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怎麼寫關於家譜的論文,家譜論文600字

1.家譜論文600字

家譜是以記載父系家族世系、人物爲中心的歷史圖籍,是由記載古代帝王諸侯世系、事蹟而逐漸演變來的。

怎麼寫關於家譜的論文 家譜論文600字

先秦時,社會上流傳有《周官》、《世本》等譜學通書;秦漢以後,又出現了《帝王年譜》、《潛夫論.志氏姓》、《風俗通.姓氏篇》等譜學著作。到魏晉南北朝時,門閥制度盛行,家譜成了世族間婚姻和仕宦的主要依據,於是便迅速發展起來。

隋唐五代後,修譜之風更從官方流行於民間,以至遍及各個家族,出現了家家有譜牒、戶戶有家乘,並且一修再修、無休無止。因此每次修譜,也就成了同姓同族人之間的大事。

但第一部家譜是什麼樣子?修撰於何朝何代?是官修還是是私修?因爲歷史上缺泛記載,至今尚不得而知。到了宋代,由於官方修譜的傳統禁例被打破,民間編撰家譜風氣開始興盛。

於是家譜也日益多了起來。在這一時期的家譜中內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世系圖,若想知道譜中某人世系所承,屬於何代、其父何人,一看此圖便即瞭然;第二部分是家譜正文,是按世系圖中所列各人的先後次序編定的,分別介紹各人的字號、父諱、行次、時代、職官、封爵、享年、卒日、諡號、姻配等。

這些介結性的文字,長者50餘字,短者僅二三字,實際是人物小傳。使人知其本源,而世系表也因此更加完整;第三部分爲附錄。

對研究姓氏的源流、遷徙、分佈、文化等都有較大價值。 家譜究竟有多大數量,至今還沒有人作出確切統計。

因爲家譜像其他所有私家家譜一樣,還有祕不示人的家規。每當家譜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後,舊的家譜除留下極少幾套保存在宗祠或族長手中外,其餘都要全部銷切,而代之以新的家譜。

這種特殊的風俗習慣,當然爲古老家譜的保存製造了人爲障礙。不過,儘管如此,家譜作爲生活軌跡的記錄,仍有不少被保存了下來。

至於散落在民間的家譜,無疑還有更大的數量。 作爲宗族的神聖符號,家譜一直深藏民間、祕不示人。

中國姓氏文化研究委員會祕書長於麗黎介紹說:“家譜是中國5000年文明的見證。在過去它是一種家族制度規範,能夠規範人倫,是對社會法律和制度的一種重要補充。

對於當代來說,家譜可以作爲傳統文化展示,可以重溫先祖的優秀文化。家譜還有一個意義就是具有文學、社會、史料價值。

正史的記錄畢竟是有限的,範圍也太廣,而家譜可以作爲歷史研究的有利補充,更加生動。如果我們現在珍視和珍藏好家譜,那麼也是將來子孫瞭解我們的一個範本。”

關於中國家譜的起源問題,歷來就有幾種說法:一說起源於周代,一說起源於戰國秦漢時期,一說起源於宋代,更有一說起源於周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家譜甚至更以前的口頭家譜和結繩家譜。我們認爲,根據歷代文獻記載和本世紀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考證,中國家譜起源於商、周時期比較可信。

尊重家譜是尊敬祖先的表現,中國人有很樸素的祖先信仰,不僅中國,而且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比較大的國家,也都存在濃厚的祖先信仰。韓國保存了很多完好的家譜,他們的總統盧武鉉、盧太愚都曾經到中國山東來認祖尋根。

家譜名稱繁多,大致有宗譜、世譜、族譜、家乘、會通譜、統宗譜、支譜、房譜等稱法。從中國家譜發展的歷史看,宋代以後修譜的宗旨發生了變化,此前家譜作爲官吏銓選和巨姓望族婚姻門第參考的依據作用已逐漸喪失,編纂家譜的目的主要是爲了說世系、序長幼、辨親疏、尊祖敬宗、睦族收族,且比較關注親親之道的提倡。

家譜的編纂也逐漸由官方壟斷走向民間私修。總的來看,宋元時代民間私修家譜尚未形成風氣,並不普遍,而這一情形的轉變主要是在明代。

家譜、族譜,是一個家族的生命史。它不僅記錄着該家族的來源、遷徙的軌跡,還包羅了該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規、家約等歷史文化的全過程。

家譜是以記載父系家族世系、人物爲中心的歷史圖籍,是由記載古代帝王諸侯世系、事蹟而逐漸演變來的。 先秦時,社會上流傳有《周官》、《世本》等譜學通書;秦漢以後,又出現了《帝王年譜》、《潛夫論.志氏姓》、《風俗通.姓氏篇》等譜學著作。

到魏晉南北朝時,門閥制度盛行,家譜成了世族間婚姻和仕宦的主要依據,於是便迅速發展起來。隋唐五代後,修譜之風更從官方流行於民間,以至遍及各個家族,出現了家家有譜牒、戶戶有家乘,並且一修再修、無休無止。

因此每次修譜,也就成了同姓同族人之間的大事。

2.家譜應該怎麼寫

每部家譜大體多由譜系、朝廷恩榮、祠宇、家墓、傳志、藝文等幾方面組成。

譜系是家譜最主要部分,包括族姓源流、世系譜表、移住始末等。

祠宇類記載祠堂及有關族規、家訓、族產、義莊、義田等。

家墓則指明該族祖先墳墓所在。

傳志和藝文收錄族人行狀、墓誌銘、傳贊及其有關詩文等著述。

家譜中還往往配以圖表,如世系圖、世系表、祖先像、家廟圖、義莊圖、墳墓圖等等

你要寫得家譜是不是其中的譜系呀?

3.家譜怎麼寫

家譜,又稱族譜、家乘、宗譜、公譜、祖譜、譜書、家牒、族牒。

它是記錄家族組織活動的檔案材料。福建的族譜興於宋代,盛於明清之後。

修譜的動機是“溯淵源,分疏戚,序尊卑。”(安溪《謝氏總譜》卷首《聯譜序》)族譜的形式有裝訂成冊的(古爲線裝,今與一般印刷物相同),也有圖表式的。

許多家族把編纂族譜作爲後代子孫的一項義務寫進族規,重修族譜年限不等。閩北浦城的季氏和李氏家族,均規定族譜30年一修。

房氏則規定“宗譜有賢子孫或十年、三十年一修,則存沒葬地,時日不爽。先儒雲,一世不修譜爲不孝,宜知之。”

(清·光緒《閩浦房氏族譜》)類似的族規,使修譜用家族法的形式永久化了。 族譜所載內容詳略不一,通常除記載全族的戶口、婚配和血緣關係外,還有全族的墳墓、族田族產、祠廟等的方位、數量及管理使用辦法、家族的規約訓誡、修譜凡例義則、各類合同契約文書等。

一些較詳的族譜,還記載有家族歷代的重大事件、與外界的糾紛、可嘉獎的人物傳記、科舉出仕、名人傳記以及義行節烈等。 族譜的核心內容是記載家族的世系源流、血緣系統。

以防血緣關係紊亂而導致家族瓦解。連城《新泉張氏族譜》卷首說得明白:“親疏派別得譜則溯其源,上下分支得譜則窮其本,即蕩析代變,而皆有所考焉。”

爲達到顯示血統的目的,各地族譜均有認中國先朝名人爲遠祖的習俗,這種附會的譜風,雖能使其家系倍增光彩,但往往導致家史失真和對後代誤導。安溪湖頭的李氏宗譜,認先祖爲道教創始人李耳,直系則“出隴西,爲唐高祖李淵公之苗裔。”

南靖廟兜郭姓,認始祖爲周文王之弟“虢叔”(“虢”與“郭”音近),並由虢叔是黃帝的二十七世裔孫,郭子儀是虢叔的第六十世孫、黃帝的八十七世裔孫,而推論自己的宗族嫡出於中唐名將郭子儀。(《南靖文史資料》第二期89頁《廟兜郭姓的歷史淵源》何柳枝)這些記載,易使族人深信不疑。

其他的如劉姓必溯祖爲劉邦,肖姓多探源爲蕭何,都是這種攀強名流、附會望族的修譜心態之反映。 族譜中,家族遷居(開基)始祖之下的代系排列嚴格分明,不容混淆。

這往往是族譜中最具史實價值的部分。福建的許多家族,都實行名字排行制(古稱“昭穆”),俗稱“排輩份”。

即在同一輩份的族人中名或字須用某個統一規定的單字起頭,再與其他單字結合成名或字,以示區別。如某一父輩生三子,兒輩名按“永”字排列,分別稱“永志”、“永仁”、“永貴”。

如此,在族譜中一看“永”字排行便可知其爲兄弟或堂兄弟輩份。已去世者,則在其名上寫上諡稱並加上“公”字,以示區別,沙縣一帶習俗,收養子若無族長和六親認可,不可上譜排字輩,否則會被罵爲“出透的人”而遭岐視。

排輩份除少數由祖、父輩臨時決定外,大多是按先祖早已選定的排行用字。南靖縣雙峯村《丘氏族譜》載:從其二十一世始,標定的昭穆用字是:“文章華國,詩禮傳家。

創垂顯奕,繼述藏嘉。光前榮耀,世德作裘。

仁親義祖,燕翼貽謀。桂芳蘭茂,日新月盛。

思皇多佑,福祿來成。慶餘善積,譜澤綿延。

宗風丕振,億萬斯年。”(《南靖文史資料》第二期86頁《雙峯丘氏的歷史淵源》林明波)目前已傳至“垂”、“顯”字輩,即第三十至三十一世。

這種按族譜排輩份的方法,使農村常可見到這樣的俗象,由於世系分支發展速度不一,一些年屆七旬的老翁,要向三歲稚童稱“叔”或“伯”。永定俗謂:“白頭哥,坐地叔”(即對平輩的白頭老翁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輩,即使上年紀老者也要喚其爲叔)。

爲了區別同輩中的年齡次序,“排輩份”之外還要“排號”。永泰縣同安鄉張氏族譜規定,族人添丁按先後次序排號,日常稱呼常舍其名而直呼其號,如同輩中是第20個出生的,就直呼“二十”以代名字。

這一習俗在當地一些年高者中至今仍頗爲流行。 同一姓氏的不同分支家族,還經常利用族譜中的血緣世系排行記載,進行“聯譜”活動。

安溪謝氏家族,曾於民國年間合數十宗支進行大聯譜。輩份分明後,各宗支子孫公議決定排行班次悉歸畫一,修纂總譜,旨在擴大家族勢力。

謝氏家族裔孫謝維峻在《聯譜序》中稱:“聯之以譜,化弱小爲強大,轉柔軟爲堅剛,衆志成城。”此外還有,當族譜分支過多時另分幾個房派修譜(房譜和族譜通稱家譜)。

如一房人外遷,其房譜分出後就成爲新的族譜。 由於族譜爲同一姓氏家族承繼的依據,故一般只記男丁。

少數族譜也將族中所謂“貞婦烈女”記載入乘。族譜有的依不同對象規定用筆着色的。

據《島居三錄》載:“泉郡向修族譜,世系圖所牽連之線,有紅有黑,體例甚嚴。紅線者,一本至親,雖遠房承宗亦然;黑線者,乞養異姓,即顯宦不能免,此亦春秋誅心之法也。”

有功名成就或能光宗耀祖之人,族譜中用紅筆記入以示表彰,過去秀才或秀才以上的讀書人也用硃筆入譜。現在一些新修族譜仍沿此習。

壽寧《劉氏總譜》中,凡上大學的族人,名下都劃上紅線,所書的姓名用譜名(即按族譜排行而起的名字),抱養子用黑線註明(連城一帶是用藍線)。修譜和查閱族譜也很有講究。

舊時對祖譜保管十分重視,須慎重保存,定期曝曬,認真繕。

4.家譜到底應該怎麼寫

家譜(或稱族譜)是一種以表譜形式,記載一個以血緣關係爲主體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蹟的特殊圖書體裁。

家譜是中國特有的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的三大文獻(國史,地誌,族譜)之一,屬珍貴的人文資料,對於歷史學、民俗學、人口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獨特功能。

·家譜的起源

關於家譜的起源,目前學術界衆說紛紜,但是從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碑文等中國早期文字,及史類文獻對家譜起源的考證,家譜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時代。周代已有史官修譜制度並撰有《世本·帝系篇》。儘管先秦《世本》早已亡供,今本《世本》乃清人所輯,但從輯有的篇目可見,《世本》彙集了中國自黃帝到春秋各代天子、諸侯、卿大夫的世族譜系,是一部對前代和當代各血緣集團系譜進行綜合、總結的全國性的總譜。

·家譜的形式

家譜的形式有多種。在文字家譜出現之前就有口授家譜和結繩家譜。後來,人們有的用圖表裱制垂掛於中堂的,也有的裝訂成冊供家人翻閱的。歷史上,官宦人家一般都是採用裝訂成冊的家譜。而平民百姓、經商士紳、豪門則多爲懸掛供後人供奉的圖表式家譜。

·家譜的內容和作用

上古時期的家譜,僅爲君王諸侯和貴族所獨有,家譜的作用僅爲血統的證明,是爲襲爵和繼承財產服務的,其內容也比較單一,僅爲世系的說明。

魏晉以後,選官、婚姻以至社會交往都要看門第,這樣一來,家譜在政治生活、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就大大增強,家譜的內容也比以往有所增加。

到了宋代,官方修譜的傳統禁例被打破,民間編撰家譜的風氣更加興盛,這時的家譜在政治生活中基本上不再發揮作用,其作用轉移到尊祖、敬宗、睦族上。家譜經常被反覆修撰,每次修譜,也就成了同姓同族人之間的大事。

到了明清兩代,家譜修撰的結構已基本定型,流傳到現在的家譜也極爲豐富。

家譜的內容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世系圖,既某人的世系所承,屬於何代、其父何人;第二部分是家譜正文,是按世系圖中所列各人的先後次序編定的,分別介紹各人的字號、父諱、行次、時代、職官、封爵、享年、卒日、諡號、姻配等。這些介紹性的文字,長者50餘字,短者僅二三字,實際是人物小傳;第三部分爲附錄。

有些家譜,在立譜時,便確定了家族世系命名的輩份序列,而且事先標定字號,輩份清楚,鄉間名之爲“排輩”,實則是排資論輩的意思。由於歷史上形成的重男輕女思想,男子在起“大名”時,必須以預定的某字作爲名字的一部分。這個字要放在全名三字的中間或最末,各個輩數層次不一定完全一樣,但有着約定俗成的規矩。

5.如何編寫《家譜》

我印象裏記得我們家族的家譜

第一本 前面幾頁是編撰人對家族的期望 一般寫一些 什麼願趙氏(鄙人姓趙)騰飛什麼玩意的 想不起來了 其實就是尊重編撰人 不讓他們白忙活(也給工資我爺爺也參加了 編撰 我還去了幾次呢) 然後後面就是我們家族的族規 然後後面就是 我們家族怎麼來到現在居住的地方的 爲什麼來 。然後我們是第幾代編撰的一類話 還有編撰家譜誰捐款了 等等然後就是目錄了 。當然 第一本是寫不完的 以此類推

然後後面就是目錄 然後就是我們老祖宗的一個表一張紙 一個枝幹表 誰是誰的兒子 誰是第幾代 那個祖宗和那個祖宗是什麼關係 全是枝幹表

然後就開始再往後排下一代人的姓名 再下一代 再下一代 家住哪裏輩分等等寫的清清楚楚 。。。一直寫到現在的(我是第19代 我們家譜共26本 我的名字在第17本)

然後 最後幾本寫的是我們家族的名人 我記得看到有個是中了 舉人的還是狀元啥玩意 的人把他寫過的文章和詩(說實話 寫的不怎麼樣)都寫在族譜上了 反正是隻要是名人全寫 最後的實在是想不起來了 (還有3本吧 寫的什麼不記得了 ,,,這都是 一年前看過的了。。我那時候剛剛復員 回家沒事幫着抄去了,,)

6.誰幫我寫一篇家譜作文

過去我對家譜一點都不瞭解,就連家譜這個詞也沒聽過。

據家譜網上說:“家譜,稱族譜、家乘、祖譜、宗譜等。一種以表譜形式記載一個以血緣關係爲主體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蹟的特殊圖書體裁。

家譜以記載父系家族世系、人物爲中心,是以記載古代帝王諸侯世系、事蹟而逐漸演變來的……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中最具平民特色的文獻,記載的是同宗共祖血緣集團世系人物和事蹟等方面情況的歷史圖籍”。 我第一次見到真正的家譜是在上一次回老家的時候,記得是今年的端午節吧。

當時我們的家譜是在隔壁的爺爺家,爸爸帶着我到了他們家,先是三叩九拜,並且申明爲了讓後世子孫瞭解家族的發展史和更好地傳承家譜……如有不敬和不周之處請老祖宗擔待和原諒之類的話之後,我們小心翼翼地打開了家譜…… 我們的家譜是由三塊四十釐米左右寬,一百六十多釐米長的布料縫製成的長方形表格狀的,由於年代很久,上面的圖案、表格和字跡都很模糊,邊緣甚至還有兩處破碎的地方。我和爸爸、爺爺,特別是還有一個年紀較大、輩份很高的老爺爺的幫助下,費了不少的工夫才把上面記錄的內容摘錄下來:最上一排共一列,在家譜的最中間,寫的是“三代宗祖大人……”;第二排:從右到左第一列是“高祖父諱敏……”,從右到左第二列是“高祖母諱王氏……”;第三排:從右到左第一列是“曾祖父諱志發……”和“曾祖母諱趙氏……”;從右到左第二列是“曾祖父諱志左行一……”;從右到左第三列是“曾祖父諱志有……”和“曾祖母諱潘氏……”;從右到左第四列是“曾祖父諱志修……”。

第四排:從右到左第一列是“祖父諱會……”從右到左第二列是“祖母諱馬氏……”;第五排:從右到左第一列是“故父諱遇文……”和“故母諱王氏……”;從右到左第二列是“故父諱遇成……”和“故母諱李氏……”;第六排:從右到左第一列是“故父諱潤行一……”和“故母諱王氏行一……”;從右到左第二列是“皇清顯考諱(某)行一……”和皇清顯妣諱(某)氏……”;第三列是“皇清顯考諱含行三……”和皇清顯妣諱黃氏行一……”;第七排:從右到左第一列是“故父生員諱來周行一……”和“故母諱黃氏行三……”;從右到左第二列是“故父諱榮周行二……”和“故母諱王氏行三……”;從右到左第三列是“故父諱用周……”和“祖母諱楊氏行三……”;從右到左第四列是“故父諱平周行四……”從右到左第五列是“故父諱相周行三……”和“故母諱邱氏行三……”;從右到左第六列是“故父諱興周行一……”;從右到左第七列是“故母諱邱氏……”和“故母諱尹氏……”;從右到左第八列是“故祖母諱郭氏行一……”;從右到左第九列是“故祖母諱李氏行一……”。第八排:從右到左第一列是“故父諱定忠行一……”和“故母諱馮氏行四……”;從右到左第二列是“故父諱定一行一……”和“故母諱石氏行一……”。

我們的家譜有幾個特點:一、它是用了三塊寬四十釐米左右的布料才縫合成現在的寬度的,不象現在的布料,要多寬有多寬,可見當時的條件特別差,老祖宗們也太不容易了;二是根據家譜中的紀錄看,凡是家族中的男子,不論輩份高低,去世後他的名字都有紀錄,而女性成員卻只紀錄了姓氏;三是在每個名字的後面都有“之神位”三個字,在名子和姓氏前面都有一個“諱”字,也許是用這種方式表示對他們的尊敬吧。 我們的家譜還有一幅精美的對聯,它很特別,它表述的是“二十四孝”,說它是對聯,它卻沒有一個字,完全是由精美圖畫組成。

這可能是祖宗們留給後人的家訓。用大人門的話說,就是老祖宗對我們的不言之教吧!如果老祖宗能把他們的事蹟(簡歷)用文字、圖像傳下來,或者把他們的照片也留給我們,讓我們後世子孫瞭解他們走過的生活道路的同時還能目睹他們的尊容哪該有多好啊! 望採納,萬分感謝! (*^__^*)。

7.如何撰寫家譜

某氏家譜(共幾卷,第幾卷,編譜人,編訂年月)

講究一點的加一個祖宗的畫像

然後是目錄

凡例(特殊符號、標記、代字什麼的要註明)

姓氏源流

家譜序言

家規家訓

排行字輩

世系表

全家福(照片等等)

人物傳記(大人物,爲家族有特殊貢獻的,不好的警示後人的例子也可以寫,看你需要)

祖墳宗廟

大事記

編委會

後記

一般就是這樣子了

8.家譜怎麼編寫

家譜的封面 家譜的形式 家譜的主體形式,叫世系圖,長這個樣子 世系圖分爲寶塔式圖譜、樹系圖譜、線性圖譜和牒記式圖譜(無圖,曾以是以文字敘述先人事蹟) 樹系圖譜 線性圖譜 再來說說,爲什麼要寫家譜呢?目的是記載自己家族的光輝史,以及記載家族的歷史和發展。

一般是家族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家中德高望重的人提出,我們是不是該寫家譜了。大家一致決定好,然後如果祠堂的錢夠,那就直接從祠堂拿錢,開始寫家譜。

如果祠堂沒錢,那就大家捐錢。如果是家族第一本家譜,那就由德高望重的人決定輩分什麼的。

現在有很多人沒有家譜了,可能是由於遷移或者其它原因造成的,如果是這種情況,那麼可以兩種辦法解決,一是回到原來的祖籍,請家譜;另一種就是重修家譜。家譜的內容都有什麼?一、寫清楚姓氏源流。

意思就是同一族姓的來源、遷移等。中國上下五千年,淵源古老,如果沒有家譜,後人就很難搞清楚。

每套《家譜》都認清自己姓氏源流,這樣才能世世代代承繼,也能將族系根緣流傳千百年。二、寫清楚堂號。

堂號名稱一般取自於郡號名,或者是史祖自創。一般來說,堂號多取自於郡號名,郡是秦、漢時期對行政區域的建置,郡號名又取自於郡名,或諸侯國名,地方府、州、縣名。

也有很多姓氏同爲一個堂號的,比如:王,胡這兩個姓的郡望都是“清河堂”。自創的,例如:楊氏的“四知堂”寓意“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爲人風範。

很多重修家譜的情況,只能用自創堂號。三、家訓和家族的歷史。

很多家譜中,都記錄了許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流傳到後世了,比如我們熟悉的顏氏家訓、朱子治家格言等。家訓大致包括了以下內容:(一)、注重家法、國法(二)、和睦宗族、鄉里(三)、孝順父母、敬長輩(四)、合乎禮教、正名分(五)、祖宗祭祀、墓祭程序 四、有功績和品行之人的傳紀。

一般分爲:列傳、內傳和外傳等。列傳是記錄家族中有功績男子的傳記;內傳是記錄家族中有品行女子的傳記;外傳是記錄家族中已出嫁有品行女子的傳記。

傳記中多配有該人的畫像或關於該人的故事圖畫,用詞以真實平樸爲重,最忌溢美之詞。這也是評價一部“家傳”水平高低與否的重要標準。

五、家族中人的詩文著作。以家族中名人所寫的詩文著作爲主要內容,也收集本族人與外人的書信來函,以及經籍、表策、碑文、書札等,有的還有版畫、肖像畫、版本作品、名家書法、歌曲等。

在這部分進行續補時,更需精心挑選,慎重錄入,把最有價值和代表性的文獻傳給後代。六、祖先圖片、老照片、風水圖等。

這裏的祖先圖片、老照片好理解,其中風水圖主要只祠堂圖、墓土。祠堂是供奉先人的地方,所以在記載和刊載建物版圖、描繪實狀,甚至詳記地理方位。

有的族譜中還要把故居和村莊圖放上。最後補充一點,女孩可以上家譜嗎?古時認爲,女孩是嫁給別人的就是別人家的人了,不過也有例外,就是終身不嫁的女性,就有機會上家譜,當然女孩子是沒有權力擁有家譜的。

不過現代修家譜也有例外,因爲有可能小輩都是女孩子了,所以也有女孩保存家譜、傳家譜和修家譜的情況出現。

9.宗譜怎麼寫怎樣進行家譜資料的蒐集工作

你好!

一般修家譜包含:目錄、修譜名錄、行第、凡例、舊序、新序、傳贊、(添加內容)、小引、外紀、世系圖。

請問你打算自己修譜嗎?現在修譜是要給後人看的,不能隨便寫寫,建議你還是請專業的修譜先生或者修譜機構來完成。

這是我看過的一篇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修家譜可不能隨便,背後的禁忌你知道嗎?》

五千多年來,中華民族一直有記錄祖宗事蹟的習慣,後世稱之爲“譜”,族之有譜,猶國之有史,地方有志也。宗譜的存在有着“辨親疏,明昭穆”的重要作用,古人常雲:“譜諜立身之本也。”可見,族譜雖與國史、方誌都屬於中華民族三大歷史文獻,但譜更能通過追根溯源瞭解到你是誰、從哪來。

孝道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而家譜又是體現孝道文化的重要載體,修譜即是行孝,那如何才能將行孝做到盡善盡美?修譜應遵循以下五大原則:

史料具有很強的可靠性,以史爲據編修家譜能增強家譜的可信性。在家譜的編修過程中應充分挖掘史料,辨別史料真僞,蒐集本家族始祖、名人等重要歷史資料,以時間爲經,空間爲緯,人物的生活軌跡爲線索,客觀記敘。對先人不作主觀帶感情色彩,影響後世對家族先輩客觀認識的評論。

“生不立傳”,是寫史人的一個態度。古語有云:“蓋棺定論!”、“歷史對錯讓後人來評說。”,人會變化,先前行爲良好,後來人生髮生變化,導致晚節不保也是常有的事例。如若給生人立傳會出現偏差,且帶有請託行爲、人情世故、主觀色彩、個人喜惡等影響客觀公正的因素產生,因此給尚在世的人立傳爲時尚早。既然要立傳,就應讓後來者認識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蓋棺再定論”。

人無完人,不能對一個人責備求全。且好壞也不是一兩件事能定論的,判斷歷史對錯也要因特定歷史時期、歷史環境而定,不以今時之參照標準去衡量古人,今日之標準也不能成爲後來者評價今人的標尺!

家譜本身具有教化作用,警示後人更是家譜的重要作用。因此家譜裏更不應有與傳統道德觀念有牴觸的內容,否則不利於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尤其是孝文化。

標籤:論文 家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