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書法體怎麼寫

1. 中國字體有幾種寫法比如黃

1、中國書法字體傳統講共有行書字體、草書字體、隸書字體、篆書字體和楷書字體五種,也就是五個大類。在每一大類中又細分若干小的門類,如篆書又分大篆、小篆,楷書又有魏碑、唐楷之分,草書又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書法體怎麼寫

2、題中所指的“黃”,是中國北宋時期四位書法家之一--黃庭堅。其他三人爲別爲:蘇軾,米芾(fú),蔡襄。這四個人大致可以代表宋代的書法風格,而且成就最高,故稱“宋四家”。

明清以來,有一些人認爲宋四家中的“蔡”原本應該是蔡京,後人不齒其爲人,所以把蔡京換爲蔡襄,並認爲蔡襄的藝術成就在蔡京之上。

擴展資料:

黃庭堅簡介:

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後世稱他黃山谷,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書法家。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

黃庭堅出於蘇軾門下,與張耒、秦觀、晁補之並稱爲"蘇門四學士",後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他最重要的成就是詩。詩論標榜杜甫,但是強調讀書查據,以故爲新,“無一字無來處”和“脫胎換骨,點鐵成金”之論。他在宋代影響頗大,開創了江西詩派。他又能詞,兼擅行、草書。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宋四家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黃庭堅

2. 如何寫出連筆字

首先要練眼,即認真讀帖。

宋代的書法家黃庭堅說:“古代人學習寫字不都是依靠臨摹,他們常常把古人的書法作品張掛在牆壁上,專心致志的觀看它,看準了才下筆。”唐朝的歐陽詢發現了晉代索靖寫的碑,愛不忍離,索性坐下讀碑三天。

讀的帖越多,眼力就會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寫纔好,好在哪裏。有一個成語叫“眼高手低”,我認爲:眼高是手高的前提。

發現不了美,不知什麼是美,就更談不上創造美了。有不少同學以爲書寫潦草是所謂的行書,導致他們以醜爲美的原因是他們“眼低手也低”。

其次要練腦或說練心。在細心觀察的基礎上還要把寫得好的範字牢牢地記在心裏,把其字形深深地刻在大腦裏,無論何時,一旦提到這個字,馬上就能想出這個字在字帖上的形狀。

做到胸有成帖,腦有成字。 第三要練手。

練眼和練腦是爲了搞清字該怎樣寫。心中能想出字的最好效果,手中不一定能寫出這種最好效果,因爲腦不一定能指揮得了手,手不一定能指揮得了筆。

練手就是要達到心手一致,手筆一致的境界,所以練手也是至關重要的。練手主要是練指力、練腕力、練手感。

寫字的時間長了會感到手指發痛,手腕發酸,手不聽使喚,多鍛鍊這一現象就會消失。經常幫老師在黑板上抄題的學生和辦黑板報的學生寫字往往又快又好,他們的指力和腕力就是如此練出來的。

還要注意練手感,讓大腦能指揮手,感覺到筆變成了手的一部分,變成了手的延伸,手能輕鬆的指揮筆,想快則快,想慢則慢,想輕則輕,想重則重,想寫出什麼樣的效果就能寫出什麼樣的效果。 第四要練結構,因爲練字的關鍵是掌握字的結構。

字的結構是指字的筆畫的長短比例及筆畫間的穿插避讓關係。謝曉東在歌曲《中國人》中唱道:“最愛寫的字啊是先生教的方塊字,方方正正做人要象他……”“方方正正”概括了漢字的結構特點。

掌握了漢字的結構,寫出了方方正正,結構美觀的黑體字,將其筆畫稍加變化就能寫出宋體、魏體、楷體、仿宋體、龐體、司馬體、隸書等各種字體的漢字。如果掌握不住漢字的結構,無論如何對字的筆畫進行修飾,進行美化,都是難看的贅物,越變越難看。

所以掌握字的結構,寫好黑體字是練好一切字體的關鍵和基礎。 第五要練筆畫。

不少同學練過書法,他們從楷書練起,許多運筆的規則都忘了,只記住了頓筆。結果寫出來的字拖拉累贅,狀如鬼畫符。

我提倡大家從黑體字練起,抓住字形,取消頓筆。下面我給大家介紹幾種常用筆畫的寫法和大多數同學在書寫這些筆畫時容易出現的毛病: ①點,由左上方向右下方運筆,有一個運筆過程。

注意“點”也是有長度的,不能厾成圓點。 ②橫,由左至右平等運筆。

關鍵是“橫要平”,不能一頭高一頭低,或頓筆頓成波浪形。根據方塊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長短,不要太短或太長。

③豎,從上往下垂直運筆。關鍵是“豎要直”,不能左右歪斜,更不能寫成豎鉤。

根據方塊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長短,不要太短或太長。 ④撇,從右上方往左下方運筆,不要寫成點撇或橫撇。

⑤折,寫折筆時,折角宜方不宜圓。不要在轉角處大肆頓筆,寫成脫肩的兩個鈍角,要寫成一個直角。

這樣寫出來的字,如用圓珠筆寫,就是類似火柴棍的幼圓體美術字;如用鋼筆書寫,就是標準的黑體字。雖然筆畫單調,但只要結構準確,照樣美觀好看。

就像蹲馬步是練武術的基本功一樣,橫平豎直是寫漢字的基本功。許多人寫不好字的原因就是橫不平豎不直、結構不準確。

如果結構不對,筆畫的變化再豐富也寫不出好字來。 3.練字的一般步驟 在練習黑體字,掌握字的結構,練好基本功的基礎上,可以選定自己喜歡的字體進行練習。

選定字體的過程叫選帖,在選帖的基礎上,還要經過讀帖、描摹、臨帖、背帖、創作五步。 第一步讀帖。

帖上漢字的讀音我們都知道,無需再讀。讀什麼?讀字形,讀結構,讀筆畫,分析揣摩字的筆畫特點及筆畫間的相互關係。

例如:我們讀黑體字的“中”,要讀出“中”的一豎穿過了“口”的正中間,“口”字稍扁,橫的長度是豎的長度的二倍,中間的長豎被“口”字的下橫分成長度相等的兩段,其上段又被“口”字的上橫分成長度相等的兩段。這就是讀字形,讀結構。

不同字體,筆畫具有不同特點,硬筆書法筆畫的變化並不明顯,也不易爲中學生所掌握,這裏就不再多說了。 第二步描摹。

“描”指的是描紅,即初學者在印好的紅字帖上沿筆跡用藍筆描寫。“摹”指摹帖,即用透明紙覆在範字上,沿紙上的字影一筆一畫的寫,又叫寫仿影。

第三步臨帖。指把字帖置於一旁,看着字帖一字一字地寫在作業紙上,這種方法有利於掌握字的筆法筆意,但不易掌握字的結構。

第四步背帖。指在臨帖的基礎上把字帖去掉,根據自己的記憶,回憶字帖上的字形,將其寫在作業紙上的方法。

這是練好字的關鍵一步,只有對所寫的字精審細察,成竹在胸,才能下筆有神,準確無誤。寫字的時候,如能在所寫的白紙上看到要寫漢字的準確字形,做到“成字在紙,成字在胸”,下筆如描紅,寫一手好字就不成問題了。

第五步創作。在掌握了字帖上的字的寫法的基礎上,觸類旁通,悟出字帖上沒有的字的寫法。

根據自己表情達意的需要,寫出。

3. 這種書法是什麼體,用什麼寫的

瘦金體 宋徽宗 趙佶的最具代表性的 就是這書體和工筆花鳥

代表作有千字文 穠芳詩帖 夏日 複製一段百度知道的文字:

另外,徽宗獨創的瘦金體書法獨步天下,直到今天相信也沒有人能夠超越。這種瘦金體書法,挺拔秀麗、飄逸犀利,即便是完全不懂書法的人,看過後也會感覺極佳。傳世不朽的瘦金體書法作品有《瘦金體千字文》、《欲借風霜二詩帖》、《夏日詩帖》、《歐陽詢張翰帖跋》等。此後八百多年來,迄今沒有人能夠達到他的高度,可稱爲古今第一人。

瘦金體比較特殊,一般都是毛筆書寫。不過秀麗筆之類的軟筆也可以寫出點形狀來

另外也有人用鋼筆臨寫千字文 穠芳詩帖之類的

附圖:

參考資料:/link?url=eFxwW_2In1JDJD8fY7g1DvvKykb_UVVtUiKMELgwg2jrY3thm-Vw9HPwbfbQcSA1

標籤: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