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行書 瀟 怎麼寫

1. 賀字草書

“賀”字的草書寫法如下:賀 [ hè ]基本字義:1、慶祝。

行書 瀟 怎麼寫

2、姓。組詞:道賀、祝賀、賀信、賀歲、稱賀、賀函、電賀、賀詞、賀年、賀喜、賀電、賀儀、敬賀、賀禮、賀蘭山、賀卡、賀后罵殿、可喜可賀、拜賀、賀龍、致賀、莫賀延磧、瀟賀古道、喜賀、饗賀、陛賀、入賀、表賀、吐賀、奉賀。

字形演變:擴展資料“賀”字的行書寫法如下:文言版《說文解字》:賀,以禮相奉慶也。從貝,加聲。

白話版《說文解字》:賀,以禮物捧場慶祝。字形採用“貝”作邊旁,採用“加”作聲旁。

詞語解釋:1、道賀 [ dào hè ] 釋義:道喜。2、賀信 [ hè xìn ] 釋義:祝賀的信。

也叫賀函。3、賀詞 [ hè cí ] 釋義:在喜慶的儀式上所說的表示祝賀的話。

4、賀喜 [ hè xǐ ] 釋義:向有喜事的人表示祝賀。5、賀禮 [ hè lǐ ] 釋義:祝賀時贈送的禮物。

2. 行楷、行書、行草,這些字體有什麼區別

楷書的字體工整,橫平豎直,一筆一劃交待地非常清楚,看起來端正、穩健、雍容、秀麗。

行書是在楷書的基礎上略有變化,可以認爲是楷書的快寫。主要是連寫或簡寫了部分筆劃,顯得俏麗、輕盈、流暢、明快。

草書則是按一定規律將字的大多數筆劃簡寫連寫,結構簡省,偏旁假借,點畫飛動、上下字之間筆劃痕跡往往牽連相通。但不是隨心所欲的亂寫,可以說是“潦草的行書”。它的特點是飛騰奔宕、筆勢連綿迴繞一氣呵成,字型誇張浪漫,極有藝術感。有些書法家的“狂草”將草書的特點發揮到了極致(如唐代的懷素)。

楷、行、草三種字體以楷書爲基礎、行書是發展、草書是再發展。它們的特點單個來看是完全不同的,但也有一些介於它們之間的字體,因揉合了兩種字體的特點所以被認爲是過渡體:

行書中帶有楷書或接近於楷書的稱爲“行楷”,帶有草書或接近草書的則稱爲“行草”。應該是行草寫起來快,行書容易辨認,呵呵最好還是寫行楷兩者兼顧

3. 什麼是行書

蘇軾的書法,舉爲“宋四家”之首,這應與他的文名有關,也與其書法造詣有關。與一般書法家不同,蘇軾具有獨到的書學思想——這就是他的意造無法說、藝道相合說及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的審美思想。東坡有“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的詩句。論草書復言“我書雖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踐古人,是一快也”。

此所謂“意造”並非是臆造,而是強調書法的抒情性,體現的是無意於佳的美學思想。他贊成莊子技進乎道的思想,在《日寓》一文中引用了子夏的話:“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同時又與儒家“志於道”的思想相合。蘇軾有“書要有神氣骨肉血,五者闕一,不爲成書也”之語,解縉評東坡書“豐腴悅澤,綿裏藏針”,便是其剛健流麗說的最佳註腳。

蘇軾書法藝術的最大成就可以概括爲兩個方面:一是書學與書藝並重,以學養爲書,書作富有書卷氣;二是哲學思想偏重佛道,強調書法的表現性,開創了尚意書風。

蘇軾弟子黃庭堅評東坡書曰:“東坡道人少日學蘭亭,故其書姿媚似徐季海。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勁似柳誠懸。中歲喜學顏魯公、楊瘋子書,其合處不減李北海。”大致道出了東坡書法的淵源。而蘇軾楷、行書字形欹側,受顏魯公《東方朔畫贊》影響最大。

蘇軾書法,世稱“蘇字”或“蘇體”,以楷書、行書最爲典型。其書用筆偃臥,點畫豐腴遒媚,字形偏扁,以欹側取勢。據說東坡寫字不懸腕,以枕腕作書,運指不運腕,筆鋒亦呈一定角度偃臥紙面。這樣便造成點畫厚實豐腴的特點,也造成橫向舒展,縱向拘束的狀況,形成了蘇軾特有的風格特徵。

蘇軾傳世書作甚多,據說傳世書簡八百通,傳世題跋六百件,尚有大量刻碑刻帖傳世。有學者將蘇軾書法分作凝練端莊類、豪放不羈類、瀟散淡宕類三種。但總體而言,豪放一類極少,端莊一類居多,而瀟散淡宕一類成就爲最高(如《太白遊仙詩》)。與米芾相比,今人多以爲蘇軾的技巧水平稍遜,究其實則是兩人的人生態度造成了書法風格的差異。

蘇軾在思想上雖然崇尚佛道,但實踐上仍然傾向於儒家,故其表面上性情幽默,而骨子裏則恭謹嚴肅,是一位具有憂患意識的正人君子,這使得蘇軾的書法走向端莊一類,與米芾的顛倒欹斜形成極大反差。今人學書有“米芾熱”而無“東坡熱”,主要原因應該是蘇軾書法過於端莊,抒情性遜於米芾,而深層原因則是蘇軾書法深厚濃郁的書卷氣爲一般人所不能追及,此亦無可奈何之事也。

《黃州寒食詩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被稱爲“天下第三行書”,也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黃州寒食詩帖》,紙本,25行,共129字,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人生之嘆。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

《黃州寒食詩帖》彰顯動勢,洋溢着起伏的情緒。蘇軾將詩句心境情感的變化,寓於點畫線條的變化中,或正鋒,或側鋒,轉換多變,順手斷聯,渾然天成。

其結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輕有重,有寬有窄,參差錯落,恣肆奇崛,變化萬千。難怪黃庭堅爲之折腰,嘆曰:“東坡此詩似李太白,猶恐太白有未到處。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臺筆意,試使東坡復爲之,未必及此。”

董其昌也有跋語贊雲:“餘生平見東坡先生真跡不下三十餘卷,必以此爲甲觀”。《黃州寒食詩帖》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元朝鮮于樞把它稱爲繼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稿》之後的“天下第三行書”。

4. 行楷、行書、行草,這些字體有什麼區別

行書是在楷書的基礎上略有變化,可以認爲是楷書的快寫。

主要是連寫或簡寫了部分筆劃,顯得俏麗、輕盈、流暢、明快。草書則是按一定規律將字的大多數筆劃簡寫連寫,結構簡省,偏旁假借,點畫飛動、上下字之間筆劃痕跡往往牽連相通。

但不是隨心所欲的亂寫,可以說是“潦草的行書”。它的特點是飛騰奔宕、筆勢連綿迴繞一氣呵成,字型誇張浪漫,極有藝術感。

有些書法家的“狂草”將草書的特點發揮到了極致(如唐代的懷素)。楷、行、草三種字體以楷書爲基礎、行書是發展、草書是再發展。

它們的特點單個來看是完全不同的,但也有一些介於它們之間的字體,因揉合了兩種字體的特點所以被認爲是過渡體:行書中帶有楷書或接近於楷書的稱爲“行楷”,帶有草書或接近草書的則稱爲“行草”。應該是行草寫起來快,行書容易辨認,呵呵最好還是寫行楷兩者兼顧追問:不好意思,一般來說初學毛筆字,字帖以楷書四大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順的代表作《九成宮醴泉銘》、《顏勤禮碑》、《多寶塔碑》、《玄祕塔碑》、《膽巴碑》、《妙嚴寺記》爲基本,再就是書聖王羲之的行書《蘭亭序》。

他們的楷書法度嚴謹、神韻瀟逸、格調高古,是歷代學楷的典範。廣大習書者莫不由此。

主要還是看你自己喜歡誰了,呵呵。祝你成功追問:不是不是,是硬筆的,我想練練,寫作業也就快了。

5. 笑字草書怎麼寫

笑的草書寫法如下:

笑,讀音是xiào ,部首是竹,筆畫名稱是撇、橫、點、撇、橫、點、撇、橫、撇、捺 ,共11畫。

讀作xiào時,意思是露出愉快的表情,發出歡喜的聲音。

相關詞語有:大笑、歡笑、微笑、見笑、說笑、談笑。

擴展資料

文言版《說文新附》:笑,此字本闕。〖注〗臣鉉等案:孫愐《唐韻》引《說文》雲:“喜也。從竹從犬。”而不述其義。今俗皆從犬。又案:李陽冰刊定《說文》從竹從夭義雲:竹得風,其體夭屈如人之笑。未知其審。

白話版《說文解字》:笑,此字在《說文解字》中本來沒有,是後來附上的。〖注〗臣鉉等人案語:孫愐在《唐韻》中引用《說文》說:“笑,喜悅時發出的聲音。字形採用‘竹、犬’會義。”然而孫只引用,並未闡述“笑”的會義的道理。

現在俗體字都採用“竹、犬”會義。又臣鉉等人又案語:李陽冰刊定的《說文》中,“笑”的字形採用“竹、夭”會義,並解釋說:當竹林遇風,竹身會夭屈像人發笑的時候一樣。但不知這樣的解釋是否合理可靠。

詞語解釋:

1、憨笑

[hān xiào]

釋義:傻笑;天真地笑。

2、取笑

[qǔ xiào]

釋義:開玩笑;嘲笑:被別人~。他說話有點口吃,你別~他。

3、獰笑

[níng xiào]

釋義:兇惡地笑:發出一陣~。

4、譁笑

[huá xiào]

釋義:衆人放聲大笑。

5、笑柄

[xiào bǐng]

釋義:可以拿來取笑的資料:傳爲~。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笑

標籤: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