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茶道入門三篇

茶道入門三篇

《茶道入門三篇》是2006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蔡榮章。

本書講述了入茶道最急切需要知道的三篇課目,讓讀者從喝茶中獲得茶的益處,體會到以茶爲載體的思想、美學境界。

泡茶是茶道中最基本的環節之一,以下是泡茶的入門指南:

1. 準備茶具和茶葉:選擇一把好的茶具和適合你口味的茶葉,使用清水洗淨茶具。

2. 加水:將熱水放入茶壺中,溫潤茶具。

3. 預熱:將熱水倒出,同時將茶葉放入茶具中,用150ml水浸泡30秒,倒掉茶葉液。

4. 泡茶:將恰到好處的溫水倒入茶壺中,保持水溫控制在70℃左右。

泡製龍井茶,將茶水注滿茶杯即可。

5. 品茶:品嚐茶湯的色澤、氣味、口感等,根據個人口味和審美感受加入調料,如糖、蜜等。

6. 沖泡次數:根據茶葉的品質選擇沖泡次數,每次泡茶時間不宜過長,以免苦澀味增加。

一般茶葉可沖泡2-3次,部分優質茶葉可沖泡4-5次。

7. 收茶:品茶後將茶葉倒掉,清洗茶具,放幹後收藏。

以上就是泡茶的簡單介紹,要做到泡出一杯好茶需要多次的練習和體驗。

逐漸掌握每個細節,展現出茶道的真諦。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茶道入門三篇的作品目錄

製茶篇

第一章 茶的誕生

一、茶是如何製成的?

二、爲什麼有些茶看來很細嫩,有些看來較粗大?——芽茶與葉茶

三、茶青採下後要不要馬上“下鍋”?——晾青與萎凋

四、茶的色、香、味如何形成?——發酵

五、如何讓茶固定在我們希望的狀況下?——殺青

六、茶性的塑造——揉捻

七、茶的醇化——渥堆與陳放

八、製茶的完成——乾燥

九、茶葉的另一種保存方式——緊壓

十、第一類茶——不發酵茶

十一、第二類茶——全發酵茶

十二、第三類茶——部分發酵茶

十三、茶之精製

十四、茶之加工

十五、茶之商品包裝

識茶篇

第二章 茶的識別

一、茶的分類

二、茶名的產生

三、茶之欣賞

四、茶之品質鑑定

五、茶人之喝茶修養

六、何謂比賽茶

七、臺茶的特色

第三章 茶的產業

一、茶樹品種

二、茶樹栽培

三、季節與茶

四、地理環境

五、採青的氣候與時辰

六、肥料、化學藥劑與茶青品質

七、樹齡與茶青品質

八、中國產茶概況

九、影響成茶品質的十大因素

泡茶篇

第四章 泡茶原理

一、愛茶人要與茶爲友

二、泡茶的多重效用

三、泡茶要從有法到無法

四、從小壺茶鍛鍊泡茶基本功

五、一壺茶放多少茶葉?

六、浸泡多長時間?

七、浸泡時間的掌控因素

八、緊壓茶如何沖泡?

九、前後泡的間隔時間也會影響泡茶

十、茶湯濃度的穩定度

十一、有無最低浸泡時間?

十二、時間與茶量的調節

十三、如何計算浸泡的時間?

十四、泡茶需要多高的水溫?

十五、水溫影響茶湯的特質

十六、水需燒開再行降溫嗎?

十七、哪些泡茶動作會影響水溫

十八、如何判斷水溫?

十九、水質直接影響茶湯

二十、礦泉水適合泡茶嗎?

二十一、茶壺質地與茶湯有關嗎?

二十二、何謂茶湯的適當濃度?

二十三、如何控制茶湯的濃度?

二十四、茶湯濃度須力求一致嗎?

第五章 茶道禮法

一、泡茶時的頭髮

二、泡茶與上妝

三、泡茶時的手飾

……

第六章 茶具搭配

第七章 小壺茶法

第八章 其他泡茶法

附錄:有關術語英譯

茶道入門三篇:製茶、識茶、泡茶的介紹

《茶道入門三篇:製茶、識茶、泡茶》是2006年中華書局出版社出版圖書,作者是蔡榮章。該書是初入茶道最急切需要知道的三篇課目,一是“茶如何製成 ?第二是“ 各種茶的認識”。第三是“如何享用一杯茶?”包括沖泡與飲用。

茶道入門三篇:製茶、識茶、泡茶的前言

這本書談的是初入茶道最急切需要知道的三篇課目,第一是“茶如何製成?”如果連茶是怎麼形成的都不知道,那喝起茶來不就像瞎子摸象?第二是“各種茶的認識”,市面上的茶葉有那麼多種類,它們的區別何在,如果沒有一些理論性的理解,難以進入欣賞的領域。第三是“如何享用一杯茶?”包括沖泡與飲用。學茶當然要喝茶,而且也只有從喝茶中才能獲得茶的益處,才能體會到以茶爲載體的思想、美學境界。

非專業習茶的人要在短時間內掌握充分且正確的茶道入門知識是不容易的,筆者以從事二十五年茶道教學的經驗,多次整理這類課程,皆希望使初學者能以最短的時間與精力理解並應用這些知識。爲達到這個目的,在寫法上,如“茶之製造”就不是依綠茶、烏龍茶、紅茶、普洱茶等逐個介紹,而是綜合敘述後再補以個別的差異;“茶的分類方式”改以消費者與市場爲之,避開了以產業爲本位的做法。沖泡與飲用的部分則以實際操作爲基礎,紮實、明確地求其實用,並配合以美學、思想的人文成分。

本書在製茶、識茶、泡飲三方面的探討皆以茶文化之全面性爲考量,也就是茶的種類包含了茶家族的全體成員;泡茶、品飲的方法不拘於任何流派與地域性,只論原理、原則的共通性。本書形式上看來是方法、技藝性的論述,然而隱藏其間的是茶道藝術、美學、思想本體架構,我們認爲這是學茶的終極目標。

茶道之學在21世紀之初已形成了中國海峽兩岸人們追求精緻生活的熱門學習項目,且明顯地已掀起了世界性飲茶風氣。此項優良傳統文化之現代化與傳播需要有效的教育方法與出版品,我們海峽兩岸的茶人都非常感謝中華書局此刻出版此類基礎書,這將非常有利於中華茶文化的振興與全球性發展。本書若有何不當之處,歡迎各界先進提出指教。有關茶學英譯部分,感謝在臺學茶的美籍茶友Mr.Steven R.Jones與留學美國的臺灣茶友李建德先生之協助。本書完稿之際,也感謝李佩芳茶友幫助圖片與文字之計算機化處理。

蔡榮章

2006年3月於臺北陸羽茶藝中心

茶道入門泡茶篇

茶道入門泡茶篇

  茶葉是中國的傳統飲料,下面是我精心爲你整理的茶道入門泡茶篇,一起來看看。

   茶道入門泡茶篇

  一:玻璃杯泡法(適用於各種細嫩名優綠茶、黃茶、白茶等的沖泡,可充分欣賞湯色和茶芽的浮沉、舒展、舞動)

  主要步驟:備器(玻璃杯、暖水瓶、茶葉罐、茶荷、茶匙、茶巾、水盂等)——布席——擇水(礦泉水、純淨水、自來水等)——取火(取火點燃,燒水)——侯湯(急火煮水至初沸,90度左右)——賞茶(觀茶形,賞茶色,聞幹香)——潔杯——投茶(一般的茶水比爲:1克:50毫升)——潤茶(注水,右手緊握杯身基部,左手托住杯底,運動右手手腕逆時針轉動茶杯,左手指輕托杯底做相應運動)——沖泡(鳳凰三點頭或高衝低斟法)——靜蘊(一般1-3分鐘)——奉茶——品茶——續水——復品——收具。

  二:蓋碗泡法(適用於普通綠茶、花茶、黃茶、白茶、功夫紅茶等)

  主要步驟:備器(蓋碗、備水器、輔助器)——布席——擇水——取火——侯湯——賞茶——潔碗——投茶——潤茶(注水,右手持蓋碗,左手托住碗底,運動右手手腕逆時針轉動茶杯)——沖泡——靜蘊(一般1-3分鐘)——奉茶——品茶(聞香、觀色、啜飲,動作要舒緩輕柔)——續水(當茶杯中只餘1/3左右茶湯時,就該續水了)——復品(第二泡茶香最濃,滋味最醇)——收具。

  1、用保溫杯泡茶。保溫杯雖能保溫,但茶葉中多種維生素和芳香油易在高溫或長時間的恆溫水中損失,茶的效用和口味也降低了。好的茶具應首推陶器類,具有一定透氣性,冬天保溫,夏天不餿,不發生任何化學反應。所以紫砂茶壺享有盛名。普通的泡茶玻璃杯最合適。

  2、用沸水沖泡。有些人喜歡用剛開的水沖泡茶葉,其實這是非常有害的。剛燒開的水溫度高,可使茶葉中不耐高溫的營養素(如維生素C等)大量破壞,並且使茶的香味很快消失。泡茶的水溫宜按茶葉老、嫩來分,老茶可用95℃的開水直接衝入;嫩茶則應低些,80℃左右比較適合。

  3、認爲頭遍茶好。有些人認爲頭遍茶濃,提神醒腦,所以愛喝頭遍茶。殊不知,茶葉在栽培與加工過程中受到農藥等污染,茶葉表面總殘留一些農藥,相應的頭遍茶農藥等有害物質濃度也高。所以應讓頭遍茶水發揮“洗茶”的作用,棄之不飲。

  4、沖泡次數過多:茶宜常飲而不宜多飲,應隨飲隨泡,不要擱置太久。茶葉泡的過久,內中很多對人體不利的物質被泡了出來。沖泡時間過長,茶葉中的茶多酚、類脂、芳香物質等可以自動氧化,不僅茶湯色暗、味差、香低,失去品嚐價值;同時由於茶水擱置時間太久,受到周圍環境的.污染,茶水中的微生物(細菌和真菌)數量增多,而影響衛生。茶泡三四杯後就沒有再泡的必要了。

   日本茶道是如何泡茶的

  日本茶道分爲抹茶道與煎茶道兩種飲茶方法,源自中國唐代和宋代,如唐代“研膏臘面”抹茶、宋代的點茶和明代的煎茶几種。

  日本的茶道有煩瑣的規程,如茶葉要碾得精細,茶具要擦得乾淨,插花要根據季節和來賓的名望、地位、輩份、年齡和文化教養等來選擇。主持人的動作要規範敏捷,既要有舞蹈般的節奏感和飄逸感,又要準確到位。凡此種種都表示對來賓的尊重,體現“和、敬”的精神。

  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四字,成爲融宗教、哲學、倫理、美學爲一體的文化藝術活動。

  現代的茶道,由主人準備茶與點心,還有水果招待客人,而主人與客人都按照固定的規矩與步驟行事。除了飲食之外,茶道的精神還延伸到茶室內外的佈置;品鑑茶室的書畫布置、庭園的園藝及飲茶的陶器都是茶道的重點。

  1、抹茶道,亦叫做“茶之湯”,使用的是末茶。其飲法是由宋代點茶道演化而來。只是宋代採用團茶,還需羅碾烹炙,而日本採用末茶,直接以茶末加以煎煮。

   抹茶道道基本流程

  備具潔器:將茶碗、茶筅用溫水潔淨,擺置抹茶基本茶席

  投茶注水:極其精細的抹茶倒入茶碗,將水溫80℃左右,約20ml水注入茶碗

  調膏加水:用茶筅在碗中攪動,使抹茶與水融合,稱爲調膏

  擊拂抹茶:繼續加水約40-60ml,點打茶湯,至茶沫起

  奉茶敬客:點茶完成後,雙手捧起茶碗,品飲或將抹茶奉給客人

  2、煎茶道。是明朝福建的隱元禪師帶到日本的,流派衆多,和目前國內的泡茶方法差不多,就是用鐵壺或茶壺沖泡茶葉,分給茶客喝。

;

聽說你喜歡喝茶,你可以看看這幾本書

一入茶門深似海,從此白水是路人。

聽說你也喜歡喝茶,我想給您推薦這幾本書。

入門篇

《茶道入門三篇》

蔡榮章 《茶書入門三篇》

專修篇

《用心學泡茶》

何厚餘 《用心學泡茶》

昇華篇

《茶之書》(或《茶書》》

岡倉天心 [日] 《茶之書》

總而言之,喝茶是一種形式,藉着喝茶的間隙,讓時間的步伐緩一下,思考一下人生,體會一下當下,足矣。

推薦幾本關於茶道方面的書籍

這些年下來,時不時都會收到茶友發來消息問,有沒有什麼關於茶知識的書籍推薦,可作爲系統性學習,或者適合初喝茶的茶友看的書等等。仔細回想了一下,每次遇到類似的問題,我似乎都沒有相對完整的答案回覆他們。剛看到這個問題那我就簡單的說說茶道方面的書籍,

在茶葉領域,正統的書籍有很多,比如推薦《茶葉審評與檢驗》,你能從中大致瞭解清楚評茶的主要方向有哪些,對於許多初學飲茶的茶客來說完全夠用了,閱讀起來也不難,通俗易懂。

還推薦《茶經述評》,這本書在我看來非常牛,你可以把它理解爲是對陸羽《茶經》的解讀,同時還有自己的見解。但也有必要說的是,書中有些觀點與現今存在些差異,但依然還是很值得閱讀。還有一本《茶葉全書》,相當於一本茶葉百科全書。

當你有了正統作品、專業的論文期刊閱讀經歷後,再去看一些比較有新意的觀點之時,你就能判斷這些觀點哪些能夠對你有幫助,哪些不會被誤導。

以上是我對茶書籍學習的一些看法,當然,也僅僅是供以參考。最關鍵一點,依然還是多喝多實踐。

前些年我學茶道時也收集了不關於茶道的書籍,這些書均出自  古籍閣    的茶道電子書合集,包括了茶道從入門到精通的全部資料,非常全面

歷年來收藏的茶道書籍目錄:

《茶鑑賞手冊》《[中國茶具百科·彩圖版]》《[中國茶典]》《[中國茶療]》《[中國茶韻]》

《[茶與中國文化]》《[茶與茶藝鑑賞]》《[茶當酒集]》《中華茶文化尋蹤》

《中國十大名茶沖泡方法-茶道》《中國茶文化叢書:《數典》》

《中國茶文化叢書:《紀茗》》《中國茶文化叢書:《說泉》》

《中國茶文化叢書:《談藝》》《中國茶文化今古大觀》

《中國茶文化圖典》《中國茶經》《[品茶錄:中華茶文化]》

《[唐]陸羽撰、沉冬梅校注:茶經校注》《[圖解茶經.經典圖解暢銷版]》

《[圖解茶經:認識中國茶道]》《[日本茶道文化概論]》《中國茶經[全綵典藏版]》

《中國茶經·完整版版》《[茶文化與茶具]》《[茶文化博覽·中國茶典]》

《[茶文化概論]》《茶藝風情.中華茶文化叢書07 》《茶藝風情.中華茶文化叢書07》

《茶路歷程.中華茶文化叢書01》《中華茶文化基礎知識.陳文華》

《中華茶文化叢書(全10冊).9茶哲睿智》《中國茶系列.茶具清雅+中國茶具藝術與鑑賞》

《茶具清雅.中華茶文化叢書》《[茶道].文字版》

《中華茶文化基礎知識》《中華茶文化尋蹤》《[茶道入門三篇:製茶、識茶、泡茶·彩圖版]》

《中國十大名茶及相關知識略》《弘揚茶文化 從零開始學泡茶》

《茶療百疾》《中華茶文化叢書(全10冊).10茶趣異彩》

《中華茶文化叢書(全10冊).3茶具清雅》

《中華茶文化叢書(全10冊).4茶道玄幽—中國茶的品飲藝術》

《中華茶文化叢書(全10冊).5茶飲康樂》

《中國十大名茶及相關知識略》《中國文化新論叢書-茶與中國文化》

《中國禪茶文化精神及其社會價值》《中國茶葉大辭典》《中國茶文化叢書:《習茶》》

《中華茶文化叢書(全10冊).6茶館閒情—中國茶館的演變與情趣》

《中華茶文化叢書(全10冊).8茶典逸況—中國茶文化的典籍與文獻》

《茶典.茶集2(茶藝、茶俗、茶詩文)中》《茶典逸況.中華茶文化叢書》

關於茶葉茶文化的雜誌都有哪些

1,茶葉

期刊分類: 季刊 創刊年份: 1957

國內刊號: CN 33-1096/S 國際刊號: ISSN 0577-8921

郵發代號: 定  價: 5.5 元/期

2,雜誌名稱:《茶葉科學》半年刊

主辦單位:中國茶葉學會

編輯出版:茶葉科學編委會編輯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

國際標準刊號:ISSN1000-369X

國內統一刊號:CN33-1115/S

郵發代號:32-101

國外發行代號:SA6717

聯合徵定代號:LD331115

創刊日期:1964.8

報刊版式:大16開80頁

發行量(每期):2000冊

(來源網絡)

有關茶道的資料 (一百字左右)

我國說茶之功用,不外乎是清神、除煩、去膩,而日人卻給茶加了+德:諸神加護、五臟調和、睡眼消除、煩惱自滅、孝善父母、息歡、安穩壽命(長壽)、諸人愛敬、天魔遠離、臨終不亂(武野紹鷗語) 。

茶藝六要素,包括人、茶、水、器、藝、境六大要素。六要素的完美組合纔可使殺藝達到盡善盡美的超凡境界。人之美:人是茶藝最根本的要素,包括形體美、服飾美、儀態美等。

茶之美:在茶藝過程中,不僅是賞析茶的色、香、味、形之美,還可感悟到茶名之美。

水之美:評水是茶藝的一項基本功。精茶配美水,才能給人至高的享受。陸羽在《茶經》中有提到泡茶所用水: "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器之美:茶具的審美包括器形和組合兩方面藝之美:包括茶藝程序編排的內涵美和茶藝表演的動作美、神韻美、服裝道具美等。 境之美:中國茶藝要求品茶時做到環境、藝境、人境、心境俱美。

茶道一般人也沒那個閒情雅緻,這些年來我也看茶、找茶、喝茶、花費了不少時間和精力,同時也找了不少茶道方面的書看,

以下這些茶道方面的資料算是我多年收集於  古籍閣   的全部茶道、茶藝資料約一百多冊,我不信還有比這最全面的茶道資料

茶道資料目錄:

《(宋)蔡襄小楷茶錄》

《(宋)蔡襄《茶錄》》

《遵生八箋·茶經·飲膳正要·食物本草.精譯》

《茶鑑賞手冊》

《[中國茶具百科·彩圖版]》

《[中國茶典]》

《[中國茶療]》

《[中國茶韻]》

《[品茶錄:中華茶文化].阮浩耕.掃描版》

《[唐]陸羽撰、沉冬梅校注:茶經校注》

《[圖解茶經.經典圖解暢銷版].陸羽.掃描版》

《[圖解茶經:認識中國茶道].紫圖.掃描版》

《[日本茶道文化概論].滕軍.掃描版》

《[禮儀與中國文化].顧希佳.掃描版》

《[舌尖上的香港.香港美食地圖].劉彬.彩圖版》

《[茶與中國文化].王國安.文字版》

《[茶與茶藝鑑賞].唐存才.掃描版》

《[茶當酒集].馬未都著.掃描版》

《[茶文化與茶具].查俊峯.掃描版》

《[茶文化博覽·中國茶典]》

《[茶文化概論]掃描版》

《[茶道]》 

《[茶道入門三篇:製茶、識茶、泡茶·彩圖版].掃描版》

《中華茶文化基礎知識》

《中華茶文化尋蹤》

《中國十大名茶及相關知識略》

《弘揚茶文化 從零開始學泡茶》》

《茶療百疾》

《中華茶文化叢書(全10冊).10茶趣異彩》

《中華茶文化叢書(全10冊).3茶具清雅》

《中華茶文化叢書(全10冊).4茶道玄幽—中國茶的品飲藝術》

《中華茶文化叢書(全10冊).5茶飲康樂》

《中華茶文化叢書(全10冊).6茶館閒情—中國茶館的演變與情趣》

《中華茶文化叢書(全10冊).8茶典逸況—中國茶文化的典籍與文獻》

《中華茶文化叢書(全10冊).9茶哲睿智》

《中國茶系列.茶具清雅+中國茶具藝術與鑑賞》

《茶具清雅.中華茶文化叢書03》

《茶典.茶集2(茶藝、茶俗、茶詩文)中》

《茶典逸況.中華茶文化叢書08》

《茶品悠韻.中華茶文化叢書02》 

《茶藝風情.中華茶文化叢書07》

《茶路歷程.中華茶文化叢書01》

《中華茶文化基礎知識.陳文華》

《中華茶文化尋蹤》

《中國十大名茶及相關知識略》

《中國文化新論叢書-茶與中國文化》

《中國禪茶文化精神及其社會價值》

《中國茶葉大辭典》

《中國茶文化叢書:《習茶》》

《中國茶文化叢書:《數典》》

《中國茶文化叢書:《紀茗》》

《中國茶文化叢書:《說泉》》

《中國茶文化叢書:《談藝》》

《中國茶文化今古大觀》

《中國茶文化圖典》

《中國茶經》

《中國茶經[全綵典藏版](張勃等)》

《中國茶經·完整版版》

《中國茶經(上)》

《中國茶經(下)》

《中國茶經(中)》

《中國茶藝全程學習指南》

《中國茶譜 宛曉春 中國林業出版社》

《中日茶文化交流史》 

《烏龍茶與健康》

《雲南不同地區普洱曬青毛茶品質差異性研究》

《十大名茶的傳說》

《吃茶養生記-一個宗教醫學典型案例解析》

《品享茶文化 香飄海內外》

《圖解茶經》

《圖解茶經:認識中國茶道》

《宋詩與茶文化》

《日本茶道逸事》

《普洱茶沖泡技巧》

《普洱茶沖泡方法》

《普洱茶淺探》

《普洱茶道》

《民間保健藥酒妙方》

《洋酒知識大全》

《煎茶水經》

《玉泉清茗——中國茶文化》

《紅茶,綠茶,普洱茶,花茶等常識》

《茶 錄》

《茶 疏》

《茶史初探》

《茶哲睿智——中國茶文化與儒釋道》

《茶聖陸羽:中國茶文化的奠基人》

《茶文化-中華傳統文化書系圖文版》

《茶文化與科學飲茶》

《茶文化叢書-茶文化與品茶藝術》

《茶文化叢書-茶文化與茶具》

《茶文化博覽1中國茶韻》

《茶文化博覽·中國茶典》

《茶文化博覽·中國茶飲》

《茶文化博覽·中國茶館》

《茶文化博覽:中國茶療+餘悅.掃描版》

《茶文化散文叢書_一壺天地小如瓜》

《茶疏》

《茶禪一味-日本的茶道文化》

《茶經》

《茶藝》

《茶藝基本知識》

《茶藝師  中級》

《茶藝師基礎知識》

《茶道入門三篇_製茶、識茶、泡茶(蔡榮章)》

《茶道教學上》

《茶道教學下》

《茶道玄幽 中國茶的品飲藝術》

《茶集(茶藝、茶俗、茶詩文)上》

《茶集(茶藝、茶俗、茶詩文)下》

《茶集(茶藝、茶俗、茶詩文)中》

《解讀中日茶文化的異同》

《認識中國茶道》

《論中國的茶藝及其在中國茶文化史上的地位》

鐵觀音茶葉知識手冊第一版》  》

《飲茶的宜與忌》

《(明)張源 茶錄》

《08年白茶鐵餅》

《中國普洱茶網:普洱茶從零開始學習教程》

《中國茶道》

《中國茶道與日本茶道的比較》

《烏牛早》

《雲南有哪些普洱茶山?》

《冰川水》

《南崎鐵觀音》

《大明水記-宋-歐陽修》

《大紅袍》

《大觀茶論》

《天字磚》

《如何識別全手工壺》

《安宮牛黃丸》

《小青柑》

《少兒茶藝》

《巖茶》 

《怎樣區分茶葉的優劣》

《易武茶山——普洱茶的轉折》

《普洱茶》

《普洱茶茶藝流程_6718》

《水仙》

《江山綠牡丹》

《煎茶水記》

《白茶》

《紫砂壺》

《紫砂壺與功夫茶》

《紫砂壺製作工藝》

《紫砂壺如何養壺》

《紫砂壺的製作工藝》

《老樹龍井》

《老白茶》

《茶六大類》

《茶具的保養》

《茶葉培訓資料》

《茶葉小常識》

《茶葉的產地分佈》

《茶葉知識全集》

《茶器》

《茶經》

《茶藝》

《茶馬世家論普洱茶七子餅的鑑別》

《西湖龍井》

《野生芽苞》

《鐵觀音_40781》

《銀杏茶1》

《陳年普洱磚》

《馬頭巖肉桂》

《馬頭巖肉桂17.5.5》

《馬年糯山生餅》

《黃芪的主要藥理》

《黃金茶》

中國茶道能修身養性嗎?入門知識有哪些?

茶道,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視爲一種烹茶飲茶的生活藝術,一種以茶爲媒的生活禮儀,一種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領略傳統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泡茶本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簡單得來只要兩個動作就可以了:放茶葉、倒水。但是在茶道中,那一套儀式又過於複雜或是過於講究了,我們來看看它的過程

1、洗茶:將沸水倒入壺中,又迅速倒出。

2、沖泡:沸水再次入壺,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春風拂面”: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

3、封壺:蓋上壺蓋,用沸水遍澆壺身。

4、分杯: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玉液回壺”:將壺中茶湯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5、分壺:將茶湯分別倒入聞香杯,茶斟七分滿。

6、奉茶:以茶奉客。

7、聞香: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

8、品茗: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在古箏的伴奏下,主泡火薰香。淨手,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然後是賞具: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的瓷器。宜興的紫砂壺。燙杯溫壺是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潔具提溫。“烏龍入宮”:將烏龍茶放入茶壺。

喝茶、品茶、茶藝的最高境界——茶道

喝茶:將茶當飲料解渴。

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講究水質茶具,喝的時候又能細細品味。

茶藝:講究環境、氣氛、音樂、沖泡技巧及人際關係等。

最高境界——茶道:在茶事活動中融入哲理、倫理、道德,通過品茗來修身養性、品味人生,達到精神上的享受。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唐代爲克服九難,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宋代爲三點與三不點品茶,“三點”爲新茶、甘泉、潔器爲一,天氣好爲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爲一;反之,是爲“三不點”。明代爲十三宜與七禁忌。“十三宜”爲一無事、二佳客、三獨坐、四詠詩、五揮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會心、十二鑑賞、十三文僮;“七禁忌”爲一不如法、二惡具、三主客不韻、四冠裳苛禮、五葷餚雜味、六忙冗、七壁間案頭多惡趣。

中華茶道,就其構成要素來說,有環境、禮法、茶藝、修行四大要素。中國的茶道出現很早,但遺憾的是中國雖然很早提出了“茶道”的概念,也在該領域中不斷實踐探索,卻沒有能夠旗幟鮮明地以“茶道”的名義來發展這項事業,也沒有規範出具有傳統意義的茶道禮儀。中國的茶道可以說是重精神而輕形式。有學者認爲必要的儀式對“茶道”的旗幟來說是較爲重要的,沒有儀式光自稱有“茶道”,雖然也不能說不可以,搞得有茶就可以稱道,那似乎就泛化了,最終也“道可道,非常道”了。

推薦幾本關於茶道方面的書籍

茶道方面的書籍有許多,如:

《茶之書》,作者:岡倉覺三英。《茶之書》主要內容簡介爲茶文化體現了東方文化的深層精髓,茶的原理不僅止於一般所言的審美主義,而且與宗教、倫理合而爲一。《茶道》,作者:周文棠。《茶道》講述了茶從莽莽的原始森林中被先民發現,並加以利用,隨着社會歷史的發展,從藥用到飲用,並與中國傳統文化結合,逐漸形成了具獨特文化內涵的茶道文化。《茶道養生》,作者:林治。本書科學、全面、深入、系統地論述了以茶養身和以道養心的辨證關係,把神祕的東方傳統文化與現代科學相互印證,把溫馨浪漫的茶藝藝術與延年益壽,美容養顏的相結合,使人在美的享受中達到身體健康,心靈愉悅的目的,填補了我國養生學的一個空白。《茶道入門三篇》,作者:蔡榮章。本書講述了入茶道最急切需要知道的三篇課目,讓讀者從喝茶中獲得茶的益處,體會到以茶爲載體的思想、美學境界。

標籤:茶道 三篇