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怎麼寫評論文章

1. 評論文章怎麼寫 要作文

今天讀完汪曾祺散文,感觸較深。

怎麼寫評論文章

一是學到一些理論知識。比如如何在文章中用字,其中他提到中國漢字的獨特性和意義,他說中國漢字是用來看的,不是說的。許多詩歌一朗誦就沒有以前的東西了,所以他反對朗誦詩歌和散文。他主張一字一字的認真扣字眼,沈從文的《邊城》不到七萬字,但寫了半年。汪曾祺的散文同樣從一個一個的字來看沒有什麼獨特。但當放到一起那種行雲流水的灑脫真的很奇妙。他主張刻畫人物不應該描寫太多,而應該從環境、聲音、顏色等各個方面進行描寫和烘托。如何組織文章?他說他是先在頭腦裏面對整個文章有了輪廓以後才寫的。要先有個整體的構思。這些都是他端一杯清茶靜坐時想出來的。

二是他的散文風格樸素、簡練。人人看了都會明白,都能看懂,正是師承了沈從文的特點。雖然樸素,但那是一種文學修辭,文學語言,不是方言,沒有在語言上的研究和大師的本領,是寫不出那樣的文字的。汪曾祺也說到老師沈從文、老舍他們是怎樣練字的。汪曾祺本人家學淵源深厚,愛好廣泛,上小學時,他的祖父就給他教《論語》,寫小論文“義”,這就相當不錯了,我上小學時,除了會放羊、掏鳥窩之外,文化的東西是絕緣的。汪曾祺散文我覺得最值得稱道的是那種“真”,一點沒有矯揉造作的嫌疑。是真情、真語言。尤其是那種語言真是難得,是應該讓我們這些後輩好好揣摩的。一看就令人舒服,可信,不像現在好多人寫的文章喜歡辭采華麗,但內容空空。不舒服,很令人彆扭,不真實。由於愛好廣泛,他的散文自然就非常博雅。草木性靈、歷史文化、人物掌故、民俗風土、藝術文物…….都有涉及。但最真的是寫人物的部分,尤其是對師友、家世、父親、母親等的回憶文章寫的最美。令人陶醉,表現出他的善良、和藹、真實。如《多年父子成兄弟》中對父親的回憶,父子之間是那樣自由、平等、融洽。《我的母親》中對三位母親的回憶。雖然兩位是繼母,但卻充滿了感情和幸福。

三是他的用情。他對任何人都是友好的。如對西南聯大的諸多師友的回憶中,我們就能感覺到他對老師和同學的感情。很純真,很自然,我覺得做人就應該像他一樣。對任何人都很友好,對任何事都很認真。且那種追求自然、樸素的養生之道也值得我學習。文中提到的他的老師的一些爲人處世,待客之道,修身養性我覺得對我影響還是很大的。那都是真人真事,人在生活中應該保持一顆童心,不要裝腔作勢。看書就是學習嘛。學文章,學做人,都很重要。

2. 如何寫好評論文章

人們常說,人生第一次撒謊從小學作文開始。

寫評論文章,也是如此。很多寫手、博主的IT評論文章,大多是從“編”開始的,看看每篇最後一段就知道了。

如果你不知道咋評論,那就瞎編吧,門戶網站的編輯經常這麼幹,雖然經常被罵,但還樂此不疲。人家不怕,你怕什麼?但要“編”的靠譜,能給大夥做出正確的判 斷即可。

拐着彎說話,拐着彎說話有兩大好處。第一:引起思考。

第二:和諧。寫的“俗”點,你喜歡看新聞聯播嗎?如果不喜歡,就“俗”點吧。

少說廢話,說真的,我的閱讀速度還是比較快的,而且新浪都說了:近一半網民只看標題不點內容。說你想說的,即使你評論的觀點不對,但你很想說,別介意,那就說吧,這是你的地盤。

當然,上面盧鬆鬆所說的都不夠嚴謹,但很適合新手快速寫出評論文章,如果真要寫出有內涵的評論文章還需要以下幾點:第一:評論文章需要一定知識這點很重要,評論文章不是胡思亂想出來的,每天去關注你所喜歡的領域是必不可少的,有了新聞你纔有話題的評論,才能使你對某件事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但光 看新聞還是不夠,你應該還需要一點點基本的文字表達能力。第二:寫作文要“總—分—總”這是通過的文字表達方式,寫一篇評論文章常用的思路和寫作文一樣,都是由(總—分—總)這樣的套路來寫作的。

大體路子是,開篇的(總):引用或描述某一件 事。(分):對這件事進行拆分,用各種觀點,尤其是自己的觀點來進行描述、佐證。

(總):也就是文章最後的總結,發表些個人感悟、總結、猜想等等。第三:要有自己的觀點我看過很多博客直接引用了一段視頻,放在博客裏,沒有說明。

有些有說明的就直接說:這是我很喜歡的一段視頻,大家來看看啊。除非你是老徐,不然沒人會在意 你的喜好。

這是我最忌諱的文章,沒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我還不如看新聞聯播。第四:用心去寫關於第四點我沒啥可說的,到底用沒用心去寫,讀一遍就大夥就明白了。

另:最近我常看韓寒的博客,因爲他的評論文章老說實話,而且不費力就能明白。如果你要學習評論文章寫作,我建議多讀讀他的博客。

3. 怎樣學習寫評論文章

首先簡述文章內容;

其次談感想(可以就文章作者的意圖,或者自己有什麼啓發, 或者對某一細節進行評述,或者對人物或事件發表看法),

可讚揚批評提出問題,皆可.

能寫出好的文章的人必然會有自己的思想體系。我想首先要給自己“尋找”一個思想附體,通俗的說是一種信仰。無論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粹,還是五四之後從西方舶來的現代主義,甚至是所謂的後現代主義等等,選擇其一或是其中的一個分支,作爲自己寫作的思想支柱,這樣就會形成自己獨立的思想體系。比如徐不老就明確表示他的“研究成果”是“官僚是萬惡之首”,雖然我對他的這種觀點不敢苟同,甚至還“頗不以爲然”。但是,正是在這種思想構建的支配下,不老才寫出很多有力量的文章,達到了“刺貪刺虐入木三分”的效果,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有了自己的思想追求,就會堅定自己的立場,不爲一些表面現象所迷惑,更不會盲目寫作,跟風式地重複他人的觀點。特別對於價值觀尚未完全形成的年輕的知識分子來說就更爲重要了,這不單是寫文章的根本,更是培養自己獨立的文化人格的思想基礎。我想多說幾句的是,就是對於評論或雜文創作而言,“揭醜”是其生命所在,有評判纔會有發展,因此,大多的雜文都延承了魯迅的道路,而發揚魯迅精神並是一味的模仿魯迅的寫作手法,他的雜文寫作別人是學不來的。我們要學習的,是他的思想和精神。作爲中國具有獨立文化人格的現代知識分子的楷模,魯迅是一個文學家,但他更是一個思想家。

就具體創作而言,積累和選材是非常重要的,相信大家都深有體會,我也無需贅言。針對具體的事件或人物來發表自己的觀點這是文章的主線,而怎樣從一個點擴大的一個面,甚至是一個體,這是些評論中最爲重要的問題。從現象說到本質,文章寫作要有邏輯,這樣才能告訴讀者文章想要表達的東西。雖然一些純評論文章讀起來很枯燥,但這樣的文章卻很有力度,能夠看到作者的真工夫。現在的很多評論,無論是紙媒上的還是網絡上的,所揭示得問題人們大都能夠看出,真正寫得很深刻,沒有多少,這樣就產生了很多的文字垃圾來重複着已經重複過多遍的觀點。

必需明確的一點是,評論,不是作者發泄感情的工具。在很多的評論文章中我們都能發現一個強烈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最初發現這個通病是在我寫作的時候。這種文章作者寫起來是十分容易的,而且感覺很過癮,而讀者讀起來也很過癮,但是這只是表面現象,真正把文章推向一個高度靠的並不是作者的憤怒程度。我們不否認文章需要感情,但這個感情必須得跳出作者的主觀情緒,需要表達一個客觀事實。魯迅曾說他的雜文經報刊發表需要編輯抽刪三四次,而我們讀起來依然是那麼有味道。當今的一些雜文恐怕經過一次就形同白開水了。我想我們寫這樣的文章只是有了自己“儒雅罵人”的暫時的壯陽藥,因爲它的存在,文章被冠以深刻、幽默、辛辣等光環,而這實質上,這也只是陽痿患者自鳴得意的意淫而已。就此而言,憑欄論世的那句“與其空發牢騷,不如伏案成文”的號召口號,本身就導向就錯誤了。

有人說現在的雜文和時評打起了架,如果真要把它們當作兩種小的文體區分開,那麼,我想它們是可以互相借鑑的。一篇好的評論應該是理性思維與感性思維的結合。這種結合必須是合理的,過分強調任何一個方面都會削弱文章的感染力。每個作者都有自己的風格,而這些迥異的風格卻都表現出相同的味道,這種味道就是評論的一大魅力所在。這種魅力更是評論在文學本體中的生命力。

寫作要創新似乎是近來提的一個很響的口號,也是在當今文字垃圾大量出現的情況下作者做出的一個選擇。《雜文選刊》去年曾組織了一次大規模的“新雜文寫作”,而就其選登的優秀作品來看,它們的新主要還是在形式上。內容上的創新似乎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靠以維持的是選材上的新穎。因此,創新也是衆多作者的一個難題。不過我們不能一味的求新而把文章的根本忘掉了。求新也不能走向媚俗的道路,當今文壇“拳頭加枕頭”大行其道,作爲評判文體的評論,更不能向這種吸引別人眼球的寫作方式“揮手致意”。

一個作者風格的展現靠的是他的語言。每各人都有的語言風格,這和作者本身的文字積累有關。我個人觀點,評論還應以洗練的語言爲主,不應過多的粉飾。河邊漫步兄的文字在且聽受到了大家的認可,有着自己的風格,很新穎,可讀性也很強。但我總覺得作者在文中過多的語言修飾削弱了文章的力度。一篇好的文章,必須是刪改得不能再刪的地步,使得每一句話每一個詞都能達到它的效果。文章在投稿前作者要有耐心,把自己的每一篇文章仔細修改。現在在網上碼字不比用鋼筆寫作,但我想一篇文章的出爐是要經得起歷練的,就自己的文章來說,還遠遠還不到火候。

4. 如何寫好評論文章

人們常說,人生第一次撒謊從小學作文開始。寫評論文章,也是如此。很多寫手、博主的IT評論文章,大多是從“編”開始的,看看每篇最後一段就知道了。

如果你不知道咋評論,那就瞎編吧,門戶網站的編輯經常這麼幹,雖然經常被罵,但還樂此不疲。人家不怕,你怕什麼?但要“編”的靠譜,能給大夥做出正確的判 斷即可。

拐着彎說話,拐着彎說話有兩大好處。第一:引起思考。第二:和諧。

寫的“俗”點,你喜歡看新聞聯播嗎?如果不喜歡,就“俗”點吧。

少說廢話,說真的,我的閱讀速度還是比較快的,而且新浪都說了:近一半網民只看標題不點內容。

說你想說的,即使你評論的觀點不對,但你很想說,別介意,那就說吧,這是你的地盤。

當然,上面盧鬆鬆所說的都不夠嚴謹,但很適合新手快速寫出評論文章,如果真要寫出有內涵的評論文章還需要以下幾點:

第一:評論文章需要一定知識

這點很重要,評論文章不是胡思亂想出來的,每天去關注你所喜歡的領域是必不可少的,有了新聞你纔有話題的評論,才能使你對某件事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但光 看新聞還是不夠,你應該還需要一點點基本的文字表達能力。

第二:寫作文要“總—分—總”

這是通過的文字表達方式,寫一篇評論文章常用的思路和寫作文一樣,都是由(總—分—總)這樣的套路來寫作的。大體路子是,開篇的(總):引用或描述某一件 事。(分):對這件事進行拆分,用各種觀點,尤其是自己的觀點來進行描述、佐證。(總):也就是文章最後的總結,發表些個人感悟、總結、猜想等等。

第三:要有自己的觀點

我看過很多博客直接引用了一段視頻,放在博客裏,沒有說明。有些有說明的就直接說:這是我很喜歡的一段視頻,大家來看看啊。除非你是老徐,不然沒人會在意 你的喜好。這是我最忌諱的文章,沒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我還不如看新聞聯播。

第四:用心去寫

關於第四點我沒啥可說的,到底用沒用心去寫,讀一遍就大夥就明白了。

另:最近我常看韓寒的博客,因爲他的評論文章老說實話,而且不費力就能明白。如果你要學習評論文章寫作,我建議多讀讀他的博客。

5. 【鑑賞評論性文章怎麼寫啊

鑑賞文章與讀後感的主要區別在於,鑑賞文章要儘可能地站在客觀的角度,從文學性、藝術性等各個方面來評價這些作品;而讀後感則是更偏重於自我的感受.讀書寫鑑賞文章要比寫讀後感難一些,難就難在你要有一些鑑賞方面的理論標尺,比如文學性的好壞,文字的優美程度等等,這些要求你自己心裏首先要有點數.而且鑑賞文章並非全部的表揚,名著也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歷史侷限性等等,這些都是可以寫的.我不是經常寫文學鑑賞類的東西,不過經常寫其他的評價,我一般會這樣寫:總體回憶一下全書,大概說一下情節、作者什麼的;然後評價一下它的文字,這個比較容易,找到一兩處寫的優美的地方或者寫得爛的地方,記住,評論一定要有細節;然後評價一下全書的層次構架,這個也比較容易;如果樓主有這個能力,還可以評價一下地域性、人文性啊什麼的。

寫鑑賞一定要有批評,否則顯不出你的水平.參考:〔賞析〕 該曲雖和馬致遠的《秋思》有相似處,但卻又自有特點.首二句以“孤村”領起,着意渲染秋日黃昏的冷寂.“一點飛鴻”給陰冷的靜態畫面帶來了活力,造成曲子抒發情感的轉移.接着詩人用青、綠、白、紅、黃五色,以遠及近、由高到低、多層次多側面立體交叉式地描繪出秋日美麗的景象,使整個畫面充滿了詩意.此曲極富藝術張力,一筆並寫兩面,成功地將秋日遲暮蕭瑟之景與明朗絢麗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賞心悅目的秋景作爲曲子的主旋律,不失爲又一篇寫秋傑作.白樸這首曲子是以秋景作爲寫作的題材,我們從其中的修辭可以看出,他的文學涵養是極高的.通篇作品,全都由一些美麗的自然圖景構成,而白樸本人,就好像是拿著這些自然拼圖的藝術家,拼出一幅美麗中帶著和諧的人生圖畫.寫秋景,自然難免要烘托出蕭瑟的氣氛,但是如果全以蕭瑟氣氛爲全篇的寫作大旨,又會令讀者感受到沈悶而有壓力.爲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白樸在選用語辭時,便頗費心神.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共用了六個圖景:「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而其中任何一個圖景,都代表著秋日秋景的蕭瑟氣氛.爲了要使這種蕭瑟氣氛活潑起來,於是作者接下來選用了「一點飛鴻影下」作爲上半段的結語.如此一來,原本蕭瑟的畫面轉成了活躍,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現了另一種鮮活的生氣.最後爲了加強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麗而有韻味的形象,因此再以「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作爲曲文的結束語.這兩句用了「青」、「綠」、「白」、「紅」、「黃」五種顏色,而且「白草紅葉黃花」這三種顏色,是交雜在「青山綠水」二種顏色之中;「青山綠水」是廣大的圖景,「白草紅葉黃花」是細微的圖景,如此交雜相錯,於是原本是寂寞蕭瑟的秋景,突然變得五顏六色而多彩多姿.由此可見,白樸的散曲寫作技巧有多麼高明瞭.。

6. 怎樣評價寫景的文章

例談如何賞析寫景的文章葉聖陶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也就是讓學生通過這個例子的學習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從而能自行閱讀、習作.那麼對於寫景的文章,我們應該如何讓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來掌握寫景文章的閱讀方法和習作方法呢?一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景色特點.凡是寫景的文章,作者都是抓住這個地方的某一個特點進行描寫的.所以閱讀這類文章時,首先讓學生初讀課文,看看課文主要抓住這個地方的什麼特點來寫的,有的題目上就顯示出來.比如魯教版五年級下冊《彩色的非洲》一課,從課題上就能看出是圍繞“彩色”來寫非洲的.從課文首尾兩段也可看出作者的寫作目的,即:非洲真是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啊!啊,非洲,好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二 再讀課文,找出描寫角度.爲了表現景色的特點,作者往往從多方面、多角度來表現.《彩色的非洲》一課亦是這樣.爲了表現非洲的多姿多彩,作者分別從“藍天驕陽、植物世界、動物世界、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及藝術風采”五方面來寫.這樣多角度的描寫,就能讓讀者充分感受到非洲的確是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三 細讀課文,多角度賞析要表達景色的特點需要對景物進行細緻的描寫.寫作時,作者一般都是抓住景物的特點,運用恰當的表達方法進行描寫.教學中,我是這樣引導學生賞析的:1.抓住關鍵字、詞體會景色的特點.比如《彩色的非洲》第4段(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可以抓住這些詞語來體會:充沛的陽光和雨水,使得除了沙漠之外的非洲大地,繁花似錦,綠海蕩波,滿眼是綠色,處處是花海.從這四個詞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走在非洲大地上,綠波映襯着花海,花海映照着綠波,多麼愜意,多麼美麗!無論是鄉村、市郊還是城裏,到處開放着五顏六色的花.從這些關聯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無論你走在非洲的哪一個角落,迎接你的都是盛開的多彩的鮮花,令人心曠神怡.芒果樹開的是星星點點的白花,仙人樹開的是金燦燦的黃花,玉蘭樹高擎着白色或白裏透青的玉杯,火炬樹綻開的花朵比綠葉還多,一棵似一團火,一排似一片霞.非洲的一些樹不但會開花,而且開出的花顏色各異:白的,黃的,紅的,白裏透青的等等,也難怪那裏的街道都是彩色的.2.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如果只是引導學生通過字詞來體會景色特點,那麼就是教教材了,也就是理解文本內容.我們的目的不只是讓學生體會作者描寫出景色的特點,更重要的是學習作者如何把景色特點描寫出來的方法,以便把這種方法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可以引導學生這樣賞析——從修辭方法上賞析比如這句話:火炬樹綻開的花朵比綠葉還多,一棵似一團火,一排似一片霞.作者爲了描寫出火炬樹紅的顏色,用了兩個比喻來說明.這樣,就能使火紅的火炬樹清晰地出現在讀者面前.再如:在扎伊爾維龍加天然動物園裏,有七彩的巨蟒、黑白相間的斑馬,有數不清的紅羽鳥、各種顏色交織的五彩鳥,有美麗溫順的梅花鹿,更有非洲雄獅、河馬、金錢豹和象羣.這裏,作者運用了一組排比句把動物園裏多種動物的多姿多彩呈現在讀者面前.從多種景物的描寫上賞析爲了表現一個地方的某個特點,作者往往通過幾種景物進行描寫.因爲一種景物是不足以說明其景色特點的.《彩色的非洲》一課就是這樣.第六段,爲了讓讀者體會到非洲人的日常生活是彩色的,作者分別從“衣、食、住”三方面進行描寫.第七段,爲了使讀者感受到非洲的藝術也是彩色的,作者分別從“繪畫、工藝品、舞蹈、音樂”幾方面進行描寫.這樣,多角度的描寫,更能讓讀者體會之深刻.從詳略安排上賞析比如在描寫“植物”這一段,在多種會開花的樹中,作者重點描寫了“花樹”.因爲這種樹樹葉的顏色極多:紫的、黃的、綠的、紅的.這樣就更體現非洲植物世界的多彩.再如寫“動物”這一段,在衆多動物中,作者詳細描寫了“蝴蝶”.因爲非洲是蝴蝶的世界.蝴蝶不僅數量多,種類多,而且顏色極多:赤橙黃綠青藍紫,這些顏色還不斷變幻着,交織着,滲透着,輝映着.除此靜態的顏色外,還有流動的蝴蝶顏色.可想而知,置身其中,眼前將是怎樣一幅幅流動的多彩圖呀!從全文入手,進行賞析爲作者了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在文章的安排上往往獨具匠心.《彩色的非洲》一課採取的是先概括敘述非洲是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然後從五方面具體描寫非洲的多彩,最後又總結全文——非洲是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這樣寫,層次清楚,令讀者一目瞭然,又首尾呼應.其次,本課段與段之間的過渡句也非常自然.比如,“非洲不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動物世界也是彩色的.”“非洲的自然景觀是彩色的,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也無一不是彩色的”等,這樣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使文章順暢自然.。

標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