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篆書高怎麼寫

1. 怎樣寫篆書

篆書是大篆、小篆的統稱。

篆書高怎麼寫

筆法瘦勁挺拔,直線較多。起筆有方筆、圓筆,也有尖筆,手筆“懸針”較多。

篆書是最早的一種書體,其筆法比其他書體相對簡單。篆書結字富有裝飾性。

所以說“書法從篆書開始,學習者應當先學篆書。篆書體劃嚴肅,布白嚴謹,學習篆書可以避免弱、俗、荒、斜的毛病。”

種類 大篆,大篆是籀文、古文、金文、石鼓的統稱,其用筆與甲骨文味道迥異,風格渾厚朴茂,結體絢熳多姿。小篆,小篆是指秦始皇時命李斯等人實行“書同文”,以秦篆爲基礎,統一六國文字而出現的一種簡化的規範文字。

小篆筆法圓融平正,結體典雅和平,而且有規可循,是識篆與瞭解文字本義的唯一門徑。小篆發展到清代,線條變粗,而且突破筆畫粗細、遲速、頓挫、輕重、方圓的變化。

小篆的另一個分支是漢篆,用筆上摻以方折的隸意,而入印的篆書更爲方折,又稱繆篆,即摹印篆。以下列推薦碑帖爲例,詳細講解小篆的學習過程和方法。

篆書推薦碑帖:大篆:《散氏盤》《毛公鼎》《虢季子白盤》《大盂鼎》《石鼓文》。當代臨習鐘鼎文字卓有成就的書法名家有王友誼、劉興、馮寶麟、王鏞等人。

小篆:《泰山刻石》《嶧山碑》、李陽冰《三墳記》、吳昌碩篆書、吳熙載篆書、陸維釗篆書、楊沂孫篆書、鄧石如篆書、趙之謙篆書。習篆宗法 清錢泳《書學·小篆》曰:“學篆書者,當以秦相李斯爲正宗,所謂小篆是也。

惜所傳石刻惟有(泰山》二十九字,及《琅娜臺》刻石十二行而已。”按語:《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爲小篆極則。

臨摹是學習書法藝術的必經階段和入門途徑,同時,更是書法家終生學習和掌握書法技法的唯一手段。同時,臨摹也是書法創作的必由之路。

因爲臨摹的過程是對經典法帖審美價值的積累和修正原有書寫習慣並使之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過程。我們的書法創作靈感也往往是在臨帖的過程中被激發的,可以說臨摹碑帖,爲我們的書法創作提供了不盡的營養。

因而掌握正確的書法臨摹的方法,對於有效地提升書法家的藝術創作水準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於不同的書體,在臨摹的方法和難度方面是有所不同的,一般說來,篆書臨摹難度要大於其他書體,這主要是由於篆書與我們相距太遙遠,必然會對我們今天的理解與判斷帶來隔閡,古代對臨習篆書技法的相關書論太少,當代又缺少系統而實用的篆書臨習技法方面的讀物,加之篆書的臨摹與創作還需要有較高的學術含量,因而當代的篆書創作一直弱於其他書體。

(一)用筆 唐代孫過庭在《書譜》中說:“篆尚婉而通”,這五個字可以說是篆書用筆的度世金針,警世名言。“婉”和“通”雖僅二字,卻準確揭示出對篆書用筆的基本筆勢和篆書筆畫質量的要求。

因此,臨習篆書寫應以中鋒爲主,中鋒立骨,中鋒才能使筆畫圓實勁健,運筆應流暢,此乃正宗古法、風格神采所繫。否則,極易寫得板滯,要打破其板滯,用筆的虛靈是其關鍵。

篆書的捉筆須掌虛而指實,運筆講求中含內斂、流暢通達,筆力藏於筆畫之中,使氣息浩浩然、綿綿然而首尾貫通。清人朱和羹認爲:“筆不虛,則欠圓脫,妙在能合,神在能離,離合之間,神妙出焉。

此虛實兼到之謂也,”可謂得其三昧。一般說來,實筆,指用筆較爲重而遲緩且墨濃;虛筆,指用筆較輕而急速且墨幹。

用筆要虛實互出、潤燥相生,纔可以使得篆書的筆畫(線條)節奏鮮明,韻律生動,行氣貫通。故而,書篆宜虛實相生、潤燥結合,宜圓轉澀進,澀而通暢,才能使線條渾厚、通暢而又古拙、虛靈,從而表現出圓通勁健的力度來,形成毛、澀、鬆、暢的藝術效果。

此外,在臨摹過程中還要注意線條粗細穿插和變化,切不可一味求均求勻。當然,我們在臨習篆書的初級階段,首先要把篆書的字形和筆順搞清,不要以爲其簡單而被忽視。

到熟練之後,就可把注意力轉向用筆,關注用筆的骨力、虛實、疾澀、潤燥等細節,從而使臨習走向更高級階段,最終完成從形質向神采的過度。(二)結字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小篆成爲官方統一的文字。

小篆體勢修長,講究對稱,筆畫停勻,用筆起收不露痕跡,體態端莊而妍美。自秦以後,歷代的書法家大都把秦篆奉爲圭臬,取修長的縱勢爲體貌。

唐代李陽冰爲篆書者楷模。自唐而下,南唐有徐鉉,宋代有張謙仲、喻湍石均爲其時的篆書大家。

元代有趙孟頫、吾衍、周伯琦、吳叡,各以篆書擅名一時。明代徐霖則飲譽當代。

降至清中葉後,王澍、丁敬、錢坫、洪亮吉、孫星衍、莫友芝、楊沂孫,乃至近代羅振玉、章炳麟、王褆一脈,皆規模“二李”(李斯、李陽冰)——起筆藏鋒斂毫,行筆中鋒,收筆多垂露,筆畫停勻,講究對稱,字型方整,結體疏鬆古拙。這些篆書名家或師《石鼓》、或參鐘鼎籀書,雖然評者譽稱其篆書“遠接前秦”、“情參鐘鼎”,然而,大致工緻多於神情——用筆、結字均未能突破前賢的藩籬。

蕭退庵老人認爲小篆“必須能寫得方,寫得扁,方是好手”[i],可謂一語道破了篆書的結字特徵。因此,在習篆時,應以方楷一字半爲爲宜。

以我個人的體會,將篆書寫扁寫方也並非輕而易舉就能做到的。這首先要練就過硬的手上功夫,並且要多從漢碑篆額的篆書上去感悟。

2. 大的篆書怎麼寫

大的篆書寫法如下: 大的基本解釋: 大[dà] 1. 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 :大廳。

2. 指大小的對比 :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 3. 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 :大局。

4. 用於“不”後,表示程度淺或次數少 :不大高興。 5. 年長,排行第一 :老大。

6. 敬辭 :大作。 7. 時間更遠 :大前年。

8. 〔大夫〕古代官職,位於“卿”之下,“士”之上。 9. 超過事物一半,不很詳細,不很準確 :大概。

大[dài] 1. 〔大夫〕醫生(“夫”讀輕聲)。 2. 〔大王〕戲曲、舊小說中對強盜首領的稱呼(“王”讀輕聲)。

字形演變: 擴展資料:文言版《說文解字》: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

古文才也。凡大之屬皆從大。

白話版《說文解字》:大,天大,地大,人也大。所以“大”字像人的形象。

大,這也是古文寫法的“才”字。所有與大相關的字,都採用“大”作邊旁。

相關詞彙解釋: 1、大方[ dà fang ] 解釋:不俗氣;無拘束。 曹禺 《雷雨》第一幕:“他舉動活潑,說話很大方,爽快,卻很有分寸。”

2、大寫[ dà xiě ] 解釋:跟“小寫”相對。 漢字數目字的一種筆畫較繁的寫法,如“壹、貳、叄、肆、拾、佰、仟”等,多用於帳目和文件中。

3、大小[ dà xiǎo ] 解釋:大與小;大或小。 劉半農 《瓦釜集·代自序》:“可見一種語言傳佈的區域的大小,和他感動力的大小,恰恰成了一個反比例。”

4、高大[ gāo dà ] 解釋:又高又大。 李大我 《同心結》:“阿媽尼瘦小的身影在地上搖晃着,越來越變得高大。”

5、大家[ dà jiā ] 解釋:衆人;大夥兒。 老舍 《駱駝祥子》十:“他沒法,也不會,把自己的話有頭有尾的說給大家聽。”

3. 超字篆書怎麼寫

一、超的篆書寫法:

二、超的釋義:

1、超過:~額。~齡。~音速。一連~了兩輛車。

2、超出(一定的程度或範圍):~級。~高溫。~一流。

3、在某個範圍以外;不受限制:~自然。~現實。~階級。

三、相關組詞:

超支 超載 超脫 超額

超常 超越 超編 超過

擴展資料

一、字源演化:

二、說文解字:

1、文言版《說文解字》:超,跳也。從走,召聲。

2、白話版《說文解字》:超,跳躍。字形採用“走”作邊旁,採用“召”作聲旁。

三、相關組詞:

1、超脫 [ chāo tuō ]

不拘泥成規、傳統、形式等:性格~。他的字不專門學一家,信筆寫來,十分~。

引證:蔣子龍 《開拓者》:“任何人都不能超脫時代的侷限。”

2、超額 [ chāo é ]

超過定額:~完成任務。~百分之十。

引證:王慧芹 《三請周文增》:“生產任務是月月超額,年年超額。”

3、超常 [ chāo cháng ]

超過尋常;超出一般:~兒童(智商特別高的兒童)。競技水平~發揮。

4、超升 [ chāo shēng ]

佛教用語,指人死後靈魂升入極樂世界。

5、超逸 [ chāo yì ]

(神態、意趣)超脫而不俗:風度~。筆意~。

4. 高孟波用篆體字怎麼寫

高孟波篆體字: 小篆介紹 小篆是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公元前221年),在推行的“書同文”政策之下,由當朝宰相李斯負責,在秦國原來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取消其他六國的異體字,創制的統一文字漢字書寫形式。

小篆在中國流行到西漢末年(約公元8年),逐漸被隸書所取代。! 小篆特點:1、一是長方形,以方楷一字半爲度,一字爲正體,半字爲垂腳,大致比例爲3:2左右。

2、筆畫橫平豎直,圓勁均勻,粗細基本一致。3、平衡對稱,空間分割均衡與對稱是篆書的獨特魅力。

4、四是上緊下鬆,小篆的大部分字主體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縮的垂腳。

標籤:篆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