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特色美食 > 

紅豆年糕湯的做法是什麼?

材料 煮熟的紅豆25克,年糕塊10片,紅糖10克 做法 1、小鍋煮水,水開後倒入年糕塊至水再次沸騰。 2、倒入熟紅豆,再煮1-2分鐘。 3、最後加入適量紅糖就OK啦!

冷冷的冬天,最近都在下雨,最近買了年糕,最近買了新的鍋子,然後就用新鍋子做了暖暖的紅豆年糕湯,年糕裏都是紅豆的味道。不覺得燥熱的親,可以加2片姜,一則更暖和,二則增加風味,三則內寒的親吃了可以補身體。

紅豆年糕湯的做法是什麼?

材料/工具

紅豆(100g)年糕(50g)冰糖(適量)煮鍋

top1:日式年糕紅豆湯(お汁粉)正宗做法/圖解/步驟: 1. 糰子是天兩天做其他東西剩下的,不多,正好夠兩人份。 2. 把豆沙放入鍋中。 3. 倒入300ml熱水,用熱水快一些,冷水也可以。 4. 邊加熱邊攪拌均勻。 5. 加入一點點鹽。 6. 開鍋後,放入年

方法

準備材料

紅豆年糕湯的做法是什麼? 第2張

把紅豆清洗乾淨

以表現出小作者對夏雨的喜愛之情)觀賞窗外的雨。 這夏季真像孩子的臉,說變就變。剛剛還是晴朗的天空,轉眼間雲朵滾滾向東涌去,狂風不停地呼嘯而來.隨後一道閃電,天空被劈成兩半,撕心裂肺的雷聲響了起來,不一會兒天空就烏雲密佈,好象披上

紅豆年糕湯的做法是什麼? 第3張

紅豆泡水(這個泡了一晚上)

做法 1. 先煎好鴨蛋,年糕炒軟 2. 將肉和圓菜煸炒後,上面放人炒軟的年糕 3. 放適量的水,燒開後放入炒好的鴨蛋,出鍋

紅豆年糕湯的做法是什麼? 第4張

將紅豆熬成紅豆湯

250話 壓歲錢超適合開黃腔 應該是這集哈 喂喂 作爲長老 你這樣也算看銀魂嗎 去走廊罰站!

紅豆年糕湯的做法是什麼? 第5張

再加入年糕煮至入味

每100克麪條(幹切面)的營養成分:能量355千卡、蛋白質11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77.7克、膳食纖維0.2克、硫胺素0.28毫克、核黃素0.05毫克、煙酸

紅豆年糕湯的做法是什麼? 第6張

根據自己的口味加入適量的冰糖

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臣子伍子胥爲報父仇投奔了吳國,想從吳國借兵討伐楚國。他來到吳國幫助吳王闔閭坐穩了江山,成了吳國的有功之臣。越國勾踐乘機舉兵

紅豆年糕湯的做法是什麼? 第7張

小竅門

紅豆最好提前泡好,要不然也可以用高壓鍋把紅豆先煮成紅豆湯。

體寒者可以加薑片,冰糖換成紅糖來煮。

燥熱者少吃。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櫻桃小丸子小丸子喝紅豆湯是哪一集

要注意發帖格式哦【xx】+標題——刪了重發吧 此樓稍後將予以和諧

春節的習俗和來歷

來歷:

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週期稱爲“年”,《說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曆,以月亮圓缺的週期爲月,一年劃分爲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爲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爲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

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至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但古時的正月初一被稱爲“元旦”,直到中國近代辛亥*勝利後,南京臨時政府爲了順應農時和便於統計,規定在民間使用夏曆,在政府機關、廠礦、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曆,以公曆的元月一日爲元旦,農曆的正月初一稱春節。

習俗:

1、掃塵

2、貼春聯

3、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4、年畫

5、守歲

7、爆竹

8、拜年

9、春節食俗

拓展資料:

春節傳說之一:熬年守歲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裏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着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羣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春節傳說之二:萬年創建曆法說

相傳,在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就有了想把節令定準的打算。但是苦於找不到計算時間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啓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測定一天的時間,後來,山崖上的滴泉啓發了他的靈感,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輪迴一次,天時的長短就重複一遍。

當時的國君叫祖乙,也常爲天氣風雲的不測感到苦惱。萬年知道後,就帶着日晷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後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於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臺和漏壺亭。並希望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曆法,爲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春節傳說之三:貼春聯和門神

據說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這是有史爲證的。此外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遊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着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鬱壘。

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鬱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鬱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鬱壘的名字,認爲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麪條和米粉哪個熱量更高?

每100克麪條(幹切面)的營養成分:能量355千卡、蛋白質11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77.7克、膳食纖維0.2克、硫胺素0.28毫克、核黃素0.05毫克、煙酸2.7毫克、鈣8毫克、磷142毫克、鉀100毫克、鈉60.9毫克、鎂42毫克、鐵9.6毫克、鋅1.5毫克、硒7.78微克、銅0.22毫克、錳0.72毫克。

每100克秈米粉(排米粉)的營養成分:能量355千卡、蛋白質7.4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81.5克、膳食纖維0.3克、硫胺素0.02毫克、核黃素0.02毫克、煙酸0.6毫克、鈣6毫克、磷62毫克、鉀14毫克、鈉16.3毫克、鎂16毫克、鐵3.2毫克、鋅0.8毫克、硒7.48微克、銅0.3毫克、錳0.6毫克。

米粉蛋白質量較多,麪條澱粉較多熱量也較多. 無法具體比較. 米線與麪條均存在水分.各地做法都不同.按乾重計算只能是覈算小麥粉和大米粉的熱量.。

春節要幹什麼做什麼有什麼習俗?

春節的習俗有;

掃塵

掃塵又稱除塵、除殘、撣塵、打埃塵等,是中國民間春節傳統習俗之一。起源於古代中國人民驅除病疫的一種宗教儀式。這種儀式後來演變成了年底的大掃除,寄託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2.貼春聯

春聯亦名“門對”、“對聯”、“桃符”等,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而得名。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爲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3.給壓歲錢

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吃完年夜飯後,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晚輩,並勉勵兒孫在新的一年裏學習長進,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後,放在他們的枕頭下過年給壓歲錢,體現出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和晚輩對長輩的尊敬,是一項整合家庭倫理關係的民俗活動。

4.守歲

中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

5.團年飯

吃團年飯一年一次的團圓飯充分的表現出中華民族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這種互敬互愛使一家人之間的關係更爲緊密。家人的團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老人家看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敘天倫,過去的關懷與撫養子女所付出的心血而沒有白費。

擴展資料

春節是中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及傳承中,已形成了一些較爲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如掃塵、貼春聯、祭祖、拜歲、點爆竹、拜年等等。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燃放爆竹。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春節習俗

餈粑的來歷

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臣子伍子胥爲報父仇投奔了吳國,想從吳國借兵討伐楚國。他來到吳國幫助吳王闔閭坐穩了江山,成了吳國的有功之臣。越國勾踐乘機舉兵伐吳,將吳國都城團團圍住。當時正值年關,天寒地凍,城內民衆斷食,餓殍遍野,國家和人民果然遭到危難。

在此危難之際,人們想起了伍子胥生前的囑咐,便暗中拆城牆挖地,人們驚奇地發現,城基都是用熟糯米壓制成的磚石。原來,這是伍子胥在建城時將大批糯米蒸熟壓成磚塊放涼後,作爲城牆的基石儲備下來的備荒糧。

人們不禁感嘆道,伍子胥真有先見之明!大家將糯米磚石拙起,敲碎,重新蒸煮,分而食之。後來,在楚天一帶,人們每到豐年年底,便要用糯米制成像當年“城磚”一樣的餈粑,以此來祭奠伍子胥。

擴展資料:

餈粑是用糯米蒸熟搗爛後所製成的一種食品。餈粑是用熟糯米飯放到石槽裏用石錘或者蘆竹(因地方差異,有的也用竹來代替)搗成泥狀製作而成,一般此類型的食物都可以叫做餈粑。餈粑,是南方各族的小吃,流行於中國南方地區。

餈粑,南方各族小吃,流行於中國南方地區。貴州、重慶、四川、江西、湖南、福建、湖北、廣東、廣西、陝西等省市都有,又以河南潢川、江西九江、福建武夷山地區最爲盛行,其中又以廣西梧州的做法最爲特別。

多數地區的人習慣於在臘月打餈粑;在梅州客家地區每逢傳統節日或家庭喜慶;四川地區的人在中秋節前製作,象徵豐收、喜慶和團圓,是中秋節和月餅齊名的必備佳品。

在四川民間一些地方,在餈粑中加入桂花搗製成月桂餈粑,蘸上炒黃豆麪和白糖吃,味道清幽淡雅、甘甜爽口,別具一番風味。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餈粑

標籤:年糕 紅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