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茶具使用順序

茶具使用順序

1. 先準備好茶葉、水、茶壺、茶杯和茶托等茶具。

2. 把茶葉放入茶壺中,倒入適量的熱水,浸泡數分鐘,然後倒掉茶湯,這個過程被稱爲“養壺”。

3. 再次加入適量的熱水,等待茶葉繼續發酵,然後再次倒掉茶湯,這個過程被稱爲“洗茶”。

4. 倒入適量的熱水,開始沏茶,直至茶湯濃稠口感適宜。

5. 茶湯倒入茶杯中,第一杯茶叫做“敬祖宗杯”,其他杯稱爲“客杯”。

6. 每次喝完茶後,將茶杯小心翼翼地放在茶托上,等待下一次倒茶。

7. 沏完茶後,將茶壺、茶杯和茶托等茶具清洗乾淨,並晾乾備用。

注意事項:

1. 給茶具洗淨,保證茶具乾淨衛生。

2. 沏茶時候,一定要注意水溫和時間,以保證茶湯口感和品質。

3. 茶具使用後,一定要清洗乾淨並晾乾,避免細菌滋生。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茶具使用順序,以及如何正確沖泡茶葉等知識。通過講解,大家學習了不同茶葉的沖泡方法,掌握了茶葉的基本特徵,瞭解了茶葉的保健功效。同時,還有專業人員現場示範,手把手教大家如何沖泡茶葉。活動現場氣氛熱烈,參與人員積極踊躍,大家紛紛表示受益匪淺。此次活動不僅豐富了廣廣大羣衆的文化生活,也進一步提高了轄區居民的健康意識,營造了良好的社區衛生環境。

本文由白茶家族原創撰寫,未經允許,不許轉載!

文 | 白妹子

01

近年來,白瓷蓋碗備受大家喜愛,不少人紛紛換掉茶壺,轉奔蓋碗。

茶具倒是一應俱全的配齊了。

可是,卻不會泡茶。

之前就有一位茶友大叔,在私信裏表示,蓋碗泡茶太難了。

看着茶藝師沖泡時行雲流水,一整套動作一氣呵成,難免心癢癢的想試試。

但當自己沖泡時,磕磕絆絆,茶湯四濺,臺上、桌上哪都是,總之就是不在杯裏。

同樣是蓋碗,爲什麼差別這麼大呢?

俗話說得好,細節決定成敗。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那些在沖泡中容易被忽視的小細節吧。

02

第一步:燙壺溫杯

這一步驟,往往發生在將茶具清洗後,正式沖泡茶之前。

即使要使用的茶具都已經清洗徹底,但依然需要用沸水再將茶具淋個徹底。

不少茶友好奇,我明明已經沖洗過一遍了,爲什麼還要再用沸水過一道呢?

其實這與去“水味”有關。

用冷水清洗,可以將茶具上依附的灰塵與污漬去除,這是最簡單的一道工序。

而沸水的作用,就在於去除茶具留存的異味和水味。

所謂的“水味”是指自來水在茶具中留下的氣味,嗅覺比較靈敏或是比較資深的茶友在沖泡時可明顯留意到。

如若省略燙壺溫杯這一步驟,直接開始沖泡,那麼殘留的“水味”會混入其中,很有可能會影響到茶葉自身的香氣與滋味。

所以用沸水再將茶具進行沖洗,不僅可以起到清洗塵垢、去除異味的效果,更能保護茶味原有的純淨滋味。

而燙壺溫杯也是茶桌禮儀上的關鍵步驟。

如同餐桌禮儀一樣,吃飯前用熱水燙一下杯子筷子,消毒滅菌,用起來更加的健康安全。

燙壺溫杯的作用也是如此,在客人面前將茶具燙洗一遍,讓對方飲茶時更加舒心、放心。

這也是一種換位思考,體貼細緻的表現。

而燙壺溫杯的另一個作用,在於聞幹茶香。

茶葉的香氣需要在一定的溫度下才能釋放。

將茶葉投進溫熱過的蓋碗,蓋上蓋子,輕搖三下,再湊近鼻端輕啓蓋子,馥郁的茶香撲進心裏。

在蓋碗的餘溫中,幹茶的香型被一一捕捉,所以燙壺溫杯也有利於我們對一款茶葉的茶香有更好的瞭解。

03

第二步:投茶

投茶就是將稱好的一定數量的幹茶置入茶杯或茶壺,以備沖泡。

這聽起來十分簡單,可實際操作起來卻沒那麼容易。

有些茶友信心十足的說:“投茶!我會!”然後順手抓起一把茶葉盡數投入杯壺中。

這時其他人坐不住了,紛紛議論起來,關於投茶量的判斷可謂五花八門。

有人說,不論什麼茶類,薄薄的鋪滿碗底就可以,喝的就是茶的淡淡清香。

還有人說,要抓滿大半個蓋碗,放滿一半,茶泡得越濃越好。

實際上這些對於投茶量的表達都是錯的。

想要泡出一杯好喝的茶,光靠手感和眼力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一臺精密的儀器。

一個小小的克秤就能平息大家對於投茶量的衆說紛紜。

不同的茶類,不同的蓋碗容量,投茶量都不盡相同。

以110毫升左右的標準蓋碗爲例,如果用來沖泡白茶,則需要投茶5克。

白茶中,白毫銀針的芽頭肥壯,白牡丹的芽葉細嫩,壽眉的芽葉連枝。

三者雖然外形體積不同,但卻都屬於白茶一種,在投茶量上要保持一致,不應該隨意增加遞減。

沖泡紅茶,同樣也是投茶5克。

如若沖泡武夷巖茶,則需要投茶8克,冗多或稀少都可能影響到沖泡後的香氣與滋味。

這些茶水比例,是根據多年的沖泡經驗得出的,能夠符合大多數茶友的口味和喜好。

一定量的茶葉與水完成恰到好處的融合,才能保證茶湯達到一種至高平衡。

“用力過猛”或是“用勁不足”都容易因勢力不均而達不到濃淡相宜。

04

第三步:注水、出湯

注水,是完成沖泡的重要環節,大多數茶類,適合用環壁注水。

環壁注水是指沿壁環繞,在蓋碗邊沿着一直注水,始終沿着碗沿注水,再一圈圈地向內收攏,直到水裝滿即可

這樣的注水方式,有利於讓幹茶的茶身在短時間內被充分浸潤。

也可以讓內質元素有條不紊地均勻析出,不至於在前幾衝中滋味稀疏寡淡。

將沸水以環壁注水的方式,澆注在幹茶上,隨即合蓋,快速出湯。

最好的狀態是從注水到出盡大部分茶湯,控制在7-8秒左右,也就是我們平日所提的“快出水”。

蓋碗中滾熱茶湯,呈瀑布狀流入公道杯中。

如果出湯速度太慢,或者出湯不流暢,就會在無形中造成悶泡。

這是因爲茶葉如若與水接觸時間太長,會導致物質析出過量,造成湯水的苦澀。

在泡茶的過程中,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悶泡。

最後,當湯水大部分匯入公道杯後,再將手腕努力翻轉,向左邊傾斜。

讓蓋碗與水平面形成130度夾角,直到茶湯徹底瀝乾,這樣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不造成原葉的浪費。

05

第四步:分湯品飲

到這裏,上述對茶葉的沖泡已經告一段落了。

接下來就可以坐下來細細品茗。

但在分湯的步驟中,也有一些特別值得注意的細節。

如果是一人飲茶,則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心意,不需要太多的繁文縟節。

但如果是用來招待客人,與友人一同品茗,那還是得表現這其中所蘊含的禮儀風度。

這時有些迫不及待想躍躍欲試的茶友就會問那這一步具體怎麼做呢?

將公道杯的茶湯,沿着品茗杯的邊緣,緩緩倒入每個客人的杯中,注意“茶斟七分滿”,以示尊敬。

再端起杯墊,雙手奉到客人面前,以茶奉客是中國古代的禮儀之本。

現在終於到品茗環節了,輕啜慢飲,茶湯在味蕾上氤氳盪漾,香氣滋味層層展開,感受湯水中的鮮醇美妙。

06

泡茶步驟中每個需要注意的動作要領,都蘊含着一定的道理和深層的禮儀。

看似簡單的步驟習慣,卻也往往最容易被忽視。

掌握正確的沖泡手法,除了可以使茶湯滋味更加鮮美,更好喝外。

在日常飲茶生活裏,聞着嫋嫋茶香,喝茶鮮醇甘潤茶味,更能帶來無限享受。

我們在茶藝中學習真正爲茶葉所服務的部分,化繁爲簡爲我所用。

享受當下品茗的心情,享受茶帶給我們對生活的美好追求,便是喝茶最大的快樂。

歡迎關注【白茶家族】,瞭解更多白茶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白茶家族(baichajiazu)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閱讀海報

在茶道中溫杯的順序

  茶道亦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領略傳統美德,下面是我精心爲你整理的在茶道中溫杯的順序,一起來看看。

  在茶道中溫杯的順序

  先往蓋碗裏注入開水至七八分滿;

  然後將蓋碗裏的水倒入公道杯,

  倒水時溫燙蓋碗蓋,同時轉動蓋碗蓋;

  再將公道杯的水倒入茶海,倒水時另一隻手用茶夾夾起茶杯,將茶杯內外都溫燙一遍。

  在茶道中喝茶的順序

  (1)恭請上座:客在上位,主人或侍茶者徹茶、把壺泡茶、斟茶待客。

  (2)焚香靜氣:焚點檀香,造就幽靜,平和氣氛。

  (3)絲竹和鳴:低播古典名樂,使品茶者進入品茶的精神境界。

  (4)葉嘉酬賓:出示武夷巖茶讓客人觀賞。葉嘉即宋蘇東坡用擬人手法之巖茶代稱,意爲茶葉嘉美。

  (5)活煮山泉:泡茶用山溪泉水爲上,用活火煮到初沸爲宜。

  (6)孟臣沐霖:即燙洗茶壺。孟臣是明代紫砂壺製作家,後人把名茶壺喻爲孟臣。

  (7)烏龍入宮:把烏龍茶放入紫砂壺內。

  (8)懸壺高衝:把盛開水的長嘴壺提高沖水,高衝可使茶葉翻動。

  (9)春風拂面:用壺蓋輕輕颳去表面白色泡沫,使茶清新潔靜。

  (10)重洗仙顏:用開水澆淋茶壺,既洗淨壺外表面,又提高壺溫。“清洗仙顏”爲武夷山雲窩一石刻。

  (11)若琛出浴:即燙洗茶杯。若琛爲清初人,以善製茶杯而出名,後人把名貴茶喻爲若琛。

  (12)遊山玩水:將茶壺底沿茶盤邊緣旋轉一圈,以括去壺底之水,防其滴入杯中。

  (13)關公巡城:依次來回往各杯斟茶水。

  (14)韓信點兵:壺中茶水剩少許後,則往各杯點斟茶水。

  (15)三龍護鼎:即用拇指、食指扶杯,中指頂杯,此法既穩當又雅觀。

  (16)鑑賞三色:認真觀察茶水在杯中上中下的三種顏色。

  (17)喜聞幽香:即嗅聞巖茶的香味。

  (18)初品奇茗:觀色、聞香後,開始品茶味。

  (19)再斟蘭芷:即斟第二道茶。“蘭芷”泛指巖茶。宋范仲淹詩有“鬥茶香兮薄蘭芷”之句。

  (20)品啜甘露:細緻地品嚐巖茶,“甘露”泛指巖茶。

  (21)三斟石乳:即斟三道茶。“石乳”是元代巖茶之名。

  (22)令略巖韻:即慢慢地領悟巖茶的韻味。

  (23)敬獻茶點:奉上品茶之點心。

  (24)自斟慢飲:任客人自斟自飲,嘗用茶點,進一步領略情趣。

  (25)欣賞歌舞:茶歌舞大多取材於武夷茶民的活動。三五朋友品茶則呤詩唱和、談古論今。

  (26)游龍戲水:選一條索緊緻辭的幹茶放入杯中,斟滿茶水,仿若烏龍在戲水。

  (27)盡杯謝茶:起身喝盡杯中之茶,以謝山人栽制佳茗的恩典。

  茶道茶具的介紹

  一、茶壺

  潮州土語叫做“衝罐”,也有叫做“蘇罐”的,因爲它出自江蘇宜興,是宜興紫砂壺中最小的一種。選擇茶壺,好壞標準有四字訣,日:“小、淺、齊、老”。

  二、茶杯

  茶杯的選擇也有個四字訣:小、淺、薄、白。

  三、茶洗

  形如大碗,深淺色樣很多,烹工夫茶必備三個,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一個用以浸衝罐,一個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過的茶葉。

  四、茶盤

  茶盤是用來盛茶杯的,也有各種款式,圓月形、棋盤形……等等。但不管什麼式樣,最重要也是四字訣:寬、平、淺、白。

  五、茶墊

  比茶盤小,是用來置衝罐的,也有各種式樣,但總之要注意到"夏淺冬深"。

  六、水瓶與水鉢

  作用一樣,都是用以貯水烹茶的。水瓶,修頸垂肩,平底,有提柄,素瓷青花者最好。也有一種束頸有嘴,飾以螭龍,名叫螭龍樽的也不錯。(螭龍,潮州土話叫做“錢龍”,潮州話是雙聲疊韻的,錢、螭就是疊韻字,即是壁虎。)

  水鉢,也是用來貯水以備烹茶的,大小均相等於一個普通花盆,款式也很多。

  七、龍缸

  大龍缸類似庭中栽種蓮花之蓮缸,或較小些。用以貯存大量的泉水。

  八、紅泥小火爐

  “綠蟻新焙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可見古人是用紅泥小火爐溫酒的,自然那是在北方。

  九、砂跳

  “砂跳”,潮安楓溪做的最著名,俗稱“茶鍋”,是用砂泥製成的,很輕巧,水一開,小蓋子會自動掀動,發出一陣陣的聲響。這時的水沖茶剛剛合適。至於用鋼鍋,鋁鍋來煮水沖茶的,雖然也無不可,可是金屬的東西,用以煮水沖茶畢竟要差一些,不算工夫了。

  十、羽扇與鋼筷

  羽扇是用以煽火的,煽火時既須用勁,又不可煽過爐門左右,這樣才能保持一定火候,也是表示對客人的尊敬。所以,特製的羽扇不但有利於“工夫”的施展,而且一枝用潔白鵝翎編成的扇,大不過掌,竹柄絲穗的精雅,襯托着紅、綠、白……各種顏色的茶具,加上金紫色的濃茶,自然別有風趣。鋼筷則不但爲了鉗炭、挑火,而且可以使主人雙手保持清潔。

茶具如何使用

一、茶杯:茶杯是盛茶水的用具,水從茶壺而來,倒進茶杯,之後給客人品嚐茶水。茶杯分大小兩種:小杯亦叫品茗杯,是與聞香杯配合使用;大杯也可直接作泡茶和盛茶用具,主要用於高級細嫩名茶的品飲。二、茶漏:常用沖泡茶時,放在壺口上,以導茶入壺,防止茶葉掉落壺外。三、蓋碗:蓋碗是一種上有蓋、下有託,中有碗的漢族茶具。蓋碗茶,須用滾燙的開水衝一下碗,然後放入茶葉盛水加蓋,沁茶的時間看茶葉數量和種類約爲20秒至3分鐘。在清雍正年間,盛行使用蓋碗。四、茶盤:茶盤就是放置茶壺、茶杯、茶道組、茶寵乃至茶食的淺底器皿;它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形狀可方可圓或作扇形;可以是單層也可以是夾層,夾層用以盛廢水,可以是抽屜式的,也可以是嵌入式;單層以一根塑料管連接,排出盤面廢水,但茶桌下仍需要一桶相承。五、茶則:茶則是漢族茶道六用之一,是漢族民間烹試茶時量取茶末入湯的量具。在茶道中,把茶從茶罐取出置於茶荷或茶壺時,需要用茶則來量取。六、茶挾:茶挾功用與茶匙相同,可將茶渣從壺中挾出。也常有人拿它來挾着茶杯洗杯,防燙又衛生。七、茶巾:茶巾的主要功用是幹壺,於酌茶之前將茶壺或茶海底部銜留的雜水擦乾,亦可擦拭滴落桌面之茶水。八、茶針:一般是木質、角質材料製作而成。另外喝普洱茶的習慣把撬茶的茶刀放在茶桶中。茶匙,茶針,茶夾,茶則,茶海,連同茶筒,六個器具又稱爲茶道六君子。茶針的功用是疏通茶壺的內網(蜂巢),以保持水流暢通,或放入茶葉後把茶葉撥勻,碎茶在底,整茶在上。九、煮水器:泡茶的煮水器在古代用風爐,目前較常見者爲酒精燈及電壺,此外尚有用瓦斯爐及電子開水機。十、茶葉罐:茶葉是一種幹品,極易吸溼受潮而產生質變,它對水分、異味的吸附很強,而香氣又極易揮發。從質地上區分,茶葉罐的一般有錫制、鐵製、陶瓷、玻璃、紙製等,其中以選用有雙層蓋的鐵製彩色茶罐和長頸錫瓶爲佳,用陶瓷器貯存茶葉,則以口小腹大者爲宜。十一、茶船:古代漢族民間流行的一種置茶盞的承盤。始於南朝。其用途以承茶盞防燙手之用,後因其形似舟,遂以茶船或茶舟名之。其常用的功能大致爲:盛熱水燙杯、盛接壺中溢出的茶水、保溫。十二、茶海:茶壺內之茶湯浸泡至適當濃度後,茶湯倒至茶海,再分倒於各小茶杯內,以求茶湯濃度之均勻。亦可於茶海上覆一濾網,以濾去茶渣、茶末。沒有專用的茶海時,也可以用茶壺充當。其大致功用爲:盛放泡好之茶湯,再分倒各杯,使各杯茶湯濃度相若,沉澱茶渣。十三、茶匙:形狀像湯匙所以稱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過的茶壺內茶葉,茶葉沖泡過後,往往會會緊緊塞滿茶壺,加上一般茶壺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葉既不方便也不衛生,故皆使用茶匙。

功夫茶具怎麼擺放在茶桌上 功夫茶茶具使用順序

有一套功夫茶具的人,一定是喝茶非常講究的人。使用功夫茶具不僅要注意泡茶的方式,擺放也是有一些門道的。那麼功夫茶具該怎麼擺放呢?另外,茶具使用的順序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對於功夫茶的沖泡十分重要!

功夫茶具怎麼擺放在茶桌上

1、功夫茶具的擺放佈局一定要合理、美觀,且還需要講究層次感和線條的變化。每次使用完畢都應擺放整齊,各類茶具茶杯洗刷乾淨,切忌凌亂無章哦。

2、擺放功夫茶具時,茶壺和茶杯要有序,遵循平衡的原則,避免有遮擋。倘若有遮擋,則要按從低到高的順序依序擺放,把低矮的功夫茶具如茶杯擺到客人的面前。

在茶道禮儀上來說,如果把高的茶具擺到客人面前,不僅有失待客之道,同時也會造成客人拿東西的不便。

3、擺放功夫茶具還要注意套裝茶具中各個茶器使用的先後順序和手法。通常情況下,功夫茶具擺放的順序是先左後右,茶器的高度則按前低後高的原則來擺放。

4、在擺放功夫茶具中的茶壺、水壺、公道杯等茶具時,茶具的壺嘴不能對着客人,以表達對客人的尊重。同時,還應把茶具如茶壺、茶杯上的圖案正向客人擺放整齊。

5、必須擺放完好無損的功夫茶具,切勿擺放有瑕疵或者破損的茶具來招待賓客,不僅待客有失禮貌;從風水學上來說,還會對茶主不利。

6、擺放功夫茶具的地方如果有沙發,需以沙發爲主,茶几爲次。茶几不得大於或高於沙發,應選擇的低於膝蓋的茶几。坐在沙發上,茶几高不過膝,是最合乎理想的。此外,茶几的擺和沙發之間必須要有足夠的空間,若距離太近,會造成諸多不便,也不美觀嘛。

功夫茶茶具使用順序

1、鑑賞香茗:主泡師用茶則從茶倉中取出一壺量的茶葉,置於賞茶盤中,助泡接過賞茶盤,讓客人鑑賞幹茶,並介紹所用茶的特點。

2、孟臣淋霖:用沸水澆壺身,其目的在於爲壺體加溫,即所謂“溫壺”。

3、烏龍入宮:將茶葉用茶匙拔入茶壺,裝茶的順序應是先細再粗後茶梗。

4、懸壺高衝:向孟臣罐中注水,水滿壺口爲止。

5、春風拂面(刮頂淋眉):少壺蓋颳去壺口的泡沫,蓋上壺蓋,衝去壺頂產泡沫。淋壺可衝淋壺蓋和壺身,但不可衝到氣孔上,否則水易衝入壺中。淋壺的目的一爲清洗,二爲使壺內外皆熱,以利於茶香的發揮。

6、薰洗仙顏:迅速倒出壺中之水,是爲洗茶,目的是洗去茶葉表面的浮塵。

7、若琛出浴:用第一泡茶水燙杯,又謂“溫杯”,轉動杯身,如同飛輪旋轉,又似飛花歡舞。

8、玉液回壺:用高衝法再次向壺內注滿沸水。

9、遊山玩水:也稱運壺,執壺沿茶船運轉一圈,滴淨壺底的水滴,以免水滴落入杯中,影響茶之聖潔。

10、關公巡城:循環斟茶,茶壺似巡城之關羽。此番目的是爲使杯中茶湯濃淡一致,且低斟是爲不使香氣過多散失。

11、韓信點兵:巡城至茶湯將盡時,將壺中所餘斟於每一杯中,這些是全壺茶湯中的精華,應一點一滴平均分注,因而戲稱韓信點兵。

12、敬奉香茗:先敬主賓,或以老幼爲序。

13、品香審韻:先聞香,後品茗。品茗時,以拇指與食指扶住杯沿,以中指抵住杯底,俗稱三龍護鼎。品飲要分三口進行,“三口方知味,三番才動心”,茶湯的鮮醇甘爽,令人回味無窮。

14、高衝低篩:沖泡第二泡茶,重複第八步動作。

15、若琛復浴:手法同若琛出浴。

16、重酌妙香:重複第九、十、十一步動作。

17、再識醇韻:重複第十三步動作。

18、三斟流霞:沖泡第三泡茶。

茶席佈置擺放的三二一法則

一箇中心

首先我們所講究一箇中心原則,這個中心主要是指主泡器蓋碗,蓋碗要在整個茶席的中間部分,茶藝師的正中間所對的地方就是茶席的整個中心位置所在。

兩個邊界

再一個兩個邊界原則,泡茶時左手邊界是隨手泡,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煮水器,或者是用來盛裝熱水的茶壺,放在左手的邊緣位置易於我們拿取同時又不失美觀性。泡茶時手部右側的邊緣則是茶則,茶則大家都知道主要用來觀賞幹茶,也可以用來從茶葉罐中取茶。這兩種泡茶常用器物,左右各成兩個邊界,所以這是擺放的兩個邊界所在。

三條直線

三條直線的原則,究竟是哪三條直線呢?在最前面,蓋碗的最前面應該擺放一排品茗杯,數量以3-5個爲佳,整個品茗杯的擺放應該呈現一條直線,而蓋碗跟公道杯以及水盂呈一條斜向直線。而水盂和茶巾又成爲一條豎直的線。也可以說蓋碗、水盂、茶巾形成一個三角形。而這三條直線相交叉匯合,可以是一個箭頭的形狀。

茶具三件套是哪三件

茶具三件套的正確使用,首先,茶具三件套就是茶壺,公道杯和品茗杯而他的使用就顯而易見了,將茶葉放入茶壺中西開,再用茶壺將茶湯倒到公道杯中,再用公道杯分別倒給每一個品名杯當中這就是三個背的使用步驟,先後順序以及每個茶具的作用。

茶道入門泡茶順序

茶道入門泡茶順序

茶道入門泡茶順序,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茶文化也是一門高深的學問。茶葉是中國的傳統飲料,自古國人愛喝茶,常常以茶會友,感興趣的來看看茶道入門泡茶順序及相關資料。

茶道入門泡茶順序1

1、淨手和欣賞器具;

淨手是衛生所需,也是出於對茶的尊重。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然後是賞具。

2、燙杯溫壺;

用開水把所有茶具沖洗一遍(包括茶杯、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等),既可以殺菌,同時也給茶具預熱,這樣的茶更快容易入味。

3、放茶;

把茶葉放到茶壺裏,如果是比較熟悉茶道的人,會有自己獨特的放茶手法,看起來可能更有味道。

4、洗茶;

將熱水倒入壺中,水與茶接觸的一瞬間,茶葉彷彿也開始甦醒了。這是頭泡茶,一般都要迅速地將茶湯倒出,茶就算洗好了。

5、沖泡;

洗好茶後,再把沸水倒入壺中,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別一次把壺倒滿。如果比較嫺熟的茶人,或者處於茶道表演的需求,會有所謂鳳凰三點頭,高提水壺,讓水直瀉而下,接着利用手腕的力量,上下提拉注水,反覆三次,讓茶葉在水中翻動,姿態優雅。

6、春風拂面;

完全是表現技巧美觀需求,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把浮在上面的茶葉去掉,爲的是隻喝茶水不要讓上面浮的茶葉到口中。

7、封壺;

蓋上壺蓋,保存茶壺裏茶葉沖泡出來的香氣,用沸水遍澆壺身也是這個目的。此步驟要注意泡的茶類以及浸泡時間,別把茶燜熟了。

8、分杯;

用茶夾把品茗杯分爲客人(切忌不要直接用手拿着杯口遞給客人,否則不衛生,也不禮貌)。

9、玉液回壺;

此時就該公道杯出場了,把壺中的茶水倒入公道杯中。公道杯的作用就在於均勻茶湯濃度,讓大家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10、分壺;

將公道杯中的茶分別倒入客人的杯中,此時要注意,千萬不要倒滿了,茶道講究茶倒七分滿,留下三分情,其實簡單理解就是避免倒的太滿,客人燙手。

11、奉茶;

常用奉茶的方法一般是雙手奉茶,用右手的伸掌禮表示請品茶,而客人則用右手伸掌禮進行對答,表示謝謝。奉茶時要注意先後順序,先長後幼、先客後主。

12、聞香;

在品茗之前,一般都會先聞聞茶香,尤其是好茶,未入口先聞其香。

13、品茗;

持杯手勢:右手持杯,用拇指食指夾杯,中指托住杯底,並舒展開蘭花指(男士就不需要有蘭花指了)。這樣的持杯手勢稱作三龍護鼎,三根指頭譽爲三龍,茶杯如鼎。

茶道入門泡茶順序2

一、3分鐘教你讀懂泡茶的正確步驟

1、溫具

用沸水衝淋所有茶具,隨後即將茶壺、茶杯瀝乾,溫具的目的是提高茶具溫度,使茶葉沖泡後溫度相對穩定,同時還起到清潔的作用。

2、置茶

茶就是放茶葉,往泡茶的壺(杯)裏置入一定數量的茶葉,茶葉的數量隨不同茶葉而不同的,還有隨個人喜好而放。

3、沖泡

茶後,將開水衝入壺中,通常以沖水八分滿爲宜,沖泡時間一般爲5分鐘左右,沖泡次數越多,浸泡時間越長。

4、倒茶

泡好的茶應先倒進茶海里,然後再從茶海倒進客人的茶杯中。

5、奉茶

茶時,需要用茶盤託着送給客人,放置客人右手前方,請客人品茶。

6、品茶

泡好之後不可急於飲用,而是應該先觀色察形,接着端杯聞香,再啜湯賞味。

二、關於茶道入門的基礎知識

1、認識中國茶

茶道指的是泡茶規範,爲發揮各類茶性優點,抑制不足之處,禮序中應遵循“和儉敬美”基本要義。中國六大類茶葉的品種數以百計、千計,都能以相應的茶道禮序來表現。

2、認識和應用茶具

要學習茶道,首先就要了解清楚各種茶具及其功能。茶道過程實踐性很強,初學時不妨親身使用茶具泡茶,來領略茶道樂趣。

3、基本手勢

學習泡茶時,手勢對於泡茶的效果也會產生影響。傳統茶道的禮序過程有很多,不同地區、不同流派會有差異,而普及性大衆茶禮則相對簡約。

4、備器

學習茶道,一定要知道泡茶所需要用到的茶具。傳統的泡茶工具分別有:茶壺、茶杯、茶匙、茶則、茶盞、公道杯、茶托、茶巾、蓋碗、茶漏、茶盤、煮水器、茶針、茶荷、茶夾等等。

5、潔具

煮水器中加水煮沸煮,然後注入各茶具中燙洗,這一步驟稱爲清洗器皿,即清洗茶具、溫潤器皿的意思。

三、新手必須注意的幾個泡茶事項

(1)用保溫杯泡茶:沏茶宜用陶瓷壺、杯,不宜用保溫杯。因用保溫杯泡茶葉,茶水較長時間保持高溫,茶葉中一部分芳香油逸出,使香味減少;浸出的鞣酸和茶鹼過多,有苦澀味,因而也損失了部分營養成分。

(2)用沸水泡茶:用沸騰的開水泡茶,會破壞很多營養物質。例如維生素C、P等,在水溫超過80℃時就會被破壞,還易溶出過多的鞣酸等物質,使茶帶有苦澀味。因此,泡茶的水溫一般應掌握在70℃-80℃。尤其是綠茶,如溫度太高,茶葉泡熟,變成了紅茶,便失去了綠茶原有的清香、爽涼味。

3)泡茶時間過長:茶葉浸泡4-6分鐘後飲用最佳。因此時已有80%的咖啡因和60%的其它可溶性物質已經浸泡出來。時間太長,茶水就會有苦澀哧。放在暖水瓶或爐竈上長時間煮的茶水,易發生化學變化,不宜再飲用。

(4)扔掉泡過的茶葉:大多數人泡過茶後,把用過的茶葉扔掉。實際上這樣是不經濟的,應當把茶葉咀嚼後嚥下去,因爲茶葉中含有較多的胡蘿蔔素、粗纖維和其它營養物質。

(5)習慣於泡濃茶:泡一杯濃度適中的茶水,一般需要10克左右的茶葉。有的`人喜歡泡濃茶。茶水太濃,浸出過多的咖啡因和鞣酸,對胃腸刺激性太大。泡一杯茶以後可續水再泡3-4杯。

茶道入門泡茶順序3

一、茶量

茶葉的用量就是在每杯或每壺中放入適當分量的茶葉。要想泡出一杯(壺)好茶,首先必須掌握茶葉的用量。每次泡茶用多少茶葉並沒有統一的標準,主要是根據茶葉的種類、茶具的大小以及飲茶者的飲用習慣而定。

1、因茶而異:茶葉種類繁多,茶葉用量也不盡相同。一般認爲,單飲法沖泡綠茶、花茶、黃茶、白茶時,茶水比例可掌握在1∶50~60爲宜,即每杯約置3克茶葉,注入150~200毫升沸水;品飲普洱茶時,茶水比例一般爲1∶30~1∶40,即5~10克茶葉加150~200毫升水。在所有茶葉中,投茶量最多的是烏龍茶,茶葉體積約佔壺容量的2/3左右。

2、因地而異:投茶量的多少與飲茶者的飲用習慣有着密切的關係。我國西北少數民族地區,人們常年以肉食爲主,缺少蔬菜,因此茶葉便成爲他們補充維生素的最佳途徑。他們飲用的茶葉多爲緊壓茶類,如金尖、康磚、茯磚和方包茶等,茶葉原料較粗老,所以普遍採用煎煮茶,並且在茶中加入糖、乳、鹽或其他調味品,茶葉用量較大。我國華北和東北地區的廣大人民喜飲花茶,通常用較大的茶壺或蓋碗泡茶,茶葉用量較少。

3、因人而異:茶葉用量還與飲茶者的年齡結構與飲茶史有關。一般常年飲茶的中老年人喜飲濃茶,茶葉用量較多;初學飲茶的青年人普遍喜飲較淡的茶,茶葉用量較少;而原料較細嫩的茶則可採用沖泡法。煮茶時,茶水比例可用1∶80,沖泡法茶水比例約爲1∶50。總而言之,泡茶用量的多少,關鍵是要掌握好茶與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則味濃;茶少水多,則味淡。

二、水溫

1、水溫高低:水溫高低是影響茶葉水溶性物質溶出比例和香氣成分揮發的重要因素。水溫低,茶葉滋味成分不能充分溶出,香味成分也不能充分散發出來。但水溫過高,尤其是長時間加蓋悶泡,也會造成茶湯色澤和嫩芽黃變,茶香也變得低濁,也是俗稱的“熟湯熟葉”。一般而言,泡茶水溫與茶葉中有效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成正比,水溫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湯愈濃;反之,水溫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湯也就愈淡。

2、泡茶水溫的掌握,主要是因茶而異。細嫩的高級綠茶或黃茶,以75℃—85℃爲宜。茶葉愈綠、愈嫩,沖泡水溫越要低,這樣泡出的茶湯嫩綠明亮,滋味鮮爽,茶葉中所含的維生素C也不會被破壞;水溫過高,茶湯容易變黃,滋味較苦,這是因爲茶葉中所含的咖啡鹼大量漬出,並且維生素C也被大量破壞。一般的紅茶、白茶、花茶以及烏龍茶,宜用正沸的開水沖泡。如果水溫較低,茶葉中的有效成分不易漬出,茶味淡薄。烏龍茶還要在沖泡前用開水淋燙茶具,沖泡後在壺外用開水澆淋,以提高茶的色香味。對於原料較老的緊壓茶,則要求水溫更高,將餅茶或磚茶撬好,高溫沖泡,也可放在壺中熬煮,可使茶葉在沸水中保持較長時間,充分提取茶葉的有效成分,以便獲得濃度適宜的茶湯。

三、沖泡時間

茶葉沖泡的時間和次數與茶葉種類、泡茶水溫、用茶數量和飲茶習慣等都有關係。據測定,一般茶葉泡第一次時,其可溶性物質可漬出40~45%;泡第二次,能漬出30%左右;泡第三次,能漬出20%左右;泡第四次,能漬出10%,泡第五次,則所剩無幾了,所以茶葉以沖泡四次爲宜。當然茶葉沖泡的次數也是因茶而異,沖泡烏龍茶時,因爲壺小茶葉量多,故一般沖泡七次仍有餘香。而云南的普洱茶,沖泡十二次仍有餘香,甚至更長些,較耐泡。不同的茶葉由於茶芽嫩度不同,所以在沖泡時有着不同的具體要求。所以作爲一名愛茶之人應熟練的掌握不同茶葉的沖泡技巧。

我想知道茶藝的步驟,和各種茶具的名稱還有圖片~

1、備具候用:將所用的茶具準備就緒,按正確順序擺放好,主要有:紫砂水平壺、公道

杯、品茗杯、聞香杯等。

2、恭請上坐:請客人依次坐下。

3、焚香靜氣:焚點檀香,營造肅穆詳和氣氛

4、活煮甘泉:泡茶以山水爲上,用活火煮至初沸。

5、孔雀開屏:介紹沖泡的茶具。

6、葉嘉酬賓:葉嘉是茶葉的代稱,這是請客人觀賞茶葉,並向客人介紹此茶葉的外形、色

澤、香氣特點。

7、孟臣沐淋:用沸水衝淋水平壺,提高壺溫。

8、高山流水:即溫杯潔具,用紫砂壺裏的水燙洗品茗杯,動作舒緩起伏,保持水流不斷。

9、烏龍入宮:把烏龍茶撥入紫砂壺內。

10、百丈飛瀑:用高長而細的水流使茶葉翻滾,達到溫潤和清洗茶葉的目的。

11、春風拂面:用壺蓋輕輕颳去壺口的泡沫。

12、玉液移壺:把紫砂壺中的初泡茶湯倒入公道杯中,提高溫度。

13、分盛甘露:再把公道杯中的茶湯均勻分到聞香杯中。

14、鳳凰三點頭:採用三起三落的手法向紫砂壺注水至滿。

15、重洗仙顏:用開水澆淋壺體,洗淨壺表,同時達到內外加溫的目的。

16、內外養身:將聞香杯中的茶湯淋在紫砂壺表,養壺作用的同時可保持壺表的溫度。

17、遊山玩水:將紫砂壺在茶船邊沿抹去壺底的水分,移至茶巾上吸乾壺底。

18、自有公道:把泡好的茶倒入公道杯中均勻。

19、關公巡城:將公道杯中的茶湯快速巡迴均勻地分到聞香杯中至七分滿。

20、韓信點兵:將最後的茶湯用點斟的手式均勻地分到聞香杯中。

21、若琛聽泉:把品茗杯中的水倒入茶船。

22、乾坤倒轉:將品茗杯倒扣到聞香杯上。

23、翻江倒海:將品茗杯及聞香杯倒置,使聞香杯中的茶湯倒入品茗杯中,放在茶托上。

24、敬奉香茗:雙手拿起茶托,齊眉奉給客人,向客人行注目禮。然後重複若琛聽泉至敬奉

香茗程序,最後一杯留給自己。

25、空谷幽蘭:示意用左手旋轉拿出聞香杯熱聞茶香,雙手搓聞杯底香。

26、三龍護鼎:示意用拇指和食指扶杯,中指托杯底拿品茗杯。

27、鑑賞湯色:觀賞茶湯的顏色及光澤。

28、初品奇茗:在觀湯色、聞湯麪香後,開始品茶味。

29、二探蘭芷:即沖泡第二道茶。

30、再品甘露:細品茶湯滋味。

31、三斟石乳:即沖泡第三道茶。

32、領略茶韻:通過介紹體會烏龍茶的真韻。

33、自斟漫飲:可讓客人自己添茶續水,體會沖泡茶的樂趣。

34、敬奉茶點:根據客人需要奉上茶點,增添茶趣。

35、游龍戲水:即鑑賞葉底,把泡開的茶葉放入白瓷碗中,讓客人觀賞烏龍茶“綠葉紅鑲

邊”的品質特徵。

36、盡杯謝茶:賓主起立,共乾杯中茶,相互祝福、道別。

http://www.china-herbtea.com/hcp/ShowArticle.asp?ArticleID=547

這幾個茶具分別怎麼用??從那個往那個裏面倒茶??

蓋碗,專業點叫三才杯 相當於茶壺,一次一般放8克左右的茶葉,也就平時外面賣的小袋裝的一袋,倒第一遍水洗茶 把蓋子蓋的留個縫把水倒入茶盤(茶海),就那個木頭盤子,再倒一蓋碗水泡 依次類推 右下角那個帶把手的叫公道杯也可以叫茶海,用來均勻茶湯或叫收集茶湯,比如把第二泡和第三泡的茶水倒在一起喝 也可以每一泡分開盛。 那8個小茶杯專業點叫品茗杯 由蓋碗泡好的茶倒入公道杯然後分到小杯中 一家人親戚朋友就可以一起品茶了。 那個小紅盒不用說了吧 用來放茶葉的 比如你買了一大罐茶葉 一下也喝不完 最好放到冰箱冷藏,等準備喝的時候取出一些放到小盒裏 泡茶的時候方便取 茶葉也不能太涼了 不然味出不來

茶道的順序

洗壺:將沸水倒入壺中,又迅速倒出。

沖泡:沸水再次入壺,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 “春風拂面”: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

封壺:蓋上壺蓋,用沸水遍澆壺身。

分杯: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 “玉液回壺”:將壺中茶湯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分壺:將茶湯分別倒入聞香杯,茶斟七分滿。

奉茶:以茶奉客。

聞香: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

品茗: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在古箏的伴奏下,主泡火薰香。

淨手: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

賞具: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的瓷器。宜興的紫砂壺。燙杯溫壺是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潔具提溫。

“烏龍入宮”:將烏龍茶放入茶壺。

擴展資料:

有人說茶道是高雅人才懂的文化,其實不是因爲高雅才懂茶道,是因爲懂茶道才高雅,古代文人就喜歡以茶結交朋友,道家曾講,茶對於養生有大功,普通老百姓品茶則是祛濁,享受人生。

飲茶是咱中國人自古以來的習慣,單是茶藝的操作流程就有十三道,品茶首先要有一套看着就賞心悅目的茶具,再然後纔有茶藝。

中國茶道講究“和、靜”,心境的平和纔是品味茶生的真諦,  只有靜下來才能借飲茶修身養性,茶道里傳承了各大家的思想,品茶就是在品味人生,先苦才後甜,一杯茶,初入口是苦的,之後纔有甘甜的味道,

茶中還有四氣:來自於大自然的生氣,生動鮮活的靈氣,心中浩然長存的正氣,激昂澎湃的意氣,晚唐時更是出現了飲茶十德。茶道的核心在於品,不同地位不同追求的人對於茶道的感悟大不相同,但都逃不過茶道的最終理念一個“真”字,茶裏沉浸的是生命,

茶即是佛,感悟茶道可不是這麼容易的,不管茶道的思想再怎麼複雜,不變的是它的文化,每位喝茶的人都有自己的茶道,茶道所帶來的是心靈和精神上的滿足,所以說真正懂茶道的人也一定懂人生,因爲喜歡茶,所以愛上了茶道,茶之靜,洗滌了靈魂。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茶道

蓋碗茶具怎麼使用

隨着人們生活品質逐漸的提升,茶一天比一天受到國人的喜愛,因此使用的泡茶工具也越來越受人關注,其中就有蓋碗茶具,那麼什麼是蓋碗茶具呢?蓋碗茶具怎麼使用呢?下面小編來和大家說道說道吧!

什麼是蓋碗茶具

其實,很好理解的,它是一種有蓋、託、碗的一類茶具,通常它是陶瓷材質的,由碗、蓋、船構成。別看它只是一副小小的茶具,事實上,它蘊藏着

天蓋,地載,人育

的哲理。

此類茶具,它具有獨特的外形,工藝精美、上大下小,而且蓋子能夠放進碗口,船則是承託的作用。蓋不僅不會輕易掉落,船託又能使茶杯不燙手,端着茶船即可,想要飲用茶湯無需開蓋,半張開飲用,不但茶湯能慢慢流出,茶葉又不會跑出,十分合意。有人喜歡喝淡茶,有的人則反之,只需拿蓋刮刮,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不是很神奇呢。

蓋碗茶具的使用方法

想要用它來泡製茶湯,應當先拿開水衝燙一下碗,再放入茶葉,加水開始泡製,通常是20秒-3分鐘,看茶種或量來定。過去沖泡花茶和鐵觀音較普遍,但是沒有規定的,只要茶湯分開飲用都是可以的,也可以多準備幾個,當做茶杯使用。用該種茶具泡製的茶湯色清味甘,微香小苦,看來受到那麼愛茶人士的喜愛也是有其道理的。

它由成都人發明,並且他們使用獨具特色,後來在各地都流行起來了,遍及整個南方。一些懂茶的人認爲,使用它飲茶有講究,順序是這樣的:1、淨具,2、置茶,3、沏茶,4、聞香,5、品飲;而且放置的位置及朝向,對茶客的用意也是有說法的,如蓋放在桌上,說明已無茶湯了;若要暫時離開,把蓋扣於竹椅上,說明未走遠,很快會回來。

簡述泡茶的步驟

1、備具備水:準備好需要的茶具,如茶杯、茶壺等,然後用熱水壺煮好沸水備用。如果是使用茶具套裝泡茶,還要依次排放好茶具。

  2、賞茶:用茶荷量取適量的茶葉,並把茶荷呈給賓客,邀請大家欣賞茶葉的外形和色澤,嗅聞茶葉的濃郁清香。

  3、潤杯:泡茶的第三步,逐個倒入少許沸水到茶具裏,稍微轉動茶具,促使每個茶具內壁溼潤。然後把開水倒掉。

  4、置茶:根據茶水1:50的比例,把茶荷中的茶葉分別投入各個茶杯或茶壺裏。然後往茶具裏倒入少許開水,水量以沒過茶葉爲宜。使茶葉充分浸潤,更好的促發茶香和析出茶味。

  5、沖泡:使用高衝法,右手提壺,把沸水注入茶壺或茶杯子裏。若是使用茶杯直接沖泡,水量則以七八分滿爲宜。俗語說:七分茶三分情,茶滿欺客。

  6、奉茶:根據茶葉的種類、緊結程度等各種因素,決定沖泡的時間。泡好後,雙手把茶依次端給客人,並伸出手掌行禮,邀請賓客品茶。

  7、飲茶:品飲茶湯前,不妨邀請賓客和自己一起先聞香、賞茶,感受芬芳怡人的茶香,欣賞茶葉在茶杯中沉浮飄舞的優美姿態。再細細品嚐,小口品綴,感受茶湯醇厚回甘的滋味。

  8、續水:泡茶的第八步爲續水,在品飲過程中,時刻留心賓客們的茶杯。當他們茶杯裏的茶湯只剩三分之一時,就要及時爲其續水。續水溫度以80度左右爲佳。

  9、收具:這一步驟,也可在提前在奉茶後進行。整理收好泡茶的茶具,按先用後收回的順序把不需要用的茶具收回。

  10、淨具:每次泡完茶,都要養成及時清洗茶具的好習慣。先沖洗乾淨茶渣,然後用清水反覆清洗。最後再用熱水衝燙,進行消毒處理,放到通風乾燥的地方,以備下次之用。

標籤: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