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楚的金文怎麼寫

1."楚”用甲骨文和金文怎麼寫

甲骨文——

楚的金文怎麼寫

http://www.chineseetymology.org/CharacterImages/Oracle/J10000/j14400/j14427.gif

http://www.chineseetymology.org/CharacterImages/Oracle/J10000/j14400/j14428.gif

http://www.chineseetymology.org/CharacterImages/Oracle/J10000/j14400/j14429.gif

http://www.chineseetymology.org/CharacterImages/Oracle/J10000/j14400/j14430.gif

看到甲骨文的“楚”就可以看到金文的“楚”了。

2."楚”用甲骨文和金文怎麼寫

甲骨文——http://www.chineseetymology.org/CharacterImages/Oracle/J10000/j14400/j14427.gifhttp://www.chineseetymology.org/CharacterImages/Oracle/J10000/j14400/j14428.gifhttp://www.chineseetymology.org/CharacterImages/Oracle/J10000/j14400/j14429.gifhttp://www.chineseetymology.org/CharacterImages/Oracle/J10000/j14400/j14430.gif看到甲骨文的“楚”就可以看到金文的“楚”了。

3.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的文字怎麼寫

漢字的起源,可追溯到距今8000年左右的兩類符號: 漢字演變 一類是以甘肅大地灣遺址的彩陶上的刻符爲代表的抽象的、方折形的符號;另一類是以河南賈湖遺址的甲骨上的刻符爲代表的肖生象形的符號。

前者有序地演變爲西安半坡臨潼姜寨上的刻劃符號系列;後者則發展成爲大汶口陶器上的圖象。到龍山文化後期,父系社會基本確立,該時期出現了良渚文化玉器上的成組的刻符。

這些刻符,有與大汶口陶器圖象相同或相象者,也有與西安等地的刻符相類者。這些刻符可能是當時的雛形前漢字系統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良渚文化處於中國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誕生的前夕,夏朝應該是正式的漢字系統形成的最關鍵的時期。那麼,問題是:漢字爲什麼出現得這麼晚?根據考古學、遺傳學方面的研究,語言誕生的時間,距今約幾十萬年,而真正的漢字系統卻是直到距今約5000年的時候才形成的。

編輯本段趨勢 漢字從甲骨文以來發生了許多變化。根據史實,這些變化大致可以分爲兩大類:改革和自然流變。

漢字改革是指人們有意識地、主動地治理漢字的過程,而漢字的自然流變是指漢字自然的變化過程。漢字的改革一般是非連續的、劇烈的、短期內完成的;而漢字的自然流變是連續的、緩慢的、長期的。

漢字的自然流變有時間上的因素,也有地理上的因素,它使得漢字的字形、字音、字義多樣化,造成異體字越來越多,字音讀法不同,字義發生變化,導致了漢字不統一、不規範。因此,經過一段時間的自然演變後,人們必須對漢字進行改革,使得漢字規範化、統一化。

此外,漢字不可能一產生就很完美,就能滿足各個時期生產力發展的需要,因此隨着時代的進步,人們也會主動地改革漢字,使得漢字滿足生產力繼續發展的需要。而當改革的措施推廣之後,漢字又開始新一輪的自然流變。

漢字演變 漢字的變化好像路的變化一樣。路是人們走出來的;路走出來之後,人們隔一段時間就得修繕一次;修繕之後,路又漸漸發生一些變化,如變寬、變直、損毀,或者出現新的分支,需要再次修繕。

此外,隨着時代的發展,以前的路漸漸不能滿足時代 發展的需要,需要建設新的道路,如鐵路、高速公路等等。修路相當於漢字的改革,而路漸漸自然變寬、變直、損毀、分支等變化,相當於漢字的自然流變。

這兩種變化過程有着不同的性質、趨勢、規律和作用,因此過去我們籠統地把這兩種變化放在一起討論漢字的歷史演變,得出的一些結論,如“漢字的發展趨勢是由繁到簡”,難免模棱兩可,似是而非!編輯本段古字到小篆 在這本書裏,古字是指包括大篆在內的小篆以前的文字,含有金文、甲骨文和大篆等字體。 漢字演變 金文 古代稱銅爲金,故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鐘鼎文、銘文。

金文始見於商代二里崗的青銅器,不過商代二里崗發現的青銅器有金文的只有少數幾件。殷墟出土的青銅器上金文增多;至西周時,青銅器上金文已經較爲普遍。

商代金文多爲象形字以及由象形字合成的會意字。這些字像一幅幅圖畫,生動逼真,渾厚自然,有的呈團塊狀。

甲骨文 古代用寫或刻的方式,在龜甲、獸骨上所留下的文字。現在發現最早的甲骨文是商朝盤庚時期的甲骨文,其內容多爲“卜辭”,也有少數爲“記事辭”。

甲骨文大部分也是象形字或會意字,形聲字只佔20%左右。甲骨文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體,筆劃不定。

這說明中國的文字在殷商時期尚未統一。大篆 據傳爲周朝史籀所創,故又稱籀文、籀篆、籀書等。

史籀是周宣王的史官。大篆散見於《說文解字》和後人所收集的各種鐘鼎彝器中,其中以周宣王時所作石鼓文最爲著名。

大篆是古字向小篆過渡的一種漢字字體。小篆 小篆是由大篆簡化而成。

相對於大篆而言,小篆的形體結構簡明、規正、協調,筆勢勻圓整齊,偏旁也發生一定的變異和合並。與大篆相比,小篆的圖畫性已經大大減弱,每個字的結構已經比較固定。

相傳小篆是戰國時期秦國宰相李斯負責整理出來。如果小篆的確是在短時期內整理出來的,則在秦國國內必然有一個主動推廣小篆和主動摒斥包括大篆在內的古字的改革過程。

六國文字 秦國以外的國家所用的文字統稱爲“六國文字”。六國文字屬於古字範疇,圖畫性強,形狀不定,難以識別。

公元前221年,秦將王賁攻破齊國首都臨淄,齊亡。至此,秦統一六國。

秦王嬴政成爲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第一個皇帝,自稱“始皇帝”。秦始皇在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上實行一系列的巨大改革,以加強和方便他所代表的地主階級對全國的統治力量。

文字改革就是其中之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下令規定以小篆爲統一書體在全國推行,並“罷其不與秦文合者”的各種文字。

爲推行小篆,秦始皇命令李斯、趙高等人編寫了《倉頡篇》、《爰歷篇》、《博學篇》等書文,作爲標準的文字範本。由於皇帝的高度重視以及皇權巨大的影響,小篆迅速在全國推行開來,而紛繁複雜的“六國文字”也隨即退出歷史的舞臺。

編輯本段小篆到隸楷 在小篆通行不久,民間又創造一種比小篆更爲簡便、更爲定型的新書體。這就是“隸書”。

隸書開始時是寫得比較草率的和不夠規範的小篆。到秦始皇統一文字時,隸書已經。

4.華的金文怎麼寫,金文大篆體,金文漢字對照表圖片

華 金文(大篆)寫法:

華 小篆寫法:

華 印章篆刻寫法:

標籤: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