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行書的常怎麼寫

1. 常這個字的行書怎麼寫

“常”,讀音:[chang],第二聲;部首:巾;具有以下幾個含義:

行書的常怎麼寫

1. 長久不變:常年

2. 姓氏:常

3. 不止一次:經常

4. 普通的:平常、常人

造句:

5. 長久不變:我常年住在這個城市。

6. 姓氏:這位先生叫常三豐。

7. 不止一次:我經常來這家餐廳吃飯。

8. 普通的:這只是一次很平常的聚餐

“行書”的“行”是行走的意思,但不是快走也不是慢走,而是已正好的速度行走,它是在隸書的根源上發展的,所以和隸書有點相似,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比楷書寫的更快,比草書容易辨認。

行書的書法家中,屬王羲之最出名,可謂是行書的頂尖代表人物,他創立了南派行書藝術,對行書的影響頗爲深遠,代表作有《蘭亭集序》等。

參考資料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新華字典.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

2. “常”字的行書寫法

1. 常讀音:[cháng];

2. 部 首: 巾;

3. 筆 畫 :11;

4. 五 筆 :IPKH;

5. 釋義:〈名〉形聲。從巾,尚聲。本義:旗;

〈量〉古代長度單位。一丈六尺爲常;

〈形〉恆久;長久不變;

一般;普通;正常;

〈副〉經常,常常。

6. 通假字:“嘗”。曾經。

7. 古文引用:載是常服。——《詩·小雅·六月》;

爭尋常以故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墨子·尚賢》;

盡其民。——《左傳·成公十二年》;

8. 相關組詞:平常、非常、時常、正常、往常;

9. 造句:我時常在腦海裏構思給您的信。

10. 出處:《新華字典》

3. 常字的行書怎麼寫,要圖片

常字的行書寫法如下圖:拼音:cháng 部首:巾筆畫:11五筆:IPKH釋義:1.一般;普通;平常:~人。

~識。~態。

2.不變的;固定的:~數。冬夏~青。

3.時常;常常:~來~往。我們~見面。

4.指倫常:三綱五~。5.姓。

擴展資料出處:日月以爲常。——《國語·越語》白話譯文:日月變幻交替,是常象而已。

漢字演變:相關組詞:1.常常[cháng cháng] (事情的發生)不止一次,而且時間相隔不久:他工作積極,~受到表揚。2.經常[jīng cháng] 屬性詞。

平常;日常:~費用。積肥是農業生產中的~工作。

3.往常[wǎng cháng] 過去的一般的日子:今天因爲有事,所以比~回來得晚。4.常識[cháng shí] 一般的、普通的知識(對於專門知識而言)。

5.正常[zhèng cháng] 符合一般規律或情況:精神~。生活~。

~進行。6.超常[chāo cháng] 超過尋常;超出一般:~兒童(智商特別高的兒童)。

競技水平~發揮。7.無常[wú cháng] 時常變化;變化不定:反覆~。

這裏氣候變化~。8.隨常[suí cháng] 平常;普通:出門時就帶了兩件~的衣服

4. 行書的要點是什麼

行書兼具楷書、草書的特點,但又絕非寫好楷書便一定能寫出一手漂亮 的行書字來,行書作爲一種獨立的書體,其發展過程中具有它自身的特點。

要學好行書,還要經過一段專門的臨摹訓練,以掌握它的筆法和結字的規律。 我們分兩個方面介紹行書的技法特點: 筆法方面: 順勢入筆:行書筆法中不再如楷書那樣,要求逆入回出,藏頭護尾。

而 是落筆便順鋒而入,行筆中鋒行走,收筆多是順勢帶出,或牽連下筆,或鉤 挑出鋒。不再回鋒作頓。

這樣筆畫多爲露鋒。筆勢明顯地流暢起來。

也使行書中更多地形成了曲 筆,筆畫不可過於平直,增加了點畫的動感,使之不至僵滯。筆法上的這些 變化,就自然使書寫的速度加快了許多。

點畫呼應:由於行書收筆不再回鋒作頓,而多是將筆鋒提出,所以形成 了點畫的附鉤和挑趯,即上筆終了時順勢帶下,而下筆自然承上,使點畫之 間雖斷似連,筆斷意連,產生了明顯的顧盼呼應關係。 顯然這些顧盼揖讓和呼應使字型增加了生動活潑的意趣。

牽絲引帶:點畫間的勾挑使之顧盼呼應,有時將這種呼應通過筆鋒提寫 出遊絲,連接起來形成兩筆或幾筆,連續寫出,一氣呵成,使字顯得連貫、瀟灑。 一般情況是凡字的固有筆畫則重些,而兩畫之間的連接相應輕些,但不 可截然跳動,否則呆板無神。

牽絲形成連的效果是行書的主要特徵之一,但 卻要運用得當。一味的牽連纏繞,當斷不斷,反而弄巧成拙,形成浮滑薄弱 之病,是行書書寫中的大忌。

一位書法家講過“連與斷效果不同,連易斷難, 故當知斷”。因此將牽絲引帶與點畫呼應分開來講以區別它們的不同功用, 這是行書的又一重要特徵。

簡括省略:前面談到連能把兩筆或幾筆連成一筆寫下來,這其實已起到 了簡化的作用,加快了書寫的速度,但其原有筆畫並未減少,只是筆畫之間 有牽絲相連,不單獨存在而已。在行書中還有更省簡的情況,那就是索性合 並了原來的點畫,形成行書中獨有的寫法。

收放變化:比較楷、隸、篆等規整嚴謹的字體,行書有一個與草書共同 的特點。即它可根據章法的需要和某字的特徵,隨時調整它的字形和筆畫形 態.既可收斂些又可放縱些,可以任意屈伸、收放,即可使之長,如亦可 使之方. 離方遁圓:楷書方多圓少,折筆處多爲方,即如趙孟頫的圓轉爲主的書 寫也時露方意,這無疑是需要也使字增加了一定的力度。

而行書則隨筆順勢 轉折,變化無窮,方圓兼用,靈活生動。注意方圓的變化,使之自然融匯,使書寫的效果既有方筆的雄勁 力度,又富圓筆的通暢靈動。

若一味方折,則顯板滯、生硬,純用圓轉則又 俗滑、疲軟。總之臨習中要多觀察,創作中要多思索。

重按輕提:楷書中的一些筆法,如頓筆回鋒挫逆等,在行書的運筆中已 經不再應用或很少應用了,更多運用的是順勢提、按的運用。凡輕細之處需 收筆輕提起,速度稍快。

而粗重處則需將筆重按下,速度稍緩,當然,筆畫 輕重粗細的交替要有合理的起浮過程,不可大起大落,忽輕驟重,應使其自 然。提按處在行書中幾乎隨處可見,一字之內的提按變化,一畫之內也當有輕重之別, 至於一篇之內的根據章法的需要而出現的輕重佈局,也是行書作品中屢 見不鮮的。

歷代書家對此各有體會,我們仔細品味後面作品即可領會提按在 行書書寫中的妙用。 運腕得宜:“書法之妙,全在用筆。”

今天看來,有人以爲前人這個論 斷未免偏頗。其他如章法、墨法之類固然也很重要。

但書法是線條的造型藝 術,提高線的表現力往往是書法家畢生追求探索的。章法、墨法之類也離不 開線條去完成表現,而線條的表現力全在於筆的運用,因此,前人的說法可 謂一語中的,不容忽視。

談到用筆,不能不提到運腕,二者是不可分。這一點初學書法的人往往 容易忽略或不甚明確。

前面提到筆的運動可以組合出秀美、雄強、古樸、稚拙等不同風格的作 品,那麼用筆的關鍵是什麼呢?當然,是大腦,但大腦的設想是靠指、腕、臂的合理配合來完成的,指過於細弱,精巧處或許尚可,總體上卻力不從心。 誰也不能運指寫出盈尺大字來。

臂又過於粗大,寫榜書或許差強人意,然要 精到完美卻難盡如人意。那麼只有腕居中承啓,能兼領二者的功能。

尤其是 行書的靈動精妙處,有時全憑腕的運動來完成。 運腕是指在書寫過程中腕要有意識地指揮毛筆左右揮灑,疾徐提按,使 轉變幻。

以使書寫效果靈動流暢。舉例來說:寫百字時百筆落紙後腕須往左 傾推筆向右,至橫的末端即刻腕須轉向右擺,提筆帶過再向懷內壓至小豎折 處提鋒向右上,使轉帶下向內提筆作點收,這一系列的運動都是腕的左右推 移轉動,如果光靠臂來運動則顯然難以準確地使筆恰到好處地寫出輕重變幻 的線條,一些靈巧之處更難準確地表現出來,寫半尺以內的字則顯得費力不 討好了。

當然如果寫檗窠大字,則需臂的協助運動,而控制筆還靠腕來完成。 因此,運腕是行草至關緊要的練習課程。

當然,腕與臂、指的相互配合亦是 不容忽視的。 選帖與臨摹方面: 有的朋友練字,喜歡隨意揮灑,盡情抒發,這就創作而言是無可厚非的, 但練習字則不應如此。

因爲書法的練習,應是將前人好的字借鑑過來,掌握 它,使之變成自己的技藝,克服自己的。

5. 長 用行書怎麼寫

長字的行書寫法如下:

長,漢語漢字,唸作cháng、zhǎng,常作爲幾何概念,又稱長度,用來描述物體的橫向延伸的程度或者時間的延伸。在圍棋中也有長這個術語,表示雙方棋子緊貼着向同一方向行棋,先前的一方,棋子始終高出對方一頭。亦可唸作zhǎng,表示生長,成長。

6. 行書的爲字怎麼寫

行書的“爲”字寫法如下:

行書中,“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

爲:[ wéi ] [ wèi ]

基本解釋

爲[wéi]

1. 做,行,做事 :~人。~時。~難。不~己甚(不做得太過分)。

2. 當做,認做 :以~。認~。習以~常。

3. 變成 :成~。

4. 是 :十兩~一斤。

爲[wèi]

1. 替,給 :~民請命。~虎作倀。~國捐軀。

2. 表目的 :~了。~何。

3. 對,向 :不足~外人道。

4. 幫助,衛護。

擴展資料:

《說文解字》解釋“爲”爲“母猴” ,實際是根據已經訛變和最初字形很不一樣的小篆妄自揣測而猜錯的。

根據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爲”字從手從象,是個明顯的象形字,象人牽着象,表示人牽象、役使象勞動的意思。

7. “出”字行書的寫法怎麼寫

以上爲行書的寫法

行書是在隸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爲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

摺疊用筆特點

黃東雷行書作品集

黃東雷行書作品集

行書是介於楷、草間的一種書體。寫得比較放縱流動,近於草書的稱行草;寫得比較端正平穩,近於楷書的稱行楷。

在書寫過程中,筆毫的使轉,在點畫的各種形態上都表現得較爲明顯,這種筆毫的運動往往在點畫之間,字與字之間留下了相互牽連,細若遊絲的痕跡,這就是牽絲。

行書是楷書的快寫,是楷書的流動。經過對幾組楷書與行書個字的分析,發現楷書與行書書寫時,點畫的寫法,用筆需遵循的準則,如中鋒,鋪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鋒等都是一致的,只是行書書寫時比較舒展,流動。

行書的用筆有以下幾個特點:

[1]點畫以露鋒入紙的寫法居多;

[2]以歟側代替平整;

[3]以簡省的筆畫代替繁複的點畫;

[4]以勾、挑、牽絲來加強點畫的呼應;

[5]以圓轉代替方折;

出字在《新華字典》中的意思解釋和說明

chū

(1)<;動詞>;由內向外走,與“入”相對。《國殤》:“~不入兮往不反。”《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入則無法家拂士,~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又作<;動詞使動用法>;使……出來。《中山狼傳》:“先生舉手~狼。”

(2)<;動詞>;付出;支付。《禮·王制》:“量入以爲~。”

(3)<; 動>;出發。《餚之戰》:“吾見師~,而不見其入也。”《觸龍說趙太后》:“必以長安君爲質,兵乃~。”

(4)<;動詞>;脫離,離開。《梅花嶺記》:“其氣浩然,常留天地之間,何必~世入世之面目。”《紅樓夢》:“記得來了一個癩頭和尚,說要化我去~家。”

(5)<;動詞>;離京爲官,外放,外遷。《張衡傳》:“永和初,~爲河間相。”《琵琶行》:“予~官二年,恬然自安。”

(6)<;動詞>;發出,發佈。《屈原列傳》:“每一令~,平伐其功。”

(7)<;動詞>;出產。《捕蛇者說》:“殫其地之~,竭其廬之入。”

(8)<;動詞>;出現,發現。《教戰守策》:“戰者,必然之勢也。…… 不~於西,則~於北。”《醉翁亭記》:“……水落而石~者,山間之四時也。”

(9)<;動詞>;超出,超過。《師說》:“古之聖人,其~人也遠矣。” 《馮婉貞》:“敵~不意,大驚擾。”

(10)<;名詞>;花瓣。任昉《述異記》:“花雜五色,六~。”

(11)<; 名>;古代戲曲的一個大段落叫一出。

【出塵】1.超出塵俗。孔稚珪《北山移文》:“耿介拔俗之際,瀟灑~之想。”2.佛教用語。脫離煩惱的塵俗。《四十二章經》二三:“故曰凡夫透得此門,~羅漢。”

【出貸】出錢。

【出合】1.皇子出就封國。《南齊書·江謐傳》:“諸皇子~用文武主帥,皆以委謐。”2.指閣臣出任外職。《梁書·江蒨傳》:“初,王泰~。”3.公文出嫁。元稹《七女封公文制》:“雖穠華可尚,~未期,而湯沐先施,分封有據。”後用爲女子出嫁的通稱。

【出官】京官外調。

【出降】1.公主下嫁。2.指宮女出嫁。

【出沒】1.隱現。2.出入,不一致,不相符。

【出妻】遺棄妻子。《荀子·解蔽》:“孟子惡敗而~,可謂能自強矣。”也指被遺棄的妻子。《儀禮·喪服》:“~之子爲母期。”

【出首】1.自首。《晉書·華軼傳》:“尋而軼敗,(高)悝藏匿軼二子及妻,崎嶇經年,既而遇赦,悝攜之~。”2.檢舉;告發。王實甫《西廂記》三本二折:“我將這簡貼兒去夫人行~去來。”

【出贅】舊時指男子到女家成婚,成爲女家的一員。

8. 怎樣寫行書行書入門練習教程

有的同學練字,喜歡隨意揮灑,盡情抒發,這就創作而言是無可厚非的,但在練習的時候則不應如此。

書法的練習,是將前人好的字形結構借鑑過來,使之變成自己的東西,克服結體上的不足,初學者之所以要認真臨帖,是已經認識到字體書寫有不足之處,需要改進,但練習時不講究方法還是達不到目的的。常看到有的朋友抱一本帖寫了很長時間,字的變化不大,究其原因,不外是臨習的方法問題。

寫字要臨帖,這是常識。臨就是對照字帖上的字體會它的運筆方法和結字規律,必要時還要用薄紙收一些字鉤摹影拓下來熟記於心,運用於筆,從而改變自己的書寫習慣。

對初學行書者來說,臨習中對字形的外觀、大小、聚散、攲正,筆畫的提按、收放、長短、角度、方圓、呼應等都是要仔細觀察、分析、體會的。較好的方法是先選出一些結構與筆畫均有代表性的字,按照以上方面進行分析,有了印象之後即可動筆臨習,臨一遍後即對照原字進行比較,找出不合處再對照臨習,這樣反覆幾遍,逐漸與接近或相似了,即可移開,背臨一遍。

學習行書首先要學習用筆,談到用筆,又不能不提到運腕,二者密不可分。這一點初學書法的人往往容易忽略或不甚明確。

運腕是指在書寫過程中腕要有意識地指揮毛筆左右揮灑,疾徐提按,使轉變幻。以使書寫效果靈動流暢。

寫百字時百筆落紙後腕須往**推筆向右,至橫的末端即刻腕須轉向右擺,提筆帶過再向懷內壓至小豎折處提鋒向右上,使轉帶下向內提筆作點收,這一系列的運動都是腕的左右推移轉動,如果光靠臂來運動則顯然難以準確地使筆恰到好處地寫出輕重變幻的線條,一些靈巧之處更難準確地表現出來,寫半尺以內的字則顯得費力不討好了。當然如果要寫大字,則需臂的協助運動,而控制筆還靠腕來完成。

因此,運腕是行草至關緊要的練習課程。當然,腕與臂、指的相互配合亦是不容忽視的。

9. 寫行書要點

行書兼具楷書、草書的特點,但又絕非寫好楷書便一定能寫出一手漂亮 的行書字來,行書作爲一種獨立的書體,其發展過程中具有它自身的特點。

要學好行書,還要經過一段專門的臨摹訓練,以掌握它的筆法和結字的規律。 我們分兩個方面介紹行書的技法特點: 筆法方面: 順勢入筆:行書筆法中不再如楷書那樣,要求逆入回出,藏頭護尾。

而 是落筆便順鋒而入,行筆中鋒行走,收筆多是順勢帶出,或牽連下筆,或鉤 挑出鋒。不再回鋒作頓。

這樣筆畫多爲。筆勢明顯地流暢起來。

也使行書中更多地形成了曲 筆,筆畫不可過於平直,增加了點畫的動感,使之不至僵滯。筆法上的這些 變化,就自然使書寫的速度加快了許多。

點畫呼應:由於行書收筆不再回鋒作頓,而多是將筆鋒提出,所以形成 了點畫的附鉤和挑趯,即上筆終了時順勢帶下,而下筆自然承上,使點畫之 間雖斷似連,筆斷意連,產生了明顯的顧盼呼應關係。 顯然這些顧盼揖讓和呼應使字型增加了生動活潑的意趣。

牽絲引帶:點畫間的勾挑使之顧盼呼應,有時將這種呼應通過筆鋒提寫 出遊絲,連接起來形成兩筆或幾筆,連續寫出,一氣呵成,使字顯得連貫、瀟灑。 一般情況是凡字的固有筆畫則重些,而兩畫之間的連接相應輕些,但不 可截然跳動,否則呆板無神。

牽絲形成連的效果是行書的主要特徵之一,但 卻要運用得當。一味的牽連纏繞,當斷不斷,反而弄巧成拙,形成浮滑薄弱 之病,是行書書寫中的大忌。

一位書法家講過“連與斷效果不同,連易斷難, 故當知斷”。因此將牽絲引帶與點畫呼應分開來講以區別它們的不同功用, 這是行書的又一重要特徵。

簡括省略:前面談到連能把兩筆或幾筆連成一筆寫下來,這其實已起到 了簡化的作用,加快了書寫的速度,但其原有筆畫並未減少,只是筆畫之間 有牽絲相連,不單獨存在而已。在行書中還有更省簡的情況,那就是索性合 並了原來的點畫,形成行書中獨有的寫法。

收放變化:比較楷、隸、篆等規整嚴謹的字體,行書有一個與草書共同 的特點。即它可根據章法的需要和某字的特徵,隨時調整它的字形和筆畫形 態.既可收斂些又可放縱些,可以任意屈伸、收放,即可使之長,如亦可 使之方. 離方遁圓:楷書方多圓少,折筆處多爲方,即如的圓轉爲主的書 寫也時露方意,這無疑是需要也使字增加了一定的力度。

而行書則隨筆順勢 轉折,變化無窮,方圓兼用,靈活生動。注意方圓的變化,使之自然融匯,使書寫的效果既有方筆的雄勁 力度,又富圓筆的通暢靈動。

若一味方折,則顯板滯、生硬,純用圓轉則又 俗滑、疲軟。總之臨習中要多觀察,創作中要多思索。

重按輕提:楷書中的一些筆法,如頓筆回鋒挫逆等,在行書的運筆中已 經不再應用或很少應用了,更多運用的是順勢提、按的運用。凡輕細之處需 收筆輕提起,速度稍快。

而粗重處則需將筆重按下,速度稍緩,當然,筆畫 輕重粗細的交替要有合理的起浮過程,不可大起大落,忽輕驟重,應使其自 然。提按處在行書中幾乎隨處可見,一字之內的提按變化,一畫之內也當有輕重之別, 至於一篇之內的根據章法的需要而出現的輕重佈局,也是行書作品中屢 見不鮮的。

歷代書家對此各有體會,我們仔細品味後面作品即可領會提按在 行書書寫中的妙用。 運腕得宜:“書法之妙,全在用筆。”

今天看來,有人以爲前人這個論 斷未免偏頗。其他如章法、墨法之類固然也很重要。

但書法是線條的造型藝 術,提高線的表現力往往是書法家畢生追求探索的。章法、墨法之類也離不 開線條去完成表現,而線條的表現力全在於筆的運用,因此,前人的說法可 謂一語中的,不容忽視。

談到用筆,不能不提到運腕,二者是不可分。這一點初學書法的人往往 容易忽略或不甚明確。

前面提到筆的運動可以組合出秀美、雄強、古樸、等不同風格的作 品,那麼用筆的關鍵是什麼呢?當然,是大腦,但大腦的設想是靠指、腕、臂的合理配合來完成的,指過於細弱,精巧處或許尚可,總體上卻力不從心。 誰也不能寫出盈尺大字來。

臂又過於粗大,寫或許差強人意,然要 精到完美卻難盡如人意。那麼只有腕居中,能兼領二者的功能。

尤其是 行書的靈動精妙處,有時全憑腕的運動來完成。 運腕是指在書寫過程中腕要有意識地指揮毛筆左右揮灑,疾徐提按,使 轉變幻。

以使書寫效果靈動流暢。舉例來說:寫百字時百筆落紙後腕須往左 傾推筆向右,至橫的末端即刻腕須轉向右擺,提筆帶過再向懷內壓至小豎折 處提鋒向右上,使轉帶下向內提筆作點收,這一系列的運動都是腕的左右推 移轉動,如果光靠臂來運動則顯然難以準確地使筆恰到好處地寫出輕重變幻 的線條,一些靈巧之處更難準確地表現出來,寫半尺以內的字則顯得費力不 討好了。

當然如果寫檗窠大字,則需臂的協助運動,而控制筆還靠腕來完成。 因此,運腕是行草至關緊要的練習課程。

當然,腕與臂、指的相互配合亦是 不容忽視的。 選帖與臨摹方面: 有的朋友練字,喜歡隨意揮灑,盡情抒發,這就創作而言是無可厚非的, 但練習字則不應如此。

因爲書法的練習,應是將前人好的字借鑑過來,掌握 它,使之變成自己的技藝,克服自己的不足,也是鑽研任何一門學問。

10. “的”字用行書怎麼寫

“的”字用行書如上圖。

的dí,dì,de:

1. [ dí ] 真實,實在:~確。~當(dàng )。~情。~真。~證。

2. [ dì ] 箭靶的中心:中(zhòng )~。有~放矢。衆矢之~。目~(要達到的目標、境地)。

3. [ de ] 1.用在詞或詞組後表明形容詞性:美麗~。2.代替所指的人或物:唱歌~。3.表示所屬的關係的詞:他~衣服。4.助詞,用在句末,表示肯定的語氣,常與“是”相應:這句話是很對~。5.副詞尾,同“地2”。

〈助〉

4. 用在定語後,表示詞與詞或短語之間的修飾關係。如:紅色的氣球;小小的進步

5. 用在定語後,表示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的領屬關係。如:中國的水稻;農民生活的提高

6. 〈代〉pron.附着在詞或短語之後,構成“的”字結構,代替所指的人或物。如:賣菜的;吃的

7. 助詞。“的”字前後用相同的動詞、形容詞等,連用這樣的結構,表示有這樣的,有那樣的。如:推的推,拉的拉

8. 用在謂語動詞後面,強調這動作的施事者或時間、地點、方式等。如:誰買的書?;他是昨天進的城;我是在預售處訂的票

9. 用在兩個同類的詞或詞組之後,表示“等等、之類”的意思。如:破銅爛鐵的,他撿來一大筐

10. 用在陳述句的末尾,表示肯定的語氣。如:這件事兒我是知道的

11. 用在兩個數量詞中間

12. ∶表示相乘。如:這間房子是五米的三米,合十五平方米

13. 〈方〉∶表示相加。如:兩個的三個,一共五個

14. 同“得”,後面帶補語

那知進了園門,園子裏已結坐的滿滿的了。——《老殘遊記》

15. 同“地”(de)。用在狀語後,表示狀語和中心詞之間的修飾關係

16. 另見dí;dì

〈名〉

17. (形聲。本作“旳”,從日,勺聲。本義:鮮明、明亮的樣子)

18. ∶箭靶的中心目標。如:衆矢之的;有的放矢

19. ∶鮮明的樣子

朱脣的其(語氣詞)若丹。——戰國楚·宋玉《神女賦》

20. 另見de,dí

〈副〉

21. 確實;實在

不因霜葉辭林去,的當山翁未覺秋。——秦觀《淮海集》

22. 又如:的對;的據(真憑實據);的覺(果然;的確);的是(的確是)

23. 必定;一定。如:的決(處決;處斬);的的(特意)

24. 另見de;dì

標籤: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