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怎麼寫等車難新聞消息

1.新手如何快速寫好簡單的新聞報道

一、如何發現新聞。沒有的寫是我們及一些通訊員,甚至記者常遇到的頭疼問題。所以善於用新聞的眼光去發現新聞,是寫出通訊報道的關鍵。 (一)"變廢爲寶"選角度。聯保貸款推行多年了,再寫就無新意了,成爲新聞寫作的廢物。但如何變 (二)"吹糠見米"。舉齊魯晚報例子。 (三)"大海撈針"挖新聞 二、消息的寫作技巧。在這裏,主要介紹一下消息的寫作,這是目前適用最廣泛的一種新聞寫作方式。對我們農村信用社的新聞報道來說,也是最常用的文體。因爲通訊較消息篇幅長、覆蓋面大,象我們這樣的單位,一般很難被新聞單位採用。 (一)消息的構成:標題、導語、主題。(通常還可分爲背景、結尾,這裏所說的,已經包含在主題內)。 1、標題。也就是新聞的題目,象人的臉面一樣重要。標題製作貴在醒目、得體、生動形象,能夠吸引讀者,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一篇報道,讀者拿起來之後要先看標題,然後再決定看還是不看。新聞標題的結構方式、寫法很多。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在標題撰寫上必須下功夫。新聞界有"三分之一時間寫標題、三分之一時間寫導語、三分之一時間寫主題"這一說法。 2、導語。 一、概括性導語。 導語往往是新聞事件的高度概括,使讀者看過導語後,不用看下文,就能了。

怎麼寫等車難新聞消息

一、如何發現新聞。沒有的寫是我們及一些通訊員,甚至記者常遇到的頭疼問題。所以善於用新聞的眼光去發現新聞,是寫出通訊報道的關鍵。 (一)"變廢爲寶"選角度。聯保貸款推行多年了,再寫就無新意了,成爲新聞寫作的廢物。但如何變 (二)"吹糠見米"。舉齊魯晚報例子。 (三)"大海撈針"挖新聞 二、消息的寫作技巧。在這裏,主要介紹一下消息的寫作,這是目前適用最廣泛的一種新聞寫作方式。對我們農村信用社的新聞報道來說,也是最常用的文體。因爲通訊較消息篇幅長、覆蓋面大,象我們這樣的單位,一般很難被新聞單位採用。 (一)消息的構成:標題、導語、主題。(通常還可分爲背景、結尾,這裏所說的,已經包含在主題內)。 1、標題。也就是新聞的題目,象人的臉面一樣重要。標題製作貴在醒目、得體、生動形象,能夠吸引讀者,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一篇報道,讀者拿起來之後要先看標題,然後再決定看還是不看。新聞標題的結構方式、寫法很多。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在標題撰寫上必須下功夫。新聞界有"三分之一時間寫標題、三分之一時間寫導語、三分之一時間寫主題"這一說法。 2、導語。 一、概括性導語。 導語往往是新聞事件的高度概括,使讀者看過導語後,不用看下文,就能瞭解消息的主要內容,這種結構形式的特點避免了消息寫作中把最重要、最新鮮的事實淹沒在大量一般性事件各,突出了"新"字。 陳述性導語。按事實發生的時間順序來寫,又叫"編年史式",這種形式使消息情節步步推進,事件的高潮在後面出現,有引人入勝的效果。 三、描寫型導語。 四、就是對消息中某一有意義的特殊場面作簡潔而有特點的描寫。 五、評論型導語。就是在敘述事實的同時,立即對事情作出評價,提示其事物的現實意義。如寫我們支持貧困學子上大學時,可以這樣寫:浮來農信社在做好當前支農工作的同時,籌措資金設立"專項貸款"重點扶持"金榜題名"的貧困農家學生順利入學。(這是事實,然後再加以評論)此舉,讓浮來山鎮考取大中專院校的考生及其家長們吃了"定心丸"。 六、設問式導語。設問式導語就是在消息開頭即提出一個尖銳的問題,然後加經解答,引起人們的關注和思想。如我們在推得聯保貸款,解決了農民貸款難的問題。導語可以這樣寫:貸款像存款一樣方便?對莒縣農民來說,原來似乎不可能,如今已夢想成真。 七、引語型導語。就是將消息中主要人物有新意、有特色、個性化的語言放在導語中,給人以強烈印象。如"凡是農民的正當需求,我們必須滿足供應。"莒縣農信社主任馬德勤說的這句話,代表了農信社對全縣百萬農民的莊嚴承諾。參考資料:

2.新聞的消息(作文)怎麼寫

國慶期間帶孩子來滬遊玩的朋友給我說起一件尷尬事:6歲的孩子在南京路步行街遊玩時,突然要小便,朋友于是急着尋覓路邊的廁所標識牌,可能是不熟悉的緣故,怎麼也沒找到,於是急匆匆進了附近的一個酒店,問酒店服務員可不可以上下廁所,服務員告訴他這裏沒有,隔壁商場樓上有。無奈之下,只好拖着孩子再跑到隔壁商場,孩子實在憋不住,就躲在商場一角解決了。

在網上,我還看到多個關於節日外出如廁難的消息和帖子。據半島都市報報道,國慶期間,青島諸多旅遊景點、商場的公廁前都排起了長長的隊伍。該報記者“測算”,從排上隊到如廁結束,一人至少需要10多分鐘的時間。

上廁所難,已經不是新聞。早在幾年前,不少地方就開始着手解決這個問題。比如,上海早在2002年就規定:大型商場、餐飲、金融經營交易場所、影劇院、文娛體育場(館)及其他人流集散場所等,應設置公廁並開放。而2007年,上海決定在全市再建800座公共廁所,重點解決百姓意見集中的部分公共設施陳舊落後、佈局不盡合理的問題,並同步推進郊區旱(簡)廁全面改造,進一步增強公廁服務供給能力。

但現實的“效果”顯示,市民到臨街的賓館、飯店及娛樂場所去方便,仍舊“很不方便”,經常遭到冷遇和白眼,我那位朋友的遭遇,我本人也曾多次經歷。而公共廁所不需要時倒是能看見,需要時找起來卻很麻煩,標識不清晰,有時在路邊,要跑好幾個路口才能找到一個公共廁所,一位學生曾告訴我,他曾在街上打的去找廁所。

上廁所,其實不僅僅關乎“民生”,還關乎整個社會的文明。爲什麼有人在路邊趁人不注意時方便?甚至即便有路人走過,一些男同胞也對着牆壁解決問題?一來是找不到廁所,二來是過去找不到廁所,長此以往養成了陋習。如果如廁方便,相信這樣的陋習會日益減少。

與如廁相似的問題,還有垃圾桶。我曾在一座城市的一條街道上拿着一包垃圾走了一里路,沒看到一個垃圾桶,最後看到了一個堆滿垃圾的牆根,只好把垃圾袋扔在那裏。嚴格地說,這也是亂扔垃圾,只是大家都把這裏當成了垃圾場。

增加幾百個公共廁所,把廁所的標識弄得更清楚些,有廁所的公共服務地方儘可能把廁所向公衆開放,在街道上增設一些垃圾桶……這並不需要過多的資金投入,但其對基礎文明的建設,卻可能產生很大的功效,遠甚於文明宣傳和說教。就如我那個朋友的小孩,從6歲起,就有了在商場角落被迫隨地小便的切身經歷,這種“教育”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3.如何寫好一則消息

大多數消息的結構都是“倒金字塔”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開頭,次要材料放在後面。

消息的結構具體表現爲:標題、導語、主體、結尾,並在文中穿插背景材料。標題是用來概括新聞的主要事實的。

導語是新聞開頭的第一句話或第一自然段,扼要揭示新聞的主要內容。主體是新聞的軀幹,是對導語的進一步擴展,要用充分的事實表現主題。

背景是新聞發生的社會環境或自然環境。結語是交代新聞事件結果的話。

可有可無,視具體情況而定。(一)標題 消息標題有主題(正題)、引題(眉題)、副題(次題)三種。

主題:概括與說明主要事實和思想內容。引題:揭示意義或交待背景,說明原因,烘托氣氛。

副題:提示報道的事實結果,或作內容提要。“看書先看皮,看報先看題。”

一篇報道,讀者拿起來之後要先看標題,然後再決定看還是不看。標題是新聞的題目,是消息的眼睛,象人的臉面一樣重要,擬寫得好,可以吸引讀者;擬寫得差,一篇好消息也會被埋沒。

可見標題有着向讀者推薦的作用。新聞標題的結構方式、寫法很多。

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在標題撰寫上必須下功夫。新聞界有"三分之一時間寫標題、三分之一時間寫導語、三分之一時間寫主題"這一說法。

消息標題的特點是:必須有--何人(物)who做何事what,必須簡潔、準確。如: 1、專家(who)解惑:孩子到底能不能打(what)(2008年10月01日 來源:新華社);2、學校(who)因高三學生在宿舍吸菸(why)勸其轉學(what) (2008年10月01日 來源:四川新聞網);3、會昌(who)舉辦體育盛會喜迎新年(what)(2009年1月4日,來源:贛南日報)。

(二)導語 導語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話。它是用簡明生動的文字,寫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鮮的事實,鮮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題思想。

導語的寫作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讀者看下去。導語的特點:有時間(when),地點(where),人(物)who,事件what。

下面具體解剖一篇消息的導語:石城返鄉農民工喜獲“年禮” 贛南日報 2009年1月6日頭版:近日(when),石城縣琴江鎮(where)的黃愛華(who)剛剛從東莞返鄉就收到一份“新年大禮”——縣裏統一發出的返鄉農民工優惠卡(what),優惠項目包括就醫、就業、技術培訓、法律維權等內容。我們要學習,一是時間的表述,找最近時間點。

二是講故事的敘述手法。導語寫作中的思維過程,通常是以作者的自問自答開始的: 1、什麼事情是已經發生的事件中最重要的? 2、什麼人蔘加進去了?--誰幹的或誰講的?3、是用直接性導語,還是用延緩性導語? 4、有沒有什麼吸引人的詞彙或生動形象的短語要寫進導語中?5、主題是什麼?什麼樣的動詞能最有效地吸引讀者?這五個問題中,第三個問題涉及到導語的類型。

那麼,導語有哪些類型呢?一類是直接性導語:直接寫出事實的核心的導語。多是陳述性的像速記一樣地反映事實。

另一類是延緩性導語:多用於“軟”消息。即所報道的不是正在發展中的、變化中的或突發性的事件。

它通常用來設置一種現場或創造某種氣氛。多是解釋性、說明性的。

導語的形式主要有:1、敘述式。用摘錄或綜合的方法,把消息中最新鮮、最主要的事實簡明扼要地寫出來。

2、描寫式。對消息的主要事實或某一有意義的側面作簡潔樸素而又有特色的描寫,以釀成氣氛。

如寫菸葉生產勢頭好,就從描寫某一生產現場如何一派繁忙,再講整個鄉或縣的菸葉生產情況。3、提問式。

先揭露矛盾,鮮明地、尖銳地提出問題,再作簡要的回答,引起讀者的關注和思考。如開頭以提問的方式,接着某鄉或縣採取怎樣的措施解決這個問題。

4、結論式。把結論寫在開頭,提示報道某一事物的意義或目的或總結。

如1月6日贛南日報頭版頭條,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潘逸陽走訪慰問:1月5日,帶着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對城市及農村低保戶、困難羣衆、重點優撫對象、敬老院老人和困難企業的關心,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潘逸陽深入到章貢區、贛縣、南康走訪慰問。另外還有號召式、摘要式、評論式、綜合式、解釋式等等。

導語要“立片言以居要”,但在寫作時,往往免不了出現各種問題,常見問題稱之爲導語寫作十忌:一忌名稱羅列式導語,某一活動往往是由五六家單位主辦的,有的人在導語中將這些單位名稱全部羅列出來,使導語顯得既羅嗦又臃腫。讀者關心的是這場活動,而不是主要單位,如果非要出現,可放到消息末尾。

二忌“爲了式”或目的式導語。即將新聞事實所要達到的目的放進導語裏,使導語膨脹沉重,不堪重負。

如爲了迎接北京2008年奧運會,爲了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幹什麼就幹什麼,不要穿靴戴帽。三忌背景材料式導語。

新聞背景材料一般是解釋新聞主體的,導語應開門見山,開始就用背景材料,不僅說不清,而且也容易使讀者如墜雲霧。四忌學術語言作導語。

將一些學術專業性強、難懂的專業名詞放在導語中,顯然使人看不懂,這裏要做好“第二種語言的翻譯”,使之通俗化、大衆化、口語化。五忌導語公式化。

一些通訊員或記者喜歡用一個框框去套多種內容,結果是平淡無奇,千篇一律。公式化導語。

4.怎樣寫好一篇新聞稿件,有誰能告訴我呀

[參考]怎樣寫好一篇新聞稿 看到這篇文章,順手轉過來,希望對記者們能有所幫助 在我們的生活,有許多人正在從事或有志於從事新聞工作,它們包括各種媒體記者、各社會媒體通訊員、特約記者、新聞專業的等。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作爲有志於從事新聞工作的的人來說:寫好第一篇新聞稿件十分關鍵。結合具體實踐經驗,本文將對次做如下論述: 一、培養新聞觸角和新聞敏感,善於發現新聞線索,是寫好一篇新聞稿的前提。

同是通訊員,共同生活在同一個環境裏,也都到實踐中去了,到現場中去了,爲什麼有的人能寫出漂亮的新聞作品,而有的人仍然發現不了新聞線索,或者說發現不了有意義的新聞線索呢?爲什麼有的通訊員總是埋怨沒有什麼東西可寫,而一再要求編輯老師爲他們提供採訪的話題,說到底這就是一個新聞敏感的問題。 什麼叫新聞敏感或新聞觸角呢?簡言之,它就是新聞工作者識別新聞的敏銳能力。

一個具有新聞價值的事情,別人不能看出它是新聞,而你卻一下就能識別它是新聞,這就是新聞敏感。沒有一定的新聞觸角和新聞敏感,就很難寫出一篇像樣的新聞稿。

美國新聞學家卡斯柏.約斯特在《新聞學原理》一書中的一段話,形象的闡述了新聞敏感對於記者的重要性。他說:“一個不善於辨別色彩的人,不能成爲一個畫家;一個不懂得和諧的人,不能成爲一個音樂家;一個沒有‘新聞敏感’的人,也不能成爲一個新聞記者。”

培養新聞觸角和新聞敏感,善於發現新聞線索,就能夠當事情還在“風起於青萍之末”時,就敏感地察覺到它,並預見它的去向,從而比較得心應手地寫出一篇新聞稿。 具有了一定的新聞觸角和新聞敏感,就不會感到“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就會興奮地發現“生活處處皆新聞了”。

在上班下班、吃飯、出差旅遊、住宿乘車等看似沒有新聞的場合,都能發現新聞線索。發表在《人民日報》通訊《新風飯館有新風》,就是記者吃飯時發現的新聞。

寫出這篇通訊的記者那天外出採訪,中午趕不回報社吃飯,於是順便走進北京西單新風飯館。飯館裏早已擠滿了人。

記者正站在飯桌邊躊躇,一位熱情的老服務員笑着招呼,並且很快幫助記者找了座位。對比另外的一些飯館服務態度不好的情景,記者立即感到這裏有新聞。

經過一番採訪,記者寫出了這篇通訊,爲飯館樹立了一個好榜樣。 二、積累新聞素材,選好新聞題材,找準新聞角度,是寫好一篇新聞稿的基礎。

要寫好一篇新聞稿,可以注重這樣幾個角度: 第一、思想角度,有啓發性的思想常常能夠吸引不少人的注意力,加強思想上的力度是最重要的新角度。如一個支部開展的活動,單從範圍來說,算不上大的新聞,但如果從加強思想政治學習的角度來看,卻又有報道的價值。

第二、特色角度,有些節日的慶祝活動每年都大同小異,但我們如果找準了該年活動的特色內容進行報道,就能寫出有價值的新聞。 第三、讀者角度,要注意研究同全體員工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竟緊密相連、普遍關心的問題,選擇發生在員工工作、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見大,才能增強新聞的吸引力。

作爲一個通訊員,只有經常注意觀察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狀況,瞭解他們的意見和要求,從他們的意見和要求,從他們最關心、最想知道的內容入手,才能寫出有意義的新聞。 第四、時間和空間角度。

有些新聞事實,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空間其重要的程度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有的事實發生在去年算不了新聞,但發生在今年卻要算新聞了;有的事實發生在A單位算不了新聞而發生在B單位卻又算新聞了;有的事件和話題,在一定時期內迫切需要解決,對實際工作能起推動作用;有的問題在一定時期內成爲師生關注的焦點。

三、掌握新聞寫作的一般技巧,提煉新聞主題,是寫好一篇新聞稿的關鍵。 通訊員要寫好一篇新聞稿件,就必須掌握各種新聞體裁寫作的一般技巧。

如果是學寫第一篇新聞稿,至少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基本掌握標題的製作技巧。標題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聞稿若有一條新穎別緻的標題,就能象磁石那樣牢牢地吸引編輯和讀者的注意力。

第二、學會寫導語。導語是消息的開頭,是消息中最有價值的部分。

國外新聞界有人稱導語是“抓心的手”這就是極言導語吸引作用的。沒有好的導語,就算不上成功的新聞稿。

第三、基本熟悉各種新聞體裁的寫法和結構。不熟悉各種新聞體裁的基本寫法,就無法比較得心應手地進行新聞寫作。

而謀篇佈局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新聞稿件在受衆和編輯眼中的“身價” 第四、理解和掌握新聞寫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實說話。擺事實,用事實說話,這是新聞獨特魅力所在,也是新聞事業不可代替的價值所在。

初學新聞的大學生記者往往用自己的主觀評價和臆斷代替大量的重要的新聞事實,使寫出的新聞或空洞無物,或言不及義。 而孕育新聞主題,則是提高新聞稿價值的應有之義。

新聞主題是一篇報道的主旨,我們寫任何東西,都要有一個明確的目的,到底要表現什麼、反映什麼,若是心中無數,勢必信筆塗鴉,不知所云。如果要反映記者對生活現象和社會問題的基本態度和看法,使寫出的新聞報道吸引人、鼓舞人、引導人。

5.如何寫好消息

爲你奉上,請你參考: 如何寫好消息 寫作消息要設想並回答讀者問的問題,這些問題就構成了新聞五要素,即:When(何時)、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

有的新聞學上補充了一個要素:HOW(如何)。在五個W和一個H中,最主要的是What(何事)、Who(何人)。

寫作時要認真寫好這幾個方面的內容。 當我們弄清了“我要說些什麼”,接下來就是“怎麼說這些內容”,顯然這涉及到了如何安排消息的結構。

只要我們用心分析一下報刊發表的消息,就會發現,消息的結構比較固定、簡單,大多數消息的結構都是“倒金字塔式”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開頭,次要材料放在後面。消息的結構具體表現爲:標題、導語、主體、結尾,並在文中穿插背景。

(一)標題 標題是消息的眼睛,擬寫得好,可以吸引讀者;擬寫得差,一篇好消息也會被埋沒。可見標題有着向讀者推薦的作用。

如: 2011級新生軍訓緊急疏散演練迅速有序進行 管理學院在廣東旅遊文化節導遊大賽中喜獲佳績 商學院創業實訓基地揭牌 學生創業實習足不出戶 電信學院倡議“節能減排”共建“綠色嶺南” 消息的標題必須簡明、準確地概括消息內容,幫助讀者理解報道的事實。 消息標題有主題(正題)、引題(眉題)、副題(次題)三種。

主題:概括與說明主要事實和思想內容。 引題:揭示消息的思想意義或交待背景,說明原因,烘托氣氛。

副題:提示報道的事實結果,或作內容提要。 (二)導語 導語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話。

它是用簡明生動的文字,寫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鮮的事實,鮮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題思想。 導語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讀者看下去。

要做到第一條,必須具備訓練有素的分析能力;要做到第二條,則要有寫作技巧。 導語寫作中的思維過程,通常是以作者的自問自答開始的: ①什麼事情是已經發生的事件中最重要的? ②什麼人蔘加進去了?誰幹的或誰講的? ③是用直接性導語,還是用延緩性導語? ④有沒有什麼吸引人的詞彙或生動形象的短語要寫進導語中? ⑤主題是什麼?什麼樣的動詞能最有效地吸引讀者? 以上五個問題中,第三個問題涉及到導語的類型。

那末,導語有哪些類型呢? 一類是直接性導語:直接寫出事實的核心的導語。多是陳述性的像速記一樣地反映事實。

另一類是延緩性導語:多用於“軟”消息。即所報道的不是正在發展中的、變化中的或突發性的事件。

它通常用來設置一種現場或創造某種氣氛。多是解釋性、說明性的。

導語的形式主要有: 1、敘述式。用摘錄或綜合的方法,把消息中最新鮮、最主要的事實簡明扼要地寫出來。

2、描寫式。對消息的主要事實或某一有意義的側面作簡潔樸素而又有特色的描寫,以釀成氣氛。

3、提問式。先揭露矛盾,鮮明地、尖銳地提出問題,再作簡要的回答,引起讀者的關注和思考。

4、結論式。把結論寫在開頭,提示報道某一事物的意義或目的或總結。

5、號召式。提出號召,給讀者指出方向和奮鬥目標。

另外還有摘要式、評論式、綜合式、解釋式等等。 導語要"立片言以居要",但在寫作時,往往免不了出現各種問題,常見問題稱之爲導語寫作十忌: 一忌名稱羅列式導語,某一活動往往是由五六家單位主辦的,有的人在導語中將這些單位名稱全部羅列出來,使導語顯得既羅嗦又臃腫.讀者關心的是這場活動,而不是主要單位,如果非要出現,可放到消息末尾。

二忌"爲了式"或目的式導語.即將新聞事實所要達到的目的放進導語裏,使導語膨脹沉重,不堪重負。 如爲了迎接北京2008年奧運會,爲了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幹什麼就幹什麼,不要穿靴戴帽。

三忌背景材料式導語。新聞背景材料一般是解釋新聞主體的,導語應開門見山,開始就用背景材料,不僅說不清,而且也容易使讀者如墜雲霧。

四忌學術語言作導語.將一些學術專業性強,難懂的專業名詞放在導語中,顯然使人看不懂,這裏要做好"第二種語言的翻譯",使之通俗化,大衆化,口語化。 五忌導語公式化.一些通訊員或記者喜歡用一個框框去套多種內容,結果是平淡無奇,千篇一律.公式化導語必然導致導語無新意,面目可憎。

六忌概念化.導語內無具體新聞事實,充斥了大而空的套話,空話,官話.。 七忌數字堆砌.導語內數字過多,就會淹沒新聞事實.統計數字一般來說是枯燥乏味的,最好不要將其放進導語內,即使要寫,也應將數字形象化。

八忌長導語.導語冗長,使人感到很沉悶,根本沒有興趣再看下文。一般應控制在80字內,最多不要超過150字。

九忌邏輯不清,概念模糊。 十忌標題與導語重複。

如題目:縣ХХ部門舉行迎新春座談會;導語:昨日,縣ХХ部門在該局會議室舉行慰問老幹部座談會.題目和導語幾乎是"一模一樣"。 (三)主體 這是消息的主幹部分。

它緊接導語之後,對導語作具體全面的闡述,具體展開事實或進一步突出中心,從而寫出導語所概括的內容,表現全篇消息的主題思想。應按“時間順序”或“邏輯順序”寫作,但仍然要先寫主要的,再寫次要的。

(四)背景 1、新聞背景,指事件的歷史背景、周圍環境及與其它方面的聯繫等。寫。

6.怎樣能寫好新聞稿

新聞,是指報紙、電臺、電視臺經常使用的記錄社會、傳播信息、反映時代的一種文體。

它的種類很多,這裏只介紹使用頻率最高的消息和通訊。 消息,也叫新聞。

新聞這一概念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單指消息;廣義的指消息、通訊、報告文學、特寫、評論等等。

消息是用概括的敘述方式,比較簡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時地報道國內外新近發生的、有價值的、羣衆最關心的事實。 一、消息特點: 內容真實,事實準確。

真實是消息的生命,是力量的所在。事實是它的本源,也是它令人信服的基礎。

真實,就是事實真實,所寫的人物、時間、地點、事情發生發展的經過不能虛構。準確,就是每個事實,包括細節在內都準確無誤。

如果一條消息失真或有差誤,不僅會減低其新聞價值,失信於民,而且還會損害黨和人民的事業。 內容新鮮,有價值。

新聞貴在新,而且有認識意義、啓迪和指導意義。消息只有新,才能引起讀者的注意,先睹爲快。

新,不僅要把新人物、新事件、新經驗報道給讀者。而且要選擇有意義、有價值,給人以啓迪,有指導性的事物。

那種一味追求獵奇的“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的觀點,是我們所不取的。 要迅速及時,有時效性。

迅速是消息的價值,消息報道速度遲緩便會降低消息的價值,“新聞”變成了“舊聞”。時效,就是速度要快,內容要新。

對新人、新事、新情況、新問題,要敏銳地發現,儘快地瞭解,迅速及時地反映。 簡明扼要,篇幅短小。

簡短是消息區別於其他文體的主要標誌。所謂簡短,就是“三言兩語,記清事實,寥寥數筆,顯出精神,概括而不流於抽象,簡短而不陷於疏漏”,用筆要簡潔利落,內容集中精煉。

二、消息的種類(一般把消息概括爲四類): 1.動態消息 動態消息是迅速而準確地報道新近發生的國際、國內重大事件、重要的活動和各項建設中最新出現的新情況、新動態、新成就、新問題的一種文體。它是報紙上使用最多的一類。

重大新聞的簡訊都屬於動態消息。重大新聞,指事件重大,一意義深遠,報道時在報紙上佔顯著位置的消息。

如《我國多種應用衛星齊頭髮》(光明日報) 1993年5月13日)。簡訊內容第一,篇幅簡短。

如“國際要聞簡報”、“學術動態”、“市場漫步”等。 2.典型消息 典型消息也叫經驗消息,它是對一些具體部門、單位、行業的典型經驗、成功做法集中報道的一種文體。

這種消息是在介紹經驗、做法之後,總結經驗,揭示規律,以達到以點帶面,推動工作的目的。如《一切依靠羣衆自己的創造——首鋼十年改革的一條基本經驗》(《人民日報》)1988年12月26日)。

3.綜合消息 綜合消息是把發生在不同地點、不同單位、各具特色、性質相同的事實綜合在一起,並體現一個主題的報道。它的特點是在綜合、概括事實的基礎上,進行分析,提出見解,揭示規律。

如《濫砍樹木南亞三國水災仍頻,亡羊補牢印北方幫助員植樹》(《光明日報》1993年7月25日)。 4.述評消息 又稱“記者述評”、“新聞述評”。

是一種兼有消息與評論作用的新聞。它是在陳述事實的基礎上,穿插評論或抒發感慨,從而分析說明所報道事實的本質和意義。

它的特點是邊敘邊評,要求以國家的方針政策爲依據,針對事實進行評說,要觀點正確,評論得當。如《分清主流與支流,莫把“開頭”當“過頭”》(《遼寧日報》 1979年5月)。

三、消息的寫法: 1.標題 消息的標題,分眉題(又稱引題、肩題)、正題(又稱主題、母題)和副題(又稱輔題、子題)。出現在報刊上有如下幾種情況: (1)多行標題。

多行標題,一般有三行,即中間一行是正題,是標題的核心,用來揭示主題或提示重要事實;正題上面一行是眉題,用來引出正題,說明事實,交代背景,烘托氣氛,揭示含義;正題的下面一行是副標題,用來補充說明情況或說明正題或依據。如: 經貿部負責人發表談話(眉題) 希望海峽兩岸實現直接貿易(正題) 願與臺經貿主管部門接觸協商解決雙方貿易中問題幅題) 雙行標題。

其一,出現正題和眉題。如: 真正幸福要靠自己勞動去創造(眉題) 杜芸芸將十萬元遺產獻國家(正題)。

其二,出現正題和副題。如: 成都電訊局花錢“買”批評(正題) 在報上登“公告”歡迎羣衆對通訊服務工作進行監督(副題) (2)單行標題。

單行標題只有正題。如: ***接受《朝日新聞》社長採訪 消息的標題,力求言簡意明,平易親切,準確新穎,富有吸引力。

採用哪種標題,要酌情而定。 2.導語 消息的導語,就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話。

它是由消息中最新鮮、最主要的事實或精闢的議論組成,以吸引讀者。平常所說的消息的結構是“倒金字塔”式,原因就在於此。

導語常採用以下幾種寫法: 敘述式。簡明扼要地寫出主要事實、經驗,或對全篇事實材料進行綜合概括,揭示主要內容。

如:“全國第一家由個體戶與港商合資經營的企業——大連光彩實業(合資)有限公司,經**批准,1985年4月13日正式開業。”這是《經濟日報》1985年4月18日發的消息導語。

提問式。把消息中要解決的問題或要介紹的經驗、做法以設問的形式提出,然後再用事實作答。

如“親愛的讀者,你知道燈心絨可以。

7.寫一篇新聞怎麼寫

不知道你要寫一篇什麼樣的新聞稿,一般說來,發佈新聞應該以消息爲主。消息的結構是“倒金字塔”結構,把最重要的內容放在最前面,就是倒金字塔結構。一般說來,包括標題、導語、主體。

關於標題:儘量做到簡潔生動,無須冗長,突出新聞的中心內容即可。從目前新聞學的發展來看,新聞標題越來越要求具有一定的文采。當年亞運會中國游泳健兒屢破紀錄,摘金奪銀,我記得有一張報紙的標題就是《撼山易,撼中國泳壇霸主地位難》。當然,也有平鋪直敘,標題點出新聞的主要內容的。如:某某會議在某某地方召開;又如:某某領導在某地視察中指出(眉題)——切實加強作風建設,密切黨羣幹羣關係。這類標題需要抓住新聞的主要方面。

關於導語:導語是新聞最重要的內容。具體寫作技巧上,要抓新聞由頭,即通過一個側面反映新聞的主要內容。例如:“這次學習,使我們進一步認識了當前面臨的形勢,對於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某某地的黨課培訓班上,某某學員這樣對記者說。也可以開門見山,例如,某年某月某日,某地召開某某會議,某某領導出席了會議,某某領導主持了 會議,某某領導作了重要講話。

關於主體:就是交代新聞背景,敘述新聞事件的經過。例如,爲深入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某地精心組織了這次黨課培訓班,全市副處級以上領導幹部參加了這次培訓。爲切實保證培訓效果,市委精心組織,採取了何種措施;最後交代舉辦這次培訓班的意義和效果等等。

在新聞學中,必須要有五個W,即何時何地何事何因何果,缺一不可,必須加以注意。另外,從現在新聞學的發展中來說,儘量避免用“最近、近日”等類詞語,日期一定要明確。

8.新聞稿怎麼寫

(一)先擬定大綱:寫短稿可以僅憑腹稿,但寫長稿時,若無大綱或準備小抄,往往很難寫得好。

(二)開頭與結尾:寫導言時,最好已規劃如何結尾,纔不致於下筆千言,離題萬里。

(三)舉例與說明:寫人物時,穿插一些小故事最傳神。切記要適可而止,最多兩個例子。

(四)迅速與簡潔:記者寫稿要求迅速,整篇寫再做修改。衆人皆知的事不寫,不用廢字,力求扼要。

(五)主題應熟悉:主題設定後一次完成,避免中斷思路。遇嚴肅主題時,用字也應嚴肅表達。

(六)可峯迴路轉:筆法模式試圖改變,運用情節隱喻或拐彎方式,爭取注

意。

(七)能力與論述:除具備收集資料,應多方查證,抓住重點,論述正確,言之有物,客觀事實,不穿插個人意見。

三:新聞稿段落分佈

(一)新聞稿撰寫與作家寫作方法,作文相互一致,段落分配也是啓、承、

轉、合。

(二)第一段之導言是全文的精神,最好在60字以內,重點約略提出,提綱挈領。

注意事項(一)

新聞寫作應多使用短句,儘量符合150字以內適當閱讀量。

導言不宜直接用引語,避免無謂困擾。

每段開頭不宜用同樣的語句,尤其是相接的兩段。如連續幾段的開頭都用「他說:」,「他表示:」,會讓人生厭,也會使人以爲作者文思不足。

連接詞(由於,但是)儘量不要用,先拿掉後再看看是否影響句子敘述的完整性,否則將可省略。落筆前先應審慎確認事件之可信度。

注意事項(二)

使用日常,簡單易懂的字:如類似歌迷,影迷,避免改用Fans:「粉絲」。

寫短句子,寫簡單的句子:簡短有力的句子,使讀者欣賞起來輕鬆自然,感受深刻。

儘量少用專門術語:新聞與寫作是要給大家看的,應以貼近生活習慣,淺出的語言。

儘量少用最,甚,極爲或唯一,避免與事實不符,會造成讀者抗議。

不要用避諱引語:某人說就用錢XX說,不使用錢氏說。

儘量少夾用外文:除非有必要,但不要亂翻譯,造成誤解。

注意事項(三)

刪去不必要的字:雖簡而不漏,意思不變。

如:1.作爲期五天的訪問-訪問五天。

2.今天起辦理報名手續-今天起報名。

不作無謂的解釋:尤其在新聞專題報導中,有必要才解釋,沒有就省了。

不記流水帳:除非天天精采,否則,僅提重要事件。

人名官銜省略:除總統外,第一次提全銜,第二次用姓名即可,避免禮多文虛。

9.信息報道怎麼寫

會在寫會議報道時,應該把重點放在會議本身的內容上.如果領導不是很重要的話,不應該把領導放在重要位置. 議報道的價值應當在於傳遞有價值的信息,所以不要爲了會議而報道,建議你多看看優秀的會議報道 進一步改進會議報道是當前一項緊迫的任務,不僅中央非常關注,而且各家媒體也都在想方設法進行探討和改革。

我們從編者和作者兩個角度來思考,覺得會議報道搞得不好,各有各的責任和問題。 首先,造成會議報道雷同、老套、乏味和缺乏創新,編者把關不嚴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在作者與編者同爲一人時,有稿件放行權的領導層應負責任)。

一篇會議報道從"習作"變成"鉛字"的過程中,編者握有版面安排處理大權。 現在會議多,會議報道也多,爲了不影響與作者的關係,不"辜負"領導和組織出名掛號的願望,相當多的編者對會議報道把關不嚴。

現象有三:一是怎麼寫怎麼編。這部分編者過分地尊重和信任作者,認爲反正會議報道是例行公事,只要如實反映事實就行了,不願下氣力精編細雕。

二是寫多少編多少。會議不斷,會議報道也隨之"繁榮"。

會議報道要不要搞,回答是肯定的。但要有取捨標準,不能逢會必報。

重要會議進行報道不但必要,而且要妥善處理好。而一般性的會議(指沒有新聞性的),一律亮綠燈則值得商榷。

三是不計效果如何。"編者出力,作者出名"。

會議報道好,作者聲譽高;會議報道差,挨批的也是作者。而編者始終作爲幕後無名英雄,出力多少無人知曉不說,況且還有"文責自負"進行約束,因而一些編者不關心宣傳效果。

編者把關不嚴,大量的俗套的會議報道纔有機會充斥版面,這是會議報道受議論的直接原因。強調編者用好手中權力不是有意爲難作者,而是本着對工作的盡職盡責爲出發點,這也是能否成爲名編輯的重要條件。

編者是把關人,其地位非同小可,要真正地履行好編者職責,就要牢固地樹立新聞意識,做到認稿不認人,沒有新聞的會議報道堅決不放行,使"劣質產品"沒有可乘之機。 其次,造成會議報道往往無人願看,無人願讀的狀況,作者也難脫其咎。

應當承認會議報道既好寫又難寫,標準取決作者對會議報道的認識和把握。 會議報道好寫,好在容易應付。

會議報道嘛,時間、地點,參加會議領導,以及會議主題,甚至連會議各類材料應有盡有。簡單地對會議有關材料改造或摘錄便成爲一篇"不折不扣"的會議報道。

版面上某些會議報道,不是在什麼什麼思想指導下,就是與會者一致認爲;不是會議議程的照錄,就是首長活動的排列;不是文件的翻版,就是講話稿成段摘引,於是會議報道出現了空話多、套話多、引話多、領導名單排列多,使會議報道失去了更大的讀者羣。究其原因:一是爲了完成任務寫作。

不少作者參加會議任務非常明確,就是來寫會議報道的,只要動筆就算完成任務。於是圖省事的作者便成了"文抄公",簡單地抄一抄、編一編應付了事。

二是模仿別人寫作。文無定勢,但有共同規律可求。

一部分作者不願在會議報道上下功夫(是應景的,很難擠進獲獎之列),倒在走"捷徑"上動腦筋。爲了完成任務,找來別人的會議報道進行簡單模仿,結果會議報道真的成了有固定模式的文體。

會議報道難寫,難在突破條條框框,突破難有作爲的觀念。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

就改進會議報道這項工程來說,作者是內因,編者和讀者是外因。作者自己能否把握寫作關尤爲重要。

應該承認,造成一些水平低下的會議報道之所以走上版面,作爲編者也是無奈放行。好稿在編,但寫是基礎。

過分地依靠編者不是長遠之計,巧婦難爲無米之炊,讓編者人爲地編造一些精彩的會議報道有違新聞真實性原則。每一位作者,特別是承擔會議報道的記者或通訊員更應發揮作用,力爭通過捕捉會議中亮點寫出會議報道精品來。

捕捉會議中的新聞,改進會議報道,作者應樹立一個新觀念,那就是會議報道不一定總是寫會議本身。善於捕捉會議中的"花絮"新聞往往更能贏得讀者,不僅反映會議,而且深化會議。

1983年初,四川省召開第四次黨代會,選出新的領導班子。緊接着召開中共四川省委四屆一次全委會,新當選的省委書記楊汝岱發表長達五六千字的重要講話,就四川省來說這無疑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

兩名與會的省報記者沒有全面地報道會議,他們選擇會議中最有價值的信息發了一篇134字的消息。《各種業務會議書記一般不到會講話》一文見諸報端,立即引起反響,並獲全國好新聞一等獎。

跳出會議寫新聞。參加會議受到各種信息的碰撞,可以目睹一些反常事實,只要作者及時把握,往往會有意外的驚喜。

某單位召開年度表彰會議,只有兩名相關首長到會,聯想到長期形成的逢會主席臺必有長長一排首長,與會作者採寫了一篇反映這個單位改進會風不搞領導陪會的報道受到好評。丹東日報記者任傳義參加市勞模、先進代表會,會議本身可寫的東西很多,當他了解到30多個單位因計劃生育超指標被取消出席會議資格,他便以失去參加會議資格單位爲報道對象,寫出一篇消息,結果獲了獎。

這件事雖然發生在1982年,但對今天改進會議報道仍然有。

標籤:車難 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