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茶葉的市場行情及走向

茶葉的市場行情及走向

茶葉市場的行情及走向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氣候和健康等方面的因素。

首先,政治因素對茶葉市場的影響比較顯著,政治局勢的變化可能會導致茶葉市場的波動。例如,臺灣茶葉的出口市場可能受到兩岸關係的影響,而中東和北非地區則受到政治動盪的影響。

其次,經濟因素也對茶葉市場的走向產生很大影響。經濟環境的好壞會影響人們的消費水平和購買力,從而影響茶葉市場需求。

社會因素也對茶葉市場產生了影響。例如,健康和環保意識的普及和提高,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趨向於選擇綠色、天然的茶葉。此外,社交媒體發達,茶文化傳承和推廣也會受到很大影響。

氣候因素也對茶葉市場的影響不容忽視。天氣變化可能導致茶葉採摘季節提前或延遲,進而影響茶葉質量和產量。

最後,茶葉市場的未來走向還受到全球茶葉消費和生產量的影響。根據國際茶葉組織的數據,目前茶葉消費的增長主要來自於亞洲和非洲地區。未來全球茶葉消費和生產量的變化會影響茶葉市場的供需狀況和價格水平。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茶葉市場分析

我國是世界第一產茶大國,目前全國茶葉種植面積達1770萬畝,年產茶葉75萬噸,年產值85億元。江蘇是全國茶葉加工最發達的省份之一,全國十大名茶有兩個產自江蘇,全省種植面積爲28萬畝,年產茶葉1.2萬噸左右,以名優茶爲主。我市茶葉生產集中在西部丘陵地區,近年來,我市各地不斷加大茶葉擴面和更新改造力度,以“綠楊春”爲代表的名特優茶產量不斷提高,全市茶葉生產呈現穩步推進態勢。據統計,全市現有茶園3.5萬畝,其中今年新拓0.4萬畝;春季產茶250噸,其中名特優茶76噸,佔30.4%;春茶總產值達4770萬元,名特優茶產值爲3100萬元,佔65%。

綜觀茶葉市場,具有明顯的市場走勢:

一是茶葉市場消費保持穩中有升,價格基本保持穩定,沒有大起大落現象。世界人均年消費茶葉近500克,英國人均年消費2460克,日本人1005克,愛爾蘭3170克,中國330克,香港特別行政區1370克。有理由說茶葉消費潛力很大。發展茶葉生產具有廣闊前景

二是更取向消費名特優新茶葉。從“物質”轉向“感覺”的消費變化已逐漸顯現。茶葉消費依據不同地區的飲用習慣而不同,但主要趨向消費名特優新茶。目前消費市場中,低檔茶滯銷,大宗粗茶積壓,而價格昂貴的名優茶、名牌茶走俏,高檔茶暢銷不衰。名優茶的價格起碼要高於一般茶葉50%以上。僅僅揚州市場,每年名特優茶的需求量就達到300噸左右。近年來,優質“綠楊春”春茶每斤價格一直穩定在300元左右,新上市的茶葉有的每斤高達1000多元。

三是更加註重茶葉的安全。隨着人民食品安全意識的增強以及進口國各種重金屬及農藥殘留標準的不斷提高,茶葉生產今後必須更加重視無公害生產,建立優良的茶葉生產生態環境和嚴格的無污染加工流程,超標茶葉今後在市場將無立足之地。

四是更加註重產品的包裝。茶文化將進一步得到發揚光大,優質的茶葉包裝是茶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

你覺得茶葉行業的發展前景如何?

茶葉銷售總量平穩增長

近年來,中國茶產業主動融入與服務構建新經濟格局,通過持續創新保持了穩定發展,在傳統產品與業態持續發力的同時,新茶飲、新袋泡、花草茶、混搭風味茶等新賽道崛起,線上線下消費繁榮,茶葉總產量、總產值,內銷量、內銷額,出口量、出口額等多項經濟指標實現歷史性突破

2014年以來,我國茶葉消費呈現持續增長的發展態勢,據統計,2021年,全國茶葉消費量爲230.19萬噸,較2014年的150.25萬噸增長近80萬噸。

銷售額持續走高

銷售額方面,隨着我國茶葉市場的持續火爆,全國茶葉銷售總額持續增長,到2021年,全國茶葉銷售額達到3120億元,同比增長7.99%,銷售額再創新高。

茶葉銷售總額持續提升的原因一方面是消費者需求的持續提升,另一方面則是茶葉價格的持續走高,2014年以來,茶葉銷售均價總體呈現震盪上行的發展態勢,到2021年,我國茶葉銷售均價135.5元/千克,價格僅次於2018年的139.3元/千克。

綠茶消費佔比過半

從各類茶葉消費情況來看,目前綠茶是我國茶葉市場主要消費品種。2021年,中國傳統茶類中,六大茶類的消費量均有不同幅度增長。其中,綠茶130.92萬噸,佔總銷量的56.87%;紅茶33.88萬噸,佔總銷量的14.72%;黑茶34.41萬噸,佔總銷量的14.95%;其他品種茶葉銷量佔比均不足10%。

具體到綠茶方面,近年來,我國綠茶消費量呈現平穩上行走勢。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綠茶消費量爲120.59萬噸,到2021年,我國綠茶消費量提升至130.92萬噸,同比增長2.35%。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茶葉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2019茶葉種植前景如何?

中國的茶文化博大精深,茶的種類也是數都數不清,常見的茶葉有綠茶和紅茶,其中它們下面還細分很多品種。喝茶除了能提神之外,還可以養生,是很多成功人士在談商務的必備品。那麼2019茶葉種植前景如何呢?爲大家分析如下:

一、茶葉介紹

1.中國最出名的十大名茶葉有哪些?

中國最出名的十大名茶葉有西湖龍井、江蘇碧螺春、安徽毛峯、湖南君山銀針、信陽毛尖、安徽祁門紅、安徽瓜片、都勻毛尖、武夷巖茶、福建鐵觀音。

2.茶葉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茶葉具有降低膽固醇和血壓的功效與作用。

3.茶葉的保存方法有哪些?

常見茶葉的保存方法有塑料袋、鋁箔袋貯存法,金屬罐裝貯存法,低溫貯存法。

二、2019茶葉種植前景如何?

1.市場行情

我國茶葉的市場進行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去考慮,第一就是國內市場,第二就是國外市場。(1)在國內市場上比重最高的就是綠茶這一塊,其次就是紅茶,雖然中國市場對茶葉的需求量比較大,但是茶葉市場比較混亂,加上茶葉的品種非常的多,市場上各種廣告宣傳,產品質量沒有完全的保障,所以總而言之就是非常的沒有秩序。

(2)對於國外市場,雖然每年的出口量都在增長,但是產品非常的不集中,多是以散裝的模式系銷售,其次就是很多的外國人更愛喝咖啡、果汁或者奶茶之類的飲料,所以市場並不是很好。

2.種植前景

我國很長的一段時間裏將茶文化是擱置在一旁的,第一個原因就是被生活所迫,經濟壓力非常的大,根本就沒有時間去研究茶。現在隨着人們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在忙碌了一整天的時間之後就會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品品茶,享受一下心靈的安逸。現在很多人都有時間去品茶了,因爲有錢了,那麼對茶的品味了就高了,所以也就出現很多新的品種,至少在國內市場上茶葉還存在着很大的種植前景的。

3.種植效益

現在茶葉種植得到了國家的扶持,會承擔樹苗的錢以及承擔部分肥料、農藥等等方面的錢,自己只需投入少量成本以及進行照料、採摘和加工即可。那麼種植茶葉的成本方面也就是僱傭費用以及土地租金還有一些加工設備上面的費用,一年下來的總成本也就是5000-6000元左右,經過加工之後的茶葉的收購價是15-25元一斤,這樣一畝地除去成本至少可以賺8000元,種植效益雖然不是很大,但比種植一般農作物賺錢多了。

4.發展方向

我國是是產茶大國,但是並不是產茶強國,因爲我國的茶葉種植非常的散亂,產量不好質量不好,必須改進才行。我國茶葉發展方向首先就是要打造一些茶葉的龍頭企業,包括種植、生產、加工、研發等等一系列的最強企業,發展方向比較明確,如果能夠抓住機遇那麼你就可以成爲強者。

以上4點就是茶葉種植前景的分析介紹。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有關於2019茶葉種植前景的分析,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本文綜合於互聯網。

茶葉行業現狀及前景調研

茶葉銷售總量平穩增長

近年來,中國茶產業主動融入與服務構建新經濟格局,通過持續創新保持了穩定發展,在傳統產品與業態持續發力的同時,新茶飲、新袋泡、花草茶、混搭風味茶等新賽道崛起,線上線下消費繁榮,茶葉總產量、總產值,內銷量、內銷額,出口量、出口額等多項經濟指標實現歷史性突破

2014年以來,我國茶葉消費呈現持續增長的發展態勢,據統計,2021年,全國茶葉消費量爲230.19萬噸,較2014年的150.25萬噸增長近80萬噸。

銷售額持續走高

銷售額方面,隨着我國茶葉市場的持續火爆,全國茶葉銷售總額持續增長,到2021年,全國茶葉銷售額達到3120億元,同比增長7.99%,銷售額再創新高。

茶葉銷售總額持續提升的原因一方面是消費者需求的持續提升,另一方面則是茶葉價格的持續走高,2014年以來,茶葉銷售均價總體呈現震盪上行的發展態勢,到2021年,我國茶葉銷售均價135.5元/千克,價格僅次於2018年的139.3元/千克。

綠茶消費佔比過半

從各類茶葉消費情況來看,目前綠茶是我國茶葉市場主要消費品種。2021年,中國傳統茶類中,六大茶類的消費量均有不同幅度增長。其中,綠茶130.92萬噸,佔總銷量的56.87%;紅茶33.88萬噸,佔總銷量的14.72%;黑茶34.41萬噸,佔總銷量的14.95%;其他品種茶葉銷量佔比均不足10%。

具體到綠茶方面,近年來,我國綠茶消費量呈現平穩上行走勢。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綠茶消費量爲120.59萬噸,到2021年,我國綠茶消費量提升至130.92萬噸,同比增長2.35%。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茶葉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怎樣看待中國茶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茶行業未來發展趨勢非常蓬勃,並且擁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無論從文化還是生活習慣出發,飲茶已經成爲一種必備的休閒模式,並且茶行業也得到了蓬勃的發展與躍進。茶行業無論是對外銷售還是對內生產的數量都非常龐大,並且每年都以躍進式增長。如今茶葉市場存在着以下幾種情況,茶葉消費量居高不下,以鐵觀音爲主的茶葉產品,市場份額比例高。同時茶商非常多,行業准入門檻低,茶葉產品種類豐富,側重方向非常不同。並且能得到多個行業與領域的支持,無論是散裝還是精裝產品的銷售都非常好。

多元發展勢頭猛烈

爲何茶行業未來發展勢頭非常猛烈?因爲茶行業逐漸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擁有強勁的發展動力。飲茶不僅是一種生活習慣,還是歷史文化的展現,所以在茶葉資源發展過程中,其包含着飲茶方法、茶文化、採茶表演等等。在繼承傳統推陳出新的基礎上,茶葉不僅是一種飲品資源還能變成藥品、食品,逐漸形成價值高、特點鮮明的資源價值鏈條,並且其後續發展擁有無限潛力。同時這種發展方式還能解決茶行業現存的產能過剩、儲存擠壓等問題,爲其提供正確的發展方向。

互聯網發展提供機遇

互聯網發展勢不可擋,其能對茶行業起到性的作用,並且還能變革茶行業發展模式、銷售模式以及經營模式。例如如今開發新型的飲茶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飲茶的知名度。並且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分析與研究,還能在掌握消費者要求的基礎上,動態茶行業的發展策略以及方針,形成親密的互動。如今互聯網加快了信息傳播速度,讓生產、銷售和運輸更加方便,能夠提高茶行業的市場競爭力,打破傳統的銷售方式和組織環節,爲人們提供更加有趣、豐富的銷售方式。

成熟的銷售模式

茶行業的傳統銷售模式不僅集中處理茶葉產品,也不能保證企業的效益。如今從以立頓爲主的超市模式到天福茗茶的連鎖模式都能說明,如今銷售模式的成熟與高效。所以可知,未來茶行業的發展非常蓬勃,並且還能逐漸改善其生產、銷售和傳輸方式,能爲消費者提供更加成熟且高質量的茶葉產品。

茶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茶葉產業提檔升級,多元化、品牌內涵、健康消費成趨勢

前瞻認爲,當前國內茶葉市場已經出現瞭如下趨勢。

發揮導向作用促進茶葉產業提檔升級。茶葉是重要經濟作物,也是傳統優勢產業。但是,我國茶產業大而不強、大而不精、大而不彰,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差距明顯,影響了茶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當前,我國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一帶一路”戰略加快實施,發展方式加快轉變,消費結構加快升級,茶產業提檔升級發展迎來難得的機遇。2016年10月,農業部發布《農業部關於抓住機遇做強茶產業的意見》,強調到2020年的未來一段時期的發展目標爲提高茶葉質量效益、提高茶產業競爭力、提高茶產業持續發展能力;2017年2月5日,一號文件《關於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強調要“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提出實施優勢特色農業提質增效行動計劃,促進茶葉等產業提檔升級。

茶葉消費多元化成產業發展新趨勢。消費升級和人口紅利的雙重疊加,營造出更好的產業成長氛圍。“國八條”發佈以來,茶葉的產品結構也在逐步的調整,高端茶市場遇冷,整體行業的利潤率自2013年以來出現回落。行業利潤的回落預示着茶葉的消費也漸漸迴歸飲品的基本屬性。

從消費習慣來看,隨着消費羣體進一步細分,多元化的消費將成爲茶葉市場的新趨勢。茶葉天然、健康的特點以及對茶文化的推廣,使茶葉爲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茶葉的主要消費人羣也從中老年男性爲主向各類人羣擴散。不同類別的消費者對茶葉的消費需求也存在較大差異,由此衍生出多元化的新需求、新模式。

消費者更加註重品質與品牌內涵。目前我國茶葉行業企業數量多而分散,企業整體規模不大,作坊式小企業較多,達到一定規模並擁有種植、加工、銷售全產業鏈的品牌企業較少。隨着國內消費水平提高,消費者對茶葉的品質、安全日益重視,己經由購買非品牌茶葉逐步轉向購買品牌茶葉。

品牌內涵變得更加重要,符合消費者感知且獨具特色的品牌將嶄露頭角。未來幾年,茶行業“品類強,品牌弱”的局面還會長期存在,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高度同質化和簡單粗放的品牌建設思維。在對消費者的調研中,“品牌”成爲消費者選購茶葉時的首要關注因素,消費者對於知名茶企的品牌溢價接受度遠遠超過想象。另一方面,新的業務模式以及跨界融合,將爲茶企帶來更多的機會。從“+互聯網”、“+旅遊”、“衆商模式”、“私人訂製”等新的業務模式和跨界融合不斷出現。

健康主題的消費需求日趨強烈。飲茶是一種有利於身體健康、可提高生活品質的習慣,符合現階段消費者對健康和高生活品質的訴求。飲茶人羣的增長帶動着茶葉市場規模擴張,促使茶業企業擴大生產,使一些品牌認可度高的茶葉企業脫穎而出。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有機茶類似的健康類食品,必然將進入千家萬戶;在食品安全醜聞不斷爆出的今天,一些中高端人羣更加需要健康的食品和綠色的食品。

——以上數據和分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中國茶葉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如何看待茶葉這個行業,它未來的發展前景在哪裏

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發展概況

——茶葉類型情況:綜合發展模式悄然形成

按照品類進行比較,2022年獲得有效評估的126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中,產品涵蓋多種茶類的品牌有46個,由綠茶延伸出其他茶類的品牌居多,其中37個以綠茶爲主,3個形成了一綠一紅的產品格局;單一綠茶類品牌的比重雖依然超過其他茶類,佔比達34.92%,綜合來看,中國茶產業普遍存在着綠改紅、綠改白、單一品類改綜合品類等產品結構調整變化,綜合生產、加工多種茶類的發展模式在悄然形成。

——區域分佈情況:品牌地域覆蓋四大茶區

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地域範圍覆蓋全國四大茶區16個省(市、自治區)。其中69個品牌來自江南產區,其次是西南產區26個品牌,華南產區18個,江北產區13個。浙江,福建和安徽3省的茶葉區域公用品牌數量位列前三甲,分別爲20個、16個和13個。有效評估品牌數量在10個以上的省份還有湖北、四川和湖南3省。

中國茶葉公用品牌價值發展情況

平均價值——持續增長但增速有所放緩

比較近3年品牌評估數據,近3年來,有效評估品牌的平均品牌價值在持續增長,但增長幅度逐年下降,2022年平均品牌價值與增長率分別爲23.15億元和4.37%。可見,表明近3年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的平均品牌價值增速在減慢。

區間分佈——半數以上品牌處於相對較低水平

按照品牌價值大小區間分佈可見,此次評估中,品牌價值高於50億元的品牌共7個,品牌價值處於20億~50億元的品牌數量最多,達到了56個,佔44.44%;價值處在10億~20億元之間的茶葉區域公用品牌佔26.19%;品牌價值在10億元以下的有31個。結合品牌價值平均數與中位數情況可知,半數多的茶葉企業產品品牌的品牌價值處於相對較低的水平。

省份品牌——江浙品牌溢價能力領先

其中品牌價值最高的是西湖龍井,爲79.05億元,其餘分別是普洱茶(78.06億元)、信陽毛尖(75.72億元)、瀟湘茶(68.42億元)、福鼎白茶(52.22億元)、洞庭山碧螺春(50.99億元)和大佛龍井(50.04億元)。

然而,茶葉區域公用品牌收益的跨度很大,如西湖龍井這樣的品牌價值與品牌收益同時表現強勢的品牌,風毛麟角。結合品牌所在省份情況可知,江蘇、浙江兩省的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在品牌溢價能力上顯著高於其他省份的品牌。

——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茶葉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茶葉營銷的市場現狀

我國是茶樹的原產地,是世界上發現和利用茶樹最早的國家。改革開放以來,茶葉行業已逐漸成爲主產區農村經濟的重要行業和出口創匯的優勢農業行業,備受國家重視。2019年,我國不僅是世界第一大茶葉種植國、世界第一大產茶國,還是全球茶葉出口的主要國家。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茶葉進出口增長受阻,貿易形勢也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變。

1、茶葉行業進出口現狀:出口爲主

2017-2019年我國進出口總量呈上漲趨勢,2019年中國茶葉出口數量達36.66萬噸,同比2018年增長0.5%;進口量4.56萬噸,同比增長19.3%。我國茶葉出口規模遠大於進口規模。

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物流不暢,企業開工延遲,中國茶葉對外業務遭受阻滯,進出口量都出現了下滑。2020年上半年,出口總量下降,爲17.6萬噸,同比下降1.7%;出口總額爲9.94億美元,同比減少7.7%。

2、細分產品進出口特點分析

我國出口的主要茶葉品類包括綠茶、紅茶、烏龍茶、普洱茶和花茶,2019-2020年,綠茶是主要茶葉出口品類,2019年中國綠茶出口達30.39萬噸,佔出口總量的82.8%。2020年上半年,綠茶出口量佔比提高到了84.3%。

我國進口茶葉中主要產品爲紅茶。2019年紅茶進口量爲3.64萬噸,佔總量的79.9%;2020上半年我國紅茶進口比例變化不大,佔比80.2%。

2019到2020上半年我國茶葉進出口均價均出現了整體下滑,但是,紅茶的進出口均價卻出現了逆勢上升。2020年上半年我國茶葉出口均價爲每千克5.22美元,進口均價爲每千克2.54美元;紅茶的出口均價從每千克9.91美元增長到了每千克12.14美元,進口均價從每千克3.46美元增長到了每千克3.7美元。反觀其他主要茶種例如綠茶、烏龍茶的進出口均價都出現了一定幅度的下降。

3、進出口地區分佈現狀

從出口省市來看,近幾年中西部地區發展較快,中國茶葉出口省市向中西部戰略轉移的趨勢明顯。具體來看,浙江省繼續保持領先,上半年茶葉出口7.8萬噸,佔全國茶葉出口總量44.4%,同比下降1.1%;其後四位依次是安徽省、湖南省、福建省、湖北省,茶葉出口量分別爲3.1萬噸、1.7萬噸、1.2萬噸和8,205噸。其中,安徽省、福建省、湖北省茶葉出口實現逆勢增長,同比分別上升17.8%、6.7%和4.7%。

2019年我國茶葉出口六大洲129個國家和地區。亞洲和非洲是我國最主要的茶葉出口市場,合計佔出口總量和出口總額的80%以上。按量排序,主要出口國家有依次是摩洛哥、烏茲別克斯坦、美國和加納,摩洛哥佔出口總量的22.7%;

2020年上半年,我國對摩洛哥、烏茲別克斯坦、加納等國的茶葉貿易總體穩定且呈不同程度增長;對美國的茶葉出口大幅下滑,同比下降了33.4%。在當地嚴峻的疫情形勢下,物流不暢、需求不穩以及實施入境貨物管控措施等是影響茶葉訂單執行或新訂單萎縮的主要因素。

2019年按進口量,印度和斯里蘭卡是我國進口茶葉的主要供應國,分別按進口量佔比30.8%和29.5%,其次是越南、印度尼西亞和肯尼亞等其他國家和地區。

2020年上半年源自斯里蘭卡和印度的茶葉進口量分別爲5328噸和4122噸,同比分別下降爲19.1%和19%,佔我國上半年茶葉進口總量的30.8%和23.9%。

4、進出口趨勢展望

雖然2020年全球被疫情席捲使得茶葉進出口規模受到了比較大的影響,但是由於利好等方面,在未來茶葉進出口規模還是有望增加,但是茶葉進出口的市場單一和結構失衡現象會繼續保持下去。

——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中國茶葉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2020新冠出現後,普洱茶行情怎麼樣?

在普洱茶界,有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即新茶和中老期茶價格倒掛,剛出廠的新茶價格較高,中期茶、老茶卻相對便宜。這一現象究竟是好是壞?

今天,國家高級評茶師、“普洱藏家”掌櫃、世界茶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魯文鋒先生,就來與大家談談這個話題。

魯文鋒自1998年進入普洱茶領域,師從“普洱教父”白水清,歷年收藏了百年宋聘號、1952年甲級紅印、50年代無紙紅印、88青餅等珍品老茶。如今,魯文鋒闢有《普洱老茶講堂》欄目,整理髮布在工-號:普洱藏家,與茶友分享。

一、原料上漲,導致新茶出廠價高

近年來,普洱茶的原料價格一路飆漲,不止是大廠茶出廠價高,就算是自己上山收料做茶,成本也一樣高。

同時,市場行情好,有點名氣的茶山原料都漲價,甚至是暴漲。行情好導致茶葉成品看漲,盈利增多後,投進了茶葉市場的熱錢更多,廠家順勢而上漲價也是情理之中。

因此,漲價也是控制市場最直接的一個方法,市場流動性過於氾濫,行情被爆炒,那把行情炒崩的可能性則會增加。二、中老期茶價格倒掛,並不違背越陳越香規律

所有的食品都有保質期,都有最佳的食用時間,而普洱茶例外:越陳越香。存放年代越久,價值越大,品質越高。

有人認爲普洱茶新茶與中老期茶價格倒掛,有違“越陳越香”的定律。實際不然。新茶的市場熱度較高,廠家着力推廣,市場焦點也在,交易相對容易些。

而中老期茶的買賣交易就困難得多了。一方面缺乏市場的傳播熱度,隨着年限的拉長,註定有一部分非熱門產品,就是漲不起來;

另一方面,中老期茶的流通,還存在着倉儲這個大難題。倉儲好不好?茶紙完整沒?有沒有茶蟲?大宗交易都需要開箱驗貨。

買賣中老期茶的,總有那麼幾個因爲驗貨不到位,或者經驗不足而虧錢的,越來越多人都不樂意趟這個渾水,價格倒掛自然發生了。三、價格倒掛,也是一個大好商機

由於出廠價的提高,新茶的價格比老茶還要高,價格倒掛。但這也是市場給人的機會。部分老茶、中期茶、次新茶價格,於新茶來說就是價格低窪,普洱茶收藏投資者,如果能看準一款質優價廉的中老期茶,搶在價格低窪之時進行回收,假以時日,當茶品品質得以凸顯,普洱茶投資市場的資金會把這些低窪填平

茶葉現狀及未來走勢?未來發展模式。。。求業內人士點評分析一下!

中國的茶葉市場,主要分爲國內和出口兩塊。

國內部分

1. 茶葉消費量增長很快。鐵觀音(烏龍類)市場份額點7成左右,普洱1成半,其它茶葉佔剩下的一成半。

2. 茶商衆多,行業進入門檻低,行業集中度低,亂象叢生。

3. 茶葉品種多,種類豐富,宣傳側重點各不同。

4. 茶葉做爲價格較高的經濟作物,產茶的地方較爲重視。每年茶展衆多,不過多數效果都不怎麼樣。

出口部分

1. 綠茶佔絕對比例,9成左右。

2. 其它茶葉出口量逐年增長。尤其以快速消費包裝的包裝茶增長最快。

3. 即使如此,中國出口茶葉,仍以散裝,原材料供給爲主。

國內茶葉市場目前存在的最大問題

茶葉質量安全管理制度的沒有很好地建立。

很大一部分市場缺乏規範的管理制度。尤其在市場準入制度、商品質量安全管理制度、經銷商臺賬制度、索證索票制度、消費者投訴制度等方面都沒有很好地建立,因此也就無法建立產品的可追溯體系,一旦發現質量問題,市場無法召回產品和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在於茶葉市場對茶葉質量安全管理體系貫徹力度不夠。當然,也有一些外在的因素,如市場商戶素質參差不齊

目前,中國茶葉在世界上是產茶大國,但還不是產茶強國。

茶葉生產還存在以下問題:

茶葉單產低

我國茶葉單產還處於較低水平。我國茶園面積佔世界茶葉面積接近一半,但是產量只達到1/4。印度茶園面積爲52萬公頃,相當於我國的一半,但茶葉產量與我國基本持平。茶葉單產低,表明我國茶葉生產的效益低。造成單產低的原因主要是茶葉生產投入不足,良種化茶園所佔的比重少,生產管理粗放引起的。

勞動效率低

茶葉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從茶葉的種植到採摘、加工和銷售都需要大量人工。據統計,我國目前有8000萬茶農,另外還有5000萬以上人員從事茶葉銷售、茶館服務等第三產業的工作。但是,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國茶葉生產勞動效率低問題。2004年,我國人均產茶只有10.4公斤,而印度爲546公斤、斯里蘭卡爲402公斤、肯尼亞是爲649公斤。在南方茶葉產區,很多農民並不是專業從事茶葉的生產,而是從事多種農副產品的生產。加上缺乏必要的技能培訓,普遍存在專業技能缺乏等問題。這與國外茶農有很大區別,在印度、斯里蘭卡和肯尼亞,茶農受僱於農場主,大多數人只從事茶葉生產工作,並且經過良好的職業培訓,能夠熟練掌握各種專業技能。

組織化程度低

1984年茶葉放開經營後,我國大多數茶園已經承包給農戶,茶葉生產是以家庭爲單位。在印度、肯尼亞、斯里蘭卡,他們大多以大型農場爲主,實行企業化的管理和經營。日本和臺灣和我們一樣,茶園的所有權也歸農戶所有,但是他們建立了十分完善的社會化服務組織,並且組建合作社,實現合作生產,也較好解決茶葉生產分散問題。我們國家在把茶園承包給農戶後,並沒有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社會化服務組織,農民是一家一戶生產,沒有形成聯合,由於管理水平的不一致,導致茶葉生產和經營過度分散。

茶葉的標準化程度低

茶葉商品化程度越高,對茶葉的標準化水平和加工工藝要求也就越高。其中一個重要的標誌就是茶葉加工的機械化。目前,我國名優茶生產還不能實現全程的機械化加工,大多數還是採用手工製作,作坊式生產。大宗茶生產也是採用半機械化加工,不僅生產效率低,而且生產產品的標準化水平也不高。在印度、斯里蘭卡和肯尼亞,茶葉加工已經實現了全程機械化生產。在日本不論是茶園的管理,還是茶葉的加工,也都基本實現了標準化管理,機械化生產。生產的產品一致性很高,爲茶葉品牌化經營奠定堅實的基礎。

缺乏龍頭企業

目前,國內市場處於競爭無序的混亂狀態,市場分散,大多數爲中小型企業,對於某個地區來講,有區域性的龍頭企業或者知名品牌,但就全國市場而言,沒有一家企業可以佔據2%的市場分額。這種狀況,不能夠發揮規模化生產的效應,不利於資源的優化組合,不利於品牌的樹立。今後一段時期,整個茶產業將面臨大的整合,競爭將日益激烈,大量的茶企業將被購併或者被淘汰出局,強者更強,弱者出局。

從知乎上看到的,希望對你有幫助,買茶時就上i茶時!!

標籤:茶葉 市場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