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生活常識 > 

海南三月三風俗

海南三月三風俗

海南3月3日是什麼節 海南三月三風俗

海南農曆三月初三,是黎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黎族稱三月三爲“孚念孚”,爲預祝“山蘭”(山地旱谷)和打獵豐收的節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人們稱它爲“談愛日”。傳說,上古洪水時期,兄妹兩人躲在南瓜中倖存下來。至今在東方市東方鎮中方,每年農曆三月三,各地的黎族青年男女彙集一起,參加“三月三”盛會,載歌載舞、談情說愛。

自古以來,每年農曆三月初三,黎族人民都會身着節日盛裝,挑着山籃米酒,帶上竹筒香飯,從四面八方彙集一起,或祭拜始祖,或三五成羣相會、對歌、跳舞、吹奏打擊樂器來歡慶佳節。青年男女更是借節狂歡,以歌會友,以舞傳情,沉醉在幸福的愛河裏,直到天將破曉,纔會依依惜別,相約來年三月三再會。 黎族三月三有着非常廣泛的羣衆基礎。隨着時代的變遷,慶祝內容也日益多樣,但對歌、民間體育競技、民族歌舞、婚俗表演仍是最基本的內容。

2006年5月20日,黎族三月三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Ⅹ-12。

海南三月三主要活動

每年春天農曆三月三日,美孚方言男女着盛裝,帶着山欄米酒、竹簡香飯和糉子,從四面八方來到集會點,祭拜始祖。當夜幕降臨時,年長者聚飲敘舊,年輕男女則成羣結隊相會,人們通宵達旦對歌,以歌聲來傳達情意。

居住海南島南部地區的黎族,每逢“三月三”節,以豬頭、米酒和飯糰爲祭品,前往三亞落筆洞、甘石嶺山洞等地祈祖先賜平安。五指山合畝制地區黎族,於農歷三月的牛日,在畝頭家殺豬擺酒席,聚衆敲鑼打鼓歡跳祭祀祖先的舞蹈,慶賀春天帶來的福氣,爲未懷孕的婦女招福魂,祝願來日生男育女。

日期間,青年男女一般都要表演“跳竹竿”。如今,它已成爲此項活動由12人或16人蔘加,8人擺竿,4人或8人跳竿。活動在鑼鼓和音樂聲中開始,持竿的8人有節奏地使手中竹竿一開一合,跳竿的人則隨着竹竿的開合,在竹竿中跳躍、轉身。

此項活動也是黎族青年傳播愛情的一種手段。獲勝的姑娘常是小夥子追求的目標,而取勝的小夥子也往往是姑娘的心上人。

會場一般設在開闊的橡膠林裏,幽邃、涼爽、安謐:有時一對對情人悄悄離開篝火旁,小夥子把耳鈴掛在姑娘耳朵上,把鹿骨做的髮釵插在姑娘的髮髻上,姑娘把自己親手精心編織的七彩腰帶繫於情郎腰間,雙方信誓旦旦,相約第二年年三月三不見不散。

三月三是戀愛的節日

江蘇海州灣地形多山,山腳是海,海濱是山,山澗與大海相通。 一些欲求偶的大齡男女青年,以每年三月初三王母娘娘生日這天,用放船守船的方法實現偶配。

相傳凡靠這種天意桃花運偶配的,均爲幸福夫妻。 欲求偶的女青年,用海產的梭蟹殼或烏賊魚脊骨製作成船體,再安裝些舵、桅杆、帆蓬和順風旗等構件,與真船相似。再以魚骨、螺殼、魚眼、魚鱗等物,根據其天然造型,精心拼湊成鶴、小雞、小羊、盤龍等小動物,放在船艙內,作爲信物。

三月初三這天,從清晨到日落之前,三五成羣的女青年,既羞羞答答,又說說笑笑,小心翼翼地帶着自制的小船,到山上的密林處,不讓別人看見,將小船放入山澗,隨着漂有桃花瓣的水,向下遊海灘流去,這叫放船。 一些求偶的男青年亦在同時,到各個山澗出口處海灘守候。 凡上游漂流來的船,誰先發現即屬誰所得,很少有爭搶現象。 當衆人拭目遠尋時,也有些憨厚人從自己腳下撿得一隻船,這叫守船。 一般每年三月三都有一些放得出、守得到而成婚的。 也有些人船在中途擱淺受阻不得排解,多年放船守船沒有結果的。 每年放船、守船,總要留些笑料,足夠村人嬉笑一年的。 在放船、守船過程中,有一個嚴格的傳統俗規,男的不準上山,女的不準上灘,若男女見了面,將來成婚後會夫妻不和,還會受窮。 男青年一旦守得了船,就憑船上的信物,託媒打聽說親,只要女方及家長驗明信物是真,親事一提就成了。 其實除少數篤信天命桃花運之外,一些相好的男女青年,事先已約好放船的時間地點和信物特徵,許多以放船、守船所定之婚,雙方皆爲意中人。

標籤:風俗 海南 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