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八極拳四郎寬的來歷

八極拳四郎寬的來歷

四郎寬,是八極拳法中最高妙的拳術。它的蘊涵深廣,需要好武之人勤加練習,持之以恆才能學好,掌握其精髓。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吳氏開門八極拳的簡介

  我國傳統武術各門派都有一個響亮的名字。這些名字或借用創始人之諱,或源於發祥地之稱。下面是我爲專門您整理好的:吳氏開門八極拳的簡介。

        吳氏開門八極拳的簡介

  吳氏開門八極拳

  吳氏開門八極拳簡稱吳氏八極拳或者八極拳。我國傳統武術各門派都有一個響亮的名字。這些名字或借用創始人之諱,或源於發祥地之稱。而八極拳卻是力達窮極,妙化"無形"的象徵。"孟村鎮吳氏八極拳術祕訣之譜"稱"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其實,"太極"和"八極"都是古人用以解釋自然規律變化現象的哲學名詞,並非武術用語。"八極"一詞原爲古地理概念,源於《淮南子·墜形訓》"大地之間九洲八極","八極"用於武術則爲"八方極遠"之意。

  吳氏開門八極拳歷史淵源及沿革

  述及淵源還要從滄州吳氏說起。明建文元年(一三九九)燕王朱棣爲奪帝位,舉兵“靖難”滄州一帶慘遭兵燹,赤地千里,百人幸難逃一。朱棣繼位後,降旨遷氏,“以實空地”。明永樂元年(一四0三)回族吳氏祖諱祚永公奉招特授直隸河間府滄州鹽運司運判,由安徽徽州府歙縣闔家遷滄,落居滄州南關。自此,吳姓回族在滄繁衍生息,丁興家旺。先後購置今孟村縣孟村鎮、何呂店、海興縣小路村、南皮縣鮑官屯、黃驊市吳莊子、山東慶雲縣後莊科(時屬滄州)等大量田產,分莊立戶。 其中,四世祖(以下以祚永祖爲一世,下同)諱才公生四子,名安、泰、王平、璉。泰之子(六世)三統、三槐、三善遷孟村,璉之孫(七世)師孟遷後莊科,即孟村和後莊科吳姓皆四世才爺之後。後莊科師孟祖後人中有一曾孫(十世)名鍾字弘聲,生於康熙五十一年(一七一二)自幼喪父,衣食無著,繈褓中由其母懷抱投奔孟村族人,在其年長族侄(十一世)允明公及本族共幫之下,安家落戶,長大。

  吳鍾自幼聰慧過人,勤奮好學,癡迷武術。八歲入清真寺頌經習文,十五歲棄書習武。業經多師,匯通百家,以天經“陰陽”“無形”之理,解道家“易經”之論,採奇擷妙創成獨絕之術,在套路編排上皆以“兩儀樁”即“吳”字篆書像形爲根式(兩儀樁亦稱八極架)八極拳門的套路動作,技擊招數及其變化皆由“吳”字演變而出,這是八極拳命名冠以吳姓的重要標誌。

  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吳鍾公二十三歲,隻身南遊於福建晉江少林寺(孟村吳氏八極拳譜原記爲“浙江少林寺”。經筆者考證,浙江並沒有少林寺,有“晉江少林寺”,“浙”與“晉”在當地口音相似屬筆誤),技敗衆僧。一杆大三進三出少林寺,無一暗器著身,折服長老,震驚寺官,長老贈其錦鏢一囊,鎮寺驚歎“神”。此後,“神”吳鍾名揚四海,與當時的“短打擒拿”名家康大力,提柳單刀名家李章結爲好友,並稱“武林三傑”。

  吳鍾隻身三破少林寺的消息很快傳至京城,撫遠大將軍康熙帝第十四子恂勤郡王愛新覺羅·胤禵聞後,立召吳鍾進京較藝。切磋中,二人以殳爲器,殳端塗以白粉,以身著白粉者敗。未戰幾合,胤禵眉間中粉而未覺,王疑爲幻術,復塗麪糊於殳端,再戰,麪糊再塗胤禵眉間,而仍未覺,胤禵折服遂拜師事。從此將吳鍾留於恂勤郡王府執教,時稱“南京到燕京大數吳鍾”。但“八極拳”此時尚未定名,當時武林中對這樣一個見所未見,聞所未聞帶有回族特色的新興門派更是隻驚奇妙,難道門宗。故在史料中稱其爲“異術”。

  乾隆四十年(一七七五),吳鍾年逾六旬返回孟村,侍母盡孝,並在吳氏家族中傳武藝,時稱“吳家拳”。當時族人中習練者很多,成名傳人有三位,即其獨生女吳榮、世孫吳鍾毓、世曾孫吳濚(永)。

  乾隆五十五年(一七九0),吳濚奉命始撰第一部“八極拳”譜——《武術》,將“異術”(吳家拳)正式定名爲“八極拳”,全稱爲《吳氏開門八極拳》。從此結束了八極拳“無名爲異”的歷史,標誌著八極拳門創立正式完成。在《武術》序中明載“後恐異術之終湮也創爲八極拳……”。這就更加明確地證明了在此之前,在中國武術史上從無“八極拳門”之稱謂。這是界定“八極拳門”創立時間創始人和拳種稱謂形成原因的有力佐證。在《武術》世系中吳鍾公並沒有將自己稱爲一世,而是尊“癩”爲一世,“癖”爲師兄。對於“癩、癖”史料均無記載。《武術》中更無隻字介紹,歷來衆說紛紜。以下摘錄幾位前輩的八極拳譜序,以示說明。

  八極拳五世祖吳會清公(筆者之祖父)十九年(一九三0),第二次讀譜時寫到:

  “竊此次修譜於十三年十二月十六日被兵燹之累將譜損傷目不忍睹據受業人等皆相向而泣只恐年湮代遠桃李門下四方人衆差謬輩名故不可以無譜也至於武術成名惟資乎博學得道須籍夫專修潛心正道領受真傳蓋潛德無不發之光立志無不成之事矧八極精微非好學深思無有罄其底蘊斯八極奧妙非禪心竭慮無以究其本源研究功深藝貫天下此所武術之序以表原情之至意”。

  另有孟村縣羅疃村李大中之嫡孫李樹森之口述手抄本和張克明之嫡孫張玉衡之手抄本綜合所有八極譜書考證,吳鍾雖非孟村籍人,但與孟村吳氏乃同宗同脈已確定無疑。且,吳鍾自幼喪父,隨母定居孟村。鍾公所得之藝,少年時出自孟村,自青年時代起,便遊歷大江南北,遍訪名師益友,形成了風格獨特的“異術”。至晚年,經反覆推敲,命名爲“八極拳”並由弟子吳濚(永)等漸傳於世。觀今日神州內外凡習八極拳術者,推其根源問其究竟,無不承認吳榮、吳濚(永)、吳鍾毓之後學也,這已是不爭之詞。然世人中仍有人將八極拳來源枉加添足,自以爲是或“嶽山八極”或“丁氏八極”等之謬誤之論,實爲後人之笑柄。有此說者,或推三輩、五輩均學於孟村吳氏一脈。

  關於孟村六合大的來歷,說法也頗雜。無論吳鍾公之法學於嵩山少林寺(李樹森的說法)或延安梭羅寨(張玉衡的說法)沒有必要和意義再做爭議。而今八極門人面對的是吳鍾公和其三大弟子(吳榮、吳濚(永)、吳鍾毓)。“吾師先師癩公者,真姓不傳、真名不傳,真地亦不傳,渾言之曰,南方人癩公”。可見,古人授藝,擇良授之師是友,友亦是師。自古武林中就有“經師訪友一說”,“癩”是否有其人?只有吳鍾公自己知道,而不向後生下傳先師之仙鄉姓名,這也許“癩”公就是吳鍾公一生所追求之集合的“象徵”。作爲後學者,勿須在此問題上過多的追究,或牽強附會,或以個種名譽擡已壓他,顯示自己有“學問”。

  吳式開門八極拳歌(摘自拳譜)

  上步頂肘在中堂 崩肘窩裏炮最強

  就步揚炮往上打 斜步撩陰閉着襠

  疊手接拿在左右 推闖換勢雙手忙

  屈步撩陰一旁站 打下跪膝去掃襠

  纏肘左右掌面蓋 落手拿下掛塌防

  上步跪膝跟在後 就步一勢歸中堂

  “四朗寬拳”,爲“兩儀頂肘”之橫向變化。套路兩趟,其一趟稱“四朗寬”,二趟稱“四朗提”。此套路系吳鍾公創傳,原本限孟村吳氏一脈相傳,至今八極門仍然少得傳承。筆者爲弘揚中華武術也沒有必要對此保守,決意奉獻。八極拳單打(對打)是“兩儀頂肘”之“縱向變化”。“四朗寬拳”則爲“兩儀頂肘”“橫向變化”,兩者變化軌跡則形成一個“太極球體”,“至大無外,至小而無內”,可謂“以橫破縱,以縱破橫”,陰陽相生相剋、四正四偶,互補共存。八極拳門只有系統的掌握了“八極拳小架”、“八極單、對打”、“四郎寬”、三位一體的套路內涵及其技擊變化巧妙,才能全面掌握八極拳的內容。

  四郎寬拳孟村拳譜記有六言:

  拳起疊手左右翻

  拳落定樑鎖下盤

  點襠腰步三點手

  亮翅盼前亦顧後

  獅子張口掛塌進

  單連童子拜觀音

有人瞭解八極拳嗎?好像小說中和現在的特種兵、武警都瞭解這種武術,...

此拳起源

明代之說

八極拳的起源時間和地點,至今說法不一。一說,起源於明代,因在戚繼光著《紀效新書——拳經捷羅篇》中,曾提到“巴子拳”即“八極拳”。

源於武當

二說,源於武當,是道士所創。

張嶽山創

三說,是清代河南焦作月山寺住持張嶽山創。

道士所創

四說,是清代一號“癩”的雲遊道士所創。但均無確切史料依據,

八極拳

故其起源有待進一步研究。

以上說法雖然都沒有確切的資料證明。但中華文化,特別是道法武術這一塊,基本上都是口述心授的,這是中華文化的一大特色,所以以上結果都有

八極拳 法之拳械套路主要有:八極架、八極拳、六大開、八大招、四郎寬拳、六肘頭、太宗拳、太祖拳、華拳、飛虎拳、春秋刀、提柳刀、六合大、六合花、行者棒、八棍頭、純陽九宮劍等。拳械套路,可單練,亦可對練。

八極拳以六大開、八大招爲技術核心,套路有八極小架、八極拳(亦稱“八極對接”)、六肘頭、剛功八極、八極新架、八極雙軟等。器械以陸合大、對扎合爲主:其勁道講求崩、撼、突、擊、挨、戳、擠、靠、以及撞靠勁、纏捆勁等。特點爲動作簡潔、長短相兼、發勁迅猛、撞靠捆跌突出、肘法疊用、下盤穩固。

八極對接單練稱“八極拳”。全套四趟四十二勢。主要拳勢有理打頂肘、左右提打、端檔、託窗、轉環掌、大纏、小纏、挎塌、跪膝、撲面掌、落步砸等。

八極拳的步型以弓步、馬步爲主,步法以震腳闖步結合而成。

八極拳的腿法要求不宜過高,主要有彈、搓、掃、掛、崩、踢、咬、扇、截、蹬。

十大要求

1)姿勢舒展(十字勁)2)手腳相隨(眼隨手轉,拳腳齊發)3)下盤穩固(腿不過襠,腳不離地,無躥蹦、跳躍步法)4)勁力短快5)變化突然6)擁搓代緩(纏絲勁和“擁搓”步法)7)以氣吹力(吐氣發聲,以聲助勢,以氣催力)8)剛柔相兼(以“四六”爲主,用“擁搓”步法)9)陰陽頓挫10)神形兼備

主要要領

勁力:講求崩、憾、突擊。崩,如山崩之勢;憾,如震撼山嶽;突擊,爲用法突然,動作乾脆。須貫通於肩、肘、拳、胯、膝、腳六個部位。發力瞬間要勁如崩弓,發如炸雷,勢動神隨,疾如閃電。以剛勁爲主。

行氣:要求始於閭尾,發於項梗,源泉於腰,行步若淌泥,氣要下沉,忌浮。

身法九要:(1)意正身直,(2)鬆肩氣下,(3)外方內圓,(4)含胸拔頂,(5)抖胯合腰,(6)手腳相合,(7)氣力貫通,(8)三盤連環,(9)意守丹田。

步法:不丁、不八、不弓、不馬,即用擁搓步跺碾步和翻身跺子。步法歌訣:意要身正直,十趾抓地牢,兩膝微下蹲,鬆胯易佇腰,兩肘配兩膝,八方任飄搖。還有 "八極,八極,兩腳不離地"的說法。

技擊手法:講求寸截、寸拿、硬開硬打、挨。戳。擠、靠、崩、撼、突擊。口訣曰:一寸、二裹、三提、四挎、五戳、六摟、七硬、八摔。

八極拳技擊講究彼不動,我不動,彼若不動,我以引手誘敵發招,隨即用崩開裹迸之法強開對方之門,貼身暴發,三盤連擊,一招三用,三法,三力,而一舉成功。

拳歌

頭要頂,頸要挺,身要直,胯要坐

動作乾脆,發力剛猛

挨、幫、擠、靠無處不到

發力原理

八極拳的發力以“剛猛暴烈,崩撼突擊”“動如繃弓,發若炸雷”爲特色,從而有別於其它拳種。其勁法主要有十字勁、沉墜勁、纏絲勁等,但各種勁力之間又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聯繫、互相兼容的整體。

1.八極拳發力技術的過程

拳諺雲:“動如繃弓,發若炸雷”,這是對八極拳發力過程的形象說法。“動如繃弓”是蓄勁的過程,意思是身體像拉開的弓一樣,蓄滿勁力,然後把渾身所蓄之勁傳遞到肢體而釋放出去。實際上用“身如弓,拳似箭”這種說法來形容八極拳的蓄勁發力過程則更加貼切。

“發若炸雷”則是描述八極拳發力瞬間的特徵。其中包含兩個方面的含意,一是發力要突然、猛烈,使人猝不及防,要有摧枯拉朽的氣勢;二是發力要以人體爲中心向四面八方輻射發出,任何方向都要有力的存在,就象在空中爆炸一樣。

八極拳的發力雖然剛猛暴烈,但在練習和應用時都講究“勁到頭髮”,也就是通常練武術講的“寸勁”、“爆發力”,但八極拳所發出的是督透之勁,不是抖彈之勁。八極拳發力的全過程可分爲前期動作的運動過程(發力的準備過程)和發力過程,發力動作的運動過程要放鬆,要達到鬆而不懈、快而不僵的要求,以便在節省體力、理順筋脈的前提下快速完成動作過程,當動作運行到指定位置時,再突然發力。所以八極拳的發力過程要領總結起來就是:發力前的過程要放鬆、要快速,快速到位,到位發力。這既是練習時的要求,也是應用時的要領。

發力特點

通過對八極拳勁力的分析,我們可以總結出八極拳發力的特點和作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勁整力猛、暴烈突然。由於八極拳的發力是整體發力,勁力是由人體內向外發出的,且各個部位高度協調,同時發動,充分激發了人體內的潛能,使之瞬間向外爆發出來,形成了八極拳勁力剛猛暴烈的特點。在實用時威力奇大,極具殺傷力,即使是最簡單最基礎的招式也極具實效性。

二是勁力渾圓、攻防兼備。我們前面已經講到,八極拳的勁力是以人體爲中心向四處輻射發出,其中既有顯現的力,也有隱藏的力,可以說全身無處不藏力。有些方面看似無力,觸之則有力,而且在各個方向都有力存在。對手無論在任何方向實施破解或偷襲,或者從幾個不同方向同時進攻,都會遇到一股強大勁力的反彈,從而起到保護自己,傷害對手的作用。

三是剛柔相繼、虛實相生。八極拳的勁力看似剛猛,而在蓄勁和勁力運行的過程中又要做到柔順自然,快而不僵,柔而不懈,快速到位後突然發力。其過程的柔順和發力的剛猛,充分體現了八極拳勁力剛柔相濟的特點,柔順的過程爲發力的剛猛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提供了充分的保證。這種剛柔相濟的勁力使得八極拳的招式在應用時能夠虛實相生,每一招每一式皆可實可虛,不發力爲虛,發力即爲實,不到位爲虛,到位後即變爲實,因此可使人虛實難辯,真假難分。

四是以氣促力、簡捷實用。八極拳在發力時都伴以擤氣,以使氣力相合,內外合一。即使是最簡單的招式,也蘊藏着極爲巧妙的勁力,且可使內氣直接用於實戰,從而發出督透之勁。此勁後續極強,就向大海的波濤一樣,連綿不斷,一浪高過一浪,直透體內,傷及五臟六腑,使人無法抵抗。人在受到打擊以後,外面沒感到怎麼樣,而內臟卻似翻江倒海般難以忍受,這也就是拳家們所說的“內傷”。

http://ke.baidu.com/view/35993.htm?fr=aladdin

我在滄州學過八極拳,孟村的一個教練,指教了初步的,我希望可以對八極拳有一個更深的瞭解?

你好,我就是孟村八極拳弟子,我來回答你的問題吧。

首先,我先給你介紹一下八極拳的架子。八極拳最基礎的架子有三套,一套小架(共12路),一套單打(兩個人練就是對接),另外一個就是四郎寬。古語:學會四郎寬,打敗半邊天,可見其厲害之處。八極拳對應着還有很多器械,像行者棒、六合花、六合大、瘋魔棍等等,都是器械類套路的上等拳術。

其次,你想對八極拳有一個更深的瞭解,我給你一些私密資料,下面這篇文章摘自我師爺吳連枝寫的《八極拳法大成》。。

當今,中國武林界最厲害、最實用的搏擊格鬥術當首推“八極拳”,在國內外享有盛譽,被日本稱爲“一打必倒”的真功夫。八極拳法有着自己完整的理論體系和套路體系,有系統的訓練方法和訓練手段。習八極拳術者大都看眼於實戰。武術從屬於體育的範疇,但隨着競技運動的發展,人們着眼於對實戰術的訓練,還有八極拳的本來面目。這是因爲:競技亦是體育。八極拳主要技擊特點在於猛踢、膝頂、肘打、頭撞、近身靠打的連環作用。幾百年來,被世人稱爲“狠八極、楞八極”,是一種有效、兇悍、殘忍的生死搏擊術。

八極拳是我國的優秀傳統拳種,有其源遠流長的歷史。八極拳源於當今滄州市孟村回族自治縣境內。孟村是回族區,八極拳創始人吳鍾即是回族族民。回族族民自古以來便因民族弱小且散居,而飽受四方強鄰的欺凌,加之苦海沿邊經濟文化落後,土匪盛行,人們爲了養家護院,不但時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而且還必須具有強健的軀體、堅忍不拔的意志和保家衛國的本領。八極拳就是這種爲時代的需要而產生,並逐漸形成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且技擊術獨特的搏擊、格鬥術。同時也成爲夢村人引以爲豪和喜愛的傳統武術。當今在孟村境內,無論是在城鎮,還是在鄉村,尚武之風,古今不逾。而且較大的慶典,如元旦、春節,武術表演不僅是必有的節目,且常被列爲壓軸戲。近三百多年來,孟村境內涌現出諸多八極拳名人,如:吳鍾,他是康熙十四子允禵郡王之武師;霍殿閣,是宣統皇帝的武師;王子平號稱“千斤王”,稱雄上海市;八極拳大事吳秀峯三奪全國武術特別優秀獎,受到賀龍元帥親自嘉獎;吳連枝十三次出國傳授八極拳,自從一九八三年以來(至2002年,冷露注),僅孟村人在國家級比賽中獲得金牌數已達六十多枚。

八極拳術中除常見的拳打腳踢之外,最講究的是崩撼突擊、貼身近發,上打雲、摞、提、按;中打捱、膀、擠、靠;下打吃根、埋根。發力上講究:動如崩弓,發如炸雷、勢動神隨、疾如閃電、二心穩定、氣沉海底。出一招蓄多招,如重炮連發,出手似矢,回收如鉤,充分利用人的頭、肩、肘、手、胯、膝、足、梢八大部位的作用,前後、左右、上中下三盤連擊,發招、進招、變招、化招,一環扣一環,且多采用後發制人,你打,我也打。八極拳術有定式、招法,一招一式,樸實無華,用時無形,勇猛向前,發力始於尾閭,發於項梗,源泉於腰,發力於根。八極拳法的技擊術,強調要求應用肘、膝、腿法時要兇狠、強猛,不得給對方喘息機會,要重創對方。

根據《滄縣誌》記載:明朝建文元年,燕王朱棣爲爭奪帝位,舉兵“靖難”,連續三年對津南魯北地區進行大規模,俗稱“燕王掃北”。特別是當今滄州、鹽山縣、慶雲縣、南皮縣一帶,被殺之人數數以萬計,百人難逃其一。朱棣稱帝后,永樂二年(1404),爲了填補渤海地區遭受浩劫後的空曠,便由山西移民於此地帶,部分回、漢族民衆才陸續從各地遷居於此。

到了明末清初時,該地區經濟文化還十分落後,曾一度沒有官兵鎮守,因此土匪較多,打家劫舍,民不聊生。回族族民的生活更是慘不忍睹,既沒有地位,又沒有經濟基礎,生產力、生產關係十分落後。衆民生爲了生存,爲了保護自己的財產和身家性命,農閒時大多喜歡舞弄棒以強壯身體,保衛家園。因此,滄、南、鹽、慶一帶武風盛行。至清末,孟村一帶便有“武鄉”之稱,涌現出衆多武林高手。

《八極拳祕訣之譜》中載:吳鍾,字弘聲,孟村鎮人,天方教人(回族),康熙五十一年二月(公元1712年)生。鍾自幼聰穎過人,八歲入學,十五歲棄文習武,勤奮練習,寒暑無間。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受業於雲遊高人“癩”而精於“癖”。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吳鍾隻身投福建少林寺較技藝,被鎮寺欽差官獎爲“神吳鍾”。乾隆初年(公元1736年)和恂勤郡王允禵相約於燕京(今北京)較藝,鍾屢勝允禵數次,一時間爲王公大臣所稱頌,“神吳鍾”之譽,譽滿京城,廣爲流傳,並授業於一百五十與人。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吳鍾返故里,侍母盡孝,遂設場授徒,梓桑從學者幾乎百里之外。其獨女吳榮、族侄吳濚、吳鍾毓三人,鍾之藝業盡數得之。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年邁的吳鍾“恐其異術終煙滅也”,撰寫了譜書,奠定了譜規,命名爲《開門八極拳祕訣之譜》,代代相傳至今,使八極拳術開門立足,立足於中華武林浩海之中,獨樹一幟。

歷史上有無吳鍾拜“癩”爲師受業之實,就目前所存資料中,除《滄縣誌》、《吳氏八極拳祕訣之譜》中記載外,已無所考證。八極拳術始於道家還是佛家,衆說紛紜,亦沒有史料可究。雖八極傳門歷代稱“癩”爲始祖,吳鍾和“癖”爲二世初祖,但“癩”先師爲何許人士,姓氏名誰,也無法考究,“癖”亦然。但八極拳創始人爲吳鍾,是不可置疑的。

八極拳術,是以中國傳統文化爲理論基礎,內外兼修、術道並重爲特點,以踢、打、摔、拿爲素材,按照“武技”內在規律和“舞技”的藝術技巧編成的各種徒手、器械的套路、對抗比賽及有關的鍛鍊方式、方法所組成的民族形式體育項目,是寶貴的文化遺產。

開門八極拳和八極拳的區別

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產|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天氣頻道

CCTV頻道

CCTV欄目

節目時間表

首頁 > 體育頻道 > 武林大會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小 中 大

《開門八極拳》拳種介紹

CCTV.com 2009年01月12日 16:52 進入體育論壇 來源:CCTV.com

一、八極拳的理論系統

“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八極拳的“八極”一詞原爲古地理概念,源於漢《淮南子•墜形訓》“天地之間,九州八極”。“八極”用於武術,則取意於“八方極遠”之地。

八極拳之所以以“八極”命名,與其基本理論和文化內涵是分不開的。作爲一個優秀的武術門派,八極拳有着自己獨特、完整、系統的理論。其整個理論系統大致可由意理、武理、力理、醫理、德理五部分組成。

“意理”是意識形態理論,主要源於《天經》和《易經》。由於八極拳自古以來主要在回族人中傳承,而古稱“天方教”(即教)的回族人,自幼學習《天經》(古蘭經),接受文化教育,深受教“陰陽”理論和“無形”理論的影響。教認爲:“真主無形,無事不知,無處不在”,“萬物生變介於陰陽”。八極拳前輩正是以此理論破譯道家《易經》,解釋“太極”與“八極”,追求無形境界。認爲“太極”陰也,爲“文”;“八極”陽也,爲“武”。“文”之爲“靜”,武之爲“動”;“靜”之則“天下則安”,“動”之則“乾坤可定”。天下安,乃萬物生存之本;乾坤定,衍生萬物演化之力。二者相輔相成,可謂“安”生“定”,“定”生“安”也。即易理所稱:“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變化至窮極(八極)。”使整個宇宙至大而無外,至小而無內,渾然一體,將有形化無,復歸《天經》之理,使武術境界高達“意無定向,招無定法,力無定處”,令對手感到攻擊之力無處不在、防不勝防。故門內諺語稱“有招有式皆是假,無招無式纔是真,無形是我門中寶,陰陽變化奧妙深”。

“武理”,是八極拳技擊之術的變化理論,是在“意理”指導下的具體行爲理論。其主要內容爲“六大開”和“八大招”,合稱“六開八招”或“六開八打”。“六大開”即“開門出手,六力合一”。以人體各部位所產生的“頂、抱、單、提、胯、纏”六種力量,左右相生相合,首尾前顧後盼;重心爲軸,六力相協,守則分,擊則合,力增數倍。“八大招”亦稱“八打”,是“手、眼、身、法、步、意、氣、力”的運用原理,而不是套路或招式。但也有將“八大招”歸指爲閻王三點手、猛虎硬爬山、迎門三不顧、迎風朝陽手、黃鷹雙抱爪、霸王硬折繮、左右硬開門、立地通天炮等八種招法之說。

“力理”是指“武理”以外的力學理論。是招式、動作設計的理論依據。做爲八極武術不求虛美,注重實踐,每一個動作、招式,都是一個穩固的支撐架和發力架。招招相銜、環環相扣,形成衝撞力、爆發力、提抱力、下劈力、上撩力、前推力、後靠力、胯打力、別子力、纏繞力的巧妙結合。

“醫理”即強身健體之理。八極拳《譜規範例》開宗明義第一條即:“武術者本爲操練身體、保衛國家者也”。而“操練身體”本身就是醫學理論的行爲反映。八極拳講究“以意推力,意催力行,吐納哼哈二氣(行氣)”在其各種招數中大量運用了經絡學和骨科學。此門歷代傳人都善推拿、正骨之法,六世傳人吳秀峯的“捏耳看手”診斷法堪稱一絕。

“德理”是道德理論。八極拳的德理來源於教和儒學,是人德與武德的綜合。八極門明確規定“不可恃血氣之勇欺壓鄉里;不可貪圖小利害及同胞;不可自恃武勇罹殺身之禍;不可呈自身之剛強滅他人之志;不可因比試之勝負引類呼朋,以致同室操戈;入門拜師須父兄親領,並行拜師之禮;爲師授徒需先教以仁義,再教以忠勇;凡同譜之人倘有不法之徒或欺師滅祖,或爲匪作惡者,一經查明,先去其譜名,然後羣起而攻之……”,這些道德理論,代代相傳,成爲八極門人的立世之基石。

二、八極拳的主要內容

一個完美的武術門派,不但要有完整的理論,還要拳械相兼,並有固定、獨特的套路和法則。這是區別於其他門派和單拳散手的要素和標誌,同樣也是八極武術門戶的根本及不斷創新、不斷髮展的生命源。

清初,八極武術主要有“三拳”(八極小架、八極單雙打、四郎寬)、“三”(六合大、六合花、六合洪)、“兩刀”(提柳散陰刀、春秋大刀)、“一棒”(行者棒)。吳鍾之女吳榮出嫁後,將夫家(戴氏)華拳、太祖拳、太宗拳、飛虎拳、桃花散等長拳套路引入八極門,並貫以八極拳理。此後,經過八極拳歷代名家先輩、尤其是吳秀峯先生的發展改革、血汗凝聚,在拳械套路上又先後增添了黑虎拳、飛虎拳、六合刀、四門刀、刀進、三節棍進、棍對棍、劍對劍、八棍頭對打、對劈、九宮純陽劍、開拳、二十四連手拳、十二形抱拳、單形拳、扶手、四封四閉、八棍頭(1-8路)、羅漢功、青龍劍等。七世嫡傳吳連枝在繼承發揚前人技法套路的基礎上,又將現代力學、人體學,科學地運用於八極拳的研究之中,使八極拳理論與技法不斷完善。

在八極門一系列套路中,“八極小架”爲最基礎的套路。“八極小架”亦稱“八極架子”,此套路由二十餘個動作組成,是以“兩儀式”爲基本架子演變出的套路。其動作樸實,內涵深奧,初學易練,老死難精。此拳稱之爲“小架”,並非另有“八極大架”,八極拳也並無大小之分。凡持“小八極”“大八極”之說者,皆爲誤傳。

“八極單打”(對打)亦稱“八極單摘”(對接),是八極拳術的代表套路。此套路由六十餘個動作組成,爲“兩儀”之縱向“四象”變化和“六開八招”變化的總體體現。單練稱之爲“單打”、“單摘”,雙練稱之爲“對打”、“對接”。初練者先學單打,再習對打。學習對打時,先者一攻一防,後者一防一攻。始爲你一招、我一式,慢慢入門,稱之“喂手”;熟練後體知“六開”之法,初掌拆招應變之術,稱之“拆手”,“拆手”由慢而快,由粗而精,“六開八打”動用自如,由必然變化進入條件反射之自由變化,稱之“無招無式”,即入“無形”之境。

“四朗寬”,爲“兩儀”之橫向變化。全套共分兩路,分稱“四郎寬”和“四郎提”。對此套路,譜載其論有六言:“拳起疊手左右翻,拳落定樑鎖下盤;點襠腰步三點手,亮翅顧後亦盼前;獅子張口掛塔進,單練童子拜觀音

三、八極拳主要特點

“八極拳”不僅拳械套路豐富,而且無論從總體還是身法、手法、步法都有着鮮明的門派特點。

“開門”是八極門派的總特點。故稱之爲“開門八極拳”。何爲“開門”?其意有四:

1、“門”者,“始”也,即始立門戶,獨樹一幟;2、技法變化講究“六開”,巧也,猛也,開門無阻也;3、開門入竅,慧入心腦,曉理、悟性、明德,以一理生萬變,以萬變爲自然;4、開門不閉門,不獨存,提倡外傳內引,開門交流,取長補短,永無止境。

“十大形意”是八極拳的身法特點。所謂“十大形意”,就是運用龍、虎、熊、蛇、鶴、雞、猿、鹿、鵬、鴕十種動物在搏擊中所善用的“抖、縮、愣、含、驚、崩、撐、挺、豎、橫”十大勁別體現於八極拳中,以提高習練者穩步、快捷、多變、勇猛、涵蓄、虛實之效。

“八大手型”是八極拳的手法特點。是在動用掌、拳、勾等傳統手型的基礎上,由吳秀峯先生根據 “錘、瓦(刀)、斧、杆、刺、叉、錛、鐮”八種勞動工具,創出三錘手(捶)、三抄手(瓦)、三起手(杆),三把手(斧)、三按手(鐮)、三刺手(刺)、三釵手(叉)、三撲手(錛)等多種手法技巧,這也是八極門在武林中的獨特之處。

“啓動闖步”是八極拳的步法特點。除馬、弓、僕、虛、歇五種基本步型外,另盤提步、擊步、裏撥提、外撥提、提提步等很多靈活多變的步法。擡腿舉足講究“吃根埋根”行若趟泥,進如閃電,動靜分明,落地生根。

除以上特點外,拳法要求:上盤“雲、擄、提、按、叼、抱、纏、戰”;中盤“挨、崩、擠、靠不容遲緩”;下盤“吃根、埋根、毒蛇擺頭”三盤合擊,硬闖中門,無力可抵。

在防守方面,講究“保中心”、穩“重心”,手護頭、肘護肋,膝護襠,腳護身。

在技擊方面,講究“半步拳法”(讓步不上步,進退只半步)、“三力攻法”(跺、碾、闖),“六行合術”(猛、剛、挑、穿、空、領相合)“八部進擊”(頭、肩、肘、手、胯、膝、足、尾)“六不輸”即輸手不輸肘、輸肘不輸肩、輸肩不輸頭、輸頭不輸胯、輸胯不輸膝、輸膝不輸足。實戰要求:動有“意、氣、力”,眼有“精、氣、神”,出手“穩、準、狠”。秀峯先生其精要,總結一訣:“拳似流星,眼似電,腰如蛇行,腳如鑽;閭尾中正神貫頂,剛柔圓活上下連;體鬆內固神內斂,滿身輕俐頂頭懸;陰陽虛實變化急,命意源泉在腰間。”

總之,八極拳“勁出剛猛,暴烈驟變,崩撼突擊,哼哈作氣,動若繃弓,發如炸雷,勢動神隨,疾如閃電”。衝躥跳躍,以勢險奪人;貼身進發,以節短取勝,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風格。

責編:Z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