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武夷山功夫茶藝表演

武夷山功夫茶藝表演是一項源自中國福建武夷山的傳統表演藝術。茶藝表演者們通過巧妙的手法和精湛的技藝,將烹製茶葉的整個過程化爲一場身姿輕盈、靈動美妙的表演。

武夷山功夫茶藝表演

在武夷山功夫茶藝表演中,茶藝表演者首先會展示茶具的擺放和茶具的選擇。接着,他們會用熟練的手法烹製茶葉,如逐層倒水、高揮茶壺、清衝口感、掌握泡茶時間等,使茶葉在水溫、水量、浸泡時間這三者間的黃金比例中達到最佳口感。

除此之外,武夷山功夫茶藝表演還涉及到一系列曲藝、舞蹈、樂器演奏等元素。整個表演高潮迭起,讓觀衆歎爲觀止,並加深了人們對中國傳統茶文化的認識。 武夷山功夫茶藝表演現已成爲武夷山旅遊文化中重要的節目之一,在國內外都備受歡迎。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功夫茶的表演解說詞是什麼?

武夷山功夫茶茶藝

解說詞:

各位嘉賓,大家好,首先歡迎你們到武夷山來品茗賞藝。

風景秀甲東南的武夷山是烏龍茶的故鄉,宋代大文豪范仲淹曾寫詩讚美武夷茶說:“年年春自東南來,建溪先暖冰微開,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自古以來,武夷山人不但善於種茶,製茶,而且精於品茶。現在由我來爲各位嘉賓表演武夷山的功夫茶茶藝,請大家靜下心來,和我共享茶藝的溫馨和怡悅。功夫茶茶藝共有十八道程序,前九道由我來操作表演,後九道則請各位嘉賓和我密切配合,共同完成。

每一道:焚香靜氣,活煮甘泉

焚香靜氣,就是通過點燃這支香,來營造祥和,肅穆,無比溫馨的氣氛。希望這沁人心脾的幽香,能使大家心曠神怡,也但願你的心會伴隨着這悠悠嫋嫋的香菸,昇華到高雅而神奇的境界。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是一個精通茶道的茶人,他總結泡茶的經驗說:“活水還須活火烹。”活煮甘泉,即用旺火來煮沸壺中的山泉水。

第二道:孔雀開屏,葉嘉酬賓

孔雀開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美麗的羽毛,我們藉助孔雀開屏這道程序,向嘉賓介紹今天泡茶所用的精美的功夫茶茶具。

“葉嘉”是蘇東坡對茶葉的美稱。葉嘉酬賓,就是請大家鑑賞烏龍茶的外觀形狀。

第三道:大彬沐淋,烏龍入宮

大彬是明代製作紫砂壺的一代宗師,他所製作的紫砂壺被後代茶人歎爲觀止,視爲至寶,所以後人都把名貴的紫砂壺稱爲大彬壺。大彬沐淋,就是用開水澆燙茶壺,其目的是洗壺並提高壺溫。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風拂面

武夷茶藝講究“高沖水,低斟茶。”高山流水即將開水壺提高,向紫砂壺內沖水,使壺內的茶葉隨水浪翻滾,起到用開水洗茶的作用。

“春風拂面”是用壺蓋輕輕地颳去茶湯表面泛起的白色泡沫,使壺內的茶湯更清沏潔淨。

第五道:烏龍入海,重洗仙顏

品飲武夷巖茶講究“頭泡湯,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華。”頭一泡衝出的茶湯我們一般不喝,直接注入茶海。因爲茶湯呈琥珀色,從壺口流向茶海好像蛟龍入海,所以稱之爲烏龍入海。

“重洗仙顏”本是武夷九曲溪畔的一處摩崖石刻,在這裏意喻爲第二次沖水。第二次沖水不僅要將開水注滿紫砂壺,而且在加蓋後還要用開水澆淋壺的外部,這樣內外加溫,有利於茶香的散發。

第六道:相哺,再注甘露

沖泡武夷巖茶時要備有兩把壺,一把紫砂壺專門用於泡茶,稱爲“泡壺”或“母壺”;另一把容積相等的壺用於儲存泡好的茶湯,稱之爲“海壺”或子壺。現代也有人用“公道杯”代替海壺來儲備茶水。把母壺中泡好的茶水注入子壺,稱之爲“相哺”。母壺中的茶水倒乾淨後,乘着壺熱再衝開水,稱之爲“再注甘露”。

第七道:祥龍行雨,鳳凰點頭

將海壺中的茶湯快速而均勻地依次注入聞香杯,稱之爲“祥龍行雨”,取其“甘霖普降”的吉祥之意。

當海壺的茶湯所剩不多時,則應將巡迴快速斟茶改爲點斟,這時茶藝小姐的手勢一高一低有節奏地點斟茶水,形象地稱之爲“鳳凰點頭”,象徵着向嘉賓行禮致敬。

過去有人將這道程序稱之爲“關公巡城”,“韓信點兵”,因這樣的解說充滿刀光劍影,殺氣太重,有違茶道以“和”爲貴的基本精神,所以我們予以揚棄。

第八道:夫妻和合,鯉魚翻身

聞香杯中斟滿茶後,將描有龍的品茗杯倒扣過來,蓋在描有鳳的聞香杯上,稱之爲夫妻和合,也可稱爲“龍鳳呈祥”。

把扣合的杯子翻轉過來,稱之爲“鯉魚翻身”。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鯉魚翻身躍過龍門可化龍而去。我們藉助這道程序祝福在座的各位嘉賓家庭和睦,事業發達。

第九道:捧杯敬茶,衆手偉盅

捧杯敬茶是茶藝小姐用雙手把龍鳳杯捧到齊眉高,然後恭恭敬敬地向右側的第一位客人行注目點頭禮後把茶傳給他。客人接到茶後不能獨自先品爲快,應當也恭恭敬敬地向茶藝小姐點頭致謝,並按照茶藝小姐的姿勢依次將茶傳給下一位客人,直到傳到坐在離茶藝小姐最遠的一位客人爲止。然後再從左側同樣依次傳茶。通過捧杯敬茶衆手傳盅,可使在座的賓主們心貼得更緊,感情更親近,氣氛更融洽。

第十道:鑑賞雙色,喜聞高香

鑑賞雙色是指請客人用左手把描有龍鳳圖案的茶杯端穩,用右手將聞香杯慢慢地提起來,這時聞香杯中熱茶全部注入品茗杯,隨着品茗杯溫度的升高,由熱敏陶瓷制的烏龍圖案會從黑色變爲五彩。這時還要注意觀察杯中的茶湯是否呈清亮豔麗的琥珀色。

喜聞高香是武夷品茶三聞中的頭一聞,即請客人聞一聞杯底留香。第一聞是聞茶香的純度,看是否香高辛銳無異味。

第十一道:三龍護鼎,初品奇茗

三龍護鼎是請客人用拇指,食指扶杯,用中指托住杯底,這樣拿杯既穩當又雅觀。三根手指頭喻爲三龍,茶杯如鼎,故這樣的端杯姿勢稱爲三龍護鼎。

初品奇茗是武夷山品茶中的頭一品。茶湯入口後不要馬上嚥下,而是吸氣,使茶湯在口腔中翻滾流動,使茶湯與舌根,舌尖,舌面,舌側的味蕾都充分接觸,以便能更精確地品悟出奇妙的茶味。初品奇茗主要是品這泡茶的火功水平,看有沒有“老火”或“生青”。

第十二道:再斟流霞,二探蘭芷

再斟流霞是指爲客人斟第二道茶。

宋代范仲淹有詩云:“鬥茶味兮輕醍醐,鬥茶香兮薄蘭芷。”蘭花之香是世人公認的王者之香。二探蘭芷是請客人第二次聞香,請客人細細地對比,看看這清幽,淡雅,甜潤,悠遠,捉摸不定的茶香是否比單純的蘭花之香更勝一籌。

第十三道:二品雲腴,喉底留甘

“雲腴”是宋代書法家黃庭堅對茶葉的美稱。“二品雲腴”即請客人品第二道茶。二品主要品茶的滋味,看茶湯過喉是鮮爽,甘醇,還是生澀,平淡。

第十四道:三斟石乳,蕩氣迴腸

“石乳”是元代武夷山貢茶中的珍品,後人常用來代表武夷茶。“三斟石乳”即斟第三道茶。“蕩氣迴腸”是第三次聞香。品啜武夷巖茶,聞香講究“三口氣”即不僅用鼻子聞,而且可用口大口地吸入茶香,然後從鼻腔呼出,連續三次,這樣可以全身感受茶香,更細膩地辨別茶葉的香型特徵。茶人們稱這種聞香的方法爲“蕩氣迴腸”。第三次聞香還在於鑑定茶香的持久性。

第十五道:含英咀華,領悟巖韻

“含英咀華”是品第三道茶。清代大才子袁枚在品飲武夷巖茶時說:“品茶應含英咀華並徐徐咀嚼而體貼之。”其中的英和華都是花的意思。含英咀華即在品茶時像是在嘴裏含着一朵小花一樣,慢慢地咀嚼,細細地玩味,只有這樣才能領悟到武夷巖茶所特有的“香,清,甘,活”,無此美妙的巖韻。

第十六道:君子之交,水清味美

古人講“君子之交淡如水”,而那淡中之味恰似在品飲了三道濃茶之後,再喝一口白開水。喝這口白開水千萬不可急急嚥下而應當像含英咀華一樣細細玩味,直到含不住時再吞下去。嚥下白開水後,再張口吸一口氣,這時您一定會感到滿口生津,回味甘甜,無比舒暢。多數人都會有“此時無茶勝有茶”的感覺。這道程序反映了人生的一個哲理---平平淡淡總是真。

第十七道:名茶探趣,游龍戲水

好的武夷巖茶七泡有餘香,九泡仍不失茶真味。名茶探趣是請客人自己動手泡茶。看一看壺中的茶泡到第幾泡還能保持茶的色香味。

“游龍戲水”是把泡好的茶葉放到清水杯中,讓客人觀賞泡後的茶葉,行話稱爲“看葉底”。武夷巖茶是半發酵茶,葉底三分紅,七分綠。葉片的周邊呈暗紅色,葉片的內部呈綠色,稱之爲“綠葉紅鑲邊。”在茶藝表演時,由於烏龍茶的葉片在清水中晃動很像龍在戲水,故名“游龍戲水。”

第十八道:賓主起立,盡杯謝茶

孫中山先生曾倡導以茶爲國飲。魯迅先生曾說:“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飲茶之樂,其樂無窮”自古以來,人們視茶爲健身的良藥,生活的享受,修身的途徑,友誼的紐帶,在茶藝表演結束時,請賓主起立,同乾了杯中的茶,以相互祝福來結束這次茶會。

福建烏龍茶藝的茶藝表演

武夷烏龍茶茶藝表演

武夷茶文化有一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元代始武夷茶成爲皇室貢品,並在武夷創辦御茶園,茶文化遺址遍市武夷山中。有唐至古茶園、宋遇林亭窯址、元大德至明嘉靖御茶園、明大紅袍名叢、清龐公吃茶處、明至古茶廠、清茶政告示石刻等。武夷山是儒、釋、道三教同山之處,茶與三教有不解之緣,茶中蘊和,茶中寓靜,茶的“和、靜”的稟性乃三教所追求的境界,三教思想之精華也豐富了武夷茶文化的內涵。

當今武夷山人在挖掘繼承歷代品茶藝術的基礎上,把品茗、觀景、賞藝融爲一體,總結整理出一套《武夷茶藝》,黃賢庚先生於1995年農業考古期刊發表的《武夷茶藝》一文中對烏龍茶茶藝表演程序作了描述:

恭請上座;焚香淨氣;絲竹和鳴;葉嘉酬賓;活煮山泉;孟臣沐霖;烏龍人宮;懸壺高衝;春風拂面;重洗仙顏;若琛出浴;遊山玩水;關公巡城;韓信點兵;三龍護鼎;鑑賞三色;喜聞幽香;初品奇茗;再斟蘭芷;品啜甘露;三斟石乳;領悟巖韻;敬獻茶點;自斟慢飲;欣賞茶歌;游龍戲水;盡杯謝茶。

安溪烏龍茶茶藝表演

安溪烏龍茶茶藝表演傳達的是純、雅、禮、和的茶道精神理念。純,茶性之純正,茶主之純心,化茶友之淨純,乃爲茶道之本。雅,沏茶之細緻,身韻之優美,茶局之典雅,展茶藝之流程。禮,感恩於自然,敬重於茶農,誠待於茶客,爲茶主之茶德。和,是人、茶與自然的和諧, 清心和睦,屬於心靈之愛,爲茶藝之“道”也!安溪茶藝將藉着這純正、清雅的茶藝傳播,啓發人們走向更高層次的生活境界。其烏龍茶茶藝表演流程如下所示:

神人茶境;展示茶具;烹煮泉水;沐霖甌杯;觀音人宮;懸壺高衝;春風拂面;甌裏醞香;三龍護鼎;行雲流水;觀音出海;點水流香;香茗敬賓;鑑賞湯色;細聞幽香;晶香尋韻。

校園烏龍茶茶藝表演

校園烏龍茶茶藝表演是校園茶文化活動方式之一。1995年在詹梓金、葉寶存等專家倡導下開展了大學生茶藝表演活動,福建農林大學茶學專業茶藝隊於1996年5月應永春縣邀請參加福建省烏龍茶茶藝表演評比會彙報表演。此後在茶學老專家莊任教授、葉寶存教授的指導下,郭雅玲撰寫的、孫雲培訓的題爲《巖骨花香》的福建工夫茶藝,於1997年4月在福州與福建茶界主要單位、日本三得利茶葉代表團等進行交流。大學生茶藝以專業素養突出而獲得讚譽。在福建茶葉進出口責任有限公司的推舉下,福建農林大學的校園茶藝《巖骨花香》、《奇蘭飄香》等被選人電視臺“走近科學”欄目2000年春節特別節目攝製內容和2001年春節的中國茶專題節目。

求大紅袍茶藝解說詞,要比較有詩意的那種

功夫茶"一詞最早源於廣東、福建一帶,以沖泡烏龍茶而著稱。功夫茶藝是目前中國最流行、最具民族特色的茶藝。它講究的是茶品的選擇、茶具的精巧以及沖泡者的從容有趣。它所詮釋的不再是簡單的說茶、論茶,而是上升到了一定的精神高度,以"品茶"爲手段,達到強身健體、修身養性的目的。

武夷山功夫茶藝是衆多茶藝中的一朵奇葩,它帶有厚重的文化色彩和濃郁的地方特色。下面是由茶文化專家林治先生編寫的《紅袍功夫茶茶藝》。

[茶具選擇] 木製茶盤一個,宜興紫砂母-子壺一對,龍鳳變色杯若干對,茶具組合一套,茶巾二條,開水壺一個,酒精爐一套,香爐一個,茶荷一個。

[解說詞] 各位嘉賓,大家好!首先歡迎各位來欣賞紅袍功夫茶茶藝。

風景秀甲的武夷山是烏龍茶的故鄉。宋代大文豪范仲淹曾寫詩

讚美武夷巖茶:"年年春自東南來,建溪先暖冰微開,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自古以來,武夷山人不但善於種茶、製茶,而且精於品茶。現在由茶藝小姐爲各位嘉賓表演武夷山的功夫茶茶藝,請大家靜下心來,和其一起共享茶藝的溫馨與愉悅。功夫茶茶藝共有十八道程序,前九道由其操作表演,後九道請各位嘉賓和其密切配合,共同完成。

武夷山功夫茶茶藝的基本程序如下:

第一道:焚香靜氣、活煮甘泉。

焚香靜氣,就是通過點燃這炷香,來營造祥和、肅穆、無比溫馨的氣氛。希望這沁人心脾的幽香,能使大家心曠神怡,也但願你的心會伴隨着這悠悠嫋嫋的香菸,昇華到高雅而神奇的境界。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是一個精通茶道的茶人,他總結泡茶的經驗說:"活水還須活火烹。"活煮甘泉,即用旺火來煮沸壺中的山泉水。

第二道:孔雀開屏、葉嘉酬賓。

孔雀開屏,是向同伴們展示自己美麗的羽毛,我們藉助孔雀開屏這道程序,向嘉賓們介紹今天泡茶所用的精美的功夫茶茶具。

"葉嘉"是蘇東坡對茶葉的美稱。葉嘉酬賓,就是請大家鑑賞烏龍茶的外觀形狀。

第三道:大彬沐淋、烏龍入宮。

大彬是明代製作紫砂壺的一代宗師,他所製作的紫砂壺被後代茶人歎爲觀止,視爲至寶,所以後人都把名貴的紫砂壺稱爲大彬壺。大彬沐淋,就是用開水澆燙茶壺,其目的是洗壺並提高壺溫。

烏龍入宮,把茶葉放入壺中。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風拂面。

武夷茶藝講究"高沖水,低斟茶"。高山流水,即將開水壺提高,向紫砂壺內沖水,使壺內的茶葉隨水浪翻滾,起到用開水洗茶的作用。

春風拂面,是用壺蓋輕輕地颳去茶湯表面泛起的白色泡沫,使壺內的茶湯更加清澈潔淨。

第五道:烏龍入海、重洗仙顏。

品飲武夷巖茶講究"頭泡湯,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華"。頭一泡衝出的茶湯我們一般不喝,直接注入茶海。因爲茶湯呈琥珀色,從壺口流向茶海好像蛟龍入海,所以稱之爲烏龍入海。

重洗仙顏,原本是武夷九曲溪畔的一處摩崖石刻,在這裏意喻爲第二次沖水。第二次沖水不僅要將開水注滿紫砂壺,而且在加蓋後還要用開水澆淋壺的外部,這樣內外加溫,有利於茶香的散發。

第六道:母-子相哺、再注甘露。

沖泡武夷巖茶時要備有兩把壺,一把紫砂壺專門用於泡茶,稱爲"泡壺"或"母壺";另一把容積相等的壺用於儲存泡好的茶湯,稱之爲"海壺"或"子壺"。現代也有人用"公道杯"代替海壺來儲備茶水。把母壺中泡好的茶水注入子壺,稱之爲"母-子相哺"。母壺中的茶水倒乾淨後,趁着壺熱再衝開水,稱之爲"再注甘露"。

第七道:祥龍行雨、鳳凰點頭。

將海壺中的茶湯快速而均勻地依次注入聞香杯,稱之爲"祥龍行雨",取其"甘霖普降"的吉祥之意。

當海壺中的茶湯所剩不多時,則應

將巡迴快速斟茶改爲點斟,這時茶藝小姐的手勢一高一低有節奏地點斟茶水,形象地稱之爲"鳳凰點頭",象徵着向嘉賓們行禮致敬。

過去有人將這道程序稱之爲"關公巡城"、"韓信點兵",因這樣解說充滿刀光劍影,殺氣太重,有違茶道以"和"爲貴的基本精神,所以我們予以揚棄。

茶道的第二道名稱叫作什麼?謝了

中國茶道因茶葉的種類不同,泡製方法也不同。我學過烏龍茶的茶道表演,可以介紹一下。

首先需要準備的基本茶具有:茶壺,茶盒,茶托,茶巾,茶道組,隨手泡,聞香杯3~6個,品茗杯3~6個(和聞香杯配套),功道杯。如果你在北京,到馬連道置辦一整套,一百塊足矣。這是我的親身經驗。還有侃價的餘地。

第一道:焚香靜氣,活煮甘泉

焚香靜氣,就是通過點燃這支香,來營造祥和、肅穆、無比溫馨的氣氛。希望這沁人心脾的幽香,使大家心曠神怡,也單元您的行賄伴隨着這支悠悠嫋嫋的香菸,昇華到高雅而神奇的境界。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是一個精通茶道的茶人,他總結泡茶的經驗時說:“活水還須活火烹”活煮甘泉,即用旺火來煮沸壺中的山泉水。

第二道:孔雀開屏,葉嘉酬賓

孔雀開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的羽毛,我敏捷孔雀開屏這道程序,向嘉賓們介紹今天的泡茶所用的精美的功夫茶具。

“葉嘉”是蘇東坡對茶葉的美稱,葉嘉酬賓,就是請大家鑑賞烏龍茶的外觀形狀。

第三道:大彬沐淋,烏龍入海

大彬是明代製作紫砂壺的一代宗師,它所製作的紫砂湖北歷代茶人歎爲觀止,視爲至寶,所以後人把子砂壺稱爲大彬壺。大彬沐淋就是用開水澆燙茶壺,,其目的是洗壺和提高壺溫。

武夷巖茶屬烏龍茶類,把武夷巖茶放入紫砂壺內稱爲烏龍入宮。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風拂面

武夷茶藝講究“高沖水,低斟茶。”高山流水即茶藝小姐將開水壺提高,向紫砂壺內沖水,使壺內茶葉隨水浪翻滾,起到用開水洗茶的作用。沖水時要沿着壺的邊沿衝,以免衝破“茶膽”。

“春風拂面”是指用壺蓋輕輕地颳去茶壺表面的白色泡沫,使壺內的茶湯更加清澈潔淨。

第五道:五龍入海,重洗仙顏

品武夷巖茶講究“頭泡湯,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華。”頭一泡衝出的我們一般不喝,直接注入茶海。因爲茶湯呈琥珀色,從壺口流向茶海好似蛟龍入海,所以稱之爲烏龍入海。

“重洗仙顏”本是武夷九曲溪畔的一處摩崖石刻,在這裏寓爲第二次沖泡。第二次沖水不僅要將開水注滿紫砂壺,而且在加蓋後還要用開水澆淋壺的外部,這樣內外加溫,有利於茶香的散發。

這道程序完成後,一般要根據茶的品種和當日的氣溫悶茶1—1.5分鐘。悶茶的時間太短,茶色淺味薄,巖韻不明顯。悶茶的時間若太長,則“熟湯失味”,且茶味苦澀。

第六道:玉液移壺,再注甘露

沖泡武夷巖茶要具備兩把壺,一把子砂壺用於泡茶。稱爲“泡壺”或“母壺”;另一把容積相等的壺專門用於儲存茶泡好的茶湯,稱爲“海壺”或子壺。把母壺中沖泡好的茶湯倒入子壺,稱爲玉液移壺。母壺中的茶水倒乾淨後乘熱再衝水,稱之爲“再注甘露”

第七道:祥龍行雨,鳳凰點頭

江海壺中的茶湯快速均勻第依次注入聞香杯中,稱爲“祥龍行雨”,取其“甘露普降”的吉祥之意。

當海壺中的茶湯所剩不多時則應將巡迴快速斟茶改爲點斟,這是茶藝小姐的手勢一高一低有節奏地點斟茶水,形象地稱之爲“鳳凰點頭”,象徵着香嘉賓行禮致敬。

過去有人將這道程序稱爲“關公巡城,韓信點兵”飲這樣說刀光劍影,殺氣太重,有違茶道以“和”爲貴的基本精神。

第八道:龍鳳呈祥,鯉魚翻身

聞香杯中斟滿茶後,將瞄有龍圖案的品茗杯倒扣在聞香杯上,稱爲龍鳳呈祥。把扣合的杯子翻轉過來,稱爲鯉魚翻身。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鯉魚翻身越過龍門可化龍而去。我們藉助這道程序,祝福大家家庭和睦,事業發達。

第九道:捧杯敬茶,衆手傳盅

捧杯敬茶是由茶藝小姐用雙手把龍鳳杯捧到齊眉高,然後恭恭敬敬地向左側第一位客人行注目點頭禮把茶傳給他,客人接到茶後不能獨自先品爲快,而應當也恭恭敬敬第香茶藝小姐點頭致謝,並按茶藝小姐的姿勢依次將茶傳給下一位客人,直到傳到離茶藝小姐最遠的一位客人位置爲止。然後再從左側依次傳茶。通過捧杯敬茶,衆手傳盅,可使大家心貼的更近,感情更親近,氣氛更融洽。

當每位客人手中都得到一杯茶後,茶藝表演進入新的階段。武夷功夫茶藝分爲兩個階段,前九道程序是由茶藝小姐操作,爲客人燒水、沖茶、斟茶、敬茶。從第十道程序開始,客人更直接參與茶事活動,賓主共同品茗賞藝。

第十道:鑑賞雙色,喜聞高香

客人用左手將描有龍鳳的茶杯端穩,用右手將聞香杯慢慢提起來,這是聞香杯中的熱茶全部注入品茗杯中,隨着品茗杯溫度的升高有熱敏陶瓷燒製的烏龍圖案會從黑色變成五彩色。這時要觀察杯中的茶湯是否呈清亮豔麗的琥珀色。

喜聞高香,是武夷品茶中的頭一聞,客人聞一聞杯底留香。第一聞,是聞茶香的純度,看是否香高辛銳無異味。

第十一道:三龍護鼎,初品奇茗

用拇指、食指扶杯、用中指托住杯底的姿勢來端杯品茶。這樣拿杯即穩當有美觀。三根手指寓爲三龍。

初品奇茗使武夷山品茶三品中的第一品。茶湯入口後不要馬上嚥下,而應吸氣,使茶湯在口腔中翻滾流動,讓茶湯與舌根、舌尖、舌面、舌側的味蕾都充分接觸,以便能更精確地品悟出奇妙的茶味。初品奇茗主要是品這泡茶的火功水平,看有沒有“老火”或“生青”。

第十二道:再斟流霞,二探蘭芷

再斟流霞是指客人斟第二道茶。《全唐詩·題武夷》中寫道:“只得流霞酒一杯,空中瑟鼓幾時回”。流霞原是寓酒,但在斟武夷巖茶時,茶湯清亮豔麗恰似流霞在杯中晃動,所以我們借用流霞來讚美武夷巖茶的湯色。

宋代范仲淹有詩云:“鬥茶味兮輕醍醐,鬥茶香兮薄蘭芷”蘭花之香是世人公認的王者之香。二探蘭芷十第二次聞香。客人可細細地對比看看那清幽、淡雅、甜潤、悠遠、捉摸不定的茶香是否比單純的蘭花之香更勝一籌。

第十三道:二品雲腴,喉底留甘

“雲腴”是宋代書法家黃庭堅對茶的美稱。“二品雲腴”即品第二道茶。二品主要是茶的滋味,看茶湯過喉是鮮爽、甘醇,還是生澀、平淡。

第十四道:三斟石乳,蕩氣迴腸

“石乳”是元代武夷山貢茶中的珍品,後來用來代表武夷茶。三斟石乳表示斟第三道茶。蕩氣迴腸是第三次聞香。品啜武夷巖茶,聞香講究“三口氣”即不用鼻子聞,而是用口大口大口吸入茶香,然後像抽香菸一樣,從鼻腔呼出,這樣可以全身心地感受茶香,更細膩地辨別茶葉的香型特徵。茶人們稱這種聞香方法爲“蕩氣迴腸”。第三次聞香還在於鑑定茶香的持久性。

第十五道:含英咀華,領悟巖韻

“含英咀華”食品第三道茶。通過品飲了頭兩道茶,茶的生澀感已消失,從第三道開始回甘。清代大才子袁枚在品飲武夷巖茶時說:“品茶應含英咀華並徐徐咀嚼而體貼之”其中英和華都是花的意思,含英咀華就好像嘴裏含着小花一樣慢慢咀嚼,細細回味,只有這樣才能領悟到武夷巖茶的“香清甘活”無比美妙的巖韻。

第十六道:君子之交,水清味美

“君子之交淡如水”,而那淡中之味恰似喝了頭三道濃茶之後,再喝一口白開水。喝這口白開水千萬不可急急嚥下,而應當像含英咀華那樣慢慢玩味。嚥下白開水後,再張口吸一口氣,這時你一定會感到滿口生津、回味甘甜、無比舒暢。多數人都會有“此時無茶勝有茶”的感覺。這道程序反映了人生的哲理:平平淡淡總是真。

第十七道:名茶探趣,游龍戲水

好的武夷巖茶七泡有餘香,九泡仍不失茶的真味。名茶探趣是請客人自己動手,看一看壺中的茶還能泡到第幾道。

游龍戲水是把泡後的茶葉放到清水杯中,讓客人觀賞經多次沖泡後充分舒展的茶葉葉片,行話講:“看葉底”武夷巖茶屬半發酵茶,葉底“三分紅,七分綠”,稱爲“綠葉鑲紅邊”。在茶藝表演中,由於烏龍茶的葉片在清水中晃動很像龍在水中玩水,故名“游龍戲水”。

第十八道:賓主起立,盡杯謝茶

求一份烏龍茶茶藝表演解說詞

一、用具:1.宜興紫砂壺一對2.龍鳳變色杯一套3.茶荷一個4.茶道器一套5.茶盤一個6.開水瓶兩個7.電隨手泡一個8.茶巾兩條9.香爐一個10.香一支11.茶葉每壺10—15克 

二、基本程序:1.焚香靜氣,活煮甘泉2.孔雀開屏,葉嘉酬賓3.大彬沐淋,烏龍入宮4.高山流水,春風拂面5.烏龍入海,重洗仙顏6.玉液移壺,再注甘露7.祥龍行雨,鳳凰點頭8.龍鳳呈祥,鯉魚翻身9.捧杯敬茶,衆手傳盅10.鑑賞雙色,喜聞高香11.三龍護鼎,初品奇茗12.再斟流下,二探蘭芷13.二品雲腴,喉底留香14.三斟石乳,蕩氣迴腸15.含英咀華,領悟巖韻16.君子之交,水清味美17.茗茶探趣,游龍戲水18.賓主起立,盡杯謝茶

三、烏龍茶程序解說

第一道:焚香靜氣,活煮甘泉:焚香靜氣,就是通過點燃這支香,來營造祥和、肅穆、無比溫馨的氣氛。希望這沁人心脾的幽香,使大家心曠神怡,也單元您的行賄伴隨着這支悠悠嫋嫋的香菸,昇華到高雅而神奇的境界。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是一個精通茶道的茶人,他總結泡茶的經驗時說:“活水還須活火烹”活煮甘泉,即用旺火來煮沸壺中的山泉水。

第二道:孔雀開屏,葉嘉酬賓:孔雀開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的羽毛,我敏捷孔雀開屏這道程序,向嘉賓們介紹今天的泡茶所用的精美的功夫茶具。“葉嘉”是蘇東坡對茶葉的美稱,葉嘉酬賓,就是請大家鑑賞烏龍茶的外觀形狀。

第三道:大彬沐淋,烏龍入海:大彬是明代製作紫砂壺的一代宗師,它所製作的紫砂湖北歷代茶人歎爲觀止,視爲至寶,所以後人把子砂壺稱爲大彬壺。大彬沐淋就是用開水澆燙茶壺,,其目的是洗壺和提高壺溫。武夷巖茶屬烏龍茶類,把武夷巖茶放入紫砂壺內稱爲烏龍入宮。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風拂面:武夷茶藝講究“高沖水,低斟茶。”高山流水即茶藝小姐將開水壺提高,向紫砂壺內沖水,使壺內茶葉隨水浪翻滾,起到用開水洗茶的作用。沖水時要沿着壺的邊沿衝,以免衝破“茶膽”。“春風拂面”是指用壺蓋輕輕地颳去茶壺表面的白色泡沫,使壺內的茶湯更加清澈潔淨。

第五道:五龍入海,重洗仙顏:品武夷巖茶講究“頭泡湯,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華。”頭一泡衝出的我們一般不喝,直接注入茶海。因爲茶湯呈琥珀色,從壺口流向茶海好似蛟龍入海,所以稱之爲烏龍入海。“重洗仙顏”本是武夷九曲溪畔的一處摩崖石刻,在這裏寓爲第二次沖泡。第二次沖水不僅要將開水注滿紫砂壺,而且在加蓋後還要用開水澆淋壺的外部,這樣內外加溫,有利於茶香的散發。這道程序完成後,一般要根據茶的品種和當日的氣溫悶茶1—1.5分鐘。悶茶的時間太短,茶色淺味薄,巖韻不明顯。悶茶的時間若太長,則“熟湯失味”,且茶味苦澀。

第六道:玉液移壺,再注甘露:沖泡武夷巖茶要具備兩把壺,一把子砂壺用於泡茶。稱爲“泡壺”或“母壺”;另一把容積相等的壺專門用於儲存茶泡好的茶湯,稱爲“海壺”或子壺。把母壺中沖泡好的茶湯倒入子壺,稱爲玉液移壺。母壺中的茶水倒乾淨後乘熱再衝水,稱之爲“再注甘露”

第七道:祥龍行雨,鳳凰點頭:江海壺中的茶湯快速均勻第依次注入聞香杯中,稱爲“祥龍行雨”,取其“甘露普降”的吉祥之意。當海壺中的茶湯所剩不多時則應將巡迴快速斟茶改爲點斟,這是茶藝小姐的手勢一高一低有節奏地點斟茶水,形象地稱之爲“鳳凰點頭”,象徵着香嘉賓行禮致敬。過去有人將這道程序稱爲“關公巡城,韓信點兵”飲這樣說刀光劍影,殺氣太重,有違茶道以“和”爲貴的基本精神。

功夫茶的泡法 如何泡茶 茶藝表演 鐵觀音

第一道:“若琛出浴”茶是至清至潔,天寒地域的靈物,用開水燙洗一下,本來就已經乾淨的品茗杯和聞香杯。使杯身杯底做到至清至潔,—塵不染,也是對各位嘉賓的尊敬。

2第二道:“火煮山泉”泡茶用水極爲講究,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是一個精通茶道的茶人,他總結泡茶的經驗時說:“活水還須活火烹”活煮甘泉,即用旺火來煮沸壺中的山泉水,今天我們選用的是純淨水。

3第三道:“葉嘉酬賓”葉嘉是宋代詩人蘇東坡對茶葉的美稱,葉嘉酬賓是請大家鑑賞茶葉,可看其外形、色澤,以及嗅聞香氣。這是鐵觀音,其顏色青中常翠,外形爲包揉形,以勻稱、緊結、完整爲上品。

4第四道:“孟臣沐淋”孟臣是明代的制壺名家(惠孟臣),後人將孟臣代指各種名貴的紫砂壺,因爲紫砂壺有保溫、保味、聚香的特點,泡茶前我們用沸水淋澆壺身可起到保持壺溫的作用。亦可藉此爲各位嘉賓接風洗臣,洗去一路風塵。

5第五道:“若琛出浴”茶是至清至潔,天寒地域的靈物,用開水燙洗一下,本來就已經乾淨的品茗杯和聞香杯。使杯身杯底做到至清至潔,—塵不染,也是對各位嘉賓的尊敬。 

6 第六道:“烏龍入宮”茶似烏龍,壺似宮殿,取茶通常取壺的二分之一處這主要取決於大家的濃淡口味,詩人蘇軾把烏龍入宮比做佳人入室,他言:“細作小詩君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在詩句中把上好的烏龍茶比作讓人一見傾心的絕代佳人,輕移蓮步,使得滿室生香,形容烏龍茶的美好。 

7第七道:“高山流水”茶藝講究高沖水,低斟茶。

8第八道:“春風拂面”用壺蓋輕輕推掉壺口的茶沫。烏龍茶講究“頭泡湯,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華”。功夫茶的第一遍茶湯,我們一般只用來洗茶,俗稱溫潤泡,亦可用於養壺。 

第九道:重洗仙顏:意喻着第二次沖水,淋澆壺身,保持壺溫。讓茶葉在壺中充分的釋放香韻。  

第十道:“遊山玩水”功夫茶的浸泡時間非常講究,過長苦澀,過短則無味,因此要在最佳時間將茶湯倒

第十一道:“祥龍行雨”取其“甘霖普降”的吉祥之意。“鳳凰點頭”象徵着向各位嘉賓行禮致敬

第十二道:“珠聯璧合”我們將品茗杯扣於聞香杯上,將香氣保留在聞香杯內,稱爲“珠連璧合”。在此祝各位嘉賓家庭幸福美滿。

第十三道:“鯉魚翻身”中國古代神話傳說,鯉魚翻身躍過龍門可化龍而去,我們借這道程序,祝福在座的各位嘉賓跳躍一切阻礙,事業發達

第十四道:“敬奉香茗”坐酌淋淋水,看間澀澀塵,無由持一碗,敬於愛茶人。

第十五道:“喜聞幽香” 請各位輕輕提取聞香杯45度,花好月圓,把高口的聞香杯放在鼻前輕輕轉動,你便可喜聞幽香,高口的聞香杯裏如同開滿百花的幽谷,隨着溫度的逐漸降低,你可聞到不同的芬芳。

第十六道:“三龍護鼎” 即用大拇指和食指輕扶杯沿,中指緊托杯底,這樣舉杯既穩重又雅觀

第十七道:“鑑賞湯色”現請嘉賓鑑賞鐵觀音的湯色呈金黃明亮。

第十八道:“細品佳茗”一口玉露初品,茶湯入口後不要馬上嚥下,而應吸氣,使茶湯與舌尖舌面的味蕾充份接觸您可小酌一下;第二口  好事成雙,這口品下主要品茶湯過喉的滋味是鮮爽,甘醇還是生澀平淡;第三口  三品石乳,您可一飲而下。希望各位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充分享受那幽情雅趣,讓忙碌的身心有個寧靜的迴歸

武夷山茶藝表演要配什麼古箏曲

可以配“高山流水”

武夷山大紅袍茶葉和武夷大紅袍茶藝表演

武夷山九曲溪上的“御茶園”是全市最專業和權威的地方,到那裏只要你肯學舍得交學費,肯定包你滿意。當地人較其他旅遊城市還是很淳樸的,一般不會宰你。最好帶個小型攝像設備。

在武夷山站下火車乘坐公交車就可以到達市區,車費1---2元。在武夷賓館下車,住在武夷賓館或者附近,從這裏到“景區”最好乘坐中巴車,到御茶園,車費在5元以內。返回時最好問一下公交車末班時間,同樣回來。在那裏搭出租車不划算。吃的也很便宜。買東西到市區買,景區非常昂貴。

茶藝表演的順序

茶藝表演的順序:選茗、蓄水、置具、烹煮、品茗。

宋代,人們興起鬥茶,賣茶水的人也相互間試論高低,被時人成爲“茶百戲”,既能稱‘戲”自然是一種表演內容了。無論是“試茗”還是“茶百戲”,但至少說明茶藝表演在中國古代的茶文化樣式中已漸呈現表演的意識。

茶藝表演成爲一種需要是近20年的事情。儘管茶文化源於中國,但將茶文化精神發揮到極致的卻是日本。隨着兩國茶事交流活動的增多,精湛的茶藝表演成了瞭解各自茶藝精髓,方便兩國進行學習與交流的重要樣式。

加之人們在改革開放和物質生活日益滿足的條件下,開始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生活質量的提高,欲從滿足生理需要的大衆飲品中,重新品出古人早以傳承但在近百年的民衆生活中漸以消失的中國茶文化的內質。

而林林總總的茶藝館中推出的茶藝表演,無疑成了普及茶文化精神、引導人們如何領悟中國茶道的最佳載體。因而,茶藝表演的出現由中國古代的雛形漸趨成爲普及茶文化必不可缺的茶藝樣式,從可能性的存在變爲一種實際需要。

擴展資料

表演分類

1、民俗茶藝表演

取材於特定的民風、民俗、飲茶習慣,以反映民俗文化等方面爲主的,經過藝術的提煉與加工的,以茶爲主體的。如“西湖茶禮”、“臺灣烏龍茶茶藝表演”、“贛南擂茶”、“白族三道茶”、“青豆茶”等。

2、仿古茶藝表演

取材於歷史資料,經過藝術的提煉與加工,大致反映歷史原貌爲主體的。如“公劉子朱權茶道表演”、“唐代宮廷茶禮”、“韓國仿古茶藝表演”。

3、其他茶藝表演

取材於特定的文化內容,經過藝術的提煉與加工,以反映該特定文化內涵爲主體,以茶爲載體的,如“禪茶表演”、“火塘茶情”、“新娘茶”。

功夫茶怎麼做?有哪些步驟?

中國功夫茶操作規程有以下十一程式,合稱爲功夫茶十一程式。1、嗅茶 主人取來上好的茶葉,介紹該品種的特點、風味,依次傳遞欣賞嗅品一番。2、溫壺 未放置茶葉之前,先將開水衝入空壺,謂之“溫壺”,溫壺之水倒進茶船——即茶盤,一種紫砂淺盆。   3、裝茶 應備有茶匙、漏斗,不宜用手抓茶置放,以免手氣、雜味混入,通常將茶葉裝至茶壺的2/3,甚至滿溢,數量之多令人咂舌。4、潤茶 沸水衝入壺中,至滿,使竹筷颳去壺麪茶沫,當即傾於茶船或茶海——一種較大的茶杯。5、沖泡 再衝入開水,但不要沸滾的,這便是第一泡茶。6、澆壺 蓋上茶蓋澆之開水,使壺內壺外溫度一致。7、溫杯 等候茶水泡好的當兒,用剛纔溫壺及潤茶的茶水,就在茶船中清洗茶杯——這是一種比酒盅略小的小茶盅(便是茶壺本身也不過一個拳頭大小)。8、運壺 在泡好第一泡茶時,提壺沿茶船邊沿運行數週,俗稱“遊山玩水”,爲的是不讓壺底水滴入茶杯串味。9、倒茶 將溫洗好的小茶盅一字排開,依次來回澆注,又稱“巡河”,或將壺中茶水先倒入茶海再注入杯中,切忌倒茶時一杯倒滿再倒第二杯,免得濃淡不均,這是一般飲者容易犯的錯誤。 10、敬茶 尊老愛幼、互相謙讓,這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尤以敬第一杯茶最爲重要,受之者必在座“首席”。11、品茶 功夫茶全套步驟中最講究的一環,從欣賞茶色、茶味、茶香到嗅、啜並舉,玩味再三,3個指捏1枚四螺般大拇指大小的袖珍小茶盅,騰挪於鼻脣之間,或嗅或啜隨心所欲。且雙目微閉,如癡如醉,彷彿打坐的道人,外界萬物全然不覺,讓人不能不驚訝名茗的神奇功效。   

此外,泡製功夫茶,茶壺講究用宜興的紫砂茶壺;茶杯最好是景德鎮產小瓷杯;水須山泉,最差的也要井水,自來水是萬萬不入流的。用水也有名堂,最好是用橄欖核燒火,次爲蔗渣,最次是炭火,蜂窩煤乃大忌。工夫茶”泡法有十八道程序: 焚香靜氣:焚品檀香,造就幽靜、平和氣氛; 葉嘉酬賓:出示所泡茶葉讓客人觀賞;  火煮山泉:泡茶用山溪泉水爲上,用火煮沸; 孟臣淋漓:即湯洗茶壺,惠孟臣是明代紫砂壺製作家,後人把名茶壺喻爲孟臣; 烏龍入宮:把烏龍茶放入紫砂壺內; 懸壺高衝:又稱高山流水,把盛開水的壺提高沖水,充分激盪茶葉,使茶葉翻動,清潔茶葉; 春風拂面:用壺蓋輕輕颳去表面白色泡沫,使茶葉更清潔(不喝); 重洗仙顏:用開水淋洗茶壺,即洗淨茶壺外表又提高壺溫; 若琛出韻:即湯洗茶杯,(若琛清初),以擅長製茶杯而出名,後人把茶杯喻爲若琛甌; 玉液回壺:即把已泡好的茶水倒入另一個茶壺使茶湯更爲均勻; 遊山玩水:依次來回往各杯低斟茶水; 關公巡城:沿着杯壁斟茶一圈;韓信點兵:壺中茶水少許時,則住各杯點斟茶水(又稱蜻蜓點水或觀音滴水);三龍護鼎:用母指食指扶杯,中指托杯,此法既穩當又雅觀,三根手指比喻三龍,此時另一手可做護杯姿勢;喜聞幽香:即聞烏龍茶的香味;鑑賞三色:認真觀看茶水在杯中的上中下三種顏色,故稱三色; 初品奇茗:觀看、聞香後開始品茶湯味道(三口爲一品); 盡杯謝茶:起身喝盡杯中之茶,以謝茶農栽種,製作佳茗,恩典感謝茶藝小姐盡心熱情敬獻茶藝、茶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