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普洱是什麼茶樹

普洱是什麼茶樹

普洱是什麼茶樹:答案是雲南省的特產茶葉。

普洱是什麼茶樹:答案是雲南省的特產茶葉。

普洱茶是雲南省的特產茶葉,因爲產於雲南地南部的各地老林中得名,屬於大喬木茶。雲南是世界公認的茶樹原產地和中國重要的茶葉生產基地,普洱茶的種植遍佈雲南省全境,這其中以普洱茶區、西雙版納茶區、臨滄茶區、保山茶區的普洱茶品質最爲優異。

普洱是一種茶樹品種,主要分佈在中國雲南省的西雙版納地區。普洱茶樹的樹齡很長,有些茶樹甚至可以活動上千年,被稱爲“古茶樹”,是普洱茶的重要原料。普洱茶樹對生長環境要求很高,需要海拔適中、氣候溫暖、降雨充沛、土質疏鬆、排水良好等條件。普洱茶樹的茶葉成分獨特,含有豐富的兒茶素等物質,經過發酵後會產生獨特的香味和口感。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普洱茶屬於喬木、小喬木茶樹品種,即雲南大葉種,其特徵爲葉大質軟,花小瓣薄,子房多毛,花柱3裂的茶樹,而以茶樹進化類型分類可以分爲野生型、栽培型、過渡型;以茶樹種植管理方式分類可以分爲:野生茶、茶園茶、野放茶、臺地茶。

按照中國茶的茶樹品種劃分可以分爲:有性系品種,無性系品種。

1985年之前,國營廠所生產普洱茶成品的主要原料是有性繁殖的羣體種。羣體種,是阿薩姆種人工種植有性系品種的總稱。1985年後推廣種植的兩種茶,均爲無性系品種。

雲南除出產普洱茶外,也有出產紅茶、綠茶、白茶。各茶樹品種的適制類型也應有明確劃分。

普洱茶屬於什麼茶?

普洱茶,屬於黑茶。

因產地舊屬雲南普洱府(今普洱市),故得名。現在泛指普洱茶區生產的茶,是以公認普洱茶區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爲原料,經過後發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緊壓茶。外形色澤褐紅,內質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褐紅。有生茶和熟茶之分,生茶自然發酵,熟茶人工催熟。

普洱茶,屬條形黑茶之一,我國曆史名茶。用雲南大葉種鮮葉製成,因歷史上滇南、滇西南所產茶葉均集散於普洱縣,故以普洱命名。普洱茶產銷自唐代巳經開始,至今已有千年歷史。明代時普洱茶生產、消費己很普遍。清代中葉達到了鼎盛時期。清末,普洱茶生產又逐漸衰退。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才得以恢復發展,現爲雲南省主要茶類之一。

擴展資料:

普洱茶隨泡隨飲,不宜茶水浸泡過久再飲,忌飲隔夜普洱茶。隔夜茶中茶多酚的浸出量會較多,不管茶湯的新鮮度,滋味的好喝程度,保健功效上,還是衛生角度來看,都不宜飲用。飲普洱茶分體質。飲用普洱茶後會出現有點脹氣、噯氣,還有便祕的跡象,屬於體質不適宜喝普洱類型。忌飯前後大量飲普洱茶。

普洱茶爲黑茶類之代表。普洱茶是採用綠茶或黑茶經蒸壓而成的各種雲南緊壓茶的總稱,包括沱茶、餅茶、方茶、緊茶等。運用不同的加工方法,可製成多種普洱茶。鮮葉經過殺青捻、曬乾,製成的大葉青茶,叫普洱散茶。

用普洱散茶蒸制、壓模,可製成方形的“普洱方茶”、碗形的“普洱沱茶”、圓形的“七子餅茶”、心形的“普洱緊茶”。普洱茶品質別具一格,色澤潤 ,香氣馥郁,滋味醇厚回甜,飲後令人回味無窮,而且茶性溫和,有較好的藥理作用。

參考資料:雲南普洱茶--地方--人民網

普洱茶簡介

普洱茶山茶科茶系樹本,大喬木,高達16米,胸徑90釐米,嫩枝有微毛,頂芽有白柔毛。

葉薄革質,橢圓形,先端銳尖,基部楔形,上面幹後褐綠色,略有光澤,下面淺綠色,中肋上有柔毛,其餘被短柔毛,老葉變禿;側脈8-9對,在上面明顯,在下面突起。

花腋生,被柔毛。苞片2,早落。萼片5,近圓形,外面。花瓣6-7片,倒卵形,長1-1.8釐米,。雄蕊長8-10毫米,離生,。子房3室,被茸毛;花柱長8毫米,先端3裂。

普洱茶主要產於雲南勐海、勐臘、普洱市、耿馬、滄源、雙江、臨滄、元江、景東、大理、屏邊、河口、馬關、麻栗坡、文山、西疇、廣南、永德。

擴展資料:

普洱茶製作選用的原料不同其品質也不同,價格更加懸殊。其製茶原料分爲“人工種植型原料”、“原生態喬木大樹型原料”。

普洱茶茶青的採收從每年2月下旬至11月中旬都可進行,思、普地區種植的大葉種茶樹,一年可發5~6輪,生長期在300天以上。

按照傳統的劃分方法,清明至穀雨所採的茶葉稱爲“春尖”,芒種至大暑所採的茶葉稱爲“二水”,白露至霜降所採的茶葉稱爲“谷花”。“春尖”及“谷花”兩個時期的茶品質最好。

普洱茶是屬於什麼茶種?

普洱茶屬於山茶科茶系。

普洱茶生於海拔1000米至2100米、坡度≤25°的山地;土壤爲磚紅壤、磚紅性紅壤、山地紅壤和山地黃壤等。

普洱茶主要產於雲南省的西雙版納、臨滄、普洱等地區。普洱茶茶湯橙黃濃厚,香氣高銳持久,香型獨特,滋味濃醇,經久耐泡。普洱茶講究沖泡技巧和品飲藝術,其飲用方法豐富,既可清飲,也可混飲。

按其加工工藝及品質特徵,普洱茶分爲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兩種類型。以地理標誌保護範圍內的雲南大葉種曬青茶爲原料,並在地理標誌保護範圍內採用特定的加工工藝製成,具有獨特品質特徵的茶葉。

擴展資料:

普洱茶的作用:

1、降脂、減肥降壓、抗動脈硬化。長期飲用普洱茶能使膽固醇及甘油脂減少。

2、養胃、護胃。飲用平和的普洱茶對腸胃不產生刺激作用,黏稠、甘滑、醇厚的普洱茶進入人體腸胃形成的膜附着於胃的表層,長期飲用可起到養胃、護胃作用。

3、消炎、殺菌、治痢。醫藥界研究及臨牀實驗證明,可以治療細菌性痢疾,這與雲南大葉種茶內含豐富的茶多酚直接相關。

4、抗衰老。茶葉中的兒茶素類化合物具有抗衰老的作用,總量高於其他茶樹品種,抗衰老作用優於其他茶類,豐富的茶多酚幫助肌膚抵抗衰老。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普洱茶

普洱茶屬於什麼茶?

普洱茶也叫古樹茶、滇青茶,是屬於中國六大茶類中的黑茶,因爲這種茶的運銷集散地在普洱市,所以得名普洱茶。

普洱茶主要產於雲南勐海、勐臘、普洱市、耿馬、滄源、雙江、臨滄、元江、景東、大理、屏邊、河口、馬關、麻栗坡、文山、西疇、廣南、永德。雲南省昆明市、楚雄州、玉溪市、紅河州、文山州、普洱市、西雙版納州、大理州、保山市、德宏州、臨滄市等11個州部分現轄行政區域爲普洱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

普洱茶的功效:

1、去除油膩促進消化

普洱茶能去除油膩,所以在吃過油膩的食物之後喝點普洱茶能很好的去油膩,還能促進消化。普洱茶中含有很多的茶多酚,能促進人體中脂肪的分解和代謝,加快體內脂肪的排出。所以在吃油膩的食物之後喝點普洱茶就能很好的去除油膩的感覺,還能加快腸胃的吸收和消化。

2、延緩衰老預防癌症

很多人都知道普洱茶是心腦血管的保護神,能預防高血脂高血壓,卻不知道它還是一種能抗衰老,預防癌症的天然保健品。這種茶葉中含有的兒茶素和維生素c以及維生素e都是天然的抗衰老成分,而它含有的酚類物質和氨基酸被人體吸收以後,則能預防細胞癌變,抑制癌細胞再生,防癌抗癌的效果也特別明顯。

擴展資料:

普洱茶分爲生茶和熟茶。生茶是以雲南大葉種茶樹鮮葉爲原料,經過殺青、揉捻、曬乾、蒸壓成型等工序製成,茶性較烈,湯色綠黃清亮,有強烈的苦澀味。

如果將生茶在環境合適的倉儲環境中陳化三五年,發生氧化、聚合、分解、降解等一系列複雜反應,產生大量的有益菌羣,多酚慢慢氧化掉了,茶黃素、茶紅素、茶褐素含量增加,它纔開始變得陳香、醇厚。普洱熟茶比生茶多了一項渥堆工藝,利用人工快速發酵使茶性趨向溫和,湯色紅濃明亮,口感醇厚回甘。

生茶由於沒有經過人工快速發酵處理,耐儲藏性更好,具有陳化生香的風味特點,並且隨着儲藏時間的延長,茶葉的色、香、味、品質可以得到顯著提升。

“但普洱茶的最佳保質期只有10年左右,‘越陳越香’這個概念只在保質期內適用。如果儲存不當,最佳保質期會相應縮短。”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科技處林智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只有質量合格的產品在合適的儲存條件下,品質纔會朝更好的方向轉化。

如果起初質量未達標,或者後期儲存不當,不論存放多久品質都不會好。儲存普洱茶十分講究,高溫、潮溼的環境容易造成黴變,因此要想品味普洱茶的陳香,應將其存放在20℃~30℃、溼度小於75%、通風陰涼的環境中。

並且要隔絕有異味的食物,防止普洱茶吸味。如果普洱茶的紙包上有水漬,茶餅起白霜、有黴點或有黴味,沖泡後茶湯不清亮,可能已經變質,建議不要喝了。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普洱茶

人民網——普洱茶不是越陳越好

普洱茶屬於什麼茶

普洱茶是指用雲南大葉種茶樹的芽和葉加工製作而成的茶葉,根據加工工藝以及品質特徵,可將普洱茶分爲普洱生茶與普洱熟茶兩種類型。普洱熟茶是經過發酵後的普洱茶,茶湯色澤濃重,普洱生茶無需發酵,香氣持久,經久耐泡。

普洱茶指雲南生產的茶

普洱茶是指雲南地區生產出的茶,用雲南大葉種茶樹的芽和葉加工製作而成的茶葉,根據加工工藝以及品質特徵,又將普洱茶分爲普洱生茶與普洱熟茶兩種類型。

普洱熟茶

普洱生茶與普洱熟茶的差別在於有無發酵工藝,普洱熟茶是經過發酵後的普洱茶,幹茶爲紅褐色或黑褐色,茶湯色澤濃重,品質上好的普洱熟茶爲深紅透亮。

普洱生茶

普洱生茶是採取雲南大葉種茶樹的鮮葉經過晾曬製成毛茶,最後將其壓制成餅狀或者沱狀,普洱生茶是與空氣向接觸,後期自然發酵,普洱生茶茶湯濃厚,香氣持久,經久耐泡。

普洱屬什麼茶

普洱茶

基本信息

拉丁名: 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 (Mast.) Kitamura   中文名: 普洱茶(野茶樹)   拉丁科名: Theaceae   中文科名: 山茶科   英文科名:Puer tea   主要產自雲南勐海、勐臘、

[1]普洱、耿馬、滄源、雙江、臨滄、元江、景東、大理、屏邊,河口、馬關、麻栗坡、文山、西疇、廣南,其次是貴州盤縣、榕江,廣西扶綏、昭平,福建南靖,廣東乳源、連山、茂名及海南昌江、瓊中、樂東、保亭、陵水等地。生於海拔1 200-1 400米帶、熱帶山地森林中。越南北部、泰國、緬甸、印度也有分佈   瀾滄江流域是雲南大葉種茶的發源與興盛之地,這裏有中國首次發現,並證明中國是世界茶樹發源地的“勐海南糯山800年栽培型茶樹”,以及勐海巴達1700年野生古茶樹。瀾滄江到了西雙版納,江面驟寬,如巨龍穿行在神祕的熱帶雨林中,“九龍江”是西雙版納過去對這條大江的美稱。九龍江兩岸,西雙版納十二大古茶山,在山間馬幫的鈴聲中創造了不少普洱茶的奇蹟。   現在的十二大古茶山,明確地是:   江北六大茶山,“攸樂山”茶山、革登茶山、倚邦茶山、莽枝茶山、易武(慢撒)茶山。   江南六大茶山,南糯山茶山、佛海(勐海)茶山、勐海勐宋茶山、布朗山茶山、巴達茶山、景洪勐宋茶山。

“普洱茶“名字的由來

聞名中外的普洱茶,數百年來以“普洱”二字出名,

歷來都有無數對於普洱茶這個名字的這種論斷,然而,雲南布朗族先民是最先種植茶樹的民族,普洱茶的名稱,也和該民族先民的名稱有密切關係。在雲南有個叫“普洱”的地方,在唐宋元明時期,名爲“步日瞼”、“步日部”,到清代時才叫“普洱府”,而茶名卻在清代前已稱“普茶”。如何解讀普洱地名與普洱茶的關係,值得學術界研究。對此,有專家專門對此做了調查研究。此處就介紹幾個相關的論據:   “普洱”是佤語“步日”、“步耳”的同名異寫,“普”是“撲”、“蒲”、“濮”的民族稱謂同音異寫,“濮人”是最早種茶的民族,“普茶”即是“濮茶”。“普洱”是“步日”、“步耳”的同名異寫。有論據說:   (一)遠在唐代,南詔已於今思(茅)普(洱)地區設銀生節度於銀生城(今景東縣),普洱設治,名“步日瞼”,宋代元代時期,稱“步日部”,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改稱“普耳”,清雍正七年(1729年)設“普洱府”。   (二)佤族學者尼嘎(魏德明)先生作過調查,並在《“普洱”人考》中提出:“步日”或“普洱”是佤語,是佤族(布饒)和布朗族稱呼“兄弟”的意思。   (三)筆者曾到西盟佤族自治縣作過考察,經老隋嘎(佤族)證實,也如是說。調查考證發現,佤族布饒人稱布朗族爲“步耳”,有的方言爲“步日”,布朗族則稱佤族爲“布嘎”,意爲朝前走的同胞同伴。瀾滄拉祜族自治縣一帶的布朗族和佤族布饒人都自稱爲“艾佤”,後來在遷徙的過程中,前面走的是佤族人,所以布朗族稱他們爲“布嘎”,後面跟來的是布朗族,故佤族稱他們爲“步日”。至今在佤族布饒人和布朗族中,仍然廣泛流傳着其祖先居住在普洱(今寧洱)、思茅、墨江一帶。1949年以前居住在普洱城邊的幾家布朗族人還說,普洱城最早是他們的老祖宗建立的,以前普洱城有塊石碑上還刻有他們“大王”(指首領)的名字,後來被敲掉了。[2]

分類

一、依樹種分類   1.喬木:主要採喬木樹葉作茶菁,葉片較大,古稱大樹茶。   2.灌木:主要採灌木樹葉作茶菁,葉片較小,也就是一般看到的矮茶樹種,現稱小樹葉茶。   二、依製法分類   1.生茶:採摘後以自然方式發酵,茶性較刺激,宜放多年後熟,茶性會轉溫和,好的老普洱通常是採用此種製法。   2.熟茶:1973年後則以科學加上人爲發酵法使茶性溫和,讓茶水達到軟水好喝。   三、按存放方式分類   1.幹倉普洱茶:指存放於通風的倉庫,使茶葉自然發酵,陳化放10-20年爲佳。   2.溼倉普洱茶:通常放置於溼氣較濃的地方,如地下室地窖,加快其發酵速度。較有陳泥或黴味,陳化速度較幹倉普洱快。放5-10年佳。   四、依外形分類   普洱茶依照它不同的外形,還可以細分成以下幾種———   1.餅茶:蒸壓成扁平圓盤狀,有點像派或比薩那樣。古六大茶山多以357g(就是老重量單位:七兩)壓成一餅,七餅一包,喻爲七七四十九爲多子、多孫、多福。   2.沱茶:形狀跟飯碗一般大小。普洱茶的中級、上級品大都以沱茶及餅茶居多。   3.磚茶:蒸壓成形狀像磚塊一樣的長方形緊壓茶,大部分的磚茶都銷往及蒙古等地,製成這種形狀主要是爲了便於運送。   普洱茶的沖泡藝術及品飲   普洱茶在衆多的茶類中,除了它的品質外,還以其飲法獨特、功效奇妙而著稱。普洱茶多以泡飲爲主要方法;煮飲普洱茶,則是爲了充分利用泡後的殘茶再進行煮飲,並輔之以調料(蔥、姜、鹽、糖等)。   一、洗茶、泡茶: 沖泡普洱茶

1、先用沸水燙熱茶具,放入茶葉;水沸後關火,沸水醒茶(使茶葉漸漸展開)、洗茶(除了可以喚醒茶葉的味道之外,它同時還具有將茶葉中的雜質一併洗淨的重要任務。)   2、沸水洗茶。第一次沖泡速度要快,衝入的沸水馬上就倒出,因爲它只要能將茶葉洗淨即可,不須將它的味道浸泡出來,然後用此洗茶的沸水來燙杯,之後倒掉不要。一般生普洱茶洗1次,熟普洱茶洗2次。   3、頭道。倒沸水沖泡3-5秒鐘,出茶湯倒入公道杯中,濾網放到公道杯上,過濾碎茶,讓湯色清亮。然後就可以倒入各個小瓷碗,溫了就可以喝了。   4、2-4道茶,每泡5-15秒鐘,然後三泡茶都不需加溫,因爲茶葉漸漸開展。時間泡長湯色太濃不好看,味也不好喝,當然濃淡的選擇就可依照人喜好來決定。   5、5-N道茶,每增加一泡即增加5-10秒鐘,以此類推,泡至無味爲止。   二、關鍵點:   1、沖泡普洱時茶葉份量大約佔壺身1/5,最好將茶餅、茶磚、茶沱撥開後,暴露   空氣兩週,再衝泡味道更棒!   2、一定要用沸水洗茶和沖泡。   3、每次泡好要倒入公道杯裏慢慢喝,不能泡在壺裏太長時間,否則燜熟茶葉不好。   4、每泡間隔10-20秒,降溫等到第四泡再加溫,而後再三泡以上。老茶則可以每   二泡加溫但間隔要更久。   5、另外,也可以一起泡幾道,茶湯並在一起喝,普洱茶即使變冷以後還是風味十   足,所以夏天的時候可以弄得冷一些或者是冰過以後再喝。   三、定點沖泡法(茶藝)(考究點)分爲10個步驟:   1、“孔雀開屏”,即向客人展示茶具;   2、“溫壺滌器”,即以沸水沖洗茶具;   3、“普洱入宮”,即撮茶入碗,投茶量爲茶碗之1/4;   4、“游龍戲水”,即以銅壺之沸水呈45度角快速衝入蓋碗,令茶隨水流翻滾而洗   滌,充分釋放其真味;   5、“淋壺增溫”,即以碗中茶湯淋洗公道壺;   6、“祥龍行雨”,即以銅壺之沸水由低至高衝入蓋碗;   7、“出湯入壺”,即將碗中茶湯拂去浮沫後倒入公道壺(第1-3泡,5-10   秒鐘,每增加一泡即增加5-10秒鐘,);   8、“鳳凰點水”,即將茶湯以“鳳凰三點頭”之勢倒入公道壺中;   9、“普降甘霖”,即將壺中茶湯均勻地依次倒入品茗杯(碗)中(以七分滿爲度);   10、“齊眉敬奉”,即將品茗杯(碗)呈園狀放置於托盤中,然後舉杯齊眉一一奉敬。   四、茶具。   1、壺:宜選腹大的壺,因爲普洱茶的濃度高,用腹大的壺可避免茶湯過濃。建議材質宜選陶壺、紫沙壺。   2、杯或碗:試茶一般也以瓷蓋碗爲佳,聞其香氣。但在飲用如普洱毫峯之類嫩度高的名茶時,則應選透明玻璃杯,這樣,沖泡時芽尖矛頂水面而後徐徐下沉,如雨後春筍,芽影水光相映交輝。品飲名優茶,還必須講究。   3、另外,不宜用保溫杯沖泡普洱生茶,那樣會悶熟茶葉,影響你品飲生茶的特有風味。爲了上班時方便泡茶,也可以用飄逸杯泡茶,因爲杯中就有過濾網了,下面那層如公道杯一樣。

普洱產地

普洱主要產於雲南勐海、勐臘、思茅、耿馬、滄源、雙江、臨滄、元江、景東、大理、屏邊,河口、馬關、麻栗坡、文山、西疇、廣南,西雙版納、其次是貴州盤縣、榕江,廣西扶綏、昭平,福建南靖,廣東乳源、連山、茂名及海南昌江、瓊中、樂東、保亭、陵水等地。生於海拔1200~1400米帶、熱帶山地森林中。越南北部、泰國、緬甸、印度也有分佈。稀有種。野茶樹(包括栽培型野茶樹)又名普洱茶,在雲南南部和海南均有分佈。其中雲南有樹齡達1800多年的“茶樹王”,爲目前較大的植株,當地雖已採取措施進行保護,但植株仍在受到人爲干擾,如不加強管護,將有被摧殘致死的危險。海南隨着人口的增加,天然林急劇縮減,同時每年“清明節”前後上山採野茶葉的人衆多,野茶樹也日益減少。 普洱茶的著名的茶山和寨子: 易武、攸樂、布朗、班章、南糯、勐宋、景邁、班崴、景谷、千家寨、鎮沅、無量山、勐庫。

優質普洱茶特徵

散狀的普洱熟茶,常採用單級的定級方法,依次爲:宮廷、特級、一級、、五級、七級、九級。   一般而言,優質普洱茶在七個方面都有突出的特徵,即:質、形、色、香、味、氣、韻七品俱佳。   判斷普洱茶的七個指標之一:質 普洱茶

質即原料好,這是任何優質茶的第一基本要素,第一物質基礎;沒有這一點,普洱茶的其他美德就無從談起。各產地由於氣候、土壤、植被等不同,又各有特色,例如西雙版納的易武、臨滄雙江勐庫、思茅瀾滄的景邁山等所產的茶,應該都是普洱茶中之極品,但各自的特點卻很鮮明。   “質”的標準包含以下幾個範疇:   1. 產區:優質普洱茶的原料首先必須是雲南大葉種,最主要的傳統普洱茶產區爲雲南的臨滄市、普洱市、西雙版納州,其他如德宏、保山也有一些可圈可點的好茶。這三個大產區的茶各有特點個性,喜歡哪一種全憑個人愛好。   2. 時序:以採摘時間爲依據。春茶、夏茶、秋茶(茶農們又稱秋茶爲谷花茶)。三種茶中,臺地茶以春茶爲上,秋茶次之;而老樹茶春茶、秋茶各有千秋春茶韻勝,秋茶以氣足。不管什麼茶樹,夏茶最次。   另一對重要的概念就是老茶與新茶的問題;在漫漫歲月的流逝中,普洱茶越陳越香的品質、茶品豐富多彩的變化,加之飲茶人面對時間長河的心理感動,使得品飲老茶成爲難得的享受。一般而言,老茶又分古茶、號級茶、印級茶等,時間上比較通行的分法是:古茶100年左右,如當年清宮貢茶遺留;號級茶爲50、60年以上(各老茶號生產的時間長短不一),但都於1949年前後統統煙消雲散;印級茶以1952年佛海茶廠恢復生產以來的各色茶品。這種分法有一定道理,但由於這些茶除了古茶之外,其他大都在儲藏過程中基本上都有入倉處理的歷史,其地點又基本集中在帶高溫高溼地區的港臺範圍,所以對以後全國甚至全世界範圍內普洱茶存放成老茶的口感風格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所以真正未來的老茶是什麼,存在不同的地方肯定有不同的風格,但“越陳越香”的基本品質是不會變的,具體各地的怎樣,有待於天南海北的愛茶者自己的實踐來驗證——北京一位茶友有句很好的話:好茶從自己存起。   對於新茶,有些觀點認爲,生普要存放10年左右才能喝,熟茶要一、二年後才行。這種說法也有一定的片面性,生普存放10年,要達到的效果就是在湯色滋味上以熟普爲標準,潛意識裏仍然是認爲熟茶纔是普洱茶的偏見;事實上,品飲生普、熟普的最大區別,就是熟茶養怡健,生茶精氣神。當然二者不是涇渭分明,非此即彼的。對於日常生活來說,喝熟普對醒酒、養胃護胃、降脂減肥、調理三高作用十分明顯,生普除了兼備熟普功能外,更能給人心理上的美感享受。但是,作爲新茶的生普熟普,並非要十年八年和一、二年後才能喝。普洱茶的關鍵是原料基礎,原料好的生普,當時做好剛從石磨上取下,有何不能喝呢?有何不好喝呢?並且濃濃的山野陽光味沁人心脾;存放一年後,有了變化;再有一年,又有進一步變化,如此下去,年年新境界,歲歲出新效,真是一件美好的享受。因此,家庭存茶(鑑於我國計劃生育的實際),如果以一家七口人算,每年的同一批次的茶每人開湯一餅,時間以50年計,每年最適合收藏大件一件(84餅),小件2件(每件42餅),這樣,除了自己夠喝之外,還留下小部分與茶友交流,又在50年間享盡好茶的歲月風流。另外,剛壓制好的熟茶不同程度的有點新味,但質量好的,經過二、三個月後口感就很不錯了,如發酵技術精湛的鄒炳良、戎加升等做的熟茶,纔出廠三兩個月,卻經常讓品飲者以爲是兩三年的茶了。   另外,關於故宮古普洱茶的問題,鄧時海先生在《普洱茶》(臺灣壺中天地版)一書中的《茶譜》篇第83頁說:1963年北京故宮處理清宮貢茶,總共留下有2噸多,其中有一些是普洱茶,這些普洱茶大者像金瓜,小者像乒乓球,最大的五斤半(3300公克)左右。這一批普洱茶保存良好,未曾黴變。曾經取了一些試泡,而評語是“湯有色,但茶味陳化、淡薄”。   鄧先生這段話引用的是中華茶人聯誼會常務理事兼祕書長王鬱風先生1993發表在《農業考古》雜誌上的文章《普洱茶與清皇朝——兼議弘揚普洱茶文化》   鄧先生這裏有兩點沒講明:   (1) 王鬱風先生當時所品的是六安或黑茶,並非普洱茶;這會誤導茶友,推斷普洱茶存放到故宮古茶的年齡時是什麼感覺。而且重量換算也不對,跟《普洱茶記》、《普洱府志》記載相左。   (2) 鄧先生沒有指出文章引自王鬱風先生之作,單單看鄧文,讀者會以爲品“太上皇級”的故宮普洱茶者是鄧先生本人,而且在1963年,考慮到當時海峽兩岸局勢,可不是一般事件。   北京故宮遺存普洱茶見聞:20世紀60年代初,北京故宮茶庫裏還存放着清宮沒有吃完用完的貢茶數噸,其中有普洱茶、女兒茶、茶膏。1963年故宮處理清宮貢茶2噸多,1963年l0月23日,一次偶然機會,我在北京茶廠見到這批陳年貢茶實物。普餌團茶大者如西瓜(略扁),小的如網球、乒乓球狀,茶色褐黑,不黴不壞,保存完好;茶團表面有擰緊布紋的印痕,可見當時製茶是用布包着揉緊,乾燥成型的。我曾選了一個大的普洱團茶用磅秤稱了一下,重量爲市秤5斤半,當是清代5斤重的團茶(清代老秤一斤合596.62克)。這種團茶形狀似人頭,對照清代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普洱茶有“人頭式,名人頭茶。每年入貢,民間不易得也”的記載相符合。   故宮這批貢茶,同時處理的還見有類似現代的白毫銀針茶(全是白毛長芽頭)、烘青茶(當是六安茶)、長方形的黑磚茶(較今茶磚爲薄)等。我曾取回少量樣品試泡,湯有色,但茶味陳化、淡薄。   20世紀60年代初期,茶葉減產,內銷市場供應不足。這批故宮普洱團茶,打碎篩細,拼入散茶賣掉了。我於1992年11月13日在全國政協禮堂偶遇故宮老專家單士元先生,曾詢問故宮貢茶事,據告普洱團茶、茶膏等仍留有樣品,故宮茶庫遺存的普洱貢茶,不知是清朝哪位皇帝在位時遺留下來的,推測至遲當是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們吃剩的歷史貢茶實物,是極爲珍貴的文化遺存,自應保存下去,當作一般茶葉處理掉,令人十分痛惜。   3、樹品:有野生型、過渡型、栽培型之分;又有老樹茶(或古樹茶,茶農一般叫大樹茶),臺地茶(茶園茶)、丟荒茶(荒山茶、野放茶)之別。

普洱茶屬於什麼茶?

普洱茶屬於什麼茶一直是一個爭議,有人說普洱茶屬於黑茶,那麼到底普洱茶是否是黑茶呢?

“普洱茶雲南省地方標準”是這樣定義的:普洱茶是以雲南省一定區域內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爲原料,經過後發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緊壓茶。其外形色澤褐紅;內質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褐紅。

普洱茶是歷史以來形成的雲南特有的地方名茶。是以雲南原產地的大葉種曬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兩個系列:直接再加工爲成品的生普和經過人工速成發酵後再加工而成的熟普,型制上又分散茶和緊壓茶兩類;成品後都還持續進行着自然陳化過程,具有越陳越香的獨特品質。

黑茶是以小葉種茶樹粗老鮮葉爲原料,製成的初制毛茶;普洱茶是以大葉種曬青毛茶爲原料,經自然發酵陳化,或人工渥堆後發酵而製成的再加工茶類。

黑茶與普洱茶的外形,內質有着本質的不同。

黑茶主要做成緊壓茶供邊銷,屬於邊銷茶;普洱茶有各種規格的散茶和各種形狀的緊壓茶,可供邊銷、內銷和外銷。

以下材料足以說明,普洱茶不是黑茶。

普洱茶六奇

產地奇:經歷了由地名命名而發展爲專門茶類的一種茶葉。普洱茶原是產於雲南普洱府所在地,並在普洱集散的茶葉。

品種奇:茶樹鮮葉爲普洱茶變種,即雲南大葉種茶樹的鮮葉。

原料奇:是以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爲原料,經過後發酵而成。後發酵的途徑有兩種:一種是自然存放,長時間的緩慢自然發酵,這樣變成的普洱茶,叫傳統普洱茶;一種是用曬青毛茶經過人工促成後發酵辦法生產的普洱茶及其壓制成型的各種緊壓普洱茶,叫現代普洱茶或熟普。

形狀奇:普洱茶除散茶外,緊壓成型的普洱茶有各種形狀,有如小藥丸、圓球、象棋、沱茶、圓餅;大如南瓜、巨型餅、樹筒、屏風、大匾等等。

品質奇:普洱茶有越陳越香的特點,與茶貴新、酒貴陳的特點背道而馳。如儲存保管得當,可儲存一百年左右。

飲用奇:如在茶館用蓋碗或紫砂壺沖泡陳年普洱,可泡20泡。

雲南普洱茶的上述特點,也使普洱茶成爲可具收藏鑑賞的古董,這是任何茶類都不具備的特性。因此,普洱茶完全有資格,也完全應當成爲一種的茶類,即普洱茶類。

根據《中國茶葉大詞典》對基本茶類和再加工茶類的定義,基本茶類是茶鮮葉經過不同製造過程形成的不同品質成品茶的類別。再加工茶類是以基本茶類的茶葉原料經再加工而形成的茶葉產品。普洱茶是以基本茶類中的曬青綠茶爲原料,經過渥堆後發酵而形成的再加工產品,因此,不能歸於黑茶類。根據陳椽教授編著《茶葉通史》中對茶葉分類的理論:“茶葉分類應該以製茶方法爲基礎。從這種茶類演變到那種茶類,製法逐漸革新、變化,茶葉品質也不斷變化,因而產生了許多品質不同,但卻相近的茶類。由量變到質變,到了一定時候,就成爲一種新茶類。

從茶類發展的先後看,普洱茶最早見於文獻記載的是唐朝樊綽撰的《蠻書》,距今一千多年,起始年代更早。而黑茶起源於11世紀前後的宋代,普洱茶在前,黑茶在後,按照茶類發展的先後來看,普洱茶也不能列入黑茶類。

但依現在的說法普餌茶還是劃入黑茶類。

普洱是什麼類型的茶葉?

普洱茶,屬於黑茶,因產地舊屬雲南普洱府(今普洱市),故得名。現在泛指普洱茶區生產的茶,是以公認普洱茶區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爲原料,經過後發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緊壓茶。

外形色澤褐紅,內質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褐紅。有生茶和熟茶之分,生茶自然發酵,熟茶人工催熟。

普洱茶六奇:

1、產地奇:經歷了由地名命名而發展爲專門茶類的一種茶葉。普洱茶原是產於雲南普洱府所在地,並在普洱集散的茶葉。

2、品種奇:茶樹鮮葉爲普洱茶變種,即雲南大葉種茶樹的鮮葉。

3、原料奇:是以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爲原料,經過後發酵而成。後發酵的途徑有兩種:一種是自然存放,長時間的緩慢自然發酵,這樣變成的普洱茶,叫傳統普洱茶;一種是用曬青毛茶經過人工促成後發酵辦法生產的普洱茶及其壓制成型的各種緊壓普洱茶,叫現代普洱茶或熟普。

4、形狀奇:普洱茶除散茶外,緊壓成型的普洱茶有各種形狀,有如小藥丸、圓球、象棋、沱茶、圓餅;大如南瓜、巨型餅、樹筒、屏風、大匾等等。

5、品質奇:普洱茶有越陳越香的特點,與茶貴新、酒貴陳的特點背道而馳。如儲存保管得當,可儲存一百年左右。

6、飲用奇:如在茶館用蓋碗或紫砂壺沖泡陳年普洱,可泡20泡。

普洱樹是什麼樹?

普洱茶是雲南省南部的帶地方生長的大葉種,即喬禾型茶樹的樹葉製造.所以喬木型茶樹就是所問的普洱樹。 普洱茶樹一身是寶,除葉可如茶外,其餘也處處入藥,其葉梗、樹木、花苞、籽實、油香均能治病。 雲南的老茶樹,不但樹木高大,而樹齡也長久。西雙版納州內,有高三十二米多,樹齡一千七百多年的野生茶樹;有高五米多,樹齡八百多年人工栽培的茶樹王。據說過去雲南茶園,每株茶樹都已經樹齡很老,每過些年後,便將樹幹砍掉,樹根重新再抽出新嫩樹幹如此樹根越長而越深越廣,所生長的茶葉品質越好。

普洱茶屬於什麼茶

1

普洱茶屬於什麼茶

普洱茶屬於黑茶,因產地舊屬雲南普洱府(今普洱市)而得名。現在泛指普洱茶區生產的茶,是以公認普洱茶區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爲原料,經過後發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緊壓茶。外形色澤褐紅,內質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褐紅。有生茶和熟茶之分,生茶自然發酵,熟茶人工催熟。

2

普洱茶的特徵

普洱茶發酵有兩個途徑,一是自然陳化,成型時俗稱生茶生餅(或青茶青餅),自然陳熟後稱"原舊普洱茶"或"生普"。二是人爲加溼加溫渥堆,成型時俗稱熟茶熟餅。加工的曬青毛茶苦澀濃烈,發酵陳化後,其濃烈性味得以收斂,雜味散失。普洱茶品性溫和,茶葉通過發酵,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其中的香氣成分、茶多酚等化學物質發生了結構轉化,會呈現出來別具韻味的茶品特質和養生效果。

3

普洱茶的分類

普洱生茶

普洱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下生長的雲南大葉種茶樹鮮葉爲原料,經殺青、揉捻、日光乾燥、蒸壓成型等工藝製成的緊壓茶。其品質特徵表現爲:外形色澤墨綠、香氣清純持久、滋味濃厚回甘、湯色綠黃清亮,葉底肥厚黃綠。

普洱熟茶

普洱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的雲南大葉種曬青茶爲原料,採用特定工藝、經後發酵(快速後發酵或緩慢後發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緊壓茶。其品質特徵表現爲:外形色澤紅褐,內質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紅褐。

4

普洱茶的營養價值

普洱茶茶性溫和,暖胃不傷胃,它的後發酵是一系列酶促氧化和微生物活動複雜的變化過程。普洱茶具有多種豐富的抗痛微量成分,如Q-胡蘿蔔素,維生素B1,B2,C,E等,具有清熱解毒、消食去膩、利水通便、祛痰祛風、止咳生津、暖胃益氣、減肥降脂,抑菌消炎,抗癌降糖,防齲齒,明目等功效。此外,發酵的普洱熟茶中還含有豐富的益生菌,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標籤:普洱 茶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