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IT科技 > 

中元節吃什麼比較好

IT科技2.08W

每個傳統節日都會有相關的飲食習俗,中元節也不例外,那麼中元節要吃些什麼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聊一聊。

中元節吃什麼比較好

在中元節那天,東莞有吃瀨粉的習俗,而且幾乎在整個東莞都通用。瀨粉,是東莞人壽宴的傳統食品,寓意長長久久,多福多壽。

七月十五節前,民間婦女還盛行麪塑活動,數晉北地區最爲盛行。每到這時候,就有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的景象。這時,會根據家庭實有人數,給每個人捏一個大花饃。而不同的花饃有不同的捏法。送給小輩的花饃要捏成平型,稱爲面羊,取意羊羔吃奶雙膝下跪,希望小輩不要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送給老輩的花饃要捏型,稱爲麪人,意喻兒孫滿堂,福壽雙全;送給平輩的花饃,要捏成魚型,稱爲面魚,意喻連年有餘。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這天,全國很多地方都會選擇吃鴨子。爲什麼呢?原來“鴨”就是“壓”,取其諧音,吃鴨子是爲了壓住鬼魂。

在江蘇省的東縣鄉,很多鄉民在中元節當天都會吃扁食。在浙江省台州市的天台,中元節他們會吃“餃餅”,餃餅就是一種類似於春捲的食物。在山東的獨陵縣,中元節被當地人稱爲“掐嘴節”,家家都有吃粗茶淡飯的習俗。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中元節吃什麼?

中元節六大傳統食品:

1、吃瀨粉

2、蒸麪羊

3、吃花饃

4、吃鴨

5、吃扁食

6、吃“餃餅”

七月十五爲中元節。主要是祭祀祖先,所以又叫鬼節。供品中西瓜必不可少,因而又稱瓜節。佛教傳說,目連(目連爲佛教人物,釋迦十大*之一)的母親墜入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化爲烈火,目連求救於佛,佛爲他念《盂蘭盆經》,囑咐他七月十五作盂蘭盆以祭其母。近代獻瓜果、陳禾麻以祭先祖,固然有嘗新的含義,也是盆祭的遺風。舊時,中元節爲目連救母做盂蘭盆會,後來逐漸演變爲放河燈,祭祀無主孤魂和意外死亡者。

中元節各地都吃什麼?

中元節,俗稱鬼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中元節也有屬於這個節日的美食,有人爲了辟邪而吃,有人爲了祈福而吃。就讓我們看看在中元節這天,我們應該吃些什麼?

1、吃瀨粉

在中元節那天,東莞有吃瀨粉的習俗,而且幾乎在整個東莞都通用。當然,不同片區,吃瀨粉的方法還是有所不同的。瀨粉,是東莞人壽宴的傳統食品,寓意長長久久,多福多壽。

東莞最出名是燒鵝瀨。燒鵝瀨,最講究的是一鍋美味的高湯,那得用整隻雞、大塊肉、大塊骨,加許多特種藥材和香料熬製。吃的時候,將瀨粉在熱水中燙一燙放入碗中,然後加上一大勺高湯,粉面再鋪上一層皮脆肉嫩的燒鵝。

2、蒸麪羊

舊京及華北地區的農村,民間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給小外甥送活羊的習俗。傳說此風俗與沉香劈山救母的傳說有關。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殺*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爲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誼,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給沉香送一對活羊,據說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楊”姓的諧音,以重結兩家之好。從此民間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習俗,後來逐漸演變爲送一對面羊。

這一民俗的另一說法是,母親爲出嫁的閨女用白麪塑一雙羊,當然還要蒸熟,而且羊頭還要纏掛上紅布條。孃家要組成一支小型送羊隊伍到新姑爺家,由新姑爺動手切開面羊,並將切下的第一塊用紅繩拴掛在客廳中,這塊“面羊肉”等到第二年的七月十五送來新面羊時才能取下來。這其中的講究是“陳羊見新羊,年年有餘糧。”新姑爺切完羊後,要吃羊頭,出嫁的閨女則吃羊腳,其他的分送男方長輩鄰里,以表和和美美,共享喜慶吉祥。

3、吃花饃

七月十五節前,民間婦女盛行麪塑活動,晉北地區最烈。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首先根據家庭實有人數,給每個人先捏一個大花饃。

送給小輩的花饃要捏成平型,稱爲面羊,取意羊羔吃奶雙膝下跪,希望小輩不要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送給老輩的花饃要捏*型,稱爲麪人,意喻兒孫滿堂,福壽雙全;送給平輩的花饃,要捏成魚型,稱爲面魚,意喻連年有餘。

4、吃鴨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這天,全國很多地方都會選擇吃鴨子。爲什麼呢?原來“鴨”就是“壓”,取其諧音,吃鴨子是爲了壓住鬼魂。況且雞爪呈耙狀,易把鬼的衣服抓掉(大概怕積下惡怨,不肯回到原處),所以選腳掌扁平的鴨子也在情理之中了。

中元節吃鴨是因爲傳說去世的祖先會在中元節這一天回家探親,要過奈何橋,但沒有船過不了。於是,活着的人要送些鴨子下去,好讓鴨子游泳載他們回來,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傳統,一到鬼節就吃鴨子。東莞人一般會吃蓮藕煲鴨,而廣西人就喜歡吃檸檬鴨。

道資樓老味檸檬鴨酸辣開胃,精選土鴨肉質細膩,油香不膩,全新推出的電商真空裝採用先進加工技術和搭配保鮮冷藏鏈,全程可溯源,是廣西人民都喜愛的壯鄉名吃。

5、吃扁食

在江蘇省的東縣鄉,很多鄉民在中元節當天都會吃扁食(一種以麪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現在也有人把扁食叫做餃子,其實扁食和餃子大不相同。扁食和餃子的區別,首先在皮,其次在餡。

以皮而論,餃子皮較厚,而扁食皮薄如蟬翼,晶瑩剔透。餃子餡少,小到只有大拇指那麼點,因此餃子的個頭也比較小,一碗餃子雖說也有十多個,但在碗中卻只佔到三分之一,其餘全是湯,並且餃子的餡較爲單一,多爲豬肉加些素菜和調料。而扁食就大不一樣了,不僅肉類、菜類均可入餡,連雞、鴨、魚、蟹、饊子、嫩黃豆等等都可入餡,且特別講究搭配,雞脯配芹菜,豬肉配薺菜,雞蛋配韭菜等等。

6、吃“餃餅”

在浙江省台州市的天台,中元節他們會吃“餃餅”,一種類似於春捲的食物。相傳,餃餅筒是濟公所留下來的:濟公在國清寺爲僧時,見每一餐都剩下許多菜,覺得很浪費,就把這些菜裹在糊拉汰皮裏供下一餐再食用,這種做法受到了衆僧的喜愛,便流傳至民間。

製作餃餅筒,要先將餡炒好放在一邊備用。常見的餡有豬肉、豬肝、雞蛋絲、豆腐皮、冬筍、豆麪、芹菜、豆芽、海帶、魚乾等。再將事先準備好的麪粉往“鏊”上糊,糊成一張薄薄圓形的皮(糊拉汰皮)。最後將食材按順序裹在糊拉汰皮裏,要做到不能裹得太“胖”,也不能裹得太“瘦”,否則就不好看了。餃餅筒包好了也要放在“鏊”上煎一煎,一直要煎到外表皮呈金*並油光發亮。

另外,在山東的獨陵縣,中元節被當地人稱爲“掐嘴節”,家家都有吃粗茶淡飯的習俗。

中元節吃什麼壓鬼?

中元節也俗稱爲鬼節,佛教稱爲盂蘭盆節,於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進行。民間相信祖先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中元節這一天就有很多人開始祭祖。傳統的祭拜的儀式一般在傍晚時分舉行,時間上侷限於七月十五這一天。祭祖時,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請出來,恭恭敬敬地放到專門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直到七月卅日送回爲止。送回時,燒紙錢衣物,或寺廟也會辦超度法事。

中元節這天也有不少特定的習俗,如放河燈、焚紙錠等,地域的不同習俗也有各自的特色。不過在吃的方面,很多地方都會不約而同的選擇吃鴨子!中元節吃鴨子可是有說道滴,傳說去世的祖先會在中元節這一天回家探親,要過奈何橋,但沒有船過不了。於是,活着的人要送些鴨子下去,好讓鴨子游泳載他們回來,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傳統,一到鬼節就吃鴨子。

還有另一個說法,“鴨”和“壓”諧音,這天又是鬼節,吃鴨子是爲了壓住鬼魂。鴨肉是很好的進補食物,在中元節這天吃口鴨肉那是不會錯的!鴨肉性寒、味甘、鹹,具有很高的食療價值,有養胃、補腎、消腫去痰等功效,而且它對於防治心腦血管疾病也有一定的功效。

鴨肉的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適中,特別是脂肪均勻地分佈於全身組織中。鴨肉中的脂肪不同於黃油或豬油,其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接近理想值,其化學成分近似橄欖油,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對防治心腦血管疾病有益。

在中元節那天,各地都會以吃什麼美食來紀念?

東莞中元節要吃瀨粉

東莞有吃瀨粉的習俗,而且幾乎在整個東莞都通用。當然,不同片區,吃瀨粉的方法還是有所不同的。像常平,他們喜歡用山地熬湯,隨之黑黝的湯底便是當地瀨粉的最大特色。而在莞城,盂蘭節這天吃瀨粉倒沒什麼特別,特別的是過去的老莞城有很多人懂得唱木魚歌(部分鎮區也有此風俗),試想在這個不屬於陽間的日子,街頭巷尾傳出似有似無而且抑揚頓挫的木魚歌,確實給這個詭異的節日又增添一絲神祕!

2.中元節要吃包子

江西省:吉安人中元節焚紙,然而禁止孕婦摺紙錠。據說孕婦折的紙錠,焚化後鬼拿不動,送到陰間也無益處。放煙花時,法師向臺下擲包子、水果。傳說婦女搶取包子一個,次年就可得子。小孩搶得包子,一生可不受驚嚇。安遠縣祭祖,先於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至十五夜燒楮衣冠,紙錢祭送。

3.中元節要吃蒸麪羊

河北省南皮縣七月十五攜帶水果、肉脯、酒、楮錢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掃。並持麻谷至田梗,稱爲“薦新”。廣平縣中元節以時鮮食物祭拜祖先,並準備果蔬、蒸羊送給外孫,稱爲“送羊”。清河縣七月十五上墳祭掃,以蒸麪羊贈送女兒。

山西民間有中元節,百姓蒸麪羊,既祭且食。長子縣的牧羊人家於中元節屠羊賽神,俗傳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產。又贈肉給諸親戚,家貧無羊者則蒸麪作羊形來代替。

4.中元節要吃餃餅

浙江省:天台中元節吃“餃餅”,筒類似春捲。又有放路燈的習俗,以六個壯丁爲一組:一人敲鑼、一人打梆、一人提燈籠、一人沿途撒鹽米、一人沿途擺設香燭(插在一片蕃薯或芋頭上),一人沿途擺設一塊豆腐及一飯糰(置於一片大樹葉上),大約每隔百來步設一處祭品。

七月十五應該吃什麼

中元節,俗稱鬼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中元節也有屬於這個節日的美食,有人爲了辟邪而吃,有人爲了祈福而吃。那應該吃什麼呢。吃瀨粉在中元節那天,東莞有吃瀨粉的習俗,而且幾乎在整個東莞都通用。當然,不同片區,吃瀨粉的方法還是有所不同的。

蒸麪羊,以表和和美美,共享喜慶吉祥。吃花饃,送給平輩的花饃,要捏成魚型,稱爲面魚,意喻連年有餘。送給小輩的花饃要捏成平型,稱爲面羊,取意羊羔吃奶雙膝下跪。吃鴨,“鴨”就是“壓”,取其諧音,吃鴨子是爲了壓住鬼魂。

標籤:中元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