區出現了一個皮子精,比較年輕,道行不是很高,會化作人形,也會學些人話,但是都不完美,經常穿幫出錯,它經常在嶗山的午山、沙子口、南九水、竹子庵、白雲洞一帶活動,非常好學,努力的模仿人類一舉一動,經常會在山坡上亮亮嗓子,學上幾句順口流、 繞口令 、也會在田間地頭化作人形走幾步,但是往往出錯,引得農笑,這時候它就會害羞然後跑掉,所以它不太喜歡和青壯年接觸,倒是喜歡和忠厚的老人天真的 兒童 接觸,當地的村民也因爲它的滑稽 幽默 和天真無邪的性格喜歡它,一天中午頭,在午山村,坡上還有一位老伯在鋤草,皮子精看了看人少,就清了清嗓子,跳到老伯的身後,把老伯晾砸一旁的衣服穿上,然後帶上草帽, 咳嗽 一聲說 “大爺!你看我像不像個人?”老伯回頭一看這夥計,頭帶斗笠,身穿褂子,還的確有幾分相像,但是仔細一看袖子裏的還是狐狸的爪子,而且釦子也錯位了,於是大笑說“不像!一點不像”皮子精一聽,非常難過,大哭着跑開了,老伯一看皮子精哭了,很內疚!半個月後老伯鋤草鋤了一半累了,坐在 樹下休息,皮子精又在出現了,還是穿上了老伯的衣服還扛起鋤頭,咳嗽一聲說 “大爺!你看我像不像個人?”老伯一看這次變的比上次好多了,趕緊誇到:"像!真像!一看就是老種地的了”皮子精一聽高興極了,一口氣把剩下的草都鋤完了!喝下老人倒的三大碗茶水蹦蹦跳跳的走了!

  後來皮子精有時候還會出道觀,身着一身道袍,帶着道帽,兩隻狐狸耳朵還在外面,搶下老道挑水的單子,放在自己肩上幫老道把水送回道觀,

  皮子精又出現在竹子庵,老百姓們都在地裏勞作,皮子精來到山坡山一塊大石頭上,唱了幾句戲,又唱了幾句小曲,然後問“鄰守們(鄰居們)好聽嗎? 村民們都大笑着說:”公鴨子動靜!(聲音)不好聽”,皮子精很難過,這時候一個農婦的三歲兒子喊道 “真好聽、哥哥再唱一個” 跟着父母到地頭幹活的兒童們也跟着喊起來,"好聽!小哥哥再唱!”

  皮子精高興的手舞足蹈,一會兒學喜鵲叫!一會變成小狗在石頭上倒立!一會兒又唱柳腔(地方戲)一會兒又模仿集市上小販自賣自誇 !,村民們一直看到太陽落山,才離開,都忘記了手裏的農活!

  有一天傍晚,來了一隻大馬虎(狼)在村子外面轉悠,這時候農夫帶着三歲的兒子到河邊挑水,這隻馬虎盯上了孩子,在農婦挑水回家的時候襲擊了農婦,趁婦受傷倒地,叼起孩子撒腿就跑,農婦大聲呼救,村民們都拿着火器出來營救,但是馬虎已經沒了蹤影,村民們尋不到、趕不上乾着急,這時候皮子精聽到了村民的呼救聲,就跑到了大石頭上,喊道:“鄰守們,怎麼了?”山下的村民們喊道:“馬虎把小孩叼走了”皮子精一聽趕快跟着馬虎和孩子的氣味尋去,這時候一個老頭把皮子精喊住,把自家大狗上的項圈摘下給皮子精帶上,說這是保命的,這個項圈是雙層牛皮外刺釘子的,就刺蝟皮一樣,事不宜遲,皮子精尋跡而追,跑了幾十裏地終於趕上了馬虎和孩子,皮子精一看 親孃來!好大的一隻馬虎,體型比自己大了3倍不止,而且肚子上腫脹,一看就是剛生了小狼的母馬虎這期間的母馬虎最暴躁,自己根本不是對手,但是皮子精有智慧,他尋思了一下,變成了一隻大型的獅子狗,攔住了馬虎的去路,他想靠獅子狗的大體型來嚇唬住馬虎,讓馬虎知難而退,放下孩子,不料

  那大馬虎開始看到皮子精變成的大獅子狗很害怕,想退縮,後來因爲育崽心切,不肯放下到手的獵物,於是向皮子精撲去..........

  那大馬虎撲向皮子精,只見皮子精順勢往後一跳,跳入河邊水中,從水中抓起兩隻癩,抖手一變,瞬間把兩隻癩變成了兩隻小狼崽子,在馬虎的眼前晃了幾下隨手拋向河,那馬虎一見兩隻狼崽頓時誤認爲是自己的崽子隨即跳入河中,不一會就被湍急的河水衝出了去,皮子精站在大石頭遙望沖走的馬虎,看到它衝出去好遠才爬上岸,精疲力盡的一動不動,這時皮子精才放了心,他來的小孩身邊看到小孩也就點皮外傷就領着小孩往村裏走了, 走了一半天色晚了,正好到了皮子精的窩了,皮子精怕出意外萬一那隻馬虎還有同伴在附近它們若一起來羣毆我這脆弱的小體格完全招架不住!於是就帶着小孩到自己窩裏睡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就把小孩送到回家,路上還給小孩在兜里弄了很多好吃的零食,一邊走一邊吃,不一會就到了小孩家門,小孩的父母家人一晚上沒睡,看到小孩回來萬分高興,相擁而泣!這時皮子精已經回到了山裏! 小孩的父母問小孩是否害餓?小孩說不餓路上出了很多美味可好吃了,家人問這美味是什麼東西,小孩就從兜裏掏了一些出來,大人們仔細一看!什麼美味!原來是些青蛙腿乾和掰成一段一段的蛇幹 !

  關於嶗山傳說故事 篇【3】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嶗山腳下有位年輕樵夫上山砍柴,他漫山遍野邊走邊砍,累了便來到山上的巨石稍事休息。當日風和日麗萬里無雲,遠遠望見棋盤石上有兩位老者在 下棋 ,他好奇地攀巖而上,見兩位氣度不凡的老人端坐棋盤兩旁,一位留有白鬍須,另位則爲黑鬍鬚,棋間雖旗子飛來飛去落於棋盤間,但始終未見二者動手擺動棋子,亦未能聽到仙者言語。樵夫驚異過後,不禁被棋盤上的佈局吸引其中,黑白兩色棋子,雖似“四子棋”,但卻風雲變幻、精彩紛呈,於是樵夫也不言語,靜靜立於棋盤旁觀棋揣摩。樵夫偶爾擡眼,卻見身旁的青草時而黃、時而綠,好似無數眼睛一開一閉,心中也有一絲稱奇,但貪戀棋局並未在意。二位仙人見他漸漸入迷,未有去意,便對樵夫說:兄弟快回家吧,年代已經很久了。樵夫雖然聽後不解,但也只好抱拳離去。

  回到家中,樵夫見到自家房屋破舊不堪,早已無人居住,更不知親人去向何處,一瞬間如夢初醒,終於明白了“年代很久了”所示含義,認定二位長者乃是仙人無疑。於是他轉身奔出村外,一口氣追到海邊,只見兩位仙翁腳踏浪尖飄然東去。樵夫一急,大聲叫道:“仙師,等等我!”原來他也想成仙。仙翁回頭笑道:“你要是能跟上來,便帶你走!”樵夫不顧一切地下海就追,一會兒工夫海水就淹到了脖子,下巴也浸在水中。仙翁回頭一看,覺得樵夫癡心不改、誠信意決,便說道:“仰口,仰口,”樵夫趕緊仰起口來,剎那間,自己的身體飛昇起來,緊步仙翁身後,東渡而去。

  因爲樵夫誠心打動了仙人,昇仙有道,人們就把這裏稱爲“仰口”了。

猜你感 興趣 :

1. 嶗山民間故事

2. 嶗山道士的故事傳說

3. 嶗山的民間故事

4. 嶗山茶的由來傳說

嶗山茶是什麼時間引進的?

2017年3月陝南引進了不同產茶後域的春茶一一嶗山茶。

嶗山的傳說故事

嶗山是道教發祥地之一。那你知道嶗山的 傳說 故事 有哪些嗎?下面是我給大家分享的嶗山的傳說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嶗山的傳說故事 篇【1】

  古代文人奉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但就蒲松齡來說,因迫於生計,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坐館授教,極少有時間外出 旅遊 。查閱史料得知,蒲松齡除遊幕寶應外,一生中僅遊覽過嶗山和泰山。但可以看出,泰山留給他的印象遠不及嶗山深刻,這大概是嶗山自古以來就富於神祕色彩,而蒲松齡天性中又具備一種追蹤神祕事物熱情的緣故。

  據《蒲松齡年譜》記載:康熙十一年(1672年)夏天,蒲松齡與高珩、唐夢賚、張紱等八人,同遊嶗山,並且非常幸運地看到了海市蜃樓。又據唐夢賚《志壑堂文集》卷十二《雜記》記載:“壬子(即康熙十一年)之夏,遊勞山,見海市。時同行八人。初宿修真觀,歷上清、下清庵,登八仙墩,水盡山窮,連天一碧。再宿青玉澗,觀日出。回至番轅嶺,微雨初晴,東望海際,一城在白雲中,堞數十仞,炮臺敵樓,歷歷可數。俄見一人青衣出,路南行。後一人肩挑雨具從之,向西望,若凝眸。吾輩者同人方驚疑,雲去時未見此城,且遷海以 後,寧復有存島乎?詢之土人從行者,乃曰:‘此海市也,是處 爲滄州島。’”

  嶗山,古稱“勞山”、“牢山”或“輔唐山”,被譽爲“神仙之宅、靈異之府”。在這裏有幸目睹難得一見的嶗山海市,對蒲松齡等人來說,是可遇不可求、令人終生回味的神奇經歷。因此,同行諸人多有不同形式的文字記載。尤其是唐夢賚,以雜記、詩、詞、曲多種樣式對於觀日出、見海市的奇遇作了非常詳細的描述。蒲松齡則寫了《嶗山觀海市作歌》,爲我們復現了嶗山海市的真實面貌。詩中寫道:

  山外水光連天碧,煙濤萬頃玻璃色。

  直將長袖捫三臺,馬策欲撾天門開。

  方愛澄波淨秋練,乍睹孤城懸天半。

  埤堄橫亙最分明,縹瓦魚鱗參差見。

  萬家樹色隱精廬,叢枝黑點巢老烏。

  高門洞闢斜陽照,晴光歷歷非模糊。

  襁屬一道往來者,出或乘車入或馬。

  扉闔忽留一線天,千人動譙樓下。

  轉眼城郭化山丘,獵馬百騎皆兜牟。

  小墜騰驤逐兩鹿,如聞鳴鏑聲飂颼。

  飆然風動塵埃起,境界全空幻亦止。

  人生眼底盡空花,見少怪多勿須爾。

  君不見:當年七貴赫如雲,炙手熱焰何騰薰。

  詩的大意是:海市開始時如萬頃碧波,澄淨可見,忽又變爲天邊孤城,女牆(矮牆)分明,琉璃瓦清晰可見,城中房屋隱於樹叢之中,樹上有歸巢的烏鴉。這一切在海市中的夕陽照耀下,連同洞開的城門極爲清晰。城外綿延不斷的道路上,許多人或乘車或騎馬,從城門進進出出。接着,又像是關上了門戶,孤城內外的景觀隱去了,再度出現的是城門望樓下上千的人羣在動;轉眼間,城郭又化爲山,有百餘人騎着馬、戴着頭盔正在打獵;一瞬間,狂風大作,塵土飛揚,所有景物全都消失得無影無蹤。這首七言歌行,描寫了作者在嶗山觀海市所見的奇幻景象,流露了作者否定現實的消極思想。

  蒲松齡遊覽嶗山之後,給我們留下了兩篇膾炙人口的小說《嶗山道士》和《香玉》。可以說,這是蒲松齡遊覽嶗山的最大收穫。嶗山“景因人顯”,從而豐富了旅遊景點的 歷史 文化 內涵,其知名度也因此大大提高。

  原在嶗山太清宮旁建有蒲松齡寫書亭,後坍塌。近年來在“關岳祠”旁恢復了蒲松齡寫書亭。此亭爲一飛檐、紅柱、木結構的小亭。亭西側的白粉牆,即蒲松齡筆下的“穿牆壁”。人們大多認爲,《嶗山道士》就是在寫書亭內構思而成的。據說當年蒲松齡月夜獨坐亭中凝思,忽見對面牆上有人一閃而過,像是穿牆而去,原來卻是送茶道士的影子。蒲松齡由此受到啓發,寫了《嶗山道士》。這面牆也被稱爲“穿牆壁”,成爲嶗山的一個景點。《嶗山道士》這篇故事寫的是一個名叫王七的遊手好閒年輕人,“少慕道,聞嶗山多仙人,負芨往遊”,在宮中見到一位白髮垂頸的道長,苦苦哀求,被收爲徒。一月後,因難受其苦,產生回家的念頭。一天日暮時分,王七師傅的兩位朋友來訪,師傅便 剪紙 成月,室內光亮,嫦娥由月中跳下,爲飲酒人歌舞,後三人又移入月中。這一表演使王七大開眼界,打消了回家念頭。又一個月後,王七決意回家,臨行前苦求師傅教其穿牆術。王七按其指點,一試而過,大喜過望。師傅告訴他,要潔身自好,否則就不靈驗。王七回家後,將師傅的告誡拋到九霄雲外,想在妻子面前炫耀一番。結果不僅沒有穿牆而過,反而在頭上撞了個大包。這個故事告誡世人,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光明磊落,心地坦白,否則總有一天會被無形的牆撞得頭破血流。

  在嶗山太清宮有一株高約7米、胸徑約60釐米的特大號山茶花,因開花在每年11月到次年3月,故又稱耐冬,古書中也叫曼陀羅。樹下立着一塊木牌,上書:此耐冬——山茶,即蒲松齡所著《聊齋志異》中《香玉》篇之絳雪。《香玉》寫的是膠州一位姓黃的書生在宮中讀書時,與由白牡丹所幻化的女子香玉浪漫而纏綿的愛情以及與由耐冬所幻化的女子絳雪的深厚友情。小說中的絳雪是一位孤傲清高、極有個性的女子。她有着之美的君子胸懷,正是在她的幫助下,黃生與香玉生死相許的愛情才得以超越陰陽阻隔而再續前緣。黃生由此感嘆:“香玉吾愛妻,絳雪吾良友也!”因此,這篇小說中絳雪的形象最爲動人。這一人物的言行,無疑也使太清宮這株飽經風霜的耐冬蘊含了更爲豐富的歷史、文化和藝術的內涵,讓我們感受到一種純美的人性魅力。目前,在嶗山頭東二十多公里的長門巖海島上,有大小不同、形狀不同、樹齡不同的耐冬樹六百多棵,樹齡最高的達一千三百多歲。每年開花季節,碧綠的枝頭、翠葉叢間,生出朵朵璀璨晶瑩的紅瑪瑙,萬紫千紅,爭奇鬥豔,如盤的花朵間,叢叢黃蕊閃爍着萬點金星。遠遠望去,整個小島既像一座綠瑩瑩的翡翠谷,又像一座紅光滿天的火焰山。長門巖是名副其實的“耐冬王國”。明代詩人楊慎曾寫詩讚美耐冬:綠葉紅花鬥雪開,黃蜂粉蝶不曾來。海邊珠樹無顏色,羞把玉枝照玉臺。

  作爲香玉原型的那株白牡丹,據說也不是蒲松齡憑空杜撰的,而是從嶗山關於牡丹的傳說中受到了啓發。不過,這個傳說中的牡丹,生長地卻是在上清宮。明代大學士高弘圖在他的《嶗山九遊記》中曾饒有興致地記載了這一傳說。據他所見,上清宮當時確有一株白牡丹,看起來年代已久。道士們給他講述了關於這株牡丹的神奇故事:一百多年前,這株白牡丹被“大力者”連根掘走。幾年後白牡丹從他那兒逃了出來。當晚宮中道士夢見有白衣人叩打宮門,高興地叫喊:“我回來了!我現在回來了!”第二天早晨,道士們到原來種白牡丹的地方一看,果然花的根莖又出現在土中,並吐出了新芽。“大力者”庭院中從嶗山掘去的那株白牡丹,卻在這一年枯死了。這個美麗的傳說,據高弘圖說,在他遊覽嶗山時還爲人們津津樂道。蒲松齡很可能在遊覽中聽到了這個流傳已有二百餘年的白牡丹傳說,於是在《香玉》中對它作了藝術加工,塑造了美麗多情的香玉,但把白牡丹所在地從上清宮“移”到太清宮。令人惋惜的是,這棵美麗的白牡丹後來被無知的小道士砍掉了,留下了永久的遺憾。

  蒲松齡一生僅到過嶗山一次,逗留時間也不太長。在他以嶗山爲背景的這兩篇小說中,雖然並不能找出他在嶗山寫作的證據,但是完全可以肯定,這兩篇小說的創作的確是以蒲松齡遊嶗山的所見所聞所感爲前提的,是馳名中外的嶗山及其美麗傳說成就了這兩篇小說。

  嶗山的傳說故事 篇【2】

  “摸摸老龍頭,一世永無愁;摸摸老龍尾,做事有頭有尾;摸摸老龍背,長命到百歲。”走到太清宮的“逢仙橋”旁, 導遊 總是會以這樣的開場白來介紹眼前的這棵1100多歲的老榆樹,因其樹形特別,猶似龍頭,被人們稱爲“龍頭榆”。

  此樹高 18.8米,樹圍 4.1米。相傳植於唐代,據記載,此樹是五代時嶗山著名道士李哲玄親手所植。李哲玄來到嶗山後,在原有的“三官殿”和“三清殿”基礎上,又建起了“三皇殿”,進一步完善了太清宮的建築佈局,並率領宮中道士重修道路,栽植樹木花卉,整理泉池及水排溝渠,使太清宮的園林提高到當時國內同類廟宇的最高水平。而“龍頭榆”旁有一大石,刻有“逢仙橋”和宋太祖趙匡胤敕封嶗山道士“華蓋真人”的記事。相傳劉若拙在一個 大雪 後的 除夕 清晨,在此處遇到一位老人,交談一番後,覺得老人的學問高深。待老人離去時才發現半尺深的積雪上竟沒有老人行走的腳印,方知遇到了仙人,而這仙人,正是這“龍頭榆”成仙的化身。

  嶗山的傳說故事 篇【3】

  五代時期,青州有一個喚作東方信的大戶人家子弟,生性不愛讀書,偏好修道煉丹,篤信黃老之術。

  東方信的父親東方煜原是唐朝末年朝廷的一品大員,後因權臣結黨營私,宦官舞弊蒙上,他不堪置身於朝唐沆瀣之中,又因礙了朝廷顯貴的眼,便一氣之下辭官不做,回到青州做起富家郎。

  那時潘鎮割據嚴重,軍閥混戰不休,五代十國,你方唱罷我登場,分明是個跳樑小醜雲集的時代,借用一句老話,“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東方煜回到青州後,每日養花種草,閉門謝客,廳堂深深,每日讀書消遣度日。

  至於東方信,他也不甚去管,反正 天下 混亂紛爭,這官也沒有什麼好做的,書也沒有什麼好讀的,這兵 自然 也沒有什麼好當的。只要東方信不是太不安分,他喜歡修仙煉丹,那也由他去得。

  東方信雖然不愛讀書,但是自小卻是聰慧異常,才華意氣,談詞爽朗,真個是美玉良金,隋珠和璧,端的是人中龍鳳。轉眼到了十七歲,東方煜欲找媒人,說一良家美眷與他,誰知他一點心思也無。

  不孝有三,無後爲大,東方煜豈能容他胡鬧,便請了媒人王婆,安排了一樁親事與他。那姑娘也乃是一位鄉紳家的,名字喚作蘇琴,面孔不白不瘦,身材不長不短,雖不是絕色佳人,但也不甚醜陋。但是性情十分古怪,風趣全無,尤其討厭東方信煉丹修道。

  東方信十分苦悶,便有了離家出走的年頭,但天下雖大,何處是他去處。有一天夜裏,東方信在偏房煉丹,夜色漸深,他迷迷糊糊睡着了。忽然看見一個白髮老人凌空走來,那老人童顏鶴髮,峨冠高聳,一副仙風道骨模樣。

  老人自稱是普濟真人李哲玄,言東方信與道教有緣,讓他去嶗山太清宮找自己的師侄華蓋真人劉若拙,他日苦心,定得大道,說必忽而不見。你道這李哲玄是誰,他就是周太祖郭威敕封的道化普濟真人,是一位道行極深的長壽道長,他羽化的地方就在嶗山太清宮。

  東方信踟躕良久,終究還是下定決心去嶗山,家中之事讓他不堪其擾,更堅定了他的道心。他暗地裏收拾好行囊盤纏,留下書信告知家人,在一個夜黑風高的夜晚出發了,他不會知道自己這一走就是十年。

  歷經兩個多月的時間,東方信終於來到了嶗山,他在太清宮西南山麓的驅虎庵尋見了華蓋真人劉若拙。至於這華蓋真人,明末黃宗昌在《嶗山志》裏有載,說他”丹顏皓首,不自知其年,不履不冠,冬不爐,夏不扇”,內功修養極爲高明。

  東方信隨着華蓋真人在嶗山苦修,在劉若拙的指點下,如魚得水,如虎添翼,進境之快,就連劉若拙也自嘆弗如。後來華蓋真人被宋太祖趙匡胤封爲“左街道錄”,肅清天下道流,離開了嶗山。東方信便自己在山中修行。

  時光荏苒,轉眼間十年過去了,那一夜萬籟俱寂之時,東方信遊刃于山間諸峯,海上一輪明月高掛,傾灑着柔和清輝。東方信心無掛礙,不管眼前山石土牆,信步橫穿而過,後衣袂紛飛,迎風而起,猶如九天謫仙,在空中飛揚激盪,修成大道。

  要知道這穿牆之術乃是道家最爲難以的道術之一,穿牆之人必須從不說謊,道心堅定心地純良,且從沒有爲害過朋友,否則必然會撞得頭破血流。古往今來修成之人,極爲罕見。

  東方信得道之後,心情已如羚羊掛角,不休不鬧,不怨不恨,無跡可尋。回到家後,他取了自己練成的三枚仙丹,一枚贈予自己的髮妻,兩枚贈予自己的父母,言可增壽二十年,後飄然而去。

  從那以後,東方信遨遊於神州各地,忽而南,忽而北,忽而太行,忽而崑崙。時常聽聞有人曾見他御風飛翔,爲人福祉奔波,且不留痕跡,人們贈予他一個道號“飛冥真人”。

猜你感 興趣 :

1. 嶗山民間故事

2. 嶗山道士的故事傳說

3. 嶗山的民間故事

4. 嶗山茶的由來傳說

嶗山茶屬於什麼茶,喝嶗山茶的好處

嶗山茶精選嶗山鮮茶用現代工藝加工而成,具有的生長週期長、品質優良、葉肥味厚的特點。

下面我們瞭解一下嶗山茶屬於什麼茶,瞭解一下喝嶗山茶的好處。

一、嶗山茶屬於什麼茶嶗山茶是中國江北第一名茶,那麼嶗山茶屬於什麼茶?嶗山茶屬於綠茶,又稱不發酵茶,以適宜茶樹新梢爲原料,經殺青、揉捻、乾燥等典型工藝過程製成的茶葉。

傳統的嶗山茶系主要分三大類:嶗山綠茶,嶗山石竹茶,嶗山玉竹茶。

因爲不發酵茶,所以茶葉內的天然物質,如茶多酚,咖啡鹼及大部分維生素都能得以保存,它又含豐富維生素c,據指有預防感冒功效。

二、嶗山茶的特色與功效1、嶗山茶的特色嶗山茶是綠茶的一種,色綠、味香,湯醇是這種茶葉的最大特色,加工好的嶗山茶,茶葉捲曲,新鮮,色澤碧綠,而且具有濃郁的板栗香氣。

平時取三到五克放在茶杯中,衝入九十五度左右的開水,能看到茶葉慢慢舒展的樣子,特別美。

2、嶗山茶能延緩衰老嶗山茶與大多數綠茶一樣,都含有茶多酚和類黃酮等多種天然的抗氧化成分,這些物質進入人體以後可以清理人體內的自由基,也能減少人體內部氧化反應的發生,抑制自由基的產生,從而也就提高人體組織細胞活性,起到了延緩衰老的重要作用。

3、嶗山茶能減肥瘦身減肥瘦身也是嶗山茶的重要作用之一,嶗山茶中含有大量的茶鹼和咖啡因,這些物質進入人體以後會轉化成活性蛋白酶和一些三酸甘油酯解脂酶,能有效減少脂肪在人體內的堆積,經常飲用能減肥瘦身,會讓人們的身材變得越來越苗條。

嶗山茶的紅爐點雪

紅爐點雪,茸芽細嫩,色澤翠綠,湯色清澈瑩黃,味感醇厚濃郁,芳氣瀰漫於絳脣皓齒間,若蘭馨香撲鼻而來,回味雋永。此茶只在每年的穀雨前後十餘天內採嶗山獅峯頂上雲霧間之嫩芽,揉制窨焙,其它季節則棄置不取,故而彌足珍貴。

傳說中西王母所採擷東夷之長生不老藥,即爲此茗。爲防人盜採,西王母派雄獅爲其嚴加把守,故而其峯曰獅子峯。

獅峯觀日,爲嶗山著名八景之一。

初晨,由獅峯東望,紅彤彤燃燒的一團火球穿過綿綿的雲層,從黝黑的海面上冉冉升起,噴薄而發。剎那間,山、海、天、雲絳紅一色,天人合一,渾然一體。海面上雲蒸霧騰,波瀾起伏,蔚爲壯觀。

紅爐點雪,瞬息之間達禪宗之大化境界,爲佛家至高禪理。

談禪煮茗,枕流漱石,撫鰲偕蟾,於瓦屋紙窗之下,偕二、三個素心人,有紅袖添香,素手汲泉,啜一杯紅爐點雪,品讀茶禪一味,“茶煙嫋嫋籠禪榻”的閒適優雅,自是人生一大樂事。誠如弘一大師所言:“禪意的人生,是人生的第一境界。”

南有鐵觀音、大紅袍,北有紅爐點雪!

“拾得雲幾片,常在杖頭擔。”一盞紅爐點雪,偷得浮生半日閒!

嶗山茶鑑別方法

1.湯色:取兩隻白瓷蓋碗,分別放入等量的嶗山綠茶和南方綠茶,洗茶後倒滿水靜侯幾秒鐘,然後從上往下看,嶗山茶茶湯清澈,象透明玻璃;南方綠茶茶湯則稍顯渾濁,似白糖水。

2.葉底:沖泡幾遍後待茶葉充分舒展再觀察葉底。嶗山茶的葉底芽葉完整、整齊,很少能看到茶梗;南方茶打眼一看全是長梗。(因南方茶生長迅速拔節快故節間長)

3.滋味:南方茶似乎很香,但口感淡而澀苦,沖泡幾遍後澀味更重;嶗山茶香氣清而不膩,茶湯厚實,不苦不澀,口感純淨,高檔嶗山茶更是入口即甜,喉頭回甘,香氣清雅。

4、觀葉,南方綠茶與嶗山綠茶由於生長的地理環境不同,沖泡以後的葉片的形狀也就不同。南方綠茶衝入水後,捲曲的葉片馬上打開,打開的葉片平、直,表面光滑,其中有許多較大的半截葉片;嶗山綠茶衝入水後,捲曲的葉片伸展較慢,有些葉片到最後也不能夠完全伸展開,即便是伸展開的也是皺皺的,其中偶有較小的殘片。

5、品嚐,南方綠茶前三泡口味較重一些,但入口不滑、不綿,較澀,回甘、回味不好,三泡以後,口味變淡;嶗山綠茶一泡沒有什麼味道,二泡口味稍好,三泡以後漸入佳境,那種特有的清雅、幽香的碗豆香味開始顯露出來,茶湯入口滑、綿,微苦,回味悠長,回甘較好。六泡以後口味逐漸變淡

如何泡茶?說着簡單,要泡出一杯好茶還真要學點竅門。各種茶葉的泡法也不一樣,一杯茶泡不好,好茶葉也糟蹋了。嶗山綠茶  現在最講究喝綠茶,而綠茶也最講究泡。首先是水,不是什麼水都能泡好綠茶的。陸羽在《茶經》中說最好的水是:“ 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這是歷史上的情況,時過境遷,大城市中很難得到這種山水和江水,地表水受到污染。因此,現在看來最好就是地下水,地下水含礦物質多,比較硬,北方城市的自來水多爲地下水,其中不加氯的最好。南方城市自來水多數是地表水,污染情況比較嚴重,有的地表水都達不到三類水質,所以加氯較多,用這樣的水泡茶就差了許多。現在許多人喜歡用純淨水泡差,這並不好,因爲這種水質太純淨,沒有必要的礦物質,泡出來味道並不好。如果城市自來水加氯太多,使用瓶裝的礦泉生態水還是很好的,因爲這種水的質量是上乘的,是和地下礦泉水並無差別。嶗山綠茶當然能求得無污染的地表水也還是上乘。  其次就是水溫,一般講述水溫不宜過高,80度最佳。關於水溫比較難以控制,因爲不可能用溫度計測試水溫,因此這是一個經驗問題。大家在電視劇中看到劇中人喝茶時用杯蓋子篦茶葉,說明水溫不高,因此茶葉還漂在水面上,需要用杯蓋篦茶葉。經驗說明,水溫太高一下子就把茶葉燙熟了,越是新茶,越要注意水溫。如果泡出來葉子一半漂在水面,另一半慢慢往下沉,水的顏色是翠綠色,這說明水溫正合適,也說明茶葉質地爲上乘。如果水溫太高,90度左右就會把茶葉燙熟,茶葉很快沉到杯底,茶水的顏色呈黃褐色或者深褐色,這說明水溫太高。所要注意的是綠茶的陳茶,即使水溫不高,泡出來也是黃褐色。這種茶雖然也能喝,但質地與新茶相比差多了。  再之就是茶具。品茶,特別是上乘綠茶應該用玻璃杯或者用蓋碗,最好不用茶壺。茶壺泡的時間一長,一時喝不完,顏色就變成深褐色,這種茶就沒有味道了。關於一杯茶,用多少茶葉,一般說普通玻璃杯,每一杯5克左右。千萬不能太多。太濃的茶味道並不好,對身體也無益處,特別是不常喝茶的人,茶葉的用量可以更少一點。  一杯上等綠茶,喝上三遍也就差不多了,參茶時杯子裏要留三分之一的茶水,千萬不要等到喝乾後再參茶。  還有一點就是喝茶的時間最好是上午,中午以後可以適度喝點茶,特別是老年人,晚上不要喝茶,因爲茶對神經有亢奮作用,所以不但是一個適度用量,當然還有個喝茶的時間問題。  花茶的茶基也是綠茶,只是質地比較差,泡法與泡綠茶基本方法一樣,所不同的是花茶比較經泡,所以可以用茶壺泡,然後再倒到杯子裏喝。北方人特別喜歡花茶,而且用大茶壺泡,這並沒有不妥,關鍵一條水溫仍然不能太高。一般90度爲最適宜。用剛剛開的水就很不合適,這和泡綠茶是一個道理,只不過這種茶葉比較老,所以水溫應當適當提高。所用茶葉數量也不能太多,如果用大茶壺泡可以適當增加茶葉。  至於紅茶,屬於暖性,適合冬季飲用,水溫要高,水一定要使用開水。茶葉也比綠茶放得多,有的紅茶還需要煮,這種茶的喝法各地很不一樣。一般講只要注意水溫要高,茶葉量適當多一點就可以了。其他有關紅茶的沖泡知識會在後續專題中提到。  喝茶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享受,許多問題要親自動手慢慢體會,總而言之茶是一個好東西,多用了也有害處。

“嶗山茶”獲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註冊

記者從青島市工商局獲悉,“嶗山茶”已於近日獲得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註冊,這是我市繼“膠州大白菜”之後獲得註冊的第二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目前此類商標全省共有16件。

據市工商局商標處有關人士介紹,地理標誌是由“原產地名稱”逐步發展而來的,在國際上被廣泛運用於農副土特產品、傳統的工業產品和手工藝品等諸多領域。我國《商標法》規定:地理標誌是指某商品來源於某地區,該商品的特定質量、信譽或者其他特徵,主要由該地區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決定的標誌。地理標誌既是產地標誌,也是質量標誌,更是一種知識產權,它的出現,源於消費者對特色產品的消費需求和生產者對特色產品生產地域的保護需求。

據瞭解,目前,實施地理標誌註冊保護是歐盟和世界上許多國家的通行做法,也是世界貿易組織“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相關規定的要求。在我國,主要可以通過申請集體商標或證明商標、申請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等兩種方式獲得地理標誌保護。

截至去年底,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共覈准註冊地理標誌288件,農副產品約佔97%,手工藝品和礦產品約佔3%。“嶗山茶”獲准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註冊,意味着其品牌的認知度將大幅提高,有助於產品向全國市場推廣。

標籤:嶗山 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