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青豆茶的詩句

青豆茶的詩句

1. 青豆茶香暖空氣,一壺熱意暖人心。

2. 清香濃郁如仙境,平淡淺茶嘗心情。

3. 青豆水煙飄灑處,梅花香雪綻翠羽。

4. 林下茶香無限意,把爐生花點點飛。

5. 喝青豆茶,品人生,淡淡清香撫紅塵。

6. 茶香撲鼻入眼來,青豆斟滿送君萊。

7. 杯中清香似古道,青豆茶葉淡如雲。

8. 料峭春寒茶依舊,青豆水澄如冰雪。

9. 清香疏影招神仙,青豆茶況偏加糖。

10. 罌粟香裏嫩青茶,捲雲堆雪清風涯。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送茶的詩詞送茶的詩詞是什麼

送茶的詩詞有:《謝居簡送茶麪》《魯直復以詩送茶雲願君飲此勿飲酒次韻》。

送茶的詩詞有:《和詩送茶寄孫之翰》《黃_生日送茶壽之》。結構是:送(半包圍結構)茶(上下結構)。注音是:ㄙㄨㄥ_ㄔㄚ_。拼音是:sòngchá。

送茶的具體解釋是什麼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爲您介紹:

一、詞語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內容】

1.敬茶;獻茶。2.舊時婚俗,男方向女家送聘禮,叫"送茶"。後亦以"送茶"泛指送禮。3.喝茶時以食物助飲。

二、引證解釋

⒈敬茶;獻茶。引《五燈會元·雲居膺禪師法嗣·杭州佛日禪師》:“來日普請,維那令師送茶。”《兒女英雄傳》第二回:“送茶讓坐已畢,老爺就問起這句話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五回:“那人見我_廣東話,以爲是鄉親,便讓坐送茶。”⒉舊時婚俗,男方向女家送聘禮,叫“送茶”。後亦以“送茶”泛指送禮。引《金瓶梅詞話》第三三回:“金蓮問:‘喬大戶家昨日搬了去,咱今日怎不與他送茶?’”⒊喝茶時以食物助飲。引葉靈鳳《能不憶江南·採芝齋的薰青豆》:“這是一種滋味很淡泊的小吃,可以用來送茶,也可以用來吃粥。”

三、國語詞典

因中國人送禮常送茶葉,故送茶有送禮之意。

四、網絡解釋

送茶送茶讀作sòngchá,釋義爲敬茶,獻茶,出自《五燈會元·雲居膺禪師法嗣·杭州佛日禪師》。舊時婚俗,男方向女家送聘禮,叫“送茶”,出自《金瓶梅詞話》。喝茶時以食物助飲,出自《能不憶江南·採芝齋的薰青豆》。

關於送茶的詩句

阿{彌女}送茶相向語東村定昏來送茶軍將送茶驚諫議

關於送茶的成語

端茶送客茶飯無心送佛送到西天茶餘飯飽三茶六飯送佛送到西清茶淡飯送抱推襟浪酒閒茶殘茶剩飯

關於送茶的詞語

茶餘飯飽三茶六禮殘茶剩飯浪酒閒茶酒後茶餘稽疑送難茶飯無心三茶六飯送抱推襟清茶淡飯

點此查看更多關於送茶的詳細信息

青豆茶的介紹

青豆茶是江南杭嘉湖一帶傳統的休閒飲品,早在南宋時就在當時的京城臨安的茶館中流行開來,後傳至全百姓家中,沿襲至今。一爐旺火,一卷閒書,一杯濃香青豆茶是舊時江南小康之家常見的風景畫卷。青豆茶口味微鹹而鮮香,深得當地人的喜愛,尤其是婦女更是將它演化成獨特的茶藝形式--打茶會。

帶"豆"字的詩句有哪些

《贈別·其一》

作者:杜牧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

陶淵明《歸田園居》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溼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清平樂

(村居)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青豆茶有什麼特點和功效

青豆茶的特點解渴生津,還有健胃強身、提神補氣之功效。

青豆茶是江南杭嘉湖一帶傳統的休閒飲品,早在南宋時就在當時的京城臨安的茶館中流行開來,在浙江杭嘉湖農村裏,那裏的農民待客熱情,常用青豆茶來款待客人。青豆茶口味微鹹而鮮香,深得當地人的喜愛,農婦們流行輪流做東,鄰里邀請喝鹹茶,稱之爲“打茶會”。

青豆茶的沖泡很講究,主料是烘青豆,佐料有:切成細絲的蘭花豆腐乾、鹽漬過的橘皮、桂花、胡蘿蔔幹、炒熟的芝麻、紫蘇子。將各種配料放在茶盅裏,衝入開水,稍候片刻即可品飲。味道鮮美,清香撲鼻,湯色紅綠相映。飲用後解渴生津,還有健胃強身、提神補氣之功效。

擴展資料  

青豆茶的起源

青豆茶的歷史源頭更久遠,上要追溯到遠古大禹治水時期。相傳當時,氏族部落有個首領叫“防風”,在治水時患上風溼,當地人就用野芝麻和野橘子皮泡製了這樣一碗茶水去寒氣,而烘乾的青豆則算是茶點。

防風邊吃邊喝,一不小心將青豆掉入茶水中,不曾想防風喝後神力大增,治水成功。從此,當地人就拿這種歪打正着的茶水來招待客人,美其名曰“防風神茶”,後來茶聖陸羽還將其寫入《茶經》,強調了“防風神茶”的功效。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青豆茶

薰青豆茶

 早上,看見錢老師帶來了一袋薰青豆放在辦公桌上,竊喜。薰青豆是吳江西片的特產。薰青豆茶是西橫頭人款待貴客的。

    第一次吃到薰青豆茶是都高中的時候,記得是震澤的徐同學帶來的。之前我不知道那個黃豆能用來泡茶吃的。雖然同是吳江縣的,然十里不同俗。我們這兒不管是嫩黃豆還是老黃豆都只是用來做菜的。頂多是把老黃豆炒熟後當零食吃。

      後來曉得吳江西片過年招待客人要泡一杯薰青豆茶,而我們這兒則一般用飯餈幹泡茶招待客人的。

     薰青豆和飯餈幹一樣,雖然商店裏也有得賣,但唯有農家自己製作的纔好吃。

    久違的薰青豆一下下激起我心底的饞蟲。更何況,錢老師帶來的薰青豆裏夾雜着胡蘿蔔幹。不等錢老師開口,我就說:“我們先泡杯薰青豆茶了吃”,一邊早就準備好了杯子。

    抓一把放進杯裏,再注入開水。那青青的豆子和紅紅的胡蘿蔔粒在杯中糾纏着漂浮不定,一股淡淡的清香隨着升騰的熱氣溢滿整個辦公室。我迫不及待的嘗一口,雖然有一點燙,但那鹹中帶一絲絲甜的味道真的非常的美妙。

喝完杯中的水,感覺有一股芬芳馥郁的氣流在五臟六腑裏氤氳,甚是清爽。這時再吃杯底之物,薰青豆是糯而穌爛,胡蘿蔔粒甘甜爽口。

    不巧的是,錢老師和朱老師都有點上火,沒把薰青豆茶吃完,而我卻是三下五除二就吃光光了。

喝烘青豆鹹茶的好處

青豆茶,因其顏色之青,風味之純,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世俗生活裏,淵源延綿,厚實可親。下渚湖的青豆茶,稱防風茶,是由烘豆、橙子皮、芝麻、筍乾等配茶葉泡成,香味獨特。

烘青豆茶是仁和鎮流傳的一種喝茶方式,在茶水中放入烘青豆、伴鹽的枳子皮、野芝麻、胡蘿蔔丁、筍尖、豆腐乾丁等,沖泡成一碗色香味俱佳的鹹茶。客人到家,作爲待客之道,主人必定先上一碗烘青豆茶,聞之清香撲鼻,喝之解渴生津,還具有健胃強身、提神補氣的功效。

青豆茶的沖泡配料十分講究,主料是烘青豆,佐料有切得很細的蘭花豆腐乾、鹽漬過的桔皮、桂花和頂先製備的胡蘿蔔幹,再加炒熟的芝麻和紫蘇籽。將各種配料料放在茶盅裏,衝入開水,稍候片刻即可品飲。青豆茶不僅味道鮮美,而且湯色"葉底"紅綠相映,炒青豆的綠色、胡蘿蔔和桔皮的紅色、蘭花豆腐乾的玉色、芝麻糙米色和紫蘇籽的褐色。還有桂花散佈在其中,零點可謂五彩繽紛。

烘豆茶的由來(烘豆茶的由來和典故)

1、薰豆茶的由來

流傳於浙江湖州德清、餘杭一帶民間關於防風氏的傳說。防風氏是與大禹同時的另一位治水能人,防風氏曾在浙江一帶治水,當地百姓曾用橘皮、野芝麻泡茶,爲他_溼驅寒,另以土產烘青豆佐茶。防風氏性急,將豆倒入茶中,他連茶湯帶烘豆一口吃。這樣吃了以後呢,防風氏更加力大無邊,治水業績更加輝煌。這種飲茶習俗沿襲了2800多年,被1200多年的唐代茶聖陸羽所記載,從此,湖州、杭州、嘉興等城鄉吃薰豆茶越來越講究。

流傳於太湖畔的江蘇吳江一帶關於伍子胥的傳說。1700多年前吳國大將伍子胥曾在今吳江市廟港鄉開弦弓村屯兵,他在拉弓箭時用力過猛,造成地石震動變形,成立弓弦狀而得地名。當地百姓對伍子胥將軍屯兵苦楝,看在眼裏,記在心裏。自發地採集土產青豆肉烘乾,以充軍糧,爲勞伍將軍吃力口乾,就用開水沖泡,還加些茶葉,成了香噴噴、仙津津的薰豆茶,從此這種吃茶方法就在太湖沿岸流傳。

2、薰豆茶又稱烘豆茶,江浙一帶尤以湖州南潯爲主的地方傳統飲茶習俗。是一道以薰豆爲主料,加上其它輔料一齊沖泡而成的茶點。輔料一般爲胡蘿蔔幹、桔皮、桂花、芝麻和綠茶葉之類,另有講究的人家還加入震澤黑豆腐乾、扁尖、筍尖或青橄欖等等。

小小的青豆竟然有很多功效,你知道有哪些功效嗎?

青豆含有蛋白質,不僅量高而且質優,可與肉、蛋中的蛋白質相媲美,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是植物食物中唯一含有完全蛋白質的食物。青豆適合更年期婦女、糖尿病和心血管病患者食用,同時腦力工作者和減肥者也非常適合食用青豆,這類人羣食用青豆可以改善疾病和身體狀況。青豆富含B族維生素、銅、鋅、鎂、鉀、纖維、雜多糖類。青豆不含膽固醇,可預防心血管疾病,並減少癌症發生。每天吃兩盤青豆,可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青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

青豆茶,因其顏色之青,風味之純,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世俗生活裏,淵源延綿,厚實可親。下渚湖的青豆茶,稱防風茶,是由烘豆、橙子皮、芝麻、筍乾等配茶葉泡成,香味獨特。,還含有豐富的卵磷脂和鈣、鐵、磷、維生素 B、維生素A、維生素E、葉酸、煙酸、生物素、大豆黃酮甙等營養物質,可促進骨骼的發育,糾正骨 質脫鈣,青豆中還含有兩種類胡蘿蔔素:α-胡蘿蔔素和β-胡蘿蔔素。2010年,美國疾控中心根據一項長達14年的跟蹤研究發現,血液中α-胡蘿蔔素的含量越高,個體的壽命越長。

維生素A2,可以有效地促進人體的生長髮育。二、可以有效地防治心血管疾病,有效的減少癌症的發生。三、可以有效地保持血管彈性,有防止脂肪肝形成的作用。青豆還是我們攝取維生素A、維生素C和維生素K,以及維生素B的主要來源食物之一,它可以給我們提供鈣,磷,鉀,鐵,鋅,硫胺素和核黃素等營養元素。 青豆中富含皁角苷、蛋白酶抑制劑、異黃酮、鉬、硒等抗癌成分,對前列腺癌、皮膚癌、腸癌、食道癌等幾乎所有的癌症都有抑制作用。

關於紅豆的詩詞

豆科 紅豆。喬木。春季開花,蝶形花冠,白色或淡紅色,圓錐花序。莢果木質,長橢圓形,種子鮮紅色,光亮。產於中國中部和華東地區,供觀賞;木材堅重,紅色,花紋美麗,爲優良的雕刻和細木工用材。亦稱“相思格”、“相思樹”、“孔雀豆”

《文選·左思〈吳都賦〉》:“楠榴之木,相思之樹。”劉逵注:“相思,大樹也。材理堅,斜(邪)斫之則文可做器。其實如珊瑚,歷年不變,東冶有之。”

古代傳說,戰國時宋康王舍人韓憑之妻何氏美,康王奪之。韓憑自殺。何氏也投臺而死,遺書願合葬。康王怒,使里人分埋之,兩冢相望。宿昔之間,有大梓木生於兩冢之端,旬日而合抱,根枝交錯,又有雌雄鴛鴦棲宿樹上,晨夕不去,交頸悲鳴。宋人哀之,因稱其木爲相思樹。見幹寶《搜神記》卷十一。

詩句:

相思 ·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現代·萬寬

相思數紅豆,一粒一偷笑。

可恨明月君,卻將赬顏照。

1.韓憑夫妻死,作梓,號曰相思樹。(三國魏·曹丕《列異傳》)

2.戰國宋國韓憑夫妻殉情而死,兩冢相望,“宿昔之間,便有大梓木生於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體相就,根交於下,枝錯於上。又有鴛鴦雌雄各一,恆棲樹上,晨夕不去,交頸悲鳴,音聲感人。宋人哀之,遂號其木曰“相思樹”。相思之名,起於此也。(晉·幹寶《搜神記》)

3.戰國時,衛國苦秦之難,有民從徵,戍秦不返,其妻思之而卒。既葬,冢上生木,枝葉皆向夫所在而傾,因謂之相思木。(樑·任昉《述異記》)

4.楠榴之木,相思之樹。(晉·左太沖《吳都賦》)

5.相思,大樹也,其材理堅強,邪斫之則有文,亦可作器。其實赤如珊瑚,歷年不變。東冶有之。(東漢·劉熙)

6.相思子圓而紅。故老言:昔有人歿於邊,其妻思之,哭於樹下而卒,因以名之。(北宋·李頎《古今詩話》)

7.豆有圓而紅、其首烏者,舉世呼爲相思子,即紅豆之異名也。其木,斜斫之則有文,可爲彈博局及琵琶槽。其樹也,大株而白枝,葉似槐,其花與皂莢花無殊。其子若扁豆,處於甲中,通身皆紅。李善雲:“其實赤如珊瑚”,是也。(唐·李匡乂《資暇集》)

8.紅豆本名相思子,其葉如槐,莢如豆。子夏熟,珊瑚色,大若芡實,微扁。其可以飼鸚鵡者,乃蔬屬藤蔓子,細如綠豆,而朱裳黑啄,結實甚繁,乃籬落間物,無足貴也。其木本者,樹大數圍。結子肥碩可玩。(清·屈大均《廣東新語》)

9.按古今詩話雲,相思子圓而紅。故老言:昔有人沒於邊,其妻思之,哭於樹下而卒,因以名之。此與韓馮冢上相思樹不同,彼乃連梓木也。或雲即海紅豆之類,未審確否。”(明·李時珍《本草綱目》)

10.海紅豆樹高二三丈,宋祁益部方物略雲:結莢枝間,其子累累珠綴。若大紅豆而扁,皮紅肉白以得名,蜀人用爲果飣。(《九通通志》)

11.相思豆樹高三四丈,有莢如皂莢而細,每枝四五莢,如攢一處,長一寸而大僅如指。子三四粒綴莢中,冬間莢老裂爲兩片,盤縮如花朵,子猶不落。其子如豆之細者而扁,色如點朱,珊瑚不能比其彩也。餘索的合許。(明·徐霞客《徐霞客遊記·粵西遊日記四》)

傳說

顧山,位於無錫、常熟、江陰、張家港四縣(市)交界處,屬江陰,它是在南宋時就形成的古鎮。顧山高50餘米,狀如蹲貓回顧,故名。山上有古烽火臺16處,山麓原有樑代古寺——香山寺,還有天香閣。顧山東北六七裏,有紅豆樹。

顧山紅豆樹,相傳爲樑代昭明太子所植。昭明太子蕭統(501—503),是樑琥帝蕭衍的兒子,愛好文學,曾在顧山香山寺觀音院內文選樓編修《昭明文選》。現在天香閣遺址尚留有元、明、清殘碑斷碣,其中有清乾隆四年的《重修顧山文選樓碑記》和《重修昭明太子讀書樓碑記》。又說紅豆樹址所在地原爲庵堂,北宋時有一僧人從外地移來這棵紅豆樹,從此人們把庵堂稱爲紅豆庵,所在村莊叫紅豆村。《江陰縣誌》載:此樹在元時曾一度枯槁,至清乾隆時復蔭,咸豐六年大旱,此樹結果累累。1918年,徐九鏞寫有《顧山訪紅豆樹記》,1934年吳宜生寫有《顧山紅豆記》。

紅豆樹原老樹主幹已腐朽,尚能看到直徑1米左右的樹幹。現存綠葉繁茂開花結子的樹,可能就是清乾隆以後再生的兩析分枝。樹高10米,冠蔭周圍50米,南分枝腰圍1.23米,北分枝根部連枝腰圍2.90米,上生三分枝,腰圍分別爲1.17.1.85.1.50米。大樹南2米處,1982年生一新枝,高0.7米。南牆北,1983年又生一新枝,高0.45米。這兩株新枝,均爲大樹的連枝。據查,紅豆樹曾在1937年結子一次,1956年也開花結子一次,1975年至1985年先後開花結子4次,其中1983年最盛,採得紅豆子1600顆,1985年只採得7顆。這棵紅豆樹,每年5月1日左右發芽,13-20日開花。秋子熟,10月採摘。其葉如槐,其莢如豆子,大若芡肉,形如心房,顏色殷紅微紫。古人以爲相思的象徵,故名“相思子”。1982年,江陰縣在紅豆樹四周築圍牆,建成紅豆院,庭院南北長18.16米,東西闊15.66米,面積270平方米。院內圓洞門向北,內置一條東西向走廊,廊壁置4個玻璃櫥,陳列紅豆子和名人爲紅豆樹寫的詩文。

江蘇省江陰市顧山鎮有座紅豆村,紅豆村有座紅豆院,紅豆院裏有棵千年紅豆樹。

顧山紅豆院內的這棵紅豆樹,相傳爲樑代昭明太子手植,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被列爲重點保護文物。進入紅豆院,我們見到這棵稀珍古樹高大挺拔,枝幹支撐到數十米外,形同巨傘,雖歷盡千年滄桑,但仍生機盎然,枝繁葉茂。據管理人員介紹,此株紅豆樹每三至五年開一次花,結一次果。春夏之交開花,其色潔白。秋末結果,豆莢爲茶色,狀若雞心。剝開豆莢,便是一粒心臟形的紅豆,燦若雲霞。

紅豆樹在江浙一帶十分稀少,千年古樹,更屬罕見。顧山紅豆有一個特點,就是顆粒特別碩大,這是別處的紅豆難以比擬的。紅豆樹在我國爲保護植物,又由於數年纔開一次花結一次果,所以種子便顯得格外珍貴。

唐代詩人王維在《相思》一詩中寫道:“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現代詩人劉大白在獲得一莢雙粒的“雙紅豆”後,曾激動地寫下《雙紅豆》一詩:“豆一粒,人一囊,紅豆雙貯錦囊,故人天一方。似心房,當心房,偎着心房密密藏,莫教離恨長。”所以,紅豆又被稱爲“相思子”,自古以來便被當情的信物。紅豆,又被人們“吉祥壓邪”之物。人們將殷紅似火、光鑑玲瓏的紅豆,嵌在戒指、手鐲、項鍊等貴重飾物上隨身佩戴,祈求幸福。

在今天,紅豆不僅僅被當情的信物,許多人還借紅豆寄託對祖國、對故鄉和親朋的眷念之情。1949年初期,顧山紅豆村人民,曾精選8粒大紅豆寄給,以表達對人民領袖的感激與眷念之情。毛特意讓回信,對顧山人民表示感謝。近年來,許多海外遊子和港臺同胞,特意來顧山紅豆院觀光,並帶回幾粒紅豆珍藏,以寄託對祖國和故土的眷念之情。

紅豆七夕節來源於我國民間四大傳說之一——牛郎、織女的故事。由這一傳說形成的七夕節,在我國有着1000多年的歷史,貴在一個情字,重在一個思字。宋朝著名詞人秦觀曾寫下一首膾炙人口的詞作《鵲橋仙》來歌頌牛郎、織女愛情的真摯。《鵲橋仙》詞中寫到“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相思》詩中寫道: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一詞一詩雖然內容不同,但意境相通。我們可以想象牛郎、織女分居兩地,但以紅豆寄相思。今天,紅豆集團投入巨資,把傳統的民俗節日七夕和紅豆融爲一體,舉辦“七夕紅豆相思節”,是十分貼切的。周耀庭說,舉行“七夕紅豆·相思節”不是紅豆人一時心血來潮,更不是紅豆藉機炒作,紅豆要把“七夕紅豆·相思節”作爲一項長期工程,一個有重大意義的文化事業來做,他們準備用五個五年計劃來推廣“七夕紅豆相思節”,以期喚醒國人弘揚自己的民族文化,重視自己的傳統民族節日。時至今日,七夕紅豆相思節已過完了自己的第一個五歲生日,在社會上也引起了巨大反響。詩人余光中稱讚紅豆此舉是“以紅豆抵抗玫瑰”;賀敬之興之所至,揮毫寫下“七月初七日,紅豆相思節”;著名畫家、作家馮驥才對紅豆弘揚民族文化,拯救傳統節日所作的貢獻給予了高度評價。現在全國各地許多城市都在歡慶相思節,如江蘇無錫千里馬電動車舉辦唱響紅豆相思節活動,南京和遼寧等地一些企業和商家也在紅豆相思節當天舉辦各種慶祝活動,紅豆集團的首倡之功不可抹殺。

紅豆

詞曲:毛慧

演唱:江凱文

電視劇《浪漫的西街》主題歌

河水見清幽

桑樹見消瘦

南來又南去的燕子帶走相思愁。

人約黃昏後,是種懶散的自由

想起紅豆,放下思愁,面容會依舊?

誰到鵲橋東,望眼越重樓?

幾步徘徊是種情願的等候,

誰在鵲橋東,望眼看不夠?

四步一停,三步一走,兩步一擡頭…

背起行裝,忘記重量,挽起了衣袖,

相思紅豆依舊,能否再住一宿…

放下竹簍,端起水酒,醉了的溫柔,

別把紅豆帶走,怕你遠走遲遲不願回首

誰到鵲橋東,望眼越重樓?

幾步徘徊是種情願的等候,

誰在鵲橋東,望眼看不夠?

四步一停,三步一走,兩步一擡頭…

背起行裝,忘記重量,挽起了衣袖,

紅豆相思依舊,能否再住一宿…

放下竹簍,端起水酒,醉了的溫柔,

別把紅豆帶走,怕你遠走遲遲不願回首

娟秀的雲鬢,舊澀的長裙,

物是人遷,不過幾年,誰在此留名。

修葺的屋頂,是片閉日的白雲。

可以忘我,不能忘情,夢寐的風景。

紅豆

歌手:鄧麗君 演唱

鄧麗君演唱

相思豆相思豆

生在南國

是你把它送給我

小紅豆小紅豆

每天陪我

訴說你想我

你的心我的心

長相思情交流

雖然相聚少離別多

我要你再愛我

豆一顆心一顆

真情相守

相思常在兩心頭

你一顆我一顆

相逢時侯

愛情真成熟

還沒好好的感受與

雪花綻放的氣候

我們一起顫抖

會更明白什麼是溫柔

還沒跟你牽着手

走過荒蕪的沙丘

可能從此以後

學會珍惜天長和地久

有時候 有時候

我會相 文章信一切有盡頭

相聚離開都有時候

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

可是我 有時候

寧願選擇留戀不放手

等到風景都看透

也許你會陪我看細水長流

還沒爲你把紅豆

熬成纏綿的傷口

然後一起分享

會更明白相思的哀愁

還沒好 方大同好地感受

醒着親吻的溫柔

可能在我左右

你才追求孤獨的自由

有時候 有時候

我會相信一切有盡頭

相聚離開都有時候

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

可是我 有時候

寧願選擇留戀不放手

等到風景都看透

也許你會陪我看細水長流

有時候 有時候

我會相信一切有盡頭

相聚離開都有時候

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

可是我 有時候

寧願選擇留戀不放手

等到風景都看透

也許你會陪我看細水長流

中醫養生茶配方?

  中醫養生茶怎麼製作呢?喝茶的好處有很多,尤其是中藥養生茶,看看中醫的中藥養生茶配方,大家都可以試着喝來養生。下面是我爲大家收集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一、養胃茶:丁香茶

  功效:溫中壯陽,下氣降逆;養胃,調理胃寒

  喝法:丁香茶葉5克,每日飯前或飯後半小時沖水喝。

  二、降脂減肥茶:荷錢茶

  荷葉可擴張血管、降血壓、降血脂,同時還能兼顧減肥;生山楂片可降脂、降壓、開胃促消化;決明子可通便、明目、降血脂。

  做法:鮮荷葉***荷錢***一片洗淨切片,山楂6克,決明子9克,桑葉6克,羅漢果3克

  用量:煮水,或用袋泡荷錢茶開水衝,可每天喝,女性經期時別喝。

  三、谷谷丁茶

  功效:可清熱解毒,利尿,消炎。特別適合哺乳期乳腺炎、急性扁桃體炎、咽炎患者。

  做法:谷谷丁茶5--10克,開水沖泡,每天都可以喝。

  四、助眠茶:百合棗仁茶

  功效:清心安神,助眠

  做法:百合15克、酸棗仁15克、枸杞子5克、小麥5克、桂圓10克和茯苓10克,清水熬煮,或直接沖泡袋泡百合棗仁茶,每日睡前半小時溫服。

  這些都是中醫在多年實踐中總結的養生良方,日常養生多喝喝,少生病。

  中醫茶療養生的方法

  ***一***單味茶

  屬於中醫藥“七情合和”中的“單行”,只一味成方,故又稱“茶療單方”。茶的品種很多,有綠茶、紅茶、黃茶、黑茶、白茶、鳥龍茶,共6種基本型別。此外,還有再加上茶,包括花茶***茉莉花茶、玫瑰花茶等***、緊壓茶***黑磚、餅茶等***、萃取茶***濃縮茶、速溶茶等***。每種茶都有各白不同的茶療功效。

  ***二***茶加藥

  屬於中醫藥中配伍其他藥物而成的“複方”,故又稱“茶療複方”。配伍擬律主要與“同類相需”和“異婁相使”有關。這一婁的方劑白唐、宋以至元、明醫學著作中,屢見不鮮。在許多大型中醫學著作中,都列有“藥茶”的專篇,如《和劑局方》、《太平聖惠方》、《普濟方》等。古方中,以川穹茶調散最負盛名,首載於《和劑局方》,在宋朝已經廣爲應用。同類方還有菊花茶調散、川穹茶等。住民間經驗方中,以午時茶最爲重要,首載於清朝名醫陳修園所著《經驗百病內外方》,近代十分流行。同類方有天中茶、萬應甘和茶等。其他單驗方如薑茶治痢,乳香茶治心痛,海金沙茶治小便不通,冷白礬濃茶急救食物中毒等。現代研製的茶加藥,以針對減肥、降血脂、抗動脈硬化、降血壓、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等爲主,故多與澤瀉、荷葉、山檣、何首烏、菊花、桑寄生、決明子、夏枯草等同用。

  ***三***代茶

  代茶,實際上組方中並沒有茶,只是採用飲茶形式而已,用其他中藥“如造茶法”、“一依煎茶”法飲服,故有稱之爲“非茶之茶”者。其實,代茶療法古代早已有之,在唐朝名醫王燾所著《外臺祕要》中,已有“代茶”之詞。宋代的記載就更多了,如上文已述的《太平聖惠方》。又據宋代文獻《夢粱錄》的描述,當時在茶館中兼賣縮脾飲,即以烏梅、砂仁等煎湯代茶,略似今日的酸梅湯。由此可見,代茶雖然無茶葉,但白古以來與茶密切相關。代茶,視所用藥物質量而可用開水泡飲***較宜於質地輕鬆者***或略煎***宜於質地較堅厚者***。

  較常用作代茶的中藥有菊花、野菊花、密蒙花、銀花、金錢草、胖大海、番瀉葉、薄荷、佩蘭、藿香、茅根、蘆根、黨蔘、太子參、西洋參、人蔘、枸杞子、綠豆、陳皮、蒲公英、細辛、玫瑰花、桔梗、石斛、山萸、紅花、益母草、大黃、黃連、垂盆草、淫羊藿、刺五加、側柏、杜仲、羅布麻、竹葉、薏苡仁、荷葉、蓮子心、大青葉、陳皮、戚靈仙、青木香、丹蔘、車前草、紅棗、老薑等。

  另有一類代茶,繫於民間廣泛應用。l985年吳永寧等以柿科植物葉提取的山西茶、桂林天然維C茶及北京柿葉茶進行研究,發現可以用來預防癌症。我國有“南方人蔘”之稱的絞股藍含有豐富的人蔘皁甙,可以泡飲代茶,具有補中益氣、延年益壽、護肝、抗癌、降血脂等作用。民問用嫩槐葉蒸熟曬乾,煎服如飲茶法,有清熱止血、益氣祛邪、明目等作用。玉米鬚煎湯代茶,在民間有廣泛的流傳,具有利尿、利膽、降低血糖等作用。松針含有多種營養素與活性成分,用以代茶可以調整心肌功能、降低血脂、增加人體鈣質,並對風溼痛、牙痛有效。

  桑樹的嫩芽經炒制後可以代茶,稱爲桑芽茶,在蠶桑地區已有悠久的應用歷史,對於感冒、發熱、頭痛、咳嗽有良效。桂花可代茶泡飲或加入羹類食品中,具有鎮靜止痛、通氣健胃的作用不但飲湯,而且食豆,有和中健胃的作用。仙茶是福建的茶科植物石筆木,其嫩葉可治感冒、痢疾。老鷹茶是川產的樟科植物,其嫩葉曬乾後可以代茶,觶暑止渴有良效。三七花茶,是雲南的特產,對高血壓、急性咽喉炎、高血脂、冠心病等有良效。最有趣的是鍋巴茶,吃起來有一種特殊的香味,並有補中和胃之效。杭州民間還用鹽青豆泡茶,稱青豆茶。

  茶療養生的主體—藥荼,是組方中含有或不含有茶葉的中草藥製備而成的,是具有防病治病、養生保健功能的一種中藥製劑。

標籤:詩句 青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