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養生保健 > 

天會下雪是因爲什麼呢?

因爲冬天溫度低,地面的溫度都在零度以下,而高空雲層的溫度就更低了。雲中的水汽直接凝結成小冰晶、小雪花,當這些雪花增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氣流託不住它了,它就從雲層裏掉到地面上來,就是下雪了。

天會下雪是因爲什麼呢?

熱空氣在上升過程中逐漸冷卻,空氣中的水汽凝結成冰晶,或是空氣經過凝華直接變成冰晶。高空的冰晶聚集在一起,以雪花的形式降落到地面。

高空的水蒸氣遇到類似灰塵的細小物質,就會以其爲核凝結成下水珠,等空氣承受不住它的重力時就會降落,這就是雨。如果雨水遇到冷空氣就會凝結,形成雪或者冰雹。

下雪是一種自然現象,由於天空中氣象條件和生長環境的差異,造成了形形色色的大氣固態降水。這些大氣固態降水的叫法因地而異,因人而異,名目繁多,極不統一。爲了方便起見,國際水文協會所屬的國際雪冰委員會,在徵求各國專家意見的基礎上,於1949年召開了一個專門性的國際會議,會上通過了關於大氣固態降水簡明分類的提案。這個簡明分類,把大氣固態降水分爲十種:雪片、星形雪花、柱狀雪晶、針狀雪晶、多枝狀雪晶、軸狀雪晶、不規則雪晶、霰、冰粒和雹。前面的七種統稱爲雪。爲什麼後面三種不能叫做雪呢?原來由氣態的水汽變成固態的水有兩個過程,一個是水汽先變成水,然後水再凝結成冰晶;還有一種是水汽不經過水,直接變成冰晶,這種過程叫做水的凝華。所以說雪是天空中的水汽經凝華而來的固態降水。(右圖爲十種大氣固態降水示意圖,從上向下分別爲:雪片、星形雪花、柱狀雪晶、針狀雪晶、多枝狀雪晶、軸狀雪晶、不規則雪晶、霰、冰粒、雹)。

雨 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陽光的照射後,就變成水蒸氣被蒸發到空氣中去了。水汽在高空遇到冷空氣便凝聚成小水滴。這些小水滴都很小,直徑只 有0.01~0.02毫米,最大也只有0.2毫米。它們又小又輕,被空氣中的上升氣流託在空中。就是這些小水滴在空中聚

形成機制

條件

在天空中運動的水汽怎樣才能形成降雪呢?是不是溫度低於零度就可以了?不是的,水汽想要結晶,形成降雪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水蒸氣上升到達大氣層遇冷液化成水滴變成雲, 後來雲負重不了就從天空降下來形成雨, 雪就是溫度過低的水滴,是雨的結晶固體。 下雪時天空是彤雲密佈的,呈暗灰色。

一個條件是水汽飽和。空氣在某一個溫度下所能包含的最大水汽量,叫做飽和水汽量。空氣達到飽和時的溫度,叫做。飽和的空氣冷卻到以下的溫度時,空氣裏就有多餘的水汽變成水滴或冰晶。因爲冰面飽和水汽含量比水面要低,所以冰晶生長所要求的水汽飽和程度比水滴要低。也就是說,水滴必須在相對溼度(相對溼度是指空氣中的實際水汽壓與同溫度下空氣的飽和水汽壓的比值)不小於100%時才能增長;而冰晶呢,往往相對溼度不足100%時也能增長。例如,空氣溫度爲-20℃時,相對溼度只有80%,冰晶就能增長了。氣溫越低,冰晶增長所需要的溼度越小。因此,在高空低溫環境裏,冰晶比水滴更容易產生。

太陽雪指的是一種天氣情況,邊出太陽邊下雪。被稱爲太陽雪。是一種自然現象,就是在大晴天的時候出着太陽下着雪。太陽雪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受冷空氣影響形成降雪,同時高層雲不足以遮住太陽,於是出現一邊下雪一邊出太陽的天氣現象。 形成原因 “太

另一個條件是空氣裏必須有凝結核。有人做過試驗,如果沒有凝結核,空氣裏的水汽,過飽和到相對溼度500%以上的程度,纔有可能凝聚成水滴。但這樣大的過飽和現象在自然大氣裏是不會存在的。所以沒有凝結核的話,我們地球上就很難能見到雨雪。凝結核是一些懸浮在空中的很微小的固體微粒。最理想的凝結核是那些吸收水分最強的物質微粒。比如說海鹽、硫酸、氮和其它一些化學物質的微粒。所以我們有時纔會見到天空中有云,卻不見降雪,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往往採用人工降雪。

什麼會下雨 地面、河流、池塘、海洋、湖泊的水,受到陽光照射以後,也會變成水蒸氣升上天空。 因爲天空很冷,水蒸氣遇到冷空氣又會變成原來的水滴。 細小的水滴越積越多,就變成雲。 雲越變越大,因爲太重了,便慢慢地下降。 我們知道,越高的地

雪花的形成

雪都是從天空中降落下來的,怎麼會有不是在天空裏凝結的雪花呢?

雨 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陽光的照射後,就變成水蒸氣被蒸發到空氣中去了。水汽在高空遇到冷空氣便凝聚成小水滴。這些小水滴都很小,直徑只有0.01~0.02毫米,最大也只有0.2毫米。它們又小又輕,被空氣中的上升氣流託在空中。就是這些小水滴在空中聚

1773年冬天,彼得堡的一家報紙,報道了一件十分有趣的新聞。這則新聞說,在一個舞會上,由於人多,又有成千上百支蠟燭的燃燒,使得舞廳裏又熱又悶,那些身體欠佳的夫人、小姐們幾乎要在歡樂之神面前昏倒了。這時,有一個年輕男子跳上窗臺,一拳打破了玻璃。於是,舞廳裏意想不到地出現了奇蹟,一朵朵美麗的雪花隨着窗外寒冷的氣流在大廳裏翩翩起舞,飄落在悶熱得發昏的人們的頭髮上和手上。有人好奇地衝出舞廳,想看看外面是不是下雪了。令人驚奇的是天空星光燦爛,新月銀光如水。

水蒸氣上升到達大氣層遇冷液化成水滴變成雲, 後來雲負重不了就從天空降下來形成雨, 雪就是溫度過低的水滴,是雨的結晶固體。 下雪時天空是彤雲密佈的,呈暗灰色。

那麼,大廳裏的雪花是從哪兒飛來的呢?這真是一個使人百思不解的問題。莫非有人在耍什麼魔術?可是再高明的魔術師,也不可能在大廳裏耍出雪花來。

因爲冬天溫度低,地面的溫度都在零度以下,而高空雲層的溫度就更低了。雲中的水汽直接凝結成小冰晶、小雪花,當這些雪花增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氣流託不住它了,它就從雲層裏掉到地面上來,就是下雪了。

後來,科學家才解開了這個迷。原來,舞廳裏由於許多人的呼吸飽含了大量水汽,蠟燭的燃燒,又散佈了很多凝結核。當窗外的冷空氣破窗而入的時候,迫使大廳裏的飽和水汽立即凝華結晶,變成雪花了。因此,只要具備下雪的條件,屋子裏也會下雪的。

什麼會下雨 地面、河流、池塘、海洋、湖泊的水,受到陽光照射以後,也會變成水蒸氣升上天空。 因爲天空很冷,水蒸氣遇到冷空氣又會變成原來的水滴。 細小的水滴越積越多,就變成雲。 雲越變越大,因爲太重了,便慢慢地下降。 我們知道,越高的地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天空爲什麼會下雨下雪,下雪的天空是什麼顏色

水蒸氣上升到達大氣層遇冷液化成水滴變成雲,

後來雲負重不了就從天空降下來形成雨,

雪就是溫度過低的水滴,是雨的結晶固體。

下雪時天空是彤雲密佈的,呈暗灰色。

爲什麼會下雪?

下雪是降水的一種形式,氣象上稱之爲固體降水。雪花生長在一種既有冰晶又有過冷水滴的雲體裏,這種雲稱爲冰水混合雲。在這種雲體內,過冷水滴不斷蒸發成水汽,水汽便源源不斷地涌向冰晶的表面,再那兒凝華落腳,使冰晶逐漸增大形成雪花。雪花形成後便向下飄落,在飄落的過程中,碰上其他雪花時,常常粘附在一起,慢慢長大,遇到上升氣流時,小雪花上升的速度比大雪花快,小雪花趕上大雪花發生粘連,幾經反覆,便逐漸成爲直徑達幾釐米的像棉花又似鵝毛的雪團。當空氣中的上升氣流再也託不住這些雪花時,它們便從雲層中飄落下來,如果這時低層空氣的溫度在0℃以下,雪花降落到地面,這就是人們所見到的皚皚白雪。

雪花是怎麼形成的?雪花是空中的水蒸汽遇冷凝結成的。在一般情況下,水蒸汽先凝成水,然後才能結冰。雪花卻是直接由水蒸汽凝結成的。

雪花是什麼顏色?看起來,雪花是白的。實際上,雪是冰的晶體,冰晶是無色透明的。可是它的每一面都象一個小鏡子,反射光線的能力非常強,就顯示出了白顏色。

雪花有多大?雪花最大的直徑還超過2毫米。我們常見的鵝毛大雪,那種雪片似在降落過程中,許多雪花粘結在一塊形成的。

雪花有多重?雪花非常輕,五千朵7a6431333330323336到一萬朵雪花纔有一克重。一立方米新雪有六十億朵到八十億朵雪花。

雪花是什麼形狀?雪花的形狀千差萬別,每一朵雪花都是一件精緻的藝術品。到現在,已經知道雪花有兩萬種不同的圖案。不過它基本上是六角形的。

任務,請評最佳,謝謝、本回答被提問者採納

天空爲什麼會下雨,下雪,或者是出太陽?

什麼會下雨 地面、河流、池塘、海洋、湖泊的水,受到陽光照射以後,也會變成水蒸氣升上天空。 因爲天空很冷,水蒸氣遇到冷空氣又會變成原來的水滴。 細小的水滴越積越多,就變成雲。 雲越變越大,因爲太重了,便慢慢地下降。 我們知道,越高的地方,空氣越冷,所以聚在那裏的水滴會變成冰粒。 冬天天氣很冷,這些水滴變成的冰粒又會變成雪落到地面上。 下雪的時候,如果中途遇到溫暖的空氣,雪就會融化而變成雨落下來。 但是,離地面比較近的雲,也會變成雨落下來。 爲什麼會下雪? 冬天溫度相當低,地面的溫度也都在零度以下,高空雲層的溫度因此就更低了。雲中的水汽可以直接凝成小冰晶以及小雪花,這些雪花增大到相當程度時,氣流就託不住它了,就會從雲層裏掉到地面上來,這就是下雪了。 水是地球上各種生靈存在的根本,水的變化和運動造就了我們今天的世界。在地球上,水是不斷循環運動的,海洋和地面上的水受熱蒸發到天空中,這些水汽又隨着風運動到別的地方,當它們遇到冷空氣,形成降水又重新回到地球表面。這種降水分爲兩種:一種是液態降水,這就是下雨;另一種是固態降水,這就是下雪或下冰雹等。 大氣裏以固態形式落到地球表面上的降水,叫做大氣固態降水。e69da5e887aae799bee5baa631333337383866雪是大氣固態降水中的一種最廣泛、最普遍、最主要的形式。大氣固態降水是多種多樣的,除了美麗的雪花以外,還包括能造成很大危害的冰雹,還有我們不經常見到的雪霰和冰粒。 由於天空中氣象條件和生長環境的差異,造成了形形色色的大氣固態降水。這些大氣固態降水的叫法因地而異,因人而異,名目繁多,極不統一。爲了方便起見,國際水文協會所屬的國際雪冰委員會,在徵求各國專家意見的基礎上,於1949年召開了一個專門性的國際會議,會上通過了關於大氣固態降水簡明分類的提案。這個簡明分類,把大氣固態降水分爲十種:雪片、星形雪花、柱狀雪晶、針狀雪晶、多枝狀雪晶、軸狀雪晶、不規則雪晶、霰、冰粒和雹。前面的七種統稱爲雪。 爲什麼後面三種不能叫做雪呢?原來由氣態的水汽變成固態的水有兩個過程,一個是水汽先變成水,然後水再凝結成冰晶;還有一種是水汽不經過水,直接變成冰晶,這種過程叫做水的凝華。所以說雪是天空中的水汽經凝華而來的固態降水。(十種大氣固態降水形態:雪片、星形雪花、柱狀雪晶、針狀雪晶、多枝狀雪晶、軸狀雪晶、不規則雪晶、霰、冰粒、雹)。 雨和雪下完了太陽就出來了

冬天爲什麼會下雪呢?

因爲冬天溫度低,地面的溫度都在零度以下,而高空雲層的溫度就更低了。雲中的水汽直接凝結成小冰晶、小雪花,當這些雪花增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氣流託不住它了,它就從雲層裏掉到地面上來,就是下雪了。

能降雪的地方:

1、氣候區屬中緯度至高緯度(即大約於南迴歸線以南/北迴歸線以北地區)的地方就會有降雪的機會,如果於低緯度地方中有些地勢高於海拔2000米的中山或高原也有同樣的機會。

2、海洋氣流也能間接影響該區下雪的機會率,如果在高緯度地區一帶有較多暖流支配,會減低該區下雪的機會(例如日本本州至九州一帶)。

擴展資料

形成機制:

1、水汽飽和。

空氣在某一個溫度下所能包含的最大水汽量,叫做飽和水汽量。空氣達到飽和時的溫度,叫做*。飽和的空氣冷卻到*以下的溫度時,空氣裏就有多餘的水汽變成水滴或冰晶。因爲冰面飽和水汽含量比水面要低,所以冰晶生長所要求的水汽飽和程度比水滴要低。

2、空氣裏必須有凝結核。

有做過試驗,如果沒有凝結核,空氣裏的水汽,過飽和到相對溼度500%以上的程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433616136度,纔有可能凝聚成水滴。但這樣大的過飽和現象在自然大氣裏是不會存在的。所以沒有凝結核的話,地球上就很難能見到雨雪。凝結核是一些懸浮在空中的很微小的固體微粒。最理想的凝結核是那些吸收水分最強的物質微粒。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下雪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雪

下雪天爲什麼會打雷呢?

打雷,是夏天常見的天氣現象;下雪,多在冬天,這是兩種絕然不同的天氣現象。但是,只要某時某地的天氣形勢,具備了既能下雪,又有打雷的條件,這兩種絕然不同的天氣現象就能夠在一天裏同時出現。

冬天,當天空陰雲密佈,高空雲中的氣溫在0℃以下時,雲中的水汽就凝結成雪。雪花從雲中落下來,人們在地面上所看到的究竟是雪還是雨呢?這就要看近地面層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1333337396331幾百米以內的溫度了,如果近地面層的氣溫比較高,雪花降落時,就會在近地面層低空中重新融化,成爲雨滴,這時我們看到的就是落雨。相反,如果近地面層的氣溫比較低,雪花不能融化,這時就下雪了。一般來說,地面氣溫在3℃或2℃以下時,就會出現下雪的現象。

雷雨,是由於暖溼空氣受到某種原因(比如活動在冷空氣的上面,或是受到地形影響,如山脈的斜坡作用等等),向上擡升;當暖空氣急劇上升,產生積雨雲時,雷雨就很容易發生了。

我們再來看看1970年3月12日晚上,我國長江中、下游的天氣條件吧J當時近地面層的冷空氣,是從華北經黃海北部一帶流到長江下游來的,溫度很低,到了傍晚以後,長江中、下游的氣溫下降到o℃左右,這時具備了下雪的條件。當時在冷空氣的上面,又是怎樣的情況呢?從南方海洋上吹來的很強盛的暖溼空氣,在長江中、下游正好同冷空氣匯合,並且沿着低層冷空氣猛烈爬升,於是在將要下雪的層狀雲中發生了強烈的對流現象,形成了積雨雲,所以產生了一面下雪,一面打雷的天氣現象。

有人說:“下雪天打雷,從來沒見過,是種不吉之兆。”這多數是由於不認識天氣現象,受到舊社會封建迷信思想影響的毫無科學根據的無稽之談。

標籤:天會 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